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构成Ⅰ》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学时数:课程英文名称:学分数:课程编号:课程类型:开课教研室:课程性质:授课对象:执笔人:先修课程:编写时间:开课学期:审批人: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1.课程教学目的:平面构成是现代艺术的基础,是现代艺术设计诸多领域中应用极为广泛,是实用美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

通过学习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创造新型的基本方法,从形态的知觉和心理立场出发,探讨研究造型和构图基本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设计意识和构成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图形想象和创意能力。

2.课程教学要求: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突出抽象表现的训练手法。

采用理论教学和实际练习结合的方法。

注重在讲课中启发学生的感受力和想象力。

培养其构思、设计能力。

《平面构成》课程基本的教学任务,在于指导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装饰图案、抽象图案、几何图案的表现手段,并在练习的基础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掌握平面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

本课程要求将形态分解为各种要素,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这些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能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着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三、教学目的和重点难点第一章概述【教学目的】明确平面构成课程的性质,明确学习平面构成课程的意义。

【重点难点】理解和谐、对比、对称、平衡、比例、重心、节奏、韵律等形式美法则的基本含义。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教学目的】理解点线面是一切造型要素中最基本的构成三要素,掌握点线面在表现方面的特点。

【重点难点】平面构成设计练习,掌握基本的平面构成设计规律。

第一节造型基本要素之一——点一、点的定义二、点的性质和作用三、点的错觉第二节造型基本要素之二——线一、线的定义二、线的性质和种类1、直线2、几何曲线3、自由曲线三、线的错觉第三节造型基本要素之三——面或形一、面的定义1、直线形2、曲线形(几何曲线)3、自由曲线4、偶然形二、面的种类及其性质1、面与地2、形的错视第四节点、线、面的构成及其形式法则第五节对称和平衡构成一、对称和平衡的性格二、对称和平衡的基本形式 1. 反射 2. 移动 3. 回转 4. 扩大三、点的平衡构成 1.有秩序点的构成 2.点的自由构成四、线的平衡构成 1.线的有秩序构成 2.线的自由构成 3.直线与斜线相结合的构成 4.直线、斜线与点的结合构成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第一节重复和群化构成一、重复骨骼 1.作用性骨骼 2.无作用性骨骼二、基本形三、复杂骨骼重复基本形的构成1.基本形的重复排列2.重复基本形正负交错排列3.重复基本形在方向上进行横竖或上下交换位置4.重复基本形的单元反复排列5.重复基本形的单元间空格反复排列6.重复基本形的错位排列7.基本形局部群化排列8.基本形交错重叠排列9.基本形自由排列构成四、复杂骨骼近似基本形的构成五、无作用性骨骼的基本构成六、重复基本形的群化构成1.基本形的对称或旋转放射式排列2.基本形的平行对称排列3.多方向的自由排列第二节节奏和韵律构成一、渐变构成1.大小和间隔的渐变2.方向的渐变3.位置的渐变4.形象的渐变5.自然形象的渐变二、发射构成1.离心式发射2.向心式发射3.同心式发射4.移心式发射5.多心式发射第三节“对比、变化”构成一、对比的作用1.空间对比2.聚散对比3.大小对比4.曲直对比5.方向对比6.明暗对比第四节调和、统一的构成一、形象特征的统一二、明暗和色彩的统一三、方向的统一第五节破规、变异构成一、特异构成二、形象变异构成1.抽象法2.变形法3.切割法4.格位放大法5.空间割取及形象透叠法三、空间构成四、视觉感应构成五、考核与成绩评定1.考核方式:考察2.考核标准与比例:平时出勤占10%,平时作业占10%,平时测验占10%,期末考试占70%。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构成基础教学大纲一、引言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有关构成基础的基本知识和理解。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能够掌握构成基础的关键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课程目标1. 了解构成基础的重要性和作用;2. 研究构成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则;3. 掌握构成基础的要素和要求;4. 学会运用构成基础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构成基础的概念和定义:- 构成基础的含义和范围;- 构成基础的要素和要求。

2. 构成基础的原则和标准:- 合法性原则;- 衡量标准和检验规定。

3. 构成基础的相关观念:- 罪责与过错;- 故意与过失;- 对象和主体。

4. 构成基础的实践应用:- 案例分析和判断;- 理论结合实际。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构成基础的相关概念、原则和要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 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构成基础案例,加深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实践操作: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构成基础的实际应用。

4. 提问与反馈:定期进行课堂提问,及时反馈学生的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强化重点知识。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考察学生对构成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作业与实验:布置相关作业和实验,检验学生对构成基础的应用能力。

3. 考试与测试:进行期末考试和测试,评估学生对构成基础的整体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推荐教材《构成基础原理与实务》。

2. 参考书目:提供相关参考书目供学生深入研究讨论。

以上为《构成基础》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

欢迎学生们参加本课程,与我们一起探索和了解构成基础的精髓。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

《构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32学时2学分)类别:必修课开设学期:第4学期适用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先行、后续课:色彩、原画设计教材:《构成艺术》参考书:《动漫色彩构成》《设计构成》一、课程性质《构成基础》是为数字多媒体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的特点是基础性强,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形态的认知能力和构成能力。

二、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构成基础》是适用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以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为原则,主要从形、色、质三个方面研究设计造型的一般共同规律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于自然界中形态的构成元素有基本的认识和理解,并提高学生从自然形态中寻找灵感,提炼简化,获取抽象形态美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认识,熟练把握色彩心理特征和色彩情感,深刻体会形态、色彩和材质之间相互的适应性与共同的表现性,在掌握基本造型、色彩规律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并引导学生将其规律应用于以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设计和创作之中。

三、课程的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并联系实际分析设计实例。

掌握色彩三大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掌握立体造型在空间上、材料上、实际应用上的知识。

2、教学难点:平面构成当中最基本的形式美法则,力求表现形式美的手法。

色彩构成中色彩的联想与运用。

四、实验安排无计划实验学时。

五、学时分配1、构成基础概论4学时2、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4学时3、平面构成的形态变化4学时4、基本形及构成形式法则4学时5、色彩的属性4学时6、色彩的视觉心理感受和应用4学时7、色彩的对比与调和4学时8、综合材料构成4学时六、说明本课程紧密结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采用开放式课程设计,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教师讲解示范的基础上,本课程设置了大量可操作性的练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和独立的思维方法与工作习惯。

大纲批准:大纲审定:大纲制定:。

构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构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四 课程内容
序 课程 号 模块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1.掌握形态的基本概念;了解
生活中的形态。
1.理论教学内容:
产 品 形 2.掌握形态的特征性,了解设 (1)何为形态?
1 态概述 计中形态的重要性。
(2)形态特征;
3.提高学生对形态的认识、归 (3)形态设计要素;
纳和运用。
学习重点
学时 理论 实践
1.学习时注意了解形态在二维设计
七 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建议
教材选用
教材建议选用“十二五”、“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省部级获奖教材和近三年出版的优 质教材。同时将国内、外优秀的教材作为补充材料推荐给学生。
三维形
态 构 成 2.了解三维形态与材料关系; (2)三维形态与材料;
1.重点掌握三维形态构成的方式与
3
3.掌握三维形态构成的方式 基础与
与方法;
(3)三维形态构成的方式与方法; 方法;
(4)综合体的三维形态构成。
2.多尝试综合体的三维形态构成
4
32
训练
4.提高学生对综合体构成的 2.实践教学内容:
六 课程考核建议
考核方式建议:本课程考试为专业课程考试,采取将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综合考核的方 式,实行随堂考试,成绩记载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 70%。在成绩 评价方式上,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和能力考核,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 一体化评价,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 励学生创新实践。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平时和期末考试内容,由学生独立完成。任 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和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课程结束后,由各任课教师按照 美术学院统一制定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评分表,将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如实填到评分表上,连 同期末考试作品一起拍照,并交到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存档。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总8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三大构成》教学大纲制定人:(教研组组长) (参与)审核人:(专业部主任)(教务科科长)批准人:(分管校领导)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本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个部分, 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现代实用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艺术设计的基础.平面构成又是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基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平面构成:主要研究设计造物的表面形式,做的是”表面文章”,但却要求透过表面看内容.色彩构成:色彩构成是构成基础训练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构成原理,将色彩按照一定的关系去组合,创造出(调配出)适合目的的美好色彩.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就是在三度空间中,把具有三维的形态要素,按照形式美的构成原理,进行组合、拼装、构造,从而创造一个符合设计意图的、具有一定美感的、全新的三维形态的过程。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主要任务:平面构成: ①认知: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意义、用途及方法。

②操作:按平面构成的要求设计一种构成练习。

③情感:体会平面构成的形式美、秩序美。

④创造:设计出具有个性的基本形和构成形式。

⑤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基本掌握视觉元素中点线面的种类、性质、以及他们在平面空间中的构成种类,方式,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肌理表现与意义.⑥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作品分析,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造形观念,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造形方法及表现方法,以实际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借助每一个构成课题,以自已亲身的体验,实践与思考,启迪造形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形式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

掌握自然,文化,时代中的构成意义。

色彩构成: 通过色彩构成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色彩构成在整个设计领域的地位与作用,能用科学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上的量与质的可变性,按一定的色彩规律去调和构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创造出新的空间-------理想的色彩效果.同时掌握色彩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视觉形式的创造性思维方式.立体构成: 通过研究各种造型要素及立体要素之间的构成法则,变化规律,来训练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表现从平面到立体,从立体到立体组合及空间构成的变化.课程要求:平面构成①教学内容上的要求本课程的教学中,要考虑三个层次的内容衔接:一,平面构成中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与理解,含平面构成形态构成要素、平面构成中基础造型的初步分析把握,构图美学原理的研究(形式美法则)等;二,平面构成效果的理解与掌握,含立体与空间的认知和平面幻象的掌握,以及平面设计基本技法的认知等,三,平面设计中图形创作的初步掌握和与各类应用设计的关联。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构成基础》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制定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性质:构成基础是室内设计专业中基础课向专业课承上启下关键阶段,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设计创作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地位:本课程处于专业基础课的开始阶段,处于素描和色彩两大基础课之后,基本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包括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大部分。

是以纯粹的构成手法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它培养学生对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创造性构思和造型能力。

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开拓学生的设计思路,培养他们的造型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为以后的版式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通过实验课程掌握平面构成在设计活动中的作用与意义。

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独立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更深入的研究构成提供新的途径和构思表现的方法,为设计的推敲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独立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更深入的研究构成提供新的途径和构思表现的方法,为设计的推敲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本课程处于专业基础课的开始阶段,处于素描和色彩两大基础课之后,基本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包括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大部分。

是以纯粹的构成手法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它培养学生对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创造性构思和造型能力。

教学过程从技工学生能力教育特点出发,在讲授过程中,突出该课程的概念性、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注意课堂讲授和实验密切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倡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前期应当完成的课程:《会计学基础》、《税收基础》和《统计学》的专业基础课程。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含教学建议)《构成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相互结合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带着解决问题的想法去收集资料、阅读资料、进行实验或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构成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构成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构成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构成设计(英文):Solid formation课程编号:14371049课程学分:1.5课程总学时:24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二、课程内容简介《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使用各种较为单纯的材料来训练造型能力和空间构成能力的一门学科。

是要求学生对立体形态进行科学的解剖,重新组合,创造出新的形态。

以此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艺术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为设计活动提供广泛的构思方案,使学生今后在空间艺术设计造型、家具设计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三、教学目标与要求培养学生空间的想象力及空间设计能力。

通过对立体构成的学习,学生能够按照形式美规律,进行组织线、面、块的空间构成,并且使其构成元素的色彩及材质与创意相符合。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述(2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单元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立体构成学科产生的沿革,了解学习立体构成课程的意义。

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理论、掌握立体构成的概念以及立体构成的的构成要素。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立体构成的造型要素及其语义、立体构成的美学原则。

难点:立体构成的美学原则第一节立体构成概述(1学时)1、立体构成的起源2、立体构成的概念及特征3、立体构成与设计4、立体构成与计算机设计第二节立体构成的造型基础(1学时)1、立体的本质2、立体构成的造型要素及其语义3、立体构成的美学原则3、作业1、以简单的几何形体,如正方体,圆柱体等进行四种形式的切割想象表现。

2、从平面到立体的转换构成练习。

第二章线材立体构成(6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训练使学生对立体形态的量感,空间感,肌理感有感性上的认识。

掌握线的空间组合规律、线的技法处理以及工具的运用,利用线材进行富有变化的空间构成。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软质线材的构成,硬质线材构成。

难点:软质线材的构成。

第一节软质线材及框架(2学时)第二节软质线材的构成(2学时)1、木框架的软质线材构成2、木托版金属框架构成3、软质线材的壁饰构成第三节硬质线材构成(2学时)1、单体造型组合2、转体组合框架组合3、作业①以钢丝为框架,用几种色彩的毛线构成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广告(设计与制作方向)专业(开放专科)《构成》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构成》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广告”专业(专科)设计与制作方向的专业基础课(必修),本课程4学分,课内72学时,2008年春季开课。

本课程是广告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建立新的思维方法和设计观念,了解并掌握构成的原理、方式以及构成在设计艺术中的应用,培养造型能力及多种表现手法。

目的是为学生下一步学习广告设计的原理、技巧、程序与具体运用打下扎实的基础,最终使学生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广告设计专业, 并能熟练地结合企业活动进行广告设计与制作。

本课程也适用于其他专业同类型课程。

二、先修课要求本课程体现了广告专业(设计与制作方向)注重基础性与实践性的特点。

其内容任务与一些必修课程有一定程度的关联,但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

在主要任务上,《色彩》与《素描》是本课程的基础。

其区别是:《色彩》是对设计方向的学生进行色彩知识的具体教授,《素描》是对设计方向的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构成》是对学生设计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在学习顺序上应在学习素描和色彩的基础上学习构成.参考书:教科书:《构成艺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7年7月第一版贾京生主编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1.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

2.运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进行设计创作。

3.结合其它材料和技法完成作品的能力。

4.本课程注重练习,重视实践教学,教学过程与形成性考核高度结合。

学生的作业至少需将16张留在个人成绩档案中(按学习的单元进度同步完成),这16张作业的平均分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七十,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三十。

在上述教学要求中,本课程将以一定量的作业为前提,并在设计训练中不断使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并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能够与今后的专业设计形成较好的结合。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1.理论阐述与讲解:运用文字和图形,对本课程所涉及的基本原理、方法、基本理论知识进行理论阐述和讲解。

2.案例评析:选择典型案例,对案例进行分析评判,为理论阐述作实际解释,为学生提供辨析基础。

3.作品鉴赏:观摩构成在生活的应用,如生活中相关的建筑、雕塑、室内空间、展示展览、工业产品设计、包装装潢、工艺礼品、服装等,提高学生的创作构成的水平。

4.作业与练习:尝试制作各种类别的构成练习,提供各个知识点的相关练习和制作题目,使学生得到实战演习,为未来构建出更多优秀的构成作品(雕塑、建筑等)打下实践基础。

自主学习与各种辅导、指导相结合;个别学习与小组讨论相结合;课堂指导与课堂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作业实践相结合;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结合设计名作欣赏有意识的深化学生对构成的理解。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课程教学主要是了解与重点、要点两个层次上的要求,重在学生能够对构成本身及相关的概念的熟识与掌握上,能够对相关的概念问而答之,学生应对知识点进行深入了解,能够做到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作,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能对立体构成的制作设计会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

知识性内容:按了解、认识、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实践性内容:按观察、领会、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第二部分学时分配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建议面授38学时,录像课12学时,IP 课件10学时,2007年秋季开课。

教学时数具体分配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部分构成艺术概论1.教学内容:第一节构成艺术概述第二节构成艺术类型第三节构成艺术价值第四节构成艺术规律(1)统一与变化(2)均衡与对称(3)比例与尺度(4)节奏与韵律2.教学要求:1.从理论上了解构成艺术的概念、历史,构成艺术的类型、价值。

2.结合设计应用来认识构成艺术规律。

第二部分平面构成第一节平面构成概述1.教学内容:(1)平面构成的概念与课程目的a平面构成的概念b平面构成课程目的(2)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a 点b线c面2.教学要求:(1) 从理论上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与课程目的。

(2) 结合构成设计训练理解和掌握点、线、面的形态关系及价值。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1.教学内容:(1)重复构成a基本形与骨骼b重复构成方法(含近似构成)a基本形与骨骼b渐变构成方法(3)发射构成a基本形与骨骼b发射构成方法(4)特异构成a基本形与骨骼b特异构成方法(5)对比构成A对比概念b对比构成方法(6)空间构成a基本形与骨骼b矛盾构成方法A肌理概念b肌理构成方法2.教学要求:(1) 从原理上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中常用的7种构成形式。

(2) 结合平面构成设计训练,使学生掌握这7种构成形式的创作思维方式和设计方法。

第三节平面构成应用设计赏析1.教学内容:(1)平面构成原理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2) 平面构成原理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3) 平面构成原理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4) 平面构成原理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2.教学要求:(1)) 结合不同专业的优秀设计作品的分析,使学生们了解平面构成的应用范围、方式及应用价值。

(2)结合不同专业的优秀设计作品的分析,使学生们理解平面构成的功能价值与美学意义。

第三部分色彩构成第一节色彩构成概述1.教学内容:(1)色彩学研究的领域与色彩构成a光与色b物体色与固有色c色彩范围d色彩构成课程目的(2)色彩三属性与色立体a色彩三要素b色彩的立体表示(3)色彩的混合a加色混合b减色混合c中型混合2.教学要求:(1)从理论上了解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与课程目的。

(2)了解色彩三要素、色立体及色彩混合等基本知识。

第二节,色彩构成基本形式1.教学内容:(1)色彩对比a色彩对比基本原理b色彩对比类型(2)色彩调和a色彩调和基本原理b有关色彩调和理论(3)色构原则a配色原则b配色的源泉(4)色彩心理a色彩直接心理效应b色彩间接心理效应2.教学要求:(1) 从理论上了解色彩构成中的对比、调和基本原理,了解色彩组织、色彩心理基本效应,了解光色构成特性等。

(2) 结合色彩构成中的对比、调和、配色组织、色彩心理表达等设计训练,使学生掌握色彩构成的创作思维方式、设计方式,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色彩构成基本方法。

第三节色彩构成应用设计赏析1.教学内容:(1)色彩构成原理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2) 色彩构成原理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3) 色彩构成原理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4) 色彩构成原理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2.教学要求:(1) 结合不同专业的优秀设计作品的分析,使学生们了解色彩构成的应用范围、方式及应用价值。

(2) 结合不同专业的优秀设计作品的分析,使学生们理解色彩构成的功能价值与美学意义。

第四部分立体构成(本章为选修内容不做考核)第一节立体构成概述1.教学内容:(1)立体构成概念与课程目的a立体构成概念b立体构成课程目的(2)立体构成要素a形式美要素b材料要素c技术要素2.教学要求:(1) 从理论上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与课程目的。

(2) 了解立体构成中的基本要素知识。

第二节立体构成的基本形式1.教学内容:(1)半立体的构成a基本材料b构成方法(2)线的立体构成a基本材料b构成方法(3)面的立体构成a基本材料b构成方法(4)块的立体构成a基本材料b构成方法(5)综合的立体构成a基本材料b构成方法①动立体构成②光立体构成③色立体构成2.教学要求:(1) 从理论上了解立体构成中的半立体、线立体、面立体、块立体以及综合立体的基本原理。

(2) 结合立体构成中的半立体、线立体、面立体、块立体以及综合立体等创作设计训练,使学生掌握立体构成创作的基本思维方式、设计方式,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立体构成基本方法。

第三节立体构成应用设计赏析1.教学内容:(1)立体构成原理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2) 立体构成原理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3) 立体构成原理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4) 立体构成原理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2.教学要求:(1) 结合不同专业的优秀设计作品的分析,使学生们了解立体构成的应用范围、方式及应用价值。

(2)结合不同专业的优秀设计作品的分析,使学生们理解立体构成的功能价值与美学意义。

第四部分课堂教学建议1.系统学习并重视习作练习。

本课程需要在接触大量作业练习的基础上积累对构成的理性认识,教学中应该注意观摩和分析优秀作品,避免空洞的纯知识教学。

2.在练习过程中特别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集体练习。

3.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因材施教。

力求联系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实际能力,教学联系实际有助于增加构成课程的吸引力。

4.充分利用多种媒体教材,注意各种媒体教材所担负的特定任务和功能,相互配合使用,帮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材引导下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5.重视学习伙伴之间的交流和研讨,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经验并在与他人的多边交流中深入学习和掌握课程知识内容。

附:推荐参考书目1.《平面构成》洪兴宇、邱松编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1年10月版2.《构成艺术》赵殿泽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1987年7月版3.《色彩构成与应用答问》,贾京生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2月版4.《新编色彩构成》,钟蜀珩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版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2008年3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