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药物使用原则

合集下载

安全用药管理规范

安全用药管理规范

安全用药管理规范(一)原则:药品存放合理,数量充足,标识清晰,无过期、失效及变质药品,护士取用药物方便、快捷。

(二)根据专业特点可配备一定基数的备用药品,班班交接查对,保证数物相符和药品质量,并由交、接护士进行签名。

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在交接本右下角签名和日期,以保证药品质量。

(三)注射、内服、外用药要分开放置,并有明确标识。

(四)各种口服药品尽量使用原包装盛放,暂时用药后补回置于原包装盒内,有效期以原包装上的有效期为准,将有效期用记号笔大字写于标签上粘贴在药瓶(盒)规定位置。

到期口服药即连同包装全部丢弃,重新申领基数。

(五)普通针剂散装存放时,应分开放置,并有明确的标识。

外观相似、标识相似及同种药品、不同剂型、不同剂量的药物也要分开放置,避免近似错误的发生。

按效期的先后顺序罗列药物,使用时遵循“近期先用”的原则,避免浪费。

(六)高危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如 10%氯化钾、 10% 氯化钠、 25%硫酸镁、氯化钙注射液)、肌肉松弛剂(如维库溴铵、阿曲库铵、虎魄胆碱)、细胞毒化类药物(如环磷酰胺、顺铂、丝裂霉素、尼莫司汀等) ,单独存放,并贴醒目的红色标识。

(七)根据《药典》规定,低温冷藏普通要求2~10℃,阴凉处为 8~20℃,常温保持为0~30℃。

因此各级护士要熟读药物说明书,按规定温度存放药品。

各科室根据专业特点将需冷藏保存的药品名录打印出来,同时需要每班监测冰箱温度并登记、签名。

(八)需要避光保存的药品,如硝普钠、 VC、氨茶碱等,要严格采取避光措施,尽量使用原包装盒或者使用深色遮光纸遮光(包括液体) ,必须使用专用避光输液管、泵管。

(九)急救药品存放在急救车内,按急救药品管理规范进行管理。

(十)病人出院或者转科,要及时退清未用的药物,包括大液体。

(十一)建立贵重药品发放使用登记本,使用后及时告知患者或者家属,并由其签名和时间。

(一)严格落实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切实做好“三查十对”,即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药名、剂量、用法、时间、浓度和有效期。

外用药物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外用药物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外用药物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外用药物在治疗皮肤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治疗皮肤病的重要手段。

如应用恰当,可获得明显疗效,同样如使用不当或错误,可造成病情加重或导致药源4性疾病的发生。

首先,应在正确诊断及了解自然病程的基础上,全面了解药物的性能,剂型,浓度及目前治疗进展状况。

掌握患者个体差异,患病部位等,同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一,正确选择剂型常用的剂型有散剂,溶液,洗剂,酊剂、油济、硬膏剂、气雾剂等。

这些剂型都有其独特的治疗作用,要根据皮肤不同病期(进展期、稳定期、慢退期)及不同性质(急性、亚急性、慢性)选用不同剂型。

依占皮肤病很大部分的湿疹皮炎类疾病为例,对剂型选用加论述:1急性期在红斑、丘疹、小水疱、无渗液阶段,可选用散剂、洗剂、乳剂;在水疱、糜烂、有渗出阶段,为使渗液停止,肿胀消退,应选用具有收敛、消炎、止痒药物的溶液进行湿敷或罨包;2 亚急性期在丘疹、水疱、点状糜烂、痂皮、色暗红时可用糊剂、乳剂;3慢性期皮肤损害以皮肤肥厚、苔藓化为主,局部耐受性强,选择范围广泛,则可选用糊剂、软膏、乳膏、酊剂、搽剂、涂膜剂、气雾剂等。

掌握了湿疹皮炎类疾病三个不同阶段的治疗原则,可举一反三,其它皮肤病的治疗照此原则即可。

二,正确选用药物及浓度外用药物根据其不同的药理作用,分为清洁剂、抗真菌剂、收敛剂、角质剥脱剂、角质促成剂、腐蚀剂、抗过敏剂等多种。

临床上应根据病因进行选择。

如真菌病用抗真菌药物,若误用激素类药就会使病情加重。

另外应注意药物浓度例如水杨酸1%~2%有角质促成作用,5%有角质溶解作用,20%以上有角质剥脱腐蚀作用。

三,患者个体的差异用药时应加以注意,并区别对待之。

如颜面部、颈部、生殖器、皮肤粘膜对药物较敏感,应避免使用刺激性过强的药物;婴幼儿皮肤细嫩,用药浓度宜低;孕妇药物吸收会影响胎儿发育,应禁用对胎儿有毒害作用的药物;有的患者对某些药物有过敏现象,如对氢醌、汞制剂等。

四,药物的使用方法选择适当的药物及剂型后,使用方法亦决定治疗效果。

皮肤科外用药物使

皮肤科外用药物使

糖皮质激素使用注意事项



面、腹股沟、腋下、生殖器和肛周宜选用弱效制剂 超强制剂宜短期使用(14~20天) 掌跖和肥厚皮损常需强效制剂,甚至封包治疗 溃疡和萎缩皮肤不宜使用皮质类固醇 感染性疾病忌用 长期使用后,不宜立即停药 大面积长期使用后,应检测肾上腺功能 外用糖皮质激素减量方法 外用糖皮质激素的减敏现象 强效激素每周不超过45克,弱效或中等强效激素每周不超 过100克。

1.乳剂(W/O)、霜剂(O/W):为水和油的半固 体乳剂,是皮肤病治疗的主要剂型.它应用方便,当涂 擦后容易渗入皮肤.
2.软膏:为油性,可含有少量的水.它有油腻感,但一 般能耐受,多用于润滑皮肤,特别是用于水化皮肤,对 肥厚痂皮,苔藓化或堆积的鳞屑更好,在某些糜烂或 开放性损害(如淤积性溃疡)比霜剂刺激性小.药物中 软膏的穿透作用比霜剂强.

清洁剂
作用:清除皮损处浆液、脓液、鳞屑、痂皮、
残留药物等。 药物:3%硼酸溶液、生理盐水、植物油、 石蜡油、1 /5000~1 /8000高锰酸钾、 0.02% 呋喃西林及凡士林(封包)等。 以及肥皂水、 酒精、汽油等。
保护剂
作用:保护皮肤,减少摩擦,防止外来刺激。常被 用于保护间擦区(如趾间,臀沟,腋窝,腹股沟和炎症部 位).粉剂可使浸渍的皮肤干燥,并吸收水分减轻摩擦. 药物:植物油、氧化锌粉、滑石粉、淀粉、 炉甘石、 碳酸钙粉等。 1~5%硅油(润滑、防燥、防浸渍、 防日晒)。
止痒剂
作用:表面麻醉作用或使局部有清凉感而止
痒。 药物:5~10%苯唑卡因、1~2%达克罗宁、 2%樟脑、 0.5~2%薄荷脑、0.5~1%麝香草脑、 0.5~2%酚、 0.5~1%石炭酸、5~10%水合氯 醛、2.5~10%焦油 类、5~10%苯甲醇、糖皮 质激素等。

外用制剂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外用制剂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外用制剂临床试验指导原则【摘要】外用制剂临床试验是评价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本文从临床试验设计、试验人群选择、药物剂量和频率、结果评价、安全监测和不良反应处理等方面阐述了外用制剂临床试验的指导原则。

在试验设计上,应遵循科学严谨的原则,并确保试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选择适合的试验人群,确定药物的剂量和频率,进行有效的结果评价是保证试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安全监测和不良反应处理也必不可少,保障试验参与者的安全。

外用制剂临床试验指导原则应该注重科学性和安全性,以期推动外用制剂领域的发展。

未来,应不断完善相关指导原则,提高试验的质量,推动外用制剂临床试验向更加规范和严谨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外用制剂、临床试验、指导原则、试验设计、试验人群、药物剂量、频率、结果评价、安全监测、不良反应处理、总结、未来发展。

1. 引言1.1 外用制剂临床试验指导原则外用制剂临床试验是评价外用药物在人体皮肤上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的重要手段。

为了确保试验的科学性、严谨性及结果可靠性,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在临床试验设计方面,应该充分考虑研究的目的、研究设计、患者的特点以及试验药物的特性,确保试验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在选择试验人群时,应该根据试验的目的和药物的适应症,严格筛选符合试验标准的患者,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确定试验药物的剂量和频率时,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毒性和疗效,根据药代动力学、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

试验结果的评价应该客观、准确,可以采用专业评估表格或工具进行评估,确保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在安全监测和不良反应处理方面,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确保试验参与者的安全。

外用制剂临床试验指导原则应该秉承科学性、严谨性和可靠性的原则,为研究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提供保障。

的确立将为临床试验提供重要的指导,有助于提高试验的质量和可信度。

2. 正文2.1 临床试验设计原则临床试验设计是外用制剂临床试验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设计原则应当符合临床试验伦理要求和科学性。

皮肤病的基本治疗方法

皮肤病的基本治疗方法

硬膏(emplastra)



组成:药物成分混于或溶于半固体、粘着性(橡胶、 树脂等)基质中,涂布于布、纸或有孔塑料薄膜等 裱褙材料上而成。 作用:保护,阻止水分挥发,软化皮肤,加强渗透, 作用持久而深入,消炎、止痒 注适应症:慢性皮炎和湿疹无渗液皮损。角化性或 肥厚浸润性皮损 意事项:1、急性、亚急性皮炎及糜烂区禁用,2、 渗液病变不用。3、用前宜微加温。
(四)维甲酸类药物
是一组与维生素A结构相似的化合物。
第一代:13-顺维甲酸,维胺酯 第二代:依曲替酯(银屑灵) 第三代:多环芳香维甲酸乙酯 此类药物在皮肤科用于银屑病、痤疮、 角化性皮肤病、癌前期皮肤病或某些上 皮性皮肤肿瘤的治疗。
(五)免疫抑制剂

既可抑制免疫应答、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 本身又是细胞毒药物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 还有非特异性抗炎症作用。可单独或与糖皮 质类固醇激素合用,应用于红斑狼疮、皮肌 炎和天疱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常用 的有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

抗H2R药物的不良反应: (1)血液系统损害:白细胞减少 (2)肝脏损害:肝酶升高 (3)生殖系统:精子减少、性功能 低下、女性化。

⑬组胺H2受体拮抗剂的皮肤科适应征: 慢性 荨麻疹、人工性荨麻疹、色素性荨麻疹、真 性红细胞增多症或胆胰肿瘤及何杰金氏病引 起的严重瘙痒、带状疱疹、部分痤疮患者等
油剂(oleum)
组成:药物溶于油(植物油、矿物油或动物 油)或30%-50%不溶性药物粉末混于油中。 作用:软化痂皮, 清洁、滋润、保护,消 炎,收敛。 适应症:亚急性皮炎、湿疹糜烂、潮红、有 少量渗液处。 注意事项:渗液多和多毛处不宜应用

酊剂(tinctura)

《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使用原则—中医确有专长考核

《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使用原则—中医确有专长考核

《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使用原则—中
医确有专长考核
“《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使用原则—中医确有专长考核”的内容很多人都想知道,我们为此整理了“《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使用原则—中医确有专长考核”,详情如下:
外用药物使用原则
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物使用原则是要根据皮肤损害的表现选择适当的剂型和药物。

(1)要根据病情阶段用药:皮肤炎症在急性阶段,若仅有红斑、丘疹、水疱而无渗液,宜用洗剂、粉剂、乳剂;若有大量渗液或明显红肿,则用溶液湿敷为宜。

皮肤炎症在亚急性阶段,渗液与糜烂很少,红肿减轻,有鳞屑和结痂,则用油剂为宜。

皮肤炎症在慢性阶段,有浸润肥厚,角化过度时,则用软膏为主。

(2)注意控制感染:有感染时先用清热解毒、抗感染制剂控制感染,然后再针对原来皮损选用药物。

(3)用药宜先温和后强烈:先用性质比较温和的药物,尤其是儿童或女性患者不宜采用刺激性强、浓度高的药物。

面部、阴部皮肤慎用刺激性强的药物。

(4)用药浓度宜先低后高:先用低浓度制剂,根据病情需要再提高浓度。

一般急性皮肤病用药宜温和安抚,顽固性慢性皮损可用刺激性较强和浓度较高药物。

(5)随时注意药敏反应:一旦出现过敏现象,应立即停用,并
给以及时处理。

(6)外用软膏时需注意:外涂软膏在第二次涂药时,需用棉花蘸上各种植物油或液状石蜡轻轻揩去第一次所涂的药膏,然后再涂药膏,切不可用汽油或肥皂、热水擦洗。

“失荣的定义、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2020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试
【肺痈的中医辨证治疗】2020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核
2020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哮病的针灸治疗选穴。

严禁医院注射剂外带药品管理制度

严禁医院注射剂外带药品管理制度

一、外带药品注射的原则1. 原则上,医疗机构不提供外带药品的注射服务。

这是因为外带药品可能存在来源不明、使用期限不确定、药品储存条件不符合规定等问题,增加了患者的医疗风险。

2. 在患者或监护人强烈要求下,医疗机构可根据《侵权责任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提供外带药品注射服务。

二、外带药品注射规定1. 自带的需冷藏、避光等特殊保管的注射药物、中药清热解毒静脉注射剂、血制品,以及疫苗等生物制剂,中心不予以注射。

2. 不能使用需要做皮试的外带药品。

3. 外带药品注射时,需出示上级医院病历、注射单及购药凭证。

4. 在使用外带药品前,需签订外带药品知情同意书及免责告知书。

三、门诊外带药品注射规定1. 外带药物必须是在二级以上医保定点医院就诊后所配置的药物,并在原就诊医院使用一次后方可接受。

2. 不接受皮试药物、生物制品、血制品、化疗药物等外带药物。

3. 外带皮内、皮下、肌肉注射药物,需到注射室办理转治疗手续,在注射时,护士要认真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安全。

4. 外带静脉药物,在告知情况下,由病人自己选择,医生在病历上记载转治疗记录,病人在告知书上签名,方可接受。

四、法律法规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条: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自己的行为暂时没有意识或者失去控制造成他人损害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没有过错的,根据行为人的经济状况对受害人适当补偿。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三条:因药品、消毒产品、医疗器械的缺陷,或者输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损害的,患者可以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者、血液提供机构请求赔偿,也可以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

五、总结外带药品注射在使用过程中,医疗机构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进行操作,确保患者安全。

同时,患者也应充分了解外带药品注射的风险,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药品使用从途径上大致可分为口服、注射、外用三种基本类型,虽然目前临床也有雾化吸入和皮下植入等手段,但应用并不广泛。

给药途径不同则药品的吸收、代谢规律不同,其使用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口服给药1、口服药的正确使用口服是药品最常用的使用方法,具有使用方便、起效平稳和相对安全的特点。

常见的口服药剂型有片剂、胶囊、颗粒剂、散剂和溶液剂等,根据药物本身特点和疾病治疗需求又设计了各种缓、控释口服制剂和咀嚼片、含化片、漂浮片等定点释放或发挥局部作用的口服制剂 2、不宜口服给药的情况①患者意识不清或其他原因造成的不能完成吞咽动作。

exp:休克患者、精神病人、口腔食道手术患者。

②患者胃肠吸收功能障碍。

exp:围手术期患者、肠切除患者、晚期肿瘤患者③药物本身不宜作为口服给药使用。

exp:青霉素G、链霉素、头孢唑林、胰岛素④药物虽可口服但不能发挥特定作用。

exp:紫杉醇、白蛋白、胶原蛋白(大多数生化制剂)。

3、口服液体制剂使用注意事项① 合剂多为混悬溶液,允许有少量沉淀,使用时应摇匀后服用② 止咳糖浆类口服液体制剂若用水冲服则可降低糖浆粘稠度,不能在呼吸道形成保护膜,影响疗效,因此使用时不得以水送服。

③ 口服液体制剂多为非最终灭菌制剂,使用时应观察澄明度;发现絮状沉淀应仔细辨别是否为霉菌。

④ 口服液体制剂应常温储存,冷藏后沉淀增多。

⑤ 口服液体制剂有效期较短(多为6个月),不得长期储存。

⑥ 服用剂量尽量准确,无量杯应按刻度服用。

用后旋紧瓶盖。

3、口服固体制剂使用注意事项①片剂、胶囊一般以温开水送服,不宜咀嚼。

②颗粒剂、散剂以温开水冲服。

③水量因药物性质不同而不同。

④水温以45~75℃为宜4、特殊口服固体制剂的使用方式①胶囊、包衣片、缓释片、控释片不得嚼碎。

②某些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等为增加药品吸收速度而迅速起效,应进行咀嚼。

③咀嚼片,该剂型的设计目标为通过咀嚼运动粉碎药物增加其生物利用度如西咪替丁咀嚼片、铝美加咀嚼片、孟鲁司特咀嚼片等;④胃黏膜保护剂,如复方胃舒平片、氢氧化铝片、胶体次枸橼酸铋片等,嚼碎后可快速在胃壁上形成保护膜;⑤喉片等含化药品不宜咀嚼。

特应性皮炎外用制剂合理应用及患者指导专家共识

特应性皮炎外用制剂合理应用及患者指导专家共识

常用外用制剂
(五)外用止痒剂:樟脑乳膏、薄荷脑软膏、5%多塞平乳膏等适合 有瘙痒症状而炎症不明显的皮肤。对香精过敏的患者慎用樟脑乳膏, 部分患者外用多塞平乳膏可能出现嗜睡症状。各种抗炎制剂也均有 止痒作用。 (六)其他外用制剂:对于急性渗出性皮损,无明显感染时,可选 用1% ~ 3%硼酸溶液或生理氯化钠溶液冷湿敷;有明显感染时,可选 用0.05%盐酸小檗碱溶液或0.1%乳酸依沙吖啶溶液冷湿敷。
常用外用制剂
正确使用:
▪ 为了避免激素被稀释或可能的药物相互反应而影响疗效,不推荐与保湿 剂混合使用。建议首先使用保湿剂,间隔15 ~ 20 min后再使用激素,或 首先使用霜剂/乳膏剂型的保湿剂或激素,间隔15 ~ 20 min后再使用软膏 剂型的保湿剂或激素。
▪ 应帮助患者克服激素恐惧,短期、规范使用是安全的。需要长期使用激 素的患者在一种激素外用2周后可停用1 ~ 2周,改用其他同等强度的激 素继续治疗1 ~ 2周,再重新使用初始激素治疗。在怀疑激素过敏时,应 停用可疑过敏药物,选择不具备交叉过敏的其他激素治疗。
▪ 研究显示儿童和成人患者外用激素主动维持治疗16周至26周,能够有效 降低复发风险,且无严重不良反应;也有小样本研究证明外用激素主动 维持治疗1年可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常用外用制剂
2. 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 包括他克莫司软膏和吡美莫司乳膏。可作为一线制剂用于皮肤薄
嫩部位或褶皱部位,如面颈部、肛周、外生殖器、腋窝和腹股沟 等,或作为二线制剂用于其他皮肤部位与外用激素序贯使用,也 可用于长期主动维持治疗。 ▪ 0.1%他克莫司软膏批准用于成人患者,0.03%他克莫司软膏和1% 吡美莫司乳膏批准用于2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患者。
▪ 为避免增加血药浓度和确保安全,日本AD指南(2020版)建议成人每次外用 0.1%他克莫司软膏的剂量不超过5 g;外用0.03%他克莫司软膏时,2 ~ 5岁儿童 (体重 < 20 kg)每次外用的剂量不超过1 g,6 ~ 12岁儿童(体重20 ~ < 50 kg) 不超过2 ~ 4 g,13岁及以上儿童(体重 ≥ 50 kg)不超过5 g。

简述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简述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简述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外用药物指的是涂抹或擦拭在皮肤表面的药品,其使用原则如下:
1. 选择合适的药物: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外用药物,包括抗感染药物、消炎药物、止痒药物等。

在使用药物前,应先咨询医生并详细了解药物的作用、用途和副作用。

2. 清洁受影响区域:在使用外用药物前,先用温水洗净受影响的皮肤区域,尽量避免使用肥皂或强烈刺激性物质。

3. 适量使用药物: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使用适量的药物涂抹或擦拭在受影响的皮肤上,避免过量使用或反复涂抹以免引起副作用。

4. 严格按照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长:根据药物说明,按照规定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长进行使用。

不应多次涂抹或延长使用时间,除非医生建议。

5. 监测效果和副作用:使用外用药物后,应定期观察治疗效果和任何可能的副作用。

如果出现不适或副作用,应立即咨询医生。

6. 避免与其他药物混用:在使用外用药物时,避免与其他药物混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或减低药物的疗效。

7. 储存和保管药物:正确储存和保管外用药物,避免阳光直射、
潮湿和高温环境,保持药物的稳定性和功效。

8. 遵医嘱:使用外用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嘱托,按照医嘱进行使用并定时复诊。

总之,合理使用外用药物能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使用之前应了解药物的说明和副作用,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车险医保外用药明细

车险医保外用药明细

车险医保外用药明细1. 背景介绍车险医保外用药明细是指车辆保险中的医疗费用中,涉及到外用药的详细清单。

车险医保是指在车辆发生事故或意外时,由保险公司承担相关的医疗费用。

而外用药则是指治疗疾病或损伤时,直接应用于皮肤表面或黏膜上的药物。

2. 外用药的种类外用药可以根据其使用方式和治疗效果分为不同的种类,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麻醉外用药麻醉外用药主要通过表面麻醉作用来减轻疼痛感。

常见的麻醉外用药包括局部麻醉贴、止痛膏等。

(2) 消肿止血类消肿止血类外用药主要通过减轻组织水肿和促进血液凝固来达到治疗效果。

常见的消肿止血类外用药有创可贴、纱布等。

(3) 抗菌消炎类抗菌消炎类外用药主要通过抑制或杀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来达到治疗效果。

常见的抗菌消炎类外用药有消炎药膏、抗菌洗剂等。

(4) 促进伤口愈合类促进伤口愈合类外用药主要通过刺激组织再生和修复来加速伤口愈合。

常见的促进伤口愈合类外用药有敷料、喷雾剂等。

(5) 护肤美容类护肤美容类外用药主要通过滋润肌肤、改善皮肤问题来达到美容效果。

常见的护肤美容类外用药有面膜、化妆品等。

3. 外用药的使用原则使用外用药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清洁和消毒在使用外用药前,应清洁和消毒患处,以保持局部清洁,并减少感染的风险。

(2) 适量使用根据医生或药师的建议,按照规定剂量使用外用药,避免过量使用或频繁更换。

(3) 避免双重感染使用外用药时,应避免双重感染。

如患者同时存在皮肤破损和感染,需及时就医治疗。

(4) 注意保存外用药在使用前后需要注意保存。

一般情况下,应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并避免阳光直射。

4. 外用药的常见副作用外用药虽然是直接应用于皮肤表面或黏膜上的药物,但仍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

常见的外用药副作用包括:(1) 过敏反应有些人对某些外用药物成分可能会产生过敏反应,如红肿、瘙痒等。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2) 皮肤刺激部分外用药物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作用,导致局部红肿、灼热等不适感。

中医外科皮肤病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中医外科皮肤病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中医外科皮肤病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中医外科皮肤病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辨证施治:中医治疗皮肤病注重辨证施治,根据皮肤病的病理机制和病情表现,辨证施行中
药外用治疗。

根据病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中药制剂和外用方法。

2. 显效靠内用:中医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强调内外兼治。

尽管通过外用可以直接作用在皮肤表面,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内用中药来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气血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
抗力。

内用药物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病程来确定。

3. 外用灵活多样:中医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强调外用方法的灵活多样。

除了常见的药膏、洗剂、湿敷等外用方法外,还可以采用针灸、艾灸、拔罐等物理疗法进行外治。

根据皮肤病的具体情
况和病情的变化,选择合适的外用方法进行治疗。

4. 个体化治疗:中医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强调个体化治疗。

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各不相同,
因此在选择和使用外用药物时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病程来确定。

同时要注意观察病情的
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防止副作用:中医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强调防止副作用。

外用药物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过
量使用、长期使用以及皮肤过敏等问题。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外用药物的使用频率和
疗程,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总之,中医外科皮肤病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是辨证施治,显效靠内用,外用灵活多样,个体化
治疗和防止副作用。

通过合理的应用外用药物,可以有效改善皮肤病患者的症状,达到治疗的
目的。

治疗真菌感染的外用药原则

治疗真菌感染的外用药原则

治疗真菌感染的外用药原则一、咪唑类抗真菌药1、氟康唑氟康唑是较早的三唑类抗真菌药,可口服也可静脉滴注,每日用1次,儿童剂量可用6~12mg/kg/d,成人可用400~1200mg/kg/d,有时儿童可用到19mg/kg/d,成人用到1600mg/kg/d时仍可耐受。

此药可渗入组织,由肾排出,对除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外的其他念珠菌、隐球菌及毛孢子菌等均比较敏感,但对一些丝状真菌如曲霉则不敏感。

临床曾有报告可引起肝脏的不良反应,但在治疗结束后即可恢复。

在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免疫缺陷病人中用持续性插管常是诱发念珠菌菌血症的诱因,故从预防着手,应及早移除插管。

近来发现念珠菌的耐药性日益多见,所谓耐药性是指抗真菌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超过正常体内所需的抗菌浓度。

临床研究包括:1原来敏感的菌株变成不敏感;2所感染菌株原本耐药;3新出现的耐药菌株。

一般仅从临床治疗失败还不能说明问题,近有报告用氟康唑治疗免疫缺陷的念珠菌菌血症病人时,所用导管插管可影响其药效而与原来的MIC关系不大,但实际是近10年来临床应用得最多的咪唑类抗真菌药中,氟康唑的耐药性已不断出现,而且在短程用氟康唑时较少发生耐药,如在艾滋病病人多次应用小剂量氟康唑治疗口咽念珠菌时则很容易引起耐药。

另一类则是对氟康唑有天然耐药性的真菌,如光滑念珠菌及克柔念珠菌,对这类菌常需要用较大剂量进行治疗才可收效。

有人用NCCLS美国国家实验法检测氟康唑的MIC达64ug/ml时,如只用氟康唑400~600mg/d,则其疗效即差,此时如与两性霉素B合并治疗则可产生协同作用。

2、伊曲康唑目前已有口服胶囊、口服溶液和静脉注射3种剂型。

儿童可用5~7mg/kg/d,成人可用400mg/kg/d。

当应用更大剂量也可耐受,也可作为经验治疗两性霉素B治疗AFI一个疗程后的替代药,近来在我国上市的环糊精口服液可增加其生物利用度,对可口服者如艾滋病病人并发的口咽念珠菌病等非常适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用药物使用原则:
1根据不同的皮疹使用不同的药物剂型。

如急性渗出期,使用溶液较好。

亚急性期伴少量渗出时用糊剂或水粉剂。

慢性皮损可用软膏等,有苔癣样变时还可用涂膜剂等。

有糜烂,渗出时不能用酊剂。

2低浓度到高浓度使用。

3先局部再全面使用。

4年龄和部位不同使用药物不同,如婴幼儿避免使用刺激性过强的药物。

多毛部位不使用糊剂或水粉剂等。

治疗皮肤外用药物很多,从剂型上分类大致有:溶液剂、软膏剂、油剂、霜剂、洗剂、糊剂、酊剂和外用散剂等。

从药物作用分类有:清洁药、保护药、止痒药、收敛药、角质溶解药、角质增生药、消毒抗菌药等。

成人的皮肤总面积约1.5-2平方米,可发生多种皮肤病。

选用皮肤外用药时,应根据病因和病损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情况加以选择。

用药适当,能使症状减轻,促其痊愈,否则应用不当,反使病理过程加剧,增加病人痛苦,因此应用皮肤外用药时,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根据发病的原因及病理改变的程度,正确选择药物及剂型
1、急性期:炎症表现有红、肿、丘疹、皮疹、水泡而无外溢者,用粉剂或洗剂为宜,因这类剂型有安抚、冷却、止痒及蒸发作用,可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消除患处的肿胀与炎症,使患者感觉较舒适。

急性时不能用糊剂及软膏剂,因能阻滞水分蒸发,增加局部的温度,可使皮疹加剧。

急性开放性皮炎,则宜用湿敷,如大片糜烂渗液则选用适当的水溶液湿敷,促其
炎症消退,如3%硼酸溶液具有散热、消炎、清洁作用,可用于急性皮炎,但配成软膏只能用于治疗慢性皮炎,否则阻碍局部散热,使渗出液更多,炎症更重。

2、亚急性期:炎症表现为小片的糜烂,伴有少量渗出,也有为分散的丘疹或出现鳞片和痂皮,一般用糊剂,如无糜烂渗液,可用洗剂、霜剂等,有痂皮时先涂以软膏,软化后拭去,再用外用药物,使药物易吸收。

3、慢性期:表现为干燥、增厚、粗糙、苔藓样变或角化过度,此期应选用软膏或霜剂、硬膏等。

苔藓样变也可用酊剂,能保护滋润皮肤,软化附着物,使其渗透到病损深部而起作用。

感染化脓性皮肤病,应选用适宜的抗感染药物。

皮肤瘙痒病,由于皮肤病大多有瘙痒的症状,应注意选择使用止痒药物。

止痒药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挥发性物质,如樟脑、薄荷脑、冰片等,另一类为有局部麻醉作用的药物。

如石炭酸、地卡因、苯佐卡因等。

可配成粉、搽、洗、酊、溶液剂等,用于皮肤的瘙痒性治疗。

有的病人将肤氢松软膏看作是止痒的特效药,任意使用,这是不妥的。

二、根据皮肤发病的部位,选择合适的用药方法
外用药的用法,一般有涂擦和贴敷两种方法,不同的个体和皮肤的部位,对各种外用药的适应性常有一定的差异,用药的原则应根据药物的浓度由低→高,面积由小→大,应视病情病损程度而定,如无副作用,再逐渐普及全身用药,不同部位的皮肤渗透速度也有一定的差异。

吸收药物的量,随药物在赋形剂中的浓度增加而增加,如甾体类均因浓度增加而渗透作用增强。

小儿、妇女、成人面部,口腔附近,股内侧等部位,皮肤较柔嫩,都不宜采用刺激性强的药物,浓度也应低些,如有过敏或刺激现象,应
立即停药或改用药物治疗,一种外用药久用后,作用往往会减弱,应经常轮换性质相似的药物,以提高疗效。

皮肤局部治疗可以用清洁剂,吸收剂,抗感染剂,抗炎剂,收敛剂(促进蛋白沉淀的干燥因子,使皮肤收缩),润肤剂(皮肤柔软剂)和角质松解剂(能使表皮的鳞状细胞变软,疏松和易于剥脱).
必须谨慎选用外用药的基质(赋形剂或媒介),因为它可以改变有效成分的效果.基质的成分和活性部分一样,可以成为过敏或刺激反应(即接触性皮炎)的原因.
局部制剂
霜剂为水和油的半固体乳剂,是皮肤病治疗的主要剂型.它应用方便,当涂擦后容易渗入皮肤.
软膏为油性,可含有少量的水.它有油腻感,但一般能耐受,多用于润滑皮肤,特别是用于水化皮肤,对肥厚痂皮,苔藓化或堆积的鳞屑更好,在某些糜烂或开放性损害(如郁积性溃疡)比霜剂刺激性小.药物中软膏的穿透作用比霜剂强.
洗剂原本为细小的粉状物质(如炉甘石)混悬于水或酒精基质中,然而许多现代的洗剂(如某些皮质类固醇激素)为水基质的乳剂.洗剂使用方便,可使急性炎性和渗出损害凉爽,干燥.
溶液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均匀混合.像洗剂一样,溶液也可使皮肤干燥.使用方便,特别是用于头皮.最常用的溶媒为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和水.
封包疗法适用于银屑病,异位性皮炎,红斑狼疮和慢性手部皮炎.通常是在治疗区域用不透气聚乙烯薄膜(塑料袋)整夜覆盖在霜剂或软膏上面以增加局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吸收和效力.其刺激性要比洗剂封包疗法小.浸有丙酮缩氟羟龙的塑料胶带特别适用于孤立或顽固的损害.封包疗法可发生粟粒疹,萎缩纹,细菌或真菌感染.长期大面积使用
封包疗法后,儿童和成人(较少)可发生脑下垂体和肾上腺的抑制.
二丙酸倍他米松和醋酸去炎松气雾剂现有售,但很少用,因为比起霜剂,洗剂和溶液来并无实质性的优点.
种类和指征
清洁剂主要为去垢剂和溶剂.肥皂是最大众化的去垢剂,但合成的去垢剂也被应用.婴儿香波在眼周通常能很好耐受,而且可以用于清洁创口和擦洗,常用于银屑病,湿疹和其他类型的皮炎以去除结痂和鳞屑.但是在急性对刺激敏感,渗液多的损害,最适宜还是单用水或等渗盐水来清洁.
为了增强或提供某种疗效,可在清洁剂或其他皮肤科制剂中加入某些成分,如为了达到抗头皮屑的作用可在香波中加入巯基吡啶锌,硫化硒或焦油浸剂.
水是用于清洁的基本溶媒.用自来水浸泡,洗浴或湿敷(用纱布或旧被单)48~72小时(每隔1~2小时换1次),一般来讲将会起到干燥,镇静,冷却的作用,可使急性渗出或流水损害清除.含醋酸铝,硫酸镁的溶液湿敷并不比自来水更好,因为蒸发可以使溶液中的成分造成刺激性的浓度.
保护剂粉剂常被用于保护间擦区(如趾间,臀沟,腋窝,腹股沟和炎症部位).粉剂使浸渍的皮肤干燥,并吸收水分减轻摩擦.然而某些粉剂如果变潮湿时有可能结块而具有刺激性.滑石粉常较麦淀粉为好,因后者能诱发真菌生长.粉剂可被混合于护肤性的霜剂,软膏或洗剂中.火棉胶和其他膜剂能产生一层有弹性的,半硬化的连续性膜.嗜水性多聚物敷用时上面可盖一块纱布.锌明胶(Unna靴)为一种封包敷料.遮光剂保护皮肤避免紫外线照射(参见第119节).
抗感染剂根除引起皮肤感染的特异性因子(如细菌,真菌,原生物)将在本手册的其他部分讨论.局部抗生素治疗痤疮和某些药物(如莫匹罗星)可治疗某些表浅皮肤感染.局部杀真菌药,杀疥虫药和灭虱药,如系统性抗生素一样均被常用.
症状缓解剂(用于瘙痒,烧灼和疼痛)除止痛药外,0.5%~3%的樟脑或0.1%~0.2%的薄荷可单独或混合后制成霜剂或软膏.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或地布卡因)对皮肤一般无作用,但有时对粘膜表面有效果.含有盐酸普拉莫星的局部制剂对于皮肤瘙痒有一定的疗效.除此之外,普拉莫星与苯海拉明,利多卡因或地布卡因等药物相比,致敏反应较少.较新的局麻药易熔混合物(如Em-la霜剂)对皮肤病的治疗有帮助,尤其是与封包疗法合用时,效果更佳.
抗炎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是最有效的局部抗炎药物.除非全身大面积广泛使用,否则它没有全身副作用(相关效用见表110-1).瘙痒性炎性皮肤病通常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有治疗效果.然而它们也可以使某些疾病加重(如痤疮,酒渣鼻和某些真菌感染).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其他制剂通常制成霜剂,软膏,洗剂,凝胶或溶液使用,较少被制成气雾剂和胶布.
尽管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有不同功效的制剂可以选用,往往一开始便应选用强效制剂(表110-1),除非是面部或间擦部位的病损,这些部位副作用发生的机会较多.中效和高效糖皮质激素在用于治疗面部皮肤病时,应短期使用,因为皮质类固醇激素可能会引发酒渣鼻,痤疮或严重的口周皮炎.每天局部使用2~3次或在某些皮肤病可以较频繁使用.非常强效的皮质类固醇激素常较少使用.为了达到最大效果,霜剂必须涂擦均匀.1%氢化可的松可用于轻度炎症性皮肤病而不需开处方.因为氢化可的松不含氟,常不会引起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口周皮炎,皮肤萎缩和萎缩纹,所以宁可选它来代替含氟的皮质类固醇激素用来治疗面部皮肤病.局部抗生素制剂和局部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应用是很少有理由的,联合应用不比单独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更有效果,而且由局部抗生素引起的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特别是新霉素)可以使原来的问题复杂化.
损害内注射损害部位注射皮质类固醇混悬液(几乎总是醋酸去炎松)可释放高浓度的药物,对慢性损害或对局部外用皮质激素不敏感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其混悬液可
用生理盐水稀释,应用的浓度为 2.5~5mg/ml以减少局部皮肤萎缩的危险.在黑人可出现色素减退.皮肤萎缩常是可逆的.高浓度达40mg/ml可用于治疗瘢痕疙瘩.
谈一点临床上的体会:
1、皮肤科外用药最简单的原则:干对干,湿对湿,即有渗出较多时,选用湿敷;渗出少时,采用洗剂、糊剂;干燥,结痂,有鳞屑时,采用乳膏、霜剂。

2、对于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等肥厚、苔藓样变的皮疹,使用皮炎宁硬膏等外用,不仅可以使皮损变平,还可以隔离搔抓,恶性刺激。

局限性的肥厚、结节,可以局注得宝松。

3、对于角质过度的皮损,采用苯甲酸软膏封包,效果不错。

4、对于难以愈合的创面,如果有感染,一般可能为多种细菌感染,可以采用双氧水和庆大+生理盐水局部湿敷,如果没有脓性分泌物,创面干爽,可以采用贝复济局部换药,或紫草油换药,可以促进伤口愈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