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单元导读课教学策略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种课型低年级单元导读课基本策略
单元导读课,就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对整组单元内容的整体感知。它以单元主题为教学切入点,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依托,以读通课文为核心,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多种学习方式,读通课文、初步认识生字,大体了解本单元所学内容,激发学习欲望,为单元学习做好铺垫。
单元导读课旨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变教师的“灌”为“导”;变“注入式” 为“启发式”;变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为“面”的把握。
基本流程:
激发兴趣初读课文聚焦重点单元回顾
整体感知疏通句段互学认读总结提升
低年级单元导读课基本流程图
1 .激发兴趣,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所了解,并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操作要领:围绕单元主题、单元教材的主要内容,创设情景,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营造宽松、积极的氛围,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了解单元阅读内容。
2 .初读课文,疏通句段
学习目标:自读课文,读通句子,圈认生字、生词。
操作要领: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基本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难读的句子标记出来,多读几遍。圈画阅读过程中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查字典等方式认读识记。
3. 聚焦重点,互学互认
学习目标:读通难读的句子。同桌、小组内互助认读生字。操作要领:教师采用范读、领读、合作读等形式,指导学生读通长句子和难读的句子。同桌之间相互合作认读生字,增强认读效果。学生对较难认读、易读错的生字进行标记。
4.单元回顾,总结提升学习目标:回顾单元主要内容,总结本课学习成效,整理助学单,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操作要领:师生对单元内容做简单的回顾梳理。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和特点设置问题,留下悬念,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收集整理助学单,了解学生识字情况,为整体识写课做好准备。
二、单元导读课应注意问题
(一)注意本课“度”的把握
有的老师在进行本课时提出了过高的要求,既让学生把本单元的课文读正确、流利,又让学生认会生字,同时还要了解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针对这些要求,熟悉课标的老师会发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粗知文章大意”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是我们中年级段的学习要求,对于低段课标是这样要求的“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而对于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没有涉及到,更何况是在单元学习之前的预习课。因此,如果我们过高的设定目标,可能会适得其反。
我们依据《课标》要求和本学段的学生的认知特点,将单元导读课的目标设为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中,读通课文,疏通句段,初步认识生字,扫除阅读的障碍。万不可拔高要求。
(二)课时的分配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学习习惯养成阶段,识字量不太大;有时我们的这一单元课文内容较长,或本单元要求识记的生字生词较多,这时单元导读课就会出现一课时完不成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自行调整,可以分2 课时,,也可以将一个单元再分成2 组分别经历“单元主题学习”的过程。随着学习的深入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感知单元内容的能力逐步提高,直到完成单元整体导读。
(三)助学单的设计。
教师要明确助学单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高效的完成课堂任务,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助学单中不宜给学生安排过多的学习任务,或设置较有难度的问题,而重在通过新颖有趣的形式来激发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要由“模式”到“变式” 单元导读课为我们实施“单元整组教学”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模式。但是,一旦过于模式化,就会流于形式,课堂也会变得呆板、无趣,甚至无效,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单元导读课内容可因学情的不同、内容不同,进行变化和调整。例如在操作过程中,把第二、三环节,即初读课文,疏通句段和聚焦重点,互学认读两个环节融合在一起,逐篇文章进行生字的认读和课文的感知,这种“变式”也是可行的。
(五)消除两个担心
1. 对识字效果的担心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识字教学在低年级教学中尤为重要。而单元导读课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自主阅读、自主识字是单元导读课的基本任务。年级越低,越要重视识字,要逐步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识字、独立识字的能力。在单元导读课初步圈画、认读生字之后还有整体识写课、基础阅读课、整合阅读课,这是一个由生到熟、不断巩固提升的过程,当完成了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后,学生的生字也在多种课型的学习中得以掌握。
2. 对阅读效果的担心
单元导读课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对整组单元内容的整体感知。单元导读课并非品读课,不讲究阅读的层次性,不需要层层递进。教师在进行单元整体把握时,仅需让学生读通课文,激发阅读兴趣。教师无需担心学生阅读效果的生成,因为在单元导读课之后,还要进行基础阅读课、整合阅读课的学习,学生会持续经历多次、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阅读,以此形成阅读认知。
(六)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低年级单元导读课中“导”是指在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预习本单元内容,初步感知预习的方法,为中年级从课内预习到课外的自主预习打好基础。而《新课标》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提出来,学生的“课前预习”是落实这一目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学会掌握新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课前预习”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其自主学习意识形成的重要一环。所以教师从小学低年级开始,让学生预习,长期坚持,帮助他们养成预习的习惯。
附低年级单元导读课教学案例:
单元导读课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1. 了解本单元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单元学习的整体意识,把握单元文化主题。
2. 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课文,疏通句段,激发阅读兴趣。
3初步认识生字,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教学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