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合集下载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通用16篇)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通用16篇)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通用16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篇1授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课题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连续积累文言常用词,连续培育文言文语感。

过程与方法体会擅长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熟悉廉、蔺品质珍贵处,培育机灵英勇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重点学习课文中的一些文言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在学习小说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借鉴写法。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老师手记(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动措施、同学可能行为预见及对策等)一、课前检测二、导入新课师:蔺相如这次赴会跟上次出访的身份有什么不同?从什么地方看出?跟上次出访相距几年?明确:官职不同:上次是以舍人充当使者,这次是以上大夫充当国君副手。

∕唯书“相如从”,他人不书;“顾召赵御史”。

∕三年。

三、文本赏析㈠讲解第14至16段(“渑池会”)会前计议:相如主行并从,廉送至境与诀;会上斗争:迫使秦王击破缶,反请咸阳为寿;斗争结果:会上终不胜赵,会后秦不敢动。

⒈渑池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这样的背景说明白什么?明确:“其后,秦伐赵……杀二万人”。

赵是以战败国身份与会。

在军事上取得成功的状况下,试图在外交上以势压倒对方,逼迫对方投降,免去或削减动用武力的代价。

⒉秦王为什么主动提出进行这次会晤?赵王为什么“畏秦,欲毋行”?明确:秦王不怀好意,借会晤取得战场上没有取得的东西,所以赵王畏秦诈骗。

★提问重点字词句。

★补充说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在战后有进行双方国君会晤的惯例。

补充史实:秦一向以诈和力制服诸侯。

前340年商鞅伐魏,以“为好会”为名骗魏主将公子卬来会,然后扣留他;魏失主将,大败。

前3XX年,张仪以献地六百里诱使楚怀王与齐断交。

齐楚断交后,张仪改为献地六里。

⒊同学齐读廉颇送别赵王时说的那一段话,然后提问:依据这段话说说廉颇对待国家大事的态度。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第一板块:自主学习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掌握出自本文的成语。

3、分析人物性格并积累写作素材。

二、积累链接:知人知时知世知本1、史学圣人――司马迁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陕西人,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其父司马谈,汉武帝时作太史令。

司马迁10岁时,就在父亲的指导下诵读古文,曾向儒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学习。

青年时代(20岁左右)曾两次漫游祖国,走遍大江南北、黄河上下,足迹几遍全国。

他饱览名山大川,收集传说史迹,考察风土人情,接触下层人民,积累了珍贵的史料。

父死后,承袭父职任太史令,时年38岁,41岁开始《史记》的写作。

五年后,因替李陵辩护,被捕入狱,遭受腐刑――是古代酷刑中最为耻辱的惩罚。

他曾想过死,但一想到“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便放弃了,三年后被赦,担任中书令,他发愤著书,经十几年艰苦努力,终于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记》这部不朽的著作,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正因为一生经历坎坷,司马迁才对那些在逆境中发愤,在厄运中不屈不挠,在险境中视死如归的仁人志士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史记》才会出现那么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磨难英雄形象。

比如荆轲、毛遂、项羽而蔺相如则是这些人物中的突出典型。

蔺相如在虎狼成群、险象横生的环境中,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国家利益至上,凭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赢得了国家的尊严。

2、史学圣典――《史记》(1)内容:《史记》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长达三千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有12本纪(按年代记载最高统治者的言行和政绩),30世家(先秦各诸侯国和汉代有功之臣的传记)、70列传(记叙各类名人的生平和事迹,主要叙人臣),10表(多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8书(记录各种典章制度的沿革),共计52万多字。

(2)地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开创了我国史书的新体例――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这篇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重点学习课文中的一些文言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4、了解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和他的著作《史记》。

学习重难点重点词语,如:负、徒、幸、引、为、使、亡、顾等,需结合语境理解,并通过练习来巩固这些词语。

第一课时司马迁和《史记》简介一、司马迁简介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和。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天汉二年(前99),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继续发愤著书,于征和二年(前91)写成《史记》。

二、《史记》简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载了从到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三、学生听读理解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本文写了三个故事,以蔺相如为主,以廉颇为宾,三件事都是突出蔺相如的性格,廉颇后又有传。

1—2 节:廉蔺简介3—13 节:完璧归赵。

14—16 节:渑池相会。

17—21 节负荆请罪四、自读课文1—5段,归纳段意五、听音频,标注重点字词六、课文讲解:1、研读1-2段:廉蔺简介•(1)“者……也”:•(2) 以勇气闻于诸侯,以:•(3) 为赵宦者令缪闲舍人,为:2、研读3-5段:廉颇奉璧入秦:(1)、使人遗赵王书,遗:(2)、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以:(3)、徒见欺,见:(4)、即患秦兵之来,之:(5)、求人可使报秦者,(6)、王问:何以知之,何以:(7)、而君幸于赵王,于:(8)、窃计欲亡走燕,亡走:(9)、臣舍人相如止臣,止:(10)、臣语曰;语:(11)、而束君归赵矣,束:(12)、窃计欲亡走燕,窃计:(13)、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14)、宜可使,宜:(15)、可予不,不:(16)、曲在秦,曲:(17)、均之二策,均:(18)、宁许以负秦曲,负:(19)、王必无人,必:(20)、臣愿奉璧往使,奉:(21)、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西:第二课时6-13段:完璧归赵1、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章台:2、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示:左右:3、乃前曰,前:4、王授璧,授:5、相如因持璧却立,因:却:6、负其强,负:7、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8、拜送书于庭,庭:9、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10、大王见臣列观,列观:11、大王必欲急臣,急:12、相如持其譬睨柱,睨:13、秦王恐其破璧,破:14、乃辞谢:固请:15、召有司案图;案图:16、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17、舍相如广成传,舍:广成传:18、决负约不偿城,决:19、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衣褐:20、坚明约束:21、间至赵矣,间:22、臣请就汤镬,汤镬:23、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唯:孰:24、不如因而厚遇之,因:25、卒廷见相如:26、毕礼而归之,归:第三课时14—16 节:渑池相会。

高中语文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使用说明1、借助导学案充分阅读文本,理解文章大意,将重点字词音义在书上标注。

2、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重点实虚词及句式;牢记文学常识;梳理文章结构。

2、(能力目标)把握人物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情感目标)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预习引路1、关于司马迁和《史记》,参照《名师一号》进行整理、识记。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避匿()汤镬()肉袒()盆缶 ( ) 案图()可予不()渑池()诈佯()列观()皆靡()传舍()甚倨()不怿()衣褐()()睨柱()3、熟读课文,给课文中的三个故事各加一个小标题,并能准确复述。

4、参照《名师一号》85页,梳理文言现象。

5、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并适当拓展。

许易幸负见引顾就因以探究提高1、蔺相如出使秦国后,与秦国绕着和氏璧展开了一场怎样的比智比勇的外交较量?由此可见蔺相如怎样的思想性格?相如使秦,智斗秦王集中显示了他成竹在胸,从容应对的大智大勇,矛盾双方围绕者“保璧”与“骗璧”展开三个回合的较量:献璧取璧;归璧于赵;廷斥秦王。

这个故事体现了蔺相如足智多谋,英勇不屈,不畏强暴的性格特点。

2、“渑池之会”在记载秦赵君王会见,以乐助兴的内容上各用了什么字?有怎样的不同?3、蔺相如的“五步之内,请以颈血溅大王矣”有什么含义?4、“负荆请罪”这则故事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刻绘人物形象?当堂检测1、下面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君幸于赵王幸:宠幸 B.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白白地C.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而:如果 D.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示:给……看2、“负”字在本文中多次出现,下面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秦贪,负其强负:凭借,倚仗 B.决负约不偿城负:违背C.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负:背着 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负:担负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A. ①大王亦幸赦臣②十恶不赦B. ①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②前倨后恭C. ①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②口诛笔伐D. ①且相如素贱人②素不相识4、下面的句子为定语后置句的一句是()A.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B. 求人可使报秦者C.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 大王见臣列观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①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②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B. ①乃使其从者衣褐②左右欲刃相如C. 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②舍相如广成传舍阅读14——16段,完成下列问题。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7篇)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7篇)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整理掌握相关文言基础知识,培养文言文语感。

2.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

3.批判性阅读,客观评价蔺相如在历史事件中意义。

相关资料:《史记》和司马迁,时代背景,查阅《鸿门宴》导学案。

自主学习:一、通假字(挑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⑴可与不:⑵臣愿奉璧西入秦:⑶拜书送于庭:⑷如有司案图: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二、一词多义⑴负:①秦贪,负其强()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⑵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⑶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②左右欲引相如去()③相如引车避匿()⑷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⑸幸:①而君幸赦臣()②而君幸于赵王()三、古今异义词⑴请指示王。

指示:古义:今义:⑵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约束:古义:今义:⑶明年复攻赵。

明年:古义:今义:⑷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左右:古:今:四、词类活用(指出下列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1)宁许以负秦曲完璧归赵毕礼而归之大王必欲急臣怒发上冲冠严大国之威(2)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于是相如前进缻舍相如广成传舍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左右欲刃相如臣乃敢上璧(3)卒廷见相如奉璧西入秦怒发上冲冠间至赵矣五、特殊句式(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2)而君幸于赵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使不辱于诸侯(3)求人可使报秦者(4)君何以知燕王王问:“何以知之?”六、重点句子翻译⑴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⑵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七、整体感知,划分层次⑴以蔺相如为主、廉颇为宾,全文写了哪三个故事?⑵请把文中第一个故事的主要情节,简要概括。

(完整版)廉颇蔺相如列传-优质导学案(教师版)

(完整版)廉颇蔺相如列传-优质导学案(教师版)
(二)补充
这篇课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传全文记叙了战国时代赵国的四个重要人物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的事迹。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集中描写了蔺相如,对廉颇也作了生动的记述。
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内部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
(三)给下列字注音
蔺( )袒( )瑕( )睨( )镬( )渑( )缶( )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3、一词多义
(1)、负: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②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
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2)、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
③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悉《史记》有关知识
2.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3.梳理课文第1、2段文言知识
【学习重难点】
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法指导】
1.《史记》有关知识以练习形式进行补充。
2.梳理课文第1、2段文言知识。分小组学习。一人翻译,其他成员理解、纠正、发问,各自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化解问题,汇总没有解决的问题。
4.集体解决学习中汇总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请同学们一起来阅读3-13段,阅读的同时,整体上熟知课文内容。
二、请同学们先完成下列学习内容。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燕王私握臣手
(2)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4)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2、通假字
(1)、可予不(不:通“否”)
(2)、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廉颇蔺相如列传 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 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知识与技能1、回顾了解司马迁及《史记》,感知司马迁史作的特点。

2、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包括重点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逐步提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积累重点的文言基础知识,学会识别文言现象。

2、赏析本文人物塑造的写作技巧。

3、把握全文的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加深对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2、思考课文是如何歌颂蔺相如的足智多谋、不畏强暴、顾全大局和表彰廉颇英勇善战、勇于改过的等品质。

教学重点1、文言常用词语,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在学习传记技巧(人物刻画、艺术特色及写作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借鉴写法。

教学难点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和探究法。

抗关中之秦为合纵;秦居关中,六国居山东,六国服秦曰合纵。

本文是说合纵之势中的。

战国期间有纵横家——士,进行“合纵连衡”,秦以“连衡”攻山东六国,六国以合纵对付西方的秦国。

当时,“合纵”之策已破,秦方得势于“连衡”。

战国时的士,是各种人材、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他们活动于各诸侯国,以游说,荐举的方式,得到各诸侯国的作用、发挥着重要作用,廉蔺,都是当时的士。

二信息筛选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哪三件事?明确:按时间顺序写了。

课文也就自然分成三部分。

2、这三件事充满了矛盾冲突,能说说每件事各围绕什么矛盾展开的吗?3、文章是在矛盾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

贯串全文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三分析鉴赏(1)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何以见得?(2)廉颇始而“宣恶言”,闻蔺相如语即“肉袒负荆”,“至蔺相如门谢罪”,这前后对比说明了什么?四:字词巩固:A.指出并解释通假字①可与不。

②臣愿奉璧西入秦。

③拜送书于庭。

④如有司案图。

⑤设九宾礼于廷。

⑥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完整word版)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完整word版)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一)课型: 新授课主备人: 高一2部使用时间: 2017.03【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及《史记》的相关知识。

2.熟读课文, 疏通朗读障碍,3.阅读第一段, 梳理文言现象。

【教学重点】疏通落实第一段重点文言字词及知识点。

【教学难点】体会廉颇蔺相如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前预习案一、文学常识1.《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 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 52万字, 包括十二(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 主要叙人臣, 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大事年表)、八(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鲁迅以“ , ”一语来称道其杰出的文学价值。

2.司马迁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 字子长, 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后人尊称“史圣”。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 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 司马迁继父职, 任太史令, 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 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 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 发愤著书, 于征和二年(前91)写成《史记》。

3.背景链接战国末期, 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 以秦力量最为强大, 它要统一中国, 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 积极对外扩张。

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 实力比秦稍弱。

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时, 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 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 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

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以及赵国内部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 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二、熟读课文, 疏通障碍课堂学习案一、检查预习给加点字字音缪公()避匿()缪贤()汤镬()虽驽()肉袒()盆缶 ( ) 可予不()渑池()叱()之列观()皆靡()睨柱()传舍()甚倨()不怿()衣()褐遗()赵王书赦()免二、自主学习第一段1.字词解释1)拜为上卿拜:2)以勇气闻于诸侯以: 闻: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舍人:2.特殊句式1)廉颇者, 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教学目标】1、继续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史记》中的小说因素齐备。

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提问、讲解、质疑。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在学习小说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借鉴写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时间】四课时【课前预习】1、自读全文2、自己解决本课的生字、生词,写在积累本上。

课上展示自己积累的词语。

3、本课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知识链接】一、文学常识纪传体《史记》国别体《战国策》编年体《资治通鉴》1、《史记》起迄:黄帝—汉武帝太初四年体裁: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地位:二十四史之第一部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鲁迅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司马迁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能写出《史记》这样伟大的作品,是因为:A、家学渊源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学问渊博。

其父死后,司继承其业,在“金匮石室(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史料;B、广泛游览,实地考察;C艰难发愤在受宫刑后发愤写出《史记》,发泄了他对汉朝的仇恨。

3、《二十四史》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是纪传体史书。

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正史”一称即专指“二十四史”。

按《四库全书》的规定,正史类未经皇帝批准,不得列入正史。

二十四史总共3249卷,约有4000万字。

它记叙的时间,从第一部《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记叙到明崇祯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后历时4000多年,用统一的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二十四史的内容非常丰富,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

(3)“前四史”即《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等。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第1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司与迁与《史记》。

②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

③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和网络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圆满完成本小组的任务,在小组间交流的过程中大胆质疑,互通有无,形成真知灼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学习重点】《史记》相关文学常识及本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学习难点】熟读课文,了解大意,积累文学常识。

【学习方法】诵读、讨论、合作交流探究。

【知识链接】☆关于作者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靠近龙门)人。

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

龙门,龙门山,很有名气。

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

龙门山的南面是黄河。

司马迁的家正好在黄河、龙门之间。

当地名胜古迹很多。

司马迁从小在饱览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历史传说和故事。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完成其夙愿。

之后,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开始写《史记》,十多年后,终于完成。

司马迁早在20岁时,便离开首都长安遍踏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到许多历史人物的遗闻轶事以及许多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

对以后编写《史记》有很大帮助。

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38岁时,正式做了太史令,有机会阅览汉朝官藏的图书、档案以及各种史料。

他一边整理史料,一边参加改历。

等到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我国第一部历书《太初历》完成,司马迁就开始撰写《史记》。

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辩护,而被关入监狱,并处以宫刑(当时叫腐刑)。

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司马迁出狱,后当了中书令。

直到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史记》全书得以完成。

《史记》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优秀8篇】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优秀8篇】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优秀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优秀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篇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一、作家作品。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五种体裁。

列传,用以记述帝王以外的人物事迹,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列传中的一篇代表作。

《史记》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作品有很高的写作技巧,人物形象鲜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公元前四世纪,战国"七雄"征战不已。

秦国最强,它对六国都有野心。

秦国多次击赵,但赵国重用廉颇、蔺相如,将相团结合作,外交上、军事上都取得了成功,保障了国家的安全。

这篇课文就是记叙廉颇、蔺相如团结合作,抗击强秦的历史事实。

二、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缪贤舍人(mi#224;o)西河渑池(miǎn)秦王不怿(y#236;)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去亲戚(内外亲属)约束(信约,限制)宣言曰(公开扬言)请指示王(指出来,给人看)从此以往(往那里)因而厚遇(趁此)前进缶(上前,进献)明年复攻赵(第二年)以示美人(妃嫔)不过三十日(不超过)鄙贱之人(知识浅薄,地位低下)独畏廉将军哉()3、下面"请"有不同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②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③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④璧有瑕,请指示王⑤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D/②④⑤请允许我)A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③④ B①③④/②⑤ D②④⑤/①③三、课文分析。

(一)完璧归赵。

1、这篇文章开头第1、2自然段与一般传记写法相同,介绍了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地位。

从全文看,这一介绍有什么作用?请简析。

答: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和地位不同,一贵一贱,对比鲜明,为下文这两人的矛盾产生埋下伏笔。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廉颇蔺相如列传》精品导学案.doc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廉颇蔺相如列传》精品导学案.doc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学习重点】1.了解《史记》有关知识。

2.熟读课文,理解大意。

3.梳理课文文言知识,概括人物形象。

课前•阅读识记累土一、读故事,悟经典卞和献玉——和氏壁得之不易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

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二、了解文学常识(-)走进作者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

西汉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迁10岁就读于长安,20岁开始漫游,足迹遍及全国。

后任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并奉命出使巴蜀。

38岁时继承父职做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图书典籍,历时五年。

太初元年(前104)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李陵事件被捕入狱,翌年遭受腐刑。

出狱后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倾注毕生精力完成了《史记》。

(-)熟悉作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共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表10篇。

本纪,用以叙述帝王事迹,世家,记述五侯和特殊人物事迹;列传,叙帝王以外重要人物事迹;书,用以记载各朝典章制度;表,用以统系年代、人物、大事等。

《史记》是我国正史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它既是历史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了解背景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秦的势力最强。

秦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

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较强。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

讲述的是战国末期的历史背景下,赵国将军廉颇和上卿蔺相如的故事。

目前,“学案导学”的模式已经广泛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为方便教学,语文网小编整理了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下面,跟语文小编一起来学习这篇导学案是怎样做到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一、学习目标:1、认识廉颇、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思想品质。

2、体会这篇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重点学习课文中的一些文言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重点实词如负、徒、幸、引、为、使、亡、观、奏、顾等;古今异义词如指示,约束;词类活用如名词活用动词的刃、衣、舍、前等;使动用法的完、急、破、归等;虚词如以、之等。

结合语境理解,并通过练习来巩固对这些词语认识。

4、了解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和他的著作《史记》。

二、知识链接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后人尊称为“史圣”。

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信史”。

三、课文阅读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教师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教师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培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2.培养分析综合及鉴赏评价的能力,鉴赏《史记》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通过梳理矛盾冲突,品味人物语言和体会对比手法来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

【学习重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遗易幸负谢请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见于而乃因以且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学习难点】1.难翻译的句子2.刻画人物的手法3.对廉蔺的评价【学习用时】:4课时课前预习案【学习目标】1.熟悉《史记》有关知识2.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习重难点】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司马迁(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

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

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

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2.相关链接:《史记》《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
??
(11)、大王必欲急臣(急:
)?
(12)、乃使其从者衣褐
(衣:)
??
(13)、秦王恐其破璧
(破: )
??
5、古今异义的词?
(1)、请指示王古义:(
)

义:()
(2)、未尝有坚明约束者古义:
(
)?
今义:()?
(3)、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
古义:
()今义:(
)??
6、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岀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二) 补充
这篇课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传 全文记叙了战国时代赵国的四个重要人物廉颇、蔺相 如、赵奢、李牧的事迹。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集 中描写了蔺相如,对廉颇也作了生动的记述。
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内部将相之间的矛
盾冲突。
(三)
给下列字注音
蔺()
袒()
瑕()
睨()镬
()
渑(
)缶(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学法指导】
分小组学习。成员轮流翻译,其他成员理解、纠正、 发问,各自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岀自己没有解决的问 题,小组讨论化解问题,汇总没有解决的问题。
【学习重点】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遗易幸负
谢请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见于而
乃因以且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
动句、省略句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学习难点】
1•难翻译的句子
2.刻画人物的手法
3•对廉蔺的评价
【学习目标】
1•熟悉《史记》有关知识
2•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具体学习课文第1-2段
(1)请同学们朗读1、2两段,并思考:这两段主要写 了什么内容,这两段的作用是什么?
(2)讨论:有人说,“蔺相如者,赵人也,为宦者令 缪贤舍人”一句可删。 试据文章布局的道理给予反驳。
1解释下列重点字词
廉颇为赵将(为:)
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以:;
闻:)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为:)
)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
4、词类活用?
(1)、宁许以负秦曲(负:
)

(2)、臣请完璧归赵(完:
)

(3)、乃前曰(前:
)?
⑷、舍相如广成传(舍:
)??
(5)、间至赵矣(间:
)

⑹、卒廷见相如(廷:
)??
(7)、毕礼而归之(毕:
归:)?
(8)、左右欲刃相如(刃:
)?
(9)、相如奉西入秦(西:
)?
(10)、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1)、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得罪于大王
(5)、不如因而厚遇之。?
(6)、使不辱于诸侯。பைடு நூலகம்
三、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蔺相如岀场的??
(2)讨论:蔺相如出使秦国后,与秦国绕着和氏璧展
开了一场怎样的比智比勇的外交较量?由此可见蔺相 如怎样的思想性格??
)
驽()
刎(
)倨(
)佯狂()
列观(
)奉璧往使(
)
缪贤舍人
( )
从者衣褐(
)引车避匿
( )
臣等不肖
() 卒相与欢()
学法指导:语音重在平时积累,遇到生僻字要勤查词
典,在记忆时要音 、形、义结合一起识记。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读熟文章,并在每段前标注一个数字序 号,课文共21段。
(2)思考:本文写了哪几件历史事件?找出每一事件 在文中的起止段落。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培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 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 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2•培养分析综合及鉴赏评价的能力,鉴赏《史记》描 写人物形象的方法。通过梳理矛盾冲突,品味人物语 言和体会对比手法来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
句、省略句。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学法指导】
分小组学习。成员轮流翻译,其他成员理解、纠正、 发问,各自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岀自己没有解决的问 题,小组讨论化解问题,汇总没有解决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请同学们一起来阅读3-13段,阅读的同时,整体
上熟知课文内容。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 作家作品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着名史学家、
文学家和思想家。主要作品是《史记》。《史记》最
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记载了上起

下至
时共三千年的历史
,是我国第一部
_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分书、
表、纪,家,M专,共
篇,50余万字。《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 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鲁 迅称之为“
②秦贪,负其强(
)?
③决负约不偿城(
)?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2)、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
)
③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3)、见:①徒见欺(
)?
②大王见臣列观(
)
⑷、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
)
( )
(5)、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
(
)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⑺、弓1:①弓1赵使者蔺相如(
2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岀这些句子的句式特点。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蔺相如者,赵人也。
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⑷、请同学们再来读这两段,并通过刚才的学习加深 对这两段内容的理解。
【学习目标】
梳理课文第3〜13段文言知识
【学习重难点】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二、请同学们先完成下列学习内容。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燕王私握臣手
(2)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4)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2、通假字?
(1)、可予不(不:)?
(2)、召有司案图(案:)?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
3、一词多义?
(1)、负:①宁许以负秦曲()?
(3)、本文第7段已将”完璧归赵”故事叙述完毕, 为什么作者在它后面又加上”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 不予秦璧”这两句话?
四、布置作业
预习课文第14-16段
【学习目标】
梳理课文第14-16段文言知识
【学习重难点】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3•梳理课文第1、2段文言知识
【学习重难点】
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法指导】
1•《史记》有关知识以练习形式进行补充。
2•梳理课文第1、2段文言知识。分小组学习。一人 翻译,其他成员理解、纠正、发问,各自解决自己的 问题,提岀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化解问题, 汇总没有解决的问题。
3•集体解决学习中汇总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