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教程》可能涉及的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1、社会信息:社会信息是除人的生物和生理活动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
息,是指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
2、传播:传播学结合社会学和信息科学视点将传播概念的定义为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
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3、系统:指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
体。
4、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之间、组织之间、世
代之间、文化之间等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便的隔阂,及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传播隔阂是社会信息系统运行不畅的结果之一。
5、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
的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等,传播障碍是社会信息系统运行不畅的结果之一。
6、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既是社会科学,也是应用科
学。
7、精神生产:即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宗教、道德、形而上学等的语言的生产中,
精神交往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精神交往关系。与之相应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
8、社区: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和发展
1、示现的媒介系统:即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是由人的感官或器官本身来执行功
能的媒介系统。
2、再现的媒介系统:包括文字、绘画、摄影等。这一系统对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者来说需要
使用物质工具或机器,而对信息的接收者来说则不需要
3、机器媒介系统:包括电话、电视、广播、计算机通信系统等。这些媒介,要求传播者和
接收者都必须使用机器。
4、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
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1、人类传播:人类传播是一种交流和交换信息并由此发生社会联系和社会互动的行为。
2、符号化(编码):传播者将自己要传递的讯息或意义转换为语言、音声、文字或其他符
号的活动。
3、符号解读(解码):传播对象对接收到的符号加以阐释和理解,读取其意义的活动。
4、能指:也叫意符,指语言的声音形象。它通常表现为声音或图像,能够引发人们对特定
对象事物的概念联系
5、所指:也叫意指,指语言所反映的事物的概念。
6、符号:是指能够独立存在,并和另一事物有联系,而且可以被”解释“的事物。符号具
有的三个特征:一是代表事物的形式,而是被符号指涉的对象,三是对符号意义的解释
7、意义:是人对自然事物和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为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
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人在与自然和社会打交道的过程中,不断地认识和把握对象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并从中抽象出意义。
8、情景意义:是由一系列情景符号及其相互组合所形成的意义。
9、传播情境:指的是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外部事物、条件或因素的
总称,它包括具体的传播活动进行的场景,广义上也包括传播行为的参与人多处的环境。
10、象征行为:指的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是通过象征符
来传达象征意义实现的。
11、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过程。象征性社会互动首先是一个互动双方通过象征符来交流和交换意义的活动,通常具有赋予行动动机和确定行动趋向的功能。由于象征符和意义是一个统一体,象征性社会互动也可称为符号互动或意义互动,是揭示传播过程的基本概念。
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1、传播者:也成信源,指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
群体或组织。
2、受传者:信宿,即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
3、讯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
4、媒介: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
因素相互连结的纽带。
5、反馈: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反馈
是体现社会传播双向性和互动性重要机制
6、传播基本过程:指的是具备传播活动得以成立的基本要素的过程。
7、“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研究:即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的宏观过程研究,最早起源于日本,
是在对美国的主流传播学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些研究把传播看作是一个与社会交往形态密切相关的重要范畴,他们在对人类社会传播的总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的同时,也把现代社会中的传播特别是大众传播过程与宏观的社会结构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因而被称为“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研究。
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1、人内传播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
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社会是由作为意识和行为主体的个人组成的,作为个体系统之活动的人内传播也是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础。
2、“主我”:指的是自我中作为意愿和行为的主体的方面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
的反应具体体现出来。
3、“客我”:指的是自我中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方面,它是自我意识
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
4、自我互动:1969年现代象征互动理论的集大成者布鲁默在《象征互动论》中提出,指
的是人作为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在把外界事物和其他人作为认识对象的同时也把自己作为认识对象,人能够与自身进行互动。自我互动本质上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的内在化,也是与他人的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在个人头脑中的能动反映。
5、内省式思考:是内省的一种,指的是短期的、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的自我反思活动。
它通常只有在一个人遇到困难、障碍等新的问题状况,而既有的行为方式是否适用又难以做出判断之际,才会发生。
6、基模: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首先提出,指的是人的认知行为的基本模式,是人们在
处理新信息或认知判断新事物之际所使用的“知识的集束”。
7、信息处理过程模式:1973年,美国学者阿克塞尔罗德在《认知与信息处理过程的基模
理论》中提出,是描述基模在个人信息处理中的“核对”作用的一般过程模式。
8、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
新的信息传播系统。是一种最典型的社会传播活动,也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
9、社会化:指的是一个人出生后由一个“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从个人角度
看,它指的是个人学习语言、知识、技能、行为准则等以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从社会角度看,指的是社会成员形成大体一致的观念、价值和社会规范体系,从而使社会秩序维持,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得到保证的过程。人际传播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10、自我表达:即传播者将自己的心情、意志、感情、意见、态度、考虑及地位、身份等向
他人加以表达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