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如何尊重学生

合集下载

简述尊重学生的基本内涵

简述尊重学生的基本内涵

简述尊重学生的基本内涵尊重学生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

它体现了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来详细阐述尊重学生的基本内涵。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每个学生都是独立、有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

尊重学生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教育工作者注重发现和发掘每个学生的优点和特长,鼓励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才能,同时也要接受并尊重他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并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二、尊重学生的意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做决策的权利。

教育工作者应该尊重每个学生做出的选择,并给予适当指导。

在课堂上,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听取每位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独特而有价值的观点。

同时,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尊重学生的意愿,不强迫他们接受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三、尊重学生的人权每个学生都有享受平等权利和受到公正对待的权利。

教育工作者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权,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因为任何原因而给予某些学生特殊待遇或歧视某些学生。

同时,在处理问题时,也要公正对待每个学生,不偏袒任何一个。

四、尊重学生的时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安排时间和休息的权利。

教育工作者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时间,并且在课堂上合理安排时间,不超时进行课程。

同时,在布置作业和考试等方面也要合理安排时间,避免给予过多压力。

五、尊重学生成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成长和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教育工作者应该关心并支持每个学生成长,并且根据他们不同阶段的需求提供适当帮助和指导。

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成长速度和方式,不强迫他们按照自己的期望成长。

六、尊重学生的隐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隐私权利。

教育工作者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隐私,并且在处理问题时保守学生的秘密。

同时,在收集和使用学生信息时,也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不侵犯学生隐私权。

师德尊重平等对待每个学生

师德尊重平等对待每个学生

师德尊重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教师是社会的工作者,他们肩负着培养未来一代人才的重要责任。

在教学过程中,师德的尊重和平等对待是教师应当始终坚守的原则。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平等待人的价值观培养、Fairness原则在教育中的应用。

一、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尊重并平等对待他们。

每个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是不可忽视的事实。

有些学生可能拥有优秀的智力和出色的学习能力,而有些学生可能学习能力较弱或者在其他方面有特殊需求。

无论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家庭背景,以及其他个人特点如何,教师都应该对每个学生给予尊重和关怀。

具体而言,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

他们不应该强迫学生选择他们不感兴趣的事情,而是要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同时,教师还应该倾听学生的声音,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见。

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与他们进行积极的互动,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二、平等待人的价值观培养教师的职责之一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平等的教育环境是塑造学生成长的关键。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坚持平等待人的原则,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尊重和平等对待他人的价值观念。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活动和互动来传递平等待人的理念。

他们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活动,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教材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设计来避免性别、种族、身体条件、宗教信仰等因素对学生的不公平对待。

三、Fairness原则在教育中的应用公平原则(Fairness)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原则,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积极应用。

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提供公平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这涉及到教师在学生评价和奖惩方面的公正处理。

首先,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评价公平客观。

他们应该避免对学生进行不公平的评价,评价标准要合理、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其次,教师在奖惩学生时要公平对待每个学生。

教师应该如何尊重学生

教师应该如何尊重学生

教师应该如何尊重学生贵州省威宁县兔街镇XXXXXX2017年10月31日《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要求:“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研究者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师生在人格、价值、尊严上完全平等,在教学中结成互为主体的关系,没有人可以凌驾于他人之上,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与促进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力图建构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但是在目前的教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观念还十分顽固地占领着大部分教师的头脑,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大部份教师仍然充当的是“警察”和“判官”的角色,严重地制约了新课程的落实,违背了核心素养教育教学要求,约束着学生正常的发展。

教师应该如何尊重学生,使学生得到健康发展呢?一、要同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以成绩优差评价学生。

教师要正确认识考试及考分的功用,注重能力的培养。

考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考分并不能代表学生的实际研究水平,更不能代表将来的能力和贡献。

正如美籍华人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XXX先生所说,他说在他所认识的科学家中,在学生时代没有几个在班里是考第一的,相反倒有许多是倒数第一的。

如果这些倒数第一的科学家,在学生时代就受到他的老师用分数作为评判的唯一标准歧视他,那他还有望成为科学家吗?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核心素养的大环境下,如果教师依然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生,那必然导致对学生心灵严重的扭曲、损毁。

教师要坚信“人皆可成XXX”,每个学生都有着独特的禀赋与才能,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造就,决不能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前途,要看进步。

分数有进步,可以表扬;能回答教师的提问,可以表扬;哪怕问题只答对了一小点,只要比以前有进步,照样可以表扬。

这样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材激励,自会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体味到教师的关爱和成功的愉悦。

教师要擅长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学校教师文明行为规

学校教师文明行为规

学校教师文明行为规文明行为对学校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作为学生的榜样和教育者,教师应该展示出良好的行为举止,以此影响学生的行为和价值观。

为此,学校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师文明行为规范,以期促进教师的修养和学校的和谐发展。

一、尊重学生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不论他们的性别、种族或背景。

这就意味着在与学生相处时,教师要给予每个学生平等关注和重视。

特别是在批评和指导学生时,教师应注意措辞,尽量避免羞辱、侮辱或伤害学生的感情。

学校教师应该以柔和的语气与学生交流,并以耐心和友善的态度解答学生的问题。

二、以身作则作为学生的榜样,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展现出良好的行为举止。

教师要守时、守纪律,在课堂上要保持秩序,严格执行学校规章制度。

教师不应该迟到早退,更不能在学生面前打断别人的发言。

同时,教师还应该遵守学校的着装要求,穿着整洁大方,不得穿着暴露或不雅的服装。

三、与同事合作教师工作一般是团队合作的,教师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和支持。

教师不应该诋毁、中伤或背后议论其他同事,而应该积极合作,共同进步。

如果在合作中发生意见分歧,教师应该通过积极的沟通和协商解决问题,而不是采取争吵或争执的方式。

只有通过和同事们的良好合作,才能形成良好的教师团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四、与家长沟通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

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要注意用平和的语气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教师也应该尊重家长的权威和决定,争取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尽力而为。

五、注重师德修养作为教师,除了教书育人之外,还要注重自身的师德修养。

教师应该尊敬他人,恪守道德底线,不违反法律法规,不进行贪污腐败行为和其他不良行为。

教师要廉洁自律,坚守教育公平和正义,以公正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偏袒或对学生实施不公平的行为。

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以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教师应该如何尊重学生

教师应该如何尊重学生

教师应该如何尊重学生贵州省威宁县兔街镇青竹小学胡雍进 2017年10月31日《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要求:“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习者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师生在人格、价值、尊严上完全平等,在教学中结成互为主体的关系,没有人可以凌驾于他人之上,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与促进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力图建构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但是在目前的教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观念还十分顽固地占领着大部分教师的头脑,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大部份教师仍然充当的是“警察”和“判官”的角色,严重地制约了新课程的落实,违背了核心素养教育教学要求,约束着学生正常的发展。

教师应该如何尊重学生,使学生得到健康发展呢?一、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以成绩优差评价学生。

教师要正确认识考试及考分的功用,注重能力的培养。

考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考分并不能代表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更不能代表将来的能力和贡献。

正如美籍华人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所说,他说在他所认识的科学家中,在学生时代没有几个在班里是考第一的,相反倒有许多是倒数第一的。

如果这些倒数第一的科学家,在学生时代就受到他的老师用分数作为评判的唯一标准歧视他,那他还有望成为科学家吗?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核心素养的大环境下,如果教师依然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生,那必然导致对学生心灵严重的扭曲、损毁。

教师要坚信“人皆可成尧舜”,每个学生都有着独特的禀赋与才能,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造就,决不能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前途,要看进步。

分数有进步,可以表扬;能回答教师的提问,可以表扬;哪怕问题只答对了一小点,只要比以前有进步,照样可以表扬。

这样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材激励,自会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体味到教师的关爱和成功的愉悦。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教师应怎样尊重学生

教师应怎样尊重学生

教师应怎样尊重学生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尊重和理解。

教师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尊重和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

尊重学生是教师职责的重要一部分,本文将探讨教师应该如何尊重学生的各个方面。

1.认可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和特点,教师应该承认并尊重这些差异。

有些学生可能更内向,有些则更外向;有些喜欢闲聊,有些则喜欢安静;有些在数学方面天赋异禀,有些则在文学方面表现突出。

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对他们的学习成果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教师应该熟悉每个学生,认识他们的性格和优点,并根据这些差异来创造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环境,这也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

2.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学生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应该被认真倾听。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应该采取平等的态度,不要将自己置于“智者”的位置上,而应该做一个尊重学生和尊重学生观点的人。

3.承认学生的努力无论学生的成绩如何,教师都要承认他们的努力和付出。

教师通常会看到每个学生的不足,但是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努力。

这些学生并不缺乏努力和热情,他们需要老师的肯定和鼓励来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4.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信任教师应该对学生充满信任,即使学生表现不好的时候也是如此。

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可以让学生更为努力地学习,更有信心地面对挑战。

当教师信任学生时,学生会觉得自己被尊重和理解,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华。

教师尊重学生并不是依赖于自己的好心情,而是一个长期而完整的教育主张。

教师尊重学生是自身道德必需的一部分,也是教师能否成功教育学生的关键所在。

教师应该通过以上这些方式来尊重学生,以便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充满愉悦和成长的机会。

教师应该怎样做才算尊重学生呢

教师应该怎样做才算尊重学生呢

教师应该怎样做才算尊重学生呢?教师尊重学生最起码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尊重学生的人格。

人格尊严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教师,不仅不能认为学生是小孩子而忽视了他们的人格尊严,而且应该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要时刻顾及学生的人格尊严。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用四块糖果教育、感化了一个顽皮的学生;魏书生从不叫有错的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灰溜溜地挨训,不让孩子声泪俱下地读检讨.2、尊重学生的权利。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生命的质量;要把学生视为鲜活的“生命体”,而非简单的“认知体”。

要做到关爱生命、以人为本、着眼发展,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就必须把学习主体、学习主人应该拥有的权利还给学生们。

也就是说,教育者要做到目中有人,以人为本。

如果我们连学生最基本的权利都不尊重,发展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所以,我们只有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权利,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得到发展。

3、尊重学生的兴趣。

我们教师在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

我们对学生各人的兴趣应该尊重,并表现出对学生兴趣的重视,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在自己兴趣领域里勇敢探索。

我们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同时,学生会认为自己的兴趣得到老师的尊重和鼓励,他们也会从内心感激老师,认为老师是真正可亲可敬之人。

在期末阶段我们进行的班歌比赛中,学生的歌艺得到了肯定。

主要的原因就是在选择歌曲的时候我完全尊重了学生的选择,只是对内容做了简单的把关。

是他们喜欢的,所以学得起劲,唱得尽兴。

而且从心理感谢老师对他们的这、支持。

所以,尊重学生的兴趣,对发展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大有帮助的。

作为一名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了解和信任学生。

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

从表面上看,学生之间似乎差别不大,但实际上,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一面。

班主任教师对学生尊重的新内涵

班主任教师对学生尊重的新内涵

班主任教师对学生尊重的新内涵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班主任教师对学生尊重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拓展。

传统的学生尊重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在权利和尊严上的尊重,但现在,学生尊重已经具有了更多的新内涵。

首先,学生尊重要注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自己的特点、天赋和潜能。

班主任教师要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出发,充分认可和肯定他们的特长和优势,帮助他们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能。

教师应该摒弃一刀切的教育观念,不论学生成绩好坏,都应该给予他们平等的尊重和关注。

其次,学生尊重要注重对学生意愿和权益的尊重。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他们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

班主任教师要在尊重学生追求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制定个人发展目标,并给予他们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班主任教师要积极倾听学生的声音,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学生的权益得到保障。

再次,学生尊重要注重对学生情感需求的尊重。

学生是有情感的动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他人的关心和理解。

班主任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尊重他们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充分的情感支持与关怀。

在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班主任教师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情感状态,使学生能够得到温暖和慰藉。

最后,学生尊重要注重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尊重。

学生是正在成长的青少年,他们的人格发展还不成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班主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选择和个人价值观,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同时,班主任教师也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成为有道德准则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综上所述,班主任教师对学生尊重的新内涵是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概念,注重对学生独特性和差异性的尊重、对学生意愿和权益的尊重、对学生情感需求的尊重以及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尊重。

只有班主任教师能够真正理解和实践这些新的内涵,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高班级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小学教师如何展现尊重和接纳学生的态度

小学教师如何展现尊重和接纳学生的态度

小学教师如何展现尊重和接纳学生的态度尊重和接纳学生是小学教师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一个拥有良好态度的教师能够有效地与学生建立关系,让学生感到被理解和支持。

本文将讨论小学教师如何展现尊重和接纳学生的态度,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氛围。

一、倾听学生的声音尊重和接纳学生的第一步是倾听他们的声音。

小学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小组讨论、辩论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和分享自己的意见。

同时,教师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学生的观点,不轻易做出评判,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和自由度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

二、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和接纳学生也意味着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观察,了解学生的喜好,并尽可能地将这些兴趣融入到教学中。

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尊重和接纳学生还包括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例如让学生自主选题、制定学习计划、组织小组活动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坚持公正和平等原则展现尊重和接纳学生的态度,教师需要坚持公正和平等的原则。

教师应该公平对待每个学生,不给与特殊待遇或歧视任何一个学生。

无论是学习成绩好还是差,教师都应该给予学生同等的关注和支持,并鼓励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

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小学教师还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例如,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额外的辅导和帮助;对于一些有特长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更多的展示和发展机会。

通过个别化的教学方式,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教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尊重学生的态度

教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尊重学生的态度

教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尊重学生的态度教育是一项充满爱与责任的事业,而尊重学生则是教育成功的基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始终保持尊重学生的态度,不仅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尊重学生的态度呢?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

有的学生擅长逻辑思维,有的学生则更富有创造力;有的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表现出色,有的学生则在动手实践中更能展现自己的才能。

教师应当敏锐地观察到这些差异,避免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所有学生。

比如,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提供不同难度层次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给予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拓展任务,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而对于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则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强化,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自信。

在课堂提问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和展示自己。

其次,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声音。

尊重学生意味着给予他们表达自己想法和感受的机会,认真倾听他们的观点和意见。

在课堂上,教师不应只是一味地讲授,而应留出时间让学生发言,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享观点。

当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时,教师要给予专注的倾听和积极的回应,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视。

不仅在课堂上,在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也要善于倾听。

学生可能会向教师倾诉学习上的困惑、生活中的烦恼或者对班级管理的建议。

教师应以真诚的态度去聆听,不打断、不批评、不急于给出解决方案,而是先理解学生的感受和需求。

通过倾听,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

再者,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无论学生取得的进步是大是小,教师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即使最终没有达到理想的结果,教师也要认可他们的付出,帮助他们分析原因,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中小学教学“五尊重”基本要求

中小学教学“五尊重”基本要求

中小学教学“五尊重”基本要求背景: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教育部提出了中小学教学“五尊重”基本要求。

这些要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遵循的原则,旨在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成长。

要求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能力、需求和特点。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人发展轨迹,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不以成绩作为唯一衡量标准。

要求二:尊重学生的自主研究教师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研究的能力,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教师应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培养他们主动研究的惯,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教师应给予学生相应的自主研究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的能力。

要求三:尊重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

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研究环境和资源,让学生有机会进行探索、实践和创造。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引导他们在研究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要求四: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特长,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潜能。

教师应在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内容和方式。

教师应积极关注学生的兴趣发展,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实现个人发展目标。

要求五: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支持。

教师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传递积极向上的能量,激发学生的自信和积极情绪。

教师应倾听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尊重他们的感受和想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

结论:中小学教学“五尊重”基本要求的实施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只有教师和学生都能遵循这些要求,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优质教育的目标。

谈谈尊重学生的策略

谈谈尊重学生的策略

谈谈尊重学生的策略尊重学生是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减少教育纠纷。

尊重学生是教师们的职责所在,也是一种良好的教学策略。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尊重学生的策略。

尊重学生的策略包括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

教师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不要因为学生的表现好坏而对其态度有所差异。

对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成长经历也要有所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只有做到真正尊重和理解学生,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良好的教学效果。

尊重学生的策略还包括对学生权利的尊重。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不要因为学生说的和自己的不同而加以批评和指责。

也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节奏,不要强迫学生按照自己的步调前进。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感受到尊重和自主权利。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自由、放松的氛围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尊重学生的策略还包括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长,教师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要对学生进行人为的模式塑造。

在学校里,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和选择权利,让学生能够自由地展现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化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潜能。

尊重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基本准则,也是一项良好的教学策略。

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认真思考这一点,做到真正尊重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尊重与理解中茁壮成长。

【2000字】。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该如何赏识学生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该如何赏识学生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该如何赏识学生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了教师们工作的重心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赏识学生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教师应该怎样去赏识学生呢?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之间往往有着不同的天赋、兴趣和特长,这些个性特点往往是无法简单笼统地衡量的。

因此,教师应该从容接纳学生的各种个性,如若有特长,要及时发现并善加引导,让学生有机会将自己的优点发挥出来。

同时,在教学中,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和表达机会,鼓励学生主动讨论问题,展现自己的想法和表现。

二、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许多学生可能会存在成绩不够优秀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应仅仅以成绩来衡量学生,而应该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通过深度了解学生,教师可以更加精准地进行教学规划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也能够在成绩提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多维度地评价学生针对学生的不同发展和特长,评价方式也应该多样化,不仅仅是看分数。

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如小组讨论、课堂演讲、实践活动等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

这些方式能够充分地发掘学生的潜力和特长,也能够规避分数评价方式所存在的局限性。

四、给予不同类型的赞扬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成长的每一步都需要得到鼓励和赞扬,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不同的专业方向,给予不同类型的赞扬,如对于专业方向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在专业领域上进行赞扬;对于全方位素质比较优秀的学生,则可全面赞扬。

这样不仅能够鼓励学生,也能更有针对性地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所在。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多维度评价学生,并根据个性不同给予不同类型的赞扬,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价值,并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展现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指导,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赏识学生,为他们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潜力。

教师应怎样尊重学生

教师应怎样尊重学生

教师应怎样尊重学生尊重教育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尊重他们,爱护他们,因材施教,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

长期以来,“尊师爱生”对培养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以这条战线上的教育工作者所倡导、推崇。

这种传统的观念强调学生应当尊重教师,为师者则应爱护关心学生。

它对协调师生关系的作用显而易见。

但笔者认为,一个合格的教师仅仅关心爱护学生时远远不够的,教师高高在上,让学生尊敬是不符合尊重教育要求的。

因为学生也需要尊重,我们还应当学会尊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种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怎样去尊重学生呢?下面,笔者浅谈几点子一定额看法。

1尊重学生的思维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积极性。

可多数教师,在课堂上总爱向那些学习好的学生提问,因为这些学生的回答和教师准备好的“标准答案”相差不远,上课起来比较轻松。

若让那些成绩一般的学生来回答则不然,不是让老师“大吃一惊”,就是“答非所问,离题很远”,甚至“胡说八道”。

孰不知这些学生更需要关心、爱护、激励。

他们能举手,能勇敢地站起来已经是很不容易了,这是他们积极向上的体现。

如果我们置之不理,长此以往,既影响着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又贻误他们的学业。

“胡说”的也许会渐渐沉默,将自已思维的大门关闭起来,上课时只剩下那些“基本是答案”和学生应和着。

某些粗心大意的老师上完课,还兴致勃勃地乐道:这节课效果不错,内容总算讲完了,心满意足地点点头。

细心多虑的老师上完课,总是觉得内心沉甸甸的;这节课学生听懂了么,课堂怎么这么沉闷?然后忧心忡忡的摇摇头。

她并不知道,是他一天天“不正确”之类的语言,用“不理睬”的态度行为扼杀了那些用“胡说”来表达思维的学生,扼杀了他们积极向上的动力,让他们的思维不能从各自的头脑中体现出来,久而久之,他们对教师关闭了思维的大门,教师和学生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厚障壁。

2尊重学生的行动鲁迅先生曾说:“中国的一般趋势,却只在驯良之内‘静’的一方面发展,低眉顺眼,唯唯诺诺,才算是好孩子……而活泼、健康、顽强、挺胸仰面……凡属于‘动’那就未免有人摇头了”。

尊重教学的技巧

尊重教学的技巧

尊重教学的技巧
尊重教学的技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充分尊重学生的权益和尊严,创造一个平等、和谐、尊重的学习环境。

以下是一些尊重教学的技巧:
1. 倾听学生: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观点,鼓励学生开放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学生的问题和疑虑,并认真回应。

2. 尊重多样性:承认学生的多样性,包括文化、性别、兴趣爱好等方面,并尊重不同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彼此尊重和包容。

3. 给予鼓励和肯定: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肯定,激励学生对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努力。

4. 尊重学生的学习风格:意识到每个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方式,尊重并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

5.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和沟通,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并始终保持教学公平和公正。

6. 灵活性和个别化: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供适合每个学生的个别化支持。

7. 提供选择权:给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选择权,并尊重他们的决策,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更加投入和积极。

8. 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健康: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关心学生的情绪状态,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通过以上技巧,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权益和尊严,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习成长。

班主任教师对学生尊重的新内涵

班主任教师对学生尊重的新内涵

班主任教师对学生尊重的新内涵班主任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引路人,他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在过去,我们常常认为班主任对学生尊重意味着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但现在,班主任教师对学生尊重已经有了新的内涵。

首先,班主任教师对学生尊重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特点,在面对不同的学生时,班主任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以己度人,而是根据学生的个性来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例如,对于内向的学生,班主任教师可以采取引导的方式,让他们慢慢展示自己的才华;对于外向的学生,班主任教师可以给予更多的发言机会,让他们提高自信心。

班主任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业能力,还要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从而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需求。

其次,班主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和意见。

学生正值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和看法。

作为班主任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和发言的机会,不断引导学生形成独立的思维方式。

班主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班主任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要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正确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的正面能量,进而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第三,班主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隐私和个人空间。

学生在学校中度过大部分的时光,他们有自己的隐私和个人空间需要被尊重。

班主任教师不能随意侵入学生的个人生活,尤其是不能公开或嘲笑学生的私人事务。

当学生遇到困难或者问题时,班主任教师应该以谅解和支持的态度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并提供积极的帮助和引导。

同时,在学校中,班主任教师应该建立起一个安全、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最后,班主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成长速度和方式。

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都是独特的,有快有慢,有稳步上升的,也有不断起伏的。

作为班主任教师,要接受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差异化的成长方式,不给学生施加不合理的压力。

新课标理念下如何尊重学生

新课标理念下如何尊重学生

新课标理念下如何尊重学生温慧清“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即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要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

比如有些教师在上课前,先用幽默的语言与学生沟通。

记得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上公开课前,先让学生猜猜老师姓什么?在学生议论纷纷中,于老师即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于”字,然后问学生用什么办法来记住老师的姓呢?学生一下子嚷开了,有的说:“二横加钩‘于”,有的说:“于是的‘于”,有的说:“干钩‘于”。

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

这样做便教利学,会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有些教师还十分注重开课和结束时的师生问候。

如:“初次见面,请同学们多多关照。

”学生们也会有礼貌地对答:“初次见面,请老师多多关照。

”又如上课结束时,有的老师会说:“请同学们好好休息”,学生随即说:“请老师好好休息。

”这是多么融洽的师生关系啊!无论是听课者,还是授课者都感到十分亲切、自然。

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些老师尽量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扩展的空间,不像以前有些教师在备课时设计了许多问题在课上一个接一个地向学生发问,变“满堂讲”为“满堂问”。

这样的课不仅上得琐碎,失去了思考价值,而且使得课堂上有限的时间被白白浪费了,结果导致教师问得辛苦,学生学得厌倦,效果很不理想。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应当是师生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

教者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领悟,不断探究,不断创造,学生才会不断提高和发展。

尤其是要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做到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地进行对话,让学生在愉悦、积极的心态中接受新知识。

这是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

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

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尊重”,就是指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基本权力和责任,尊重人的个体和社会价值,尊重人在自己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也就是说,尊重是把人所赋予的权力和责任还给人自身。

在学校里,教师应该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适宜每个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尊重意识,使每个学生都懂得要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尊重知识。

那么,教师应如何尊重学生?一、换一换口吻——多用赞美之声鼓励教育教学中,教师无意中说出的话,都会对学生产生微妙的作用。

教学中的责备辱骂、训斥指责、嘲讽轻视等语言,会让学生感觉失去自重、自尊;而学生听到教师的肯定、赞美,会增添自信、动力。

为此,对于教师来说,说话艺术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要杜绝侮辱之声。

侮辱性语言对人的心里伤害最大,特别是出自一个最信任的人之口,往往会对一个人产生毁灭性的打击。

教师在学生心中是“神圣”的,所以,教师说话时要三思而后说,特别是不要有侮辱之声。

现实中,常有个别教师侮辱语言随口即出,“你简直是害群之马”、“你一条臭鱼坏了一锅汤”等,这些有着近似人身攻击类的语言,不但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心里压力,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成长,应坚决克服和禁止。

二要摒弃蔑视之声。

对一些学习成绩不好、自我要求不严,或者是其他条件不好的学生,个别教师会不自觉地在教学中流露出轻视的神态,进而在说话时就会出现蔑视之声:“你怎么这么笨,什么也做不好”、“你永远不会有出息的”等等。

这些话说者无心、听者伤心,学生人格受到贬低和伤害,有的从此“破罐子破摔”,走向违法犯罪,成为社会的负担。

三要减少指责之声。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受到指责,会产生极不愉快的心理反映。

中学生正处于自尊心形成的时期,这种感受则更为强烈。

一些教师还没有意识到,指责之声就脱口而出,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了极大伤害。

久而久之,就会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自信心的建立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要做到少指责、多鼓励;少批评、多表扬;少埋怨、多理解、少打击、多肯定。

教师要尊重学生

教师要尊重学生

教师要尊重学生教师教学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我觉得我们能够从以下方面做起:1、师生间角色换位,以加深彼此间的沟通了解,努力创造出新颖独特的教育艺术。

教师与学生因其角色不同,导致看人处事的方法不同,所以,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要把自己置于学生的位置去理解、体验和思考,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

另一方面要常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既有利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又有利于加深师生间的了解,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2、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的和有目共睹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之间存有的个性差异。

有的学生内向、爱静;有的学生外向、好动。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我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待。

正所谓“因材施教”,学生的学习也可分层次实行,不同层面的学生可提出不同的要求。

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提出高要求,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能够放低些要求。

又如布置作业,我能够设计一些必做题和选做题或自选作业。

让优等的学生有发挥的余地,让后进学生也有自由选择的机会。

这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又从不同层面上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水平。

学生只要在某一方面有所提升,有所进步,就是成功了。

严格要求要严得恰到好处。

为人师者,不严可能会误人子弟;严得不恰当,同样也会误人子弟。

教师不严格要求学生,就会使学生我行我素放任自流。

因为种种原因,有些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放任自流,或交付家长推卸责任,或简单处理挫伤情感,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的必要性是无需置疑的。

这是因为它不但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及家长对教育的希望。

面对每天都在变化中的学生,对他们的要求不能放松。

社会环境及不良因素随时随地都可能会对学生施加影响,削弱学校正面教育的成效。

所以,教师要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养成教育,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走弯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如何尊重学生【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过去的知识的传授者到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权威。

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凸现了出来。

尊重学生不仅表现为对学生人格的尊重、知识的尊重,更表现为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尊重学生个性师生关系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出,新课程标准在培养目标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中一个方面是改变过去教育只注重知识、技能的教授,而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另一方面是改变评价过于注重结果,转而注重过程的评价。

不论是情感的培养,还是评价的多元化,这些都离不开一个前提——教师尊重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

尊重是第一位的,没有尊重,就没有民主、自由。

尊重学生的兴趣、需要、动机,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用积极的期望来激励学生,以人为本,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是我们的教育目标。

尊重学生在理论上没有任何问题,但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不尊重学生的现象和行为处处显现,无视学生的人格尊严的做法不胜枚举。

许多教师一方面千方百计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另一方面却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从不给学生选择的自由,学生永远“别无选择”:上课必须认真听,不容许“多插嘴”;作业必须全部完成,不容许不会做的少做;自习课必须保持安静,讨论只能“耳语”等等,所有的时间和空间都被安排得“井井有条”,教师为学生筹划一切,不容许有半点“独创”。

班级成为“规范园”,学校变成“失乐园”。

学生变成学习的工具,学习成了机械的记忆,学生只是“师云亦云”。

教育的目的被无情地扭曲,学生的个性、独创性被无情地泯灭。

尊重学生作为现代教育的新理念,必须融入教师的心中。

尊重学生体现了现代社会中民主平等的意识,它是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尺度。

在我国,“爱生”是传统的教师职业精神,“尊师”是学生对教师应有的态度。

在传统教育中,“尊师”不以“爱生”为前提,而“爱生”则常以“尊师”为条件。

这是一种不平等、不民主的师生关系。

而现代社会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为了共同利益,相互认同,相互自由参与,共同获得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现代教育中,尊重学生至少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尊重学生的人格。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人的自尊心。

”人格反映出人的尊严,一个人格健全的学生,才会有相应的自尊、自信、自立。

而一个人格受到践踏的学生,则会陷入自卑、无能、绝望的泥潭。

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是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生命的价值。

松软适度的土壤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宽松和谐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二是知识面前人人平等。

传统教育往往只把教师视为知识的拥有者和权威,教师是真理的化身。

但在现代社会中,学生的知识源增多,出现了许多“平行学校”,教师作为唯一的信息源的作用在减少。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

现代师生关系比以往更需要提倡“教学相长”。

三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一个具有自我意识和能动性的人。

学生不仅是一个被塑造的对象,同时也是一个自我塑造的生命体。

任何的教育结果只能通过学生的内化才能实现。

违背学生的天性发展强迫要求、强行灌输,只能导致学生的个性的泯灭。

那么,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如何去尊重学生呢?这里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新课程倡导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独特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教师的学生观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对象的基本看法。

这种观念支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决定着教师态度和相应的教育方式。

现实中,常见的观念是把学生主要当作需要接受教育的被动者,忽视作为学习主体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对学生的现实状态的评价,忽视学生的潜在发展可能性的评价。

为此,在学生观的更新上,我们突出的是要认识和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潜在性”。

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

没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参与,教育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

而尊重学生首先是要求教师把学生当人看待,承认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把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性还给学生。

反之,靠重复强化和外在诱惑或威胁来维持学习活动和产生学习效果,其后果不仅是学习质量和效率的降低,更严重的是压抑了学生作为人所必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展,影响学生积极、主动人生态度的形成,使他们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生活的愉悦、体会到因主动性的发挥而得到的精神满足和能力的发展。

认识和重视学生的“潜在性”,是指教师要看到学生存在着多种发展的潜在可能性。

青少年学生不是成人的雏形,具有其自身的身心发展的特点。

对于发展的人来说,在他们身上所展现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之中,趋向于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并不是已经到达发展的顶峰和终极。

如果仅从学生现有的状态去观察学生、评价学生,就会低估学生的发展潜力,或者只看到学生某一方面的发展而忽视其它方面的发展,大量的不同类型的“天才”、“好苗子”就会被扼杀。

在教育实践中,许多教师只是对成绩好的学生抱有较高的期望,而对成绩平平者或者成绩较差的学生在使用期望上极为吝啬。

陶行知告诫过教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因此,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同时也要积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各种舞台。

许多学校开展的“我能行”活动所取得的经验告诉我们: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还能行;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帮助别人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

第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

新课程的推进要努力创建民主、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师生伦理关系。

对学生的大量调查研究表明,学生最希望老师能够像“朋友”一样对待他们。

这种“朋友式”关系最重要的是要求师生相互尊重。

但现实情况并不容乐观。

1998年7月23日,《法制日报》曾发表一篇文章,题为《可以不爱,但要尊重》。

作者在讲述某位教师践踏了他的尊严的故事之后说:“尊重应该是相互的,因为人与人生而平等。

但我们的教育从来只强调学生尊重老师,服从管教,而不对老师做出相应的规范。

如果是尊重换来的是不尊重,甚至是对尊重的侵犯,那谁还会相信这种教育呢?”相比之下,西方的很多学校都把如何尊重作为教师教育的第一课。

例如蒙台梭利学校,它有一个最基本的规范:教师与学生谈话,必须蹲下来,与学生平等。

不能总指责,必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纠正。

尊重学生反映了教育民主的一种价值。

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教师要尊重学生,就要理解学生。

师生之间的交往是一种情感的交流。

情感在师生关系的调节中,往往起一种“润滑剂”的作用。

新型的良好师生关系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

教师要扮演好“朋友”的角色,就要对学生的喜怒哀乐有所理解,对学生的不足或过失表现出宽容,对学生情感发展能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

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全面关注学生各方面的成长和表现。

有的教师只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品质状况;有的教师只关心自己所教的这门课的分数,不过问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情况,往往都会导致对学生的片面认识和不正确评价。

第三,创设一种尊重学生、解放学生的环境与氛围。

学校教学环境是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充分施展其才能,不良的教学环境则容易导致学生心理失衡或产生异常,使其才能无法实现。

创造一种尊重学生、解放学生的环境与氛围,涉及社会、文化、家庭等多种因素,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就教师而言,首先要注意营造一个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的氛围。

尽管教师“闻道在先”、学识渊博,但知识在二十一世纪以一至三年的速度更新,教师的“权威”已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因此,鼓励学生对权威提出不同的看法,质疑问难,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是教师尊重学生的重要表现。

教师的任务就是去创设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温暖而安全的氛围。

教师要从“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师生关系中解脱出来,培养学生具有“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新的理念,使学生从“盲从”教师转变到“学会思考、学会探究”的轨道上来。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改变课堂座位编排方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课堂座位编排方式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学习成绩、社会交往、学习态度、人际关系以及整个教育活动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目前我国中小学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座位编排是秧田式排列法。

研究表明,在这种座位模式下,所有的学生都面向教师,教师容易控制学生。

但这种座位模式带来的不足之处是,学生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交往活动,它在空间特点上突出了教师居高临下的地位,这种“问”与“答”式的课堂客观上造成了师生在空间位置上、心理上的不平等,因而不利于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为了在空间特征上消除座位的主次之分,促使师生之间形成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在课堂座位编排设计上,采用圆形排列法`、小组式排列法、u型排列法等不同的形式,来最大限度地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的相互交往和相互影响的机会。

此外,要创设尊重学生、解放学生的环境与氛围,就要相应地给学生留下自由的空间和时间。

把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是对学生个人的选择、个人独立的观点、个人的评价的尊重,这是最大的尊重学生。

当学生获得了发展的主动权,他就会绽放出生命发展的美丽色彩,成为有独特思维的个性的人。

并且,他能够以此来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在精神世界,实现其自身的价值。

把学生个体发展的主动权、自主权归还给学生就是对学生的爱好、选择的尊重,也是对人格的尊重,这是最大的尊重,也是最大的教育价值之所在。

引注: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0页。

参考文献:1、钱民辉:《学生实话实说》,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年版。

2、鄢烈山、何保胜编:《杞人忧师》,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年版。

3、田慧生:《教学环境论》,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4、傅道春:《情境教育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5、《基础教育动态》,杭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2003年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