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附标准答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

一.【甲】已而夕阳在山,…….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

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既而弥月不雨,民方

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

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予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

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予,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也?(节

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之事。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了宝鼎,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得臣打败敌人侨如,便用侨如作为儿子的名字。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作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是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于是开酒宴于亭上,向客人劝酒而告诉了这件事,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你们会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了。’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你们会回答说:‘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歉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上游玩赏乐的,都靠这雨的恩赐啊!这难道又能忘记的吗?”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跟从,随从) (2)余至扶风之明年 (第二年)(3)既而弥月不雨( 下雨(各1分) )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2分)

(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译文:忧愁的人因此欢乐,生病的人因此痊愈,我的亭子正好建成。

19.《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关心人民疾苦(2分,意思对即可。答“喜雨”给1分)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与民同乐(2分,意思对即可)有共通之处。(4分)

20.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4分)

答:(4分)骈散结合,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并在句末多用“也”字,富有节奏感和回环美。

21.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4分)

答:骈散结合,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并在句末多用“也”字,富有节奏感和回环美。

二.(甲)环滁皆山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林泉高致》

山把水当成自己的血脉,把草木当成自己的毛发,把烟云当成自己的神采。所以,山有了水,就鲜活起来,有了草木,就有显得繁盛,有了烟云,就更为秀媚。水把山当成自己的脸面,把山亭水榭当成自己的眉目,用打渔垂钓来彰显自己的精神。所以水有了山而更显妩媚,有了亭榭更显明快,有了渔钓之人才更空旷落寞。这是山水画应有的布局构思。

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的翅膀(2)名之者谁:命名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

7. 选出下列句子中古汉语句式不同的一项(C 评分:选对得2分)(2分)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D. 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译:所以山有水就有活力,有草木就有生机,有烟云就秀丽妩媚。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

9. 上面两段文字都写了山水之美,请你写出两个同时含有“山”和“水”的成语。(2分)

答案示例:山清水秀山穷水尽千山万水山重水复评分:写出1个得1分,共2分。

10.(乙)文的作者郭熙是宋代著名画家。假如他去游览琅琊山,他会喜欢这座山吗?为什么?6.答案:(1)答案示例一:会,因为琅琊山上有山峰,有酿泉,有醉翁亭,有林木,这符合画家郭熙对山水的审美标准。示例二:会,画家郭熙认为,有山水、草木、云烟、亭榭等景物的相互衬托,画面才美,而琅琊山正符合他的审美要求。评分:判断正确得1分,理由充分得2分,共3分。

三.(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节选自《五柳先生传》)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大守自谓也。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醉翁亭记》)

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弄不清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边植有五棵柳树,因此就用“五柳”作为他的别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不好言谈,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但不执着于对一字一句的琐细解释;每当读书有所领悟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生性嗜好喝酒,但因为家贫就不能经常得到。亲朋好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备酒招待他。他前去饮酒时总是开怀畅饮,直到大醉方休;醉后就向主人告辞,从不以去留为意。他的住室四壁空空荡荡,破旧得连风和太阳都无法遮挡,穿的粗布短衣打满了补钉,饮食简陋而且经常短缺,而他却能安然自得。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抒发自己的志趣。他能够忘掉世俗的得失,只愿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4分)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2)性嗜酒(爱好,喜欢)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张开翅膀一样)(4)饮少辄醉(就)

2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忘却(荣辱)得失,凭这些过完自己的一生。

(2)环滁皆山也。

环绕着滁州城的全都是山。 (或:滁州城四周都是山)21.(1) (2)

21.用选段中的语句回答以下问题。(4分)

(1)《五柳先生传》中直接表现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的两句话是_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醉翁亭记》中描述醉翁亭形态及位置的句子是_有亭翼然临于泉上。_

22.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4分)

(1)“五柳先生”饮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饮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上述两个选段中都有一个成语一直沿用到今天。出自《五柳先生传》中的成语是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

________________;出自《醉翁亭记》中的成语是__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_。(4分)四.(甲)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1.解释加点的词。(2分)

蜀之鄙有二僧边境贫者语于富者曰告诉(对……说)

树林阴翳遮蔽(遮盖)游人去而禽鸟乐离开(离去)

12.下列句中的“而”与“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2分)

A.舍身而取义 B.面山而居 C.登轼而望之 D.人不知而不愠

13.把“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4.回答问题。

①(甲)段中画线的“子何恃而往”这句话,表现出富者对贫者将去南海一事持怎样的态度?对这种态度,你有何看法?

①持嘲讽、讥笑态度。富和尚强调客观条件。害怕困难,还嘲笑贫和尚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学生能联系实际,谈“我们要敢于实践,勇于克服困难,这样才能有所作为”也可。(第二问的答案,言之成理既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