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 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
SS的测定

水质悬浮物(SS)的测定重量法
1 定义
水样通过孔径0.45µm滤膜,截留下并于103~105℃烘干至恒重的固体物质。
2 步骤
2.1 0.45µm孔径滤膜放入称量瓶中,于103~105℃烘干0.5h,放入干燥器冷却,称量。
反复烘干、冷却、称量至两次称量差≤0.2mg,记为B(g)。
2.2 将恒重滤膜放在过滤器上,取100mL充分混合均匀试样过滤,体积记为V(mL)。
水分全通过滤膜后,用10mL蒸馏水洗涤,连续三次。
取出滤膜放入原称量瓶中,于103~105℃烘干1h,放入干燥器冷却,称量。
反复烘干、冷却、称量至两次称量差≤0.4mg,记为A(g)。
2.3 悬浮物含量C(mg/L)按下式计算:
C=[(A-B)×106]/V
备注:
采样时,应注意漂浮或浸没的不均匀固体物质不属于悬浮物质,应从水样中除去。
滤膜上截留的悬浮物过多除延长过滤时间外,还可能造成过滤困难,过少则会增大称量误差,因此可酌情减少或增加试样体积。
一般以5~100mg悬浮物为量取试样体积的实用范围。
水质悬浮物的测定方法

水质悬浮物的测定方法1悬浮物的定义悬浮物是指水中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可用滤膜过滤后残留在滤膜上的物质。
它是水体污染的主要指标之一,包括泥沙、泥土、腐殖质等有机质和生物体等。
2悬浮物的危害水中的悬浮物除了影响水的透明度外,还能对水生物造成一定的危害。
大量悬浮物可以吸附有毒有害物质和细菌病毒,对水质造成严重污染和腐蚀。
此外,由于悬浮物通常容易沉积,导致河道淤积,增加水深,形成水渍,阻碍水流,影响水生态环境。
3悬浮物的测定方法3.1重量法重量法是指用过滤膜将水中的悬浮物过滤掉,然后将滤膜干燥,称重并计算含量的方法。
实验步骤:①用玻璃棒将过滤纸面积湿润,贴在漏斗上,漏斗放在烧杯上;②将样品倒入漏斗中,用抽滤器抽出滤液,直至没有过滤液为止;③取下漏斗和滤纸,并用生熟纸吸去滤水,放在无灰瓷盘内,放在105℃烘箱中。
干燥至恒重,记录称重结果;④根据含量公式计算悬浮物含量,单位为毫克/升。
3.2光学法光学法是指用光学仪器测定悬浮物在水中的浓度。
实验步骤:①用探头浸入水中,吸入一定量的水,使水流过预处理膜后,进入光学测量部分;②用激光束照射水中的颗粒物,颗粒物会散射出一定强度的光线;③通过光学仪器测定散射的光线强度和颗粒物的数量,计算出悬浮物浓度值。
光学法测定悬浮物的主要优点是不需要对样品进行盛放和加热等过程,可以实现实时、连续监测,具有方便、快捷、高精度等优点。
4结论悬浮物的污染是当今环境保护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了解悬浮物的存在和含量是有效治理水体污染的前提。
悬浮物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方法,以达到高效、快捷、准确、可重复的测量效果。
水样中悬浮物(ss)的测定方法

水样中悬浮物(ss)的测定方法水样中悬浮物(SS)测定方法重量法重量法是测定水样中悬浮物固体含量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主要步骤包括:过滤:将水样通过已知质量的滤纸过滤,滤纸将悬浮物截留下来。
烘干:将带有悬浮物的滤纸放入烘箱中,在105℃下烘干至恒重,以去除水分。
称重:烘干后,将滤纸连同悬浮物一起称重,并减去滤纸的初始质量,即可得到悬浮物固体含量。
重量法优点:操作简单,易于实施。
准确度较高,结果可信。
重量法缺点:滤纸孔径会影响测量结果,可能漏掉小颗粒悬浮物。
烘干时间较长,适用于低浓度悬浮物样品。
浊度法浊度法利用光在水样中的散射程度来间接测定悬浮物含量。
其原理是将一束光射入水样中,测量散射光的强度,该强度与悬浮物浓度成正比。
基本原理:光线穿过水样时,会发生散射和吸收。
悬浮物颗粒数量越多,散射光越强。
测量步骤:将水样放入浊度仪中,浊度仪会发出一定波长的光线,并测量散射光的强度。
结果计算:将散射光强度与已知悬浮物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比较,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的悬浮物浓度。
浊度法优点:操作方便,测量迅速。
适用于高浓度悬浮物样品。
不需要使用滤纸,避免了孔径影响。
浊度法缺点:受水样中其他物质的影响,如胶体和溶解物质。
准确度受浊度仪校准和水样的光学特性影响。
光度法光度法利用悬浮物对光的吸收或透射特性来测定悬浮物浓度。
其原理是将水样放入比色皿中,测量特定波长光通过水样的吸光度或透射率,并与已知悬浮物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比较。
基本原理:悬浮物颗粒会吸收或散射特定波长的光。
测量步骤:将水样放入比色皿中,用比色计或分光光度计在特定波长下测量吸光度或透射率。
结果计算:将吸光度或透射率与已知悬浮物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比较,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的悬浮物浓度。
光度法优点:适用于低浓度悬浮物样品。
灵敏度高,可检测微量的悬浮物。
可用于特定悬浮物组分的定性分析。
光度法缺点:受水样中其他物质的影响,如色度和浊度。
需要建立标准曲线,准确度受标准溶液制备的影响。
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

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
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是一种用于检测水体中悬浮物总量的分析方法,是目前确定水质悬浮物含量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将水样放置在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处理,以分离出混合悬浮物中的固体颗粒,然后将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收集晾干,最后用天平称量,测得悬浮物固体总量。
该方法可以准确测定悬浮物的总量,但无法区分不同类型的悬浮物,也不能给出悬浮物的类型和结构信息。
此外,由于重量法受到容器的影响,采用标准容器对悬浮物固体总量进行测定,才能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重量法测水中悬浮物的注意事项

重量法测水中悬浮物的注意事项摘要:重量法是指水中悬浮物是指通过0.45微孔滤膜时,截留在滤膜上并经过103℃-105℃烘干至恒重的固体物质。
水中悬浮物过高,会引起水体浑浊,影响水生生物呼吸和代谢,破坏水体生态环境,甚至造成河道堵塞,因此,环境监测中悬浮物列为水质监测的一项重要指标,测定水中悬浮物的方法通常是重量法。
重量法测定水中悬浮物实际上是一种条件试验,对条件的要求非常严格。
本文将从水样的采集,取样,空百试样,过滤后的冲洗,烘干,冷却,称量,实验环镜对温湿度的要求等过程进行逐步分析。
关键词:悬浮物空白误差平行稳定一、采样悬浮物通常不是均匀分布在水中,为了使采集到的水样具有代表性,必须合理的设计采样的位置和深度。
针对不同的水样选取不同的采集方式,水样必须是新鲜的水样,避免沉积和凝聚,样品一旦沉积就难以恢复原状,样品必须经充分的振动,摇匀后再迅速倒入样品容器中,且悬浮物水样要单独定容采样,并全部用于分析测试,避免分装采样和采混合样,采样容器最好用具塞量筒或比色管。
采样后尽快完成分析测试,避免时间过长,贮存水样时不能加任何保护剂,以防止破坏物质在固液相之间的分配平衡二、取样确保所取水样中悬浮物的最小含量不小于5.0毫克为宜,否则会使称量误差偏大,所取样品中悬浮物最佳含量为10-50毫克,对粘度较高,颗粒细的废水(如造纸,酿造)应少于80毫克。
在倒入废水时,应先取上清液,然后,再倒入悬浮物较多的部分。
以免影响过滤速度,悬浮物烘干后的质量在2.5毫克以上,为了减少误差,尽可能多的取水样,但,要使悬浮物的量不超过滤膜的二分之一为宜。
三、冲洗样品过滤结束后用于过滤的水量,次数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应与空白用水量一致,防止有些可溶性物质溶解带来误差。
冲洗沉淀用水5-10毫升,洗涤2-3次为宜,冲洗沉淀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滤膜上吸附的盐分,以免影响分析结果。
如果样品中含有油脂,可用10毫升石油醚两次淋洗残留物。
四、空白校正滤膜的恒重及空白对悬浮物的正确性相当重要,滤膜是有机材料构成,其中残留部分有机溶剂彻底将其挥发掉,滤膜表面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滑粉状物质以及滤膜碎片,随着烘干次数增多,这些物质在滤膜恒重过程中慢慢挥发掉。
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

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4 仪器 4.1 常用实验室仪器和以下仪器 4.2 全玻璃微孔滤膜过滤器 4.3 CN CA 滤膜 孔径 0.45ìm 直径 60mm 4.4 吸滤瓶 真空泵 4.5 无齿扁咀镊子 5 采样及样品贮存 5.1 采样
所用聚乙烯瓶或硬质玻璃瓶要用洗涤剂洗净 再依次用自来水和蒸馏水冲洗干净 在采 样之前 再用即将采集的水样清洗三次 然后 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水样 500~1000mL 盖严 瓶塞
量取充分混合均匀的试样 100mL 抽吸过滤 使水分全部通过滤膜 再以每次 10mL 蒸馏 水连续洗涤三次 继续吸滤以除去痕量水分 停止吸滤后 仔细取出载有悬浮物的滤膜放在 原恒重的称量瓶里 移入烘箱中于 103~105 下烘干一小时后移入干燥器中 使冷却到室温 称其重量 反复烘干 冷却 称量 直至两次称量的重量差 0.4mg 为止
注 漂浮或浸没的不均匀固体物质不属于悬浮物质 应从水样中除去
5.2 样品贮存 采集的水样应尽快分析测定 如需放置 应贮存在 4 冷藏箱中 但最长不得超过七天
注 不能加入任何保护剂 以防破坏物质在固 液间的分配平衡
6 操作步骤 6.1 滤膜准备
用扁咀无齿镊子夹取微孔滤膜放于事先恒重的称量瓶里 移入烘箱中于 l03~l05 烘干半 小时后取出置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称其重量 反复烘干 冷却 称量 直至两次称量的重 量差 0.2mg 将恒重的微孔滤膜正确的放在滤膜过滤器(4.1)的滤膜托盘上 加盖配套的漏斗 并用夹子固定好 以蒸馏水湿润滤膜 并不断吸滤 6.2 测定
HZHJSZ0047 水质 悬浮物的测定 重量法
HZ-HJ-SZ-0047
水质 悬浮物的测定
重量法
1 范围 本方法测定水中悬浮物 本方法适用于地面水 地下水 也适用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悬浮物测定
水质 悬浮物、总残渣、溶解性固体的测定 重量法

水质悬浮物、总残渣、溶解性固体的测
定重量法
本标准旨在测定水质中的悬浮物、总残渣和溶解性固体的重量。
适用于天然水、生活饮用水、地面水和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最高检测浓度为mg/L。
如果样品中含有悬浮物、余氯、钙镁等金属离子、硫化物和有机物,会产生干扰,因此需要适当的预处理,以消除对测定的影响。
最低检出浓度为4mg/L。
残渣分为总残渣、可滤残渣和不可滤残渣三种。
总残渣是水或污水在一定温度下蒸发,烘干后剩留在器皿中的物质,包括“不可滤残渣”(即截留在滤器上的全部残渣,也称为悬浮物)和“可滤残渣”(即通过滤器的全部残渣,也成为溶解性固体)。
水样应采集在聚乙烯瓶或硬质玻璃瓶内,并尽快分析。
如果需要放置,应储存于4℃冷藏箱内,但最长不得超过7天。
103~105℃烘干的总残渣的测定方法是将混合均匀的水样,在称至恒重的蒸发皿中于蒸汽浴或水浴上蒸干,放在103~105℃烘箱内烘至恒重,增加的重量为总残渣。
使用的仪器包括瓷蒸
发皿、烘箱和蒸汽浴或水浴。
计算方法为总残渣(mg/L)=
(A-B)×1000×1000/V,其中A为总残渣加蒸发皿重,B为蒸发皿重,V为水样体积。
103~105℃烘干的可滤残渣(溶解性固体)的测定方法是
将过滤后的水样放在称至恒重的蒸发皿内蒸干,然后在
103~105℃烘箱内烘至恒重,增加的重量为可滤残渣。
使用的
仪器包括滤膜(孔径0.45um)及配套滤器、瓷蒸发皿和烘箱。
计算方法为可滤残渣(mg/L)=(A-B)×1000×1000/V,其中
A为可滤残渣加蒸发皿重,B为蒸发皿重。
水质 悬浮物的测定 重量法

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文件编号:SHJ-ZY-FX-23版号: C/0页码:第1页共2 页批准日期:2010年2月21日GB 11901-891 仪器1.1 全玻璃微孔滤膜过滤器。
1.2 GN-CA滤膜、孔径0.45μm、直径60mm。
1.3 吸滤瓶、真空泵1.4 无齿扁咀镊子。
2 步骤6.1 滤膜准备(1)用扁咀无齿镊子夹取微孔滤膜放于事先恒重的称量瓶里,移入烘箱中于103~105℃烘干半小时后取出置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其重量。
(2)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的重量差≤0.2mg。
(3)将恒重的微孔滤膜正确的放在滤膜过滤器的滤膜托盘上,加盖配套的漏斗,并用夹子固定好。
以蒸馏水湿润滤膜,并不断吸滤。
6.2 测定(1)量取充分混合均匀的试样100mL抽吸过滤。
使水分全部通过滤膜。
(2)再以每次10mL蒸馏水连续洗涤三次,继续吸滤以除去痕量水分。
(3)停止吸滤后,仔细取出载有悬浮物的滤膜放在原恒重的称量瓶里,移入烘箱中于103~105℃下烘干一小时后移入干燥器中,使冷却到室温,称其重量。
(4)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的重量差≤0.4mg为止。
注:滤膜上截留过多的悬浮物可能夹带过多的水份,除延长干燥时间外,还可能造成过滤困难,遇此情况,可酌情少取试样。
滤膜上悬浮物过少,则会增大称量误差,影响测定精度,必要时,可增大试样体积。
一般以5~100mg悬浮物量做为量取试样体积的实用范围。
3 结果的表示悬浮物含量C(mg/L)按下式计算:式中:C——水中悬浮物浓度,mg/L;A——悬浮物+滤膜+称量瓶重量,g;B——滤膜+称量瓶重量,g;V——试样体积,mL。
附加说明:本标准由国家环保局标准处技术提出。
本标准由烟台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长海、王文法。
本标准委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中不可滤残渣的测定;
本标准还适用于地面水、地下水,也适用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悬浮物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3723 工业用化学产品采样安全通则;
GB/T 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3方法原理
水质中的不可滤残渣是指水样通过孔径0.45μm的滤膜,截留在滤膜上并于103~105℃烘干至恒重的固体物质。
4 试剂
蒸馏水或等纯度的水(三级水,可用蒸馏或离子交换法制取,储存于密闭的、专用聚乙烯容器中,也可使用密闭的、专用玻璃容器储存)。
5 仪器
5.1全玻璃或有机玻璃微孔滤膜过滤器;
5.2 滤膜,孔径0.45μm、直径45~60mm;
5.3 吸滤瓶;
5.4真空泵;
5.4 无齿扁嘴镊子;
5.5称量瓶:规格为70×35mm;
5.6烘箱。
6 采样
所用的聚乙烯瓶或硬质玻璃瓶要用洗涤剂洗净。
再依次用自来水和蒸馏水冲洗干净。
在采样之前,再用即将采集的水样清洗三次。
然后,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水样500~1000ml,盖严瓶塞。
7 测定步骤
7.1 滤膜准备
用扁嘴无齿镊子夹取滤膜放于事先恒重的称量瓶里,移入烘箱中于103~105℃烘干0.5h 后取出置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其重量。
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的重量差
≤0.0003g。
将恒重的滤膜正确地放在滤膜过滤器的滤膜托盘上,加盖配套的漏斗,并用夹子固定好。
以蒸馏水湿润滤膜,并不断吸滤。
7.2 测定
量取充分混合均匀的式样300ml抽吸过滤。
使水分全部通过滤膜。
再以每次10ml蒸馏水连续洗涤三次,继续吸滤以除去痕量水分。
停止吸滤后,仔细取出载有悬浮物的滤膜放在原恒重的称量瓶里,移入烘箱中于103~105℃下烘干1h后移入干燥器中,使冷却到室温,称其重量。
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的重量差≤0.0003g为止。
注:滤膜上截留过多的悬浮物可能夹带过多的水分,除延长干燥时间外,还可能造成过滤困难,遇此情况,可酌情少取试样。
滤膜上悬浮物过少,则会增大称量误差,影响测定精度,必要时,可增大试样体积。
一般以5~100mg悬浮物量作为量取式样体积的使用范围。
8 结果的表示
8.1悬浮物含量C(mg/L)按下式计算:
C= (A-B)×106
V
式中:C——水中悬浮物含量(mg/L);
A——悬浮物+滤膜+称量瓶重量(g);
B——滤膜+称量瓶重量(g);
V——式样体积(ml)。
8.2 以2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分析结果。
2次测定值相对偏差不大于±10%。
9 注意事项
9.1 样品贮存:采集的水样应尽快分析测定。
如需放置,应贮存在4℃冷藏箱中,但最长不得超过7d
9.2 贮存水样时不能加入任何保护剂,以防止破坏物质在固、液相间的分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