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的政府政策扶持与我国政府的政策取向(一)
防止高新技术产业政策错位滥用的几点建议
中, 特别向生产 领域集中, 时因为 同 各地高新
2 完善我国 高新技术 产业政策 体系的若干
建议 (1)正确认识发展高新技术的作用, 破除技
术至上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盲目崇拜观念。 以更加客观和科学的眼光来看待高新技术产 业. 更加全面的效益指标来评价高新技术项目 和企业。要用包括企业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技术溢出效益、经济效益在内的指标来衡量、 评价高新技术政策资源的扶持对象和政策资 源效益, 防止政策资源的错位滥用。 ( 2 ) 正确区分高新技术产品、产业、 项 目和企业与技术进步的关系, 明确高新技术产 业政策的扶持重点在于促进技术进步。政府 政策资源应更多向产业链前 端倾斜集中, 向教 育、 基础技术研究、产品研发、 设计、 新产品 试制、中试和科技企业孵化等市场失灵的环 节集中, 而不应是目 前普遍存在的向市场成熟 产品生产领域集中。 更多地向中小创新型企业 集中, 而不应是 目前普遍存在的向大企业集 中。市场成熟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主要应由市 场力量去选择、去推动, 在市场竟争中聚集资 源, 得到市场的检验。只有这样产生的高新技 术企业才是真正具有持久市场竟争能力的, 完 全靠政策资源扶持起来的企业往往是经不住 市场冲击的。此外, 政府资源有限, 对大企业 扶持作用有限, 过多的集中于大企业的扶持, 必然大大地减少和削弱对其他鱼待帮助的科 技项目的扶持力度, 从而影响产业资源最大效 益的发挥 。 (3)完善和加强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效益 评价体系。 一是政府对企业的各项政策扶持应进行 投入产出评价。这种投人就是政府政策资源 的投人( 资金、能源、水电资源、土地供应 与价格、出口退税、各种补贴、税收优惠 及返还, , 等) 产出就是指企业对社会贡献的外 部效益, 包括: 纳税、就业、技术成果、技 术扩散、节能、环保效果、产业带动、社 会保障 , 等贡献。政策资源投入于不同的企 业和项 目, 所得到的社会效益是不同的。政
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科技税收政策
凡是 研 究 开 发 经 费投 资 比 上 一年 增 加 的企 业 , 可 申 请按 增 加 额 均
的 5 % 免 所 得 税税 金;澳 大 利 亚 规 定 , 盈 利 必须 纳 税 的企 业 , 0抵 对 可按 利 润 总额 一科技 开 发 投入 * 5 % 4 % ( 率 j纳税 , 企 业 用 10 * 0 税 于研 究 开 发投 入 的6 % 可 以通 过 这 种税 收 优 惠 政 策得 到 补 偿 。 0, 二 是普 遍 采 用 加速 折 旧政 策 ,以加 快技 术 设 备 更 新 。三 是建 立 科 技 发展 准 备 金 制 度 , 即允 许企 业 按 销 售 收入 的一 定 比例 提 取 科 技 发 展 准备 金 。 是在 税 收 政 策 的运 用 上 注重 基 础 研 究 与应 用 研 究 相 四
借 鉴 国际经验 ,改革 与完 善 我 国高新技 术产 业税 收政 策 与制 度
1 完善 、健 全与 高 新技 术产 业 有 关 的税 收 法 律体 系。 我 国 . 现 行科 技 税 收 法 律 的层 次 较 低 ,权 威 性 差,难 以发 挥 税 收 的调 节
作 用 。因此 应 对 一 些 已经 相 对 成 熟 的 条例 、法规 通 过 必 要 的程 序 使 之上 升 到 法 律 层 次, 有 利 于克 服 由于 经 常修 改而 造 成 税 法不 既
够稳 定 的缺 陷 , 在 一 定程 度 上提 升 了 有 关科 技税 收 的 法律 效 力 。 也
另外 从 长 远 角 度 考虑 , 家应 制订 促 进 高 技 术产 业 发展 的全 面 性 国 的 法 律 “ 进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发展 基 本 法 》 并根 据 这 一 法 律 的要 促 ,
高新 技 术 产 业优 惠 的重 点 。如 日本 规定 ,当企 业 或 研 发机 构 的 科
新形势下我国产业政策选择取向
新形势下我国产业政策的选择取向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9-032-02摘要本文通过回顾我国产业政策的发展脉络以及政策实施效果,以期给加入wto的中国的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向以一定的建议。
产业政策调整和转型应该从哪些方面开始?具体的产业政策又应该如何实施?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关键词 wto 产业政策产业调整与升级产业政策的概念起源于日本,是现代日本经济发展的产物,对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后来各国竞相模仿,制定了自己的产业政策。
尽管形式各异、内容也不近相同,但都是各国政府经济政策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产业政策是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包括竞争政策、技术政策、贸易政策。
产业政策是把双刃剑,如何发挥其长处,扬长避短,在这方面有正反两个典型的例子。
效果显著的如日、韩、美、德(欧盟),他们的产业政策的发展演变轨迹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而拉美模式的失败(阿根廷、智利等国)更能给我们许多启示。
我们的邻国韩国更是依靠其实现了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使韩国由后发国家跃进了发达国家的行列,成为了国内外许多经济学者的研究对象。
尤其在当今,在新的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下,如何发展国内经济,实现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
这是政策制定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产业政策因其相对于其它宏观经济政策可以更为直接地干预产业发展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青睐,对产业政策的研究和实践也不断扩展和深入。
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产业政策。
后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了对产业政策的研究,并将传统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对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起到了较大指导作用。
90年代以来,中国根据国情特点,制定和颁布了多项产业政策,逐步建立了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国家产业政策体系。
产业政策的制定弥补了市场失灵的缺陷,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实现了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但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看到产业政策不是解决市场失灵的灵丹妙药;更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理,他有着自身的局限性。
促进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选择
险投资运行机制 , 政府应该适 当加大对 高新技术产
业 的风险投资 ,以推动早期 风险投资 的起步 和发
展。政府对高新行业 的风险投资可以通过政府融资 担 保和政府补贴资金等形式来实现。同时 , 为鼓励 私人风险投资 的发展 , 宁省政府可 以对 向高新技 辽
有效的选择 。就当前来看 , 完善辽 宁省现行高新技 术产业财税政策 , 既要借鉴 国外实践 的一些成 功经
验, 也要从 辽宁省实际情况出发 。在政策 目标 的制 定上 ,必须与辽 宁省高新技 术产业 发展 的 目标一 致。财税政策 目标取向, 一是要重点支持应用研究 ,
的不 良影响。要建立政府高新技术产品采购的财政
术 风险企业投资的个人 人股者给予风险投资总额
一
定 比例的补助金 , 此外 , 还可 以实施对风 险投资
技术的研究 开发 , 当加大投资力度 , 应 对应用性 研
究开发则要增强投资导向性 , 积极引导非政府部门
企业的资助计划。向辽宁省现有的风险投资企业提
供资金补贴 。 5 . 财政资金投人考虑高新技术发展的综合平衡 。 如前所 述 ,辽宁 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不 同的区 域、 产品 、 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极不均衡 , 这在一定
作基金 。同时, 研究部门的研究结果要有创新性 、 时
效性 ,要充分利用省内的科研机构和高校资源 , 重
点攻关。而生产企业要有生产 和市场的可靠保证 , 使高新技术创新成为企业竞争和发展的新 的战略
选 择核 心 。
技术产业的链条分布 , 有重点地投人财政资金。对
于沈阳、 大连两个城市的高新技术研发资金可加大 投人力度 , 以保证全省的高新产业研发水平和发展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国际经验与政策取向
( 中国政法大学 商学 院, 北京 10 8 ) 0 0 3
摘要 : 新经济时代 下科技创新主力是 中小企业 , 型 中小企 业的成长需要 国家政 策支持 。文章 介绍 了美法 科技
日等国关 于中小企业技 术创 新的政策 支持 介绍 了中国支持 中小企 业科技 创新的体 系现状 , 中关村 和广 州开发 及
资源和环境 的压力促使经 济发展模式 由要 素驱动、 资驱动 投 转 向创新驱动。新 时期 的经济生 产将 以高新技术产 业为支 柱, 以高科技为资源依 托 , 技创新 能力将 成为一个 国家或 科
纵观世界 , 中小 型企业在各 国 国民经济 中 比重 很大 , 创 造 了大量的就业 机会 和技术创新成果 , 在科技创新 中作用 十 分突出。正是基 于这种认 识 , 被公 认 为创新 型的 2 0多个 国
地区竞争力的最高体现 。科技创新的载体是企业 , 只有充分 发挥企业特别是 中小企业的创新 动力 , 创新才 能持续 高效进
行 。中小企业 由于规模小 , 对市场和技术 的变化 能做 出迅速 而有效的反应 , 以根据形 势的变 化及时 调整经营方 向 , 可 抓
住 技 术开 发 的 有 利 时机 , 能 以 较 低 的 成 本 开 发 市 场 上 急 需 并
美国为了促进 中小企业科技 创新发展 , 早在 2 0世纪 4 o年代
就设立 了小企业委员会 , 并颁布了一系列与 支持 中小企业技 术发展及创新有关 的法律 , 括《 包 小企 业法 》 < 、 小企业投 资 法》 《 、 小企业创新发展 法》 《 、 加强小 企业研 究与发 展法> 和
《 增加小企业股本法》 等。 在颁布法律法规的同时 , 联邦政府成 立 了小企业管理局 ( B , 面负 责美 国与 中小企 业 发 展有 关 的事 务。根据 S A) 全 《 小企业法》 规定 ,B S A为永久 性联邦 独立机构 , 与联邦 政府 其它机构 和部 门无隶属关 系, 处于总统 的全 面指导和监督之 下 。S A除了在全 国设立办事处外 , B 还管理联 系着 一个遍 布 全国 、 涉及各领域的支持 小企业 网络 系统 , 包括 小企业发展 中心 、 国退休经理服务 团、 造技术 中心 和小企 业信息 中 美 制 心等 。其 中小企业发 展 中心 是为小 企业 提供技术 、 信息 、 咨 询、 融资 、 培训等服务 的非盈 利性 服务机 构。它一般设 在大
我国产业经济发展和政策取向
我国产业经济发展和政策取向近年来,我国产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政府和企业面前的共同挑战。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政策取向。
一、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现状1. 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我国正在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向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转型升级。
一方面,传统产业受到市场需求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环境约束等因素的制约,需要加快智能化改造和优化升级。
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如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和新能源等正在崛起,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
2. 创新驱动和技术进步我国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通过引入海外高端技术、培育本土科技企业和推动产学研用结合等举措,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密集型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产业经济的升级和转型。
3. 跨国合作和产业国际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产业经济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的重构。
我国企业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作、跨境并购和海外投资等方式,加速全球资源配置和市场拓展。
这不仅推动了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增强了我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4. 绿色发展和可持续经济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我国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经济已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我国加大了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等领域的投资和政策支持,推动产业结构绿色升级,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这有助于提高我国产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和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
二、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向1. 创新引领和科技创新政府将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政府也将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移,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链延伸和市场化转化,提升我国产业经济的创新能力。
2. 优化产业布局和升级转型政府将加大力度推动传统产业的结构优化和升级,通过减税降费、减少行政审批和优化投资环境等政策,吸引外资和科技人才,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调控
散论 壤
五 百
傻 避 寓糯 撬 蓥缝遐凰照
口X/g来 ■ : f
我 国政府 近年 来对科 技进 步 ,促进 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给予 了很 多关 注 , 对现有 的税收政 策也作了一定的调整 , 由于受到 但 市 场经济整 体发育程度 . 宏观调 控环境 , 改革配套 条件等很 多方 面的局 限, 到作为技 术进 步 , 技成果转化 主体的企业制度 还受 科 上 的某些 内在缺陷 的约束 ,致使税 收政策在促进 高科 技产业化 方面的应有功能尚未得到充分、 有效的发挥, 税收政策取向有待 做进一步的调整 , 税收政策潜力有待进 一步挖掘 。 本文拟就此问 题谈一些粗浅之见 当前高新技术产生税收政策殛其存在的主要 问嚣 ( ) 一 高科技 产业化 的税 收政 策宏观调控能力不足 1 . 对鼓励高新技术 产业发展 的税收规定 比较分 散 , 各种措施 之间没 有一个 总的政策作为指导 , 没有形成一个整体 。 2 . 促进高科 技产业化的税 收政 策缺乏统筹 和长远考虑。 高科 技产业是一个持续发展 的系统过程 , 需要制定 实施 与之相适应 的税收政策 。 高科技产业化的基础 是科研开 发和科技进步 , 而科 研开发和科技进 步渗 透于现代社 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 、 个 各 方面 , 以及科研开发及成果转化的各个 阶段和各个 环节 , 因而是 项涉及面很广 、 系统性很强的工作 。与此相关的税收制度和税 收政策 , 也应从 系统论 的视角来加 以全面考虑 。 国现行 的税制 我 和税政 , 在这方面还有一些戈缺 。例 如 , 对基础研究和应用性 技 术开发研究的税收政策;对企业科研开发投入和对科技成果运 用( 收人 ) 的税 收政策 ; 对科研 开发 的试验 阶段 、 中间试验阶段和 产业化 阶段的税 收政策 ; 鼓励技术引进和消化 吸收的税 收政 对 策等等 ,把科研开发或技术进步 作为-q@ 机的整体来考虑对 -' - 其的税 收激励 现行 的 科技税 收政策仅 注重了科技成果 , 而忽视 了科技 投人环节 , 不利发挥税收在促进科技 进步 或成果研究开 发和转化上 的整体政策效应 。 3 . 税收优惠方} 萤晴重直接优 惠 、 一化 。对 高新技 术企业 的 单 税收优惠主要集 中在所得税上 , 接优惠较多 , 直 间接优 惠较步 , 税 收优惠的政策效果欠佳。 并且激励方式偏重乃至局限于税率式优 惠与税 额减 免 , 较少运用 加速 折 旧 、 抵免 、 而 投资 科技发 展准备 金 、& R D费用的扣除等手段和举措 , 因此主要受 惠对 象是那些 已 经和能够获得技术开 发收益的A, . -V而对那些尚未或 正在进行技 I 术研究开发 的 企业则无税收刺激可言 , 故对扶 持更多 的企业加人 科技创新的行列有—定的负面影响 , 需尽快加 以改进 。 ( ) 行增值税 不利 于高新技术产业 化发展 要求 , - 现 加重 了 高新技术 企业 的税收负担 目前实行 的“ 生产型” 增值税 与 19 年 税制 改革时 仍 以粗 94 放型 、 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大体适应和 匹配。然而 , 随 着科 技重要 性 的 丑益 显 现 ,国际 国 内经济—— 产品 ——技 术——市场竞争 的 日 益激烈 . 国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 产业 , 我 尽 快促进产业 升级 的紧迫 感不断增强 ,现行增值税类型 的弊端也 越来越 明显地表现出来。 一是高新技术产品多为高附加值产 品 ,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概述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概述摘要:本文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进行了介绍,详细介绍了其优点和应用。
并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字: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 materials are introduced, its advantages and application was introduced in detail.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arbon fiber composite materials.Key words: carbon fiber, composite materials, applications1.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介绍复合材料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品质的材料通过专门的成型工艺和制造方法复合而成的一种高性能新材料,按使用要求可分为结构复合材料和功能复合材料,到目前为止,主要的发展方向是结构复合材料,但现在也正在发展集结构和功能一体化的复合材料。
通常将组成复合材料的材料或原材料称之为组分材料(constituent materials),它们可以是金属陶瓷或高聚物材料。
对结构复合材料而言,组分材料包括基体和增强体,基体是复合材料中的连续相,其作用是将增强体固结在一起并在增强体之间传递载荷;增强体是复合材料中承载的主体,包括纤维、颗粒、晶须或片状物等的增强体,其中纤维可分为连续纤维、长纤维和短切纤维,按纤维材料又可分为金属纤维、陶瓷纤维和聚合物纤维,而目前用得最多的和最重要的是碳纤维[1]。
碳纤维是一种直径极细的连续细丝材料,直径范围在6~8 µm 内,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材料。
目前用在复合材料中的碳纤维主要有两大类: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和沥青基碳纤维,分别用聚丙烯腈原丝(称之为前驱体)、沥青原丝通过专门而又复杂的碳化工艺制备而得。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取向
机 遇 之 二 :我 国 改 革 发 展 进 入 关 键
科 技 型 中小 企 业 的 发 展 状 况 并 不 理 时期 ,科技 将 发 挥 更 大 的作 用 。一是 科 技
通 过 渗透 机 理 促 进 经 济增 长 。科 技 渗透 到
而 这 一 领 域 的 关 键 、核 心技 术 仍 受 制 于 发 想 ,更 为 深 刻 的是 体制 和 文 化 因素 。
作 用较 弱 。 目前 在 中 国经 济 中 起 主 导 作用 和 管 理 改 革 部 ” 与 “ 新 、 大 学 和 技 能 创 部 ”合 并 ,成立 新 的 “ 商业 、创 新 和 技 能 部 ” ,统 筹 商业 发 展 与 科技 创 新 ,科 技 的
作 用 凸显 。
的 仍是 资源 和 资 本 密 集 型 产 品 ,科技 和 知 型 企 业 的特 点 。 识 密集 型 产 业 比较 落 后 ,技 术含 量不 高 ,
回 落 。 根 据 国 家 统 计 局 的 数 据 ,2 1年 3 .%。 与 此 同 时 ,劳 动 力成 本 处 于 上 升 业 具 有创 新 活 力 ,成 长 性好 。但 是 , 目前 01 76
1 月 ,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增 速 为 2 . %, ~6 56
而 N 2 1年 1 月 , 已经 下 降 N2 .%。 , 0 2 ~2 ] ] 15
中小企业面 临的 困难
首 先 分 析 中小 企业 当前 的 困难 。
上 涨 ,进 而 带动 国 内原材 料价 格 上 涨 。 随 下 降 ,中小 企 业下 降 幅度 更 大 。 着 减 排 限 产 政 策 的 实 施 , 进 一 步 推 升 了 原 材 料 价 格 的 上涨 。 以工 业 为例 ,2 1 年 0 1
中国产业发展战略选择探析
中国产业发展战略选择探析中国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关系到中国产业发展和经济改革取向的重大理论问题。
目前学术界存在两种主要的观点:一种是中国应该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应该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笔者认为战略发展选择不是政府政策的结果,其最佳的途径是如何让市场中的经济主体自由理性选择从事经济活动的产业,逐利的众多经济个体单位的经济活动将内生地决定各阶段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对中国现阶段应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观点的反思林毅夫教授等提出的中国现阶段应该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观点在经济学界颇有影响。
其主要思想是:当前中国的各种投入要素中劳动力资源是最丰富的,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则相对比较稀缺。
按照市场自由定价原则,稀缺程度高的资本、技术的市场价格将比劳动力价格高得多。
在技术水平、产量既定的情况下,多使用劳动,少使用资本将使企业的成本降低,利润增加,增强企业的自生存能力。
一个产业的企业如果多使用劳动,少使用资本,那么这个产业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因此中国在现阶段应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企业的能力将增强,资本日渐丰裕,资本的机会成本将降低,那时,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将自动地得到发展。
表面看来,上述观点的论证比较严谨,结论也令人信服。
但是笔者认为根据比较优势的原则不能推出中国目前的战略选择就一定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决定一个企业选择产业技术水平的根本动力是能否盈利,而决定利润水平高低的因素是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多少。
在技术水平、总收益既定的情况下,企业的理性选择当然是进入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但是,当技术条件发生变化,选择高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如果能导致企业的净收益增加(增产导致的收益增加减去由于使资本密集技术导致的成本增加),那么企业选择资本密集型产业就将是理性的,符合经济效率。
上述表述也可以用下述函数表示:=PQ-TC (1)Q=AF(K,L)(2)TC=f(K,L,r,w)(3)其中,A表示技术水平,K表示资本投入量,L表示劳动投入量,r表示资本的价格利率,w表示工资,P表示企业生产产品的价格,TC表示总成本,Q表示生产产品的产量,表示总利润。
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对策取向
( 徐摘 自《 收 研究 资料 ) 0 8年第 7期 《 税 )0 2 中
国高新技 术产、 制度的税收对策研究》 I )
新技术研发的特点 , 调整并重新确定高新技术产
业税 收优 惠 实 施 的 对 象 , 现 税 收 优 惠 的 企 业 实
新 技 术产 业 发 展 的税 法 支 持 体 系 , 定 特 别 的 制
技术 发展 的起 步 阶段 , 风 险投 资 、 究 开 发 、 在 研 成 果转 化等 环节 , 还是 要重 视企 业 所得 税 直接 优 惠
和 间接优 惠手 段 的并 用 , 到税 基 减 免 、 额减 达 税
免 与优惠 税率 三种 方式相 互 协调 配 合 , 增强 在 这
预算 。建立政 策 评估 小 组 , 科 技 税 收政 策 的 实 对
的原 则 , 出政 策 重 点 , 现 税 收 政 策 资 源 的 优 突 实
化配置。一是把《 规划》 纲要》 和《 确定的重点产
业 和优先 项 目作 为 重 点 扶 持对 象 。二 是 根 据 高
施情 况 由分类到 综合进行 跟踪 调查 、 统计 、 分析 和 研究 , 出评估报告 , 为决算 部 门适 时调整 税 收 提 作
“ 益人 ” 具 体 科 研 项 目、 体 开 发 环 节 的 转 受 向 具
变 , 激具 有 实质 意义 的科 技创 新 行 为 。三是 重 刺 视对 风 险投资 的税 收政 策支 持力 度 , 进 风险 投 促
我 国发 展 高新 技 术 产 业 的 税 收对 策 取 向
王 璐
公 司 的所 得 , 予 免 征 或 减 征 个 人 所 得 税 的优 给
“十四五”时期新经济推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与政策
本刊特稿“十四五”时期新经济推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与政策任保平豆渊博1(1.西安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陕西西安710100;2.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院,陕西西安710127)[摘要]新经济背景下,我国产业的发展环境不断变化,5G技术、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我国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数字经济为依托的新经济发展格局,为“十四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新经济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表现为新经济的发展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技术支持、内需支持和产业政策的创新支持。
通过对新经济下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进行研究,总结我国新经济与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进一步对“十四五”时期制约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十四五”时期新经济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取向,通过发展新经济推动“十四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关键词]“十四五”时期;新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产业基础能力;产业链现代化[DOI编码]10.13962/ki.37-1486/f.2021.01.002[中图分类号]F0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10(2021)01-0010-13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全产业链升级;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现代化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
同时,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十四五”时期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指明方向,是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主要内容,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在新经济的背景下,要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最关键的环节。
新经济的发展对现有的产业结构和国家的政策体系提出了更加全面和更深层次的要求。
新经济的发展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大机遇,同时也是重大挑战,所以在新经济的背景下研究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问题,对实现“十四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提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起步以来,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创新型的高科技企业、孕育新的技术革命和新兴产业、推进新经济的发展进程发挥了根本性的推动作用,成为我国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持续发展的一个有效方式。
并且,由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幅度的增长,使我国工业制成品贸易结构有了很大的提升,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只有处理好这些有待解决的问题,高新技术行业才能对国家和地区财政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财政贡献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自“十五”初期,提出国家高新区实施“二次创业”战略以来,国家高新区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01~2005年国家高新区继续保持了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年均31.3%的高速增长;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增强,技术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更加巩固,对地方经济的贡献更加显著,成为了科技创新的主体示范区。
据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国家高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9,130.7亿元,比上年高出1,955亿元,增长了27.2%,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182,321亿元)的比重达5.0%。
国家高新区国内生产总值超过500亿元的有:首先是上海张江高新区,达996.7亿元;其次是中关村科技园区,达954.9亿元,仅以上这两家高新区就占到总量的21.4%。
国家高新区国内生产总值大于200亿元小于500亿元的高新区有9家,其国内生产总值共计达到2,878.2亿元,占到国家高新区总量的31.5%。
其中,苏州高新区422.2亿元、无锡高新区375.1亿元、成都高新区374.0亿元、南京高新区373.8亿元、西安高新区316.1亿元、武汉高新区280.7亿元、深圳高新区270.0亿元、长春高新区252.2亿元、广州高新区214.2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大于100亿元小于200亿元的高新区有24家,共计国内生产总值3,407.7亿元,占到高新区总量的37.3%,近1/3的份额。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的变迁历程与取向观察:1978—2021年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的变迁历程与取向观察:1978—2021年作者:马相东张文魁刘丁一来源:《改革》2021年第08期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历经外资为主、外资内资并重、“双招双引”三大阶段,其现行优惠政策主要包括税收优惠、土地保障、财政奖励、金融支持等十大方面,共同特征是“惠强惠大惠新”,其中,“惠强惠大”正面临国内国际公平竞争原则的新挑战。
发达国家地方政府也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甚至有政府补贴。
不过,其优惠“标的物”,更加倾向于支持新增就业、中小微企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即“惠民惠小惠新”。
借鉴国际经验,未来我国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调整和优化路径包括:进一步优化所有企业的投资环境,由“特惠”逐步向“普惠”转向;加强平等竞争意识,由“惠强惠大”逐步向“惠民惠小”转向;深入贯彻创新发展理念,继续保留和进一步加大“惠新”力度。
关键词:招商引资政策;营商环境;投资环境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543(2021)08-0131-14招商引资是我国地方政府利用外部资源助推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财税、土地、金融、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始終是地方政府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发展的重要手段。
由于优惠政策意味着对少数企业的倾斜性支持,特别是大型的国企和外资往往享受到更多更大的支持,因而这方面的优惠政策容易与所有制歧视纠缠在一起,从而引发是否违背公平竞争的质疑。
从全球背景来看,近年来,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体系发生深刻调整,诸如规则一致、竞争中性、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政策透明度和反腐败等“边境后”和“边境内”措施正在成为国际贸易和投资协定的新趋势,公平竞争原则也将成为国际社会对我国企业发展的新要求。
不过,即使在美国这样自认为有很高的公平竞争程度的国家,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也会实行一些鼓励政策和优惠措施,也会与投资者进行个案谈判来确定鼓励和优惠方案。
浅谈公共财政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
第2 6卷第 1 期 1
V| .6 No 11 0 2 1 .
企 业 技 术 开 发
T CHNOL E OGI CAL DE VEL ME T OP NT OF EN ERP S RI E
20 0 7年 1 月 1
NO .oo V2 7
浅谈公 共 财政政 策对 高新技术产业 的支持
伍 湘
( 湖南 省委直属机关 党校 , 湖南 长沙 4 0 0 ) 10 1
摘 要 : 税 政 策 对促 进 高新 技 术 产 业 的发 展 起 着 非 常重 要 的 作 用 。 文 章 指 出, 支持 高新 技 术产 业 的发 展 需要 财 为
n w e h o o y i d sre e t c c o l D r c l n e h oai s o f H n n P o i c , h n s a H n n 4 0 0 , h n ) P r y S h o i e t y U d r t e C  ̄ s i n o u a r v n e C a g h , u a 1 0 1 C i a n
’
Ab t a tF n n e a d t x p l y i l yf e y i o tn oe o p o t g d v l p n f h g a d n w sr c : i a c n a o i s p a i g v r mp ra t r l t r mo i e eo me t o i h n e c n t c n l g n u t e .B o s p o e eo me t o i h a d n w t c n lg n u t e o r q ie t a o iy e h o o y i d s s e t u p r d , lp n f h g n e e h o o i d sr s t e u r h t p l i r t  ̄ y i c
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与政策取向
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与政策取向作者:姚云来源:《财讯》2018年第20期伴随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的整体形式已经逐步的步入正轨,因此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也随之进入新的状态,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产业与产业之间链条的脱节情况,因此现阶段产业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是将这些产业链条进行联合,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结构链,促进国内产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进行,我国产业经济已经达到新常态的大背景,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展产业经济发展改革是一项非常严峻的任务,主要是将产业的发展从单一化变成多元化,从主要依靠人力进行加工的低级化升级为工业机器大生产的高级化,从地区之闰分散零落的粗放型经济变成集约型的体系化经济,产业链条的有序连接,需要依靠每一个部分的产业经济体提供一定的政策性以及技术性支持。
因此产业经济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可能在前期遇到一些潜在的阻力,主要是由于前期改革的过程中会对于企业的模式进行冲击,对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理念秉承不变或者进步的想法,只将落后的技术以及陈旧的设施进行一定的更换,产业经济选址方面一定要注重联系性,要根据一定的产业结构发展选择合适的地区发展特定的有特色的产业链条。
产业经济着力点政策取向我国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就为经济性改革和政治性改革提供了方向基础,中国之所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从体制上分析是由于国家产业化模式逐步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升级的难题,从经济上分析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大浪潮中我国应当寻找适合自身立足的民族优质产业,从政策上分析我国鼓励创新型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型升级,致力于建立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促进国内经济形式的整体发展。
已经制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就通过寻找企业发展的着力点来有根据性的推动改革,把握相关企业的政策价值取向能够为旋转转型升级目标提供一定的理念基础。
在我国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模式下的经济产业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的是在市场的模式下通过调整供应量来调整市场的整体模式,能够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来促进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逐步增强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对于国内企业模式的一个推动作用,能够促进社会层面的经济政治政策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国内外新兴产业政策
国内外新兴产业政策文献梳理专业:应用经济学姓名:学号:目录1 新兴产业概念的界定 (1)1.1 国内新兴产业概念的界定 (1)1.2 国外新兴产业概念的界定 (2)1.3 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的界定 (2)2 国内新兴产业政策 (4)2.1 东部部分省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 (5)2.2 中部部分省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 (7)2.3 西部部分省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 (8)3 国外新兴产业政策 (9)3.1 主要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 (9)3.1.1 美国 (9)3.1.2 欧盟 (10)3.1.3 日本 (11)3.1.4 韩国 (11)3.1.5 巴西 (12)3.2 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给我国的启示 (13)总结 (13)参考文献 (16)1 新兴产业概念的界定1.1 国内新兴产业概念的界定新兴产业是相对于旧产业而言的更强调其新兴性。
一般是指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应用而出现的新的部门和行业,正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形成期阶段。
周新生①(2000)指出新兴产业承担着新的社会生产分工职能,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代表着市场对产业结构作为一个经济系统整体产出的新要求、产业结构转换的新方向和新科学技术产业化的新水平。
陈刚②(2004)认为,新兴产业是指承担新的社会生产分工职能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代表着市场对经济系统整体产出的新要求和产业结构转换的新方向,同时也代表着科学技术产业化新水平的,正处于产业自身生命周期的形成阶段的产业。
黄南③(2008)区分了狭义的新兴产业和广义的新兴产业,认为狭义的新兴产业主要是指依靠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而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产业。
广义的新兴产业是指那些利用先进革命成果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对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这些产业普遍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是科技创新最为集中的生产领域。
这些产业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处于产业生命周期曲线中的成长期阶段。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与未来政策取向
3前 我 国 产 业 结 构 的
'
-
发展 趋 势 与 未 来 政 策 取 向
● 王 立 成
摘 要 : 对 我 国 产 业 结 构 的 现 状 针 和 历 史 经 验 、 国 产 业 结 构 发 展 趋 势 等 我 情 况 , 国 产 业 结 构 政 策 调 整 的 重 点 应 我 放 在 农 业 基 础 设 施 的 改 善 和 高 新 技 术 产 业投 资方 面 , 有 这 样 才 能使 农 业 产 业 只 结 构 升 级 , 能 实 现 我 国 产 业 结 构 高 度 才
2 0世 纪 7 0年 代 的 技 术 水 平 。 2 世 纪 世 1
产率 的双 重任 务 。 在 工 业 方 面 , 于 2 由 0 世纪 8 0年 代 中 期 和 9 0年 代 初 , 国 低 我 水 平 的 一 般 加 工 工 业 发 展 过 快 , 复 建 重 设 和 盲 目 扩 张 , 成 了 一 般 加 工 工 业 产 形 品供过 于 求 , 出现 了相 当普 遍 的 产 品 积 压 和 能 力 闲 置 。 第 三 产 业 近 几 年 发 展 较 快 , 供 给 能 力 有 明 显 增 长 , 技 术 含 量 其 但 较 低 , 体 发 展 水 平 仍 显 不足 。 整 未 来我 国 产 业 结 构 的 发 展 趋 势 , 将 表 现 在如 下几个 方 面 : 1 工 业 在 相 当 长 的 时 期 内 , 是 我 . 仍 国整 个 国民 经济增 长 的主 要 动 力 。我 国 处 于 工 业 化 中 期 阶 段 , 整 个 工 业 化 中 在 期 阶 段 , 业 产 业 链 条 的 延 伸 和 拓 展 将 工 有 一 个 很 长 的 发 展 时 期 。 而 当 我 国 工 业 从 中期阶 段 结 束 向后 期 阶段 过 渡 时 , 第 二 产 业 才 会 让 位 于 第 三 产 业 , 其 成 为 使 经 济增 长 的主 力。 2 需 求 结 构 变 化 成 为 引 导 产 业 结 构 . 变动 的 关键 因素 。短 缺 经 济 已经 结 束 , 产 品 市场 由 卖 方 市 场 转 变 为 买 方 市 场 , 需 求 结 构 的 变 动 将 成 为 引 导 产 业 结 构 变
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取向
放在 国家 战略的高度 , 高新技术 的研究 与应用作为发展 先进 将 制造业 的核心 ,走政府 以科技 政策 为核心推 动经济 发展 的道 路, 并采取 了一 系列 强有力的措施来推 动制造业特别是 高端制 环。 造业 的发展 。同一时期 , 日本 、 国等发 达国家也 推出各 自的新 德 兴战略性产业加 以扶持 。_‘ 2 目前 , 1 ( 高端 制造业 已经成 为许 多国 高端 制造 业的 内涵 及发 展 走势 家大 城市制造业 发展 的重 点领域 , 敦 、 伦 巴黎 、 约 、 纽 东京 和首 ( ) 制造 业的 内涵 一 高端 尔等 大城市都在 大力发 展新兴 制造业 , 同时采用 新技术 、 新方 到 目前为止 , 没有统一 的说 法 , 还 一种 观点认 为 , 高端制 “ 法提升制造业 , 以促进制造业 的高端化 ” 1 。1 1 造业 的概念应该从行业 和产业链 环节两个角度来进行界定 。 从 从 国内情 况看 ,高端制造业 在我国受到越来越 多的关注 , 行业 的角度讲 , 高端制造业是指制 造业 中新 出现 的具有高技术 北京 、 上海 、 圳 、 深 天津等 东部发达 城市 , 明确提 出要大 力发 都 含量 、 附加值 、 高 强竞 争力 的行业 ; 所处 的产 业链 的环 节上 从 [ 1 我国改革开放 3 年来 , 0 制造业取得飞速发展 。 讲, 高端制造业处于某个产业链 的高端环节 。如 果对产业部 门 展高端制造业 。1 例如 , 国在短短 的几 年里 , 我 生产出全球最快 的高铁 , 并且 迅速 进一 步细分 ,这些高端环 节也可 以看成 是产业 部 门的细分行 这对 于亚洲 制造业也 是一个 惊喜 , 是一 个让 世界 业 ”1 。1 1 还有人认为 , 高端 制造业是制造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 。 高 实现 产业化 , 刮 目相 看 的奇迹 。我 国高铁 每年 的投入 都在 80 0亿元 以上 , 0 端装备制造业是 高端制造业 发展 的重 中之 重 , 端装备制造业 高 20 0 9年平均每天 的投入都在 3 0亿元 以上 ,高铁产业 必将 带动 生产 的高端装备有 如半 导体 加工设备 ,深 水海洋石油装备 , 百 带来 交通物 流 、 装备制 造业 、 材料 、 新 新 万 吨乙烯装 置中的大型压缩机组等 , 高端 自动控制系统也是 高 其他 相关产业 的崛起 , 科技 、 电子信息产业 的发展 , 同时带动相关服务业的发展 。 高铁 端装 备制造业 的重要组 成部分 , 飞机导航 仪器 仪表 、 密 有如 精 物联 网产业 具有庞 大 的商 机 , 以推 动 了制 造业 的转型 可 高档轴 承 、 高速列车刹车 系统 等。 一般 的高端 制造业 , 有如集成 产业 、 术 自主化 、 高端产品 国产化 、 口产品高附加值化 。 出 高端制造业 是一个 国家核心竞争力 的重要标 志 , 战略性新兴产 业的重要 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新技术产业的政府政策扶持与我国政府的政策取向(一)“内容提要”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是当代知识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优先扶持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重要政府行为,而且在这方面的政府职能和行为已经制度化、法制化,政府政策的扶持力度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具体比较了世界较为发达的国家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政策,提出我国应当注意完善的主要政策,并根据我国目前实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中出现的问题指出今后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取向。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政府政策、扶持力度、政策取向一项高新技术的产业化通常要经历研究开发、研究开发成果的转让和工业化大生产三个阶段。
在这三个阶段中政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研究开发阶段,因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其固有的特征决定仅仅依赖市场机制通常不能使其达到最符合经济效率的程度,因而有赖于政府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推动和促进全社会高新技术产业研究与开发持续、规范的发展。
一、世界各国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个集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风险密集型为一体的新产业、新经济扩张行为,因此,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必须采取全新的政府管理和协调方式,世界各国政府都千方百计从各方面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建立和发展创造条件,如:政府直接或间接地制定各种政策、法规和措施,鼓励技术研究和开发,促进高新技术人才的流动和技术的交流,以扶植和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稳定的销售市场,减少社会风险等,在这些条件中,政府政策作为首选的环境条件,对建立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成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优先扶持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重要的政府行为,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在这方面的政府职能和行为已经制度化和法制化。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政府对高科技企业和高科技园区的立法支持以发展高新技术为杠杆谋求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为使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能更充分、更迅速地发挥聚积效应,世界上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近几年来,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立法已成为经济发达国家十分关注的主题。
亚洲一些国家与地区政府针对高科技园区的发展颁布了相关法令,如日本继《筑波研究学园都市建设法》后颁布了《高技术工业智密区开发促进法》和《技术城法》,韩国通过了《高技术工业都市开发促进法案》,台湾颁布实施了《科学工业园区设置管理条例》等。
完全市场化的发达工业国家如美国、英国等虽没有针对高科技园区的特殊立法,但有多种涉及科技活动和企业创新的相关法律,如美国的《1976年美国的国家科学技术政策、机构和优先目标法》、《1986年联邦技术转移法》、《小企业创新研究法》,法国的《风险投资共同基金》、《风险投资公司》、《新兴企业财政优惠》等管理条例,此外各国还制定了大量有关专利保护、环境政策、技术转移、引进外资的特殊法案。
我国现已将高新技术产业视为“朝阳”产业,在资金投入、税收、进出口、原材料供应等方面实行特殊的“产业倾斜”政策,给予重点扶持和引导,但尚无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全国性立法,虽然国务院和一些省人大先后制定了扶持其发展、规范其行为的有关规定和地方性法规,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要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单靠政府的行政指导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进一步稳定现行政策,确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法律地位,对高技术实行重点保护,从而使该产业具有优于传统产业的发展环境,在我国以立法的形式来规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活动,进行依法管理,以保障和促进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二)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财政投入支持由国家统一规划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般都是规模较大、设备先进、环境优美的,因此,若没有可靠而雄厚的资金来源是决不可能建成的。
在外国,政府的投入多限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一般占60%~70%。
日本筑波科学城的建设,前后历时20年,共耗资13000亿日元。
西班牙政府投资100亿建设卡贾图科学城。
美国等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一般不鼓励向高科技园区进行直接投资,而注重完善园区发展大环境,主要是通过国家采购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个别发达国家也对园区建设作有限投资,以发挥对私人企业投资的导向作用。
如德国政府在80年代后期用于高科技园区建设的投资超过1.9亿马克。
我国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财政支持主要是给予国家级的开发区一定的启动经费,把一些国家级计划项目定点到开发区的企业中去实施。
在我国的多数开发区,当地政府主要是以低价批租土地的方式对开发区进行支持。
由于基础建设任务大,一次性投资规模大、成本高,筹集资金渠道单一,到1994年底,天津、青岛、郑州、成都、武汉等13个开发区共累计负债65.9亿元。
(三)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实施税收优惠激励政策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是世界各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普遍做法,各国通过减免税和给予补贴,鼓励和吸引民间企业创立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减少风险。
如美国政府颁布的《S项修改法案》规定对技术密集型企业少交三分之一的税款。
为了鼓励风险投资活动,在1981年通过了《经济复兴税法》,规定对研究开发投资税从49%减至25%,1986年国会又通过对该法的修正案,将投资税减至20%,有力地促进了高新技术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
英国政府于1983年制定《企业扩展计划》,为了诱导中小企业投资高技术,税收政策规定对创办小企业者,可以免60%的投资税,对新创办的小企业可以免100%的资本税,公司税从1983年财政年度的38%减为30%,印花税由20%减至1%,起征点由2.5万英镑提高到3万英镑,取消投资收入附加税。
日本政府于1985年制定了《促进基础技术开发税制》,对购置用于基础技术开发的资产,免征7%的税金。
巴西政府规定科技投入超过企业利润5%的企业可免交产品税,允许企业把所欠税款的80%用于研究与开发的投资。
台湾的《科学工业园设置管理条例》规定,园区的企业可以全部免征进口税、货物税、营业税和土地税,企业5年内免征盈利事业所得税,外销产品不课税。
我国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税收政策比较全面,在区内被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按15%征收,新办的企业从投产两年内免征所得税,然后免征三年,同时还有减免进出口关税等规定。
税制改革后,目前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享有的优惠政策与区外的企业相比差距已经缩小,增值税规定对软件类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不利。
(四)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实施特殊的信贷优惠政策国外许多国家一般是通过银行或设立基金会的方式向园区的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如加拿大联邦商业发展银行为对园区内的企业实施风险性很大的发展项目专门提供“平衡资助”,与定期贷款一起协助企业维持财政平衡或尽快收回成本。
日本政府建立了振兴地方技术的特别贷款制度,凡新增设备可提供特别利息贷款,在高科技园区内的投资企业可使用低息长期贷款(年利率为8%~8.15%)。
法国政府设立“工业发展基金”,以8.75%的优惠利率供营业额在5亿法郎以下的中小企业融资之用,政府还提供3亿法郎给SOFARIS投资公司,对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提供50%的保证。
英国政府对私营技术企业的短期资金可以通过银行透支、贸易信贷等方式融通,中期资产可以通过银行信贷、财产抵押、自发信用券、发行股票等方式取得。
我国在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贷款方面没有统一的特殊优惠政策,对此,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贷款优惠政策。
(五)政府为高新技术产业开辟风险投资渠道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扶持风险企业的特殊政策,一些国家允许建立风险企业的专门证券市场,其目的在于将风险企业的资金筹措方式进行转变,由间接金融为主转为以直接金融为主的方式,使风险企业在不需要担保的情况下筹措到低息资金。
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就开辟了二级证券市场(场外证券市场),允许企业进行资金筹措。
其特点是以发行风险企业的股票为主,其发行标准低于一般证券市场。
如日本政府1983年在大阪、东京、名古屋设立场外证券市场,并规定只要市场净值在85万美元以上,税前利润率达到4%的公司都可以上市。
美国还有450家专门代表美国小企业管理局进行风险投资的私人性质的小企业投资公司。
英国允许新创办的高技术公司以发行债券的方式筹措资金。
这些国家还调整了资本收益税,以鼓励银行和个人参与风险投资。
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证券市场和风险投资鼓励政策,高新区内原有的两家地方性的风险投资公司由于种种原因已被停办。
通过以上比较,笔者认为,推进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应当在考虑我国具体国情的前提下,从发达国家政府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政府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在继续保持现有政策稳定性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财政税收政策、金融政策和风险投资政策,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应注意完善的具体政策主要有:1、在一定期限内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应减免其所得税、增值税;加速高新技术的设备折旧;允许企业将大量的智力和无形资产的投入作为主生产要素计入成本。
2、政府应制定政策,采取贴息、担保等方式鼓励商业银行向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贷款,可以通过银行或设立基金会的方式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在国家信贷计划中增加科技贷款的比例,扩大商业科技贷款规模。
3、风险投资是一种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投资机制,因此,政府要为风险投资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
政府应改变原有的投资方式,将直接投资改为间接投资,用政府风险投资吸引企事业单位投资。
政府应注意调整自己的投资力度和投资结构,尽快制订风险投资的有关政策,逐步建立风险投资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根本上缓解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资金短缺。
4、政府应加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力度,特别应该注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领域和关键性技术领域,国家政策性银行要设立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项贷款项目,实行优惠利率,建立专门用于科技成果转化、中小科技企业孵化的“种子资金”和孵化基金、担保基金。
国家可试点成立股份制的高新技术开发银行,以优惠利率提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专项贷款,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5、加快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现代股份制公司改造,政府优先安排高新技术企业股票的上市额度,允许发行可转让的高科技债券和高科技国债,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多方筹措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