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季《学前儿童心理学》期末考核学前儿童心理学
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心理学》测试题(含答案)
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心理学》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学前儿童技艺的基本特点是()。
[单选题] *A.有意记忆占优势,无意记忆逐渐发展B.机械记忆的效果优于意义记忆的效果C.词语记忆占优势,形象记忆逐渐发展D.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正确答案)2.思维的基本过程有分析和()。
[单选题] *A.抽象B.概括C.比较D.综合(正确答案)3.幼儿早上起来推开窗子,发现地面全湿了,就推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这是思维的()。
[单选题] *A.概括性B.间接性(正确答案)C.合理性D.整体性4.“一题多解”体现的是()。
[单选题] *A. 常规思维B.聚合思维C.直觉思维D.发散思维。
(正确答案)5. 幼儿在生活中碰到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会说“让我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指() [单选题] *A.想象活动B.知觉活动C.记忆活动D.思维活动(正确答案)6.把记忆材料保存在大脑中的环节是()。
[单选题] *A、再认B、再现C、保持(正确答案)D、识记7.六一儿童节聚会时,幼儿一听到《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歌曲,就知道自己曾经唱过。
这种记忆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单选题] *A.再认(正确答案)B.识记C.再现D.保持8.元旦庆祝会活动的欢乐情景一直在幼儿的脑海里回绕,这主要是()。
[单选题] *A.情绪记忆、形象记忆(正确答案)B.运动记忆、语词记忆C.形象记忆、运动记忆D.逻辑记忆、情绪记忆9.对材料进行理解的情况下,根据材料的内在联系,运用有关经验进行的识记是()。
[单选题] *A.有意识记B.无意识C.机械识记D.意义识记(正确答案)10.从记忆的提取方式说,幼儿最先出现的记忆是()。
[单选题] *A.感觉B.运动C.再认(正确答案)D.再现11.从记忆发生发展的顺序看,幼儿最晚出现的记忆是()。
[单选题] *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语词记忆(正确答案)D.运动记忆12. 在幼儿的记忆中,占主要地位、比重最大的记忆形式是()。
学前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是学前儿童发展中的生理特点? A. 大脑功能的快速发育B. 肢体发育逐渐完善C. 牙齿开始换牙D. 骨骼发育成熟答案:D. 骨骼发育成熟2.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阶段中,正确认识自己和对自己的评价形成在几岁左右? A. 3岁 B. 4岁 C. 5岁 D. 6岁答案:C. 5岁3.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是指? A. 孩子对社会环境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B.孩子和他人相处的交际能力 C. 孩子对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理解 D. 孩子对社会运作规律的认知能力答案:A. 孩子对社会环境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二、简答题1.请简要描述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和阶段。
答:学前儿童认知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主要表现为运用观察、读图、解决问题、类比推理等思维方式的发展。
-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包括感知、认知、概念等阶段。
2.什么是情绪敏感期?如何在学前教育中应对学生的情绪敏感期?答:情绪敏感期是指儿童在特定年龄段内对某些情绪的反应特别敏感的阶段。
在学前教育中,应对学生的情绪敏感期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波动。
- 搭建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学习。
- 提供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和社会情感能力。
- 注重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
三、论述题1.请论述学前教育心理学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影响。
答:学前教育心理学在儿童认知发展中具有重要性及影响: - 学前教育心理学能够指导教育者了解儿童的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
- 学前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和阶段,从而有效地促进儿童认知水平。
四、综合题1.请描述一位学前儿童认知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您如何帮助他克服这个困难。
答:学前儿童在认知发展中常常遇到集中注意力困难的问题,例如一个四岁的儿童。
在关注力未发展完全时,儿童经常难以在有吸引力的环境中保持一定时间的注意力,并且容易分散注意力,这会影响他们的记忆和学习。
《学前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学前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3分,总共30分)1.“成熟论”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 )A.霍尔B.华生C.盖塞尔D.施太伦2.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 )A.莫罗反射B.达尔文反射(又称抓握反射)C.巴布金反射D.巴宾斯基反射3.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子,会感到桔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 )A.感觉适应B.相继对比C.同时对比D.感觉相互作用4.“绘人测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A.观察法B.访谈法C.作品分析法D.实验法5.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行为,是( )A.亲社会行为B.攻击行为C.合作行为D.性别角色行为6.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又哭又闹时,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和妈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子自己会慢慢停止哭闹。
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 )A.转移法B.自我说服法C.反思法D.冷却法7.认为儿童智力最初是混沌不明晰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这种理论属于( )A.智力分化论B.智力复合论C.智力内容变化论D.智力多元论8.儿童积极说话发展的阶段指( )A.1~1岁半(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B.1岁半~2、3岁C.2、3~4、5岁D.4、5~6、7岁9.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作用的变化规律是( )A.动作的作用由小到大,语言的作用由大到小B.动作的作用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由小到大C.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大到小D.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小到大10.儿童想像的萌芽是在( )A.1岁半~2岁B.1岁~1岁半C.2岁~2岁半D.2岁半~3岁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原始情绪反应2.学前儿童心理学3.选择性注意三、简答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应注意哪些问题?2.幼儿活动动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学前心理学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C2. B3. B4.C5. D6.D7.A8.B9.B10.A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1.原始情绪反应儿童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情绪表现,最初几天的新生儿或哭或安静,或四肢划动等等,可以称之为原始的情绪反应。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什么是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至6岁儿童的心理发展、行为模式和认知能力的科学。
它关注儿童在这一阶段的身心健康、社交能力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并旨在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发展环境。
2.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是什么?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提供更好的儿童教育。
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助于制定科学的教育方案,提供更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育资源,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3.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哪些?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幼儿期(0-2岁):基本形成感知、认知和运动能力,开始建立情感依恋关系。
- 学龄前期(3-5岁):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社会认知和控制力,并逐渐形成自我意识。
- 学前末期(5-6岁):进一步完善语言能力,开始形成逻辑思维和学习兴趣。
4. 学前儿童的社交能力如何培养?社交能力的培养对学前儿童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培养社交能力的方法:- 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鼓励孩子主动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 创设适宜的社交游戏环境,让孩子有机会与同龄人进行互动。
- 鼓励儿童参与集体活动,如幼儿园、游乐场等,与其他儿童一起玩耍学习。
- 培养儿童的情感管理能力,让他们学会自我控制情绪和处理冲突。
5. 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如何提升?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关注的重点。
以下是几种提升学前儿童学习能力的方法:- 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求,提供适宜的学习材料和环境。
- 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开发儿童的感知能力和观察力。
- 鼓励儿童进行探索性学习,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引导儿童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和批判思维能力。
6. 学前儿童心理学与教育的关联是怎样的?学前儿童心理学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通过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需要和潜能,教育工作者可以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提供适合儿童的教学活动和教育资源。
幼师专业学前儿童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二
幼师专业学前⼉童⼼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幼师专业《学前⼉童⼼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说明:1、全卷共七个⼤题,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2、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要求字迹清楚。
适⽤专业:学前教育考试形式:闭卷班级学号姓名⼀、填空题(每空 0.5 分,共 10 分)1、⼼理实质是对的反映。
2、表象的两个重要特征是和。
3、是天⽣的,是靠后天培养的。
4、幼⼉掌握⾔语的过程,也就是幼⼉的过程。
5、幼⼉园的基本体操以为主。
6、独⽣⼦⼥的社会性如何发展,关键在于。
7、幼⼉期是最快的时期。
8、⼉童⼼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童在每个年龄阶段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的⼼理特征。
9、是⼼理活动对⼀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0、记忆是以、、再认、回忆的⽅式对经验的反映。
11、想象的基本材料是。
12、⼩名记东西记得快,忘得也快,说明他记忆的品质较好,⽽较差。
13、根据幼⼉视⼒发展特点,幼⼉读物中,应该年龄越⼩,图和字⼆、单项选择题:下⾯各题均有⼏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在下表相应的题号下⾯。
(每题1 分,共 20 分)定,他的⽓质类型是(C 、20分钟3、上课时,窗外⼀声巨响,幼⼉的注意转向窗外,这是C 、理解事物主要依靠具体事物的形象1、明明⼩朋友直率热情、活泼好动、反应快、动作迅速,兴趣不稳A 、多⾎质B 、抑郁质C 、胆汁质D 、粘液质2、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 4 岁幼⼉能集中注意( A 、10 分钟B 、15 分钟A 、内部注意B 、有意注意C 、⽆意注意4、奶奶提着⼀⼤篮⼦菜回家,说: “我的胳臂好酸呀。
明明马上说;让我闻⼀闻。
”这说明了幼⼉理解的特点( A 、孤⽴理解事物B 、理解表⾯化、简单化5、先苦后甜,味更甜,这是(A 、感觉对⽐B、感觉的相互作⽤C、适应6、汽车司机既要调节车速和⽅向盘,⼜要注意来往车辆和⾏⼈,这是注意()A 、分配好B、转移快C、范围⼤7、幼⼉社会交往的主要形式是()A 、劳动B、游戏C、学习8、()可以促进亲社会⾏为的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学前儿童心理学主要研究的年龄段是:A. 0-3岁B. 3-6岁C. 6-12岁D. 12-18岁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A. 好奇心强B. 模仿能力高C. 逻辑思维成熟D. 想象力丰富答案:C3.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几个阶段?A. 3个B. 4个C. 5个D. 6个答案:B4. 学前儿童在社会性发展中,以下哪项不是他们的主要任务?A. 学习分享B. 形成自我意识C. 建立同伴关系D. 掌握专业技能答案:D5.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解释儿童心理发展的?A. 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B.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C.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D.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答案:D6. 学前儿童的道德发展通常处于哪个阶段?A. 前习俗水平B. 习俗水平C. 后习俗水平D. 道德形成前阶段答案:A7. 学前儿童对于颜色的识别能力通常在哪个年龄段快速发展?A. 1-2岁B. 2-3岁C. 3-4岁D. 4-5岁答案:C8. 以下哪个不是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方面?A. 词汇量的增加B. 语法结构的掌握C. 语言的创造性使用D. 语言的标准化使用答案:D9. 学前儿童的自我中心性思维通常在哪个阶段开始减少?A. 2-3岁B. 3-4岁C. 4-5岁D. 5-6岁答案:D10. 学前儿童通过以下哪种方式学习效果最佳?A. 被动接受B. 观察模仿C. 抽象思考D. 机械记忆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________年龄段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答案:0-6岁12. 学前儿童的情绪表达往往直接而强烈,这是因为他们的________尚未完全发展。
答案:自我调节能力13. 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学前儿童主要处于________阶段。
答案:前运算14. 学前儿童的道德观念很大程度上是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来学习的。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题库附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具体形象思维: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2.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婴幼儿以依恋行为(如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和跟随等)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
3.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称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4.性别稳定性:是指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其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5.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至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6.记忆的恢复现象P142指学习某种材料后,像个一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17.直接判断P205、主要是感知形式的判断,不需要复杂的思维加工18.转导推理P208是一些从特殊事例到另一些特殊事例的推理,这种推理还不是逻辑推理,而是属于以前概念的推理19.出声的自言自语P250是内部言语发展的初级形态,是在外部言语基础上,产生内部言语的过度形态20.自我意识P327是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存在以及自己对周围的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2.颜色视觉方面的一个重要缺陷是——色盲。
3.婴儿三种不同的典型气质类型是——容易抚育型、——抚育困难型、——启动缓慢型。
4.观察他人的过程有——注意、——保持、——运动复现、——动机等4个组成部分。
5.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设计的视崖装置是——知觉研究中的一个经典实验装置。
6.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7.儿童在音乐世界中扮演着——感知者、——表现者和——欣赏者的角色。
8.婴儿的情绪和情感表现为易——变换、易——冲动、易——感染、易——暴露的特点。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下列哪个属于学前儿童发展的认知方面?A) 社交能力B) 语言能力C) 认知能力D) 运动能力答案: C) 认知能力2. 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主要涉及以下哪方面?A) 自尊心的形成B) 学习能力的提升C) 运动技能的发展D) 社交技巧的培养答案: A) 自尊心的形成3. 学前儿童的主要社交发展任务是什么?A) 形成自我意识B) 与他人建立联系C) 掌握合作技巧D) 培养独立性答案: B) 与他人建立联系4. 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发展对其认知和情感发展有何影响?A) 促进语言表达能力B) 提高学习兴趣C) 增强创造力D) 扩展思维能力答案: D) 扩展思维能力5.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是:A) 出生至6个月B) 1岁至3岁C) 4岁至6岁D) 7岁至12岁答案: C) 4岁至6岁6. 学前儿童经常出现的自我中心性表现为:A) 独立意识增强B) 对他人感受缺乏敏感C) 社交技巧提升D) 规则遵守能力增加答案: B) 对他人感受缺乏敏感7. 下面哪种教育方法适用于学前儿童的动手能力培养?A) 观看教学视频B) 听讲座课程C) 参观博物馆D) 手工制作答案: D) 手工制作8. 学前儿童的重要情绪问题之一是:A) 抑郁症B) 强迫症C) 分离性焦虑D) 双相障碍答案: C) 分离性焦虑9.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两大经典理论是:A)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B) 动机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C) 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理论D)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理论答案: B) 动机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10. 学前儿童的性别认同发展一般发生在哪个阶段?A) 出生至1岁B) 1岁至3岁C) 4岁至6岁D) 7岁至12岁答案: B) 1岁至3岁以上是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对您的学习和了解有所帮助。
通过了解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我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和支持他们的成长。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2. 客体永久性:是指当一个物体从视野中消失后,儿童仍能知道它的存在。
3. 直觉行动思维: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的思维。
4. 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5. 结构性游戏:是有组织的目标导向的游戏,也就是说,儿童在一定目标的指引下,通过操作,将一些无意义的材料变成有意义的结果的游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 至6 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 在怀孕后的第四周,胚胎第一个形成的是神经系统。
3. 婴儿从4 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性反应,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
4. 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婴儿通过笑能引起其他人对他作出积极的反应。
5.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教师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
6. 到了2 岁左右,儿童歌曲的基本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自发唱出来的" 咿呀之歌" 已经具有了歌曲所具备的一个大体的构架和轮廓,心理学家称之为婴幼儿的"轮廓歌"。
7. 托马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类型:容易抚育型、抚育困难型和启动缓慢型。
8. 心理学家Parten 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四种:独自游戏、平行游戏、和合作游戏、联合游戏9. 儿童一般要到六七岁才能获得性别恒常性的认识。
10. 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结构,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11. 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学习而习得新行为。
12.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既不是来自自主体( 即大脑),也不是来自客体( 即环境),而是来自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 4分)1.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2) 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心理学》测试题(含答案)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心理学》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思维的主要特征是()。
[单选题] *A.间接性还概括性(正确答案)B.分析性和概括性C.间接性和整合性D.分析性和整合性2.学前儿童最早出现的(),最晚出现的是语词记忆。
[单选题] *A.情绪记忆B.语词记忆C.形象记忆D.运动记忆(正确答案)3.(2014年)按顺序呈现“护士、兔子、月亮、救护车、胡萝卜、太阳”图片让儿童回忆,儿童回忆说:刚看到了救护车和护士,兔子与胡萝卜太阳与月亮,这些儿童运用的记忆策略为()。
[单选题]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正确答案)D.习惯化策略4.在学前儿童的绘画中,可以发现学前儿童画的大象头特别大,鼻子特别长,这说明()。
[单选题] *A.学前儿童想象的独特性B.学前儿童想象的夸张性(正确答案)C.学前儿童想象的情绪性D.学前儿童想象不受外界刺激的影响5.在学前儿童游戏中,一会儿当“医生”,一会儿当“工人”。
这表明()。
[单选题] *A.想象的主题不稳定(正确答案)B.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C.以想象过程为满足D.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6.有个孩子很喜欢长颈鹿,有一天他对小朋友说:“我家有一头真的长颈鹿。
”这说明()。
[单选题] *A.学前儿童想象的独特性B.学前儿童的想象易与现实相混淆(正确答案)C.学前儿童想象的情绪性D.学前儿童想象不受外界刺激的影响7.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表现为()。
[单选题] *A.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开始发展(正确答案)B.无意想象开始萌芽,并成为学前儿童想象的典型形式C.有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无意想象已趋完善D.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在学前儿童生活中占同等重要地位8.学前儿童听老师讲《西游记》的故事,仿佛看见了孙悟空大闹天空的情景,这是()。
[单选题] *A.逻辑思维B.创造想象C.综合想象D.再造想象(正确答案)9.(2012年真题)在同一张桌子上绘画的学前儿童,其想象的主题往往雷同。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心理学测试题含答案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心理学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指:A. 从胎儿直至青少年的发展过程B. 仅指学前儿童的发展过程C. 仅指儿童的智力发展过程D. 从新生儿到青少年的社会发展过程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儿童行为发展的影响因素:A. 遗传因素B. 社会因素C. 情绪因素D. 智力因素答案:D3. 对于学习相关的心理过程,以下哪项正确:A. 只有婴幼儿期开始产生B. 只有青少年期会经历变化C. 在整个儿童发展过程中都存在D. 只有学龄期才会发展出来答案:C4. 下面哪项是指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的特定行为和智力表现:A. 儿童发展阶段B. 儿童认知发展C. 儿童行为发展D. 儿童表情发展答案:A5. 儿童性格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A. 遗传因素和家庭环境B. 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C. 社交关系和兴趣爱好D. 电子娱乐和虚拟世界答案:A二、多选题1. 下面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可多选)A. 家庭关系B. 教育质量C. 儿童陶醉D. 社会经济地位答案:A、B、D2. 儿童自我认知能力的形成主要涉及以下哪些方面?(可多选)A. 对自我能力的评估B. 对自己与他人的比较C. 对自己内心感受的认知D. 对自己的生理特征的认知答案:A、B、C、D三、判断题1.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的生理发展过程。
A. 对B. 错答案:B2. 儿童发展心理学只关注儿童的智力发展,而不关注其他方面的发展。
A. 对B. 错答案:B四、解答题1.请简要阐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中的主要阶段。
答: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中的主要阶段包括:- 前运算阶段:指的是从出生到约2岁之间的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认识世界,还不能进行逻辑思维。
- 具体运算阶段:指的是从约2岁到约7岁之间的阶段,儿童开始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仍然以具体的、操作性的方式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 形式运算阶段:指的是从约7岁到青少年期的阶段,儿童逐渐具备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能够进行符号操作和推理。
学前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学前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1.下列哪个不是学前儿童常见的情绪表达?A.高兴B.愤怒C.忧伤D.无面部表情2.学前阶段个体的自我概念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A.家庭与社会环境B.学校教育C.亲友关系D.媒体和网络3.下列哪个因素对学前儿童的身体发育影响最大?A.遗传因素B.营养摄入C.运动锻炼D.心理因素4.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在几岁?A.1到2岁B.2到3岁C.3到4岁D.4到5岁5.在学前阶段,儿童社会能力主要通过以下哪个途径发展?A.家庭教育B.学校培训C.幼儿园生活D.社交游戏...二、问答题(共4题,每题20分,共80分)1.请描述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典型行为表现。
2.如何通过家庭环境促进学前儿童的自我发展?3.学前儿童的情绪管理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请举例说明。
4.学前心理教育的目标和策略有哪些?请详细解释。
...三、论述题(共1题,难度可适当提高,40分)请结合学前儿童具体案例,论述家庭和学校在学前心理教育中的作用及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写作备注:本次试题旨在考察学生对学前心理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题目,按照正常学术论述方式进行回答。
不要求特定格式,但请确保表达规范、逻辑清晰、语句通顺。
【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案需写在答题卡上,不接受任何形式的电子文档提交。
3.请将答案书写清晰、工整,勿涂改,否则无效。
祝各位同学考试顺利!。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A. 0-3岁B. 3-6岁C. 6-12岁D. 12-18岁答案:B2. 儿童自我意识的萌芽通常发生在:A. 婴儿期B. 学前期C. 学龄期D. 青春期答案:B3. 学前儿童道德行为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家庭环境B. 学校教育C. 社会文化D. 以上都是答案:D4. 学前儿童的注意力特点主要是:A. 集中B. 分散C. 短暂D. 持久答案:C5. 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主要是:A. 抽象思维B. 形象思维C. 逻辑思维D. 直觉思维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个方面。
答案: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个性发展2. 学前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通常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阶段。
答案: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3.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经历了从______到______的过程。
答案:自我意识的萌芽、自我意识的成熟4. 学前儿童的注意力特点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选择性、稳定性、分配性5. 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发展经历了从______到______的过程。
答案: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答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包括心理活动的直观性、情感的易变性、行为的模仿性和依赖性。
2. 学前儿童道德行为发展的特点是什么?答案:学前儿童道德行为发展的特点包括对规则的遵守、对他人的同情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3.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有哪些表现?答案: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表现在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
4. 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发展有哪些特点?答案: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发展特点包括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象到逻辑、从表面到深入。
《学前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概念: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个体心理的发生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填空、判断、选择: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一般以1882年德国生理和心理学家蒲来尔(w·Preyer)的《儿童的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指从初生到成熟时期(一般指0—18岁)心理的发展。
从初生到进入小学之前是广义的学前时期(0—6岁)。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这个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
学前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而且是内容最充实的分支。
发展心理学的对象主要是儿童心理的发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各阶段也可以独立成为一些学科,如学前儿童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青年心理学等。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科学的学前儿童心理学,应该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应该完成两个主要任务:第—个任务是揭示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第二个任务是解释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的变化。
儿童心理学(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它的实践性表现在它和社会实践有密切的联系。
它来源于社会实践,又必须为社会实践服务。
1.社会实践的需要是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根源。
2.学前儿童心理学必须为实践服务。
一、概念:1、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的基本方法。
运用观察法了解学前儿童,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言语、表情和行为等,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2、测验法: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
测验主要用于查明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也可用于了解不同年龄心理发展的差异。
3、调查访问法: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心理的表现。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
一、选择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 C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C.0—6岁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 A横向研究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B纵向研究二、填空题1.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2.我们通常所讲的遗传物质存在于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里,全名叫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DNA23.在怀孕后的第四周,胚胎第一个形成的就是/神经系统/。
4.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
5.儿童大脑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第一、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等几个方面。
6.新生儿的神经活动,主要在皮层下部位进行。
他们利用先天遗传的无条件反射来适应环境。
这些基本反射包括/食物反射/和防御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等。
7./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也可以笼统地把新生儿时期视为心理发生的时期。
8.大脑皮层机能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兴奋过程中,还表现在抑制过程中。
儿童年龄越小,神经的/兴奋过程/比/抑制过程/占优势就越强,兴奋也就特别容易扩散。
9.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10.在儿童条件反射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刺激物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那就是/语词。
11.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皮层机能系统叫/第一信号系统/,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皮层机能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
12.事实证明,许多先天缺陷并不完全决定于遗传,而往往是由于/胎内环境的危害/与/遗传的某种相互作用/引起的。
13.影响胎内环境的因素主要有/母亲年龄/(育龄)、营养、药物、辐射、健康状况、Rh 因子以及情绪和态度等。
14.新生儿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
15.婴儿从/4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性反应,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
学前心理学题目及答案 (2)
《学前心理学》考试试题(1)一、选择题(10分)1、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
A. 6个月-1岁B。
1岁-1。
5岁C。
1.5岁—2岁D。
2岁—3岁2、()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A。
想象B。
思维 C.记忆D。
语言3、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A.直接刺激词的反应B。
词的刺激直接反应C.直接刺激直接反应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4、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A。
婴儿期B。
学前期C。
少年期D。
先学前期5、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
A。
记得快忘得也快B。
容易混淆C。
语词记忆占优势D。
较多运用机械记忆6、不属于研究学前儿童信息的基本原则的是()。
A.客观性B。
发展性C。
教育性 D.理论性7、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是( )。
A.思维具体形象B。
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C。
爱玩、会玩D。
个性初具雏形8、()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A.记忆B。
想象C。
感知觉 D.思维9、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 )能够正确辨别前后.A。
3岁 B.4岁 C.5岁 D.6岁10、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
A.顶叶B。
颞叶C。
枕叶D。
额叶二、填空题(10分)1、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2、了解幼儿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
3、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人脑凭借语言的反映事物之间或者之间的肯定或否定性联系的过程。
4、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5、是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6、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自我调节化。
三、名词解释(20分)1、问题言语2、情绪情感3、同伴关系4、能力5、理智感四、简答题(30分)1、创造想象有何表现?2、简述依恋感发展的四个阶段?3、简述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趋势。
4、简述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总趋势。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加以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2.具体形象思维: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3.记忆策略:是指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4.自传体记忆:是指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5.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6.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婴幼儿以依恋行为(如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和跟随等)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
7.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称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8.关键期:(见简答题)9.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10.象征性游戏:通过使用替代物并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模拟社会生活的假装或想象游戏。
二、填空1.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2.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3.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4.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5.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
6.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7.尽力减少环境中的(噪音)是保护儿童听力的重要保障。
8.6、7岁时儿童的脑重约(1280 )克,已基本接近成人脑重的90%。
12岁达1400克(即成人脑的平均重量)。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作业考核
《学前儿童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镜像自我
指:从外界(可观、他人)得到的关于自己的印象为社会自我。
镜像自我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是他人关于自己外表、形象的印象;第二是他人对自己外表评判的印象;第三是某些自我感觉。
2.空间知觉指:对客体的空间位置,空间特性及空间关系的知觉。
3.记忆的精确性指:记忆的品质之一,是对事物的正确无偏差的记忆。
4.抽象逻辑思维指:用所见蝗概念(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
5.最近发展区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6.个性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指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幼儿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
答:(1)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2)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3)开展多种形似的活动。
(4)锻炼幼儿的发散思维。
2.简述多动症儿童的主要特征?
答:(1)注意障碍难(2)活动过多(3)冲动任性(4)心理改变
3.幼儿注意范围的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答:影响孩子注意范围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⑴生理方面由于孩子大脑发育不完善,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故而自制能力差。
这是正常的,只要教养得法,随着年龄的增长,绝大多数孩子能做到注意力集中。
⑵病理方面⑶饮食与环境方面糖果、含咖啡因的饮料或掺有人工色素、添加剂、防腐剂的食物,会刺激孩子的情绪,影响专心度。
此外,环境污染造成血液中铅含量过高也有影响。
⑷家庭方面教养态度与家中生活习惯对孩子的行为影响极大,也常是影响孩子最主要的因素,但“当局者迷”,往往无法客观地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4.婴儿自我意识发展的指标是什么?
答:(1)对特征的识别。
(2)对于模仿实验者演示的动作感到苦恼。
(3)控制性微笑。
(4)向成人发号施令。
(5)自我描述性言语。
5.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有哪些因素?
答:(1)移情(2)社会生活环境(3)父母抚养方式(4)同伴相互作用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什么是“视崖”实验?“视崖”实验具有什么意义?
答:实验时,让婴儿的母亲先后站在装置的"深"、"浅"两侧招唤婴儿,观察婴儿是否拒绝从有深度错觉的"悬崖"一边爬向母亲,借以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的发生。
实验证明,出生六个月左右(甚至更早些)的婴儿,尽管母亲向他(她)招手呼唤,诱导其爬向母亲,但均被拒绝。
这说明他们已经具有了深度知觉的能力。
动物实验表明,凡是一出生就会行走的动物,生后不久就能看出深度而躲避"悬崖";而生后尚需经过一定时间才会行走的动物,则和人类的婴儿一样,要到会爬一段时间以后,才能看出深度而躲避"悬崖"。
研究结果能证明人类知觉深度的能力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飞得的吗?明显不能!这是因为这项研究中所有婴儿至少已经有了 6 个月的生活经历,在这段时间内,他们可能通过深度和错误而学会了知觉深度。
然而 6 个月以下的婴儿由于不具备自主运动的能力,所以不能接受试验。
这也是吉布森和沃克用各种动物作为实验参照的原因。
众所周知,大部分非人类的动物获得自主运动的能力比人类婴儿要早得多。
2.感受性变化规律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在幼儿园活动中对其进行应用?
(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各种感觉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使感受性发生变化,或者降低,或者提高。
例如,视觉感受性可在听觉影响下发生变化。
研究证明,弱的听觉刺激可以提高视觉的颜色感受性,而强烈的噪音可使视觉的差别感受性显着降低。
因而,教师上课说话时应轻声细语,不要高声大叫,以免影响幼儿的感受力。
一般来说,在感受的相互作用下,弱刺激提高分析器的感受性,强刺激降低分析器的感受性。
(
二)适应同一感受器,也可因刺激的连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改变,有时表现为感觉完全消失,如古话所说“如入芝兰之室久已不闻其香,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即是嗅觉感受力的完全消失。
适应有时表现为感觉的钝化。
例如,把手放入冷水中,由冷刺激引起的感觉会渐渐下降。
又如,从半暗的房间进入亮处,最初看不见东西,以后视分析器的感受性下降,才能分辨周围情况。
适应还表现为感受性的提高。
例如,初进入暗室时看不到东西,在弱刺激的影响下,眼睛的感受性提高了,因而渐渐能看到东西了,这称为暗适应。
教师在带领儿童进入较暗的场所,如电影院、放幻灯的场所或暗室时,要注意视觉适应现象,稍稍停留一下再行动,使眼睛能先适应。
又如,让儿童嗅闻某种气味,不要闻得太久,以免因适应而分辨不出。
(三)对比同类而相互对立的感觉相互作用时,可使对方的感受性有所加强,这就是对比现象。
例如,白和黑、红和绿、冷和热、甜和酸同时发生或相继发生,可以使两种感觉更加强烈。
红花绿叶相衬会更加鲜艳。
吃了酸的再吃甜的便感到更甜。
幼儿园教师在为幼儿制作教具或布置活动室时,就要注意“对比”规律。
例如,白底的贴绒教具上面贴黑色的图形便很突出,如贴“淡黄”的图形便不鲜明。
(四)敏感化敏感化是指由于分析器的相互作用和练习而使感受性提高。
这说明感觉的可训练性。
这一方面是由于感觉的补偿作用而引起的。
例如,盲人的听觉和触觉特别发达。
另一方面是由于特殊训练而引起的。
如染色工人由于职业需要和实际锻炼,可以区分40~60 种黑色色调;美术家对于比例估计非常敏感,可以区分物体大小的感知能力的变化。
教师要重视感知觉教育,通过各种活动,有意识地训练幼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