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上册25 诗词五首译文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25课古诗翻译及理解性默写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我)嘴唇干燥也渴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
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
孩子睡眠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一下雨屋顶漏水,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儿干的地方,但房顶雨漏像麻线一样密集并下个不停。
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而他人却安然无恙)也心甘情愿!《过故人庄》老朋友准备好了鸡和黄米饭,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
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城墙外面青山连绵不断。
打开窗子面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
等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和你一起喝菊花酒,一起观赏菊花的美丽。
《游山西村》正值丰年,朴素的农家自酿腊酒,杀鸡宰猪殷勤待客,可别笑话那酒浆浑浊,酒香中溢出的农家热情早已使人心驰神往。
寻寻觅觅,山峦重重叠叠,溪流迂回曲折,似已无路可走,继续前行,忽然柳树茂密,山花鲜艳,又一村庄出现在眼前。
春社祭祀的日子近了,村里吹箫打鼓的热闹起来了,农家人布衣毡帽,淳厚的古风犹存,好一派清新古朴的乡村风貌!从今后,若是您(农家)同意我随时来拜访,闲来时我将会拄着拐杖,踏着月色,前来叩门。
《渔家傲》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2

•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 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 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避山 野,隐居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及田园 风光的歌咏,抒发情怀。这类诗成为田 园诗,这类诗人称为田园诗人。陶渊明 就是晋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的 诗自然朴素而韵味隽永。
《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酒后写 的,共20首。课文所选的是其中的第 5首。这首诗大约写于作者归田后12 年(417年),诗人通过眼前景物的 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 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 明领会到“真意”,却忘了该怎样表达, 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
明确:这里的“真意”是指诗人远 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 的乐趣。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 “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了诗人 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生活的乐趣。
乌江
却上心头。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这种借神仙境界来表达自己胸怀的浪漫主义作品,在李词中是极为罕见的。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意思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
她在若干年来的逃难生活中,多少事,向谁诉?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
译:请问先生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 自己的精神超凡脱俗,地方也就变 得偏僻安静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 2、南山:课文指庐山。
译:在东边篱笆下采摘菊花,不经 意间看见了庐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气:气象,景色。 2、日夕:接近黄昏的时候。 3、相与:一起。 译: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一起回巢。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翻译1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翻译:园中青青的葵菜上,布满朝霞;子上颗颗露珠在阳光下闪烁,等待着阳光把自己晒干。
春天的太阳四处洒下恩泽,使万物都生机勃勃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面对美景,自己却时常担心秋天的降临,那时候花和叶子就会变黄,然后衰败凋谢了。
所有的河流都向东流入茫茫大海中,什么时候这一去不复返的水流,才能再向西方流回来呢?一个人在少壮年华不勤奋努力,那么等到岁数大了,老年将至时,就只能白白后悔和悲哀了。
赏析: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
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
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
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
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
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
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
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2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25篇)(原文+译文+注释)

1.三峡南北朝郦道元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
绝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
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1)自:在,从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略无:毫无,完全没有。
阙:通“缺”,空缺。
(3)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非:不是(5)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6)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xiāng):上,这里指漫上。
第25课《诗词五首》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5古代诗歌五首《饮酒》陶渊明一、思想感情:作者通过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二、翻译:.建造房舍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请问您如何才能这样?心灵远离尘俗,住的地方自然觉得偏僻了。
在东篱下采摘菊花,不经意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间的云气在傍晚时更加美丽,飞鸟成群结伴归巢。
这里有人生的真意,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三、句子赏析: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车马喧”指“达官贵人的高车骏马,也就代表着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等。
这句概括写出世人生活的环境。
诗人身居闹市,却能不受世俗事务的干扰,为下文解释原因做铺垫。
2.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设问。
揭示了诗人能远离俗世,不受世俗事务干扰的原因:只要精神超凡脱俗,即使自己身居闹市,也能保持心灵宁静。
“心远”说的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3.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炼字角度:“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悠闲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表现诗人恬淡的心境。
“采菊”不是一般的动作,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见”能否换成“望”?:不能。
“见”字的妙处在于无心,无意间偶见,才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将比于“见”字,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
4.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景物描写。
通过描写飞鸟飞返山林,含蓄寄托了人与山林为伍的情谊。
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的心情。
(2)描绘画面: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的飞回巢穴。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八年级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

八年级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
望岳作者: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样?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无尽无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天地间的神奇峻秀啊,都在这一山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的峰巅站得高高,俯首一览,啊众山匍伏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春望》作者: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看。
史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课文重要知识讲解《饮酒(其五)》一、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杰出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派之鼻祖”。
陶渊明诗文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影响了很多文人的思想和创作。
二、故事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
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三、理解诗义【注释】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悠然:自得的样子。
见:看见(读jiàn),动词。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相与还:结伴而归。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四、古诗赏析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
但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24.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12.唐诗五首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八上25课诗词五首语文版

25课诗词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译文八月深秋狂风怒号,卷走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吹过江,洒在江边,高的挂在长林树梢,低的飘沉池塘、洼地。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狠心地当着我的面作盗贼。
公开地抱着茅草跑入竹林,口唇干燥也不能呼喊,只好回来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不一会儿风停了黑云四起,灰蒙蒙的天渐渐黑暗。
多年的布被像铁一样冰冷,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
屋顶漏雨,床头没有干地方,密集的雨点像麻杆一样没有间断。
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就很少,长夜漫漫,湿淋淋的如何挨到天亮?怎样才能有高楼大厦千万间?让天下的寒士们皆大欢喜;风吹不动,雨淋不进,安如泰山!唉!什么时候眼前耸现这样的房屋?唯独我的茅屋破烂,我冻死了也心甘情愿!译词三:不定数,表示多。
挂罥:挂住,缠绕。
塘坳:池塘和洼地。
忍:狠心。
公然:公开地。
俄顷:不久。
漠漠:灰蒙蒙的。
布衾:布被。
恶卧:睡相不好。
屋漏:房子的西北角。
古人设床在屋的丧乱:战乱(安史之乱)。
北窗旁,因西北角上开有天窗,日光由此照射入室,故称屋漏。
这用两个方位词借指整个屋子。
雨脚:雨点。
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
安得:如何能。
庇:遮蔽,保护。
突兀:高耸的样子。
见:同“现”出现。
全诗可分为几段?每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1.八…塘:写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情景。
2.…息:写茅草被顽童抱去和诗人的叹息。
3.…彻:写大雨中长夜沾湿的苦痛。
4.…足:写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和他的美好理想。
找出第一段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它们在诗歌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第一段运用“号”“卷”“飞”“洒”“挂罥”“飘转”“沉”等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准确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大,茅屋受害之重,刻画出作者愁苦、无奈的神情。
2.赏析第二段“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顽童顽皮之状跃然纸上,诗人无可奈何之态也形象生动。
一老一少构成画面。
说明诗人生活的穷困。
3.赏析第三段中“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

5、请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秋风卷茅
这一段的叙述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内 心情感?
• 诗人对茅草的关注,透露着对现实的焦虑, 侧面反映着诗人处境的艰难窘迫。根根茅 草的动向都牵动着诗人的视线,拨动使人 痛苦的心弦。
4、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群童抱茅
(停) (阴沉灰暗)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一会儿)(像墨一样黑) (渐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qīn,被子)
(睡相不好)(被里)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泛指整个屋子 ) (雨点细密,像下垂的麻线)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到天亮) (睡得很少) ( “由何”,如何)
思考:这节诗表现了怎样的情形?诗人此 时的心情怎样?
明确:一群顽皮孩童当面将茅草抱走,诗人喊得 口干舌燥也无济于事,只能回来倚着拐杖独自叹 息。表现了诗人焦急而又无可奈何的痛苦心情。
第二节赏析:
1、落在地上的茅草拾回来还是可以修理 茅屋的。可是被一群顽童抱跑了,诗人着急 了。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可是 当时杜甫写作此诗的时候才49岁啊,为什么 用 了一个“老”字呢?是不是用得不正确呢?
qīn chóng
bì 庇
ào
突兀 布衾 zhuǎn qǐng
三sā重ng茅shà沉x塘ià坳n
飘 转 俄 顷 丧 乱 厦 见 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 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 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八年级语文上册25篇课内外古诗文 译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25篇课内外古诗文+译文001 三峡北魏·郦道元【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002 答谢中书书南朝·陶弘景【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八上人教版-第25课-诗词曲五首赏析

八上人教版-第25课-诗词曲五首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作者】:刘禹锡唐[注释]这首诗是刘禹锡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岁暮,从和州返回洛阳,途经扬州与白居易相会时所作。
酬:酬答。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巴山楚水:指四川和两湖一带。
刘禹锡先后被贬到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夔州古属巴国,其它地方大都属楚国。
二十三年: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官,前后共二十三年。
弃置:抛弃。
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烂柯人:传说晋人王质进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
片刻,童子问王质为何不去,王质才惊悟过来,见斧柄已经腐烂。
回到家乡,已历百年,无人相识(见《述异记》)。
刘禹锡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歌一曲:指白居易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
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作者小传】: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匈奴人的后裔。
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背景】: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
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赏析】: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24.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课文详解丨八上第六单元《诗词五首》

课文详解丨八上第六单元《诗词五首》25 诗词五首课前预习学习目标1.把握五首诗词中的相关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2.品味五首诗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作者在诗词中表达的情怀与志趣。
4.熟读并背诵这五首诗词。
知识重点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一、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一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二、背景与主题本诗是陶渊明组诗《饮酒》中的第五首,组诗共20首,是陶渊明在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
诗作描写诗人辞官归田后的心境和生活情趣,表明诗人避开尘世的喧嚣后,在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中获得了自由和恬静的心境。
三、诗歌赏析1.参考译文建造房舍生活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2.诗作中“心远”一词应当如何理解?该词统摄全诗,不仅对前三句进行了总结性的说明,而且开辟了后面几句诗的境界,正因为“心远”,无世间事物缠身,所以诗人能够在东篱下悠然采菊,于闲暇中望山,欣赏群鸟在夕阳中还巢的美丽景色。
大自然的和谐,倦鸟还林的情景,给诗人以感触。
诗人能够陶醉其中,是因为他的心灵超脱尘俗,融于自然。
3.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东坡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你怎么理解苏东坡的这段话?说说你的想法。
苏轼认为,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无意间一抬头,南山映入眼帘,一个“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相比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因此说“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24.诗词五首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 25诗词五首课文全解素材 语文版

25.诗词五首【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对面:当面。
漠漠:灰蒙蒙的。
娇儿恶卧踏里裂: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
具鸡黍:准备好饭好菜。
具,办,准备。
开轩:打开窗户。
轩,有窗的廊子或小屋子,这里指窗户。
把酒:端着酒杯。
还来就菊花:再来欣赏菊花。
还,再。
就,靠近,还有不邀自来的意思。
塞下:边塞。
这里指当时的西北边境。
千嶂:层层叠叠险峻的山峰。
长烟落日:形容边塞苍凉壮阔的景色。
燕然未勒归无计:意思是还没有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还乡是无从谈起的。
萧萧:风雨声。
再少:再年轻。
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为自己满头白发而慨叹光阴易逝。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⑴杜甫(712~770),唐朝诗人。
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
祖藉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属河南)。
杜审言之孙。
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
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
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
后寓居长安(今属陕西)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
靠献赋得始得官。
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
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不久弃官往秦州、同谷。
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
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
一说饫死耒阳。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
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诗,皆为人传诵。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翻译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翻译八年级语文课本古诗内涵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翻译,希望你们喜欢。
八年级语文上古诗翻译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翻译:园中青青的葵菜上,布满朝霞;子上颗颗露珠在阳光下闪烁,等待着阳光把自己晒干。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翻译:春天的太阳四处洒下恩泽,使万物都生机勃勃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翻译:面对美景,自己却时常担心秋天的降临,那时候花和叶子就会变黄,然后衰败凋谢了。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翻译:所有的河流都向东流入茫茫大海中,什么时候这一去不复返的水流,才能再向西方流回来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翻译:一个人在少壮年华不勤奋努力,那么等到岁数大了,老年将至时,就只能白白后悔和悲哀了。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翻译: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内心觉得空荡荡的。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翻译:山野一眼望去尽是一派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翻译: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们骑着马带着猎物满载而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翻译:他们相互望去并不相识,但是彼此各得其乐,不禁让诗人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翻译:草木枯黄凋零了,阵阵鸿雁飞向南,北风呼啸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翻译:家乡是那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遥望远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翻译: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多辛酸,孤帆远方在天际,此情此景不堪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翻译:我想找人问一问,迷路渡口在哪边?暮色苍茫无所见,只见江海水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翻译:八月的洞庭湖湖水高涨,与堤岸齐平,天空反照在水中,水天浑然一体。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翻译:水气弥漫云梦泽,波涛澎湃震动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诗词五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文翻译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这样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灰蒙蒙的,渐渐黑下来。
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
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
一下屋顶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
象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
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
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过故人庄翻译[译文]
老朋友准备了饭菜,邀请我到他的乡村家里。
村外绿树环绕,城外有青山斜立。
打开窗子,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园,一边举杯畅饮,一边谈论农事。
等到重阳节那天,我还要来观赏菊花。
游山西村译文:
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范仲淹《渔家傲》的翻译
边塞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遍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着紧闭的孤城。
饮一杯陈酒思念着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山上还没有刻上平胡的功绩,何时可以回归家乡无法预计。
羌族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远征之人不能入睡,将军和士兵们的头发花白,战士纷纷洒下眼泪,战争胜负遥遥无期。
浣溪沙苏轼翻译
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不要因为满头白发而慨叹光阴易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