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六类非选择题的答题方法
统考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四篇解题技巧提升练题型二非选择题型常用解题技法非选择题专练六开放类
非选择题专练六开放类【解题方法】(1)首先要表明态度,不能模棱两可。
明白无误地表明你选择的是哪个观点,不能答成“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应该适当发展”,观点不明确,好像既赞同也不赞同、自认为是“科学辩证”的观点。
(2)若支持某个观点,回答时应该从“有条件这么做”和“这么做有好处”两方面探讨;如反对要从“不适宜这么做”和“这么做带来哪些问题”的角度论证。
(3)表达理由时,理由应是正向的,要顺着选择的观点,形成合理的地理链条,一直得到最后的结论,不能从另一种观点出发进行“反证法”“排除法”等方式混答。
也就是思考的时候可以逆向思维,但落实到卷面上必须是正向答题。
1.[2021·山东省潍坊市3月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
2019年7月,山东的李老师带领研学小组去黑龙江建三江(左图)考察,沿途经过一望无垠的平原,绿油油的水稻长势正好,一片希望的景色(右图)。
(1)考察过程中,师生们感觉建三江天亮较早,天黑较晚。
同学们从网站查到,7月建三江昼长比家乡长。
师生们在品尝建三江米饭时发现,米粒晶莹如玉,充盈流脂,口感纯正。
在与当地人进一步交流后,同学们了解到建三江大米品质优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长季昼长较长。
请解释7月建三江比山东白昼长的原因并说明白昼较长对建三江水稻生长的有利影响。
(4分)(2)李老师告诉同学们,水稻是一种需水量较大的农作物。
请从水循环的角度,简析建三江种植水稻灌溉水源充足的原因。
(3分)(3)有人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建三江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扩大水稻生产规模。
对此,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3分)2.[2021·陕西省西安铁中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干热岩是指温度大于200 ℃,埋深数千米,内部不存在流体或仅有少量地下流体的高温岩体,它的分布几乎遍及全球。
通过深井将高压水注入地下4~8千米的岩层,使其渗透进入岩层的缝隙并吸收地热能量;再通过另一个专用深井(相距约200~600米)将岩石裂隙中的高温水、汽提取到地面;取出的水、汽温度可达150~200 ℃,通过热交换及地面循环装置用于发电;冷却后的水再次通过高压泵注入地下热交换系统循环使用。
高考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综合题常见四类题型(答题模式)
分析印度尼西亚濒危物种数量较多的原因。(6分)
甘肃民勤是我国沙尘暴多发地之一。1998~2006 年间平均每年发生沙尘暴11次。
分析甘肃民勤春季沙尘暴频发的地理因素。
自然原因:丰富的沙尘源(植被)、强风和极不稳定的大 气(气候--风、降水)。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民勤周围沙漠广布(沙源丰富 植被少),(2分)春季 升温快、降水少,地表干燥,易起沙;(3分)气旋与 冷空气活动频繁(恰位于寒潮南下的路径上),多大风 天气。(3分)受地形影响(狭管效应),地面风速增 强。(2分)
图例
森林
耕地
居民地
水库
河流
表现类试题,解答的关键一是熟练
掌握环境问题的表现;二是根据材料先
寻找依据,再判断。
题型二:原因类
常用的关键词一般有:原因、成因等。 工业生产中任 意排放含汞的 常考知识点: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2、 废水 水、大气、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原因(水俣病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来自可吸入颗粒物、酸雨、光化学烟雾形成
表现类试题,解答的关键一是熟练
掌握环境问题的表现;二是根据材料先
寻找依据,再判断。
甲地区以防治污染、保护湿地为主。位于下游三角洲, 图12为某流域示意图。该流域是我国实施环境 人口、城镇与工业密集。 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乙地区以保护森林、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为主。位于上 游山区,地形起伏大。
图9是某区域风能资源分布图。
①夏季风力相对 较小; ②易受冰冻、雪 灾、沙尘暴等气 象灾害影响; ③远离消费市场, 输电距离远。
(4)从自然和市场条件分析甲地建设风力发电 基地的不利因素。(6分)
(1)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 点,并说明理由。(7分)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答题技巧非选择题在地理试题中占有较大的分值,相对难度较高,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可以有效快速解题。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考地理非选择题答题技巧,供大家阅读参考。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答题技巧1、良好的审题习惯(穷尽图和材料当中的一切信息)(1)审文——明确限制条件,确定答题方向一审题干二审材料三审题分(2)析图——提取图上的有效信息:看图例,看图的性质(坐标图、柱状图、地形图等)审题干:注意分析题目中“句子”的成份,找出“中心词”、“修饰词”◆找“主语(中心词)”——确定题中主题,认定答题方向◆找“定语(修饰词)”——锁定限定条件,找出目标项,如限定的时刻季节月份和地理空间◆找“动词(指令词)”——确定作答方式◆找“连词”——看看要你回答几个问题?此问题的分值是多少,根据分值确定要点个数也就是分析解题条件,确定思维方向(1)明示条件(显性)(2)暗示条件(隐性)(3)多重条件(两个或以上条件)(4)限定条件:数量词,方位词,程度2.做题步骤第一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明确试题要求和意图。
对任何题型的图文材料,都应有两次提取信息(即要两次审题)第一次:提取信息,进行信息转化(找出问题的实质——考什么) 第二步:结合选择题的题干、综合题的设问再次提取信息,发现材料与题目之间的联系。
第三步:根据试题情境和设问要求等,确定描述的思路(列模板)。
要全面--想的全。
第四步:组织语言,全面简洁、准确科学、逻辑清晰地加以描述。
有条理--答得精整语言(地理术语、要点顺序)要求做到:1.要点全面:不遗漏、无多余2.顺序合理:先主要后次要;先自然后人文3.富有逻辑:先因后果、有理有据4.点面结合:提出论点、结合实际5.地理术语:使用地理专业词语-地理名词6.简洁精炼:不啰嗦、不重复7.书写工整:格式整齐,不涂画8.格式整齐:编“序号”或用“分号”(分点作答)一定切忌:1.针对一点,反复啰嗦2.违背地理原理3.违背该地状况4.违背地理事物情况5.“口头语”、“大白话”6.书写凌乱,字体潦草2. 具体作答时注意以下关系(1)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关系原因的分析,一定要注意因果关系,层层递进,追根溯源。
高考地理详细答题和蒙题技巧,考前必看
高考地理详细答题和蒙题技巧,考前必看地理答题技巧地理选择题巧用五法一是排除法:如对于给定的条件是多个的题目,可先根据题目的某一条件,在被选项中找出符合这一条件的对象,其余淘汰,缩小范围;然后再根据题目的其他条件,在缩小的范围中逐渐进一步淘汰,最后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选项。
如果肯定某个是对的,那么排除没有该选项的也可以。
二是反证法:是通过证明逆命题是错误的,从而得出命题的正确性。
三是信息转换法:将题目中的信息转换成自己熟悉的内容或便于理解的形式,达到化难为易、快速求解的目的。
四是图解法:根据作图来辅助解答。
在地理分布、运动规律、空间想像等方面,可以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条件绘制出图形,即以图再现题干要求,以图解文有助于分析,从而找出正确答案。
五是数据比较法:有些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需要定量分析,并对一些相关的量和量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才能获得正确答案。
地理学科主观题解题技巧自然地理答题——找到解题的关键点。
如“日照图”,最关键是根据图中的信息找到“三点”,即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和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找到了交点,就知道了交点所在经线的时刻和昼夜长短情况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人文地理答题——容易丢掉“采分点”,介绍几个技巧:一是细致与简略:应尽量具体细致,但如果没有把握,可答得适度模糊一些。
二是适当多写: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把知识点漏答,就多答些点。
三是先答主要的:尽量抓知识的主要方面,实在没把握怕抓不到,则主次一起抓,但要注意把最精彩、最重要的“采分点”尽可能放在前面。
四是分值与采分点:采取找约数原理。
如果该题是6分,一般需答2点、3点或6点。
五是将要点进行编号。
高考阅卷通常是“采点给分”,将一个小题目的各个知识点根据题目要求合理划分为一个个的要点。
对于所有的要点要进行编号,编号有利于提高答案的条理性和清晰度。
最后,提醒大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克服对地理学科的“恐惧”。
要充分认识到:学习的困难和压力是每个考生都要面对的问题,相信自己只要认真学习,刻苦努力,就一定会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的得分技巧
水 量 大 ;季节
变化 小 ;含 沙量 小 ;无 结 冰期 (水 能 丰 富 )
。
A.①
图 4
B.② C.③
D .
④
(2)位 于副热带地 区,常年受副热带 高气压带
控 制 ,盛行 下 沉 气 流 ,降 水 少 ;沿岸 寒 流降 温 减 湿
。
三 、 思 考 角 度全 面
【解析 】 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地表形态 塑造
。
【例 sl 图 6是 2000年世界 濒危 物种数 量位
础 知 识 的 欠 缺 和 基 本 概 念 的 模糊 性 。 【例 4】 图 5为 非洲部 分地 区气候分 布 图 读 ,
居 前列 的部分 国家 的濒危哺乳 动物 、 鸟类种数 统计 图 ,读 图 回答 下 f问 额
图完 成 下 列 问 题
54
图 6
(1)归纳 图 中濒危 物种分 布 国家 的地理位 置 (1)从 A地 区自然带的特征分析该地区的水循 特 点 。
(2)分析印度尼西亚濒危物种数量较多的原因 。
堑部分 ,但 图中地垒和地堑不明显 。第(2)题有不少 l司学把 岩石 圈物质循 环 的环节和 岩浆 岩的形 成对
并规 范答题 ,而有的同学 回答此 类问题时 , 东 一 句 , 西一句 ,思路混乱 ,语 言不 到位 ,自然拿不到高分
不上 号 ,不熟 悉岩石 圈物质 循环 显 , 示 出此部分 基
答题角度全面可以防止失 分。比如 回答西气东
的基础 知识 点。第 (1)题第 1空要抓住基 本概念地 输 、西电东送 等资 源跨 区域调 配工 程对 区域发展 的
质 构造 ,不要 和地貌 搞混 ;第 2空对 应地 貌应 回答 山地或谷地 ,存 在的问题主要是 不少 同学 回答地 质 构造背斜 或向斜 。第 3空的主要问题 是向斜成岭 的
高考地理大题的模板答题技巧
高考地理大题的模板答题技巧很多的时候,死记硬背并不是最好的方法,而且需要找到正确的思路以及灵活记忆。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考地理大题的模板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大题的模板答题1(1)高中地理首先要分点作答,答题条理清晰,抓住主次,逻辑性强。
从背景资料直接提取的答案放前面。
高中地理题目在答案中非常强调抓问题的主要方面,所以对影响地理事物诸多因素中,要抓住最主要的因素,切中要害,实在没有把握怕抓不到,则主次一起抓,多多益善,但要注意把最精彩、最重要的尽可能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老师造成主次不分、回答问题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
注意题目分值,高中地理分值高要注意扩展答题要点,扩展中不能与题目矛盾,不能出现错误表述。
(2)高中地理答题文字尽量少而精,注意突出关键词,注意“不问不答、多问多答、先问先答”的答题规范。
但如果没把握,怕把知识点漏答,根据目前高中地理综合题的评分标准,则不如多答。
(3)高中地理答题尽量具体详细。
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可作适度模糊处理。
如“旧金山沿岸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可答为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不必具体指出洋流名称。
(4)高中地理答题尽量应用地理术语。
如大气环流、河流径流等语言,是衡量考生答题是否优质的重要标准。
答案要先定性描述,然后具体分析。
(5)高中地理答题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
字迹潦草不容易使阅卷教师找得分点。
高考地理大题的模板答题2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1.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2.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3.引水线路: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4.交通线路选择: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减少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
高考地理万能答题模板_地理答题技巧整理
高考地理万能答题模板_地理答题技巧整理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1)直选法直选法主要是针对一些考查识记性知识的试题而言的,这类高考地理试题往往考查考生对教材中基础知识的记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解题时根据自身对知识的记忆情况,高考地理选择出正确选项即可。
虽然高考越来越重视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不少试卷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需用直选法来解答的选择题。
(2)图文转换法图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色,教材中的不少知识点都是以图的形式呈现的,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教材中的图表,认真分析图表中隐含的信息,学会分析各种类型图的一般方法。
对于教材中一些以文字描述的结论、原理,可试着将它们转绘成图形,以便记忆和理解,如转绘出某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图、某日全球各地昼长的分布图等。
在答题时,要注意适时地进行图文转换,使题中所给的图(或文)信息朝我们比较熟悉的文(或图)去转换,这将极大地提高高考地理答题效率。
(3)排除法大多数同学在解答高考地理选择题时多采用排除法。
所谓排除法,就是在认真阅读、分析题干所给条件的基础上,对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排除。
高考地理解题时可先从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选项开始,然后把比较有把握的选项排除,直至最后剩下唯一的选项。
找准解题的关键点,根据这个关键点进行排除,不仅可以正确解题,也可大大节约宝贵的考试时间。
例题1: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重要的限制条件是( )A.土地资源不足B.化肥、农药不足C.劳动力不足D.水资源不足拿到此题第一步细读题干,找出“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最重要”,“限制条件”四个限定词,第二部联想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农业生产类型是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为主,这两种农业发展的前提都是有灌溉水源。
第三步进行综合分析虽然西北地区沙漠为主,土地资源比重低;另一方面劳力也不充裕,经济条件差,购买农药化肥的能力有限,但其“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限制条件”应该为水资源的不足,故正确答案为D。
2014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非选择题答题模板
思路导引:
答案:(1)A:高原 B:山地 (2)水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含沙量小;水流 平缓。
模板二、原因类
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能检测学生的思维过程,因而成为地 理综合题的常见设问和考查形式。命题形式上,常常以区域 图为信息的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 问,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 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
或者通过要求比较进一步找原因。第三步审比较考点,如比
较A、B两地的气候类型及特征的异同点,其比较的考点是气 候类型及特征,此步骤可避免跑题。第四步审比较角度,审
准题目从什么角度、几个角度去比较,此步骤可避免漏掉答
题的要点。
二要注意“三项联系”。首先,联系题中图表和材料,它们 是解决比较类问题最直接的依据。其次,联系所学教材知识 点,即能迅速地理解题目设置的情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与
(2)相同点:两河流都有汛期和枯水期,径流量年际变化大;
不同点:a河汛期在冬季,b河汛期在夏季。
祝同学们高考考个好成绩!
说,比较异同时列表比较更直观些。
典例提升:读甲、乙两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结合甲、乙两地大气环流的特点,分别说明A、B两山脉 的走向对所在地区冬季气候的影响。 (2)对比说明a、b两河的水量变化有何异同点。
思路导引:
答案: (1)甲地区冬季盛行西风,A山脉的走向为东西走向, 南北两侧温差不大;乙地区冬季盛行西北风,B山脉为东西 走向,对偏北风南下有阻挡作用,加大了南北温差。
2.明确分析的原因内容: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 因两个方面。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 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 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 宗教等方面来分析。
高中地理非选择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高中地理非选择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全文共2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高中地理很多人都说难学,其实只要掌握技巧,这并不是一门难学的学科!以下是高中地理答题技巧总结,请参考!高中地理非选择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1】高中地理学科内容广泛,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许多高中生表示在答题中没有思路无从下笔,在答题过程中到底需要怎样的结构思路,到底如何分角度完整答题呢?下面为高中生介绍六种技巧解决学生的困惑,从而让你答题条理而完整。
问题一1、特征问题: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如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地表植被特征、土壤特征等;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生产特征(区位特征、结构特征等)、工业生产特征、交通特征(运输形式、线网的疏密等)、资源特征等。
2、地理成因问题: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
如地形成因分析、气候类型成因、气温成因、土壤成因等。
3、自然灾害类:包括天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气候灾害、水文灾害、生物灾害。
4、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类:包括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等。
问题二1、评价问题:问题常常表述为“作用、意义、影响”等。
答题思路:三套答题系统①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效益统一入手;②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辨证阐述;③从不同对象的角度来分析(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对不同对象影响效果不同)。
例如:迁出地和迁入地(人口迁移、人口城市化)、流出地和流入地(水土流失)、输出地和输入地(天然气、电力)2、比较问题注意一点:两边都要回答常见:特征比较、区位比较、成因比较、分布比较、结构比较等3、措施问题回答思路:三套系统①对症下药(先找出地理事物或现象成因,然后逐一对照找出对策)②(技术)工程措施,生态措施,管理措施③开源节流(对资源类而言)常见问题例如:①河流洪涝灾害的原因及治理措施②环境污染措施③生态破坏措施④自然灾害措施4、规律问题①地理点:如地带性、非地带性②等值线分布特征:数值变化规律、极值分布、走向、疏密、曲直、局部闭合③面:形状、大小④变化规律:包括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日变化、变化量、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变率大小等技巧一:审题慎重,注重信息获取。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总结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总结高考地理答题技巧综述高考中关于地理xx的知识只有几十个。
要想在高考中取得高分,必须掌握地理大题的题型和答题技巧。
接下来,边肖收集了高考地理答题技巧的总结,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和规则(一)选择题的命题规律1.选择题的命题是全面的。
2.大部分是单选题(如国卷、天津卷等。
)3.大部分是选择题(一个材料包含多个选择题)4.选择题的内容更关注社会热点。
(二)测试策略1.保持冷静,相信自己的判断。
2.仔细检查问题3、先易后难,跳过难的问题或者你认为自己没有把握的问题,以后再做。
4.仔细检查,但不要轻易更改答案。
(三)应试技巧1.做到:“三审”,即第一次庭审材料(待延展)、第二次庭审提问(画关键词)、第三次庭审选项(寻找与材料、问题相关的合理正确选项)。
2.阅读题组中的每个小问题,注意每个小问题前后的提示,然后从容做题。
3.仔细分析题干,明确解决问题的条件。
4.错误选项的几种情况:(1)因果倒置(2)不一致(3)绝对表达(4)概念混乱(5)表达不正确或不完整(6)部分概括(7)与主题无关。
(四)问题解决方法介绍1.直接选法:可以利用所学知识直接选择,多注意记忆知识,选择前注意阅读所有选项。
2.排除法:如果选项中列出了很多地理事物或现象,可以先将选项与题型进行对比,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xx分析剩下的选项。
3.优化方法:如果合理选项很多,但词干中有“x”、“占优”、“第一”等字样,就要选择x的合理选项。
4.转换方法:即条件改为另一个相同的语句,选择起来更直接方便。
5.图解法:比较抽象的内容用直观的示意图表示,便于选择,如阳光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6.逻辑推理法:根据词干提供的条件,判断某事物是否具有一定性质或结果的逻辑推理法,需要进行逻辑推理或运算才能逐渐得出正确的结论。
(5)选择题类型:1.真假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和直接选法选择,但必须看完所有选项后再决定对错。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国各地最新试题分类汇编--地质运动(六)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国各地最新试题分类汇编地质运动(六)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孤东近岸海域位于黄河三角洲附近,下图示意孤东近岸海域不同年份5m等深线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孤东海域岸线1976~2014年冲淤变化规律是()A.强淤积~弱淤积~弱侵蚀~强侵蚀B.弱淤积~强侵蚀~弱侵蚀~强淤积C.强侵蚀~弱侵蚀~弱淤积~强淤积D.强侵蚀~弱淤积~强淤积~弱侵蚀在贵州的花溪、镇宁、安顺一带,山上到处可见硬度适中、节理分层的页岩片石。
当地的布依族人把薄的片石铺盖屋顶(如下图),把厚的片石切割成块垒砌成墙,整座房屋除檀条椽子是木料外,其余全是石料,甚至家庭日常用的桌、凳、灶等,都是石头凿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铺盖屋顶的片石属于()A.岩浆岩B.变质岩C.沉积岩D.火成岩3.该地区居民大量使用石材建房的根本原因是()A.冬暖夏凉B.坚实耐用C.防潮防火D.取材方便辽西北地区土壤沙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土壤风蚀,其侵蚀的主要营力是风。
如果可以掌握沙地土壤风力侵蚀的形式及类型,对于防止土壤沙漠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下图示意辽西北某地区风速与流动沙丘及固定沙丘迎风坡各部位剥蚀深度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沙丘剥蚀深度最大的部位是()A.流动沙丘坡脚B.固定沙丘坡中C.流动沙丘坡中D.固定沙丘坡顶5.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的剥蚀深度存在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植被B.风速C.坡度D.土壤第四纪冰期时,中国东部海平面下降了130-150m,裸露的渤海陆架呈现荒漠化景观,在外力作用驱动下,沉积形成了多种黄土地貌。
高中地理非选择题的六个答题模板
高中地理非选择题的六个答题模板旅行学地理4天前高中地理非选择题,很多学生失分较多,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不会答,二是答不全,三是答全了但不规范。
下面高考常考的6类非选择题模板,让你的非选择题答题答到点子上!原因类设问常以区域图为信息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常见的设问形式有“说明××形成的原因”“试分析××地理现象发生的(自然或人为)原因”“简述××地区发展××的理由”等。
在分析该类试题时,要注意把握两点:(1)要清楚重要地理事象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地理事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2)明确要分析的原因类型。
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种。
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市场、政策、科技等方面来分析。
措施类设问常见设问词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
常见的呈现形式有“具体措施有哪些”“可采取哪些主要举措”“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等。
该类设问最基本的解答思路是根据问题的特点和产生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要有的放矢。
对于措施类设问,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进行考查,在解答时也应该先找出问题产生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再针对原因,提出合理的措施。
答题时应注意: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一般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分析、评价类设问往往结合社会热点,以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或区域可持续发展、大型工程建设(如水库建设、跨流域调水、能源跨区域调配等)为切入点,要求分析或评价某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优劣,工农业生产、城市形成与发展、交通运输建设的区位条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大型工程建设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高考地理各题型答题技巧有哪些
高考地理各题型答题技巧有哪些高考地理各题型答题技巧一、选择题答题技巧1、审题干,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看清题干表述。
2、审图和资料,审题干和图的结合,找出解题的有效信息(包括显性和隐性信息);3、在解连锁题时,往往第一题的解题最关键,若解答错误可能会影响到后续问题。
相反,若在解答后续问题时感到无从下手时,则需反思第一步的选择是否有误。
4、选择题解题常用排除法,如果正确答案不能一眼看出,应首先排除明显是荒诞、拙劣或不正确的答案,高考题中这样的选项一般不多见,只有仔细分析,逐个排除。
分析选项本身叙述的正确性。
对选项叙述的正确性判断是做好选择题的核心任务。
5、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选项内容是否完全符合题干要求。
6、改动答案要慎之又慎,必须要有足够的理由,只有当你确认另一个答案更正确时,才能改动它。
二、非选择题答题技巧1、准确定位,弄清是哪里。
首先可利用经纬网准确定位,其次可以根据特殊的形状进行区域定位。
2、描述分布,注重极值与递变。
分布规律问题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要说明该地理事物叠加在哪一个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说叠加在哪一个地形之上。
3、如何描述地形特征:①.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②.地势起伏状况③.(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④.(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三、双项选择题地理双项选择题每题3分,单题分值超过单项选择题,而从阅卷情况看,双选题错误率较高。
从答案组合情况看,双项选择题有六种组合,而单项选择题只有四种,因此双项选择题的难度相对较大。
要顺利解答双选题,解题技巧非常重要。
1.运用排除法。
在双选题中运用排除法比在单选题中更直接有效,排除选项中两个明显错误的答案,正确的选项就“水落石出”。
2.对选项进行分类组合。
将四个选项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别分成两组,再对照题意确定一组的选项。
3.对于难以取舍的选项,适当运用“量化法”“提高标准法”和“降低标准法”来确定最终的答案。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答题技巧有哪些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答题技巧有哪些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是考生命题难度相对比较大的一种题型。
相较于选择题需要掌握知识点来选择答案,非选择题则是需要考生完成具体问题或者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如何来完成高考地理非选择题,需要考生在日常学习和复习中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
1. 讲究语言表达
地理是一门对语言表达要求相对较高的学科,其考试题目中也经常出现需要考生进行描述、解释、分析以及论证等各项要求。
因此,在日常学习和复习中,考生要注重练习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懂得用准确、规范、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
2. 注重资料分析
在地理非选择题答题中,经常要求考生进行对图表、数据等资料的分析,这就要求考生平时在学习时多注意资料的分析、整理和归纳,掌握资料分析的技巧和方法。
3. 讲究思路清晰
地理非选择题常常需要考生进行有序、准确的思维,因此在答题时,考生要注重思路的清晰,把握好解题步骤,严格按照规定格式编写答案。
4. 学会结合实际
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学科,许多考试题目都有实际运用背景。
在学习和复习中,考生要时刻注意将地理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积累实践经验,为非选择题答题提供实际基础。
以上,是本文对于高考地理非选择题答题技巧的几点探讨和总述。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答题,对于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考生应该在日常学习中注重学习和掌握上述技巧和方法,并在考试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才能在考试中更好地完成高考地理非选择题答题任务。
2022年山东高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2022年山东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双核结构是指在某区域内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及其连线构成轴线,由此引领和推动所在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
图1为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城市()A.在区位和功能上存在互补 B.在地域文化方面存在互补C.交通便捷且空间距离较近 D.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相近2.沈阳—大连双核结构有利于()①促进大连市建成东北地区中心城市②促进沈阳—大连区域经济协同发展③增强沈阳市对辽中南地区的辐射功能④提高沈阳和大连两城市传统工业比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尼日利亚东南部的热带雨林是非洲仅存的原始热带雨林之一。
1991年,尼日利亚政府在热带雨林存量较大的地区建立了克罗斯河国家公园。
某机构利用遥感等地理信息技术对1986年和2010年国家公园所在区域的景观进行了对比研究(图2)。
据此完成3~4题。
3.与1986年相比,2010年克罗斯河国家公园范围内()A.分散林地和农场的面积缩小 B.生物生存环境的连通性下降C.热带雨林景观的完整性提高 D.雨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4.图中国家公园内退化斑块的景观类型可能是()①灌丛草地②草甸沼泽③落叶阔叶林④常绿硬叶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部,1955年该地区发现铁矿,1958年依托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建立钢铁厂,1965年设嘉峪关市。
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嘉峪关市逐步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
2021年湖北高考地理真题及答案(选择性考试)
2021年湖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真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革命老区井冈山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通信网络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网络全覆盖,农民通过开网店,直播卖货,足不出户就可将农林土特产品迅速销往全国各地。
图1示意井冈山地理概况。
据此完成1~3题。
1.井冈山农林土特产品丰富,其形成的主要自然条件是①地形复杂多样②气候温暖湿润③生物物种丰富④水域面积广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直播卖货让井冈山的农林土特产品不愁卖了,这主要得益于A.产业产能提升B.产品工艺革新C.基础设施改善D.生产成本降低3.井冈山大力发展“互联网+电商”,可进一步①促进人口集聚②助力产品销售③夯实产业根基④实现增产增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亦庄新城由1992年开始建设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开发区)发展而来,起步面积约4km2,目前面积已达66km2。
根据《亦庄新城规划(2017年-2035年)》,未来将建成为面积达225km2的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和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综合新城。
图2示意亦庄新城规划功能区布局。
据此完成4~6题。
4.图2所反映的城市化表现是①人口规模持续扩大②地价向北部地区递增③用地规模不断扩张④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开发区发展成为亦庄新城的主要驱动力是A.劳动力丰富B.市场广阔C.产业集聚D.环境优美6.有利于亦庄新城未来建设的措施是①完善公共服务设施②保障各功能区等量投入③建立智慧交通体系④建设产业协同创新平台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量大,降低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是我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答题模板
非选择题答题模板一、确定中心词A、中心词往往是地理学科中的核心概念。
上述两例中的中心词(大洋环流规律、洋流的性质、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农业的自然区位因素和社会区位因素)都属于重要地理概念。
正确解题的前提是准确把握地理概念,形成概念体系。
我们学过的重要地理概念体系如下1、地理位置可从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经济和军事位置;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等方面来分析2、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特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形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名称及分布。
(2)地势特征:地势起伏状况(如西北高、东南低),地势高(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
(3)地表环境特征: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
3、河流的水文特征从以下角度分析可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物等要素分析(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及其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 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6)凌汛4、水系特征:可从支流、流程、流域、流向等方面描述5、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青藏高原、德干高原、巴西高原、东非高原等)(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如我国西北地区、中亚、西亚、北非、美国西部内陆、澳大利亚中西部等)(4)大气清洁度:城市和乡村6、洋流:包括性质、成因、分布、影响等方面7、自然资源:要从气候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方面考察8、自然灾害:可从气象灾害(台风、寒潮、暴雨、洪涝、干旱)、地质灾害(火山、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类型考虑。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的答题模版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的答题模版☆如何描述地形特征: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方向和地形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影响降水的因素: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1.长度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6.支流多少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4.空气密度☆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3.河流(供水、运输功能)4.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条件2.政治因素3.军事因素4.宗教因素5.科技因素6.旅游因素☆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自然方面」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社会经济方面」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
高考地理:准确解答5类非选择题的套路
高中地理准确解答5类非选择题的套路高考非选择题综合性极强,涉及的地理要素多、知识跨度大,考查内容也常融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知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审题忽视材料信息和设问要求、答非所问、表述口语化、条理不清、字迹潦草等是非选择题失分的重要原因,因此,掌握一定的审题和答题技巧是提高得分的重要途径。
1.精准审题(1)立足区域,明确考查背景:非选择题通常以区域图为载体,从特定区域环境的各个角度切入,审题时通过空间定位明确区域地理位置和空间尺度,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前提。
(2)立足材料,提炼有效信息:材料是信息的重要载体,快速阅读材料并准确提炼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之一,这就需要考生在给出的大量综合性信息中挑选出有用信息,组织、总结自己的论点,形成答题要点。
(3)立足设问,明确考查要求:试题设问通常体现命题意图(考点和要求),因此审题时要找出设问中的关键词和限定词,进而确定思维指向,特别要注意限定词对答题角度的具体要求。
2.规范答题(1)术语化:运用地理学科术语表达观点是非选择题答题的一项基本要求。
表述术语化在高考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回归教材,从教材中挖掘地理术语并加以整理和运用,是提高规范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2)要点化:高考试题一般是按点赋分,实际上高考阅卷也是“按点给分”,答题前可以根据试题分值估测答案要点数目(通常,采用两分一点的标准),当然为避免失分,在时间充裕的前提下可适当多答1—2个点,这样“采点”的概率会相对大些。
(3)条理化:具体体现在层次和主次两个方面,即按问题先后分段表达,按要点主次排序表达(主要要点先答,次要要点后答)。
针对不同类型的非选择题,又有哪些套路可循呢?下面就来看看:类型1 简述类简述类试题,一般要求依据地理事实,概括特点、措施、危害等地理概念性知识,答案往往采取并列式表述。
行为动词包括指出、归纳、提出、描述等。
简述类试题答题基本思路分三步:第一,根据设问关键词,对问题进行归类(如特点、危害、措施等类型);第二,依据空间位置,分析区域环境特征及其变化对特点、危害、措施等的影响;第三,根据区域环境特征及其变化,推断具体的内容(特点、危害、措施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六类非选择题的答题方法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很多学生失分较多,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不会答,二是答不全,三是答全了但不规范。
下面高考常考的6类非选择题模板,让你的非选择题答题答到点子上!
“原因、措施类”设问
原因类设问常以区域图为信息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常见的设问形式有“说明××形成的原因”“试分析××地理现象发生的(自然或人为)原因”“简述××地区发展××的理由”等。
在分析该类试题时,要注意把握两点:
(1)要清楚重要地理事象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地理事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2)明确要分析的原因类型。
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种。
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等方面来分析;
人为原因一般从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市场、政策、科技等方面来分析。
措施类设问常见设问词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
常见的呈现形式有“具体措施有哪些”“可采取哪些主要举措”“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等。
该类设问最基本的解答思路是根据问题的特点和产生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要有的放矢。
对于措施类设问,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进行考查,在解答时也应该先找出问题产生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再针对原因,提出合理的措施。
答题时应注意: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一般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分析、评价类”设问
分析、评价类设问往往结合社会热点,以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或区域可持续发展、大型工程建设(如水库建设、跨流域调水、能源跨区域调配等)为切入点,要求分析或评价某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优劣,工农业生产、城市形成与发展、交通运输建设的区位条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大型工程建设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常见的设问形式有“分析某地发展××工(农)业的区位条件(优势)”“从××角度评价××区位条件”“结合××因素评价××的发展条件”“简要评价××对××的影响”“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或“从××方面进行分析”等。
在解答该类试题时,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明确是评价利还是评价弊,是对比分析还是没有限定,该从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等,要注意把握以下三点:①要从有利和不利两
个方面阐述,针对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论证;②要从多角度分析,如可以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③注意限定条件,只能从所要求的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
除此之外,解答分析、评价类设问时,要充分利用题目材料信息,合理迁移相关地理原理、规律,组织答案时一定要突出“关键词”,因为“关键词”就是得分点。
“影响类”设问
影响类设问常以区域图为信息载体,结合重大工程建设、产业活动、人口迁移、城市化等,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命题,常见设问形式有“带来的影响有哪些”“产生什么影响”“试分析××对××的影响”“分析说明××对××的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等。
影响类设问一般要从多角度分析,如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对本地区(事物)的影响和对其他地区(事物)的影响,现在的影响和将来的可能影响,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影响等。
注意如果设问给出限定条件,只能从所要求的方面进行分析。
如“分析说明××对××的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对于这类设问,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知道从哪个方面进行分析。
“特征类”设问
高考试题中特征类设问的命题形式一般有“描述”某国的地理位置特征、“简述”图中某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甲地与乙地地理位置的异同点、“描述”图中城市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比较”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某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等。
解答特征类设问的一般思路:
首先,看题目是否需要进行区域定位。
如果不需要,则从图文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如果需要,则结合经纬网和区域特征进行定位,确定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
其次,结合图文信息进行区域的时空特征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植被、自然资源等要素的基本特征;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
若题目要求比较两种地理事物的特点,则应注意审题:第一步,审比较对象;
第二步,审比较要求,即审清题目是要求找相同点还是不同点,或是异同点都找;
第三步,审比较考点,如比较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点,其比较的考点是气候特征;
第四步,审比较角度,审清题目要求从什么角度去比较,避免漏掉答题的要点。
若题目要求分析地理事物的特征,则应注意两点:一是抓住地理事物的特征(图文材料体现的特征和设问涉及的特征),二是分析特征形成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最后,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尽量使用地理术语,使答案简洁、准确。
“意义类”设问
地理意义是指某事物所产生的地理方面的影响,其实质是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影响,多为人类活动的积极作用、正面影响。
该类题命制的基本形式是针对某一地理事物进行设问,设问形式一般是“说明××在××方面的意义”“运用××知识(原理),分析××对××的意义”等。
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开放性意义类设问有增加的趋势。
解答意义类试题,要注意两个方面:
(1)分析自然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要结合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城市、交通、产业等)来组织答案,对各要素的影响有则回答,没有则舍弃,不必生搬硬套。
(2)人文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应该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来宏观把握,并按照试题的具体要求进行深入分析。
“探究类”设问
探究类设问即地理开放性试题,具有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解题过程体现探究性、知识呈现体现综合性、思维方式体现发散性等特征。
其设问形式一般有“你是否赞同某地发展××?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某地对××展开讨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看法。
选择你支持的一种看法,并为其提供论据”等。
解答探究类设问的一般思路:首先读题干,审问题;其次读图文信息,获取论据;最后亮明观点,说明理由。
理由必须全面(如既包括经济、社会、生态持续发展等方面,也包括地理事象的优缺点对比)、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