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高一政治 必修一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政治新编必修一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商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
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从具体材料入手,引导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出货币产生的必然性、货币的本质,实现对货币的科学认识,使学生逐步学会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二、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三、教学难点物物交换的困难、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的作用四、教学方法举例法、讨论法、实践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无论是柴米油盐还是衣食住行都需要用到钱,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钱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货币,商品和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早有体会,要想得到商品就必须付出货币,二者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
那么历史上货币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吗?货币的本质又是什么呢?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二)新课教学一、货币的本质(板书)1、商品及其基本属性(板书)思考:开学前你们都买什么商品了?这些商品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商品都需要用钱去购买(用于交换)商品是人们生产出来过余的劳动产品,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神创造的。
(必须经过劳动)判断:母亲亲手为自己织的毛衣是不是商品?空气是不是商品?同学手中的笔是不是商品?废品收购站里的废品是不是商品?总结:商品的概念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板书)思考:大家为什么要买商品?引导:买衣服可以用来保暖,大家手中的笔可以用来写字学习。
总结: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使用价值。
思考:在最初的商品交换中,不是像现在以货币为媒介,而是商品与商品的交换,简单的物物交换,为什么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成功?例如:一只羊=三把斧头,为什么一把斧头换不到一只羊呢?总结: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最新高一政治神奇的货币教案三篇
高一政治神奇的货币教案三篇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价格、纸币、常用的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2)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3)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4)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的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1)通过梳理货币产生的历史,剖析货币产生的必然性,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2)通过从具体生活现象分析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现象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理解货币的本质和作用,使学生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的商品货币观念,理性看待金钱的力量,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教学内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课时安排:3~4课时知识结构: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纸币和货币的区别;外汇和汇率。
四、教学设计情景导入学生活动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图片展示:火爆车展场面。
各类车型,多个价位。
李先生要买一辆五十万左右的标致车,如何付款?列举常见的付款方式。
从学生身边生活现象出发,引出对货币知识的关注和理解。
场景再现:如果李先生生活在古代,他能享用的交通工具不可能是汽车,可能是马、车、轿子等,如何得到?1.学生头脑风暴,发挥想象力。
(老师引导:自己饲养制作,交易市场交换得到)2.描述古代的买卖场景。
(影视剧、小说中的描述也可)商品的含义。
货币的多种形态。
认知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从简单的物物交换到扩大的物物交换再到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最后引出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说明货币的产生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货币形态也在不断发展。
历史回顾:用图片展示各历史时期的货币形态。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背景《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是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的第一课。
本课以介绍货币及其作用为主线,通过对货币的定义、历史背景、特点和作用进行深入探讨,让学生了解货币的产生与发展,以及货币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
1.2 教材内容本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货币的定义:通过引导学生对货币的概念进行思考,明确货币的定义与特征。
- 货币的历史背景:介绍人类货币的发展历程,了解最早的物物交换、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等。
- 货币的特点:重点介绍可信度、稀缺性、可替代性等货币的基本特点。
- 货币的作用:深入讨论货币在经济交换、价值尺度、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债权凭证等方面的作用。
1.3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目标: - 理解货币的定义,了解货币与商品、金融工具的区别;- 掌握货币的历史背景,了解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 了解货币的基本特点,包括可信度、稀缺性和可替代性等; - 了解货币的作用,包括经济交换、价值尺度、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债权凭证等; -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货币的定义与特点•货币的作用和意义2.2 教学难点•货币的作用和影响的深入理解•学生思维的拓展和思辨能力的培养三、教学准备为了保证教学效果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提前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 教材: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 课件:准备一份简洁明了的课件,包含课堂活动和问题引导 -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 其他辅助资源:学生课前阅读指导、课堂练习题等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激发学生对货币的思考: - 你每天都接触到货币吗?你认为货币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重要作用?4.2 教学内容讲解1.货币的定义与特点–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给出自己对货币的定义。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第1课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
政治学科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1 授课时间教师姓名学生年级高一课时编号 1课程标准描述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基本职能考试大纲描述商品的含义和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和货币的基本职能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介绍有关商品和货币的一般知识,旨在帮助学生从最熟悉的生活消费现象入手,逐步把握商品、货币、价格、等常见的经济知识学情分析学生有基本的经济生活体验,有基础认识,可以引导学生从他熟悉的消费者身份入手,逐步展开本课题。
学习目标1、知道商品的含义和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的本质和货币的基本职能。
2、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本质的能力;认识商品、货币、货币职能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作为商品生产者为用户着想的利他意识和服务意识。
重点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难点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评价任务对应学习目标,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可选项)导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效果及问题预设导通过戒指换教学楼的视频导入课题,引导学生关注发生在身边的商品交换行为让学生了解物物交换,进而形成对商品的初步了解。
思教师播放PPT图片学生思考导学案上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能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发现问题。
议各小组起立展开讨论在讨论中相互帮助,相互质疑,相互提高展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增强学生自信,既展示自己的优秀成果,也能反映相应的问题。
评教师对每组的回答进行针对性点评,既肯定合理,也质疑解析存在的问题。
重点点评货币的职能。
根据时间,拓展货币的其他职能。
深化学生对商品、货币的认识检设置判断题学生思考并回答检测并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堂测设计1、柜台陈列出售的手机2、电信部门提供的宽带服务3、给灾区捐赠的帐篷、食品4、农民种的蔬菜5、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一般等价物6、这款大衣售价1000元。
货币履行了流通手段的职能。
7、小明华了6000元买了一部新手机,货币履行了价值尺度的职能。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检查结果及修改意见:合格[ ] 不合格[ ]组长(签字):检查日期:年月日。
高一政治《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
高一政治《神奇的货币》教案教学设计货币是度量价格的工具、购买货物的媒介、保存财富的手段,是财产的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本质上是所有者之间的约定。
下面是带来的高一政治《神奇的货币》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政治《神奇的货币》教案1一、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2、教学难点:外汇、汇率;物物交换的困难;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的作用3、本节地位:“神奇的货币”是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的起始课,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离不开货币,现代社会“巧妇难过无”币”之生活”。
货币既是生活所离不开的,也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
这一节“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货币的起源,解剖了货币的本质,解释了货币的职能。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技术三、教学目标(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价格、纸币、常用的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4)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的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2、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简要概括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使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3)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使学生懂得制造*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4)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到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和便利,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人教版必修1 政治(经济生活):1.1 神奇的货币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教学设计
教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创设情境)
说一说:大家开学的时候都买了哪些东西回学校呀?
(把学生列举购买的商品板书在黑板上)
(探究一)
1、分小组归纳黑板上商品的共同特点。
2、找出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东西跟黑板上的商品是不同类的。
(探究二)
1、刚才我们归纳商品的共同特征时有一条:都需要用钱购买,钱为什么能购买商品?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一框题,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一课,也是本单元和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学习该框题的难点主要在于如何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如何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货币的本质及职能同时也是历年高考中的知识热点。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刚由初中升入高中的高一年级学生,对货币、商品等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他们对于新的环境和课程都感到陌生,有较强的好奇心,也容易产生排斥心理,所以根据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征,在授课过程中将采用图片、生活情境等感性材料,同时由于学生能力素质不同,为照顾到较弱的学生,在授课过程中将适当的采用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这样设置易于学生接受,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让高一年级学生逐渐适应学习环境,改善初中的学习习惯,从而更好的进行高中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流通及其公式。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纸币与金属货币的联系和区别。
运用: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来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地对待金钱。
人教版 高一政治 必修一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商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
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从具体材料入手,引导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出货币产生的必然性、货币的本质,实现对货币的科学认识,使学生逐步学会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二、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三、教学难点物物交换的困难、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的作用四、教学方法举例法、讨论法、实践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无论是柴米油盐还是衣食住行都需要用到钱,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钱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货币,商品和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早有体会,要想得到商品就必须付出货币,二者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
那么历史上货币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吗?货币的本质又是什么呢?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二)新课教学一、货币的本质(板书)1、商品及其基本属性(板书)思考:开学前你们都买什么商品了?这些商品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商品都需要用钱去购买(用于交换)商品是人们生产出来过余的劳动产品,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神创造的。
(必须经过劳动)判断:母亲亲手为自己织的毛衣是不是商品?空气是不是商品?同学手中的笔是不是商品?废品收购站里的废品是不是商品?总结:商品的概念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板书)思考:大家为什么要买商品?引导:买衣服可以用来保暖,大家手中的笔可以用来写字学习。
总结: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使用价值。
思考:在最初的商品交换中,不是像现在以货币为媒介,而是商品与商品的交换,简单的物物交换,为什么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成功?例如:一只羊=三把斧头,为什么一把斧头换不到一只羊呢?总结: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人教版必修1第一课《神奇的货币》word教案
第一课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知道商品的含义。
○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
○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
○理解货币的本质。
○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了解价格的含义。
○知道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
○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了解两种结算方式。
○了解信用卡的优点。
○知道两种支票的用途。
○懂得外汇的含义。
○理解汇率的变化。
○了解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的本质的能力。
○历史地看待货币产生和发展的能力。
○认识商品──货币──货币职能的逻辑思维能力。
○综合认识货币职能的能力。
○正确判断、识别有关商品和货币的经济现象的能力。
○初步掌握使用信用卡、支票的实践能力。
○联系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等角度,说明应当如何对待金钱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增强平等意识。
○在了解货币作用的基础上,增强努力发展生产、增加财富的情感。
○培养作为商品生产者为用户着想的利他意识。
○增强爱护人民币的情感和辨别假钞的意识。
○憎恶制造假币、扰乱金融秩序等违法行为,增强法治意识。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基本要求如下: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三、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纸币和货币的区别;外汇和汇率。
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于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具有较高的自主探究的热情。
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活知识,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能够通过经济现象形成一定的规律性的知识,但是还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教学案第一单元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第二课时货币的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第二课时货币的职能、纸币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的本质2、能力目标:了解并结合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说明应正确认识货币的作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和辨证的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待货币以及认识的正确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货币的基本职能。
2.纸币本质和优点三、教学过程探究点一、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产生了,它是干什么的?在商品交换中起什么作用呢?这就是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就是指货币的作用。
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两个基本职能,分别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探究:价值尺度活动:说说钱的单位:当我们用货币衡量一件商品的价值多少时,必须给货币本身确定一定的计量单位。
古时候在纸币没出现之前,货币的单位有哪些?黄金万两。
“两”就是货币单位,除了“两”还有“锭”(一锭银)、“文”(一文钱)、“贯”(一贯铜钱)。
纸币出现以后,货币单位就更多了。
注意:“货币名称”不等于“货币单位”(比如,一美元,美元是货币名称,元才是货币单位)价值尺度就是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子,把商品的价值,也就是包备课札记备课札记含的人类劳动多少用金银表示出来。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平时我们说某种商品多少钱,就是指商品的价格。
备课札记注意: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比如,一台电脑价值5000元,商家卖电脑的时候不需要将5000元的现金放在电脑旁边,只需用数字表明即可)2探究:流通手段。
活动:同学演示教材第6页图片,另一组演示原始人直接的物物交换,思考①这种商品交换活动有什么不同?②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③货币产生后的商品交换方式,给商品生产者带来什么样的威胁?总结: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卖和买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不可以分开的。
货币产生后,商品交换是以货币为中间媒介进行的,交换活动分成卖和买两个过程,卖和买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可以分开。
人教版 高一政治 必修一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精编版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商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
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从具体材料入手,引导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出货币产生的必然性、货币的本质,实现对货币的科学认识,使学生逐步学会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二、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三、教学难点物物交换的困难、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的作用四、教学方法举例法、讨论法、实践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无论是柴米油盐还是衣食住行都需要用到钱,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钱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货币,商品和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早有体会,要想得到商品就必须付出货币,二者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
那么历史上货币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吗?货币的本质又是什么呢?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二)新课教学一、货币的本质(板书)1、商品及其基本属性(板书)思考:开学前你们都买什么商品了?这些商品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商品都需要用钱去购买(用于交换)商品是人们生产出来过余的劳动产品,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神创造的。
(必须经过劳动)判断:母亲亲手为自己织的毛衣是不是商品?空气是不是商品?同学手中的笔是不是商品?废品收购站里的废品是不是商品?总结:商品的概念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板书)思考:大家为什么要买商品?引导:买衣服可以用来保暖,大家手中的笔可以用来写字学习。
总结: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使用价值。
思考:在最初的商品交换中,不是像现在以货币为媒介,而是商品与商品的交换,简单的物物交换,为什么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成功?例如:一只羊=三把斧头,为什么一把斧头换不到一只羊呢?总结: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最新整理优秀高一政治神奇的货币教案范文三篇
高一政治神奇的货币教案以下内容,供参考!!范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价格、纸币、常用的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2)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3)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4)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的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1)通过梳理货币产生的历史,剖析货币产生的必然性,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2)通过从具体生活现象分析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现象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理解货币的本质和作用,使学生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的商品货币观念,理性看待金钱的力量,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教学内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课时安排:3~4课时知识结构: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纸币和货币的区别;外汇和汇率。
四、教学设计情景导入学生活动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图片展示:火爆车展场面。
各类车型,多个价位。
李先生要买一辆五十万左右的标致车,如何付款?列举常见的付款方式。
从学生身边生活现象出发,引出对货币知识的关注和理解。
场景再现:如果李先生生活在古代,他能享用的交通工具不可能是汽车,可能是马、车、轿子等,如何得到?1.学生头脑风暴,发挥想象力。
(老师引导:自己饲养制作,交易市场交换得到)2.描述古代的买卖场景。
(影视剧、小说中的描述也可)商品的含义。
货币的多种形态。
认知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从简单的物物交换到扩大的物物交换再到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最后引出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说明货币的产生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货币形态也在不断发展。
历史回顾:用图片展示各历史时期的货币形态。
高中政治教案(教学设计)必修一 经济生活:1.1《神奇的货币》(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永州市三中高三政治备课组一、考点导航1、货币商品的根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根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2、货币的种类和形式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与汇率二、复习要求了解商品的含义,掌握其根本属性;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根本职能;知道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代表;了解货币的演变形式;比拟金属货币与纸币的特点;理解纸币的概念及其发行规律;解释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掌握外汇的含义,判断汇率的变动特点,阐释保持人民币币值根本稳定的意义。
三、考向定位1.商品的根本属性。
结合热点,简要说明近年重视食品药品质量平安的原因和意义。
2.货币的本质。
能够判断货币的根本职能。
3.纸币。
运用有关知识,简要分析国家采取措施应对通胀和通缩的经济学道理。
3.信用工具。
了解常用信用卡、支票的特点。
4.汇率。
结合相关热点,判断汇率波动特点,并简要分析说明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
5.价值规律。
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解决热点问题。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知识网络商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价值尺度根本职能流通手段揭开货币的货币的根本职能贮藏手段神秘面纱其他职能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纸币的含义神奇的货币纸币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的优点信用卡信用卡的含义信用工具使用信用卡的优点支票的含义转帐支票信用工具和支票支票的种类外汇现金支票外汇的含义外汇汇率〔汇价〕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及意义六、常考点清单〔1〕商品的含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①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②不同的商品能够进行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产品,生产它们都消耗了人的体力和脑力,即无差异的人类劳动。
③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2〕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①统一:任何商品都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当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②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商品的两个人根本属性。
政治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案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案一、高考考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3、货币的基本职能4、金属货币与纸币5、结算与信用工具6、外汇与汇率二、考点梳理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任何劳动产品都是商品吗?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1)产生(2)含义(3)本质:货币的本质是商品吗?3、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①含义②价格的含义③执行职能的货币(2)流通手段①含义②商品流通的含义③商品流通的公式④执行职能的货币⑤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公式(3)货币的其他职能4、金属货币与纸币(1)铸币与纸币的含义(2)纸币的发行规律:思考:能否用多发人民币的方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5、信用工具(1)结算方式:(2)信用工具:①信用卡的含义与优点②支票的含义与分类6、外汇(1)外汇与汇率的含义(2)汇率的变化(3)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三、问题探究1、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2、商品与货币的异同点3、纸币与货币的关系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相同点(2)区别①含义及实质②表现③危害④解决措施5、汇率与币值变化之间的关系6、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四、典例解析2009年1月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总额到达7369亿美元,居各国持有美国债总量的首位。
3月18日,美联储宣布再向市场“输血”1.15万亿美元。
舆论惊呼:伯南克(美国财长)终于开启印钞机,“从直升机上撒钱”。
请你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预测美国开启印钞机可能对中美两国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
五、关注生活央行决定,从2008年12月23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
从12月2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这是央行自当年9月份以来连续第五次降低利率、第四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央行继10月8日宣布双率下调后第三次双率同时下调。
央行指出,此举是为进一步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发挥货币政策在支持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
高中政治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教案 人教版必修1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及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含义(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①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②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③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扩展延伸:二因素之间的关系:对立统一统一:同时存在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作为商品,必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这是两者统一的表现。
B、对立表现在: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
商品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他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而购买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也必须支付出相应的价值给生产者,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时,意味着交换实现。
对生产者和消费者意义: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的生产成本,关注商品的质量,生产适销对路的,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商品.消费者希望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①货币的含义:②货币产生: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交换,这种交换要想完成,双方必须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反之,就不能成功。
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交换次数增加,范围扩大,物物交换的缺点越来越明显。
克服物物交换缺点的办法是用大家乐于接受的一般等价物作为媒介。
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时,货币产生。
)③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其作用是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扩展延伸:盲目崇拜金钱是错误的。
货币产生前,金银作为自然物就已经存在,它与其他商品并没有本质区别。
货币产生后,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好象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但它从本质上看只是一般等价物,与其他商品充当一般等价物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神奇的货币》精品教案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材分析】本课知识含量大且内容较为抽象,理论色彩浓厚。
本课主要复习《经济生活》中最为基础的概念,如商品、货币、纸币等,涉及到的概念、关系类知识较多。
只有真正理解这些最基本的知识,才能正确认识各种经济现象。
所以,本课必须从细处入手,把概念原理分析全面,分析透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让学生对政治复习充满信心。
【设计意图】结合高三课堂复习模式,按照“基础知识回顾——重难点突破——当堂巩固训练”的复习理念,以“问题”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自主合作、诱思探究的学习方法,每一考点设置多个环节,其中通过典型真题例析、考点演练、分层作业,做到“精致导练”、“精练精析”,让学生加深对重难考点的理解,总结规律,形成对基本概念原理的全面认识。
【教学目标】1.通过商品的含义、基本属性的学习,让学生明确如何判断某一种物品是否是商品。
2.了解货币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能准确判断货币执行的是哪一职能。
3.根据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进行计算,理解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4.能够判断汇率的升降,币值的升降,以及人民币币值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5.正确对待货币,做到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重点难点】1.商品的判断及其基本属性的理解。
2.货币的本质及职能判断。
3.实际发行的纸币量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的关系。
4.汇率变动的影响。
【教学方式及手段】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提出探究性问题,启迪学生思维,进行课堂讨论,掌握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合作探究法,设置思考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同时,形成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经验。
讲练结合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类型】复习课【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考点一、商品与货币【第一环节:自主复习——知识唤醒】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完成以下内容:1.商品及其基本属性(1)商品:用于__ ____的劳动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商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
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从具体材料入手,引导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出货币产生的必然性、货币的本质,实现对货币的科学认识,使学生逐步学会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二、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三、教学难点物物交换的困难、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的作用四、教学方法举例法、讨论法、实践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无论是柴米油盐还是衣食住行都需要用到钱,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钱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货币,商品和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早有体会,要想得到商品就必须付出货币,二者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
那么历史上货币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吗?货币的本质又是什么呢?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二)新课教学一、货币的本质(板书)1、商品及其基本属性(板书)思考:开学前你们都买什么商品了?这些商品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商品都需要用钱去购买(用于交换)商品是人们生产出来过余的劳动产品,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神创造的。
(必须经过劳动)判断:母亲亲手为自己织的毛衣是不是商品?空气是不是商品?同学手中的笔是不是商品?废品收购站里的废品是不是商品?总结:商品的概念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板书)思考:大家为什么要买商品?引导:买衣服可以用来保暖,大家手中的笔可以用来写字学习。
总结: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使用价值。
思考:在最初的商品交换中,不是像现在以货币为媒介,而是商品与商品的交换,简单的物物交换,为什么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成功?例如:一只羊=三把斧头,为什么一把斧头换不到一只羊呢?总结: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这两个属性是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了商品需要进行交换,商品的价值决定了商品能够交换成功。
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货币的产生(板书)商品交换最初是以物物交换的形式,今天是以货币为媒介,货币是怎么产生的呢?(1)物物交换的困难(板书)在原始社会末期人们的交易活动主要是一种物物交换,也就是用自己的劳动产品和别人的劳动产品相交换。
假设我们现在就处在原始社会时期,我们在进行物物交换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呢?活动探究一:准备五张纸分别写上马匹、食盐、棉布、粮食、茶叶代表五种不同的商品。
找到参与活动的五位同学,将五张代表商品的纸分别发到他们手里。
要求拿到马匹的同学换到食盐,拿到食盐的同学换到棉布,拿到棉布的同学换到粮食,拿到粮食的同学换到茶叶,拿到茶叶的同学换到马匹。
(2)一般等价物的产生(板书)为了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人们找到了一个解决的方法,就是先把自己的东西换成市场上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比如动物皮毛、布匹、象牙等等),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去换回自己所需的东西,人们把这种商品称为“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在各种商品交换中了各种各样的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
就中国而言,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就有贝壳、龟壳、皮革、布帛、牲畜等等。
在唐代,粮食、布帛均为法定货币。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的一车炭,被宫中派出的宦官夺走,换来的就只有半匹红纱和一丈绫。
美洲人把可可和烟草等作为一般等价物,而非洲人和印度人则把象牙作为一般等价物。
活动探究二:加入一张代表贝壳的纸条,规定贝壳可以换任何一种货物,将贝壳交到某位学生手中,并且让学生再次进行交换。
(3)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板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又出现了困难。
比如粮食作为一般等价物,缺点很多:不耐久藏,体积笨重,难于携带,粮食的长途运输尤为不便。
同时由于各地的一般等价物不同,进行跨区域交换就出现困难,只有找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金银。
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金银就成为货币。
思考:金银有什么资格最终脱颖而出代替了其他的一般等价物,成为了货币呢?归纳:因为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分割、不易磨损等特点。
货币出现之后商品交换就成了“商品——货币——商品”。
马克思曾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如何理解?归纳:货币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从这个意义上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贵金属金银具有价值大、体积小、易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贵金属金银的材质天然适合作为货币的材料。
思考:请同学们概括货币产生过程?物物交换(等价物)———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货币产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货币?根本原因是什么?货币的本质?归纳: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呢?在经济学中把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叫做货币职能。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板书)货币职能与货币本质的关系?货币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货币有两个基本职能,分别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价值尺度(板书)请学生看课本虚框思考:它们体现了货币的哪种职能?为什么货币具有这种职能?这里的数量单位表示的是什么?归纳:体现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也就是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因为它本身是商品,是有价值的,所以能够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
这里的数量单位表示的是商品的价格。
当我们用货币衡量一件商品的价值多少时,必须给货币本身确定一定的计量单位。
比如看古装戏,当臣子杀敌有功,皇帝就会给予一定的赏赐,比如赏良田百顷,黄金万两。
“两”就是货币单位,除了“两”还有“锭”(一锭银)、“文”(一文钱)、“贯”(一贯铜钱)。
我们现在是“元”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注意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
思考: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特点?归纳:它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板书)请学生看课本第五个虚框思考:它们体现了货币的哪种职能?归纳:货币的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商品交换有两种形式,分别是:物物交换和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分别为:商品—商品(W—W),商品—货币—商品(W—G—W)。
两者区别:商品流通有货币作为媒介,物物交换没有(物物交换在货币产生前就存在;商品流通则是在货币产生后出现);物物交换买卖时空一致(买和卖同时进行,双方满意就可成交),商品流通买卖时空不一致(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分离的)。
思考:从商品流通的过程来看,从商品到货币的跳跃,马克思把它称为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一定是商品生产者。
为什么这么说?也就是商品所有者没有将自己的产品出售,劳动白费,产品积压,最终将导致商品生产者破产倒闭。
那么如何能让自己生产的产品能够卖的出去,实现惊险的跳跃呢?(讨论)课本提到两个途径,一是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二是生产质量上乘的商品。
思考: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特点?现实的货币。
货币是不是越多越好?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它主要由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的流通速度所决定的。
价格总额不变,货币流通次数越多,利用率约高,所需的货币量就越少。
3、其他职能(板书)货币除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贮藏手段:比如你在乡下田间挖到一坛子黄金,这些黄金就执行了贮藏手段的职能。
支付手段:比如银行付存款利息给你。
世界货币:比如你在国外购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三、纸币(板书)1、纸币的产生(板书)思考:纸币是如何产生的?概括货币的发展历史?纸币优点?货币的发展历史:金银条块——金属铸币——纸币——电子货币(信用货币)(板书)纸币印刷成本比金属货币铸造成本低得多;纸币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可以防止贵金属的无形流失;纸币比金属货币更容易保管、携带和运输。
2、纸币的含义(板书)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强调:必须是国家或者某些地区发行的,地区主要是指欧盟发行的欧元。
个人或非法单位不能发行。
强制使用。
不用不行。
用与不用,用什么币,面值多大都是国家强制的。
价值符号:没有价值,不是货币,不是商品,只是代表有价值的货币。
但是纸币代替金属货币后,人们习惯把流通中的纸币称为货币。
3、纸币的发行(板书)国家有权发行纸币,发多少都行吗?今年我国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国家为什么不能多印些钱呢?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如果不相符,则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经济现象,势必会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通货膨胀,是指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很多,不仅仅与纸币的发行量太多有关,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成本上升、总需求太大)。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
它表现为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疲软或下跌,通常伴随经济衰退出现。
流通中货币相对不足会引发通货紧缩现象,导致商品零售价格出现持续负增长,从而导致企业生产能力过剩,生产经营者不敢投资,消费者不敢花钱,银行金融机构不敢贷款等现象,整个经济处于长期萧条的状况。
出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国家该怎么办?每个国家的纸币都是用先进的技术和特制的纸张制造出来的,国家为什么要费那么多力气制造这些纸片呢?主要是为了防止假币的流行。
对国家而言,假币会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造成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个人而言,会使自身利益受到损害。
鉴别假币要一摸二看三听四验。
摸——就是感觉纸张的质量,真币采用凹版印刷,从背面摸上去特定位置有凸起感。
看——就是看水印,印刷质量等,假币的水印往往是后期强行印上去的,容易模糊和变形,而真币的水印早在图案印刷前就嵌在了纸张里,所以看起来清晰,有立体感。
听——就是把钞票拿在手里轻轻甩打,真币的纸张非常好,有清脆的声音,而假币根本无法模仿。
验——市民可到银行柜台去,那里有专门的设备来识别真伪。
六、板书设计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货币的本质1、商品及其基本属性(板书)①含义②基本属性2、货币的产生①产生过程: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货币产生②货币含义③货币本质二、货币的基本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三、纸币①产生:金银条块——金属铸币——纸币——电子货币(信用货币)②含义③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