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重点词语解释讲解学习
史记知识点整理
![史记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adc72c9dd3383c4ba4cd223.png)
《史记》选读重点词句整理《高祖本纪》一.解释加点的词语常有大度......远大的抱负一般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终了同“债”高祖常.繇咸阳,纵观..同“尝”,曾经任人自由看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交好,与……友好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向来看不起,轻视(吕公)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趁机同“屈”,理亏,不安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将尽用眼睛示意坚持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生,亲生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整理,提起道歉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啖.以利利诱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通过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归属,归附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悬挂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同“掠掳”,抢人财物同“喜”同“懈”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宽而薄的丝带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交付委托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灭族相对、相聚处死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规约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使……明白,知道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犒劳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如果、若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沛公然.其计同“纳”,接纳同“拒”认为……正确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救活,使……活明告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带着,使……跟从谢罪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解脱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伐”意同“功”,功勋计持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同“佯”,假装服从四月,兵罢戏下..,诸侯各就.国同“麾下”到……去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
是迁.也封……为王流放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使……停下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约定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营垒项羽之卒可.十万。
《史记》第五单元知识梳理之一
![《史记》第五单元知识梳理之一](https://img.taocdn.com/s3/m/cff55a65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15.png)
《<史记>选读》第五单元 知识梳理(一)
学习目标
1、梳理第五单元的文言实词 2、掌握重点实词的含义
实词是有实际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 语。它通常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具有数量大、变化多 的特点。
重点掌握常见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知识。
患 1、动词 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 2、名词 此人不死,必为吴患。
担忧,忧虑 忧患,祸患
1、动词(经过)荆轲尝游过榆次
过
(拜访)愿足下过太子于宫\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 《鸿门宴》
责备
一日,大母过余曰
《陈情表》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赤壁之战》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如:“亦足王也”“於期乃前曰”
“王”“前”的本意“帝王”“前面”带入句子解释不通, 而换上相关的动词“称王”“上前”则通顺。因此,可判断这 两个名词在句中用做了动词。
2.看语法结构
——看该词是否处于动词位置,起到动词的语法作用。
如:“项王军壁垓下”“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盖聂怒而目之”
句子中的“壁”“后”后面跟名词“垓下”“大将军”,根据 “主谓宾”的句子结构,宾语之间应是谓语。通过语法结构发现, 三个词处在谓语位置上带宾语,起到了动词的作用。前两词宜解释 为动词“修筑营垒”“落后”;“目”后面跟代词“之,代荆轲”, 应译为“用眼睛瞪”。
——《垓下之战》 ——《荆轲》 ——《伍员之死》
解
jiě
解剖、解答、解救、理解
jiè
押解
xiè 涣散,松弛
摄——慑 (威慑、震慑) 属——嘱 (嘱托)
史记词语30个
![史记词语30个](https://img.taocdn.com/s3/m/23d6192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8.png)
史记词语1.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解释:是指将真实的意图隐藏在表面的行动背后,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敌人产生错觉,并忽略自己的真实意图,从而出奇制胜。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
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
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2. 韦编三绝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
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
后来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读《易》,韦编三绝。
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3. 酒池肉林解释:商朝末代君王纣王生活糜烂,他下令在沙丘平台用酒装满池子,把各种动物的肉割成一大块一大块挂在树林里,这就是所谓的“酒池肉林”,以便一边游玩,一边随意吃喝。
后人常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纵欲无度。
出处:《史记·殷本纪》:“大冣乐戏于沙丘,(纣)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4. 网开一面解释: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
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出处:《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
”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祝曰:“欲左,左;欲右,右。
不用命,乃入吾网。
”5. 一字千金解释:秦相吕不韦叫门客著《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出布告,称有能增减一字的,就赏千金。
后来用“一字千金”称赞诗文精妙。
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6. 一饭千金解释:韩信未得志时,曾受到漂母赠饭数十日。
后来,韩信显贵后,赠漂母千金为谢。
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史记文言文实词积累整理
![史记文言文实词积累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8536535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8b.png)
史记文言文实词积累整理
《史记》是古代中国史书,由司马迁所著,记载了从夏朝到汉朝初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下面是一些《史记》中常见的实词及其解释:
1. 朝廷:指中央政府的行政机构,也指皇帝的宫廷。
2. 封地:指君主授予的地域或爵位。
3. 贵族:指具有特殊地位和特权的社会阶层,多为王公或达官贵人。
4. 社稷:指国家的神灵,也指国家的安宁和繁荣。
5. 军队:指由士兵组成的武装力量,用于战争或维护国家安全。
6. 君王:指国家的统治者,主要是指皇帝或国王。
7. 臣子:指君主的属下,担任行政、军事或其他职务。
8. 国家:指独立的政治实体,包括领土、人民和行政机构。
9. 地方官:指各地政府的官员,负责治理地方事务。
10. 家族:指共同血缘关系的人们组成的社会单位,也指以某
一人为始祖的后代。
11. 贸易:指商品的买卖活动,包括进口和出口。
12. 城市:指人口较多、经济繁荣的区域,有较完备的行政和
公共设施。
13. 农田:指用于耕种的土地,种植粮食或其他农作物。
14. 流亡:指因政治原因离开家乡,居住在外地或其他国家。
15. 秦朝:指中国历史上存在过的一个朝代,始于公元前221年,结束于公元前206年。
以上是一些《史记》中常见的实词,通过学习这些词汇,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阅读《史记》这本古代历史著作。
《史记》注解
![《史记》注解](https://img.taocdn.com/s3/m/7dc5694bc850ad02de804160.png)
去qǜ①离去,离开。
《史记·太史公自序》:“司马氏去周适晋。
”《史记·刺客列传》:“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②除去,去掉,废除。
《史记·管仲列传》:“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③舍去、舍弃、丢下、放弃。
《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④前往,到……去。
《史记·高祖本纪》:“去辙烧绝栈道”⑤用于其他动词后,表示行为动作的趋向《史记·髙祖本纪》:“余悉除去秦法”⑥走《史记·刺客列传》:“于是荆柯就车而去。
”《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嘿而逃去。
”如rú①及,比得上。
《史记·鲁周公世家》:“乃王发不如旦多才多艺”。
《史记·髙祖本纪》:“无如季相”。
②形容词,词尾。
《史记·髙祖本纪》:“意思谷如也”。
③往、到……去。
《史记·淮阴侯列传》:“吾如淮阴”。
《史记·项羽本纪》:“沛公起如厕。
”(往,到……去)《史记·屈原列传》:“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④遵从,依照。
《史记·夏本纪》:“不如言,刑从之。
”《史记·髙祖本纪》:“如期。
”《史记·髙祖本纪》:“怀王曰‘如约’。
”⑤像,如同。
《史记·项羽本纪》:“乃谓具骑曰:‘何如’。
”⑥用于短语“如……何”,表示“对待……怎么办。
”《史记·髙祖本纪》:“仁而爱人,喜施,意谷如也。
”《史记·淮阴侯列传》:“如我能将几何。
”⑦如果,假如。
《史记·淮阴侯列传》:“如彼竖于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
”⑧应该。
《史记·髙祖本纪》:“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属zhǔ①连接,跟随。
《史记·屈原列传》:“然之国破家相随属。
”《史记·魏公子列传》:“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②托付。
《史记·髙祖本纪》:“乃以秦王属吏。
《史记》选读文言知识整理.doc
![《史记》选读文言知识整理.doc](https://img.taocdn.com/s3/m/cbc54074bb68a98271fefabd.png)
《夏本纪》一、重点字音鲧gǔn殛jí稽qǐ亹亹wěi橇qiāo祗zhī台yí姒sì渐jiān 契xiè二、重点实、虚词1、浩浩怀【义:怀抱,包围】山襄【义:冲上,漫上】陵2、鲧为人负【义:违背】命毁族3、等【义:比较,衡量】之未有贤于【义:比】鲧者4、于是【义:在这时候】帝尧乃求人,更得舜。
舜登用,摄行【义:代理执行】天子之政5、乃殛【音:jí;义:流放,放逐】鲧于【义:到】羽山以【义:而】死6、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义:正确】。
于是舜举【义:选拔】鲧子禹7、女【义:同“汝”,你,第二人称代词】平水土,维是勉之。
”禹拜稽【音:qǐ】首,让于契、后稷、皋陶。
舜曰:“女其【义:还是】往视尔事矣。
8、禹为人敏给【义:敏捷】克【义:能】勤【义:勤苦,劳苦】9、称【义:称量,权衡】以【义:而】出10、通九道,陂【义:堤防,堤岸,这里用作动词,筑堤防】九泽,度【义:测量,勘测】九山11、禹乃行相【义:察看,考察】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义:交通是否方便】12、于是九州攸【义:就】同【义:同一】,四奥既居,九山刊【义:砍削】旅【义:治理】,九川涤原【义:疏通水源】13、六府【义:藏财货处,仓库】甚修,众土交正【义:同“征”,征收】,致慎财赋,咸则【义:标准,准则】三壤成赋14、东渐【音:jiān;义:流入】于【义:到】海,西被【义:覆盖】于流沙,朔、南暨【音:jì,义:及,达到】:声教讫【义:穷尽,达到】于【义:达到】四海。
于是帝锡【通假:同“赐”】禹玄圭15、禹辞辟【通假:同“避”,躲开】舜之子商均于阳城。
天下诸侯皆去【义:离开】商均而朝禹三、重要句子1、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翻译:禹于是行进考察各地的物产所宜,规定了贡赋还视察了各地山川的便利情况。
2、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翻译:禹为先父鲧因治水无功而受严惩深感痛心,因此劳身苦思,在外十三年,经过自己的家门也不敢进入。
《〈史记〉选读》重点文言词语整理
![《〈史记〉选读》重点文言词语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e296f9dd0d233d4b14e69d6.png)
《〈史记〉选读》重点文言词语整理伍员之死重点掌握:一、委,①致送,呈献,付于。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就让张仪假装离开秦国,用丰厚的礼物作为见面礼呈献给楚王,表示愿意侍奉楚王。
币,礼物;质,通“贽”,见面礼)《屈原列传》②丢弃,散落——花钿委.地无人收《长恨歌》二、俾(bǐ),使。
——俾.众周知;俾.有所悟。
三、望,怨恨。
——若望.仆不相师(好像抱怨我不听您的劝告《报任安书》)四、幸,希望。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希望你多方面打听打听,我不能随随便便就答应你)《孔雀东南飞》——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拖了很久没有回信,希望不要怪罪我。
过,责备。
报,回信)《报任安书》五、谢,告诉,——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六、吊,①慰问。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②祭奠死者——死则往吊.哭之七、殊,①很,极。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不同——殊.途同归课文例句:1、委.国为臣妾:把整个国家交给吴国作吴国的臣妾。
委,致送,交付。
2、俾.无遗育:使他们没有后代。
俾,使。
3、乃反怨望.:却反而有怨恨情绪。
望,怨恨。
4、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以,带领。
5、彼幸.武指败以自胜其计谋耳:只希望吴国战败来证明自己的计谋高明。
6、因辍谢.,详.病不行:就停止劝阻,假装有病不随大王出征。
谢,告诉;详,通“佯”。
7、微.伺:暗中观察。
——微察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8、微.子之言:没有你的这番话。
微,如果没有。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斯人,吾谁与归)9、令.若夫霸:使你父亲成就霸业。
令,使。
10、顾.不敢望:本来就不敢有这种想法。
顾,通“固”,本来,实在是。
11、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抉,挖出;县,同“悬”。
12、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勾践一餐不吃两样味道,哀悼死去的、慰问有病的。
吊,祭奠死者。
13、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大王不先铲除越过却一心致力攻打齐国,不是很荒谬吗?务,致力;不亦……乎,不也……吗?14、其爱信越殊.甚:太宰嚭更越发地喜欢并信任越国了。
有关史记的实词和名词解释
![有关史记的实词和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e62067a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22.png)
有关史记的实词和名词解释引言:《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由司马迁撰写,占据了我国史书上独尊的地位。
它不仅仅是一个历史记述的工具,更是一本艺术作品。
然而,在阅读史记时,我们会遇到一些实词和名词,有时会对其含义产生疑惑。
本文旨在对史记中的一些实词和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
一、“天子”正文:《史记》记载了从夏、商、周三代到秦朝的历史,其中频繁出现的一个词是“天子”。
在古代中国,这个词指的是称制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也称“皇帝”。
他们被认为是由天命所真,是天地人的至高无上者。
因此,“天子”代表着国家政权的中心,并拥有无上的权力。
《史记》中使用“天子”一词时,常常是指代当时的君主,描述着他们权力的扩大与衰败,以及对国家的治理态度。
二、“宰相”“宰相”是古代帝国的最高政治官员,“宰”字的本义是指宰割牲畜,而“相”字的本义是夫妻间互相侍奉。
两个字结合起来,表示宰割奉事之意。
在中国古代,宰相负责执行政务,担任首相的职位。
他们代表国家君主处理国家大事,决策重大国策。
在《史记》中,“宰相”这一词常常出现在详细描述了皇帝和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以及宰相的能力和忠诚度。
三、“辟谷”“辟谷”是指古代一个禁食修行的方式,意味着远离尘世,不食五谷杂粮。
在《史记》中,辟谷常常与历史人物有关。
很多忠臣良将都有“辟谷”之名,他们倡导抛弃物质享乐,追求道德修为和精神净化。
例如,《史记》中有一篇记载刘邦与淮阴侯萧何辟谷相见的故事。
辟谷在史记中常常是用来形容某位历史人物的品德或修养的,突出他们具有高贵的品性和不为物欲所迷惑。
四、“王者之质”“王者之质”一词在《史记》中经常出现,它指的是君主的内在素质和特征。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一个合格的君主应具备仁、义、礼、智、信等诸多品质。
这些品质对于一个君主来说至关重要,它们在历史中被尊为君王的“质”,也被认为是担负治国安邦重任的基本标准。
因此,在《史记》中,“王者之质”这一名词常常被用来形容历史人物是否适合成为一个成功的君主。
《史记》文言文知识点
![《史记》文言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40d1b3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c6.png)
《史记》文言文知识点《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对于学习文言文的人来说,《史记》是一座丰富的知识宝库。
以下为大家梳理一些《史记》中的文言文知识点。
一、实词1、通假字通假字是古汉语中较为常见的现象。
在《史记》中,如“距关,毋内诸侯”中的“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中“要”通“邀”。
2、古今异义古今词义的差异也是需要注意的。
例如,“沛公居山东时”中的“山东”,古义指崤山以东,今义则指山东省。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的“非常”,古义指意外的变故,今义为程度副词,很。
3、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
以“信”为例,“信可乐也”中意为“实在”;“愿陛下亲之信之”中意为“信任”;“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中意为“信用”。
4、词类活用词类活用能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名词用作动词,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意为“驻军”;动词用作名词,“此亡秦之续耳”中的“续”,意为“后继者”;形容词用作名词,“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意为“交好的人”;名词作状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中的“夜”,意为“在夜里”。
二、虚词1、而“而”在文中用法多样。
可表并列,如“劳苦而功高如此”;表转折,“今人有大功而击之”;表承接,“拔剑切而啖之”;表修饰,“吾尝跂而望矣”。
2、以“以”有“因为”“凭借”“把”“用”等意思。
如“以其无礼于晋”中是“因为”;“何以战”中是“凭借”;“秦亦不以城予赵”中是“把”;“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中是“用”。
3、之“之”可作代词、助词、动词。
作代词,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作助词,有“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等用法,“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中是“的”,“夫晋,何厌之有”中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作动词,“辍耕之垄上”中是“到,去”。
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常见的形式有“……者,……也”“……,……也”“……者,……”等。
《史记》成语及解释
![《史记》成语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60a0052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23.png)
《史记》成语及解释《史记》成语及解释狂风暴雨: 指大风大雨。
亦比喻猛烈的声势或处境险恶。
生机勃勃: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
座无虚席:虚:空。
座位没有空着的。
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意想不到 :料想不到,没有料到。
惊心动魄: 使人神魂震惊。
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
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养尊处优:养:生活;尊:尊贵;处:居于;优:优裕。
生活在尊贵,优裕的环境中(多含贬义)。
零七八碎:形容又零碎又乱。
也指零散而没有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一切景象;更:变更。
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张灯结彩:挂上灯笼,系上彩绸。
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能歌善舞:指很擅长唱歌和跳舞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别无所求:形容除了眼前的要求之外,没有其他请求蜂拥而至:像一窝蜂似地一拥而来。
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
铺天盖地:一下子到处都是。
形容来势很猛肃然起敬: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
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美不胜收:胜:尽。
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
重于泰山:比泰山还要重。
形容意义重大精兵简政:精减人员,缩减机构死得其所:所:处所,地方。
得其所:得到合适的地方。
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游手好闲:指人游荡懒散,不愿参加劳动落荒而逃:形容吃了败仗慌张逃跑鱼贯而入:象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
形容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序进入满不在乎:满:全;在乎:在意。
丝毫不在意。
形容对事情一点也不重视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闻所未闻:闻:听闻听到了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事。
形容事物新奇罕见。
与世隔绝: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
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卓有成效:卓:卓越,高超。
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司空见惯:司空:古代官名。
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坐上琴心:指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
一寒如此:一:竟然;寒:贫寒。
竟然穷困到这样的地步。
史记常用语解释
![史记常用语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d346c5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03.png)
史记常用语解释第一篇:史记常用语解释《史记》中流传至今的常用语1.轩辕天子(中华民族第一帝、文明之祖、人文初祖)《史记·五帝本纪》2.网开一面(夏桀荒淫无道,商汤想争取民心推翻夏桀的统治。
一天,商汤散步时,看到一个人在野外四面张网捕鸟,还祈祷说:“无论从哪里来的鸟都能进入我的网。
”商汤对捕鸟人说:“哎呀,太残忍了,鸟儿恐怕被你捕光了。
”说罢,便拆掉三面的网。
并小声祷告:“鸟儿啊,你们愿左飞就往左飞,愿右飞就往右飞,实在不想活了,就进入网里来吧!” 诸侯和部落首领们听说此事,纷纷说:“商汤是一个好君王,他对飞禽如此仁慈,对人肯定更加仁爱。
”很快四十个氏族部落先后归顺于他。
最后,商汤终于灭了夏。
比喻对罪犯从宽处理,给罪犯一条弃旧从新的出路)《史记·殷本纪》3.囊血射天(殷朝武乙帝暴戾无道用皮革作囊,装满血液,悬吊空中,自己挽弓搭箭,仰面射去,直到血流满地才罢手,自夸为射杀天神。
后来武乙到黄河渭水之间打猎,突然乌云密布,雷电交作,终遭暴雷震击而死。
形容残暴无道。
)《史记·殷本纪》4.酒肉池林(帝纣大取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闲,为长夜之饮。
形容酒肉极多,生活奢侈。
)《史记·殷本纪》5.左支右绌(绌:屈,不足。
原指射箭时左臂撑弓,右臂弯曲。
指财力或能力不足,穷于应付。
)《史记·周本纪》6.焚书坑儒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
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7.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史记·秦始皇本纪》8.拔山扛鼎力能扛鼎gāng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
亦比喻笔力雄健。
《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
又:力拔山兮气盖世。
9.先发制人(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
)《史记·项羽本纪》10.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史记李将军列传重点词语解释
![史记李将军列传重点词语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ca67b6d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45.png)
史记李将军列传重点词语解释《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了古代英雄人物李将军的功勋,也是儒家思想的杰出体现。
这份著作不可缺少的是以下重要的词语:“君子”:孔子认为君子即是含有良知、尊重自然规律、遵守和平、尊重真理的人。
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他的军事才干与智慧受到孔子的认可,他被认为是一位君子。
“礼”:礼是道德教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建立的基础,也是道德行为的准则。
《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叙述了李将军能正确统治军队,施行礼法,从而获得了勤勉众望的成功。
“德”:德是道德观念的重要内涵,是以人的道德行为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核心思想。
李将军在体现德行方面表现出色,他把兵士们当做自己的父母,以诚相待,尊重士气,受到全军的尊敬与景仰。
“仁”:仁是教育学上的主要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道德观念,是驱使个人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李将军深知军队的纪律,知道士兵的心理,实施以仁为本的战斗策略,最终获得了胜利。
“义”:义是个人的道德行为伦理的主要内容,忠义可以指行为者以理性的逻辑方式表现出坚定的节操,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李将军不畏艰险,克服了困难,取得了胜利。
他忠心耿耿,以义务报答,以诚恳报家乡,展示出李将军至诚至义的伟大精神。
《史记李将军列传》记录了一位古代英雄李将军的壮举,也启发了后人的无穷精神力量。
李将军的英雄形象,是儒家思想的精英代表,他以其至诚至义的气质,展示出了极具价值的“君子”、“礼”、“德”、“仁”、“义”的道德标准。
其中,“君子”是中华传统文化探讨人的道德行为和精神层面的根本,是衡量一个人的最高精神标准。
“礼”,是道德准则,是社会秩序和文明精神的根基;“德”,是人的道德行为的本质要素,是文明进步的根本;“仁”,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和谐社会发展的首要条件;“义”,是当代社会文明发展的基础,也是道德伦理的重要内涵。
《史记李将军列传》体现了中华传统价值观的精神内涵,也见证了儒家思想的智慧与慷慨,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对传统价值观的热爱和尊重,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崇尚君子的伦理道德,也可以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这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的。
《史记》重点实词归纳汇总
![《史记》重点实词归纳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2e47404650e52ea551898ba.png)
《史记》重点实词归纳汇总1、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
继承掌管主管2、蒯聩玄孙昂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
巡行,攻占3、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
巡行,巡视回复人伦纲常法度,这里用作动词“规范”4、《礼》经纪..5、改正朔..历法改正朔和易服色都是重新接受天命的象征6、辅拂.同“弼”,辅佐7、摄.行天子之政代理8、皋陶.注音(yáo)9、帝舜荐禹为嗣.继承10、不豫.安适,快乐不豫指天子有病11、践阼.:庙堂的东台阶指登上帝位12、飨.国同“享”,拥有13、岁数不登.丰收14、僭端..超越本分迹象,苗头15、诸侯晏.然安然、平静16、隆准.而龙颜.鼻子额头17、酒雠.数倍售出,卖出18、(刘邦)乃绐.为谒欺骗,假装19、酒阑.将尽,将终20、斩以徇.示众21、啖.以利 利诱22、定约束.. 规约,规章制度23、因以文谕..项羽 文理,道理 明告24、自矜功伐... 夸耀 功劳 功绩25、有功者害.之 嫉恨26、无赖. 依恃27、比.沛 和…一样28、格.猛兽 斗、打击29、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突然30、数奇.: 运气不好31、其.李将军之谓..也 大概说的就是…吧!32、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注意此句默写) 安定 困厄 就肆意妄为33、盖.少贬.焉 hé通“盍”何不 减少、降低34、高山仰止,景行.háng 行止35、尝与鲍叔贾. 经商,做买卖36、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扶持 顺从 纠正 制止37、属.草稿未定 写作38、平伐.其功 自夸、炫耀39、疾.王听之不聪也 恨、痛心 明40、靡.不毕见. 无 同“现”4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同“旨”旨趣42、举类迩..而见义远 事物 近43、皦.然泥.而不滓.者也 洁净 同“涅”染黑 污浊44、三致.志焉表达45、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连接,跟着46、上官大夫短.屈原诋毁,说坏话47、同生死,轻去就..被贬归野在朝为官48、吊.屈原赋凭吊,纪念宾客及子弟部署约束49、部勒..50、骑能属.者百余人也跟随51、愿为诸君快.战痛快52、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回头53、吾闻汉购.吾头千金悬赏54、赵不许,曲.在赵理亏55、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如果恭敬地捧着56、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表达敬意57、舍.相如广成传.安置驿馆会遇之礼毕估计路程58、度道里...59、引.车避匿退,调转车头60、滑gǔ稽:能言善辩,言辞流利61、好为淫.乐过分62、赍.百金携带63、若亲有严.客尊敬的64、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乃,竟然65、王乃使以马属.太官交付66、民众而士厉.振奋67、祸必不振.救,挽救68、治.行待发整理,准备69、群臣皆愕,尽失其度.常态70、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清楚明白违背71、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努力,致力于72、拊.手而歌拍73、赵氏孤儿良.已死的确,确实74、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仿效75、仁而下.士居于…之下76、枉.车骑过.之委屈拜访,探望77、遍赞.宾客告(介绍引荐)78、约.车骑百余乘凑集,备办79、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80、五霸之伐.功业81、公子亲数存.之问候82、此乃臣效命之秋.也时机83、赵王德.公子之存赵感激84、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安定和睦却。
《史记》常考疑难文言实词
![《史记》常考疑难文言实词](https://img.taocdn.com/s3/m/77d76bc3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5.png)
《史记》常考疑难文言实词1.司:掌管。
例如:命南正重以司天。
(《太史公自序》)2.绍:继承。
例如:绍复先王之大业。
(《尚书》)3.典:①掌管。
例如:典掌机要。
(《颜氏家训》)司马氏世典周史。
(《太史公自序》)②典当,抵押。
4.徇:①巡行,攻占。
例如:蒯聩玄孙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
(《太史公自序》)②示众,对众宣誓。
例如:遂斩队长二人以徇。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高祖本纪》)5.害:妒忌。
例如: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
(《太史公自序》)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
(《高祖本纪》)6.惟:思。
例如:退而深惟曰(《太史公自序》)惟草木之零落兮。
(《离骚》)7.次:①按次序排列。
例如:于是汉兴,萧何次律令。
(《太史公自序》)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陈涉世家》)②处所,地方。
例如: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兰亭集序》)8.仍:①沿袭。
例如: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
(《太史公自序》)仍旧贯,如之何?(《论语》)②重复,屡次。
例如:今大将军仍复克获。
(《汉书•五帝纪》)③因而,乃。
例如:初帝平齐,仍有定关洛意。
(《南史•宋武帝纪》)④仍然。
例如: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狼三则》)9.襄:漫上,冲上。
例如:浩浩怀山襄陵。
(《夏本纪》)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三峡》)10.岳:①高大的山。
②古代传说中四方诸侯之长。
例如:群臣四岳皆曰鲧可。
(《夏本纪》)11.摄shè,兼理。
例如:成王既幼,周公摄政。
(《鲁周公世家》)禹登用,摄行天子之政。
(《夏本纪》)12.殛jí杀。
例如: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夏本纪》)13.行:兼代官职。
(唐宋指大官兼小官之事)例如: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
(欧阳修《泷冈阡表》)署:代理,暂任。
例如: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大将军府事。
(《三国志•诸葛亮传》)守:暂任某职。
(唐代以品级较低的人任职责较高的官为“守某官“)14.居:担任,当。
有关史记的名词解释
![有关史记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626be7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2a.png)
有关史记的名词解释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古代史书,由汉代历史学家司马迁编撰。
全书共记载了二十四史中的前一部,包括了自黄帝时期一直到汉武帝元狩年间的历史内容。
史记的成书时间可追溯到公元前109年至公元前91年期间,经历了十多年的编纂,可谓是中国古代历史学研究的重要里程碑。
下面将对史记中一些重要的名词进行解释。
1.刺史刺史,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行政官员职称。
刺史是汉代时期下设的管理地方行政区域的官员,其职责包括负责治理辖区、管理人口、征收赋税等。
刺史一般由朝廷任命,代表朝廷管理地方事务,具备一定的行政权力和军事指挥能力。
他们在各地区起到了重要的统治和管理作用,对于古代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皇帝皇帝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下的最高统治者,也是史记中反复出现的重要角色之一。
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被尊奉为天子,掌握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权。
他们通过制定法律、统治地方、选任官员等手段来管理国家,实行中央集权制。
同时,皇帝还承担着祭天、祭祀祖先等宗教仪式的职责,被视为人间最高的神灵。
3.封建封建制度是古代社会的一种政治经济制度,也是史记中常用的名词之一。
封建制度源于古代贵族拥有土地和劳动人口,通过封赐土地、赋予贵族特权等形式来实现政治统治和经济控制。
在封建社会中,君主掌握最高权力,贵族分封土地并率领农民居民从事农业生产,提供税收和劳动力。
这种制度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但也存在着封建主义的种种弊端和局限。
4.黄帝黄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伟大的部落首领,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史记中记载了黄帝的事迹和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
黄帝被视为农业文明的开创者和中华民族的始祖,被历代统治者奉为圣祖、贤哲。
他的治世被描述为人民安居乐业,百姓繁衍兴旺的时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道德规范。
5.史家史家,指的是古代中国具有编撰历史书籍的专业历史学家。
司马迁作为史记的编撰者和开创者,被誉为史家的鼻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亡导,或失道 导,向导;或同“惑”,迷失
南绝幕 横渡;幕同,“漠”,沙漠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委曲详情
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听审受质
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 诚诚恳恳
管仲列传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交往
尝与鲍叔贾
做生意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处境困厄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没有才能
故其称曰 主张
上服度则六亲固 服,遵循
刺客列传
吾曩者目摄之
摄,震慑
荆轲嘿而逃去
嘿,同默
擅巴、汉之饶
擅,拥有
奈何以见陵之怨
见陵,被欺凌
欲批其逆鳞哉
批,触犯
太子受而舍之
舍,使……住下来
委肉当饿虎之蹊
委,放置
祸必不振矣
振,挽救
北购于单于
购,同媾,讲和
乃造焉
造,拜访
跪而蔽席
蔽,拂试
致光之言
致,转达
臣海内之王者
臣,使……臣服
其意不厌
厌,满足
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 距,到达
顾,回头
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宽容
轲既取图奏之
奏,进献
操其室
室,剑鞘
刺客列传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卒,同猝,仓猝;度,常态
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 坐,治罪
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 庸,同“佣”
天雨粟
雨,落下,名作动
然其立意较然
较,明白
不欺其志
欺,违背
魏公子列传
致食客三千人
致,招致
公子从车骑,虚左
从、虚,使动用法
效,呈献
兵法右倍山陵
倍,同“背”,背向
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 素拊,抚慰,引申为训练
淮阴候列传
辟左右与之步於庭 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高帝曰:置之 不伐己功,不矜其能 而天下已集
辟,使……退避 弟,只管 置,释放 伐、矜,夸耀 集,和睦、安定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以刺世事 指责
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靡,无;见,现
其辞微 含蓄精深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同旨,旨趣
举类迩而见义远 事物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濯,同浊;淖,泥浆 不获世之滋垢 污浊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皭,洁净;滓,污浊 厚币委质事楚 币,用作礼物的玉帛等;委,呈献;质,
同“贽”,见面礼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归罪 其存君兴国 思念 三致志焉 表达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连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资质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诋毁 被发行吟泽畔 同披 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拘泥 何故怀瑾握瑜 美玉 而蒙世之温蠖乎 尘垢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效法
史记重点词语解释
偶语者弃市
偶语,相聚而语;弃市,处死
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飨,犒劳
稍征关中兵以自益 稍,逐步
因以文谕项羽
文,道理;谕,明告
非有功伐
伐,功绩
深堑而守之
堑,挖壕堑
有功者害之
害,嫉恨
起为太上皇寿
为,向
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 发,挑选
复其民
复,免除赋税徭役
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 特,只是
比沛
不为具食
具,准备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饭,动词,给……饭吃
大丈夫不能自食
食,养活
中情怯耳
中情,内心
于是信孰视之
孰,仔细
车不得方轨
方,并列
从间道绝其辎重
绝,拦截
足下深沟高垒
深挖战壕,加高营垒
能千里而袭我
能,同“乃”,竟然
亦已罢极
罢,同“疲”,疲惫
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
萆,同“蔽”,隐蔽
令其裨将传飧
飧,晚饭
诸将效首虏
比,和……一样
李将军列传
广家世世受射 传授 用善骑射 因为 秩八百石 官吏的俸禄 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 统率 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陈同“阵”,布阵 络而盛卧广 网 吏当广所失亡多 判决 中石没镞 没,陷入;镞,箭头 东道少回远 稍微
数奇
命运不好
固自辞于大将军 坚决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 辞别
四维不张 纲纪
管仲因而信之 使……守信用
知与之为取 给予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扶持
娴于辞令
屈原列传
熟悉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位次
屈平属草稿未定 写作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改变
平伐其功 夸耀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疾,痛心;聪,明
“离骚”者,犹离忧也 同罹,遭受
故劳苦倦极 疲困
疾痛惨怛 痛
《国风》好色而不淫 过分而失当
侯生摄敝衣冠
摄,整理、引见
故久立公子车骑巿中
立,使……站立
留军壁邺
壁,扎营驻守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属,连续
独不怜公子姊邪
独,难道
约车骑百余乘
约,凑集、备办
欲以客往赴秦军
以,率领
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所以,表原因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所以,用来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曾,竟然
项羽本纪
项梁尝有栎阳逮 有罪相连及
事得已 停息
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部署、约束
力能扛鼎
举起
皆已惮籍矣
敬畏
诸将皆从壁上观 营垒
项王军壁垓下 筑起营垒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跟随
汉军皆披靡 倒伏、溃败
辟易数里
退避
籍独不愧于心乎 难道
马童面之 背向
乃持项王头视鲁 同“示”,展示
自矜功伐
矜,夸耀;伐,功业
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奋,逞;师,效仿、学习
刺客列传
窥以重利
窥,引诱
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 擅,掌握
微太子言
微,无
今行而毋信
信,信物
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只是
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函,用匣子,名作状
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 豫,同预
人不敢忤视
忤,抵触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 治行,准备行装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赠送
比诸侯之列
比,排列
荆轲顾笑舞阳
尚安事客
尚,还;安,何;事,用
魏公子列传
侯生乃屏人间语
屏,使退避
如姬资之三年
资,蓄积
如姬为公子泣
为,向
顾未有路耳
顾,只是
此五霸之伐也
伐,功业
而公子亲数存之
存,问候
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秋,时机
勒兵下令军中曰
勒,约束、整顿
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 德,感激
引公子就西阶
就,趋向,往……去
淮阴候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