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代码813)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代码813)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30分,每题6分)

1.《抒情歌谣集》

答:《抒情歌谣集》是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的诗歌合集。但其中柯勒律的诗仅有三首。这部问世之初遭到苛评的诗集开创了一代诗风,成为英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诗歌领域里的一座里程碑。它摆脱了多数18世纪诗人所恪守的简洁、典雅、机智、明晰等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在形式上摒弃了在蒲柏手里达到登峰造极地步并垄断了当时诗坛的英雄双韵体;在内容上则以平民百姓日常使用的语言描绘大自然的景色和处身于大自然中的人们的生活,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和沉思,开创了探索和发掘人的内心世界的现代诗风。

2.《第二十二条军规》

答:《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当代作家约瑟夫·海勒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黑色幽默派的代表作。约瑟夫·海勒以二战为背景,描写了一支驻扎在意大利附近的美国空军部队的军营生活,无情地嘲讽和抨击了黑暗的现实,揭示了深刻的社会危机,表达了人必须作出人生选择的思想。小说以喜剧的方式表现悲剧性的内容与主题。小说利用荒诞不经的情节,反讽俏皮的语言,描写人难以摆脱的困境,揭示了现实生活的荒诞不经,在笑声中嘲笑了社会,但是饱含着辛酸与无奈。小说成功塑造了“反英雄”形象;通过“人像展览式”的戏剧性结构构建了一个荒诞的世界,整体上显得凌乱破碎,但呼应了小说的荒诞氛围。

3.《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答:《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是德国诗人亨利希·海涅创作的政治讽刺长诗。作者于

1843年深秋在离开德国12年后重回祖国的旅行,是创作这首长诗的基础。他认为,德国现存制度是那样腐朽和落后,而反动政府企图用假象、伪善和诡辩来掩盖自己的腐朽,这只能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童话般的幻想。诗人用一切生机都已死灭萧条的冬天来象征德国社会的昏睡和停滞,所以“童话”前又冠以“冬天”。海涅在作品运用了多种讽刺手法,把自己的批判融合在讽刺艺术中,使其称为一部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伟大作品。

4.威塞克斯小说

答:威塞克斯小说是指19世纪英国小说家哈代创作的以家乡为背景的小说。威塞克斯是作家的故乡英国西南部多塞特郡的占称。哈代用威塞克斯作为同一背景,将不同小说联系在一起.所以这些小说因而得名。这些小说描绘了资本主义的入侵对宗法制农村社会和农民生活的毁灭性影响,展现了威塞克斯农村社会的悲剧性历史。其中,小说对宗法制农村社会的怀念之情,对家乡自然风光、人情风俗的描写,使得威塞克斯在小说中具有了生命。这些作品包括《绿荫下》、《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林地居民》、《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等。

5.《旧约》

答:《旧约》是犹太教圣经,也是希伯来民族文学遗产的总汇。《旧约》原文为希伯来文,其内容主线是讲上帝与其子民希伯来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故事。后来从犹太教直接诞生了世界三大宗教中的两个——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随这两大宗教的传播,旧约全书被翻译成世界各国文字,对世界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简答题(70分,每题14分)

1.简述法国学派对比较文学的认知及其意义、不足。

答:法国学派是第一个比较文学学派,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形成。这一时期的法国实际上成了全世界比较文学的中心。这一学派的许多著名学者,如维尔曼、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等,都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这样或那样的贡献,之所以将他们归为一派,原因在于他们都提倡一种以事实联系为基础的影响研究,因此法国学派又被称为“影响研究学派”。

(1)法国学派对比较文学的认知

①比较文学应采取实证的方法进行影响研究

第一个系统阐述法国学派观点的是梵·第根。在出版于1931年的《比较文学论》一书中,梵·第根详细地探讨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内容和方法,总结了比较文学发展的历史和理论。他认为比较文学应该研究国与国之间文学作品的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的关系,找出文学影响的途径。他说:“真正的‘比较文学’的特质,正如一切历史科学的特质一样,是把尽可能多的来源不同的事实采纳在一起,以便充分地把每一个事实加以解释;是扩大认识的基础,以便找到尽可能多的种种结果的原因。”这就在理论上为影响研究探讨各种文学间的事实联系,排斥没有直接关系的类同研究奠定了基础。这一观点也反映了当时比较文学研究的实际情况:法国学者和其他国家的学者们主要是采取实证的方法,研究和考证两国之间作家与作家、作家与作品、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关系。

②比较文学强调事实研究

继承和发展了梵·第根的理论,确定法国学派体系的是伽列和基亚。1951年基亚的《比较文学》出版时,伽列为该书写了一篇纲领性的序言,他认为比较文学不是文学的比较,它研究的是关系,是事实联系。在伽列看来,比较学者应当研究“拜伦与普希金、歌德与卡莱尔、司各特与维尼”这些确实互相影响的作家之间的种种联系。基亚的《比较文学》更进一

步地明确了该学派对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影响研究的方法。基亚的定义是: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比较学者跨越语言或民族的界限,注视着两种或多种文学之间在题材、思想、书籍或情感方面的彼此渗透。这一定义最清楚不过地说明了法国学派对比较文学的看法:它的归属是“国际文学关系”;它的研究对象与范围是不同民族文学和各国作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它的研究方法是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方法。

(2)法国学派对比较文学的认知的意义

卡雷为自己的学生基亚的专著《比较文学》第一版所作的序言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定义:“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国际间的精神关系,研究拜伦和普希金、歌德和卡莱尔、司各特和维尼之间的事实联系研究不同文学的作家之间的作品、灵感甚至生平方面的事实联系。”这一定义明确地说明了法国学者对比较文学这一学科的主要特征的看法,它的归属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的研究对象与范围,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与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它的研究方法是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方法。

这一定义的主要功绩在于它确定了比较文学的特殊研究领域,从而也就确定了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基础。

(3)法国学派对比较文学的认知的不足

①法国学派没有走出“欧洲中心论”的藩篱,研究范围局限在欧洲文学内部。同时,对影响的强调也在另一个层面上局限了法国学派的视野一一没有渊源关系的作家作品被排除在学者们的考察范围之外。

②法国学派强调事实联系,但这种联系并不总是能够获取的,影响也并不总是能够明确把握的,法国学派有时会陷入烦琐考证的泥淖。

2.简述夏目漱石《我是猫》的叙述视角及其意义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