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多相合金的凝固

合集下载

凝固过程的基本原理

凝固过程的基本原理
9
当恒压下金属有多种晶体结构时, 各自在其对应的熔点温度下与液 相平衡Δ无熔点只能由气相形成. 热力学上,只有α相能在平衡温度 下形成而βγ不能.但是在连续冷 却条件下的较低温度下是析出稳 定相α,还是介稳相Β,γ将取决 于体积自有能,界面能和异质形核 的条件. .
10
2. 压力、曲率对熔点的影响
4
二、晶体生长的热力学与动力学 (一)晶体生长的热力学 (二)均质形核 (三)非均质形核
5
(一)晶体生长的热力学 1. 相变驱动力 2. 压力、曲率对熔点的影响 3. 溶质平衡分配系数
6
1. 相变驱动力
系统的自由能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系统的自由焓(G)可表示为: G=H-TS H----热焓,S----熵,T----绝对温度 自由焓 G也称等压位,而对应的为自由能F,也称等容位, F = u- TS,又:G = H-TS = u + PV- TS, 当pV很小时,G =u –TS=F,故有时粗略地将自由焓称为自由能 由G= u+PV-TS 可得:dG = du-TdS -SdT+ PdV + VdP du =δ q -δ A q: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A: 系统对外界所做的功。 恒温下:δ q = TdS,而只有膨胀功时,δ A = PdV 故 du=TdS-PdV 则有: dG=-TdS +VdP dG S 在恒压条件下dp=0,故:dG=-SdT ,即:
1 1 GS VS r r 2 1 S S Tr
设k为平均界面曲率: 固液两相平衡时:
1 1 1 k 2 r 1 r2
GS 2VS k S S Tr
Tr 2VS k 2TmVS k S m H m

《金属凝固》---多相合金凝固

《金属凝固》---多相合金凝固
20
5-12
定向凝固(G>0) 扩大了共晶共 生区
共晶共生区
5-13
21
1.2 非平衡凝固条件下的共晶共生区
• 确定某共晶合金体系的共晶共生区,首先需要确定初生相 确定某共晶合金体系的 α、β及共晶相α-β各自的界面温度(界面过冷度),并根据 界面温度最高(界面过冷度最小)的相优先生长的原则 • 界面过冷度ΔT与生长速度R ,及温度梯度G 之间的关系: ΔTnf相 = G⋅DL/R + K1R1/2; ΔTf相 = G⋅DL/R + K2Rw (如对铸铁:w=0.35,K2=9.32);

• 多相凝固时,不同相竞争生长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最高界面温度原则---具有最高界面温度的相优先生长(界面过冷度最小原则)≌在茂密森林
中,长得高的树可以吸收更多的阳光

共晶共生区的形状和范围与凝固过程中的温度梯度G,初生相的性质,以 及共晶生长速度R及结晶温度过冷度ΔT之间密切相关,图5-13;
18
• 结果分析
* 级数解的每一项均含三项:幅值项、沿界面(y)方向 的成分周期变化项和沿生长方向(x’方向)的成分指数 衰减项。 * CL(x’,y) 的分布图形
(可见CL在x’和y方向上变化均在 λ = 2( Sα + S β ) 的数量级范围内)
30
CL ( x ', y ) − CE = ∑ [
V=1 μm/s
V=10 μm/s
24
深过冷 快速凝 固条件 下非共 晶成分 合金获 得全共 晶组织
25
1.3 金属-金属(nf-nf)共晶凝固 • 片状共晶
• • • • 形核与生长机理 共晶生长界面前沿液相溶质分布解析 共晶层片间距的选择 第三组元(杂质元素)的影响等

金属凝固原理复习大纲

金属凝固原理复习大纲

金属凝固原理复习大纲绪论1、凝固定义宏观上:物质从液态转变成固态的过程.微观上:激烈运动的液体原子回复到规则排列的过程。

2、液态金属凝固的实质:原子由近程有序状态过渡为长程有序状态的过程液态金属的结构特征:“近程有序”、“远程无序”组成:液态金属是由游动的原子团、空穴或裂纹构成3、液态金属的性质:粘度和表面张力粘度的物理意义:单位接触面积,单位速度梯度下两层液体间的内摩擦力粘度的本质上是原子间的结合力影响液体金属粘度的主要因素是:化学成分、温度和夹杂物表面张力的物理意义:作用于表面单位长度上与表面相切的力,单位N/m影响液体金属表面张力的主要因素是:熔点、温度和溶质元素。

取决于质点间的作用力4、液体结构的特性:近程有序和远程无序晶体:凡是原子在空间呈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称为晶体。

单晶体:在晶体中所有原子排列位向相同者称为单晶体多晶体:大多数金属通常是由位向不同的小单晶(晶粒)组成,属于多晶体。

吸附是液体或气体中某种物质在相界面上产生浓度增高或降低的现象。

金属从液态过渡为固体晶态的转变称为一次结晶金属从一种固态过渡为另一种固体晶态的转变称为二次结晶当向溶液中加入某种溶质后,使溶液表面自由能降低,并且表面层溶质的浓度大于溶液内部深度,则称该溶质为表面活性物质(或表面活性剂),这样的吸附称为正吸附.反之,如果加入溶质后,使溶液的表面自由能升高,并且表面层的溶质浓度小于液体内部的浓度,则称该溶质为非表面活性物质(或非表面活性剂),这样的吸附为负吸附第一章凝固过程的传热1、凝固过程的传热特点:“一热、二迁、三传”“一热”指热量的传输是第一重要;“二迁”指存在两个界面,即固-液相间界面和金属-铸型间界面。

“三传”指动量传输、质量传输和热量传输的三传耦合的三维热物理过程。

2、金属型特点:具有很高的导热性能;非金属型铸造特点:与金属相比具有非常小热导率,故凝固速度主要取决于铸型的传热性能。

铸型外表面温度变化不大,故可把铸型看成是半无限厚的。

多相合金的凝固

多相合金的凝固
β可以在一个α枝晶表面的许多部位进行生核,在生长过程中逐 渐合并在一起,但有的晶核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产生位向的偏移或在 生长界面前沿出现杂质的富集,它们与从邻近晶核长出的晶体间出 现晶界,于是一个α枝晶上可能生长出几个β晶体,这种现象称为 粒化。
α上长出一层β相后,α向β内继续生长是有限的,主要决定于B 原子的扩散能力。碳钢中碳原子的扩散能力强,转变进行的程度比 其它合金大。β的大幅度生长主要靠液体中β的直接析出。
在1600℃下对纯Fe一C合金进行X线及中子衍射,发现:当碳量 低于1.8%时,随着碳量的增加,Fe原子间距从纯铁的2.60A逐渐增 加到2.67A,类似于固溶的效果。当碳量高于1.8%时,再增加碳量, Fe原子间距不再增大。这相当于碳量超过E点,合金由固溶体型转 为共晶型后,Fe原子集团中溶碳量不再明显增加,多余的碳除在空 穴中外,便以另一相的原子集团存在。由于Fe—C合金中高碳相有 两种,多余碳的存在方式有类似石墨的C原子集团及类似Fe3C的富 C原子集团,这是Fe—C合金的特点。
二.共晶转变 共晶成分的合金结晶时,两相趋向同时析出,但总是有先有后,
通常先析出一个相,再在其表面析出另一相,形成共同的生长界面 ,然后共同生长。共同生长的界面称为共生界面。形成共生界面的 过程,是共晶合金的生核过程。两相共同生长称为共生生长。 1. 共晶生核过程
三、共晶组织特点与共晶共生区
1、二元共晶凝固组织特点
二.不平衡结晶
在实际情况下,液体和固体中的原子扩散都是不充分的。α相生 长时,由于界面前成分过冷,一般都以枝晶状生长,在生长时还存 在着晶内偏析
真正的包晶转变仅产生于α和液体直接接触时。α十L=β产生的 β相在α树枝表面的析出也有一个生核和生长过程。如果β相与α 相之间存在较好的界面共格关系,β相容易以α表面作为衬底而生 核析出。

第六章单组元相图及纯晶体的凝固

第六章单组元相图及纯晶体的凝固
下所可能存在的相及多相平衡的几何图形。
吉布斯相律对于单元系统(C=1)的应用 :
●压力可变(相图是由温度和压力两个变量组成的二维平面) 0≤ f≤2 f= 0时,由公式f =C-P+2,可知P = 3 意味着单元系统最多可以有三相共存。
●压力不变(相图是由温度一个变量组成的直线) 0≤ f≤1 f= 0时,由公式f =C-P+1,可知P = 2 意味着单元系统最多只能有二相同时存在。
纯水的相图
纯铁的相图(具有同素异构转变)
6.2 纯晶体的凝固 6.2.1 液态结构
固态下为晶体的材料,液态时结构介于晶态与气态之间 对液态结构X射线研究表明: 1)液体中原子之间的平均距离比固体中略大; 2)液体中原子的配位数比密排结构的固体的配位数减少,熔化
时体积略微膨胀,但对一些非密排结构(如Sb、Bi、Ga、Ge 等)的晶体例外; 3)液态中原子排列混乱的程度增加。
第六章 单组元相图及纯晶体的凝固
纯水的相图
纯铁的(PT)平衡相图
铜-银合金相图
基本概念 ●组元:组成一个体系的,且相互独立的基本单元。
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 如:Fe3C)
●单组元系统(单元系):由一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材料或体系 金刚石、 二氧化碳(CO2)、石英(SiO2)、纯铁、纯铜……
dG
2ba2d来自2b0即,2b 2a 0
当dG=0,即 2b 2a ,a相和b相处于平衡状态,此时体系
内没有物质传输。
同理,其他组元也应有同样的属性。 对于多元系的多相平衡条件可普遍写成:
1a 1b 1 1P 2a 2b 2 2P
Ca Cb C CP
相平衡条件: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多相(P个相)体系,每个组 元(共有C个组元)在各相中的化学势都必须彼此相等。

多相合金的凝固

多相合金的凝固
❖ 当第三组元的溶质浓度较大,或在大的凝固速度情况下,胞 状共晶将发展为树枝状共晶。
❖ 二、棒状共晶生长
❖ 在金属-金属共晶组织中,除层片结构外,还有棒状结构。究 竟是哪种结构出现,要取决于共晶中 与 相间的体积比以 及第三组元的存在这样两个因素。
❖ 1. 共晶中两相体积分数的影响
❖ 在 、 两相间界面张力相同的情况下,如果共晶中的一相
相、 相、液相三者处于平衡状态。在平衡条件下:
LcosLcos
❖ 可得: L 2
r
❖ 式中,2SS,上式表达了
与 相界面处 相的曲率半
径与层片厚度 、固-液界面张力
L 及 、 相界面张力 之间 的关系。
❖ 3 固-液界面前沿液相成分分布
❖ 前面提到的共晶固-液界面前沿成分不均匀分布仅局限于深 入液体不太远的距离范围之内,其数量级仅相当于层片厚度 的范围,超过这个距离,液相成分仍是均一的 C E 。即使在此 距离范围内,成分波动的幅度也随着距离固-液界面愈远而变 得越小。图5-20可以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
❖ 重新形核长大。按照这种模型两个非金属晶体相对长大会聚时,将导
致一个或两个晶体长大的停止,而新的晶核将在非金属原子富集区重新形 成,在这种情况下,非金属晶体将是不相连的。
❖ 下面着重描述非金属晶体在共晶长大过程中是怎样进行分枝 的。
由于非金属相长大方向的各向异性,其长大方向的改变只能
依靠晶体界面上的缺陷进行分枝,分枝是在一定的过冷度下 调整其层片间距的基本机制。金属-非金属共晶层片间距的平 均值要比金属-金属的大。当相邻的两个层片相互背离长大时, 由于溶质原子扩散距离的增加,将会在固-液界面前沿造成较 大的溶质富集,其结果,首先使金属相的层片中心形成凹袋; 溶质在金属相固-液界面前沿的不断富集,将使溶质引起的过 冷度 增加, T c使其生长温度降低,此时,层片间距达到最大 值 ,同 时b ,在非金属相的层片中心也形成凹袋,使非金属 相的层片在固-液界面处一分为二,从而出现了分枝的萌芽。 当新的分枝形成之后,它将要与另一层片面向生长,其结果, 由于溶质原子扩散距离的缩短,固-液界面前沿的溶质富集减 弱, 变小, 生T c 长温度提高,当达到极限值时,层片间距达

金属凝固原理

金属凝固原理

晶体中每个原子的振动能量不是均 等的,振动方向杂乱无章。每个原 子在三维方向都有相邻的原子,经 常相互碰撞,交换能量。在碰撞时, 有的原子将一部分能量传给别的原 子,而本身的能量降低了。结果是 每时每刻都有一些原子的能量超过 原子的平均能量,有些原子的能量 则远小于平均能量。这种能量的不 均匀性称为“能量起伏”。由于能 量起伏,一些原子则可能越过势垒 跑到原子之间的间隙中或金属表面, 而失去大量能量,在新的位置上作 微小振动(图 1-3 )。一旦有机会 获得能量,又可以跑到新的位置上。 原子离开点阵后,留下了自由点 阵——空穴。
三、金属的熔化
实验证明,金属的熔化是从晶界开始的。由于晶界上 原子排列的相对不规则性,许多原子偏离平衡位置, 具有较高的势能。 把金属加热到熔点附近时,离位原子数大为增加。在 外力的作用下,这些原子作定向运动,造成晶粒间的 相对流动,称为晶界粘滞流动。晶粒内部,也有相当 数量的原子频频跳跃、离位,空穴数大为增加。 接近熔点时,晶界上的原子则可能脱离原晶粒表面, 向邻近晶粒跳跃,晶粒逐渐失去固定形状。
从图1-1可以看出,假设在熔点附近原子间距达到 了 R1 ,原子具有很高的能量,很容易超过势垒而 离位。但是在相邻原子最大引力作用下,仍然要 向平衡位置运动。虽然此时离位原子和空穴大为 增加,金属仍表现为固体性质。
若此时从外界供给足够的能量 —— 熔化潜热,使 原子间距离超过 R1 ,原子间的引力急剧减小,从 而造成原子结合键突然破坏,金属则从固态进入 熔化状态。熔化潜热使晶粒瓦解,液体原子具有 更高的能量,而金属的温度并不升高。
宏观上,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微观上,激烈运动的液 态原子恢复到规则排列的过程称为凝固。
2 研究对象:
研究液态金属或合金转变为固态金属或合金这一凝固过程 的理论和技术,定性地特别是定量地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 律,发现新现象,探求未知参数,开拓新的凝固技术和工 艺。 凝固学是材料成形技术的基础,也是近代新型材料开拓和 制备的基础。

华科 材料成型原理 第六章 多相合金的凝固

华科 材料成型原理  第六章 多相合金的凝固

13
棒状共晶可用与六边形等面积的半径r取代层片状共晶中的间距λ, 作为共晶组织的特征尺寸。参照层片状组织的Jackson-Hunt生长 模型,可得:
r= k v
−1/ 2
式中的k是由组成相的物理性质决定 k 的常数,r和λ均与凝固速率的平方根 成反比即生长速率越快。r和λ越小, 共晶组织越细,材质的性能就越好。
第六章
多相合金的凝固
Chapter 6 Solidification of multi-phase alloys
1
第一节 共晶合金的结晶
共晶合金可以由两个纯组元(A-B)构成,也可由一个纯组元和 一个化合物(A-AmBn)或两个化合物构成。
2
共晶合金的特点是液态无限互溶,固态局部互溶(有时固溶度非 常小);溶质元素在另一个相中的分配系数k<1;共晶点大多偏 向低熔点组元一边;在共晶转变时,从液体中同时析出两个固 相,对成分偏离共晶成分的合金,则出现初生相。 一.共晶组织的特点和共晶合金的分类 共晶结晶形成的两相混合物,具有多种多样的组织形态。 宏观形态——平面生长、胞状生长、枝晶生长 柱状晶(共晶群体 eutectic colony)到等轴晶(共晶 团 eutectic cell) 微观形态——共晶体内两相析出物的形状与分布,与组成相的 结晶特性、它们在结晶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具体的 结晶条件有关。 3
30
第二节 偏晶合金和包晶合金的凝固
1. 偏晶合金的凝固 这种合金的特点是: ①在一定温度以上两组元在液态无限互 溶; ②在固态有限互溶,各组元的k<1; ③在一定的成分和温度范围内出现两个 互不溶解的液体Ll和L2;偏晶成分Cm的 L L C 液体在Tm温度时液体L1中能分解出两个 相:固相α和新的液相L2,即 L1= α + L2

单相合金与多相合金的凝固

单相合金与多相合金的凝固

GL

TL ( x ' )
x '
x' 0
出现“成分过冷” 。
T M
T
S C =C S0
C*
C% L C*
S
m
a)
L
C *=C /k
L
00
C (X') L
C%
b)
C 0
界面
T
T 实际 1
T 实际 2
T (X') L
X'
c)
界面
成分过冷 区
Ti
TL
(
x'
)

Tm

mLC0
1

1
k
k
e

R:凝固速度(界面的生长速度) DL:溶质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
可见:达到稳态时需要的距离x取决于R/DL 和k,当k<1时,适应于起始态,其长度的特 征距离为DL/Rk,在此距离处形成的固相成 分上升到最大值[1-1/e]倍,即稳态时的67%。
而当 CL* C0 / k 时,进入稳态凝固阶段。
14
34
(1)自由树枝晶形成条件
界面前成分过冷的极大值大于 熔等体轴中枝非晶均的质存形在核阻所止需的了过柱冷状 度时,在柱状枝晶生长的同时, 晶区的单向延伸,此后的结晶过 前方熔体内发生非均质形核过 程便程是,等并在轴过晶冷区熔不体断中向的液自体由内生部 长,形成了方向各异的等轴晶 推进(的自过由程树。枝晶)。
液相中温度梯度小(G L小); 晶体生长速度快,R大; m L大,即陡的液相线斜率; 原始成分浓度高,C 0大; 液相中溶质扩散系数 D L低; k<1 时,k小;k>1 时,k 大

材料成形基本原理第6章 多相合金凝固

材料成形基本原理第6章 多相合金凝固

C R
Ce (1 K0 ) 2DL
C Tc /(m ) C Tc / m
rejection
Tc

Ce (1 K0 ) 2DL[1/(m ) 1/
m
]
R

KcR
成分引起的平均过冷度
需要特别指出: 这里讨论的TC (共晶温度 Te与界面处液相线TL 之 差),并非属于成分过冷(成分过冷为界面及其前 方液相线 TL与实际温度之差); 到此为止,尚未考虑一定片层距情况下的曲率效应 对界面温度的影响。但从前面(图6-12 )看到, 曲率效应必然左右界面过冷度。
均很大的溶质边界层,厚度很小,约 / 2
其厚度约
2DL / R
C CL CL
富 集 程 度 高
富 集 程 度 低
因界面前溶质富集的振幅
仅为 C CL CL
,界面
过冷度最大值为 Tcmax
即界面生长温度接近平衡
共晶温度。故共晶生长界
面的过冷度通常很小——
规则共 /晶2 另一重要特征。
尺度/为2微米量级,而单相生长时相应厚度约
——尺度为数百微米量级;
2DL / R
由上述原因可推论:其界面前方通常难以形成成分过冷;
生长界面温度接近平衡共晶温度,故规则共晶生长界面过冷度 通常显著小于单相凝固界面过冷度。 (也明显小于非规则共晶)
进一步了解:“界面过冷度”
层 片 状
Te
Cα L
L
CLβ





偶 合


2DL / R
/2
总结——层片状规则共晶生长过程的主要特征:
界面前溶质横向扩散占主导(单相时垂直界面扩散为主);

单相合金与多相合金的凝固

单相合金与多相合金的凝固

凝固稳定状态阶段富集层溶质分布规律(指数衰减曲线):
特征距离
X’
CL
1 k C0[1 k
Rx e DL ]
当 x DL 时,
R
{CL(x’)-C0}降到:
CL

C0

ke1 ke
k

DL / R 称为溶质富集层的“特性距离”。
15
凝固最后,当液相溶质富集层厚度大约 等于剩余液相区的长度时,溶质扩散受 到单元体末端边界的阻碍,溶质无法扩 散。此时固液界面处C*S和C*L同时升高, 进入凝固终止瞬态。
R:凝固速度(界面的生长速度) DL:溶质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
可见:达到稳态时需要的距离x取决于R/DL 和k,当k<1时,适应于起始态,其长度的特 征距离为DL/Rk,在此距离处形成的固相成 分上升到最大值[1-1/e]倍,即稳态时的67%。
而当 CL* C0 / k 时,进入稳态凝固阶段。
14
8
合金的熔点随溶质浓度增加而降低, CS<CL,k<1;
合金的熔点随溶质浓度增加而降低, CS>CL,k>1.
9
二、平衡凝固条件下的溶质再分配
可平凝固见衡固、凝:过液固平程相是衡(质T指凝量=液固T分*、时)中数固溶,f相质s 固、溶的-fL液质再与界成分固面分配液上完仅相成全取成分达决分为到于间:平热关衡力系状学式态参:图数对k,应而温与度
当温度达到平衡的固相线时,势 必仍保留一定的液相(杠杆原 理),甚至达到共晶温度TE时仍 有液相存在。这些保留下来的液 相在共晶温度下将在凝固末端形 成部分共晶组织。
12
2 固相无扩撒、液相无对流只有有限扩散时的溶质再分配 凝固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材料成形原理

材料成形原理

材料成形原理1.粘度。

影响粘度⼤⼩的因素?粘度对材料成形过程的影响?1)粘度:是液体在层流情况下,各液层间的摩擦阻⼒。

其实质是原⼦间的结合⼒。

2)粘度⼤⼩由液态⾦属结构决定与温度、压⼒、杂质有关:(1)粘度与原⼦离位激活能U成正⽐,与相邻原⼦平衡位置的平均距离的三次⽅成反⽐。

(2)温度:温度不⾼时,粘度与温度成反⽐;当温度很⾼时,粘度与温度成正⽐。

(3)化学成分:杂质的数量、形状和分布影响粘度;合⾦元素不同,粘度也不同,接近共晶成分,粘度降低。

(4)材料成形过程中的液态⾦属⼀般要进⾏各种冶⾦处理,如孕育、变质、净化处理等对粘度有显著影响。

3)粘度对材料成形过程的影响(1)对液态⾦属净化(⽓体、杂质排出)的影响。

(2)对液态合⾦流动阻⼒与充型的影响,粘度⼤,流动阻⼒也⼤。

(3)对凝固过程中液态合⾦对流的影响,粘度越⼤,对流强度G越⼩。

2.表⾯张⼒。

影响表⾯张⼒的因素?表⾯张⼒对材料成形过程及部件质量的影响?1)表⾯张⼒:是⾦属液表⾯质点因受周围质点对其作⽤⼒不平衡,在表⾯液膜单位长度上所受的紧绷⼒或单位表⾯积上的能量。

其实质是质点间的作⽤⼒。

2)影响表⾯张⼒的因素(1)熔点:熔沸点⾼,表⾯张⼒往往越⼤。

(2)温度:温度上升,表⾯张⼒下降,如Al、Mg、Zn等,但Cu、Fe相反。

(3)溶质元素(杂质):正吸附的表⾯活性物质表⾯张⼒下降(⾦属液表⾯);负吸附的表⾯⾮活性物质表⾯张⼒上升(⾦属液内部)。

(4)流体性质:不同的流体,表⾯张⼒不同。

3)表⾯张⼒影响液态成形整个过程,晶体成核及长⼤、机械粘砂、缩松、热裂、夹杂及⽓泡等铸造缺陷都与表⾯张⼒关系密切。

3.液态⾦属的流动性。

影响液态⾦属的流动性的因素?液态⾦属的流动性对铸件质量的影响?1)液态⾦属的流动性是指液态⾦属本⾝的流动能⼒。

2)影响液态⾦属的流动性的因素有:液态⾦属的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及物理性质有关,与外界因素⽆关。

3)好的流动性利于缺陷的防⽌:(1)补缩(2)防裂(3)充型(4)⽓体与杂质易上浮。

第六章 多相合金的凝固

第六章  多相合金的凝固
第六章 多相合金的凝固
一、 共晶组织的分类 二、 非平衡状态下的共晶共生区
三、 共晶组织的形成机理
1
一、共晶组织的分类
(一) 规则共晶与非规则共晶 规则共晶: 金属—金属,如: Pb-Sn ,Ag-Cu层片状共晶 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如: Al-Al3Ni棒状共晶. 规则共晶长大时,两相彼此紧密相连,相互依赖生长,两相 前方的液体区域中存在溶质的运动。这种长大方式称之为: “共生生长”。这种属于非小平面(nonfacet-nonfacet)共晶
24
2.棒状共晶生长
棒状共晶:该组织中一个组成相以棒状或纤维状形态沿着生长 方向规则地分布在另一相的连续基体中。 形成棒状共晶的一般条件: 如果一相的体积分数小于1/π时,该相将以棒状结构出现; 如果体积分数在 1/π~ ½ 之间时,两相均以片状结构出现。
25
第三组元的影响

如果第三组元在两相中的平衡分配系数相差较大, 则可能出现第三组元仅引起一个组成相产生成分 过冷。产生成分过冷相的层片在生长过程中将会 越过另一相层片的界面而伸入液相中,通过搭桥 作用,落后的一相将被生长快的一相割成筛网状, 并最终发展成棒状组织。
10
二、 非平衡状态下的共晶共生区

非平衡凝固过程,由于共晶生长动力学因素的影响,共晶组织有 以下三种情况:
1) 共晶成分的合金,在冷速较快时, 不一定能得到100%的共晶组 织,而是得到亚共晶或过共晶 2)有些非共晶成分的合金在冷速较快时可以在TE以下温度得到100
%的共晶组织,该区域称之为共生区, 图中阴影区,即两条液相线
16
(三)共晶组织的形成机理
(一) 非小晶面 — 非小晶面 共生共晶的形成
1. 层片状共晶组织的形核及长大 2.棒状共晶生长

多元多相合金凝固微观组织相场法模拟研究进展

多元多相合金凝固微观组织相场法模拟研究进展
收 稿 日期 :2 1- 52 收到初稿 ,2 1- 6 2 收到修订稿。 020-3 02o—7
作者简介 :孙瑞霞 (9 8 ) 18 一 ,女 ,硕士生 ,研究方 向为多元多相锅合金凝 同路径及其组织演化的相场法研 究。E mal uxau 2 1@l3tm - i:rii n 0 1 6 . s o
现 代凝 同理 论是 2 世 纪 5 年 代 以来逐 渐 形 成 的 , 0 0 其 核心 内容 是根 据合 金 的基本 物理 化学 性质 ,对 凝 同
形 核 、相 析 出次 序和 过程 、凝 固组织 形 态及成 分 偏析
的热点[ 1 1 。随着纯物 质和二元 合金凝 同微观组 织模拟 的 日趋成熟 ,人们越 来 越希望 将微 观组 织模 拟应用 到实 际合金 的制 备及 生产 中来 ,因此 ,对 多元 多相合 金凝 固微观组 织 的数值 模 拟是材 料科 学 T作 者们所 面临 的
mu t c mp n n l y . l . o o e t l s mu t p a e a l y n l — o p n n l — h s l y . h x si g p o lm s i ao l — h s l sa d mu t c m o e tmu t p a e al s T e e it r b e i o i i o n
S u—i, UN R i a WAN i—h n , Iu -e x G J c e g L nj n J i
( t e e a oa r f oi f a o rc sig N r w s r oye h i l nv ri , ’ 1 0 2 S a n iC i ) Sa yL b rt yo l i c t nP o e s , ot et n lt nc i s y Xin7 7 , h a x, hn tK o S di i n h e P c aU e t a 0 a Ab t c : T ep a e f l t o e yp we f l n n m e ia i lt n o c o t cu e . e t r g e s sr t a h h s — ed meh d i v r o ru u rc l mu a i f i s i s o mir sr t r s Gr a o r s u p h s e na h e e yu i gp a e f l t o u e ia i l t n0 l i c t n mir s u t r s I i a e c iv db sn h s — e dme cu e .n t s b i n s o s d i o r h

华科材料成型原理第六章多相合金的凝固

华科材料成型原理第六章多相合金的凝固

华科材料成型原理第六章多相合金的凝固多相合金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固相)组成的合金,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对于多相合金的凝固过程,主要研究其凝固形态、凝固机制和凝固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一、凝固形态多相合金的凝固形态主要有共晶凝固、共晶反应凝固和共晶偏析凝固等几种形态。

1.共晶凝固共晶凝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分在一定温度下同时凝固的过程。

共晶凝固的特点是合金中的各相以极其细小的颗粒形式平均分布在整个合金中,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

共晶合金的凝固温度是固定的,可以通过共晶相图确定。

2.共晶反应凝固共晶反应凝固是在共晶相图所确定的共晶温度之下,通过固相反应形成共晶结构。

共晶反应凝固主要包括部分共晶凝固和逐晶凝固两种情况。

在部分共晶凝固中,合金中的一部分成分先凝固形成共晶的母相,在固相反应中会生成共晶的细小颗粒。

在逐晶凝固中,合金中的两个成分在固相反应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共晶结构。

3.共晶偏析凝固共晶偏析凝固是指共晶合金在凝固过程中出现的偏析现象。

偏析是指共晶合金在凝固过程中,由于组分不均衡导致其成分在凝固前后产生变化。

共晶偏析凝固可能出现在合金的凝固前和凝固后两个阶段。

二、凝固机制多相合金的凝固机制主要包括凝固方式、凝固速率和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

1.凝固方式凝固方式是指多相合金的凝固过程是通过目前的方式进行的。

在共晶凝固中,共晶合金通常采用同温凝固方式,即在共晶温度下同时凝固。

在共晶反应凝固中,凝固方式有复合凝固、端凝固和晶核凝固等几种。

2.凝固速率凝固速率是指多相合金凝固的速度大小。

凝固速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合金的成分、温度和压力等。

凝固速率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合金的凝固过程和凝固结构。

3.相互作用在多相合金的凝固过程中,合金中各相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的强度和方式直接影响到合金的凝固形态和凝固结构。

相互作用的形式可分为机械力学式的相互作用和热力学式的相互作用两种。

三、凝固结构多相合金的凝固结构主要由合金的成分和凝固条件等因素决定。

合金凝固

合金凝固

显微偏析
胞状偏析: ko<1, 在胞壁处富集溶质;
ko>1, 在胞壁处溶质贫化。
枝晶偏析: 非平衡凝固造成的,使先凝固的枝干与后凝固的
枝干间的成分不均匀。
晶界偏析: 由于溶质原子富集在最后凝固的晶界部分而造成 的。ko<1的合金,在凝固时,使液相富含溶质组元,又当 相邻晶粒长大至相互接触时,把富含溶质的液体集中在晶 粒之间,凝固成为具有溶质偏析的晶界。

应注意:铸锭的宏观组织与浇注条件有关,条 件变化可改变:①三晶区的相对厚度;②晶粒 大小;③甚至不出现三晶区。(图4-62) 通常,快的冷却速度,高的浇注温度,定向散 热,有利于柱状晶形成;相反,慢的冷却速度, 低的浇注温度,加形核剂或搅动,有利于中心 等轴晶形成 。


柱状晶与等轴晶各有优缺点,根据需要调整浇 注条件,得到所需组织。
(1)表层细晶区 (2)柱状晶区 (3)中心等轴晶区
各区形成机理
(1)表层细晶区 高温L→铸锭,由于铸模T低,与模壁 接触的L受到急冷,ΔT很大;同时摸壁对 形核有促进作用。因此,靠近摸壁的L中, 形成大量的晶核并向各向生长,很快彼此 相遇,形成一薄层很细的等轴晶粒。 细晶区晶粒细小,组织致密,机械性 能好。
讨论: k0=WS/WL k0<1:Ws<WL,表示随溶质↑,合金凝固T开始和 T终结↓,见图(a)。 k0>1:Ws>WL,表示随溶质↑,合金凝固T开始和 T终结↑,见图(b)。 k0→1:表示合金凝固时重新分布的溶质成分与原 合金成分接近,即重新分布的程度小。
平衡冷却,冷速慢,固体、液体中溶质原子都 能充分扩散,无偏析,凝固后成分都为C0。 实际凝固,固体中几乎不扩散,液体中溶质通 过扩散、对流、搅拌,有不同程度混合。这种 凝固过程叫正常凝固。 1. 讨论正常凝固三种情况 (1)液体中溶质完全混合 凝固过程缓慢,液体通过扩散、对流、甚 至搅拌充分混合。 定向凝固后,棒中溶质分布见图4.7中虚线。 定向凝固时,液、固相成分见图4.8(b)。

凝固过程的基本原理

凝固过程的基本原理

ka
k0 1
R Di
可以看到, R 时,ka 1 ; R0 时, kak0 。
1.相图与凝固---多元合金的凝固过程分析
多元合金的凝固过程要复杂得多,目前仅有三元系较为成熟的相图可以借鉴。关 于多元合金的凝固过程,重点说明以下几点: ▪ 三元相图与合金凝固:
液相面的形状决定了合 金的凝固次序。成分位于 “线”上的合金会发生多 相凝固,这和二元合金多 相凝固情况相似,但析出 相成分是变化的。成分位 于液相面特殊点(多相反 应点)上的合金会发生恒 温多相同时析出反应。一 般成分点在凝固初期先发生单相凝固,直至剩余液相成分达到特殊点或者线为止。
在热力学平衡条件下,液相化学位和固相化学位相等。如忽略压力 相和界面张力相的影响,则可得到k0的表达式:
k0ffS Lexp 0 L(( p0,TR ) gT0 S(p0,T)
1.相图与凝固---二元合金凝固过程的溶质再分配
平衡溶质分配系数k0的影响因素:
(1) 温度与合金成分: k0与凝固温度T相关,而T与合金成分的关系是由合金相图的
发展,由Kaufman、Hillert和Ansara等奠基,经过两代人的努力,相图研 究从以相平衡的实验测定为主进入了热化学与相图的计算机耦合研究的新 阶段,并发展成为一门介于热化学、相平衡和溶液理论与计算技术之间的 交叉学科分支—CALPHAD。
利用计算机计算相图和热力学平衡数据节省时间、减少实验工作量,并 可以绕过某些系统的实验困难,既具有可行性,又具有必要性。相图计算 方法的核心就是根据已知的热力学和相平衡数据,为低组元(二元和三元) 系统中各相的吉布斯能计算获得热力学模型参数,然后通过外推方法,从 低组元系推出多组元系中合金相的吉布斯能,据此计算出多组元合金平衡 相图。在此情况下,实验工作主要是为了验证和修订相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的形成过程。
(1)层片状共晶生核过程及“搭桥”方式 (2)共生过程的协同生长 (3)片层距的调整 (4)胞状、树枝状共晶的形成
18

领先相富A组元的α固溶体小球析出 界面前沿B组元原子的不断富集 β 相固溶体在α相球面上的析出 向前方及侧面的熔体中排出A组元原子 α相依附于β相的侧面长出分枝 β相沿着α相的球面与侧面迅速铺展 交替进行„„
6
7
图4-26 两相非偶合生长形成不规则共晶 a) 琥珀睛-茨醇共晶 , b) 偶氮苯-苯偶酰共晶,
规则共晶体 c) 四溴化碳-六氯乙烷
8
根据Jackson界面结构理论,
熔融熵△ Sf>4R者为小平面相, 熔融熵△ Sf < 4R 者为非小平面相。
Croker在对共品组织进行分类时,采用溶解 熵entropy of solution作为分类的标准。 凡溶解熵大于23J/mol.K的为小平 面相,而小于23J/mol.K者为非小平面相。 Crocker 绘制了在长大速度为5μm/s时,相 的体积分数对共晶微观结构的影响: 在溶解熵大于23J/mol.K的非规则共品中, 当φf<l0%时的C区组织:为破断的层状结 构。但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小平而相并末破 断而是连续的分枝, 当共晶中的小平面相体积分数φf在10-20% 之间时(图中D区):共晶组织为不规则的片 状结构,A1-Si及Fe-C(G)时典型的代表
26
离异生长与离异共晶

在共晶转变中也存在着合金液不能进入共生区的情况: 共晶两相没有共同的生长界面,它们各自以不同的速 度独立生长,即两相的析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彼 此分离的,因而形成的组织没有共生共晶的特征。这
种非共生生长的共晶结晶方式称为离异生长,所形成
的组织称离异共晶。

离异共晶分“晶间偏析型”和“晕圈型”两种类型。
12
2、“非对称型共生区”
原因:由于浓度起伏和扩散的 原因,共晶成分附近的低熔点 当两个组元熔点相差较 相在非平衡结晶条件下较高熔 大,两条液相线不对称时, 点相更易于析出,其生长速度 共晶点往往偏向于低熔点 也更快。因此结晶时往往容易 出现低熔点组元一侧的初生相。 组元一侧,而共生区则由 为了满足共生生长所需的基本 共晶点向高熔点组元一侧 条件,就需要合金液在含有更 倾斜。 多高熔点组元成分的条件下进 行共晶转变。
规则胞状态
31
32
定向枝晶的特征尺寸
33
(111) (111) 〈100〉 (100)
34

形成具有两相沿着径向并排生长的球形共生
界面双相核心
19
“搭桥”方式:领先相表面一旦出现第二相,则可通 过这种彼此依附、交替生长的方式产生新的层片来构 成所需的共生界面,而不需要每个层片重新生核。
20
共生协同生长:两相各向其界面前沿排出另一组元的原子,由
于α相前沿富B,而β相前沿富A,扩散速度正比于溶质的浓度
3
图4-23 Pb-Sn层片状共晶
图4-23 P: Fe-C , Al-Si 共晶 非金属—非金属:如: 琥珀睛-茨醇共晶 非金属-非金属共晶体,长大过程不再是偶合的。 所得到的组织为两相的不规则混合物,也属于“不 规 则共晶”。
5
非小平面-小平面(nonfacetfacet)共晶 非规则共晶(非小平面-小平面) 多由金属-非金属相组成,其组 织形态可以简化为片状与丝状 两大类,但是由于其小平面相 晶体长大的各向异性(如界面 能、热传导、最优生长方向等) 很强,其固-液界面为特定的晶 面,共晶长大过程中,虽然也 靠附近液相中的原子横向扩散 合作进行长大,但其固-液界面 的形态是非平面的(nonPlanar),且是极不规则的。
得不到100%共晶组织;
14
共晶共生区的形状决非那样简单,随着液相的 温度梯度、初生相以及共晶的长大速度与温度 的关系改变,共晶共生区的大小在变化的。 图中的阴影部分为G>o时的铁砧式对称型金 属 一金属共品共生区。当晶体长大速度较小时 (阴影区的上部)此时即单向凝固的情形, 可以获得平直界面的共晶组织,其获得共晶组 织的成分范围很宽,凡处于共晶相图上CαmCβm之间的成分均得共晶组织。随着长大速度 的增加,即图中阴影区的下部,共晶组织将变 为胞状、树枝状,最后成为粒状。图中虚线及 其延长线所夹的范围为G=o时的情况,在此 范 围内所形成的共晶只能是等轴晶。 为确定共晶共生区,必须首先确定α、β初生 相及。 Α-β共晶各自的晶体长大速度与温度 0.8 的关系:T非小 GD / v K1v
梯度,因此横向扩散速度比纵向大的多。共晶两相通过横向 扩散不断排走界面前沿积累的溶质,且又互相提供生长所需 的组元,彼此合作,齐头并进地快速向前生长。
21
规则共晶片层距的调整
推导得出在长大速度一定的条件下,界面 温度与片层间距的关系: B
T

AR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长大速度一定的情况 下,除m点外,同样的过冷度会有两个层片 间距,这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一个 长大速度只与之对应的只有一个层片间距。 片间距过小时,由于相间面积增加,使界 面能增大,片间距过大时,在层片中央前 沿的液体由于扩散距离较远,富集了大量 的溶质原子,从而迫使这里的固一液界面 曲率半径出现负值,形成凹袋,并逐渐向 界面的反向延伸,直到在这里产生另一相 为止。这样,也就自动调整了层片间距。 总之,一个长大速度,只有一个最小过冷 度与之对应。图中的m点,即为某一长大速 度所需要的最小过冷度以及与之对应的一 定大小的层片间距。 对上式进行微分便可得到片层间距与长大 速度之间的关系:
9
当共晶中的小平面相体积分数φf 在20-35%之间时,E区,共品组 织为复杂的规则结构。 当共晶中的小平面相的体积分数 φf>40%时(图中F区),共晶组织 为准规则结构,Fe-FE3C属于此类 结构,由非小平面的板片状和少 量棒状组成,而基体为小平面相 只是,小平面相不能按小平面方 式而是按非小平面方式长大。在 板片与棒状混合存在的组织中, 通常,板片的扩展方向与热流方 向一致,而棒状结构则与板片相 垂直。当液相中的温度梯度减少 或者长大速度增加时,棒状结构 的比例将会增加。
β α
k R 1 2
22
长大速度和最小小过冷度的关 系:
即,最小过冷度与长大速度的 平方根成正比的关系。
23
胞状、树枝状共晶的形成 (第三组元的影响)
当第三组元浓度较大,或在更大 的凝固速度下,成分过冷进一步 扩大,胞状共晶将发展为树枝状 共晶组织,甚至还会导致共晶合 金自外生生长到内生生长的转 变。
24
2.棒状共晶生长
棒状共晶:该组织中一个组成相以棒状或纤维状形态沿着生长 方向规则地分布在另一相的连续基体中。 形成棒状共晶的一般条件: 如果一相的体积分数小于1/π时,该相将以棒状结构出现; 如果体积分数在 1/π~ ½ 之间时,两相均以片状结构出现。
25
第三组元的影响

如果第三组元在两相中的平衡分配系数相差较大, 则可能出现第三组元仅引起一个组成相产生成分 过冷。产生成分过冷相的层片在生长过程中将会 越过另一相层片的界面而伸入液相中,通过搭桥 作用,落后的一相将被生长快的一相割成筛网状, 并最终发展成棒状组织。
T小平面 GD / v K2v w
T非非 K2v0.8 T非小 156 G0.41v0.5
G、v、D为温度梯度、长大速度和扩散 系 数其他为与合金性质有关的常数。
15
图中分别为金属一金属共晶共生区和 金属一非金属共晶共生区以及在某一 合金成分Co时各组成相的长大速度与 温度的关系。 可以看出,右侧两图中三条曲线相互 间的交点将决定给定成分共晶共生区 的温度范围,如果将按上述方法获得 的不同成分的共生区温度范围连接起 来,就会得到该合金系共晶共生区的 全貌。 图中两个不同类型的共生区可以看 出,它们的差别在于在大的过冷度 下,金属一非金属共晶的生长被抑 制,取代它的是单相的金属相在富非 金属组元的合金中形成,其原因可以 理解为,共晶中的小晶面相长大时的 各向异性及晶体进行分枝,在过冷度 较大的情况下,在特定晶向上的长大 及分枝难以进行。
16
(三)共晶组织的形成机理
(一) 非小晶面 — 非小晶面 共生共晶的形成
1. 层片状共晶组织的形核及长大 2.棒状共晶生长
(二) 非小晶面 — 小晶面共晶合金的结晶
17
1. 层片状共晶组织的形核及长大
层片状共晶组织是最常见的一类非小晶面一非小晶面共
生共晶组织。现以球状共晶团为例,讨论层片状共晶
10
二、 非平衡状态下的共晶共生区

非平衡凝固过程,由于共晶生长动力学因素的影响,共晶组织有 以下三种情况:
1) 共晶成分的合金,在冷速较快时, 不一定能得到100%的共晶组 织,而是得到亚共晶或过共晶 2)有些非共晶成分的合金在冷速较快时可以在TE以下温度得到100
%的共晶组织,该区域称之为共生区, 图中阴影区,即两条液相线
13
共生区的概念与平衡图并不矛盾,在无限缓慢的 可以满意地解释非平衡结晶现象:如非共晶成分的合金可 有助于对共生生长和离异生长这两种不同共晶方 把平衡相图概念和不平衡共晶结晶动力学过程 冷却条件下,共生区退缩到共晶点 E,合金液即按平 以结晶成 100 %的共晶组织,而共晶成分的合金结晶时反而 3 、共生区的概念的意义 联系了起来; 式作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衡相图所示的规律进行结晶。
的延长线以下,对两相同时过冷,而结晶出偶合生长的共晶组织,称 为伪共晶,此区也称为 ;伪共晶区. 3)有些非共晶成分的合金,在一定冷速下,既不出现100%的共晶组 织,也不出现初晶+共晶的情况,而是出现“离异共晶”。
11
1、对称型共生区

两个组元熔点相近、
两条液相线基本对称、 两相长大速度基本相 同的非小晶面-非小 晶面合金,容易形成 对称型共生区。
第六章 多相合金的凝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