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人画
宋元文人画教育思想
05 宋元文人画教育 思想的影响与启 示
对古代中国画教育的影响
01
推动了中国画教育的进步
宋元文人画教育思想强调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与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
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推动了古代中国画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02 03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宋元文人画教育思想强调个性表达和情感体验,注重艺术作品的内涵和 意境,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丰富了古代中国画教育的多样性 。
通过对宋元文人画教育思想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当时的教 育理念、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为现代艺术教育和文化传承 提供借鉴和启示。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通过对宋元文人画教育思想的梳理和研究,探究其教育理念、方法和特点,分 析其对现代艺术教育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研究方法
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对宋元文人画教育思想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的目的。
以“自然”为师的教育方法
1 2 3
尊重自然
宋元文人画教育强调尊重自然,认为自然是最好 的老师,学生应该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和营养。
观察自然
宋元文人画教育鼓励学生观察自然,通过观察自 然中的形态、色彩、光影等元素,提高学生的审 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借鉴自然
宋元文人画教育鼓励学生借鉴自然中的元素,将 其融入到绘画作品中,使作品更加生动自然。
03 宋元文人画教育 思想的形成
宋元时期的社会背景
01
02
03
政治稳定
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相 对稳定的时期,政治稳定 为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 环境。
经济繁荣
宋元时期经济繁荣,城市 发展迅速,为文人提供了 丰富的物质基础。
元代文人画兴盛的原因
浅谈元代文人画兴盛的原因摘要:文人画是中国绘画中独特的绘画体系,文人画家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造诣强调性情的抒发。
本文以各方面背景为基础进行分析,浅析元代文人画兴盛的原因。
关键词:元代;文人画;兴盛原因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139-01何为文人画,近代学者陈师曾先生认为:“何谓文人画,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功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
”中国文人极推崇绘画的价值,是将画融入文化之中,如邓椿《画继》所说:“画者,文之极也”。
倘若画可以与诗文、书法并列,画能达到“艺成而下,道成而上”的地步,这才是文人画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一、元代文人画兴盛的原因中国的文人知识分子在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特殊的阶层,思想上一直受着儒、道思想的影响。
在儒家“达则兼善天下”思想影响下,治国平天下是大多数文人的愿望,但在元代的社会背景下他们这些愿望化成泡影。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忽必烈入主中原后即行汉法,其汉化对元朝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但是,元代社会存在着各种矛盾,如不同文化之间、不同民族与宗教之间、知识分子与权贵之间,这些因素都对元文人画的兴盛有深刻的影响。
蒙古统治者实行歧视政策,他们把各族人划分为四等,汉人最后等,这意味着一直是中国文人中流砥柱的汉族人成为社会最底层,一时文人知识分子家破国亡的心理失落感和受人欺辱的悲痛感,形成了悲凉、苦闷的精神状态。
元还废除了科举和画院,对于现状文人们无力反抗便慢慢开始面对自己的内心,转而把感情倾注在诗书画上面,而隐逸成了一种逃避社会的普遍现象。
二、元代文人画兴起的特点元代文人画的兴盛,标志着绘画与书法、文学发生了更亲密的关系,这对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元代文人画的兴盛主要指元代山水画的兴盛,文人们大都选择隐逸和选择山水画来抒发感情,因为山水画这一题材,更能表现他们内心的苦闷和对人事的漠视,这一道家的隐逸理念指导着文人们的思想与行动。
元朝时期王蒙二十六幅绘画赏析
元朝时期王蒙二十六幅绘画赏析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
因元代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
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
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
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三结合。
元四家的画风虽各有特点,但都是从五代董源、北宋巨然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画中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
元四家指赵孟俯、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
这里介绍王蒙精品绘画。
元代早期高克恭,元代中后期,王蒙、吴镇、倪瓒这四人绘画赏析。
王蒙像元代画家王蒙(1308-1385)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吴兴)人。
外祖父赵孟頫、外祖母管道升、舅父赵雍、表弟赵彦徵都是元代著名画家。
王蒙的山水画受到赵孟頫的直接影响,后来进而师法王维、董源、巨然等人,综合出新风格。
王蒙能诗文,工书法。
尤擅画山水,得外祖赵孟頫法,以董源、巨然为宗而自成面目。
写景稠密,布局多重山复水,善用解索皴和渴墨苔点,表现林峦郁茂苍茫的气氛。
山水之外,兼能人物。
所作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仅次于黄公望,后人将其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为“元四家”。
王蒙传世的代表作上海《青卞隐居图》、北京《夏山高隐图》、上海《春山读书图》、北京《葛稚川移居图》、北京《夏日山居图》、《层峦萧寺图》、台北《具区林屋图》、苏州《竹石图》、台北《花溪渔隐图》、《霜柯竹石图》、台北《谷口春耕图》、美国大都会《空林草亭图》、《太白山图卷》、台北《秋山草堂图》、《溪山风雨图》、台北《深林叠嶂轴》、《黄鹤山樵坦斋图》、《东山草堂图轴》、《辋川图》、《西郊草堂图》《煮茶图》、《鸡西高逸图轴》、《素庵图轴》、《松林写作图卷》、《丹崖翠谷图》、《铜官山图》等。
诗文、史学亦精。
今存诗集《草堂雅集》。
元朝时期王蒙《青卞隐居图》赏析王蒙,青卞隐居图纸本水墨1366年作纵140.6厘米横42.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图画作者家乡浙江的卞山。
宋元文人画发展的艺术特点
宋元文人画发展的艺术特点1.引言1.1 概述宋元时期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文人画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文人画的艺术特点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文人画的概念在宋代首次提出,并在元代达到了巅峰。
因此,研究宋元文人画的发展,对于理解中国绘画史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宋元时期,文人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点。
与传统宫廷绘画不同,文人画更注重个人意趣的表达和个性化的风格呈现。
文人画强调情感的表达和内涵的传递,作品主题通常是诗词、文学或历史故事的描绘,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
在绘画技法方面,文人画注重笔墨的运用。
文人画家追求笔墨的自由和随心所欲的表达,注重笔墨的境界和艺术感染力。
他们常常运用简练而具有表现力的笔墨,构建富有节奏感和意境的画面。
同时,他们注重用墨的韵味和墨色的变化,通过不同的墨色表现画面的光影效果,使作品更具生动性和立体感。
此外,文人画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和匠心独运的特点。
文人画家以个人的审美追求和思想情感为出发点,注重在作品中体现自己的创作个性。
他们通过自由构图、变换视角和独特的笔墨表现方式,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风格。
每位文人画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特点和风格,使得文人画展现出极大的多样性和创造力。
总体而言,宋元文人画的艺术特点是注重个人意趣的表达和个性化的风格呈现,技法上追求笔墨的自由和墨色的变化,同时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和创作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文人画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独具魅力的一支流派,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的安排对于一篇长文的编写至关重要,它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内容脉络。
本文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首先,引言是文章的开篇部分,我们会在引言中对于宋元文人画发展的艺术特点进行一个概述,简要介绍一下该主题的背景和重要性。
接着,我们会详细介绍文章的结构安排,包括各个章节的主题和内容,以引导读者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知。
其次,正文部分是详细展开讨论宋元文人画发展的艺术特点的部分。
论元代墨竹图的特点及美学观
教育教学jiao yu jiao xue110论元代墨竹图的特点及美学观◎周伟摘要:管道升,中国历史上以女性画家身份记载在史书资料。
自古以来重男轻女思想,本就为数不多的女性画家被男性画家的耀眼所覆盖。
然幸运的是管道升可以坚守本心,坚持创作,散发着属于自己的魅力。
本文以元代管道升《墨竹图》为研究对象,采用史料与图像相结合的形式,对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感情色彩进行研究,深入探索这幅作品背后所传达出来的意义。
关键词:管道升;《墨竹图》;绘画特点;美学观管道升,作为一名女性可以说是最早以画家身份载入史书资料的。
她的书画艺术成就在历史上是举足轻重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可以取得如此高的甚至比一般男子还要高的成就 ,她的耀眼光芒就不应该被掩盖。
取得如此成就,与管道升所处的环境、所受的家庭教育以及自身的天赋是紧紧相依的。
一、管道升的生平研究(一)管道升的生平介绍及所处时代管道升(1262年—1319年),字仲姬,湖州吴兴人(今浙江吴兴),出生于南宋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
嫁给元代吴兴书画名家赵孟頫,封吴兴郡夫人,世称管夫人,延祐四年(1317年)封魏国夫人,在回乡的路上旧疾复发,延祐六年病逝。
管道升于绘画,喜画竹、梅、兰等物象,尤擅画竹,笔意清新。
又工山水、佛像、诗文书法。
于书法,取法赵孟頫,尤精于小楷与行书。
小楷端庄华贵,清闲自由,行书幽心俊逸,她的书与赵孟頫极其相似;笔法飘逸脱俗、平江游舟。
世人谓之“管夫人作书,寸绡片纸,人争购之,后学为之模范。
”公元1271年,蒙古族覆灭南宋,定国号为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
元朝结束了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南北分裂,文化上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融合,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官僚制度,民族歧视严重,从而导致汉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加剧。
在这样的动荡社会下,管道升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妇女,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大环境下施展才华,是难能可贵的。
自古以来,封建社会下的妇女就深受缠足、被男性所深深压迫,思想被禁锢甚至被禁足在幽暗的深闺之中,长期面对着黑暗,独自一人黯然神伤。
元代美术
• 山西芮城永乐宫为元代著名的道教宫观, 现仍保存其主体建筑。三清殿屋顶使用黄 绿两色琉璃瓦以及台基处理的手法反映了 元代的建筑特色。 • 喇嘛教建筑以大都妙应寺塔(北京, 1279年,尼泊尔匠师阿尼哥设计)为代表,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竣工。塔高50公 尺,全为砖构实心,外部粉刷白色。反映 藏、汉建筑艺术的交流与融合。
一、山水画 • 元代新的绘画风气的到来与赵孟頫的开启密切相关。 • 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四人的创作集中体现了元代山 水画的最高成就。四家既有各自的鲜明个性特点,又都具 有元代山水画的时代风貌。他们强调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 状物寄情,属典型的文人画,对明、清绘画影响巨大。
•
鹊华秋色图
赵孟頫
元
元四大家的山水画
元代美术
概述
• 元代由于政权的更替,战争引起的社会动荡等方面的原因, 绘画出现了和宋代显著不同的特点。人物画主要成就更多 地体现在寺观壁画方面,宋代院体绘画精密不苟的画风, 元代已成衰微之势。
• 继承宋代已成潮流的文人士大夫绘画在元代画坛上占据着 显著地位,元代前期的赵孟頫、高克恭、任仁发等位居显 要的馆阁士大夫均以擅长绘画著称。元代中后期文人画家 以集中于江浙一带的画家为代表。“元四家”的黄公望、 吴镇、倪瓒、王蒙主要师法董源、巨然和北宋山水诸家, 以水墨或浅绛写江南山水,各自创立自己的风貌。此时文 人画与工匠画有了更明确的分野。花鸟画也向水墨方向发 展,梅、兰、竹、石为主要题材,出现了李衎、管道昇、 柯九思、顾安、王冕等代表画家
• 元四大家技法上以宗董、巨为主,审美情操、艺术见解都倾向超 脱世俗,喜描写闲适、宁静的意趣,突出笔情墨韵和抒发作者的 主观心绪,对后世传统文人画影响很大,他们是︰ 黄公望(1269~1354年),取法荆浩、董源诸家,加以融 化,以水墨或浅绦设色作画,苍润浑厚,为明清文人画家所师法。 代表作有《富春山居图卷》(1350,台北故宫博物院)。 吴镇(1280~1354年),吸取董源、巨然皴法,笔墨雄秀 清润,表现苍茫象,喜作渔父图。代表作《双松图》(1326,台 北故宫博物院)、《洞庭渔隐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倪瓒(1301~1374年),字云林,所画山水主要表现太湖 风光,喜用折带皴表现山石,意境清幽而荒寒萧索,带有孤寂之 感,绝少设色,为明清画家所推崇。代表作《容膝斋图》(1372, 台北故宫博物院)、《六君子图》等。 王蒙(1301~1385年),山水多表现隐居生活,喜用牛毛 皴画山石,笔墨层次丰富。代表作《秋山草堂》(台北故宫博物 院)、《青卞隐居》、《花溪渔隐》、《具区林屋》(台北故宫 博物院)等。
元代人物画1
《李仙像》
元 颜辉 绢本水墨淡设色 纵146.5厘米 横 72.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以写意画法塑造拐仙形象,主人公坐 于磐石之上,披发、浓须、袒胸赤足,衣衫 褴褛。其左脚踏地,右腿弯曲,右手扶拐, 左手按于坡石之上,袖笼葫芦,狞眉怒视, 嘴角紧闭,神情庄严冷峻,一副令人不可侵 犯的气势。其背景为悬崖、飞瀑、雾岚,山 石作大斧劈皴,墨气淋漓,云霭人淡墨渲染, 舒卷有致,崖间枯藤与溪边芦荻以方笔写之, 转折有力,硬峭刚劲,营造出一种神氦莫测、 幽冥怪异的气氛。画家善于从仙人的衣衫破 烂的外表来突出其不同凡响的人物性格与精 神力量。
抒情与写意——文人画
题识:“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 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徐渭用野藤中的 葡萄来比喻自己,表达自己有才华却不被理解,不被 赏识的苦闷。人生道路坎坷,自己被埋没荒野。人生 最大的悲哀不就是“美人迟暮”,拥有才华,拥有美 貌,却眼看着一点点老去,没地方施展,这才是真正 的痛和悲哀。
线条刚柔相济,章法疏密结合
荷石水禽图 中国画(轴)纸本水墨 114CM×38.8CM 朱耷(清) 旅顺博物馆
这幅画运用了石涛特有的“拖泥带水皴”,连 皴带擦,浓淡、干湿并用,描绘出湿润沃疏的质感 。此图满幅洒落的浓墨苔点,吸收采用了董源一派 的皴法点土石,配合着尖笔剔出草丛,使整个画面 萧森郁茂,苍莽幽邃。
干草车 油画 130.2CM×185.4CM 康斯康勃尔 英国国家美术馆
露气 中国画(轴)纸本设色
130CM×154CM 潘天寿
中国美术馆
题识:“昨日清晨至半山康桥乡参观 早稻丰收,见村边池塘中芙蕖壮茁,如华 岳峰头玉井中所植者,至为可爱。归后即 写此以为纪念,但限于幅面,未能得其粗 豪蓬勃之致,奈何。五八年七月十四日大 暑,大颐寿者于止止堂。”
六君子图 中国画(轴)纸本水墨 61.9CM×33.3CM 倪瓒(元) 上海博物馆
黄公望题诗云:
远望云山隔秋水, 近有古木拥陂陀。 居然相对六君子, 正直特立无偏颇。
——大痴赞云林画
六君子图(局部) 中国画(轴)纸本水墨 61.9CM×33.3CM 倪瓒(元) 上海博物馆
文人画一般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 所作之画,是一种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文 人思想的绘画形式。
文人画特征之三:
笔墨交织的审美趣味
元代时期倪瓒二十八幅绘画作品赏析
元代时期倪瓒二十八幅绘画作品赏析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
因元代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
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
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
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三结合。
元四家的画风虽各有特点,但都是从五代董源、北宋巨然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画中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
元四家指赵孟俯、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
这里介绍倪瓒精品绘画。
元代早期高克恭,元代中后期,王蒙、吴镇、倪瓒这四人绘画赏析。
元代倪瓒(1306~1374),初名王廷,字元镇,号云林,别号净名居士、幻霞生,自署倪迂、懒瓒等,江苏无锡人。
家豪富,筑“云林堂”、“清秘阁”藏法书名画及钟鼎古器。
至正初年(1341)忽散尽家财于亲友,浪迹五湖三泖间。
倪瓒是影响后世最大的元代画家,他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是明清大师们追逐的对象,如董其昌、石涛等巨匠均引其为鼻祖,石涛的书法题画,从精神到体式皆是以倪瓒为法的。
倪瓒亦是一个以复古为旗帜,而追求艺术个性化的书法家,他与张雨、杨维桢一样,既属于这个时代,又不属于这个时代,这就是艺术对时代的超越性价值。
画作有:《水竹居图》、《渔庄秋霁图》、《幽涧寒松图》、《容膝斋图》、《丛篁枯木图轴》、《六君子图》、《杨竹西小像》、《雨后空林图》、《琪树秋风图》、《竹枝图卷》、《江岸望山图》、《竹树野石图》、《溪山图》、《松林亭子图》、《狮子林图》卷、《西林禅室图》、《秋林图》、《春雨新篁图》、《小山竹树图》、《修竹图》、《紫芝山房图》、《梧竹秀石图》、《虞山林壑图》、《秋亭嘉树图》、《霜林湍石图》、《枫落吴江图》、《江亭山色图》、《竹石图》等元朝时期倪瓒《水竹居图》赏析倪瓒《水竹居图轴》纸本设色纵53.5厘米横28.2厘米。
宋代文人画与元代文人画的异同?
宋代文人画与元代文人画的异同?所谓文人画,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工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
文人画最初的定义是封建士大夫的戏笔之作,以此来区别于宫廷画师和民间画匠。
娄宇在《文人画的审美价值取向——论文人画对“逸格”境层的审美追求》一文中提出文人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地讲,它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有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画家之画;狭义地讲,文人画以“士气”标举,以“逸” 为宗旨,多取材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意韵,重视画中意境的构造等等。
文人画”是中国绘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其概念内涵却比较模糊,人们对它的理解也有分歧。
当前的绘画研究界对文人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界定:第一种观点:从中国绘画发展全局和中国绘画特有的品质来考察,认为文人画是中国绘画中独具特色的风格样式或风格体系,发轫于宋而大成于元,其艺术特质是注重笔墨趣味,不求形似,诗、书、画、印合璧。
第二种观点:以画家身份为标准,认为文人画即文人之画或士人画或士大夫画。
第三种观点:以董其昌“南北分宗说”为基础,认为文人画就是南宗画。
中国绘画发展到宋、元之际,发生了一次明显变化,这就是出现了较之唐代以来流行的精谨风格的绘画显得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新画风,并且很快在士大夫文人中流行开来。
这种画风出现以前,绘画一技主要由专业画工掌握,因此较有社会地位的文人大都对之持看不起的态度;而这种新兴画风出现以后,最初掌握这种新画风的人则大都是一些著名文士,后来的文人们也就竞起仿效,反而无不以能绘画为文人的风雅。
因此,后人称这种由文人鼓吹、提倡并身体力行的画风为文人画。
文人画出现以后,对它有不同的称呼。
宋人康与之所谓“隐士之画”,刘学箕所谓“画士”之画,苏轼所谓“士人画”等。
从其作为与传统的“画工之画”相对应的概念来看,都是指文人画。
文人画与传统绘画比较起来,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便是强调作者个人内心情感的抒发,这是以绘画的形式来进行的一种抒情活动。
浅析元代文人画意境美表现--以倪瓒《容膝斋图》为例
摘 要:元代文人画,是在特殊的多元社会背景融合之下发展而成的,既继承了前代文人画在艺术表现上形成的清雅、隐逸的抒情传统,又营造出更深层次的虚静、幽淡的意境,显现出元代审美的理想追求,力求通过对意境美的特殊营造形成特殊的艺术功能和思想表达。
元代画家倪瓒提出“胸有逸气”,其画作对这种意境美的超越性理解多有体现。
本文试以倪瓒《容膝斋图》为例,浅析元代文人画中意境的美学表现和艺术传达。
关键词:元代文人画;意境;倪瓒;《容膝斋图》元代文人画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注重笔墨、注重内在精神抒发的特征,对后来的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多元文化的历史背景之下,在中国传统美学文化的浸润下,元代文人画自成体系,形成了一种注重营造充满内在逻辑性的美学表达形式,力图展现中国传统审美理想意境之美。
一般认为,西画重造型和结构,中国画推崇构图和意境,而元代文人画则突显对内在精神理念的艺术传达,主要表现在对意境的构建上,如弱化形式、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可以说,元代文人画中意境美的表现从始至终贯穿着中国传统的审美哲学和艺术主张。
倪瓒是元代文人山水画家的代表人物,其不仅把中国传统审美理想“天真平淡”融入了画作中,还把个体情感思想深入画作中,其作品构图简淡,意境深远。
《容膝斋图》就充分体现了这种意境美。
一、意境意境的主要特征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诗歌、音乐、书法、绘画……中国大部分艺术门类都比较注重意境的营造。
中国画的艺术创作,更是推崇意境的塑造与表达。
可以说对意境的强调,代表了中国画作品整体性的审美追求,创作者通过意境的营造可以有效地提升自身的艺术感染力和创造力。
宗白华先生首次融合多艺术门类著《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并提出“中国艺术意境理论”。
“意境”作为一个完整的术语被运用,始见于唐代王昌龄《诗格》中的“三境”(物境、情境、意境)说。
嗣后,王维在《山水论》中提出“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唐代画家张璪提出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著名论断;画论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也提到了“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的绘画创作观点。
元代人物画欣赏(一)
元代⼈物画欣赏(⼀)元代⼈物画欣赏(⼀)《归庄图》元何澄纸本⽔墨纵41厘⽶横723.8厘⽶吉林省博物馆藏 何澄(1223—?),燕(今河北省)⼈。
元世祖时被召待诏内庭。
后因献界图⽽被超擢为昭⽂馆⼤学⼠,中奉⼤夫,是⼀官职品级很⾼的宫廷画家。
善画⼈物、故实、界画、鞍马等。
⼭⽔⼈物画有南宋院体遗规,鞍马师法北宋李公麟。
《归庄图》取材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此画以⼭⽔为背景,⼈物穿插其间,在全景式构图中,主题⼈物连续出现,逐段反映陶渊明辞官归故⾥的主要情节,与传称为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同⼀⼿法。
⼈物线描多⽤⽅折笔,⼭⽯树⽊⽤枯笔焦墨,间以淡墨晕染,劲健中含秀润,苍率中蕴清逸。
画风虽有南宋院体遗规,亦开元代逸笔先路。
《消夏图》元刘贯道绢本设⾊纵30.5厘⽶横71.7厘⽶美国堪萨斯纳尔逊画廊藏 刘贯道,字仲贤,中⼭(今河北省定州市)⼈。
⽣卒不详,约活动于13世纪。
⾄元⼗六年(1279),画真⾦太⼦像,得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补御⾐使,遂为宫廷画家。
刘贯道善画⼈物、道释、⼭⽔、花⽵、鸟兽,道释⼈物师法晋唐,刘贯道作画⽤笔凝练坚实,造型准确,形象⽣动传神,有宋院画遗规。
《清夏图》⼀画写⽂⼈闲适⽣活,作品以重屏为背景,蕉荫⽵影之下,⼀⼈独卧榻上,意态舒畅洒脱,笔法坚实流畅,⼈物造型准确,⾮常接近宋代院体⼈物画风貌,代表此⼀时期⼈物画的发展⽔平。
画上款⼩书“贯道”⼀字于芭蕉⽵枝空隙处,前⼈从未看出。
⾼江村《书画⽉》误称其为刘松年作。
《梦蝶图》宋刘贯道绢本⽔墨设⾊纵30厘⽶横65厘⽶刘贯道,道释⼈物师法晋唐,⼭⽔师法北宋郭熙,花⽵、鸟兽亦能集古⼈之长,为⼀时⾼⼿。
《图绘宝鉴》称其画“⼀⼀师古,集诸家长,尤⾼出时辈”。
此图取材于“庄周梦蝶”的典故,将此场景置于炎夏树荫。
童⼦抵树根⽽眠,庄周袒胸仰卧,鼾声醉⼈,其上⼀对蝴蝶翩然⽽乐,点明画题。
《浴马图》元赵孟頫绢本设⾊纵28.5厘⽶横154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在绘画理论上, 赵孟頫提倡复古, 主张“画贵有古意”、“若⽆古意, 虽⼯⽆益”, 崇尚唐⼈, 反对南宋“院体”画中柔媚纤巧之风。
元代文人画兴盛的原因解析.doc
元代文人画兴盛的原因解析〔摘要〕文人画的成熟与兴盛与元代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溯源元代之前的文人画历史,阐述元代政治动态,导入分析元代文人画兴盛的原因。
元代文人画把民族审美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对中国整个美术史起着承前启后的影响。
〔关键词〕元代文人画兴盛文人画,也称为“士大夫画”,是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的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
画中带有画者的情感流露,是画者真性情在画中的体现。
人们认为,唐代的王维是其创始者,并称为文人画的鼻祖;把文人画作为一个具体的概念呈现,则是元代赵孟?\提出来的。
一、元代之前的文人画历史早期历史上,虽然没有文人之说,但在一些文人、画家论述绘画的语言中,已表达出文人画的内涵与因素。
如南北朝宗炳认为绘画能“澄怀观道,卧以游之。
”体现了画家的自娱心态。
姚最在《续古画品》中记萧贲的绘画是“不学为人,自娱而已。
”确立了文人画的中心论调。
说到文人画,我们就要提到王维,唐代诗歌盛行,大诗人王维以诗入画,王维是中国文人画史上的一个关键人物,被誉为文人画之祖、唐代的“诗佛”。
在中国绘画史上曾出现过一种别具风格的画种,它高远淡泊,超然洒脱,渗透着禅的意境,这就是“禅画”。
禅画笔简意足,参禅的“诗佛”王维使禅心与画意融合在其“水墨渲淡”山水画中,很受当时奉佛的文士和佛门中人赞赏,仿效者甚多,于是“禅画”就形成了。
王维首开禅画先河之后,影响了一批像贯休、石恪这样的禅画大家。
到了宋代,禅画达到了一定的境界;所谓的文人画,实际上是以禅宗思想为审美原则,追求淡泊高远、以意境相尚的禅宗画;而禅宗画又把文人画的简淡清幽在禅悟中推到了极至。
因此,禅画与文人画有着极其紧密的渊源联系。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王维是文人画的始祖,是文人画的开创者。
虽然后人董其昌把王维尊为文人画之祖,但名副其实的文人画形成于元代。
因为元代之前有影响的画家大都入仕,故称“仕画”。
仕人画与文人画是一脉相承的,实际上仕人画就是后来的文人画。
元代文人绘画状态综述_元中后期的文人画活动群体
元代中后期文化中心向江苏的转移
荣耀随他而去, 画坛似乎出现了 赵孟 " 身后, ($+!! , $+-) 年 ) , 画 短暂的真空状态。 元代中期
“复古 ” 坛进入平稳过渡的时期, 也是全面 的时期。 翥、 于立、 王蒙、 王冕等联袂而来。 其中张雨、 杨维 至正八年至十四年 那时 . 元代绘画标志性的大师元季四家尚未成熟, 桢对江苏文化具有重要影响。 (常州 ) 但江南文化依旧葱荣昌盛。 江苏的毗陵 、 无 锡、 平江、 昆山、 松江等三吴地带相对平安, 人才俊 能文嗜书画者不计其数, 物裕 逸 . 栖隐之风蔚然。 如松江曹云西、 无锡倪云林、 昆山顾仲瑛辈皆资雄 南北来客受招徕引重者亦常喜侨居于此, 他们聚 游山林, 啸傲江湖, 使江苏的昆山、 平江等地逐步 代替了钱塘、 吴兴, 成为文人聚萃的中心地域。 原 外则荡于燔掠, 向之所可观者, 鞠为荒烟宿莽, 遗 灰断甓。 盖四五百年之迹销灭毁坏, 欲求见其仿佛 而无在者矣。 况连岁流民未还, 行旅罕至, 则非特 居者之戚, 凡仕于是者亦莫不彷徨而厌留也, 可胜 ” ( 《凫藻集 》 《送黄省掾之钱塘序 》 ) 叹哉! 卷三 收稿日期 !""! # $$ # $! 被史家认为是玉山草堂的鼎盛时期。 至正二十五 年后尚有零星的活动。 文人的聚会交流带动了江 苏文化的多元发展, 绘画的进程由此而走向深入 元季 , 农 民起 义层 出 不穷 , 宫 廷政 变 此 起彼 诚 / $ 0 兄弟的起义倒并没有给江苏文化带来重大损 失。 反之, 张氏藩割一方。 以平江 $+)) 年称王后, 为中心, 聚结的文人更多。 如祖籍真定人苏大年, 附张氏, 为其出力。 宣文阁的周伯琦还曾单骑入姑 苏, 原欲力劝张氏归顺, 结果 是自己反被留于帐 下, 这些都是能诗文擅书画的俊杰。 “浙西民物蕃盛, 储积殷富” , 张氏的势力范围 “南侵江浙至绍兴, 也广, 北逾江淮抵徐州, 至济宁
从“元四家”与董其昌看传统文人画
和 隐逸 文人 , 元 末社会 、 阶级和 民族 的矛 盾 , 常使
孤苦 无依 的吴镇 陷入 痛苦 和矛 盾 中 。 其 作 品 中常 表现 出悲观 的厌世情 结 。绘 画喜用啪 。 。 锄 i 眦o f F o n T 。 。 。 g y
品有 《 青卞 隐居 图》 、 《 春 山读 书图》 等。
异族 的统 治 , 科举 制 度被废 除使 知识 分子 进
入 仕 途 的道 路 被堵 塞 ,当时 的 文人 大 多 寄情 山 水, 使 得 山水 画 在元 代 空 前发 展 , “ 元 四家 ” 个 人
作品有《 富春山居图》 、 《 九峰雪霁 图》 等。 《 富春山居
江吴兴 人 。 明初 出仕 为官 , 官 至泰安 知州 。 社会 地
位优越 , 交 往广泛 , 不 甘寂寞 , 以致 后来 死于胡 惟 庸案 。 四家 中独王 蒙 的画风与 黄公望 、 吴镇 、 倪瓒
的简 约逸 笔不 同 . 王 蒙 的绘 画呈 现繁 茂特 点 。绘
画具 有苍 茫沉 郁 、 浑 厚华 滋的艺 术效 果 。代表 作
功能 , 强化艺术创作 的“ 自娱 ” 性 。其代表作品主要
有《 水竹居 图》 、 《 山阴丘壑图》 等。作品给人以荒疏
与冷清感 , 构 图的 简约 、 笔 墨 的剔透 松灵 、 意境 的 天真 幽淡 等对 明清文人画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
王蒙 , 字叔 明 , 号 黄 鹤 山樵 , 赵 孟烦 外 孙 , 浙
图》 不仅仅是 黄公望 的代表作 品 , 更是 中 国山水 画
的一座里程碑 。全画纸本水墨 , 当为黄公望呕心沥
绘 画面貌 清 晰 , 有 着 鲜 明 的个性 特 点 , 他 们 结合 诗 书 画印 , 将文人 画推 向 了一 个崭 新 的高峰 。
元代文人画
元代文人画元代绘画,在重视对古代传统的继承上创立新意,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式和特点,突出表现在文人画开始占据画坛的主导地位。
何为文人画,近代学者陈师曾先生认为:“何谓文人画,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功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
”这可以理解为文人画是一种画中带有文人意趣和性质,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的功夫,而在画外体现文人思想的绘画形态。
也就是说,文人画是一种不不拘泥形似,用以表达心里感受的直抒胸臆的艺术。
相对于宋代院体画的写实性来说,文人画是一种写意的画。
文人画的兴起有其历史的渊源,亦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的产物,它在元代的成长和繁荣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状况及政治经济制度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文人画从融合、蜕变、成熟、以致灿然大盛,不能不说是中国美术史上的划时代的大事。
这一时期产生了一批优秀的文人画家,他们创作出大量优秀的绘画作品,其中有许多成为传世的代表作。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元代的文人画把民族审美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元代美术成就的集中体现,并对整个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元代文人画兴盛的社会背景元代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民族间的矛盾、南北文化的对立,佛道的争衡,文士和贵族阶级间的敌视中国的文人知识分子在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特殊的阶层,思想上一直受着儒、道思想的影响。
在儒家“达则兼善天下”思想影响下,治国平天下是大多数文人的愿望,但在元代的社会背景下他们这些愿望化成泡影。
元代社会存在着各种矛盾,如不同文化之间、不同民族与宗教之间、知识分子与权贵之间,这些因素都对元文人画的兴盛有深刻的影响。
对于现状文人们无力反抗便慢慢开始面对自己的内心,转而把感情倾注在诗书画上面,而隐逸成了一种逃避社会的普遍现象。
二.元代文人画发展的过程1.前期文人画家的探索所作的铺垫。
不可否认,元代文人画能够成熟,与前期文人画家的探索密不可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代文人画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元代绘画,在重视对古代传统的继承上创立新意,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式和特点,突出表现在文人画开始占据画坛的主导地位。
何为文人画,近代学者陈师曾先生认为:“何谓文人画,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功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
”这可以理解为文人画是一种画中带有文人意趣和性质,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的功夫,而在画外体现文人思想的绘画形态。
也就是说,文人画是一种不不拘泥形似,用以表达心里感受的直抒胸臆的艺术。
相对于宋代院体画的写实性来说,文人画是一种写意的画。
文人画的兴起有其历史的渊源,亦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的产物,它在元代的成长和繁荣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状况及政治经济制度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文人画从融合、蜕变、成熟、以致灿然大盛,不能不说是中国美术史上的划时代的大事。
这一时期产生了一批优秀的文人画家,他们创作出大量优秀的绘画作品,其中有许多成为传世的代表作。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元代的文人画把民族审美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元代美术成就的集中体现,并对整个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元代文人画兴盛的社会背景
元代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民族间的矛盾、南北文化的对立,
佛道的争衡,文士和贵族阶级间的敌视
中国的文人知识分子在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特殊的阶层,思想上一直受着儒、道思想的影响。
在儒家“达则兼善天下”思想影响下,治国
平天下是大多数文人的愿望,但在元代的社会背景下他们这些愿望化成泡影。
元代社会存在着各种矛盾,如不同文化之间、不同民族与宗教之间、知识分子与权贵之间,这些因素都对元文人画的兴盛有深刻的影响。
对于现状文人们无力反抗便慢慢开始面对自己的内心,转而把感情倾注在诗书画上面,而隐逸成了一种逃避社会的普遍现象。
二.元代文人画发展的过程
1.前期文人画家的探索所作的铺垫。
不可否认,元代文人画能够成熟,与前期文人画家的探索密不可分。
那么首先要提的就是唐代的王维。
从文人画的文学性方面来讲,王维应该是文人画的鼻祖。
王维隐居山林以后,体现着他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情趣的水墨画,具有了更鲜明的文人画特色。
他提出“诗画一体”的理论。
有力的推动了绘画内涵的文学化。
第二个要说的就是宋代的苏轼。
苏轼绘画反对“为行所累”,有句诗写道“论画贵形似,见于儿童邻”。
这句话对于文人画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他强调绘画要表达心性,主张传神。
传神对于文人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文人来讲,仅仅是“画中有诗”是不够的,画中的诗意也可以是一种对象化的东西,就像院体画中诗的意境。
神似却是一种全新的造型理论。
苏轼提出这种理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对文人画作了辩解。
当时绘画的主流是院体画,院体画已经确立了一套自己的审美标准。
不论绘画者还是欣赏者都持着这个标准,而文人画的审美标准还没有确立起来,艺术形态也没有确定。
所以他们斥责文人画为随意而为之的另类,一种士大夫们“业余”水平的
“隶家画”。
在这种背景下,苏轼的理论对于文人画的发展,以至到元代文人画的兴盛的作用是非凡的!
2.. 赵孟頫的实践与理论对文人画发展的影响。
研究元代文人画史,赵孟頫是一个不可绕开的关键人物。
如果说苏轼是文人画的积极倡导者,那么赵孟頫就是开元代文人画风气的领袖。
元以前的文人画运动主要表现为舆论上的准备,而元以后的文人画运动以其成功的实践逐步取代院体画而成为画坛的主流,那么,引发这种变化的关键人物就是赵孟頫。
首先赵孟頫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口号。
“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
”赵孟頫从文人的审美情趣出发,提倡继承唐与北宋绘画,重视神韵,追求清雅朴素的画风,反对宋代院体画过分追求形似和纤巧。
赵孟頫打出复古的旗帜并不是真的要恢复古代(晋唐)的画风。
“古意”的真正意图是通过一种理想的审美标准去打破南宋以来越走越狭隘的院体画画风。
其次赵孟頫提出“书画同源说”。
“书画同源说”是中国传统书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
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是指中国文字与绘画在起源上有相通之处;另一方面指书法与绘画在表现形式方面,尤其是在笔墨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性。
后者就成为文人画兴起的重要理论根据之一。
书法的地位提高以来,一直都是文人士大夫的雅戏。
一旦将书法与绘画的本源统一起来,就直接否定了画工和工匠的创作。
这样一来,只有士人,也就是有文化、有功名的人作的画才算得上是画。
换句话说,只有文人画这一种画体。
由于赵孟頫在艺术上的地位,使得他的理论得到了广泛的拥护和众多画家(文人士大夫画家)的推崇。
甚至形成了元代文人画的一个创
作图式,那就是以书入画。
所谓以书入画就是将书法的表现手法融入绘画创作中去。
无疑,赵孟頫“书画同源”的理论对元代文人画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 元代文人画的杰出代表——元四家的推动。
元四家是指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四位生活在江浙一带的画家。
他们生活于元末社会动乱之际,虽然每个人的社会地位及境况不同,但都有不得意的遭遇,艺术上直接或间接地受赵孟頫的影响。
元四家的作品虽然都有各自的创新风格和独特的艺术手法,但是他们都擅长诗书画印的结合,都强调绘画的娱乐性,注重笔墨趣味。
他们的山水画
代表了中国山水画史上的一个高峰,也是中国文人画成熟的标志。
元四家中对文人画的发展贡献最大的是倪瓒,他学养极深,个性孤高。
他的画宁静,寂寞,枯索,抑郁;绝少色彩,都是黑白,这些都是他内心与性格的写照。
他的画具有极鲜明的文人气质和个性精神。
他提出“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和“聊以写胸中逸气耳”,这几句话应是历史上文人画的第一次“宣言”。
他说出了文人画的本质,宗旨与定义,也是对苏轼以来文人画观念的总结与升华。
倪瓒的出现,使中国文人画最重视的画家人品问题,有了新的典范。
把画品和人品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画以人传,这也是元朝绘画之所以成为宋朝绘画之后又一个高峰的思想基础。
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企图表现出一定的生活理想和情感,在画幅上的题字和题诗也帮助说明了他们之具有这样的目的。
题诗的办法是从元朝开始流行的。
他们的作品往往自命是描写某一可游可居的生活环境。
例
如:黄公望有《富春山居图》、《天池石壁图》、《芝兰室图》,王蒙《青卞隐居图》、《春山读书图》、《南村真逸图》、《听雨楼图》、《夏日山居图》,倪瓒有《渔庄秋霁图》、《师子林图》、《雅宜山斋图》、《江岸望山图》,等等。
他们采用的不是直接描绘人的生活的方法,而是采用了间接描绘的方法,描绘一定的优美环境以衬托出居住其中或悠然观赏的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他们作品所要表现的思想内容主要反映了他们对于现实生活的消极、淡泊、逃避的态度。
他们的山水画作品取材是比较狭窄的,只限于某一些自然景象。
此外,例如吴镇和倪瓒的竹也很有名。
在描写这些事物时,表现出他们对于对象是经过了一定程度的观察的。
传说黄公望出门时常带着笔墨,遇到好景物就加以摹写。
过去有的书上指出,黄公望画的是虞山风景和富春江上风景。
倪瓒画的是太湖水滨的风景。
所以他们的作品中的形象是以现实为根据的。
他们在绘画史上获得了地位的真正的原因是他们在笔墨技法上获得成就。
例如黄公望初创浅绛着色的方法和袭自董源巨然的称为“披麻皴”的水墨皴法,倪瓒的侧锋乾笔的皴法,王蒙的“解索皴”和用淡墨勾染、焦墨皴擦的画法,吴镇的浓厚的笔墨,都是企图用极简单的方法表现空气、阳光、远近等复杂条件下的山石树木的形质神貌,同时又要具有各自表现效果和个人的风格,如黄子久曾被称为“其布景用笔,于浑厚中仍饶逋峭,苍莽中转见媚妍,纤细而气溢其间,填塞而境愈廓。
意味无穷,学者罕窥其津涉也”(清王时敏《西庐画跋》)。
倪瓒被称为“幽淡简劲”,吴镇被认为“笔力雄劲。
墨气沈厚”(清·恽格《南田画跋》)。
王蒙的画是“望之郁然深秀”(清·钱杜《松壶画忆》)这
种笔墨的效果和风格是赵孟頫以来的元朝画家开始有意地追求的,他们有一定的成功。
后来画家对他们的赞叹可以用清代画家恽格的几句话作为代表:“元人幽秀之笔,如燕舞飞花,揣摩不得。
又如美人横波微盼,光彩四射,观者神惊意丧,不知其所以然也。
”恽格的话也正是指出笔墨和风格,是强求、模仿不得的。
,文人画家以生活为创作源泉形成独特的风格,其自身的规律特点又不断将它推向兴盛的顶峰,元代文人画在整个中国美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