居住区详细规划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_王德俊
技术经济学在居住区规划中的应用

技术经济学在居住区规划中的应用
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来获取经济利益的学科,涵盖了经济学、工程学和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旨在研究技术变革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
技术经济指标是从量的方面衡量和评价规划质量和综合效益的重要依据。
在居住区规划中,技术经济指标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土地平衡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土地平衡是指居住区规划范围内各类用地的平衡关系,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则是指反映居住区用地合理性和经济性的各种指标,如人均用地水平、用地比例关系、每人平均用地水平等。
技术经济学中的技术是指用于获取经济利益的各种技术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建筑、工程、环保、节能等领域。
技术的选择和应用要根据具体的规划条件和目标来进行,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规划过程中,技术经济指标是衡量规划质量和综合效益的重要依据。
通过制定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可以确保规划的实施能够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结合工程学、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进行研究和应用。
在居住区规划中,技术经济学能够帮助制定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确保规划的实施能够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居住小区【15公顷左右】规划技术经济指标相关数据

居住小区规划技术经济指标相关数据1.规划总用地(以道路中心线计算):15.13公顷【151300平方米】2.用地平衡:a.城市道路:11%【16643平方米】,其中含约18%的绿地【约3026平方米】b.住宅用地:60%【90780平方米】,其中含约33%的绿地【约30260平方米】c.公共建筑:20%【30260平方米】,其中含约25%的绿地【约7565平方米】d.公共绿地:9%【13617平方米】。
3.规划总建筑面积:150000平方米。
4.居住建筑(约130000平方米,其中90平方米以下户型不少于70%,总户数定为1264户,则90平方米以下户型不少于885户。
):a.多层住宅:面积约90000平方米【定为874户】一室户【约53㎡/户】,约占10%,定为86户,面积约4558平方米。
两室户【约88㎡/户】,约占60%,定为528户,面积约46464平方米。
三室户【约132㎡/户】,约占20%,定为173户,面积约22836平方米。
四室户【184㎡/户】约占10%,定为87户,面积约16008平方米。
b.高层住宅:面积约40000平方米【定为390户】两室户【约88㎡/户】,约占70%,定为273户,面积约24024㎡。
三室户【约135㎡/户】,约占30%,定为117户,面积约15795㎡。
5.公共建筑面积a.小学【最高层数定为3层】,约占15%,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
b.幼儿园【最高层数定为2层】,约占5%,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
c.垃圾站:约占0.6%,建筑面积约120平方米。
d.换热站:约占0.75%,建筑面积约150平方米。
e.会所及物业管理(属于社区服务):约占5%,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
f.商业服务:约占4%,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
g.医疗中心:约占1.5%,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
h.金融邮电(储蓄所):约占0.5%,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
I.居委会(居住组团):300-800户设一处,建筑面积30-50㎡。
居住区-技经指标

①住宅用地(R01)
②公建用地(RO2) ③道路用地(RO3) ④公共绿地(R04)
hm2
hm2 hm2 hm2
▲
▲ ▲ ▲
▲
▲ ▲ ▲
▲
▲ ▲ ▲
2其他用地
(5)排水 1)排入河湖: 排入点的坐标、标高。 2)排人城市排水管网: 与排水管网连接点管径、 坐标、标高、坡度、管道材料和允许排入量。 3)排入污水清洁度要求。 (6)防洪 1)历史最高洪水位,如百年一遇、50年一遇洪水 位。 2)所在地区对防洪的要求和采取的措施。 (7)道路交通 1)邻接车行道等级、路面宽度和结构形式。 2)接线点坐标、标高和到达接线点的距离。 3)公交车站位置、距离。 (8)电力、电信、燃气 1)电源位置、引入供电线的方向和距离。敷设方式, 有无高压线经过。 2)电信接口位置。 3)燃气接口位置、引入的方向和距离 (9)人文资料 1)基地环境特点: 建筑形式、环境景观、近邻关系等。 2)人文环境: 文物古迹、历史传闻、地方习俗、民族 文化等。 3)居民、政府、开发、建设等各方要求,以及各类 建筑工程造价、群众经济承受能力等。
中高层住宅比例 人口毛密度 人口净密度 住宅建筑套密度(毛) 住宅建筑套密度(净) 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 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 居住区建筑面积毛密度(容积率) 停车率 停车位 地面停车率 地面停车位 住宅建筑净密度 总建筑密度 绿地率 拆建比
% 人/ hm2 人/ hm2 套/ hm2 套/ hm2 万m2/ hm2 万m2/ hm2 万m2/ hm2 % 辆 % 辆 % % % %
面积 人均 (hm2) (m2/人)
居住区规划技术经济指标

技术经济指标技术经济学研究的是从劳动消耗和提高经济效益的观点来评价技术活动。
建筑技术经济就是对建筑产品的技术方案(包括投资方案、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和技术政策)进行技术与经济的分析、计算、比较和评价。
从中选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最优方案,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建筑技术经济评价指标是对设计质量优劣和设计方案的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经济性的评价的项目指标。
由于影响设计方案和设计质量的因素繁多,而且不少因素对方案优劣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建筑技术经济评价指标多以一组指标来评价,这成组的指标也叫指标体系。
建设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按要求可分为几大类。
1.按指标的范围,可分为综合指标和局部指标。
2按指标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实物(使用价值)指标和货币指标(价值)。
3.按指标的应用,可分为建设指标和使用指标。
4.按指标的性质,可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
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是针对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技术经济评估项目。
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中每一项都有针对性地评价和反映着某些方面的控制作用和使用意义,每一项都是居住区整体居住水平的反映,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评价、使用评估都要通过这每一项指标来表达。
另外,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相互起制约作用。
评价或优化规划方案时,应综合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整体地、综合性地评价和优化。
还有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的评价和优化结果,不仅仅取决于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系列,还要看规划方案的功能合理性,布局创新的科学性,环境质量的保证度等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水平。
也就是说同样的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系列条件下,可能会出现几个方案。
要善于运用这些指标系列,评价出优秀方案。
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居住区规划总用地范围应根据国家现行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来确定:1.当规划总用地周界为城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小区路或自然分界线时,用地范围划至道路中心线或自然分界线。
2.当规划总用地与其它用地相邻,用地范围划至双方用地的交界处。
居住区经济技术指标计算

建筑经济技术指标常见词汇整理与计算方法建筑经济技术指标常见词汇整理与计算方法(1)容积率:即规划地块内各类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计算公式为: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土地面积容积率可根据需要制定上限与下限.容积率的下限是保证地块开发的效益,防止无效益或低效益开发造成土地的浪费。
容积率上限防止过渡开发带来的城市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行。
容积率还可以根据建筑用途的不同,分为全部建筑容积率,公共建筑容积率,住宅建筑容积率等。
建筑总楼板面积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值,与建蔽率为不同概念。
例如:在1万平方米的建筑基地上,建有单楼层5千平方米,共两层楼的建筑,则容积率为100%,建蔽率为50%。
公式: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与占地面积不同)(2)建筑密度:即规划地块内各建筑基底占地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计算公式:建筑密度=建筑基底占地面积/地块面积(3)绿化率,亦称绿地率:指的是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规划地块面积的比率,计算公式:绿地率=绿地面积/土地面积绿地率通常以下限控制。
这里的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道路红线内的绿地),不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
公共绿地内占地面积不大于百分之一的雕塑、水池、亭榭等绿化小品建筑可视为绿地。
绿地率是用来描述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等,对公共绿地最小的要求是宽度不小于8米,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该用地范围内的绿化地面积不少于总面积的70%,且至少1/3的绿地面积要能常年受到日照,而宅旁绿地在计算时距建筑外墙1.5米和道路边线1米以内的用地,不得讲入绿化用地。
在房地产开发中,政府有规定这是这个指标,一般是不少于30%。
绿地率通常以下限控制:并不是长草的地方都可以算做绿地率,距建筑外墙1.5米和道路边线1米以内的土地和地表覆土达不到3米深度的土地,不管它们上面是否有绿化,都不计入绿地面积。
绿地率所指的“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
居住区经济技术指标

居住区经济技术指标居住区经济技术指标是反映居住区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它涉及到居民生产、生活、就业、收入和科技创新等方面。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居住区经济技术指标进行探讨。
1. 经济指标居住区经济指标主要包括人均GDP、居民收入、房地产市场等。
其中,人均GDP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参考。
而居民收入反映了居民经济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
房地产市场则是居民最直接的经济领域,对于社会的经济稳定和居民的切身利益有着深远影响。
2. 技术指标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技术指标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居住区技术指标主要包括通讯设施、网络覆盖、智能家居等方面。
其中,通讯设施和网络覆盖关系到人们的信息交流和生活消费。
而智能家居则是未来居住区技术升级的重点,改善居民生活品质,提高居住环境的智能化水平。
这些技术指标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
3. 环境指标环境指标是居住区生产生活的重要标志。
它包括了空气质量、噪声污染、水源保护、垃圾处理等方面。
其中,空气质量和噪声污染是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不容忽视。
水源保护和垃圾处理则是城市环境管理的难点,保障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安全。
4. 教育和医疗指标教育和医疗是衡量一个城市人文素质的区别标志。
教育指标主要包括教育资源、教育水平、人才培养等方面。
医疗指标则包括医疗设施、医疗水平和保障政策等方面。
这些指标将会影响到居住区的社会和谐、人才流失和城市发展的全面升级。
5. 社会指标社会指标反映了居民的社会生活状况和社会和谐度。
它主要包括公共安全、社会治理、文化服务等方面。
公共安全和社会治理关系到社会环境的稳定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而文化服务则为社会和谐提供了宽广舞台和思想滋养。
,居住区经济技术指标是居住区发展的综合体现,涉及到了经济、技术、环境、教育医疗和社会等方面,是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参考。
住宅技术经济指标及计算实例

计算比值——
与原规范的“住宅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 不 同,该计算比值相当于全楼的使用面积系数,采 用该计算比值可避免同一套型出现不同建筑面积 的现象。
4.0.5 住宅楼的层数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住宅楼的所有楼层的层高不大于3.00m时,层数应 按自然层数计;
3、层数小于2.20m的架空层和设备层不应计入自然层数; 4、高出室外设计地面小于2.20m的半地下室不应计入地上
自然层数。
[要点说明]4.0.5
与相关规范的衔接: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住宅建筑规范》 《房产车辆规范 第1单元:房产测量规定》
住宅的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
计算顺序
1、计算户型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
2、计算户型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之和) A1、A2、A3┈┈;
(A1、A2、A3表示不同的户型编号
3、计算户型套型阳台面积(套内各阳台的面积之和) B1、B2、B3┈┈;
(B1、B2、B3表示不同的户型编号)
4、计算住宅楼建筑面积C;
5、计算住宅楼各户型总套内使用面积S: S= A1×Z1+A2×Z2+A3×Z3 ┈┈ (Z1、Z2、Z3表示不同的户型套型总数)
4.0.3 套内使用面积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套内使用面积应包括卧室、起居室(厅)、餐厅、厨 房、卫生间、过厅、过道、储藏室、壁柜等使用面积
的总和;
2、跃层住宅中的套内楼梯应按自然层数的使用面积总和计 入套内使用面积;
3、烟囱、通风道、管井等均不计入套内使用面积;
4、套内使用面积应按结构墙体表面尺寸计算;有复合保温 层时,应按复合保温层表面尺寸计算;
居住区规划第9章居住区规划技术经济分析与管理PPT课件

4. 绿地面积的确定
(1)宅旁(宅间)绿地范围的确定,绿地边界对宅间路、组团 路和小区路算到路边,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算到便道边,沿居 住区路、城市道路则算到红线;距房屋墙脚1.5m;对其他围墙、院 墙算到墙脚;
二、合理确定居住区各项用地指标
1、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
注:各项指标的确定与城市性质、规模及现有城市 用地情况有关。
2、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 m2 /人)
气
候
分
Ⅶ
区
图
Ⅵ
Ⅴ
Ⅰ区
Ⅱ区 Ⅲ区
三、强化城市用地功能, 提高土地利用率
城市土地特性
•地域经济价值 •有偿使用
区分城市空间中不同位置土地的功能与价值, 做到“地尽其用”。合理规划,统一管理,提高土 地利用率,最大限度发挥效益。
(一)平均层数
是指各种住宅层数的平均值。一般按各种住宅层数建筑面积与 基底面积之比进行计算,公式如下:
住宅平均层数 =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基底总面积(层)
(二)住宅建筑净密度 住宅建筑净密度 =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 / 住宅用地面积(万m2 /hm2 )
住宅建筑净密度主要取决于房屋布置对气候、防灾要求。因此住宅 建筑净密度与房屋间距、建筑层数、层高、排列方式等有关,一般住宅 层数愈高,住宅建筑净密度愈低。
第二节 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是从量的方面衡量 和评价规划质量和综合效益,反映规 划设计水平及其经济合理性。
指标计算时采用国家统一的列表格式、 内容。
一、各项用地界限划分的技术性规定
居住区规划中的技术经济指标分析与计算

感谢您的关注
二、几个典型经济指标的计算举例
1.住宅平均层数:
2.住宅建筑净密度 3.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
三、住宅建筑净密度和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 的控制指标
1.住宅建筑精密度最大控制指标: 平均层数与建筑密度关系密切,是基本数 据,属必要指标。对住宅建筑精密度指标来说, 住宅建筑精密度越大,即住宅建筑基地占地面积 的比重越高。 2.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住宅容积率)最大控制指 标 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是决定居住区居住密 度的重要指标,是一个实用性强、习惯上也是控 制居住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必要指 标。
居住区规划中的技术经济指标分析与计算
施浩
一、居住区的技术经济指标包括的内容
Hale Waihona Puke
居住区居住户数、人数。 居住区总建筑面积、住宅总面积。 住宅平均层数。 住宅建筑净密度。 住宅建筑套密度(毛)(净)。 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 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 建筑面积毛咪度。 建筑密度。 绿地率。 人口毛密度。 人口净密度。 拆建比。 停车率。 地面停车率。 高层住宅。 中高层住宅。
居住区规划技术经济分析

居住区规划技术经济分析:(或指标分析)一、用地平衡表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与分析1、平衡表(用地)的内容和用地计算住宅区总用地住宅区用地界线一般情况下按以下三总情况予以确定:1、天然障碍的边界,指河流、水面、陡坎等边界线;2、人工设施的边界,指围墙、场地边缘和道路的红线或中心线;3、其他人为划定的界线。
对天然障碍除道路外的人工设施一般均算至边界,对周围或区内现有的道路用地究竟是哪种情况来划归要根据道路与该住宅区关系来确定,可参照居住区的分级标准来进行。
当确定居住区的用地界线时,不论是在居住区内还是在居住区外城市级的道路均不计入居住区的总用地中(即算至道路红线);居住区级及其居住区级以下道路则全部计入居住区总用地;当确定居住小区的用地界线时,在居住小区外围的居住区级道路计入一半(即算至道路中心线),而在规划的居住小区内部(之间)的居住区级道路则全部计入居住小区总用地,居住小区级及其居住小区以下级道路则全部计入;当确定居住组团的用地时,在居住组团外围的居住小区级道路计入一半(即算至道路中心线),而在规划的居住组团内部(之间)的居住小区级道路则全部计入居住组团总用地,居住组团级及其居住组团以下级道路则全部计入;其他人为划定的界线一般指那些无特殊标识物的界线,如征地线,规划界线等。
住宅建筑用地住宅建筑用地是指包括住宅基底在内的住宅前后左右必不可少的用地。
住宅建筑用地前后的界线一般以日照间距为基础,各按日照间距的二分之一划定计算;住宅建筑左右的界线一般以消防通道要求为条件,参见第五章“空间”中的“建筑间距”部分。
因此,住宅建筑用地实际上是住宅本身的占地加上住宅前后左右的宅间通道、绿地、住户底层的私院和部分或全部的住宅院落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一般按其所属用地范围的实际线来划定。
当其有明显的界线时(如围墙等),按其界线计算;当其无明显的界线时,应按其实际占用的用地计算;包括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的用地。
居住区规划技术经济分析

三、综合效益与综合指标
21
综合效益是衡量居住区质量的主要标准。
综合效益包含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 环境效益,三项效益统一是居住区规划
目标要求,在综合技术经济指标体系中要 求指标间保持合理平衡。
编辑课件
居住区综合效益指标分析:
22
编辑课件
综合效益与综合指标
23
密度:包括建筑密度、面积密度、套密度、人口 密度等指标。
第八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技术经济分析
1
一、主要指标 二、住宅建筑净密度与住宅面积净密度 三、综合效益与综合指标
编辑课件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
2
技术经济指标是从量的方面衡量和评价规 划质量和综合效益的重要依据。
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由两部分组成, 即土地平衡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规划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在国标《城市居住 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列出的有33项,其中 又分为必要指标和选用指标。
(2)道路绿地面积计算,以道路红线内规划的绿地面积为准进行 计算;
(3)院落式组团绿地面积计算起止界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3 条的规定:绿地边界距宅间路、组团路和小区路路边1m;当小 区路有人行便道时,算到人行便道边;临城市道路、居住区级 道路时算到道路红线;距房屋墙脚1.5m;
(4)开敞型院落组团绿地,应符合本规范表7.0.4—2要求;至少 有一个面面向小区路,或向建筑控制线宽度不小于10m的组团 级主路敞开,并向其开设绿地的主要出入口和满足本规范附录A 第A.0.4条的规定;
建筑面积的比率。 算式:高层住宅比例=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平方
米)/住宅总建筑面积(平方米)×100%(%)
编辑课件
(三)层数密度指标
9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技术经济分析

2.某公司计划在市中心区一块200m×180mde 基地
上,建造一栋高层办公楼,规划部规定建筑容积 率为8.5,建筑覆盖率(建筑密度)为45%。设办 公楼每层面积相同,此建筑将可建约多少层? A.16层 B.19层 C.13层 D.22层
二、 技术经济指标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1)住宅平均层数 = 住宅总建筑面积 / 住宅基底总面积(层) (2)住宅建筑面积密度净密度 = 住宅总建筑面积 / 住宅用地面积 住宅建筑面积密度毛密度 = 住宅总建筑面积 / 居住用地面积
(3)人口净密度 = 规划总人口数 / 住宅用地面积(人/hm)
答案:B
建筑覆盖率=建筑用地(基底)面积/建筑基地面积
住宅平均层数 = 住宅总建筑面积 / 住宅基底(用地)总面积(层)
= (200×180×8.5)/(200×180×45%) = 19
3.已知某居住区用地面积为500000平米,其中住宅
总用地面积为350000平米,住宅总建筑面积为 650000.问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和毛密度分别是 多少?此居住区的主要住宅类型是什么?
住宅建筑面积密度净密度 = 住宅总建筑面积 / 住宅用地面积 =650 / 居住用地面积 =650000/500000=1.3
此居住区的住宅以底层和多层为主。
人口毛密度 = 规划总人口数 / 居住用地面积(人/hm)
(7)住宅建筑净密度 =住宅建筑基底面积 /住宅用地面积(%) • (8)容积率 =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 • (9)绿地率 = 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与居住用地总 面积的比例(%)
居住区经济技术指标

(4 )公共绿地 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街心绿地、林荫道与活动场地
二 技术经济指标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1) 居住户数(户、套) (2)居住人数(人) (3)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4)住宅平均层数 = 住宅总建筑面积 / 住宅基底总面积(层) (5)人口密度 = 规划人口数量 / 居住用地面积(人/ha)
(3 )道路广场用地 ——用地外围为城市支路或居住(小)区级道路,道路面积按红线宽的一半 计算 ——规划用地内的居住(小)区道路按红线宽度计算 ——组团级(与没有人行道的小区级)道路按实际宽度计算 ——回车场、停车场应包括在道路用地内 注意:宅间路计入住宅用地
公建用地内的车行道计入公建用地 公共绿地内的人行道计入公共绿地
(6)建筑面积密度(毛密度、净密度) = 建筑面积 / (居住)用地面积 (7)建筑密度(毛密度、净密度) = 建筑基底面积 / (居住)用地面积(
%) (8)停车泊位(停车率、地面停车率)(个) (9)绿地率 = 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与居住用地总面积的比例(%)
以住宅建筑净密度为例
在一定的住宅用地内,若住宅建筑净密度越高,宅旁绿地面积也相应 降低,日照通风等环境也受到影响。决定居住区居住密度和居住环境 质量的重要因素。 为确保居住生活环境质量,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数的住宅建筑净密度 最大值作了控制。
解: Ⅲ号建筑气候区内,多层住宅的住宅建筑净密度最大 为30%(最大控制值).
住宅层数
低层 多层 中高层 高层
住宅建筑净密度最大值控制指标(%)
表 5.0.6-1
建筑气候区划
Ⅰ、Ⅱ、Ⅵ、
Ⅶ Ⅲ、
35
4028Βιβλιοθήκη 302528
居住区开发方案应包括那些技术经济指标

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费用的构成内容有哪些?
居住区开发方案应包括那些技术经济指标?
• 一、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
• 二、居住区用地平衡
• 三、居住区规划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
一、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
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图
• 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划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
• 注:本表各项指标按每户3.2人计算。 • 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表 单位(㎡/人)
二、居住区用地平衡
各项指标所占百分比主要是依据城市的规模、经济水平和用 地现状以及住宅区的人口规模、住宅的平均层数决定。 北方纬度高、日照间距大,住宅用地比重或人均用地要多一 些。
• 住宅用地比例高,住宅建筑面积就多。(60%-65%已属不 易)
• 节约公建用地主要是将公建化零为整,紧凑合理的向空中 发展。 • 道路布置要进行多方案比较,尽可能使小区、组团呈正方 形,线形简捷,道路用地最省。
• 绿化用地指标是居住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规划行政 主管部门的控制比较严格。
三、居住区规划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
•
• • • • • •
1、 居住区用地: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 总称。 2 、居民每人占地:居民区总用地与总人口之比。 3、居民区总建总筑面积:是指居民区每栋楼的各层面积的总和. 4、总户数是指居民区每栋楼的住宅户之和。 总人数是指居民区每户人口之 和 平均每户人口是指总人数与总户数之比。 5 、平均每户住宅面积:就是将总建筑面积除以总户数 6 、居住建筑密度的公式为: 居住建筑密度=居住建筑基底面积/居住建筑用地面积×100%
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费用的构成内容有哪些 ?
• • • • • • • • • 1、土地费用。 2、前期工程费。 3、房屋开发费。 4、管理费。 5、销售费用 6、财务费用 7、其他费用 8、不可预见费 9、税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