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学复习资料
(一)适应的类型,化生的概念及其意义
(1)适应的类型: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2)化生的概念: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通常发生于同源细胞之间。
(3)化生的意义:适应性过程、但失去原有功能。有可能继发肿瘤。
适应: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萎缩: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缩小。
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
增生: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多,常导致组织或器官体积的增大。
1.试述萎缩的基本病理变化。
肉眼:器官和组织体积变小、重量减轻、颜色变褐、质地变韧、边缘变锐、包膜增厚、皱缩。光镜: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量减少。某些实质细胞内脂褐素沉着。
电镜:细胞器减少,可见残存小体。
(二)损伤的类型
(1)可逆性损伤: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叫可逆性变化,也叫变性。分类如下:
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粘液样变淀粉样变病理性色素沉着病理性钙化
细胞水肿(水变性):即细胞内水分异常增加。
脂肪变性:中性脂肪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细胞之内。
(2)不可逆性损伤:当细胞发生不可逆性代谢、结构和功能障碍,引起细胞死亡。可分为坏死和凋亡两大类。
坏死: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以细胞核改变为主要形态学标志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分类如下: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疽。结局有:溶解吸收分离排出(糜烂、溃疡、窦道、瘘管、空洞)机化与包埋钙化。
1.试述细胞水肿的主要原因、发生机制、好发器官和病变特点。
细胞水肿是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感染、缺氧、中毒等原因致线粒体损伤,A 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泵功能障碍而使细胞内Na+和水的过多蓄积。
好发部位:线粒体丰富、代谢旺盛的实质器官(心、肝、肾)细胞。
形态学:肉眼:受累器官体积增大,包膜紧张,切面外翻,颜色变淡。光镜:线粒体肿大和内质网扩张断裂,使细胞质内出现红染细颗粒状物或胞浆疏松化、气球样变。
(一)按再生能力细胞的分类
(1)不稳定细胞:如表皮、淋巴细胞。经常受到损伤,再生能力相当强。
(2)稳定细胞:腺体或腺样器官的实质细胞:如肝。偶尔受到损伤,较强的再生能力。
(3)永久性细胞:神经、骨骼、心肌细胞,不包括神经纤维。不易受到损伤,再生能力差。
(二)肉芽组织的成分及其作用
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症细胞的浸润。
成分:①新生毛细血管:方向性(向创面垂直生长);②成纤维细胞:细胞体积大,两端突起,呈椭圆形;
③纤维细胞:梭形;④炎性细胞:吞噬细胞(主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水分多血管多细胞多胶原少)
功能:抗感染及保护创面;填补伤口及其他组织缺损;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它异物。
(一)充血的概念和病变
充血:器官或组织因动脉输入血量的增多而发生的充血,称动脉性充血,是一个主动过程,表现为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液输入量增加。
大体:器官和组织大、红、热
镜下:局部细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
(二)淤血的概念、病因和病变
瘀血: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流回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成为瘀血。
病因:①静脉受压(外压);②静脉阻塞(内塞);③心力衰竭(中央心衰)。
大体:器官和组织大、紫、凉
镜下:局部细静脉及毛细血管扩张,常伴随引起水肿
(三)肝、肺淤血的原因和病理变化
(1)肺淤血
原因:左心衰引起,肺静脉回流受阻。
大体:肺体积增大,暗红色,切面流出泡沫状红色血性液体。
镜下:(急性)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水肿液、出血;(慢性)纤维化、心衰细胞
临床:气促、缺氧、咳粉红色泡沫痰
心衰细胞: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出现于慢性肺瘀血。
(2)肝淤血
原因:右心衰褐,肝静脉回流心脏受阻。
大体:(急性)肝脏体积增大,呈暗红色;(慢性)槟榔肝
镜下:中央静脉和肝窦扩张,充满红细胞;瘀血严重时,肝小叶中央的肝细胞萎缩、坏死消失,小叶周边的肝细胞缺氧程度较轻(有肝小动脉提供营养)而发生脂肪样变。
(四)血栓形成的条件与类型
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条件:①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②血流状态的改变;③血液凝固性增加
血栓:在血栓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质块。
类型:①白色血栓:血流快。②混合血栓:血流缓慢、漩涡。③红色血栓:血流停止,静脉内。④透明血栓:微血栓。
(五)栓子和栓塞的概念及栓子运行途径
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栓子: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
栓子运行途径:①静脉系统、右心→肺动脉及其分支;②左心、主动脉系统→全身动脉及其分支。
(六)梗死的概念、原因和类型
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原因:血管阻塞,且不能建立有效侧支循环
(一)炎症的概念及基本病变
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一种防御反应。血管反应是中心环节。
(1)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称为变质。
(2)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纤维蛋白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表、体腔或粘膜表面的过程。在炎症早期或急性炎症中较常见。
(3)增生:在炎症后期或慢性炎症表现最明显。
局部反应: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全身反应:发热、末梢血白细胞升高
按时间长短分为:超急性炎症、急性炎症、亚急性炎症、慢性炎症
(二)急性炎症的病变过程
(1)血流动力学改变
(2)血管通透性增加:①内皮细胞收缩和(或)穿胞作用增强;②直接损伤内皮细胞;③白细胞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④新生毛细血管的高通透性
(3)白细胞渗出和吞噬作用:(白细胞边集→白细胞滚动→白细胞粘附→白细胞游出→趋化作用)
炎症介质:炎症过程中参与、介导炎症反应的化学因子。
(三)急性炎症的类型及病变
(1)浆液性炎:以浆液渗出为主,常是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的早期变化。
(2)纤维素性炎:以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
(3)化脓性炎:以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①表面化脓和积脓;②蜂窝织炎: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③脓肿:皮下和内脏的局限性化脓性炎
(4)出血性炎: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红细胞。
结局:①痊愈;②转为慢性;③蔓延扩散(局部蔓延、淋巴路蔓延、血行蔓延)
1.如何区别蜂窝织炎和脓肿?
(1)脓肿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好发于皮肤和内脏,是局限性化脓性炎,常有脓腔形成,脓肿破溃可形成溃疡、窦道和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