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改革与社会革命的关系

合集下载

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

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

‚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社会改良的联系是:三者都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它们都是为了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从而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运动形式。

‛社会改革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了解决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某些部分和环节,使该社会制度得到自我完善或持续存在与发展,而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善与革新。

社会改革不仅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而且存在于有史以来的各种社会制度中。

社会改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得到移动程度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前,社会改革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做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

当前中国社会改革的实质: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所揭示的性质和特点来看,我国当前进行的社会改革并不是改变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不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质,不是否认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相反是要实现兴利除弊,要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具体来讲,当前中国社会改革的实质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它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体制的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因为任何一个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内容都是它的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如何,往往决定这一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所以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首要任务就在于紧紧围绕生产力发展这一核心,彻底变革一切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状况的旧体制。

2.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长期以来,我们总是习惯把计划和市场视为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搞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只属于资本主义。

‛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志首先,改革要有利于解放、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衡量改革成效的根本标准,是整个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其次,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改革必须坚持的基本前提。

第三,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这是改革成功的关键条件。

第四,改革与开放相统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是改革的重要方针。

社会主义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社会主义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社会主义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一,社会主义改革就是一场革命改革的实质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种具体制度,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无论从改革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看,还是从引起我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变革的深度和广度看,都可以说是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从解放生产力、改革的深度和广度的看,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对旧体制的革命性变革;从改革的发动、主体、过程和效果作用看,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自我发展的直接动力。

二、改革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革命(一)改革是解放生产力的第二次革命。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样存在着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若干因素,同样存在着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旧体制的各种弊端的最大的危害,就是束缚了生产力。

消除各种弊端就是解放生产力。

消除这些弊端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改革。

社会主义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的第一次革命,改革是解放生产力的第二次革命。

(二)改革不是对旧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

改革具有深刻性,改革不是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根本性变革;改革具有全面性,从经济体制到政治体制以及其他体制都进行改革;改革具有持久性,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折时期。

因此,改革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在历史的跨度上远远地超过了革命。

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首先,改革是自觉运用社会规律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实践。

社会主义改革,就是依据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自觉地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之与生产力状况和经济基础相适应。

社会主义改革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的生命力。

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经济与社会得到了迅速而全面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民基本民主权利得到保障。

其次,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动力的原理具体化,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新贡献。

试论改革与革命的关系

试论改革与革命的关系

试论改革与革命的关系改革与革命的关系常常难以区分。

一般而言,“自上而下”是改革,“自下而上”是革命。

从性质上看,改革与革命都有可能会是社会转型性的根本变革;从方法看,改革与革命都既有可能是暴力的、流血的,也有可能是和平的。

不能拿改革或革命的一次成败,论证其道路的合理性。

标签:改革;革命;关系改革与革命都是社会修复机制在起作用,革命是偶发性的,改革则是常态性的。

一个社会要进步,可以没有革命,但不可以没有改革;一个社会也只有建立起良好的自我调节机制,通过不断的、有效的自我改革,才能够实现良性运转。

一、改革与革命的区别论起改革与革命的不同之处,说起来简单,实际上又不简单。

从概念上看,改革就是体制创新,依照程度深浅不同,它包括改良式的,也包括社会转型式的。

革命大体也有两种,一种是“改朝换代”,另一种即是社会革命。

若是论改革与革命实际表现出来的差别,一般而言,“自上而下”是改革,“自下而上”是革命。

之所以是这样,原因无外乎:改革是由统治者或执政者主导的,革命则是由被统治者掀起的;改革不更迭统治者,革命往往要更迭统治者;改革的过程一般有控制、有秩序,革命则常常会出现无控制、无秩序的现象;改革多数情况下是非暴力的,革命一般伴随着暴力和破坏;改革是一个长期、深刻的社會变迁过程;革命往往是短时间和直接的、形式化的社会突变。

改革的基本形式是“自上而下”,或者说改革就是“自上而下”的。

纵观中外历史上的改革运动,可以看出,但凡推动社会前进的,都是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的。

这不是偶然,因为要进行社会改革,一方面,要有一批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杰出人物,他们能了解国际大势,能熟悉本国国情,又能根据本国的特点来制定改革的措施与策略。

另一方面,只有改革家们执政或者是依靠当权的统治者,才能推行其政治主张和改革方案。

这就决定了改革必然是“自上而下”的操作过程。

没有先知先觉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是提不出社会改革方案的,而没有国家权力作为驱动杠杆,再好的改革方案也只能束之高阁。

论革命与改革的关系

论革命与改革的关系

论革命与改革的关系欲论革命与改革的关系,首先必须辨清革命与改革的实质。

关于“革命”这个命题,人们曾经进行过不少的探索。

在中国古代,曾有“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的论述,意指纪元前商王汤讨伐夏桀和周武王讨伐商纣,实施变革更替朝代以应大命,顺民意。

革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讲,革命指推动事物发生根本变革,引起事物从旧质变为新质的飞跃。

从狭义上讲,革命主要是指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

关于马列主义的革命,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提出的历史设想中,主要的思想是以一种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各个时代彼此更迭的思想;革命从它最全面的意义来说,是从一个时代向另一个时代的剧变性的跃进。

在陈旧的制度同争取自由的新的生产力之间,进而从人的关系上来看,在旧秩序内部的上层阶级同下层阶级之间,在以前的阶级同向它挑战的新的阶级之间,各种冲突的汇合,会带来革命,直至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原来被剥削的阶级同新的统治阶级合而为一。

后来,只是对于现代欧洲的革命,包括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才有时间认真加以考虑。

马克思在1843年已经开始研究英国、法国和美国的革命(他的笔记中说明了这一点)。

所有这些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革命”(虽然美国的革命也是民族的革命),是由中等阶级中野心勃勃的一部分人领导的,本质上是由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扩大的需要促成的。

现在“革命”一词的歧义,主要的方面,是在“革命”是否与暴力相联这一点上。

革命中可以存在暴力,如辛亥革命,但有革命不一定就有暴力的出现,如工业革命,文艺复兴等等,革命的关键在于它使事物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

与革命一字之差的改革则大不相同。

改革是指各种包括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宗教组织作出的改良革新,相较于革命是以极端的方式推翻原有政权以达成改变现状的目的,改革是指在现有的政治体制之内实行变革。

通常一个改革是否能成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若成功可让该国走向稳定局势,若失败可能遭致内乱或冲突。

论改革与革命的区别_宋斌

论改革与革命的区别_宋斌
另外,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 政治 学导论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的 《 政治学原理 》 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 《政治学新编 》 等教材 中,都延续了 《政治学基础 》 中的问题,将改革
和革命的区分标准多重化。
三、结语
以 《政治学基础 》 为代表的各种教材,将马 克思主义定义与中国传统定义“混合”使用,这样 做可以与当代英美国家对革命和改革的定义接轨, 同时也符合我国传统上的表达习惯,这是一个显而 易见的好处。但是这种“和稀泥”式的做法在要求 严谨的学术上是不妥的,在面对广大青年学生的教 材中危害更大。
笔者认为,在对待改革与革命区别问题上,我 们不仅要在形式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更要在具体实践中运用这种世界观和方法 论来研究和分析问题的本质,而不仅仅是只在现象 层面分析问题。另外,在处理马克思主义定义和传统 定义以及西方当代定义的矛盾问题上,我们是可以 避开这种矛盾的。下表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 责任编辑:赵云长 ]
177 BIAN JIANG JING JI YU WEN HUA
二、当前我国部分学者对改革与革命的阐述上 的矛盾
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政治学原理 》 一
收稿日期: 2012-06-07 作者简介: 宋斌 (1990 — ),男,安徽阜阳人,本科生,从事行政管理研究。
176 BIAN JIANG JING JI YU WEN HUA
宋斌:论改革与革命的区别
书中,改革和革命的区别有两套评判体系。该书 “国家历史类型及其更替”一章中,在论述改革与
关键词:革命;改革;社会形态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5409(2012命的区别的论述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革命与改革区别的论述首先 体现在对两者产生原因的论述上。马克思主义认 为,无论是革命还是改革,其产生的根本原因都在 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改革和革命 都是阶级斗争的产物。马克思指出:“社会的物质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 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 关 系 便 由 生 产 力 的 发 展 形 式 变 成 生 产 力 的 桎 梏 。” 对于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产生的这种“桎 梏”,可以有改革和革命两种情况出现,两者对于 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有着根本区别的。改革是通过统 治阶级做出一定的让步,使得被统治阶级受压迫的 程度得到减轻,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这种矛盾。而 革命则是通过被统治阶级的力量,从根本上推翻统 治阶级原有的压迫制度,建立一种新的社会制度, 实现社会性质的转变和发展,因此革命是“历史的 火车头”。

对革命与改革的理解

对革命与改革的理解

对革命与改革的理解摘要: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对革命与改革的思考和实践不断涌现。

文章分别从革命与改革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不同学派、学者对革命与改革的不同理解;自己对革命与改革的理解及如何对待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革命改革哲学一、导言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历史上曾发生过众多革命、改革,如梭伦改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中国辛亥革命等,这其中有的成功,有的失败。

因此,不同人对革命与改革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有的认为要革命,不要改革;有的认为要改革,不要革命。

大家各执己见,莫衷一是。

革命与改革, 既是人类社会进程中的重大实践问题, 又是马克思主义历史本体论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因此笔者从哲学的角度探讨如何理解革命与改革。

二、革命与改革(一)革命和改革的概念1.革命革命即社会革命,是指先进阶级运用暴力手段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 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 它是对既存的生产方式、社会结构与思想意识形态进行的根本性变革与重构, 从而把人类社会推向更高阶段,实现社会形态质变和飞跃的阶级斗争。

任何类型的社会革命, 它都能直接地解放生产力, 调动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性, 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改革改革是在不改变社会根本制度的前提下, 由统治阶级变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环节的历史活动。

它是一定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的新举措。

3.革命与改革的关系革命与改革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形式,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两者的联系是它们都主张变革现存的政治制度模式,都能起到变革社会的作用。

两者的区别可以从它们的背景、方式、根本目的、对生产力影响四个方面分析。

改革时社会背景相对平和,而革命时社会背景相对动荡;改革是国家和政府主动采用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而革命一般是由群众发动的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改革是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而革命是为了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改革由于采用的是平缓的、主动的方式,是对以往社会制度的完善与改进,因此在改革的同时不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而革命采取的是暴力、流血的手段,因此革命必然对国家机器、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一定的破坏,在革命之后必然要对国家机器、生产力等进行重建,因此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各个时期的变革
Part.2
改革及其在 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LOGO
Part.1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LOGO
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
之伯利克里改革
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担任一切官职,参加公民大 会 公民大会 奴隶制~封建制 五百人议事会(各部落轮流执政)是公民大会常 设机构,闭会期间处理日常事务,职能也进一步 扩大 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为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 动的公民发放工资
• 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 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 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 但是商鞅实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 响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LOGO
——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改革原由:俄军在克里木战争战败,沙皇意识 到实质上是俄罗斯工业和政治体制落后于西方 的问题。 改革核心:宣布废除农奴制 封建制中的变革 规定全部土地为地主所有 亚历山大二世宣布废除农奴制,是俄罗斯在质 量上的社会进步。 突破了阻碍俄国发展最大的瓶颈,俄国在19世纪 后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明显加速。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LOGO
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
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对对应范畴,它们都是为了解 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的历史运动形式。同时,二者之间又有明显的区别。 首先,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是用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 代替旧的落后的社会制度;社会改革则是同一社会制度总的量变过程中的 部分质变,是对该社会制度的社会体制某种特殊程度的调整,不改变该 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其次,社会革命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目的是推翻反动统治阶级 的国家政权,建立新的革命阶级的政权;社会改革则是由统治阶级或统治 阶级内部的某种社会势力、社会集团发动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统治阶 级的统治地位。因此,社会革命一般是由下层群众首先发动的,而社会 改革则是自上而下展开的。 再次,社会革命就其一般规律而言,往往要通过武装斗争、暴力革 命的形式,实现国家政权的转移;社会改革虽然也要付出代价,甚至流血 和牺牲,但一般说来,不需要采取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和暴力冲突的形式 。

改革与革命的关系

改革与革命的关系

改革与革命的关系摘要:改革和革命很难从概念上划分。

传统认为:改革是执政人员自上而下调整统治政策(非暴力手段)的行为或者思想;而革命则是以暴力的方式来推翻旧的统治建立新的政权的行为或者思想。

实际上,改革与革命既有其相互区别的一面,又有其相互补充的一面。

二者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共同促进社会的进步。

中国的近代化开始于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从林则徐、魏源的开眼看世界到洋务派的自强求富,从戊戌变法的慷慨悲壮再到辛亥革命的轰轰烈烈,从五四运动的举国怒吼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腥风血雨,从新中国成立的那声呐喊再到今天硕果累累的改革开放,在近现代历史进程中,改革与革命始终都是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形式。

那么,改革与革命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一、改革以抑制革命发生而开始,又因革命发生而终止毛泽东说过:“落后就要挨打”。

对一个国家而言,统治阶级要想避免“挨打”——被被统治者以革命的方式推翻,就要不断改革。

因此,纵观中外历史,有很多改革是为了防止革命的发生而开始的。

而同时,一场革命的爆发往往意味着一场改革的结束。

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十九世纪末,清政府又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为深重的政治危机,被迫签订的《辛丑条约》,支付了4. 5亿元巨额赔款,使其在军事上、外交上主权的丧失殆尽, 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

在这种危急存亡的时刻,早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已认识到封建主义存在的种种弊端,革命一触即发。

面对严重的统治危机,最终清廷认识到要想抑制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的发生,必须改变现状进行改革,从而开始了一场旨在自救的革新运动———即清末新政改革。

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试图通过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来挽救因严重的民族危机,从而达到清政府统治地位的转危为安。

然而,由于改革时机的把握不及时,策略方式的失当,以及改革者自身的能力缺乏、私心作祟等不利因素的局限,改革各项措施的实施终未能达到改革者的初衷。

改革与革命——精选推荐

改革与革命——精选推荐

改革与革命摘要:作为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两种主要方式,改革与革命,同时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历史的长河中,两者均对历史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改革与革命之间存在联系,同时也具有相当的区别。

我们祖国如今的繁荣昌盛离不开改革与革命,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充分肯定两者的作用。

关键词:改革;革命;社会发展;作用;马克思主义;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改革与革命,如同两种风格迥异的曲调,交织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这支主旋律之上。

改革,曲调较为平缓,如同涓涓细流,绵延不绝但不失力量;革命,节奏铿锵有力,如同汹涌波涛,卷起历史巨浪。

一、改革(一)定义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的革新举措。

(二)重要作用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它是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社会改革所涉及的领域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文化改革等。

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

不同历史时期的统治阶级都曾经采取过一定的措施。

从世界各国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每一次正确的改革都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

在我国古代的战国时期,早期在经济、政治、文化上比较落后的秦国正是通过商鞅变法得以强盛,为秦灭六国、建立统一的秦王朝奠定了基础。

在西方,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最高统治者伯利克里,在经济政策、政治体制和军事等方面锐意改革,促进了古希腊的繁荣。

还有日本的明治维新、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等等。

就连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求助于改革。

恩格斯对此进行了这样的分析:“猛烈增长着的生产力对它的资本属性的这种反作用力,要求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本性的这种日益增长的压力,迫使资本家阶级本身在资本关系内部可能的限度内,越来越来把生产力当作社会生产力看待。

”①(三)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经过了漫长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民族民主革命,但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革命路线的指导原则。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之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

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消除剥削和压迫,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经历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和大跃进等重要阶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肃清了反动势力,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奏。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下的革命理论,力求实现工农联盟,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积极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

这一时期所进行的表现出来的追求和实现,对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衔接和过渡。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中国的国有化、农业合作化、文化大革命等革命成果,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革命热情提供了坚实的支持,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平稳转换和过渡。

综上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没有割裂的界限,两者之间的关系形成了革命的连续性和发展的历史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相互支持和促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民将继续发扬革命精神,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程。

中国近代的社会革命与变革

中国近代的社会革命与变革

中国近代的社会革命与变革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革命与变革,这些事件深刻地塑造了中国的现代历史。

从晚清时期的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再到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转型。

本文将探讨这些社会革命与变革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晚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充满了内忧外患,国力日渐衰弱,社会问题日益凸显。

自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推行戊戌变法以来,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被提出。

这一变法尝试旨在振兴中国,使其摆脱危机。

然而,由于政府改革的力度不够大,统治的反对势力强大,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

尽管如此,戊戌变法仍然为后来的革命运动打下了基础,促使中国思想界开始反思传统文化观念,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

辛亥革命则是中国近代社会革命的重要里程碑。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辛亥革命的成功不仅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也象征着中国社会开始走向近代化。

辛亥革命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政治与社会制度的全面变革,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现代国家制度的初步建立。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继续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传统文化观念的冲击、外部侵略和割让、民众的社会意识觉醒等问题成为社会变革的主要矛盾。

此时,五四运动的爆发成为了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1919年的5月四日,北京的学生们在反对巴黎和约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后,进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抗议活动。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他们开始以科学和民主的思想为旗帜,呼吁进行彻底的社会改革。

五四运动的影响超越了知识界,对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注入了强大的力量。

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于上世纪20年代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新文化运动倡导科学、民主、进步的思潮,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进行了反思和挑战。

新文化运动在文学、艺术、教育领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尤其是对女性地位和教育问题的关注。

关于改革与革命的思考

关于改革与革命的思考

观点引自《人民日报》1993年5月7日王贵秀的文章。

5.把改革称为一场“革命”,这是就改革的性质和意义而言的。

“革命”是一个多意词,虽然它主要是在政治斗争的意义上来使用的,是个政治概念,但是它也在转意上常被使用。

判断一个变革是不是革命,不是看其政治宣传,而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标准,看其是否解放生产力,或者说对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否具有解放意义。

我们说改革是一场“革命”,是以生产力标准来认定的。

改革是一场革命,搞现代化建设也是“革命”。

这两者都是“革命”,但他们所表述的“革命”涵意是不一样的。

改革是“革旧体制的命”,现代化经济建设是“革自然界的命”。

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进行的第二次伟大革命,从理论上说,是一个包括多方面、多层次、具有多重涵意的综合性革命。

改革是这场伟大革命中任务最艰巨、社会震动面最巨大、对于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最有直接意义的革命,因而也是最引人注目的革命。

但它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不具有唯一的革命意义。

这些观点引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学德育工作内部参考》1993年第一、二期合刊,石仲泉的文章。

这里涉及了许多理论问题,如判断革命的标准,“综合性革命”的概念等。

6.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里的意思是说,在完成消灭剥削制度的社会革命之后,还要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就我国的改革所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可以说是又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

”这个观点引自薛驹主编《十四大报告二十二讲》赵曜的文章。

7.作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改革,不是泛指,而是特指。

就是说,它不是指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不适应生产力的环节、方面的经常性的调适。

这种调适在过去、现在、将来都是需要不断进行的,它不一定都具有革命的性质。

我们所说的作为“第二次革命”的改革,是特指我国80年代初开始进行的这场改革。

我们要从这一特指的含义上去深刻理解和说明改革的性质问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即实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进而于1953年开始到1956年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
为新社会作准备
1.
3.
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1.
社会改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 2.
普遍性——古今中外的改革 特殊性——社会主义改革
1.
2.
3.
主动、自觉 从人民利益出发 制度内解决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
1. 2. 任务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非对抗性矛盾 共产党领导 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 用
社会运动的两种形式

社会革命:质变 社会改革:量变
社会革命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革命的本质 社会革命的动力 社会革命的形式 社会革命的作用
社会革命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革命的本质

阶级斗争

社会革命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革命的形式

阶级性质:

地主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 奴隶革命 农民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

斗争形式——暴力革命和和平革命
社会革命的作用

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人民群众发挥出主动性和积极性 革命阶级受到锻炼
社会改革

社会改革的实质和作用 社会改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
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 2. 3.
文化的含义和特征 文化的社会功能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的含义和特征
1. 2.
含义:广义和狭义——以实践为基础 特征:
1.
2.
3.
创造性——奇石 自由行——《红楼梦》人生自由的向往 兼容性
1. 2.
3.

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社会改良的区别和联系

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社会改良的区别和联系
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继续发展的严重障碍时,
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革命阶级,就会起来推翻Biblioteka 动阶级的统治,改变旧的生产关系,促进新
的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推动社会前进.社会
改革则是由统治阶级或统治阶级内部的某种社
会势力,社会集团发动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统
治阶级的统治地位.而改良则是在被统治阶级
的压力下,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让步的政策.
最后一个剥削阶级.代替资产阶级国家而出现
的新的国家类型,就是无产阶级通过社会主义
革命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是
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国家,在社会主义社会
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之后,国家存在的阶级基
础和社会基础逐渐消失,国家就逐步自行消亡.
社会主义国家不是被更替,而是以自行消亡的
方式退出历史舞台.
只有从社会革命的前提出发,才能正确地利用
改良并把握革命与改革,改良之间的联系和转
化.在革命之前,改良不失为革命的一个步骤
或一种先声,在革命之后,改良又往往是革命的

种必要的”喘息时机”.列宁曾指出:革命与
改良的”对立不是绝对的,这个界限不是一条死
的界限,而是一条活的,可变的界限,要善于在
和根据于至今的无政府状态的生存斗争已被消
关系和上层建筑,建立和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和
上层建筑,使社会得到根本的改造.可见,社会
革命是新旧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社会制度的根
本质变;社会改革则是同一社会制度总的量变
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是对该社会制度的社会体
制进行某种程度的调整,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
本性质;而社会改良是在不改变现行社会根本
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局部的,个别的某些现状的
的社会制度,使整个社会形态发生质变和飞跃.

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统称为社会变革

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统称为社会变革

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统称为社会变革,其根源存在于社会基本矛盾之中。

(1 )社会革命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①社会革命的实质社会革命是指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发展。

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

②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移到革命阶级的手里,是实现社会革命的首要的和基本的标志。

③社会革命的根源社会革命的根源存在于社会基本矛盾之中。

当腐朽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腐朽的上层建筑严重阻碍经济基础的变革,从而使社会基本矛盾尖锐化的时候,革命的阶级便要运用社会革命的手段来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④社会革命的作用其一,社会革命是实现新社会代替旧社会的根本手段。

社会制度变革的根源在于社会基本矛盾之中,但是,要想解决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矛盾,必须通过社会革命这一决定性的环节。

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才能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最终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其二,社会革命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极大地发挥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动性、积极性。

其三,革命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受到锻炼和改造,成为建设新社会的基础性力量。

(2 )改革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①什么是改革改革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了解决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某些部分或环节,使该社会制度得到自我完善或持续存在与发展,而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革与革新。

②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区别其一,社会革命是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落后的社会制度,是社会形态的根本性质变;社会改革则是对同一社会制度的社会体制做某种程度的调整,是同一社会制度的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其二,社会革命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目的在于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社会改革则是由统治阶级或统治阶级内部的某种社会势力、社会集团发动的,目的在于维护、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其三,社会革命往往采用武装斗争、暴力革命等形式;社会改革一般地说不需要采用这种形式。

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辩证关系的内在逻辑

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辩证关系的内在逻辑

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辩证关系的内在逻辑以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辩证关系的内在逻辑为标题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是两个相互关联且相互依存的概念。

在探讨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的辩证关系时,我们需要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以及它们如何相互影响和促进。

社会革命是指社会制度和结构的根本性变革,而自我革命则是指个体在思想、观念、行为等方面的深刻变革。

本文将通过对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内在逻辑的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都是为了实现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社会革命通常发生在社会矛盾激化、社会结构失衡或社会制度不适应时,旨在通过改变社会结构和制度来解决社会问题,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自我革命则是个体在面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困境或不足时,通过深入思考、自我反省和积极改变来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都是为了推动人类社会和个体的发展进步,具有相同的目标和动力。

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社会革命的推动需要有足够的个体参与和支持,个体的觉醒和自我意识是社会革命发生和成功的重要前提。

同时,社会革命的发生和实施也会激发个体的自我革命意识和行动。

社会革命的变革和改革会触动个体的思想和观念,促使他们对自己的存在和行为进行深入反思和改变。

因此,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是相互促进的,一个的发生和实施会引发另一个的发生和实施。

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还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社会革命的推动需要个体的参与和行动,个体的觉醒和自我意识对社会革命的发生和成功有着重要影响。

然而,个体的行动和改变也需要有社会革命的支持和条件。

社会革命的变革和改革为个体提供了改变自身的机会和环境,为个体的自我革命提供了条件和动力。

因此,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是相互制约的,一个的发生和实施会限制另一个的发生和实施。

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内在逻辑是相互渗透和交融的。

社会革命的推动需要个体的参与和行动,个体的自我革命意识和行动又是社会革命发生和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改革与革命的关系

改革与革命的关系

改革与革命的关系摘要:改革和革命很难从概念上划分。

传统认为:改革是执政人员自上而下调整统治政策(非暴力手段)的行为或者思想;而革命则是以暴力的方式来推翻旧的统治建立新的政权的行为或者思想。

实际上,改革与革命既有其相互区别的一面,又有其相互补充的一面。

二者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共同促进社会的进步。

中国的近代化开始于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从林则徐、魏源的开眼看世界到洋务派的自强求富,从戊戌变法的慷慨悲壮再到辛亥革命的轰轰烈烈,从五四运动的举国怒吼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腥风血雨,从新中国成立的那声呐喊再到今天硕果累累的改革开放,在近现代历史进程中,改革与革命始终都是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形式。

那么,改革与革命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一、改革以抑制革命发生而开始,又因革命发生而终止毛泽东说过:“落后就要挨打”。

对一个国家而言,统治阶级要想避免“挨打”——被被统治者以革命的方式推翻,就要不断改革。

因此,纵观中外历史,有很多改革是为了防止革命的发生而开始的。

而同时,一场革命的爆发往往意味着一场改革的结束。

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十九世纪末,清政府又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为深重的政治危机,被迫签订的《辛丑条约》,支付了4. 5亿元巨额赔款,使其在军事上、外交上主权的丧失殆尽, 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

在这种危急存亡的时刻,早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已认识到封建主义存在的种种弊端,革命一触即发。

面对严重的统治危机,最终清廷认识到要想抑制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的发生,必须改变现状进行改革,从而开始了一场旨在自救的革新运动———即清末新政改革。

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试图通过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来挽救因严重的民族危机,从而达到清政府统治地位的转危为安。

然而,由于改革时机的把握不及时,策略方式的失当,以及改革者自身的能力缺乏、私心作祟等不利因素的局限,改革各项措施的实施终未能达到改革者的初衷。

社会革命与政治变革

社会革命与政治变革

社会革命与政治变革社会革命与政治变革是人类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内涵与意义早已被人们所认知。

社会革命是指过去的社会秩序在某种新形式的社会观念下,被打破,被推倒,一旦出现了变化再也不能恢复,代表着新的一种社会秩序的产生。

而政治变革则是指国家政治机制的变化,是指政治上的改革或者革命,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国家更加稳定、和谐,为整个社会带来发展。

社会革命一般而言来说可以分为几类,最常见的就是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革命。

在某些时期,一些人不满于现状,试图造反,推翻现存政权,通过武力手段夺取政权,这样的社会革命史上可谓数不胜数。

例如近代中国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都是社会革命的范畴。

而政治变革则可以细分为好几种,如民主革命、宪政革命、立宪革命等。

社会革命是一场深层次的社会变革运动,它推翻旧秩序,建设新秩序,以巨大的力量改变着整个社会面貌。

而政治变革则是在已有的政治基础上的一种十分有效的调整、更新和改造工具,其变化一般是在政治层面协商、和平进行的。

社会革命和政治变革在发展过程中,既存在相互独立的现象,又有相互依存的联系,它们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互相交融、相互影响的。

但从整体上来讲,社会革命比政治变革更为广泛,影响范围更大,历时也长,而政治变革则是针对特定问题的短期行动,相对更为局限。

社会革命和政治变革的共性在于,两者都是为了维护人民的正义和自由,为了实现社会的理想和进步。

社会革命和政治变革具有深远的历史重要意义,是人们创造和发展历史的重要动力。

在过去的历史中,社会革命和政治变革给人们带来了磨难和挑战,也为人们创造了全新的机遇和希望。

而今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国家的稳定,社会革命和政治变革也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人们对于其发展和演变有更深刻的理解。

无论是社会革命还是政治变革,都需要人民团结一心,才能推进整个社会的进步。

只有全体人民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定信念,才能更好地实现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因此,我们要深刻领会社会革命和政治变革的内涵与意义,加强信息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素养,使人民团结起来为建设更加富强和谐的社会而不懈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改革与社会革命的关系
改革,现常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

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社会革命,主要是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即由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腐朽的社会制度。

1.改革和社会革命是不一样的。

改革是一种改良运动,但是社会革命是一种革命运动。

改革是一种至上而下的彻底的改革,社会革命史一种至下而上的的革命。

改革大多的是温柔的政治革命,但社会革命是暴力的革命。

2.但是改革和社会革命也有共同点。

他们都是同样是一种社会形势的变迁。

他们都是一种良好的发展。

他们都是通过某种手段和措施来改变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适应的部分,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的。

他们都是新社会的一种生成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