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禽流感预防知识大全
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
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一、病原学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加热至65℃30分钟或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
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4℃水中或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
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
目前,大部分为散发病例,有数起家庭聚集性发病,尚无持续人际间传播的证据,应警惕医院感染的发生。
(二)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或密切接触感染禽类的分泌物或排泄物而获得感染;或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环境感染。
(三)高危人群。
在发病前10天内接触过禽类或者到过活禽市场者,特别是中老年人。
三、症状、体征潜伏期多为7天以内,也可长达10天。
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常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或呕吐等症状。
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3~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
常快速进展为ARDS、脓毒性休克和MODS。
少数患者可为轻症,仅表现为发热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四、日常预防措施1.最好是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2.尽可能的减少与家禽和鸟类的接触,尤其是不要接触病和死的禽类,远离禽类的粪便和分泌物,如果接触过禽类的分泌物和粪便等要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的清洁双手。
3.如果食用禽类的话,一定要在正规的禽类销售场所购买经过检疫的禽类产品,吃的时候一定要煮熟。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每天1~2次开窗换气半小时。
吃禽肉要煮熟、煮透,食用预防措施鸡蛋时蛋壳应用流水清洗,应烹调加热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
5.在禽流感h7n9流行期间一定要保护好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特别是一定要监护好家里的孩子,不要到有家禽的场所活动,接触过家禽之后一定要及时的清洗手等部位。
6.在禽流感流行期间一定要积极的预防禽流感,不要忽视感冒,因为禽流感h7n9的症状与一般的流行感冒的症状是非常相似的,如果发现自己患上了感冒一定要戴好口罩,及时的到医院就诊,排除患上禽流感h7n9的可能性,一定要注意不要忽视小感冒,小感冒可能会带来大麻烦的。
H7N9禽流感预防知识宣传及预防办法
H7N9禽流感预防知识宣传及预防办法引言概述:H7N9禽流感是一种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对人类具有较高的致病性和致死率。
为了提高公众对H7N9禽流感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本文将介绍H7N9禽流感的基本知识,并提供一些有效的预防办法。
一、H7N9禽流感的基本知识1.1 病毒来源与传播途径H7N9禽流感病毒主要来源于家禽和野生鸟类,通过与感染禽类接触或食用被感染禽类的肉类和蛋类等途径传播给人类。
此外,人与人之间也存在少量的传播可能,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1.2 症状与临床表现感染H7N9禽流感后,人体会出现高热、咳嗽、喉咙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严重病例可能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1.3 高风险人群老年人、儿童、孕妇、免疫功能低下者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更容易感染H7N9禽流感,并发生严重病情。
因此,这些人群需要特别注意预防。
二、预防办法2.1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H7N9禽流感的基础。
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禽类或禽类产品后;避免接触禽类粪便;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避免与患有流感症状的人密切接触等。
2.2 食品安全与熟食消毒确保食品安全是预防H7N9禽流感的重要措施。
购买禽肉和蛋类时选择正规渠道,避免购买无证经营的禽类产品;食用禽肉和蛋类时确保彻底煮熟,避免生食或半生食;烹饪前对刀具和砧板进行消毒等。
2.3 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H7N9禽流感的重要手段。
根据卫生部门的推荐,高风险人群应及时接种疫苗,以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三、早期发现与及时就医3.1 提高健康意识公众应提高对H7N9禽流感的认识,了解相关症状和传播途径。
一旦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接触史和旅行史。
3.2 避免过度疲劳过度疲劳会削弱免疫力,增加感染H7N9禽流感的风险。
因此,公众应注意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3.3 避免前往疫情高发地区如果所在地区发生了H7N9禽流感疫情,公众应避免前往该地区,以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6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
很多人对H7N9禽流感疾病都不陌生,这种疾病一旦发作之后,除了会大面积的传染之外,如果没有采取正当的治疗方法,或者治疗的不够及时,是很容易导致患者死亡的,尤其是在人群比较密集的地方,传染的速度会更快,在H7N9禽流感疾病发作之后,也好积极的应对。
H7N9禽流感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传染给人。
避免学生和老师过度劳累,不吸烟。
发现禽流感疫情时,应尽量避免与禽类接触,在接触禽畜后切记要上他们用洗手液及清水彻底洗净双手。
一定要吃安全、合格的肉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场所。
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住口鼻。
保持室内清洁,使用可清洗的地垫,避免使用难以清理的地毯。
还要注意生活用具的消毒处理,因为H7N9禽流感病毒不耐热,100℃下1分钟即可灭活。
对干燥、紫外线照射、汞、氯等常用消毒药都很敏感。
建议可以将衣物放入水里煮一下杀毒。
但H7N9禽流感病毒可在自然环境,尤其是凉爽和潮湿的条件下存活较长时间,一定要做好积极的防治工作。
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
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单选25题,多选25题,是非10题、简答1题)一、单选题1、H7N9禽流感病毒内部基因来自于( B )禽流感病毒A.H5N1B.H9N2C.H7N7D.H7N22、禽流感病毒属( A )A. 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B. 副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C. 弹状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D. 反录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4、当前,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的网络报告时限( D )A. 2小时内B. 6小时内C.12小时内D.24小时内5、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分钟或煮沸(100℃)( A )分钟以上可灭活A.30 2B.15 2C.30 5D.15 56、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 C )A.10天B.15天C.一个月D.二个月7、禽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B )A.密切接触传播 B.空气飞沫传播C.粪-饮水-口传播 D.虫媒传播8、人禽流感预防控制措施不包括( D )A.加强疫情监测 B.封锁禽流感疫区C.对疫区周围5公里内的禽类进行强制性免疫D.对人类进行免疫接种9、人禽流感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 )A.起病缓慢 B.头痛、乏力、全身酸痛C.严重者可出现肺炎、呼吸困难 D.高热10、H7N9禽流感与其他流感的鉴别诊断主要依靠( B )A. 流行病学接触史B. 病原学检查C. 临床表现D. 实验室检查结果11、此次报道的H7N9禽流感病毒为( A )A.新型重配病毒B.乙型(B型)流感病毒C.丙型(C型)流感病毒D.未知病毒12、根据( D )结果,可作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诊断A.流行病学接触史B.临床表现C.实验室检查D.以上均是13、人感染H7N9禽流感,抗病毒药物使用原则:(1)在使用抗病毒药物之前应( B );(2)抗病毒药物应尽量在发病( B )内使用。
A.留取咽拭子标本;48小时B. 留取呼吸道标本;48小时C.留取咽拭子标本;24小时D. 留取呼吸道标本;24小时14、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应当掌握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的( A ),对疑似或确诊患者立即采取()并及时报告。
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知识
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知识1、什么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性疾病,主要在禽类(鸡、鸭、鸽子和候鸟等)中流行和传播。
禽流感一般不感染人,但是其中的部分亚型如H7N9、H5N6和H5N1等可感染人,从而导致人感染禽流感病例。
2、3条途径可感染H7N9禽流感1、H7N9禽流感病毒可经呼吸道传播或密切接触禽类的分泌物或排泄物而感染;2、接触病毒污染的环境也可能被感染;3、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或者到过活禽市场。
3、4类人容易感染H7N9禽流感1、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2、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是甲型H7N9禽流感的易感染人群。
3、60岁以上老年人群;4、肥胖、有高血压、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的慢性病患者及体弱多病者。
4、人感染H7N9禽流感会怎样?人类如果不幸患上了禽流感,健康威胁极大。
有研究表明,人感染禽流感的病死率高达60%,死亡病例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又占多数。
人类患上禽流感后,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等流感样症状。
禽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前期症状相近,但是禽流感病情进展很快,一旦发病,病情恶化就会非常迅速。
年龄较大,未及时治疗的患者病情会迅速发展成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衰竭、败血症休克等多种并发症而死亡。
5、7招可防人感染禽流感1、尽量避免去活禽市场或摊位,不购买活禽、不自行宰杀活禽;要购买、食用有检疫证明的冷鲜、冷冻禽及其产品。
2、如在野外发现生病或死亡的野鸟,不要轻易接触,应及时报告所在地区的野生动物(林业)管理部门。
3、注意饮食卫生,禽肉、禽蛋等一定要煮熟煮透食用;注意厨房卫生,砧板做到生熟分开。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接触禽鸟或其粪便后要及时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不要用不干净的手触摸眼睛、口鼻;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
注意生活、工作环境整洁、通风。
H7N9禽流感预防措施
H7N9禽流感预防措施1.加强个人防护:-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禽类、禽类产品、或禽类生活环境后。
-避免接触禽类或禽类产品的粪便、血液、尿液等体液。
-避免接触禽类死亡动物或其排泄物。
-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卫生。
-尽量避免到禽类市场、活禽贩卖区等禽类密集场所。
2.食品安全:-彻底煮熟禽类及其产品,尤其是鸡肉和鸭肉,确保其内部温度达到70℃以上,以确保病毒被完全杀死。
-避免生食或未完全煮熟的禽类产品,如禽蛋、禽肉、禽血等。
-分开存放生熟食品,避免交叉污染。
3.饮食卫生:-吃鸡蛋时尽量选择熟透的鸡蛋。
-尽量避免生吃禽肉、禽血、禽内脏等食物。
-避免生吃禽类制品,如生鸡肝、生鸭梨等。
-严防食物污染,注意食品储存和处理的卫生。
4.加强环境卫生:-定期清洗居住或工作区域,保持室内清洁。
-常规消毒,特别是对禽类密集场所、养殖场的环境和设备进行彻底消毒。
-避免与禽类接触的人员进入居住区域,并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5.加强信息宣传:-加强对公众和相关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禽流感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及时发布疫情信息,提醒公众注意防范措施并采取必要的预防举措。
-教育公众正确饮食习惯,引导他们选择安全的禽类产品。
6.密切监测疫情:-加强对禽类的监测,尤其是活禽贩卖区以及禽类密集养殖场,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建立定期报告禽流感病例的制度,加强病例的跟踪和监测。
-建立健全的疫情信息系统,确保快速、准确地获取疫情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总之,预防H7N9禽流感的关键是加强个人防护和环境卫生,避免接触禽类及其产品的体液,尤其是粪便和血液等,同时加强食品安全和饮食卫生的监管和宣传教育。
此外,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和加强对禽类的监测也是控制禽流感疫情的关键。
H7N9禽流感预防常识
H7N9禽流感预防常识
H7N9禽流感是由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鸟、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传染的。
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鸟、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现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易感高危人群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
潜伏期一般为7天左右。
初期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等,患者病情发展迅速,一周左右出现重症肺炎症状。
根据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作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诊断。
主要与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季节性流感(含甲型H1N1流感)、细菌性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等鉴别诊断。
预防措施:
1、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抵抗力。
2、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的接触。
3、应尽量在正规的销售禽类场所购买经过检疫的禽类产品。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
5、不要轻视重感冒,如出现发烧、头痛、咳嗽及喉咙痛等,应及时就诊。
6、H7N9病毒对《达非》类抗病毒药物敏感,鱼醒草口服液、清热解毒中草药可起预防作用。
H7N9禽流感预防措施
H7N9禽流感预防措施
预防H7N9禽流感的措施包括:
1. 避免接触禽类和活禽市场:禽类是H7N9禽流感的主要传播源,尽量避免与活禽接触,特别是避免前往禽市、活禽市场等地方。
2. 注意食品安全:确保禽肉煮熟煮透,避免生食或部分生食的禽肉食品,处理过程中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污染。
3.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与禽类及其产品接触后;避免用手触摸眼口鼻,切勿咳嗽、打喷嚏时掩口用手、捏鼻。
使用纸巾、肘部等方式。
4. 增强免疫力:注射季节性流感疫苗、新冠疫苗和H7N9疫苗等可以提高免疫力。
5. 注意早期症状: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喉咙痛等症状,尤其是近期有禽类接触史,
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接触史。
6. 控制家禽遗留物: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家禽留存物、副产品的管理,确保无害化处理,避免传播禽流感。
7. 加强监测和报告:政府及卫生部门加强对禽流感的监测和报告工作,提高疫情监测
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8. 关注媒体和官方通知:及时了解疫情动态,遵守政府和卫生部门的相关指导和防控
措施。
预防H7N9禽流感常识
积华
3
积华
4
人禽流感受到重点关注的 原因
1.人类对禽流感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 2.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后病死率高 3.可能出现的病毒变异 4.无特效药和疫苗
5
6
禽流感一般表现
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
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 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 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 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 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 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介
• H7N9是禽流感的一种亚型。流感病毒颗粒外腊由两型表面糖蛋白覆 盖,一型为植物血凝素(即H),一型为神经氨酸酶(即N),H又分 15个亚型,N分9个亚型。所有人类的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禽类流感, 但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人类流感,禽流感病毒中,H5、 H7、H9可以传染给人,其中H5为高致病性。依据流感病毒特征可分 为HxNx共135种亚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既往仅 在禽间发现,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这个病毒的生物学特点、致病 力、传播力,还没有依据进行分析判断。
10
预防H7N9禽流感常识
禽流感
禽流感是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在禽类间 传播的一种从呼吸系统疾病到严重性败血症等多 种症状的综合病症,通常只感染鸟禽类,少见情 况会感染猪(H1N1)。 甲型流感病毒可分为不同亚型。迄今甲型流感病 毒H有16个亚型,N有9个亚型。 所有禽流感病毒都属于甲型流感病毒,根据禽流 感病毒感染禽类致病性的不同,可以分为高致病, 低致病和非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截至目前已发现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主要为H5 和H7亚型的一些毒株(如H5N1)。
27
•
• •
预防预案
起居预防 1.春季万物复苏,应当早睡早起,以适应自然界的 生发之气。 2.“春捂”防病:春季乍暖还寒,气候多变,要保暖 防寒,提高人体的防御能力。 3.运动锻炼:春天,万木吐翠,空气清新,增加户 外运动锻炼,既采纳自然之气养阳,又使气血通畅、 郁滞疏散,提高正气,强体防病。 4.调畅情志:多晒太阳,多听音乐,保持乐观情绪。
积华
18
密切接触者
• 与出现症状后的病人或疑似病人共同生活、 居住、护理或直接接触过病人的呼吸道分 泌物、排泄物和体液的人员。
19
禽流感暴露者
• 饲养、贩卖、屠宰、加工病禽或死禽的人 员; • 捕杀、处理病或死禽,未按相应规范采取 防护措施的人员; • 直接接触病或死禽及其排泄物、分泌物等 其他相关人员。
• 姜糖饮 鲜姜末3克、红糖(或白糖)30克 ,开水冲泡代茶饮。 • 橘皮饮 鲜橘皮50克,糖适量,开水冲 泡代茶饮。 • 菊花饮 菊花6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病例定义
• 1、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 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明确诊断为其它疾病的肺炎病例: – (1)发热(腋下体温≥38℃); – (2)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 –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 (4)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颁布的 2006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详见附件2),病情无明显 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
H7N9禽流感预防知识宣传及预防办法
H7N9禽流感预防知识宣传及预防办法一、H7N9禽流感简介H7N9禽流感是一种由禽类传播给人类的病毒,最早于2013年在中国被发现。
该病毒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禽类或其排泄物而传播给人类,尤其是与感染禽类密切接触的人群。
禽流感病毒对人类的传染性较强,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它可以在人际之间传播。
二、H7N9禽流感的症状感染H7N9禽流感的人通常会出现以下症状:1. 发热:体温超过38℃。
2. 咳嗽:干咳或有痰,可能伴有喉咙痛。
3.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或气短。
4. 肌肉或关节疼痛:全身肌肉或关节酸痛。
5. 乏力:感到疲倦或虚弱。
三、预防H7N9禽流感的基本措施1. 避免接触禽类:尽量减少接触活禽、禽类粪便或禽类市场,特别是生病或死亡的禽类。
2. 做好个人卫生:经常洗手,尤其是接触禽类或其环境后。
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或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
3. 健康饮食:确保禽肉、蛋类和禽蛋熟透煮熟,避免食用生或未煮熟的禽类及其制品。
4. 避免近距离接触:尽量避免与患者近距离接触,特别是那些出现呼吸道症状的人。
5. 注意咳嗽礼仪: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避免直接用手捂住口鼻。
四、高危人群的预防措施1.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洗手,避免接触禽类或其环境后触摸口、鼻或眼睛。
2. 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量锻炼身体,保证充足睡眠。
3. 注意个人防护:在接触禽类时,佩戴合适的口罩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禽类及其排泄物。
4. 避免养殖场、禽市场等高风险区域:尽量避免进入养殖场、禽市场等高风险区域,如有必要,务必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5. 及时就医: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接触禽类的情况。
五、H7N9禽流感的治疗1. 及早就医:若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告知医生接触禽类的情况。
2. 接受医生的治疗建议: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
3. 休息和补充营养:在治疗期间,要保持充足的休息和饮食,补充足够的营养。
2024年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知识
2024年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知识
1. 了解禽流感病毒:禽流感是一种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在防治禽流感中,了解病毒的基本特征、传播途径和症状是很重要的。
2. 严密监测:建立有效的监测体系,及时监测禽类的病情和病毒变异情况。
通过早期发现,可以采取措施限制病毒的传播。
3. 提高养殖场生物安全等级:加强禽舍的清洁和消毒,确保饲养环境的卫生条件。
减少野生鸟类进入饲养区域的机会。
4. 加强监管和管理:加强养殖场的登记备案,规范养殖行为。
检疫人员和兽医人员要加强对禽流感防治工作的培训和指导。
5. 严禁活禽交易:禁止非法活禽交易和非法市场出售禽类产品,确保禽类产品的安全性。
6. 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向公众传递禽流感的防护知识和措施,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禽类尸体等。
7. 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共享信息,加强禽流感病毒监测和防治措施的研究交流,共同应对禽流感的威胁。
请注意,以上仅为一些常见的防治知识,具体的防治措施可能会根据疫情和科学研究的进展而有所调整。
建议您在实际应对禽流感时,及时获取最新的官方指导和专家建议。
第 1 页共 1 页。
H7N9禽流感预防知识
H7N9禽流感预防知识
目前正处于冬春交换之际,气温变化大,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
2013年3月以来,南方部分省市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H7N9禽流感病毒动物宿主及人类感染来源、人际传播能力、病毒感染疾病谱等特征尚不明确。
因此,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及早防范,避免感染,十分重要。
1、保持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清淡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
2、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
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如果病情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3、尽可能减少与禽畜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注意尽量避免接触病死禽畜,食用禽肉蛋时要充分煮熟。
4、野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免接触野生禽鸟或进入野禽栖息地。
5、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时期,应尽量减少去空气不流通和人群拥挤的场所;到医院就诊时应戴口罩。
2013-4-8。
H7N9禽流感预防知识宣传及预防办法
H7N9禽流感预防知识宣传及预防办法一、H7N9禽流感简介H7N9禽流感是一种由H7N9亚型的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禽类传播给人类。
该病毒首次在中国于2022年被发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禽流感病毒的变异能力较强,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
因此,宣传H7N9禽流感的预防知识和采取相应的预防办法非常重要。
二、H7N9禽流感的传播途径1. 禽类传播:禽流感病毒主要存在于家禽、野生鸟类等禽类身上。
人类通过与感染禽类接触,特别是接触禽类的粪便、尸体、分泌物等,易受到病毒的传播。
2. 人与人之间传播:目前,H7N9禽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禽类传播给人类,但也有极少数的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报导。
人与人之间传播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例如家庭成员、医护人员等。
三、H7N9禽流感的症状H7N9禽流感的潜伏期普通为3至5天,患者可能浮现以下症状:1. 发热:体温超过38℃。
2. 咳嗽:干咳或者咳嗽伴有痰。
3. 喉咙痛:喉咙发炎、疼痛。
4. 呼吸难点:呼吸急促或者气喘。
5. 肌肉疼痛:全身或者特定部位的肌肉酸痛。
6. 乏力:感到疲惫、无力。
四、H7N9禽流感的预防知识宣传为了提高公众对H7N9禽流感的认知,以下是一些预防知识宣传的重点内容:1.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特殊是在接触禽类、禽类产品或者禽类环境后;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者肘部遮挡口鼻;避免接触禽类的粪便、尸体、分泌物等。
2. 饮食卫生:熟食禽类和禽类产品,确保食物彻底熟透;避免生食禽蛋或者禽蛋制品。
3. 避免接触禽类市场:尽量减少到禽类市场、农贸市场等人员密集的地方活动,避免与禽类接触。
4. 注意个人防护:在接触禽类或者禽类环境时,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减少感染的风险。
5. 及时就医:如果浮现发热、咳嗽、呼吸难点等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接触禽类的情况。
六、政府的预防措施政府在H7N9禽流感预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确保公众的安全和健康:1. 加强监测和报告:建立禽流感监测网络,及时发现疫情并向上级报告。
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
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一、H7N9禽流感基本常识1、什么是流感?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最常见的流感起病突然,畏寒、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等。
如无并发症,多于发病3~4天后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
轻症者如普通感冒,症状轻,2~3天可恢复。
2、什么是禽流感?禽流感主要是指禽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只发现H5和H7两种亚型。
由于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可以感染人,既往确认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1、H9N2、 H7N2、 H7N3、H7N7、H5N2、H10N7,症状表现各不相同,可以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结膜炎、甚至死亡。
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后常表现为高热等呼吸道症状,往往很快发展成肺炎,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全身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3、什么是H7N9禽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
其中,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的不同可分为1-16种亚型,根据病毒神经氨酸酶蛋白(NA)的不同可分为1-9种亚型,HA不同亚型可以与NA的不同亚型相互组合形成不同的流感病毒。
而禽类特别是水禽是所有这些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H7N9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
H7N9亚型流感病毒既往仅在禽间发现,在荷兰、日本及美国等地曾发生过禽间暴发疫情,但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
二、H7N9禽流感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1)病原学①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内部基因来自于H9N2禽流感病毒,颗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80~120nm,有囊膜②感染禽外,还可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③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
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
H7N9禽流感预防知识宣传及预防办法
H7N9禽流感预防知识宣传及预防办法一、背景介绍H7N9禽流感是一种由禽类传播给人类的病毒性感染疾病。
自2022年首次发现以来,H7N9禽流感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关注点。
为了提高公众对H7N9禽流感的认知和预防措施的掌握,本文将介绍H7N9禽流感的相关知识和预防办法。
二、H7N9禽流感的传播途径H7N9禽流感主要通过禽类传播给人类,人与人之间传播的风险较低。
禽类感染H7N9禽流感后,会排出病毒,人类通过接触感染禽类、禽类粪便、禽类市场等方式易受感染。
此外,食用未煮熟的禽类或者禽类产品也可能导致感染。
三、H7N9禽流感的症状及预防措施1. 症状:- 发热:体温超过38°C;- 咳嗽:干咳或者咳嗽有痰;- 喉咙痛:喉咙发炎,疼痛不适;- 呼吸难点:呼吸急促或者气喘。
2. 预防措施:- 避免接触禽类:减少到禽类市场、家禽养殖场等高风险地区的频率;- 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特殊是接触禽类或者禽类产品后;- 食品安全:彻底煮熟禽类及禽类产品,避免生食;- 注意咳嗽礼仪:用纸巾或者肘部遮住口鼻,避免直接用手遮挡;- 加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充足的睡眠。
四、H7N9禽流感的治疗方法目前,H7N9禽流感的治疗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和支持性治疗。
1. 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Oseltamivir)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抗生素:用于预防或者治疗继发感染。
2. 支持性治疗:- 歇息:保持充足的歇息,有助于身体康复;- 补充液体:饮食摄入不足时,适量补充水分;- 缓解症状:如退烧药、止咳药等。
五、H7N9禽流感的重要性及防控措施1. 重要性:- 公共卫生威胁:H7N9禽流感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传染性,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经济影响:禽流感疫情的爆发会对禽类养殖业、禽类产品市场等产生严重影响。
2. 防控措施:- 加强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禽类养殖场管理:加强禽类养殖场的卫生管理,定期消毒、检疫等;- 禽类市场管理:加强禽类市场的卫生监管,规范经营行为,确保禽类产品的安全;- 公众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H7N9禽流感的认知,推广预防措施。
H7N9禽流感预防知识宣传及预防办法
H7N9禽流感预防知识宣传及预防办法禽流感是一种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禽类传播给人类。
为了提高公众对H7N9禽流感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以下是关于H7N9禽流感的预防知识宣传及预防办法。
一、H7N9禽流感简介H7N9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病毒,首次在2013年被发现并感染人类。
该病毒主要存在于禽类身上,特别是家禽,但也有可能通过与禽类接触的人传播给其他人。
H7N9禽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对人类健康构成一定威胁。
二、H7N9禽流感的传播途径1. 直接接触感染:与感染禽类密切接触,如触摸感染禽类、清洁禽舍等。
2. 食物传播:食用未经煮熟的感染禽类或其制品,如鸡肉、鸭肉等。
3. 空气传播:吸入感染禽类排泄物中的病毒,如粪尘。
三、H7N9禽流感的症状感染H7N9禽流感后,潜伏期一般为1-7天。
患者常出现以下症状:1. 发热:体温超过38℃。
2. 咳嗽:干咳或有痰。
3. 咽痛:咽部不适或疼痛。
4.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或气促。
5. 肌肉酸痛:全身肌肉酸痛或乏力。
四、H7N9禽流感的预防办法1. 增强个人卫生意识:a. 经常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是接触禽类后。
b. 避免接触禽类:尽量减少与禽类接触,避免到市场等禽类密集场所。
c. 注意咳嗽礼仪:遵循正确的咳嗽和打喷嚏礼仪,用纸巾或袖肘遮住口鼻。
d.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未经煮熟的禽类或其制品,确保食物煮熟煮透。
2.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a. 定期清洁禽舍:对家禽舍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减少病毒传播风险。
b. 做好禽类粪便处理:妥善处理禽类粪便,避免粪便污染环境。
c. 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通风,减少空气中病毒的浓度。
d. 强化环境卫生监管:加强市场、餐饮场所等环境卫生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3. 接种疫苗:根据当地卫生部门的建议,及时接种相关疫苗,增强免疫力。
4. 注意早期发现和治疗:如出现类似禽流感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与禽类接触史。
7N9禽流感卫生宣传资料
H7N9禽流感预防讲座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易发季节,今年在我国部分省份出现首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做好疾病防控工作,让大家了解相关卫生常识,科学防病,避免过度恐慌,卫生防疫站编发《H7N9禽流感医学知识问答》、《食品安全措施》、《个人卫生行为》等相关知识供大家参考。
一、H7N9禽流感医学知识问答1、流感(H7N9)病毒与流感的H1N1、H5N1病毒有何不同?这三种病毒都是甲型流感病毒,但它们有明显区别。
H7N9和H5N1被认为是动物流感病毒,只是偶尔会感染人类。
H1N1病毒可以分为通常感染人类与通常感染动物的两种。
2、什么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的H7病毒通常是一组在鸟类中传播的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H7N9)属于H7病毒大类下的一个亚群。
虽然偶尔会有某些H7病毒(H7N2、H7N3、H7N7)感染人类的报告,但过去没有人类感染H7N9病毒的报告,直到近期,我国报告出现人感染此病毒,上海、江苏、安徽、浙江四省市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
截止4月8日24时我国共报告24例确诊病例,7例死亡病例。
3、禽流感病毒的特点: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
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
4、人类感染H7N9病毒的主要症状是什么?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
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呼吸困难,出现重症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5、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6、传染源目前尚不明确,根据以往经验及本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推测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
7、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
现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7n9禽流感预防知识大全
微博H7N9禽流感预防
对于如何预防H7N9禽流感,专家建议,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持良好体质有利于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
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
由于医务人员比普通公众接触患有感染性疾病病人的机会更多,建议医务人员在诊治病人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在接诊疑似或确诊H7N9禽流感病例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即标准预防、飞沫传播预防和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据介绍,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
日常预防
1.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增强抵抗力。
2.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的接触。
勤洗手,远离家禽的分
泌物,接触过禽鸟或禽鸟粪便,要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
3.应尽量在正规的销售禽类的场所购买经过检疫的禽类产品。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每天1~2次开窗换气半小时。
吃禽肉
要煮熟、煮透,食用预防措施鸡蛋时蛋壳应用流水清洗,应烹调加热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
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均衡的饮食,注意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力的食物。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加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5.学校及幼儿园应采取措施,教导儿童不要喂饲野鸽或其他雀鸟,如接触禽鸟或禽鸟粪
便后,要立刻彻底清洗双手。
外出在旅途中,尽量避免接触禽鸟,例如不要前往观鸟园、农场、街市或到公园活动;不要喂饲白鸽或野鸟等。
6.不要轻视重感冒,禽流感的病症与其他流行性感冒病症相似,如发烧、头痛、咳嗽及
喉咙痛等,在某些情况下,会引起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若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呼吸道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尽快到医院就诊,并务必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是否到过禽流感疫区,是否与病禽类接触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
7.定期对所处环境消毒,杜绝空气或环境中的传染,消毒方法如下:(1)熏蒸法:取活消
毒剂原液盛在塑料器皿中,放在房间或办公室中,每15平方放置一处。
有人停留或办公时保持空气流通即可。
无人时封闭进行放置半个时以上效果更好。
(2)冲洗法:将活消毒剂稀释,可冲洗地板、宠物或禽畜的窝等,擦拭宠物或禽畜停留过的地方,或冲洗塑料餐具器皿。
(3)喷雾法:将消毒剂稀释水,装塑料喷壶进行对需消毒的地方喷雾。
食物预防
应该注意到:由于某些食物预防仅仅能通过增加机体营养成分而提高成功预防疾病的概率,并不能确切针对某一种疾病进行有效预防,所以以下所谓的食物预防均未经临床实验证实且有主观臆断之嫌,请有过敏体质人群慎重考虑。
1.大蒜:大蒜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保护肝脏、调节血糖,保护心血管,抗高血脂和
动脉硬化,抗血小板凝集。
营养学专家发现,大蒜提取液有抗肿瘤的作用,建议每日生吃大蒜3—5克。
2.芦荟:芦荟与金香、大蒜、洋葱、野百合一样属于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
长在干燥炎热的地区,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可清热排毒、缓泻、消炎抗菌,增强免疫力,还可护胃保肝和护肤美容。
3.香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香菇多糖可提高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还可促进T
淋巴细胞的产生,并提高T淋巴细胞的杀伤活性。
4.番茄: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碳水化合物、有机酸及少量的蛋白质。
有促进
消化、利尿、抑制多种细菌作用。
同时研究得出,番茄内含有可产生维生素A的类胡萝卜素,主要是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
一段时间摄取番茄汁,体内番茄红素会明显增加,同时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得到增强。
5.新鲜萝卜:因其含有丰富的干扰素诱导剂而具有免疫作用。
6.新鲜蜂王浆:含有王浆酸和抗菌活性物质,具有很强杀菌、抑菌作用,有效提高和
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想大家对于这种新型病毒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段时间也尽量少吃肉类食品,多吃些蔬菜,增强抵抗力。
1.“春夏养阳”,勿食寒凉损伤阳气。
2.饮食要清淡:由冬季的膏粱厚味转变为应季时蔬的清温平淡。
如:菠菜、蒜苗、香葱、小油菜等
3.饮食宜多甘少酸:春季宜吃甘味食物,以健脾胃之气,温补阳气;肝主升发,与春相应,酸入肝,少食酸性食物,既防阳气生发太过,又能养肝,提高抗病能力。
4、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煎服,预防传染。
各大超市有售的1/2金银花植物饮料等纯植物熬煮的天然饮料可以取代我们平时喝的饮料。
习惯预防
1.保持手部清洁,并用正确方法洗手。
2.避免手部接触眼睛、鼻及口。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遮掩口鼻。
4.不随地吐痰,如要吐痰应将分泌物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5.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或发烧时,应戴上口罩,并尽早就医。
方药预防
1. 1.一般人群预防方
藿香9g 贯众10g 大青叶15g 甘草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连用3天。
2.老年或体虚人群预防方
黄芪10g 防风10g 白术6g 贯众10g 大青叶15g 甘草3g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连用3天。
据国家疾控中心网站介绍,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持良好体质有利于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
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
世界卫生组织4日在日内瓦发布通报称,目前仍没有针对H7N9禽流感的可用疫苗,建议人们做好基本的个人卫生。
同时,该组织不建议因H7N9禽流感在各入境处进行专门检查,也不建议因此限制旅游和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