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收入与分配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速来围观

高中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速来围观

高中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速来围观个人收入分配是指社会成员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经济活动。

国民收入分配与个人收入分配的关系是总体与局部的关系,二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

国民收人分配决定个人收入分配,个人收入分配对国民收入分配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

分配原则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原则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则之上的:因此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

按劳分配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而且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按劳分配作为分配方式的主体,是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所决定的。

发展多种分配方式,并不是为了否定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恰恰相反,只有在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其他分配方式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做到效率和公平的正确结合。

经济学上的效率,可以用经济活动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比率来衡量。

公平的内涵主要包括:第一,机会均等。

第二,规则平等。

第三,差距适度,共同富裕。

3、效率和公平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只有通过提高效率创造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人们才有可能去实现分配的公平;另一方面,公平又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只有收入分配公平合理,才能激发劳动者尽可能全面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尽快增加物质财富。

4、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原则。

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允许和支持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

实现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首先,劳动者之问劳动存在着差别,这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根本原因。

其次,经济条件的差别也必然造成劳动者的富裕有先有后。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收益不平衡,必然造成富裕程度的不同。

高考政治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

高考政治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

(3)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可以用下图表示(以企业创造的国 民收入为例):
考题优训练12(2020天津卷)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 的不利影响,某市发放了普惠型和红利型两种消费券。普惠 型消费券人人有份;红利型消费券只对低保、特困等四类救 助对象发放。发放红利型消费券( C ) A.是完善我国分配制度的重要举措 B.是政府运用货币政策刺激消费的手段 C.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稳定人民生活 D.有利于实现消费升级,刺激经济增长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
合理性,并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资金。
①结合材料 首先,明确答题知识限定为经济知识;其
获取 和解 读信 息
和所学经济 设
知识 问
②现阶段我 信
国增加财政 息
赤字的合理
次,答题前需要按照设问要求获取材料的 有效信息
明确本题为原因类题型,同时“财政赤字” 应解读为进一步扩大财政支出,据此可知 答案内容中应包括“为什么要进一步扩大
材料 2013年我国GDP增速为7.7%,2014年为7.4%。2015 年我国GDP增长目标调低为7%。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做了加力增效的部署, 其中,2015年财政预算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 加2 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财政赤字 率指财政赤字与GDP之比。国际上财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线 为3%。)
重难深探究 1.财政的作用
作用
表现
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 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作用
表现
①财政加强对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信、水利等基础设施投资。②加大对

高中政治思维导图:收入与分配

高中政治思维导图:收入与分配

再分配
财政与税收
收入 与 分配
初次分配
个人收入 的分配
我国的分配制度 效率与公平
确立原因
生产决定分配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地位:主体地位
基本内容和要求: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决定: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
按劳分配为主体
原因
前提 物质基础
直接原因
意义
提高效率 促进公平
劳动要素
内容
资本要素 技术要素
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
按生产 要素分配
意义
管理要素
局限
在一定程度上 加大收入差距
含义
收入分配公平
意义
坚持和完善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措施
一增加,一着重,提高两比 重,实现两同步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我国收入差距现状与国家政策
一致性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兼顾效率与公平
原则
即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
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拓展)
决定性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分配政策
含义:国家的收入与支出就是财政
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作用
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范围
财政支出
形式内容财政收入来自影响因素强制性
无偿性
基本特征
固定性
增值税 个人所得税
主要税种
我国税收的性质
违反税法的行为
税收 纳税
国家财政 征税和纳税
措施
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
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提倡回报社会 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教案(第一课时).doc

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教案(第一课时).doc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案议题三如何从收入分配中品味获得感(第一课时)◎课标要求阐明劳动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意义,弘扬劳动精神,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

◎课时目标1.政治认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解我国在国民收入分配中通过构建合理的分配关系,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

2.科学精神用全面的观点认识我国国民收入的分配,解释完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提高科学认识问题的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法治意识增强劳动致富、守法致富的法治意识。

◎学习任务任务一国民收入的创造及劳动的意义任务二国民收入分配范围及各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究活动任务一国民收入的创造及劳动的意义活动1 以我国GDP构成为例探究国民收入的创造元,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7.8%;第三产业增加值55397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4.5%。

如下图所示:分行业增加值来看,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1103.9亿元,工业增加值313071.1亿元,建筑业增加值72995.7亿元,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95686.1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1561.7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5970.7亿元,金融业增加值84070.1亿元,房地产业增加值74552.5亿元,其他行业增加值236974.3亿元。

如下图所示:注:1.经济学中,国民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分别是从收入和支出两个角度进行统计,两者间有误差,但为了方便比较,常使用国内生产总值(GDP)近似表示国民收入。

2.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

设计意图:1.(图文导入,启发思考)用图文导入,启发学生兴趣;聚焦“国民收入是如何创造的”设问,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学生分享,了解学情。

2.(真实情境,感悟发展)课堂引用我国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境,以图文形式呈现我国经济发展成就,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

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保障收入是国家和社会为达到确保每个公民基本 生活需要,通过参与国民收入再分配过程中形成的一 种分配收入来源。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 济、社会优抚
学以致用
下列属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 个人消费品分配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形式的 有 ①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 ②王某在农村集体经济联产计酬中获得的收 入 ③李某在国有企业中获得的福利性分配 收入 ④孙某在国有企业中工作获得的工资 收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按信息要素分配 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点子)的收入
按技术要素分配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据雷军介绍,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领
头羊,小米采用了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模式
,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员工的积极性,薪
酬从几千元到几百万不等。基层营销人员
基本工资3000元;
基本月薪
10000元左右;高层管理人员年薪可达几
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
☺福利性分配一般包括:第一,职工福利。如举办各种 集体福利设施:食室、浴室、图书馆等;建立各种补 贴,取暖费、冷饮费、交通费等以及组织业余文化娱 乐活动等。第二,社会福利。如国家和社会有关部门 兴办社会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及市场建设、服务网点、 社会服务等。第三、特殊福利。如政府或团体为残疾 人举办的福利工厂、孤儿院、养老院等。
百万
在小米企业中,还推行员工持股。每年
按股份的多少 ,让每个员工都成为了
小米的真正主人。
劳动 技术 管理
资本
雷军说: 如果没有对知
识产权的保护,结 果只能是谁创新谁 倒霉。
作用:
① 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 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 性、合法性的确认;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一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讲义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一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讲义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本单元与第二单元“谁来生产”的问题呼应,重在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

财富创造和财富分配构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两个基本方面。

财富分配包括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收入分配两个方面。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就是介绍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也是全书的重点之一。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共同决定的。

国家收入分配是以国家为主体的集中性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收入分配的两个方面,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市场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税收则是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税收主要包括政府征税和公民纳税两个方面。

聚焦一降低基尼系数实现收入分配公平2017年7月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 821元,比2012年实际增长33.3%,年均实际增长7.4%,基尼系数三连降后小幅反弹,达到0.465。

基尼系数是判断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该系数介于0~1之间,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反之,表明收入差距越大。

国际上通常把0.40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2012~2015年,中国收入再分配后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474、0.473、0.469、0.462。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基尼系数及其变化情况?降低基尼系数、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就是要实现平均分配吗?聚焦二关注财政收支发挥财政巨大作用2017年8月12日,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1~7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0 762亿元,同比增长10%。

其中,税收收入94 503亿元,同比增长11.2%;非税收入16 259亿元,同比增长3.4%。

1~7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6 979亿元,同比增长14.5%。

从主要支出项目情况看:教育支出17 088亿元,增长15.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 127亿元,增长23.5%;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9 387亿元,增长16.7%;住房保障支出3 564亿元,增长3.6%。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分配方式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分配方式

2、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
意义:
❖ A、国家角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 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 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 B、个人角度: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 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请分析赵某一家人的收入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称之为 C( )
A.按劳分配
B.多种分配方式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4、某国有企业在改组为股份制企业(国有 控股)时,职工老张购买了企业面值20000 元的股票,年终分红时,老张获得了3000
我每月靠出租 房屋也能获得 300元的收入
赵某的母亲:
按生产要素(土地)分配
1、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按劳 分配 为主 体, 多种 分配 方式 并存
2、按劳 分配为 主体
3、多种 分配方 式并存
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必然性 意义
为什么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含义+意义 小 结
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是在( C )范围内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我国收入分配制度
1、是什么 2、为什么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3、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 4、按劳分配的地位:主体 (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含义: 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意义:
进行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公有制经济 D、股份合作制企业
2、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是由于( D)
A、它在每个社会成员的收入来源中占较 大比重
B、公有制企业个人收入来源多样化 C、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D、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高中政治 必修1 经济生活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思维导图

高中政治  必修1  经济生活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思维导图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按劳分配为主体分配⽅式确定依据⽣产决定分配⽣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式 我国实⾏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式并存的依据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重要性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地位 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意义 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 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 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实⾏按劳分配的原因【根本原因】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 【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多种分配⽅式并存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产要素分配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收⼊分配公平主要表现在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意义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保障举措 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保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含义 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与公平的关系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原则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要防⽌收⼊差距悬殊 既要落实分配政策,⼜要提倡奉献精神 在⿎励⼈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1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1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个人收入的分配、财政与税收)什么是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的原因: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要求。

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按劳分配的作用: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2)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级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发展,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因: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制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效率、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分别是什么?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公平是指收入分配的公平,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效率优先,实质是发展生产力优先,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首要目标;兼顾公平,是指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与分配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生存决定分配(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范围 公有制 2、按劳分配 的基本内容 (选择) 原则 对象 尺度 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 个人消费品 劳动的数量和质量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 配的物质基础
3、按劳分配的 原因(选择)
2、收入分配公平并不代表收入没有差距,只是差距不能过于悬殊,因为 合理的差距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练习
判断
1、小张是外资企业的普通职工,月工资1000元( 劳动 ) 2、小李是该外资企业(管理硕士)的经理,年薪15万(管理 ) 3、铃木(董事长)一年从该企业获得收入500万美元( 资本 ) 4、小赵开了一家超市,雇工30人,一年纯利润12万( 资本 )
答: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流动人口的收入。再分配更好实现社会公平。 发挥财政 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物质保障作用,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让流动人口均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考生若答出“提高经济效率, 增加社会财富”等举措,可酌情给分
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 (理解) 表现:收入分配相对平等。既不要差距过大,又要保证基本生活 意义:是社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 系;实现经济房发展,社会和谐。
2、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背)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提供 制度保证。(一个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的比重和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使居民收入同经济发展、劳动生 产率的提高同步(两个比重,两个同步)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保、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 的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差距大问题。 ④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⑤兼顾效率和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 倡奉献精神;鼓励创业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实现共同富裕。 ⑥大力发展生产力,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全体人民收入都有所增长 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缩小差距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说课稿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说课稿

高中政治必修二《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说课稿一、说教材(一)说教材地位和作用《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这节课是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的第一节。

本节课主要有两个框题,分别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教材围绕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这一核心,通过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学习,深化对按劳分配内容及意义的认知,分辨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形式,理解初次分配与再分配,明确消除分配的意义,培养学生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政治认同。

(二)说学情从学生认知情况来看,学生此前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及“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理解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对我国的相关经济制度和体制已具理论认知。

虽然学生通过学习已经了解了我国的基本的经济制度与经济体系,但学生缺乏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的理解,以及对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解和认同。

从学生的生活认知来看,学生的生活离不开经济,家庭的经济收入可能来源于不同的分配方式,但是学生没有将具体生活案例与我国的收入分配方式相联系的能力。

从学生的基本态度来看,学生了解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认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但是缺乏对我国的个人收入方式和按劳分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制度的理解认同。

虽然学生经过对第一单元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学习,具有一定分析问题能力,但缺乏问题意识,探究能力不强。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必然性;掌握按劳分配的地位、性质、决定因素及其重要性;知道按要素分配的意义;掌握消除贫困的必要性。

2.能力目标:能够区分居民的收入种类,能够分析初次分配和在分配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认同我国的个人分配制度,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高中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4.1个人收入分配(精品课件)

高中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4.1个人收入分配(精品课件)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怎样切好“大蛋糕”?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一、原因:收入是民生之源,是......最直接方式。 二、措施: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②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 动报酬同步提高。 ③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 酬的机制。 ④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 ⑤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公益事业。 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⑦坚持消除贫困。
意 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 义 经济发展。
(三)正视个人收入分配——崇尚劳动
(原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
自劳动创造。
(怎么办?)①要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②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
性质 决定 因素 基本 内容 和要 求
意义
原因
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
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做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 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劳动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 得。
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 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行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 、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课堂小结:
主体 范围
初次分配 主要是企业 物质生产部门内部,工业企业
再分配 国家和政府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二单元收入与分配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二单元收入与分配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探究设问:(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材料一反映了08年以前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比较 严重,08年以后此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收入差距 仍然较大。 材料二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又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较低,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的比重较低。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重要举措。 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的调节机制。规范 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 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 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4)根本措施: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效率。
(2)请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并简单陈述理由。
3、实现社会公平在收入分配方面的措施(重点)
一个制度保证,两个重要举措。
(1)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 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提高“两个合理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 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5)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6)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初次分配:指企业作为分配主体,将国民收入在国家、企 业、个人这三方面进行分配。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企 业
个人
国民收入的
企业 国家
(初次分配)
以税金和 利润的形式 上缴国家 (财政收入)
劳动者的 报酬
企业 (集体)自留部分
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 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调节手段进行,重点调节地 区、城乡、部门、不同群体之间、在职与退休人员之间 的收入关系,防止收入差距过大,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 活。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例题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例题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2、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必然性(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意义:(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2)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为什么要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因: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意义:(1)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2)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意义: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

2、我国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1)根本: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3)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B.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 、 社会保障收入
(2)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含义:为了进行社会生产经营而必须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 ②具体形式
类别
对应形式
是否属于 劳动收入
按资本要素分配
储蓄存款利息、股息、股票转让所得、债券 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

按土地要素分配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考点一 分配制度
3.关于“收入分配”的几个误区
(1)区分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 存在的范围不同。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动
要素分配存在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中。 (2)区分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
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都属于劳动收入;技术工人的 劳动所得属于劳动收入。
出售、转让发明、专利(技术)所得为非劳动收入;按资 本要素分配、按土地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信息要 素分配均是非劳动收入。 (3)区分合法收入和非法收入
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 行业内部差距较大,劳动报 制,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财 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得比重过 政对保障人民生活的支出力度

考点二 效率与公平
3.准确理解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考点二 效率与公平
4.兼顾效率与公平(分配原则)
(1)效率与公平的含义及关系
(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关系: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一,两者有一 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 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第二,两者又存在矛盾。二者分别 强调不同的方面。
生产决定分配
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
决定
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多层次
决定
决定
基本经济制度 (所有制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拓展】 ①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首先,二者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
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其次,效率和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②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
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
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③ 重要举措之一: 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
在初次分配中占的比重,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这
一举措,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
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
( 2)意义: ①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
权利的尊流,有利于增
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特别提醒】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
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考点 7:税收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A) 1.含义: 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 1)有国就有税。国家通过税收组织财政收入,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 2)有税必有法。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2.基本特征: ( 1)强制性: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知识结构】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 第七、八课 )
号 学
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解析】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名 姓
考点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A)
( 1)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
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知识拓展】 ①按劳动要素分配:如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②按资本要素分配:
如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红、债券所得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等;③按技术要素分配:如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④按管理要素分配:如管理者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
⑤按土地要素分配:如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⑥信息要素: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点子)的收入。
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实行这一分配制度,归根到底,是由我国现阶段多层次、不平衡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考点 3:收入分配公平的要求、意义及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B)
( 1)要求: 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
膨胀。)
( 3)财政收支平衡: 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 注意:受多种因素的
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 )
因此,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
※【知识拓展】 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
按照具体用途, 财政支出可以分为:
性财政政策,如发行国债,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 增长。
②紧缩性财政政策: 在经济发展过热,经济的正常运行受供给能力(供小于求)制约时,政府应采取紧
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来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
“降温 ”。
※【知识拓展】 国家为了履行对内对外的职能,必须占有和消费一定的社会财富。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
考点 8: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意义( A)
( 1)含义: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 2)纳税人: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在
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 3)税率: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加。因此,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财政收入和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
水平的不断提高。
考点 6:财政收支关系的三种情况( A)
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有三种情况: ( 1)财政盈余: 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 ( 2)财政赤字: 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 注意:“年年有余”并非财政运行的最好状态。 ) ( 注意: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否则容易引发通货
( 2)从 税收的作用 来看:税收是国家兴旺发达、繁荣富强和国家项职能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
( 3)从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来看: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 信纳税。
2.公民增强纳税意识的要求: ①自觉主动依法诚信纳税。②勇于和违反税法的行为作斗争。③增强对国家
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和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
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注意: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根本的区
别)
( 2)意义: 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 3)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① 根本举措: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增加社会财富
② 制度保证: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考点 4:我国财政的作用( B) 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
作用: (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 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如:免费义务教育、抗震救灾、帮助困难群众和下岗
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 社会地位。
级 考点 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意义(
A)

( 1)生产要素: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
地和信息要素等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④ 重要举措之二: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要健全以税收、 社会保障、 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
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⑤ 兼顾效率与公平: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 于非按劳分配。②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
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
( 二
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③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
___高
( 2)地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制分配方
式中占主体地位。
____
※【知识拓展】 ①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成分中,但不能认为凡是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分配就一定是 按劳分配。工资、奖金、津贴属于按劳分配,而股息、红利、专利补贴、专有技术补贴、管理岗位奖励则属
响是基础性的。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②在社会
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
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
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
(教材 P71)
( 4)特点: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高收入者多纳税,少收入者少纳税)
( 5)意义: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考点 9: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B)
1.公民为什么要依法纳税?
( 1)从 税收的性质 来看: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 一致的。
政。
考点 5:财政收入的来源( A)
1.含义: 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2.来源: 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 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 1)税收收入: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它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
( 2)利润收入:国有企业税后利润中按规定上缴国家的部分,及国家从参股企业中取得的分红收入。
( 3)债务收入:是国家通过借贷(债券)方式,从国内外取得的收入。
( 4)其他收入:主要包括收费、罚款和公用事业收入中上缴国家的部分。
▲注意: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
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注意: 在现实生活中有各种违法税法的现象: ①偷税,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
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②欠税,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