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生物与土壤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复习:生物、土壤和自然带

高三地理复习:生物、土壤和自然带

专题五
生物、土壤、自然带
(2)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根本原因:光合作用: 光能 6CO3+6H2O C6H12O6+6O2 叶绿素 生物循环促使物质迁移、能量流动,联系无机界和有机界,改变 地理环境 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O2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 绿化植物、营造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 绿色植物的 水土、防风固沙 环境效益 城市绿地具有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 声及美化环境等作用 2.陆地环境的组成 陆地环境的组成——土壤 土壤 陆地环境的组成 (1)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概念: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具有肥 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2)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重要性 肥力概念:土壤能同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 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土壤肥力最终取决于 水、肥、气、热四个 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 以及能否满足植物生 长过程的需求
概念: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 环境的整体性 表现 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形成基础 热量 水分 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 海陆分布 分布规律 纬线延伸,纬 度更替 经线延伸,经 度更替,中纬 度明显 从山麓到山顶 更替
土壤组成
矿物质:土壤的物质基础, 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固相 有机质:集中在表层,肥 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水分:液相 彼此消长, 空气:气相 影响热量 (3)土壤的形成 岩石风化过程——形成疏松母质,释放矿物养分 低等植物生长过程——形成原始土壤,积累有机质和养 形成过程 分 高等植物生长过程——形成成熟土壤,有机质更加丰富, 并经微生物分解形成腐殖质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在土壤形成中起主导作用 3.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高三一轮复习:3.4生物和土壤(教案)

【地理】高三一轮复习:3.4生物和土壤(教案)

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第4讲生物和土壤【导学提示】内容精析生物在陆地环境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土壤的形成及其在陆地环境中的作用。

学法指导(1)列表比较法。

对于典型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可以列表对比总结,一目了然。

植物名称植物形态指示环境叶子柔嫩,硕大;根系很不发莲水湿环境达骆驼刺叶子变成细刺,根系根发达干旱的沙漠环境迎风面蒸发加剧,树叶逐渐萎树冠指向盛行风向旗形树蔫死亡铁芒萁、茶树酸性土壤碱蓬叶子常退化而贴伏茎上碱性土壤矮牵牛二氧化硫污染(2)图导分析法。

图表分析绿色植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A.代表O2 B.代表CO2 C.代表O2 D.代表CO2 E.代表氮气G.代表游离氧 N.代表枯枝落叶 M.代表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化学元素F.代表CO2 H.代表重碳酸盐、铝、镁、磷、硫和腐殖质等【能力提升站】请思考:为什么热带森林中的植物会出现分层分布的变化?提示:植物的生长需要的光照条件不同。

喜光植物分布在向阳和森林的上层,喜阴植物分布在背阳、隐蔽或森林底层。

请分析:地球表面热量是怎样变化的,这种变化对植物有什么影响?提示:地球表面的热量从赤道向两极递减,随着热量和温度的变化,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带。

【自主探究】 一、生物的分布与环境1、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是 ( ) A .地形 B .气候 C .土壤 D .水文 答案:A2、根据教材填写下表,分析环境对生物分布的影响: 气候因素影响光照是绿色植物生活的必要条件。

林中上层或向阳坡分布喜光植物;密林底层或背阴坡分布喜阴植物热量 从赤道到两极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植被 水分从沿海向内陆形成了森林、草原、荒漠等不同的植被景观风迎风面树枝受损,背风面树枝生长,形成旗形树冠热量和水分从山麓到山顶形成垂直分布的植被带 3、读下面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想一想:为什么说植物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提示:由于植物的生长对环境的依赖性很大,而且它能产生某些适应现象与其生长的环境保持统一,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植物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土壤、生物与地理环境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土壤、生物与地理环境

腐殖质层
母质层 基岩
腐殖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母质层 基岩
②生物→土壤: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和土 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有机质含量:草原>森林>荒漠
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
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

解,转化为腐殖质。


植物吸收营养元素,储存在

生物体内,并随生物残体分
一般,土层厚、层次多,分层明显,土壤发育程度高
二、土壤的形成
5.土壤的形成过程: 土壤的“骨架”——矿物质形成于母质岩石及其风化壳,而有机质来源于 生物体,同时土壤 的形成还受地下水、河流、降水、气温等地理因素的 影响,其形成过程 可以概括如下:
土壤形成过程即:有机质的积 累过程,矿物养分的富集过程,
空气:植物呼吸和生长需要 水分:输送养分和合成有机物需要
理想成分的体积分数土壤
土壤质级的矿
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称为土壤质地。
从土壤质地看,土壤一般分为:
砂土
砂土成分以沙粒占优势,大孔隙多,毛细管空隙少,通气、 透水性强,保水、蓄水性能弱,而且有机质易分解,保肥性能弱, 但易于耕作。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1)水土流失怎样形成?
(2)植物如何治理水土流失?

(3)自然恢复次生林为何比人工林好? 土
①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 ②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
流 失
③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
④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
二、植物与环境 1、植物分布与自然环境
案例分析: (2017年全国卷1节选)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 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 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 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三讲 陆地水与水循环、生物和土壤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三讲 陆地水与水循环、生物和土壤课件

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考点一线串]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
给类型和特点也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补给 补给 补给 主要影
类型 季节 特点 响因素
①降水量的
一般
①时间 集中;
多少;
雨水 补给
以夏 秋两
季为 主
②不连 续;
③水量 变化大
②降水量的 季节分 配;
③降水量的
年际变化
第三讲 陆地水与水循环、生物和土壤
考 1.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纲 2.自然界的水循环及其意义。 下 3.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载 4.土壤的形成及其在陆地环境中的作用。
考 纲 1.识记:陆地水体的类型;水循环的过程、环节;水
循环的意义;水资源的分布。
解 读
2.理解: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3.应用:河流流量过程线图的判读。
2.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根本原因:绿色植物能够进行 光合作用 。 (2)生物循环:
(3)作用: ①促使自然界物质和 化学元素 不断迁移运动, 能量 不断流动、转化,把地理环境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②改造大气的组成成分。 ③改变陆地水的 化学 成分。 ④参与 沉积岩 形成,加速岩石风化,促进 土壤 的形成。 (4)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 绿色植物在 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等方面 起着巨大作用。
一、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1.水资源 通常是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 淡水 资源。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包括 河流水 、 淡水湖泊水 和浅层地下水。
2.陆地水体类型 (1)按空间 地表水:江河水、湖沼水、冰川 淡水主体等
分布 地下水:包括 潜水 和承压水
(2)按更新循静态水资源: 冰川 、内陆湖泊、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第五章植被与土壤-核心知识全归纳》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第五章植被与土壤-核心知识全归纳》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1、概念:在地球表面,除了极端干旱、寒冷等地方,几乎都有植物生长。

数量不等的不同种的植物,共同生长在一定的地方。

我们把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

2、类型: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叫作天然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人工草场等,叫作人工植被。

3、植被垂直分层: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4、环境影响植被(条件):又为植被提供阳光、空气(二氧化碳)、水分、养料(土壤)、适宜的温度等植被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条件。

5、气候影响植被分布: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始终和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此环境影响着植被的分布。

影响植被分布最重要的条件是气候,因为气候条件决定了植被所得的热量、光照和水分的数量。

如下表所示:7、环境与植物的形态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地理环境,植物的形态具有适应当地地理环境的特点。

(1)在沼泽地上生长的植物,通常具有柔嫩、硕大而鲜绿的叶子,但是根部系统并不发达。

(2)在沙漠地区生长的植物,叶子很小,有的叶面上还覆盖着薄薄的蜡层,或者是叶子变成了细刺;有的植物具有非常发达的根系,以便从土壤的深处或广大面积的土壤中吸收水分。

土层瘠薄区,植物根系会异常发达吸取养分,例:黄山松。

(3)在风力大的地区,植被往往比较低矮。

出现旗形树冠。

思考:针叶林为何有针状叶?跟气候有关,主要是为了减少植物体内的水汽蒸发,同时由于比阔叶林的接触面积小,所以更适合严寒气候生存。

8、植物对自然环境的指示作用植物生长对自然环境长期的依赖作用,使植物产生某些适应性与其生长的环境保持统一,使植物能够指示自然环境的某些特征,因而植物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

(1)指示环境的干湿状况的土壤环境。

9、图示法理解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小结)1、植被类型、分布及其特点天然植被按类型有规律的分布(如下表)。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土壤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土壤
量与烘干前体积的比值。bulk density(BD)
① BD大,水分含量: 空气含量: 有机质含量: ② 客土法: ③ 地膜覆盖: ④ 秸秆还田: ⑤ 深耕、翻耕: ⑥ BD大,孔隙度: • 沙土 黏土 • 深度增加,BD: • 导热率大,BD:
(保定·二模)土壤容重是 指一定容积的土壤(包括土粒 及粒间的孔隙)烘干后的重量 与同容积水的重量的比值,它 与土壤质地、土壤水分、压实 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 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 有关。科研人员在野外调查祁 连山中段山地表层土壤容重时 发现: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 容重不同;随着土壤深度的增 加土壤容重发生变化。左图示 意祁连山中段山地南北坡垂直 自然带谱,右图示意祁连山中 段不同植被类型0~10cm土壤容 重。
—— 成土母质
5
岩石的风化产物,称为成土母质,它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成土母质决定了
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残积母质
坡积母质
山顶,石块较多,颗粒 质地较细,常夹杂棱角
大小自下而上逐渐变小 , 石块,颗粒大小混杂。
厚度很薄。
洪积母质
冲积母质
山谷出口,地面倾斜, 河流两岸,平原,土层
土壤
土壤概况
土壤成因
土壤功 能养护
颜色 质地 剖面构造 成土母质 气候 时间 土壤的功能
土壤的养护
生物 地貌 人类活动
土壤相关补充
一、基本概念:
1. 土壤剖面:有机质层(O)、腐殖质层(A)、淋溶层(E)、 淀积层(B)、母质层(C)、母岩层(R)
2. 耕作土壤: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生土层)、底土层(死土层) 3. 土壤颜色、质地、结构、结持性、干湿度、孔隙状况等
水分 空气

高三地理学科生物与土壤 名师精编课件

高三地理学科生物与土壤 名师精编课件

80天 49天
在北京从播种到开花的天数
80天 36天
(1)高纬度地区的大豆品种移往低纬度地区种植,开花 ___提__前____(提前、延迟)。
(2)如将广州当地大豆品种(番禺豆)移往北京种植,开花

____延__迟____(提前、延迟),产量将____减__少____(增加、减少)。
(3)除温度有一定影响外,影响大豆开花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____日__照__长__度__________。
环境效益
①通过光合作用,净化空气 ②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③吸烟除尘、过滤空气、降低噪声、美化环境
绿地对城市空气的净化
三、陆地环境的组成——土壤
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活跃的场所 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1.概念: 土壤是指 陆地表面 具有一定 肥力,能 够生长植 物的疏松 表层。
如果图中a、b、c、d分别代表某土壤中的矿物质、有机质、
水分、空气的体积分数,那么该种土壤中存在的问题有可能是
(C)
矿物质
A.矿物质含量过高,
易出现土壤的盐碱化
B.有机质含量太低,土壤贫瘠

C.水分过多,土温下降,土壤缺氧

D.空气偏少,土壤养分供应不足, 空气

导致植物枯萎
水分
实战演练
如右图所示,根据土壤中黏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和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典型植被 热带雨林 热带季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荒漠 亚热带常绿硬 亚热带常绿阔 温带落叶阔叶 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 亚寒带针叶林

2023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土壤

2023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土壤

减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
协调前、后茬作物养分的供应, 使作物均衡地利用土壤养分,充 分发挥土壤肥力的生产潜力。
改善耕层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 壤肥力
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生产比例 ,提高作物收益。
六. 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2. 土壤的养护:(1)具体生产活动;(2)改良措施
土壤消毒:药剂、日光法(夏季,撤棚深翻,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菌), 高温(高温季节灌水闷棚),冷冻(冬季,撤棚深翻冻死病虫卵)。 改良土壤质地:增施有机肥;深翻,下层与上层混合;客土稀释;换土;无 土栽培。 以水排盐:闲茬时浇大水,表土积聚的盐分下淋,以降低土壤溶液浓度; 夏季换茬空隙,撤膜淋雨。 科学施肥:如薄肥勤施 、化肥深施施肥原则。 作物:种植绿肥作物、种植耐盐碱作物。
五.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土壤= 成土母质 + 生物 + 气候 + 地貌 + 时间 + 人类活动
(1)成土母质
五.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土壤= 成土母质 + 生物 + 气候 + 地貌 + 时间 + 人类活动
(2)生物
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和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是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 有机质含量:草原>森林>荒漠
※土壤形成过程即:有机质的积累过程, 矿物养分的富集过程。
有机质在土壤表层发生聚积,形成暗色的腐殖质层或泥炭层。
四. 土壤的观察 1. 土壤的颜色
红壤 黄壤 紫色土 水稻土 黑土 思考:土壤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
(联系土壤组成)
土壤中的矿物质→决定了土壤的颜色 土壤中腐殖质的多少→改变了土壤黑色的深浅
苔原 冰雪裸地
土壤 砖红壤 砖红壤性红壤 燥红土 荒漠土

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11讲土壤学案新人教版

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11讲土壤学案新人教版

第11讲土壤必备知识知识体系学科素养1.土壤的概念、质地、颜色和剖面构造。

2.土壤形成的因素及其对土壤的影响。

3.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1.地理实践力:结合图文材料,识别土壤的颜色、质地、剖面构造和类型。

2.综合思维:分析土壤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理解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3.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土壤类型,合理利用土壤,进行土壤养护。

一、观察土壤1.土壤的概念: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的组成: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3.观察(1)土壤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

有些土壤就是用颜色来命名的,如黑土、红壤等。

(2)土壤质地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①砂土:通气、透水性强,保水、蓄水性能弱,有机质易分解,保肥性能弱,但易耕作。

②壤土:通气、透水性能良好,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

③黏土: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

(3)土壤剖面构造①概念: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②在自然土壤中,森林土壤剖面构造最为复杂。

森林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特点如下图所示:③自然土壤经过人为耕作就变成耕作土壤。

耕作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特点如下图所示: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因素作用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生物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气候其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地貌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时间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人类活动自然土壤在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耕作土壤1.功能(1)土壤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其所在的环境之间有着活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2)土壤本身是许多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的场所和营养来源。

高考地理复习生物地理和土壤地理知识点

高考地理复习生物地理和土壤地理知识点

高考地理复习生物地理和土壤地理知识点
土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主导作用改造成土母质(有机质的积累、养分元素的富集)
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①改良土壤②引起土壤退化(南方水稻土,北方黑垆土)
生物地理和土壤地理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查字典地理网预祝考生2019年高考取得好成绩。

2019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2022版新教材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生物圈与植被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含解析

2022版新教材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生物圈与植被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含解析

生物圈与植被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读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完成1~3题。

1.该漫画反映植被适应的环境特征是( )A.高寒B.干旱C.温暖D.湿润2.该漫画反映植被适应环境特征的习性是( )A.植株矮小,根系发达B.茎叶覆盖茸毛C.具有肉质茎或叶D.叶片为革质3.该植被分布地区容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石漠化B.土壤酸化C.土地荒漠化D.土壤污染1.B2.A3.C解析:第1题,图中植被矮小,根系却很发达,说明该地气候干旱。

第2题,读图可知,该植被植株矮小,以减小蒸发;根系发达,利于从深层土壤中吸收水分。

第3题,由题意知,该植被分布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容易出现土地荒漠化。

(2019·全国卷Ⅲ)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据此完成第4题。

4.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A.林地B.湿地C.草地D.寒漠C解析:随着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西伯利亚平地上的土壤水分减少,不再适合耕种。

与林地(需水量大)相比,草地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且竞争力更强,故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草地,C项正确,A项错误。

平地上的耕地水分条件变差,无法转变为湿地,B项错误。

气温升高,冻融作用和物理风化作用减弱,不利于寒漠的形成,D项错误。

(2020·全国卷Ⅰ)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

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

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

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

据此完成5、6题。

5.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 )A.幼树B.中龄结实树C.老树D.各树龄组混生6.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 )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5.A6.C解析:第5题,材料“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 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土壤+课件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土壤+课件

特训4.(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下游因黄河多次决口形成泛滥平原(黄泛平原),沙岗地和洼地广布,冬春季节风沙活动频繁。 红薯是地下块茎的高产作物,喜温怕涝,喜疏松土壤。开封市在沙地采用起垄方式种植红薯,一年两 熟,大面积种植红薯却加剧了当地的风沙活动。某农业公司采用“冬小麦一红薯”两茬轮作的保护性 耕作模式,很好地抑制了风沙活动。
棉花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30℃,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具有喜热、好光、耐 旱、怕涝的特点。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亚地区大规模开垦种植棉花,是世界上第三 大产棉基地,并以稳产、高产、品质优良闻名世界。下图示意中亚棉花主要种植区。
分析中亚地区大规模种植棉花对土壤的不利影响。
中亚地区降水少,气候干燥,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渍化; 多大风天气,不合理耕作导致土壤侵蚀,土层变薄; 棉花对地力消耗较大,长期高强度种植棉花,造成土地肥力下降(或大量施用化肥导 致土壤板结等)
首尔为克服自然条件对种植大蒜的不利影响, 播种时在原有土地上增铺了一层禾草(如下 图所示),使大蒜的产量、质量显著提高。
说明禾草对大蒜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
①(首尔为季风气候,秋季多晴天,气温日较差大。)禾草层可遮阳,提高夜晚土壤的温度,避免 大蒜发芽时遭受曝晒及冻害; ②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湿度);削弱灌溉和淋水施肥时对土壤的冲刷; ③抑制杂草的生长(禾草遮挡了阳光); ④(大蒜生长后期,)禾草腐烂后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2018年11月卷)2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美国部分区域略图。
材料二:苜蓿是一种上等饲料,它的根部具有固氮作用。乙地附近某农场采 用苜蓿与玉米轮作,用秸秆、残茬覆盖地表,成为一种成熟的保护性耕作方 式。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之土壤与生物分布知识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之土壤与生物分布知识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之土壤与生物分布知识[ 知识点击]1.生物与地理环境: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在陆地环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土壤与地理环境:土壤的本质属性;理想土壤的组成;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学法点拨]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生物和土壤是比较能联系实际生活进行理解和掌握的。

对生物部分的理解:一是理解植物的分布,受气候制约的各因素和植物的指示作用的表现,突出一些实例,如喜光和喜阴植物、水生和旱生植物等;二是要以光合作用为主线,了解生物循环的过程和生物活动对其他三个圈层的改造作用;三是要联系人们关心的环境问题,理解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

对土壤部分的理解:一是要学会运用有关图表,说明土壤在陆地环境中的作用;二是要明确土壤是在岩石、气候、生物、地形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其中生物起主导作用;三是知道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非常重要,应重视各种土壤的保护,作到用养结合。

[考题回放]王教授在日记中写道:“早晨出门,天昏暗,强劲的东风刺骨寒冷,气温约在零下40C以下。

这季节,在我的家乡江南丘陵,乡亲们大概正忙着收割早稻了。

”据此回答(1)〜(3)题。

(1)日记中记述的这天早晨,王教授在()A. 漠河B.喜马拉雅山C.北极地区D.南极地区(2 )王教授家乡的自然土壤是()A. 灰化土B.棕壤C.红壤D.砖红壤(3 )下列果树适宜在王教授家乡种植的是()A. 芒果B.荔枝C.龙眼D.柑橘答案:(1)D (2)C (3)D启示:本题主要考查文字信息的获取能力,通过特定的天气描述及相关区域特征进行科学定位的能力以及区域差异的分析能力。

[同步训练]1. 理想土壤成分体积比例是()A .空气和水分占50%,矿物质和有机质占50%B. 空气和矿物质占50%,水分和有机质占50%C. 水分和矿物质占50%,空气和有机质占50%D. 空气和有机质占50%,矿物质和水分占50%2. 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喜光植物多分布在低纬度地区B. 植物对环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C. 在密林的底层,由于热量不足,植物长得矮小D. 喜阴植物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地区3•下面有关植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土壤是决定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B. 气候是决定植物分布的最主要因素C. 热带雨林地区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叶片小,叶面覆盖蜡质D. 碱蓬适宜在红壤与紫色土地区生长4•现今大气中,氧的成分比原始大气多,主要原因是()A.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B. 动物的呼吸作用C.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 岩石的风化作用5•根据以下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判断正确的是()6COa+l^HiO -► CtHiaOS+^OiT 叶绿体A.地球表面植被覆盖率越来越低,是因为大气层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少B. 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能放出氧气,同时也放出氮气C.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把有机物变成无机物D. 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6.有关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土壤中空气越多,越有利于植物生长B. 土壤的物质组成中,固、液、气三相俱全C. 人类的耕作活动,只会使土壤肥力下降,不会使土壤肥力提高D. 土壤中有机质多就是好土壤7•在自然界中,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是()A.生物B. 土壤C.水分D.大气生桃在秆境中的作用示意圄8•读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示意图”回答问题。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6章 第1讲 课时39 土壤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6章 第1讲 课时39 土壤

课时39土壤1.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2.野外土壤观察的内容(1)土壤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有些土壤是用颜色来命名的。

(2)土壤质地: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按土壤质地可分为砂土、壤土、黏土三种类型。

(3)土壤剖面构造类型剖面层特点森林土壤有机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腐殖质层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淋溶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淀积层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母质层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母岩层坚硬的岩石耕作土壤耕作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犁底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自然土层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土壤的颜色红色土壤是因为含有大量氧化铁,黑色土壤是腐殖质含量多;腐殖质含量越高,土壤肥力越高。

3.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人类活动。

生物循环的意义生物循环可以把营养元素在生物体与土壤之间迁移转化,促进了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的积累,是土壤及肥力形成和发展的核心。

4.土壤的功能和养护(1)功能①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②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③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④是人类种植农作物的物质基础。

(2)养护①不能满足耕作需要的土壤需要对其进行改良或改造;②优良的土壤也要注重种养结合,通过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等方法,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

1.休耕土地耕作一段时间后,暂停种植农作物一段时间,以恢复土壤肥力。

2.轮作在田地中轮换种植不同农作物,从而可以调节土壤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1.土壤的组成组成特征作用关系矿物质①土壤的物质基础,成土母质(风化壳或风化堆积物)风化形成的土壤固体颗粒;②经风化分解,释放一些养分元素(钾、磷、钙、镁等),供植物吸收主要成分,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①彼此间有密切联系,共同形成了土壤的肥力特性;②肥力高低取决于水、肥、气、热四个因素的协调程度有机质(腐殖质)①多集中在表层;②释放氮,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育最重要成分,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土壤形成发育的主要标志空气贮存在土壤孔隙中,具有很大的流动性,使土壤能通气透水,蓄水保温不可缺少的成分,影响土壤的热量状况水分2.土壤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土壤性质影响因素土壤含水量①“收”:大气降水、地下水、灌溉用水;②“支”:蒸发、植物吸收和蒸腾、水分渗漏和径流(壤中流);③“储”:最大储水量受土壤孔隙空间大小制约土壤透气性受土壤孔隙空间和土壤含水量的共同影响。

高考复习生物与土壤ppt

高考复习生物与土壤ppt

2.若图中数据采集于秋季,则图中m、n两点的时间可 B 能是
A.0时、6时
C.12时、18时
B.6时、12时
D.18时、24时
3.该地所在地区及其森林类型为 D
A北美、常绿阔叶林 B朝鲜半岛、落叶阔叶林
C东欧、针阔叶混交林
D西伯利亚、针叶林
读某地( 60 ° N,80°E)静风林区 CO2 浓度随时间、高度 变化图。 4 .该地地带性森林类型及这种森林类型在全球最大分 布区分别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欧大陆东部 B.温带落叶阔叶林、北美大陆 C.亚寒带针叶林、南美大陆 D.亚寒带针叶林、亚欧大陆 D
C、水分和空气:
此消彼长 热量 ①两者关系﹍﹍ ﹍﹍共同影响土壤的﹍﹍状况和 ﹍﹍、 水分 ﹍﹍供应; 养分 通气透水 蓄水保温 ②性状良好的土壤,即能﹍﹍﹍﹍又能 ﹍﹍ ﹍﹍, 协调土壤中的水、肥、气、热,满足植物生长的各 种需求。
土壤的物质组成与肥力表解
组成 理想土壤体 状态 积比 肥力特征

秦岭-淮 河南平原
四川盆地 江南丘陵
长期栽培水稻发育形成。
紫红色砂岩、页岩风化而 成。富含磷、钾,肥力高 在高温多雨条件下发育而成。含铁、 铝多,有机质少(酸、瘦、黏)
红壤
下图为“某地区土壤成分的体积分数示意图” 6.该地区土壤存在的问题可能是 D A.有机质含量太低,土壤贫瘠 B.矿物质含量过高,出现土壤的盐碱化 C.空气偏少,土壤养分供应不足 D.水分过多,土温下降,土壤缺氧 7.可能产生图示土壤问题的现象是 B A.华北地区春旱 B.湖南株洲的暴雪 C.江南丘陵水土流失 D.四川盆地持续高温



矿物质
固 固 液
有机质
水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左上黏土占10%,右上粉砂占20%,下面砂占 70%的“交集”在“9”区。第(2)题,黏土比例 大,则排水性差。 答案:(1)A (2)D
解析 第(1)题,根据三角形统计图数据,
规律技巧点拨
如何掌握土壤空间分布规律
以亚欧大陆东部为例,气候、植被、土 壤的纬向分布规律特点总结如下表,可以看 出土壤色调从暖到冷的变化,且与气候变化 (气温)一致。
新课标高中地理第一轮总复习考点ຫໍສະໝຸດ 陆地水与水循环考 点 透 析
一、生物 1.生物的分布与环境 (1)气候是影响陆地上生物分布,特别是影响 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气候因素主要从光照、 热量、水分三个方面来分析。
1
(2)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莲指示水湿环境;骆驼刺指示干旱环境; 旗形树冠指示风向;矮牵牛花指示二氧化硫污 染程度。
C.农药 D.淡水
4

考点 植物与土壤
解析 沿海滩涂盐渍化严重,所以改造滩涂
应种植耐盐植物。由于滩涂盐渍化严重,引
淡水淋盐可以有效缩短滩涂改造时间。
答案:(1)C (2)D
5
2.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根本原因:光合作用 生物循环:三个转变
CO2→O2
无机物→有机物 太阳能→化学能
6
生物在
地理环 境形成 中的作 用
2
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 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 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据此 完成(1)~(2)题。 ______。
例1
3
(1)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
A.耐湿 B.耐旱
)
C.耐盐 D.抗倒伏 (2) 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 ( ) A.化肥 B.农家肥
16
例2 下图中的P点表示我国某地土壤 组成物质的体积分数。据此回答 (1)~(3)题。
17
(1)据图可知( C )
A.该土壤的水分较少,植物易枯萎
B.该土壤通气透水,因而有机质含量不高
C.该土壤此时保温性可能不够好 D.该土壤呈酸性,可能为红壤 (2)该土壤分布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D ) A.热带沙漠气候 C.极地气候 B.地中海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续表
类型 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在秦 岭—淮河以南, 以及长江中下游 平原、珠江三角 洲、四川盆地和 台湾西部平原
特点
在人类生产活动(长 期种植水稻)中形成 的特殊土壤。土壤中 有机质含量丰富,较 肥沃,多呈青灰色
水稻土
提示:红壤、紫色土、水稻土均分布在我国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从地带性规律看,只有红壤 是地带性土壤,是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条件下发 育而成的;紫色土是非地带性土壤;水稻土是人 工土壤。
20
变式题
根据土壤中黏土、粉砂、砂的比例, 将某区的土壤分为1~12种类型。据此回答 (1)~(2)题。
21
(1)某块田的土壤,黏土、粉砂、砂 的比例分别约为10%、20%、70%,该 土壤应该属于哪一种类型( A ) A.9 C.11 B.5 D.1
(2)下列土壤类型中,哪一种的排水 性最差( D ) A.5 C.12 B.7 D.1
生物循环促进物质迁移、能量流动
改变大气成分
改变陆地水的化学成分,改善陆地 的水分状况 参与沉积岩形成,加速岩石风化, 促进土壤的形成
7
绿化植被、营造防护林:调节气候、涵养水 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绿色植
物的环
城市绿地具有:净化空气、吸烟滞尘、减
境效益
弱噪声及美化环境等作用
二、土壤
1.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农 业 土 壤
人 类 活 动
耕 作 培 育
表层形成疏松肥沃的耕作层; 下层坚实,有保肥、保温、 蓄水作用
13
耕作土壤
4.我国几种土壤的分布
类型 黑土 分布地区 特点
东北平原北部 土壤中富含腐殖质,比较 肥沃 土层深厚,但有机质含量 不高,缺磷少氮,还有不 少盐碱地、沙地。需要增 施有机肥,补充磷肥、氮 肥,防治水土流失,综合 治理旱、涝、碱、沙
有机质:集中在表 层,肥力,高低的重 要标志固相
土壤肥力最终取
固相 决于水、肥、气、 热四个因素之间 的协调程度,以 及能否满足植物 生长过程的需求
水分:液相 彼此消长, 空气:气相 影响热量
10
3.土壤的形成过程 类 类型形成过程及影 土壤性状及肥力特性(或制约因 型 响因素 素) 裸露岩石 地质、地形、气候 自 风 然 化 土 成土母质 无肥力,有一定通气蓄水性能, 可释放少量矿物养分 壤 微 低 等 生 植 生物 物 物
11
续表
类 型 类型形成过程 及影响因素 原始土壤 自 然 土 壤 草 木 本 本 植 植 物 土壤性状及肥力特性(或制 约因素) 风化加剧,有机质积累, 性能改善,增加氮素养分, 肥力增高
生物 有机质更丰富,土粒团聚 (形成团粒结构),形成具 有一定肥力的土壤层
12

成熟土壤
续表
类型 类型形成过程 及影响因素 土壤性状及肥力特性(或 制约因素)
19
会造成土温下降,土壤的保温性可能不 够好。第(2)题,因土壤水分比重大,该土壤 应分布于降水丰富、气候湿润的地区。极地 气候属少雨区。第(3)题,我国华北暖温带季 风气候区在干旱季节(春季),由于人类不合 理灌溉,在地势低洼地区会造成地下水位上 升,易形成土壤盐碱化。 答案:(1)C (2)D (3)B
8
(1)概念: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 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具有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 性。 (2)作用。 2.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重要性 (1)肥力概念:土壤能同时并不断地供应和 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空 气和热量的能力。
(2)土壤组成
9
矿物质:土壤的物 质基础,矿物养分的 主要来源
18
(3)如果该土壤有时表层盐分升高,不 利于作物生长,加剧这种现象的人类活动是 (B) A.增施熟石灰 B.不合理灌溉 C.使用农药

D.毁林开荒
考点 土壤的物质组成与分布、利用
解析 该组题考查土壤的组成与土壤肥力的
关系,并考查土壤的组成与土壤形成的环境和 形成因素之间的关系。第(1)题,因图示土壤的 空气比重小,水分比重大,
黄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14
续表
类型 分布地区 特点 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 酸性强,土质黏重,是我国南 方的低产土壤之一,需要增施 有机肥料,补充熟石灰,加以 改造
红壤
长江以南 的广大丘 陵
紫色 土
自然肥力高,富含各种盐类及 四川盆地 多种微量元素,酸碱条件适中, 可在风化母岩上直接刨耕引种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