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14课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中国共产党诞生》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成为全国执政党之一的历程。

教材通过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及党的早期领导人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过程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 previous learning 中,学生可能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够深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理解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及党的早期领导人等活动,掌握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及党的早期领导人等活动。

2.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学生对中国共产党诞生意义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和过程。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认真研读教材,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学情,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及相关历史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精品教案-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精品教案-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的会议内容、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等基本史实。

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内容和意义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过程与方法 运用自学、质疑、分组讨论法,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是一个伟大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走向了繁荣富强【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链接歌曲——《国际歌》片段)中国共产党自从1921年成立后,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壮丽篇章。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4课: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去感受建党初期的峥嵘岁月吧!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图片展示:展示马克思图片2.教师介绍:早期在中国被译为麦喀士,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犹太裔德国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

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

3.材料展示:材料:“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全世界,也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走自己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4.教师提问:为什么中国先进分子选择了社会主义?提示: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

5.教师提问: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哪些方式?提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人物是李大钊,他发表在《新青年》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随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6.教师提问: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提示:一是,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二是通过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提高工人文化水平,组织成立工会。

202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教案新人教版

202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教案新人教版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历史文献资源:提供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和过程。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多媒体资源: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地展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掌握相关概念和理论。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八年级的学生对历史事件generally感兴趣,特别是那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他们可能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和影响比较感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可能更偏好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来学习。
2.掌握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主要过程和历史意义。
3.培养对历史事件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事件进行客观评价。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共同探讨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影响和意义。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前面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知识,对中国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可能已经知道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但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具体过程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清楚。
202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教案.doc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教案.doc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教案篇一: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案晅滨中学曹艳芬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描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国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历史的意识。

教学的重点难点1、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2、难点:西安事变如何解决。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启发引导教学准备《松花江上》歌曲、《西安事变》片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课前我先播放一首歌曲《松花江上》,听后想想:这首歌反映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一曲悲怆的《松花江上》,当年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

它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懑。

九一八事变这一国耻,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没齿难忘。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 14课“难忘九一八”。

二、教师出示“学习目标”。

三、学生预习。

(出示预习要求:预习时,请认真捕捉有效地历史信息: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意义、原因(背景)等。

)四、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自主完成“导学案”的“独立试航”。

——然后请一个同学在全班交流答案。

八年级历史第14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第14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第14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

2.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抗日战争的背景:日本侵华的历史背景、中华民族的危机。

2. 抗日战争的主要事件:平型关大捷、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3. 抗日战争的结果和影响: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抗日战争的艰苦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重点:抗日战争的主要事件和结果,以及它们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投影仪及PPT课件2. 抗日战争相关视频资料3. 历史图片和地图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之前学过的中国近现代史,让学生对中日关系和抗日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

3. 学生活动: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抗日战争的了解和看法,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抗日战争时期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

2. 讲授新课:讲解抗日战争的背景、主要事件、结果和影响,让学生全面了解这段历史。

3. 巩固练习:提供一些与抗日战争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七、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报告、观察、口头反馈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他们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八、作业布置1. 写一篇关于抗日战争的小论文,谈谈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2. 搜集一些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或资料,制作一个简单的展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同步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同步教案新人教版

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了解中共一大和二大的主要决定,比较两次会议的时间、地点、奋斗目标和历史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对图片、视频的观察以及课本和资料的阅读、分析,能够叙述出中共一大的“新”和二大的“纲”,通过李大钊这一主线学会从课本及相关资料中概括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体会先进知识分子在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中所发挥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理性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增强爱党、爱社会主义的信念,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和伟大历史意义。

2.学会区分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

【教学过程】一、设问导读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马克思主义受到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的关注是在哪一事件之后?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主要有哪些?五四运动。

《新青年》等。

(2)当时有没有其他途径宣传马克思主义?生:有。

①研究马克思主义社团出现,有的社团翻译了许多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

如《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标志。

②一批先进的中国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瞿秋白和周恩来等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他们开始在各地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③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同时也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他们自觉成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桥梁。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突破了在少数知识分子间传播的局限,并与中国工人运动进一步结合,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建立后所进行的主要工作。

(3)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①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思想基础)。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难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影响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影响"既是过程,又是结果,需要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认识。

虽然今天我们依然经历着工业革命的洗礼,但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距离学生较为遥远,工业革命对于学生既“熟悉”,又“陌生".我采取的策略是:1。

把教材内容重新整合,按照“工业革命之成就——工业革命之原因——工业革命之影响”的逻辑来设计整节课,使学生学会从整体上去认识工业革命。

2.选择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和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资料,供他们选择,让学生畅所欲言,使他们真正能“感受”、“体验”工业革命,从不同角度分析和交流,提升学习能力。

3.设置情境、设疑引思,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来完成学习过程。

通过探究互研、体验感受的方式,培养学生辨证、全面、发展地看待问题。

五、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指导学生课前预习.2、丰富本课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剪辑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

3、录制《工业革命的历程》小视频。

【学生准备】预习第14课.六、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出示图片(见上图):观看图片,进入历史场景。

角色体验--工业革命成就再现给予学生方法指导:首先思考判断一件物品是否出现在展品中的依据。

4.播放视频,揭晓答案.总结:世博会不光展示蒸汽机及其他机械产品,也有原材料、手工制品的展示。

当然,英国的参展品绝大部分是蒸汽作动力的各种机械和工业制品,其他国家的展品更多是手工制品,英国正是通过这样的展示彰显着自身实力。

为何工业革命出现在英国?学生前后讨论,纷纷猜测图片中的物品是否出现在展品中。

师生交流,学生认识到判断标准是所处的时代,出现的展品最有可能是蒸汽机作动力的机器和工业制品,超过同时代的物品不可能出现在展品中.通过让学生进行图片判断,解决很生动的问题,加深学生对蒸汽时代(蒸汽作动力)的理解,感受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的自信和强大。

环节二:追根溯源——工业革命为何出现在英国?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提取信息。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名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名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14课《难忘九一八》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难忘九一八》,本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我说课的内容包括以下九个方面。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课文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西安事变。

本课从内容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就是由于国民党对根据地发动围剿,面对日本入侵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最终导致西安事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陷入艰难的民族抗战深渊。

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为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学习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也有一定的提高,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尤其对社会热点更加关注。

根据以上特点和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及蒋介石不抵抗政策。

(2)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3)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4)通过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5)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6)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依据学习目标阅读课文,学生有的放矢,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2)通过问题的探究,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3)运用多媒体展示视频课件、图片、文字,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2)通过学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

(3)教育学生发扬抗日英雄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事变 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事变 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事变说课稿前言本节课是八年级历史上册中的第14课,主题为难忘九一八事变。

本课通过深入浅出地讲解“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事件,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

教学目标1. 了解九一八事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掌握本课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的用法。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意识。

教学重点1. 九一八事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本课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的用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九一八事变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2. 如何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式看待历史。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

2. 互动式教学法。

3. 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九一八事变发生时的情景,引起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研究课文(30分钟)本环节重点介绍九一八事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并通过一些案例向学生展示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讨论互动(20分钟)1. 小组讨论:你们如何看待日本侵华、九一八事变以及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华民族的影响?2. 班级讨论:以小组讨论为基础,展开班级大讨论,促进同学们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知识梳理(10分钟)1. 学生回答课文中的重点问题。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

课外作业(5分钟)请同学们预下一课,为下一堂课做好准备。

总结本堂课重点讲解了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并通过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式看待历史。

同学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意识。

八年级上册第14课-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14课-教学设计

第14课难忘九一八内容标准(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学习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结果;知道九一八事变后随民族矛盾的上升,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了解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

学会从复杂的历史现象中分析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预习和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学习,训练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真正代表;通过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史实,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重点、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难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回顾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1930——1934年蒋介石发动了对革命根据地的五次围剿,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2.过渡:在蒋介石忙于内战时,有一个国家趁机加大了对中国的侵略,这个国家是哪个呢?3.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设问:同学们,我们从这低沉、忧伤的乐曲中,能听到什么呢?(我们听到的是东北人民对日寇侵占家乡的愤怒;是东北父老因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痛。

)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的原因是什么?学习新课一、九一八事变【学生活动】根据教师出示的导读提纲,阅读课文P70第一段,并在书上标注主要知识点。

板书提纲:一、九一八事变时间、地点:(1931.9.18,沈阳)策划者:(日本侵略军)经过:(①制造柳条湖事件;②进攻北大营、沈阳)【教师提问】请一位同学根据提纲把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叙述出来。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15课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15课教案 新人教版

第14、15课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2024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教案新人教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中国共产党是在1921年诞生的,它的成立是中国社会矛盾和国民革命的发展的结果。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过程。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党的纲领也在此时制定,明确了党的目标和任务。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中,各小组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各小组在展示中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各小组在展示中能够相互交流和合作,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等。这些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过程,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和现代化建设的意义。他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观看纪录片、参加历史讲座等方式来加深自己的理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和成立过程。对于成立意义这个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教案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敎學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记住西域地理范围,用表格的方式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概况(包括目的、出发时间、结果)。

2.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丝绸之路示意图”和“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3.了解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

4.能够正确认识张骞在中外民族交往中的作用和丝绸之路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培养學生全面认识、思考历史现象内在联系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景的假设和材料、图片展示,使學生获得感性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學习,學习张骞的报复、持之以恒,敢于冒险的精神,认识国家统一与中外交流的重要意义。

二、敎學重难点:
敎學重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敎學难点: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三、敎學准备:
敎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及资料图片,发给學生预习指导,指导學生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學习。

四、敎法學法
本课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式敎學方法,分组搜集有关资料并在课堂上展示,培养學生的团队精神。

五、敎學过程:。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十四课难忘九一八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十四课难忘九一八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1、阅读教材找出九一八事变背景、时间、地点和结果
(①日本很早就作好了侵略中国的准备;②中国东北是日本的生命线;③三十年代大危机促使日本加快了侵略步伐;④欧美国家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⑤蒋介石忙于在南方“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2、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各界有何反应?(蒋介石、全国人民、中国共产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重点
九一八事变、某某事变
难点
认识某某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教学设计
环节
教学过程
教师复备栏
导入定向
播放音乐《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3、某某事变的背景是什么?找出某某事变的时间、人物、结果和意义。
探究展示
1. 日本侵略者侵略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
2.结合教材中日军对华北的进攻、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以及中共的抗日主X,分析X学良、杨虎城发动某某事变的原因。什么叫“兵谏”?X、杨二位将军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式?
3. 某某事变最后是用什么方式解决的?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某某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X不杀他,反而主X和平解决并释放他。这是为什么?
(1)歌中提到的“九一八”指是什么?
(2)歌词的内容反映了什么?
(3)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4)这一事件后东北人民采取什么措施保卫自己的家乡?
5、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某某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请回答:(1)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是谁发动的?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___诞生最新教案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___诞生最新教案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___诞生最新教案设计在___成立之前,中国社会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压迫等。

同时,国内的工人运动、等也在高涨。

2.教师提问:这些问题和运动为什么促进了___的成立?提示:这些问题和运动使得中国先进分子认识到了中国需要一个有力的领导核心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也为___的成立提供了社会基础。

二)___成立的历程1.教师介绍:1921年7月23日,___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共有13名代表参加。

会上通过了《中国共产会决议案》。

2.教师提问: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主要议程有哪些?提示:主要议程有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会决议案》、选举___、制定党纲等。

3.教师介绍:1922年1月,___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共有12名代表参加。

会上通过了《中国共产会决议案》。

4.教师提问:第二次代表大会的主要议程有哪些?提示:主要议程有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会决议案》、选举___、制定党章等。

三)___成立的意义1.教师介绍:___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2.教师提问:___的成立对中国革命有哪些重要意义?提示:___的成立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有力的领导,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和进步,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做出了巨大贡献。

3.教师提问:___的成立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有哪些影响?提示:___的成立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也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教师提问:气壮山河的工人运动取得了什么结果?我们从中学到了哪些经验教训?经验教训是:___意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教师总结:年轻的___正是带着这些经验教训,投入了以___合作为基础的国民大革命洪流中。

三、课堂总结:没有___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凸显了___的重要地位。

___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是“中国革命历史上重大里程碑”。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公开课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公开课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公开课教学设计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侵占中国制造的借口,是日本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重要步骤。

此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向主要矛盾地位上升。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面对日军的侵略行径,蒋介石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导致了东三省的迅速沦亡,加剧了民族危机。

西安事变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和平,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采用讲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师生双边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教学方法:讲述法,探究式讨论法,表演法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自制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

这首歌唱的“我的家”是指哪里?是什么事情使东北发生了变化?是谁使得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一首悲怆的《松花江上》,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东北人民赶走日本侵略者,重返家园的渴望。

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苦难的历史,学习第14课《难忘九一八》学习新课:一、九一八事变教师:1931年9月18日,一个炎黄子孙不能忘记的时间,一个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时间。

每到“九一八”,中国人就会产生无比的愤恨和铭心的耻辱。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教案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和地点及中共一大的内容;了解中共二大的主要内容;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从图片、视频等学习资料中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出现的工人运动高潮,使学生学会分析历史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学习,体会先进知识分子在中国发展进程中发挥的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心,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经过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对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理解。

【新课导入】你短短的一天,却拥有长长的回忆。

一九二一年,画舫上的会议还在继续。

路漫漫其修远,你唤起多少上下求索的仁人志士。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你使“八一”成为军队的节日。

“为了新中国冲啊!”英雄的呐喊在耳畔回响,烈士用赤诚和热血浸染旗帜!……这首诗歌是为了纪念党的生日而创作的,同学们知道党的生日是哪一天吗?诗歌中1921年的哪一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14课。

要求学生细读本课时教材全部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是什么?(2)中国共产党一大和二大的内容分别是什么?(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教师指导:(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①思想基础:十月革命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的传播,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使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如李大钊、毛泽东、董必武等学习马克思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②阶级基础: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无产阶级成长和工人运动对比表表明中国无产阶级已经开始由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转变。

毛泽东指出:“中国工人阶级,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就开始以自觉的姿态,为中国的独立、解放而斗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教案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答案:(1)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2)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过渡语: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28年以后,它就成为领导着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了。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光明日报》2011年4月27日)
教学
反思
(观看多媒体视频进行总结)
结束语:中国共产党,一个与以往任何政党不同的政党,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它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板书
设计
当堂
达标
1.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是(A)
A.李大钊B.陈独秀C.鲁迅D.胡适
2.1938年的一天,毛泽东跟董必武谈起一件他们共同经历的往事,涉及这样一些关键信息:上海法租界、陈独秀、嘉兴南湖、共产主义。据此推断这件往事是(C)
板块三 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共举行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








分组讨论: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的是什么事件?从这一事件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什么?
答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教学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中学“361”高效课堂历史教学案
课题第14课难忘
九一八
主备人侯宜才审核人田佳执教人
八年级____班____组学生时间评价
学习目标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2、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学习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学习难点西安事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积极投入!)
导学思路在我国的东方,有一个一衣带水的近邻,狭长的群岛国家,我们俗称为东
夷,那就是日本。

日本侵略中国,自古就有,古人称之为倭寇,近人嗤
之为“日本鬼子”。

明治维新后,日本将侵略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作为对外的基本国策。

1894年,日本对华发动了甲午战争;1915年,日本又诱使袁世凯签订了
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了震
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二、感悟新知(精彩课堂,由我开始!)
1、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为何28万拥有装
备精良的东北军仅四个月就把东北三省大好河山拱手让敌?
2、此后,日本扶植末代皇帝在此建立了什么政权?
3、不愿当亡国奴的东北热血男儿组成的抗日义勇军和中共派出的抗日游
击队是如何抵抗日军侵略的?你知道战斗在白山黑水间有哪些抗日英
雄?你听说过杨靖宇和马占山的英雄故事吗?
4、日军占领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哪里?在中华民族危机关头,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对全国人民产生了什么影响?
5、你一定听说过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他们做出了何等爱国壮举?
目的是什么?针对这一举动,各派政治力量主张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中
国共产党派出哪位代表与国民政府谈判?中共解决这一事变的出发点是
什么?主张用什么方式解决这一事变?蒋介石最后能接受吗?这一事变
的最终解决给中国的抗日带来了什么新局面?
三、合作探究、各抒己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1、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为何28万拥有装
备精良的东北军仅四个月就把东北三省大好河山拱手让敌?
2、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他们做出了何等爱国壮举?目的是什么?
针对这一举动,各派政治力量主张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派出
哪位代表与国民政府谈判?中共解决这一事变的出发点是什么?主张用
什么方式解决这一事变?蒋介石最后能接受吗?这一事变的最终解决给
中国的抗日带来了什么新局面?
四、走进历史、情感升华(深化知识,我行你也行!)
1 蒋介石为什么在九一八事变后实行不抵抗政策?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国共两党的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
盾,蒋介石之所以实行不抵抗政策,主要目的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军事实
力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九一八事变发生时,蒋介石错误的认为
英国和美国,会出面进行干涉,因此对英美等国家调停九一八事变抱有
极大的幻想;国民政府把九一八事变作为一个局部性的冲突,没有引起
高度重视。

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后,局势极为动荡不安。

处死蒋介石,可能导致亲日派掌权,国家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

如此一来,日本便有机可乘、进而独霸中国。

如果给蒋介石留一条活路,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就有可能答应停止内战,尽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为了民族的利益,中共决定不计前嫌,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并派周恩来等人到西安去调停,终于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五、体验成功、反思完善(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
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分层作业、巩固提高(查漏补缺,超越自我!)
1.我们把每年9月18日定为国耻日,是因为()①日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②我们要不忘历史③不要忘记我们的历史责任
④我们不要忘记建设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 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C.全国抗日救亡新高潮的推动 D.国民党内部各派别之间矛盾的加剧
3.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出发点是()
A.改善两党关系 B.粉碎亲日派的企图 C.实现全民族的抗日 D.寻找发展红军的机会
4、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是指:()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5、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中国大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
A.歌唱祖国 B.追求理想 C.抨击时弊 D.抗日救亡
6、为纪念周恩来总理,某班历史小组要创办一期历史板报。

在“烽火中的周恩来”版面中,能选用的素材有:
①南昌起义②秋收起义③西安事变和平解决④重庆谈判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
7、阅读下列材料:
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摘自国民政府《告全国民众书》请回答:
(1)材料中的“此案”指什么事件?
(2)上述材料反映了国民政府怎样的对外政策?(3)国民政府对此案的态度导致了什么结果?
七、板书设计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一、九一八事变背景:
时间:1931年9月18日
经过
结果局部抗战开始
二、西安事变时间:1936年12月12日
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
结果:和平解决
意义
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