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老人院观后感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5篇》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5篇》第一篇:《飞越老人院》观后感从心出发——《飞越老人院》观后感院系:文化传播系班级:10对外汉语班姓名:王琳学号:xx522127电影看完,脑海中留下了这几个画面,老人们充满热情地集体排练,在排练中相互逗趣、设计逃离老人院,驾车“飞越”驰骋公路。
一些七八十岁的老头子和老太太住在老人院里,想要离开院子去做一些常人看来比较疯狂的事情。
有活力,有激情,像是老小孩,直到他们如愿以偿登上了梦想的舞台,但外表健康、乐观幽默的老周已经到了生命的终点……很现实很写真的片子,反应了现实的社会。
虽然整部影片穿插着幽默和温暖,但是却不能掩盖那种儿孙不能膝下承欢的凄凉之感。
也许整部片想告诉社会,希望老有所依。
当老人们在排练节目响起动画片《西游记》的配乐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唐僧师徒还有白龙马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的形象,再联想起这些老人们,心里莫名有种酸楚的味道。
看着这些老人,给我的感觉,除了以上的遗憾和不满,更多的是对他们有自己的追求,完成和实现自己心愿的那种精神。
我们有什么可以埋怨父母的呢。
我们总是苛责身边的人,对陌生人却很宽容,这让我难掩痛心。
当他们晚景凄凉、茫然的坐在老人院的太阳地儿里放空,接受模式化的探望和慰问,他们是谁,曾经做过什么,都已经不在重要了。
他们是模糊的,已然淡出人们的视野。
《飞越老人院》在讲一群老人们故事的同时,不乏对现实社会的一些令人心寒的事实的揭露。
儿孙满堂,子女绕膝,曾经的多么令人向往和羡慕的事情啊。
现在这些老人身边,除了自己的影子,和一群同龄人,没有一个家人儿孙的影子了。
我想,除了家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还有一个就是社会对老人的关怀问题。
很多人认为,把老人往老人院里一送,然后想着以后有空了再来探望探望,这样就算是尽了一片孝心了,甚至送了,根本就忘记还有老人在老人院这一回事儿了。
这还像话吗。
他们根本不关心老人心里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老葛在给他的孙子讲故事的时候,哭了;所有人都哭了。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600字飞越老人院观后感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600字飞越老人院观后感飞越老人院的观后感600字(一)《飞越老人院》,这是我今年看的为数不多的几部好电影之一.没想到我们的导演居然能关注现实,更没想到关注的还是老年人这一容易被人忽视的群体.说实话,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对老年人的生活以及老年人的心态并不了解,以为人到老年就心如止水,除了整天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就没别的事可做了.这部电影让我知道,看来我虽置身现实,但却并不了解现实.如果除去各种意外疾病事故,每个人都会毫无例外地步入老年.现在朝气蓬勃的我们都不想过多想象自己年老时候的样子,也许因为人就是一种总是喜欢往好处想的动物.尽管我们在心里深深明白:自己迟早也会有衰老的那么一天.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大的震惊,同时也很快惊醒:我的父母,也将很快步入老年.作为他们唯一的儿子,我想平时对他们的关心真是太少了.这种惊醒让我重新回到当年创业的欲望中,我想,也许只有我的成功才是给他们的最大慰藉.我不想因为我的失败而让他们在步入老年后依旧对我的前程每日牵肠挂肚.想起老人院那些孤寂中颤巍巍的老人们,有的甚至生活已经不能自理,有的已经陷入老年痴呆,甚至还有被用绳子日日绑在床上的……回想起这些画面,我有一种难以说明的情感.中国的老人也许是世界上最悲催的,他们为子女奋斗一生,但到最后,子女继承他们全部所得后,未必会如愿孝顺.中国人一向说自己是孝行当先的,但我们也许是世界上最不孝的一个民族.上世纪美国作家亚瑟·亨·史密斯在《中国人的德行》中就有这样的观点.我不知道这种言行不一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是否也有几千年封建体制的原因.但另一种事实却是这样的:我们通常向世界所宣扬的东西,大多都是我们根本不具备的东西,恰恰是自己最欠缺的.人老万事休,这是中国老年人最真实的呼声和写照.我们也会有颤巍巍的一天,没人会想自己的老年将在无尽的孤寂中渡过.我想凡事都是因果的,要想自己的老年获得安稳境遇,自己就要为子女们做出表率,别让自己的父母的余生在孤寂中度过.人老之后,因为心境以及精力的原因,很多愿望靠自己已然无法实现,我们做子女的,除了在物质上给他们的关心外,最好就是想方设法帮助完成他们的愿望.也许忙碌的生活会让我们无暇顾及这些,甚至会漠然视之,但相对于双亲为我们付出的所有,繁忙的生活不应该成为我们孝行的羁绊.自私一点来讲,孝顺双亲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样做你会在一定程度上称为子女们的表率.要相信,你怎么对待双亲,子女们将来也会这么对待你,你父母的今天,也许就是你的明天.关于这部电影的情节以及其它细节,在最近中国的电影中是比较出色的,但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反映的现实.如韩寒所说,只要是表现现实的电影都不会太烂,谁让现实那么烂.但请看到这篇博文的人一定去看看.飞越老人院的观后感600字(二)在电影院看完了期待已久的精选新片《飞越老人院》后,擦擦湿润的眼眶,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远方年迈的爷爷奶奶打个电话.电话铃一响,听出孙子的声音后,电话那头开心.灿烂的笑声让我心酸:对老人来说,需要的只是那么一点点关爱.继上一部作品《无人驾驶》关注都市男女情与欲的纠结关系之后,精选在这部新片里直指中国社会目前可以说是最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由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问题,体现了导演出道以来一以贯之的敏锐视角和人文情怀.影片自始至终贯穿于一股温情的力量,与《杀生》和《黄金大劫案》相比,文艺气质更为浓烈;而在这种文艺气质的背后,是对快要走到尽头的生命的本能怜悯以及对老人们挥之不去的孤独感的深切同情.影片的具体情节我就不一一细说了,谈谈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几个地方:1.恰逢节假日,小朋友和企业家们来探望关山老人院的老人们.导演特意给了小朋友满嘴的口红和企业家送出的鲜红色的钞票两个明显的特写,暗示出这种所谓的关爱只是一种社会化的例行公事,是社会体制的一部分;老人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这种每逢节假日作秀和运动式的探望,而是长久的陪伴和关爱.2.当老葛儿子来给老葛退回20万块钱时,说了一句〝这20多年你欠我们多少债〞.此时,精神不太正常的老高立刻爆发,朝老葛儿子扔去瓶子,并大声喊道:〝只有你们欠我的债,哪有我们欠你的债〞.这句台词无非是表明,中国父母,至少老高这一代人,养儿育女的目的之一仍然是传统的〝养儿防老〞,因此父子之间并不简单是一种生命的延续关系,而是父辈对子辈有着养育之恩,这种恩情债要靠子女对年老的父亲赡养来还清.短短一句话,中国传统宗法制的伦理思想尽显.3.与美国那部著名的《飞越疯人院》相比,这部电影对老人院的飞越表面上看起来同样是对社会体制的反抗,但实际上,〝疯人院〞一片强调的是个人的自由.独立意志大于一切,而这部电影里的反抗最终的结果,却仍然回到了传统的社会运行秩序和社会伦理,因为老人们之所以要飞越,不是为了空洞的个人自由,只是为了能再见远在日本的女儿一面,尽享天伦之乐.〝疯人院〞里,幸福是建立在个体自由之上的;而〝老人院〞里,幸福则是寄望在他人身上.由此也可见中西方社会伦理和历史变迁不同带来的价值观差异.4.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人们逃出老人院,行走在去天津的路上时,路边出现的大片向日葵.奔腾的骏马和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在这样一部严肃题材的电影里,出现这样的场景,既是对老人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赞誉,也是精选导演一直以来的浪漫主义情怀的最好表现.5.在老人们开始表演节目时,响起的音乐是动画片《西游记》里的插曲.用这样的音乐作为背景伴奏,一来可能是暗示老人们生命快要走到尽头,即将有可能驾鹤西游;另一方面,西游记里的西方是天堂,是极乐世界,这也代表了导演对这些可爱的老人们的良好祝愿.6.老周在影片中的搭档朱太太丧失了记忆,把老周当成自己的老伴,然而到了后来,两人似乎有假戏真做的意思在里面.在老人院里面的同伴们谈论时,有一位老人赞叹道:〝朱太太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把不该记得的都忘记了,把不该忘记的全记在心里〞,这句话或许是老人们晚年生活的最高境界,因为如果老太太不失忆的话,或许她还沉浸在晚年丧偶的痛楚里,而无法跟老周享受晚年的快乐.7.老周的生命最终在海边走到了尽头.他走的那一刻,天边升起了太阳,然而那太阳看起来,却跟夕阳一般,这或许象征了生命的周而复始,个体的生命只是人类生命和历史延续长河中的沧海一粟,无须悲观,也无须伤感.最后,我想用《礼记》里的一段话作为这篇观后感的结尾:〝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以此向本片导演精选致敬,向在好莱坞吸金商业大片.严酷的电影审查制度和把电影视为娱乐品.消遣品而非艺术品的绝大多数中国观众的三重压力面前,坚守艺术底线和人文情怀的中国导演们致敬.只要你们不倒下,中国电影一定能够拥有美好的明天!飞越老人院的观后感600字(三)忙碌的生活,总是让人忽略很多.很久没看电影了,第一是因为没有时间,第二是因为感觉现在的电影越看越没味道的,就和流行歌曲一样.然后这个闲暇的午后,一部《飞越老人院》却让我哭得一塌糊涂.在这所充满着爱的老人院里,有这么一群老人,他们的平均年龄已有70多岁,他们要么是无儿无女的孤独老人,要么就是被儿女抛弃和忽略的落寞老人.老人院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他们都很有爱,他们都像个小孩,他们有着沧桑的过去,他们经历过很多,他们都还拥有自己的梦想.就是在这个家园里,他们都凭着自己的能力和毅力实现了各自的梦想.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那群老人的心酸,看到他们的悲伤,看到他们的绝望.我还看到他们的固执,对自己梦想的固执;看到他们的天真活泼,在经历过了人生的各个阶段,放下负担后的豁然的童真.他们真的像一群孩子,一群沧桑写在脸上,渴求被关爱的孩子.这是别人的故事,但是也是反映着现实生活的故事,正是别人的故事的分享才让我们能够留意到身边的真真切切的故事,毕竟这是代表着老年人那一辈的故事.我想天下的父母都一样,辛辛苦苦一辈子是为了孩子,到了老了,甚至死的那一刻惦记的还是孩子,他们总是不求回报,要的只是孩子的一声问候和一丝关爱.大家总是说老人家就像是小孩子,需要儿女去哄,但是又有多少个儿女能够做到这点呢,像当初自己的父母哄童孩时的自已一般,充满着爱心和耐心呢.在电影里,老人院院长说了一段话让我很感动,她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按照她的年龄阶段,父母都已经70多80岁了,假设父母还能活二十年,而他们常年在外工作,能在家的时间一年就那么五六天,而每天真正能陪着父母的时间只有这么两三个小时,一年就是十五个小时,二十年就是300个小时,折起来就是十几天.她说的很实在,我们去想20年会觉得还很长,然而如果是这样子算呢,十几天的时间听起来是否会很害怕.我生长在农村里,平凡的生活却也是各种心酸和无奈的凝聚.我从家人口中听过很多很多的关于老人的故事,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所有的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儿女有本事了,找到好的工作了,住在城市里的大房子里的,却嫌老人家脏,嫌老人家烦,嫌老人家给自己丢脸了,于是各种奇招,把老人逼回农村自己生活或者直接把他们丢到老人院就心安理得了.在我的村子里,有一位老大伯,老伴走了,儿子在城市成了家,搬去儿子那里住了一个星期,各种悲惨,家里的活全部都是老人家干,包括儿子.媳妇.孙子的衣服都要洗,不能和他们同桌吃饭,每吃一顿饭,老人家用的那个碗都会被媳妇扔掉,最后,他含泪回到家乡.现实总是很残酷,起码电影里的剧情总会安排一个好的结局.电影中老林和老周的那番话让我很有感触,很生活化的问题,父母累了一辈子,从来没有机会为自己去着想一下,等到老了有机会了,却被儿女抛弃了,老人院就是他们的牢笼啊,他们像还不涉事的孩子,也渴望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们也有自己的梦想要实现,他们也有自己的追求,他们能为儿女做的就都已经做了,而对于自己的梦想,也就渴望去实现,即使死也有没有遗憾了,然而却得不到想要的一切,即使小小要求.我想我们做晚辈的也许永远没有办法完全懂他们的想法,直到我们到了他们的那种境界.我总是以为自己很懂事,我自己很鄙视那些嫌弃父母的所谓的大人,但其实自己真的足够懂事了么?我生活在一个极为复杂的家庭中,妈妈去世八年了,爸爸已经62岁了,他八年孤苦伶仃的生活,我有真正为他做过点什么吗?我记得我高一时,我爸爸有一次打电话给我说要给哥买车,后来从爸爸的好朋友口中得知爸爸的一番话,因为哥成家了,爸想着车.房子都为哥哥准备好,那就算是对他没有太大牵挂了,就可以安心地供他唯一的女儿读书,直到出来工作然后结婚有人替他照顾我了,他就可以安心了.其实世上所有父母表达爱方式不同,但所有都是为了孩子.当我看到电影中院长算的那笔帐,我很愧疚,爸爸他62了,真的老了,我为读书,哥哥为工作,我们在家的时间不多,而我却为爸爸脾气暴躁,固执各种不好的问题而抗拒长时间呆在家里,很愧疚,没有理解爸爸的怪脾气也许是因为孤独,很愧疚,没有发现自己能够陪在爸爸的时间其实也很短了.我想,我长大了,虽然还是个学生,但是有些事情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了,有些责任不能因为自私而忽略了.我想算另外一笔账,从我们出生到读完大学,我们要用多少的钱,每个人都去算一下,你会发现原来我们的父母很厉害,可以赚到那么多钱.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父母的工资一直都不高,那钱怎么来的呢?是的,那是他们一生的赚的钱,还是自己省吃俭用然后全部花费到我们身上了.所以那些认为父母老了没有把钱分给你们,认为父母欠了你们的该好好学学算账了,也该去想一下你能否还得清父母的那笔帐.我想,老人院的最初目的不是像今天这样的,它应该是一个给那些无儿无女的老人家的一个家,而不是所有老人的,老人院那个家再温暖,也比不上有自己亲人的那个家.无论是什么理由把父母给忽略了,为工作也好,学习也好,那都是借口.如果说自己无法兼顾工作和照顾父母,那是你没有能力,不能成为理由,想一下父母曾经沧桑的过去吧.工作了的,把父母接回家里,好好陪着,像当初他们爱你们那样去爱他们;还在读书的,好好读书,不要辜负父母,多打电话回家,放假多点陪在父母身边!我想,这个责任是所有人要付起来的!飞越老人院的观后感600字(四)电影看完,脑海中留下了这几个画面,老人们充满热情地集体排练,在排练中相互逗趣.设计逃离老人院,驾车〝飞越〞驰骋公路.一些七八十岁的老头子和老太太住在老人院里,想要离开院子去做一些常人看来比较疯狂的事情.有活力,有激情,像是老小孩,直到他们如愿以偿登上了梦想的舞台,但外表健康.乐观幽默的老周已经到了生命的终点.很现实很写真的片子,反应了现实的社会.虽然整部影片穿插着幽默和温暖,但是却不能掩盖那种儿孙不能膝下承欢的凄凉之感.也许整部片想告诉社会,希望老有所依.当老人们在排练节目响起动画片《西游记》的配乐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唐僧师徒还有白龙马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的形象,再联想起这些老人们,心里莫名有种酸楚的味道.看着这些老人,给我的感觉,除了以上的遗憾和不满,更多的是对他们有自己的追求,完成和实现自己心愿的那种精神.我们有什么可以埋怨父母的呢!我们总是苛责身边的人,对陌生人却很宽容,这让我难掩痛心.当他们晚景凄凉.茫然的坐在老人院的太阳地儿里放空,接受模式化的探望和慰问,他们是谁,曾经做过什么,都已经不在重要了.他们是模糊的,已然淡出人们的视野.《飞越老人院》在讲一群老人们故事的同时,不乏对现实社会的一些令人心寒的事实的揭露.儿孙满堂,子女绕膝,曾经的多么令人向往和羡慕的事情啊!现在这些老人身边,除了自己的影子,和一群同龄人,没有一个家人儿孙的影子了!我想,除了家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还有一个就是社会对老人的关怀问题.很多人认为,把老人往老人院里一送,然后想着以后有空了再来探望探望,这样就算是尽了一片孝心了,甚至送了,根本就忘记还有老人在老人院这一回事儿了!这还像话吗?他们根本不关心老人心里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老葛在给他的孙子讲故事的时候,哭了;所有人都哭了.只是一个麻雀的故事,就已经让我们感到如此悲哀!擦擦湿润的眼眶,给远方的奶奶.爸妈打个电话.电话那头开心的笑声让我心酸:对老人来说,需要的只是那么一点点关爱.有一位父亲曾说〝我们给孩子打电话,其实就是想听听孩子的声音,知道他们一切都好就行了.〞没错,做父母的要求就是这么简单,只要你好,他们就感到放心.安心,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这样一则广告,讲一群老年人不顾年事已高,带着朋友及妻子的遗照,骑着摩托车环岛,最后到海边看日出,打出的广告词是〝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的答案谁也没有办法给出,或许它的意义就在于寻找我们活着的意义本身.一群老年人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而设法偷走出老人院,〝超级变变变〞的舞台表演,就在这样一场路途和表演的过程中,化解了家庭几代人之间的怨结.在他们去天津的那一段,路边大片大片的金黄色原野,蜿蜒的河水,蓝天和白云,奔跑的马群.海边看日出时,老人并排着坐在沙滩上,初生的太阳映红了海水,老周就在这样的安详的景色中离世.生命的浮与沉在这一刻交汇,宁谧之间流露出的情怀无法用言语表达.老太太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和眼神却都清纯得如同初生的生命,沧桑的岁月仿佛完全被遮蔽,一切在他们的眼里都已经无法言语.老人院给人的印象一直是阴沉.悲戚.压抑,电影中老人院门口写的〝有一天我们也会变老的〞.是的,有一天,我们也会变老的.在那时,我们的子女又会怎样对待我们?送往老人院?还是围绕在我们身边,用我们抚养他们长大的耐心来对待我们?一切都是未知的,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关心.尊重老人,给老人一个安心.舒逸的环境,让他们在自己的晚年依然拥有开心,让笑声伴随他们的晚年.飞越老人院的观后感600字(五)老人都是容易感动的.老人都是脆弱的.或许武断,但是大多如此.这个时候的他们是七零后,是八零后,是九零后.他们声音听不见,他们口齿不清话说不明,他们腿脚不麻利走不快,他们老年痴呆卧床不起.他们有自己的儿子,他们的儿子是某某集团CEO,是大律师,是大医生,是学校教授,但是他们依然在疯人院一样的老人院里面安享晚年 .并不是一定要描绘一个病态的老年人还有树立一个不孝的后代给大家看,只是事实上的确有很多的子女在口口声声吼着责任的时候却把老去的父母当成是一个负担.在电影进行到大概三分之二的时候老周和自己的孙子在夜晚的河边聊天,老周讲了一个麻雀的故事给他的孙子听.麻雀的故事讲的是一位年迈的父亲在和儿子聊天时候像是假装痴呆一样问儿子站在树上的鸟儿是什么,连续问了三次.儿子不耐烦的告诉说是麻雀,最后一次回答甚至吼起来了.这个时候老父亲眼里面噙着泪,从自己的荷包里面拿出一本日记本,上面记录着这个年轻的儿子小时候刚刚学会说话不久父亲带他出去郊游的事情,那个时候,儿子天真的问着父亲树上的鸟儿是什么,父亲高兴的说那是麻雀,儿子每问一次父亲就欣喜的回答一次,说不出有多幸福.讲完故事之后老周的孙子给了老周一个拥抱,爷孙俩都哭了.全社会,都应该为我们的老人们做点事情.每个人都会老去,我们不能不顾一切的等到我们老了的时候再去哀叹,人老了不中用了.而是需要每一个儿子,每一位女儿,莫要觉得给了自己的老父母每个月六百块就以为是尽到了孝道,莫要觉得把自己的老父母送去了老人院,就是尽到你们的责任了.他们要的不是六百块,要的只是你在身边,哪怕只是一年短暂的一两次,他们都心满意足了.我看着他们表演都不自觉的笑了.是真心的笑,幸福的笑.我赞同他们的生活方式,我觉得他们可以飞跃老人院,不光是老人这样,任何时段的人都不能过得太安稳把梦想搁浅,尤其是这个年龄阶段的我们更应该是这样.他们告诉我要跟着自己的心走,要去追逐自己的梦想,要去迈开第一步.走着走着.我也会在者不自觉中,找到我们自己了.再多的误解都会化解的.搞不懂为什么有的子女荣华富贵而自己的老父母却没有落脚之地.这是一种变态畸形的社会发展形态,应该要改善而且必须要改善.愿他们就像奔驰的骏马一样,老骥伏枥,却志在千里.拥抱生活去,在阳光下,在河流边.放声大吼放声大叫,该忘得都忘掉,这才叫幸福.飞越老人院的观后感600字。
2024年飞越老人院的观后感
2024年飞越老人院的观后感标题:飞越老人院之追寻生命的美好——2024年观后感引言:在2024年这个美好的一年,我有幸观看了一部名为《飞越老人院》的电影。
这部电影以老人院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年迈的长者们在互相帮助和关爱下追求生活美好的故事。
通过观影,我深刻体验到了老人们的无私、坚毅与乐观,就在这无限的长夜中,他们虽已不再年轻,但岁月的岁月,却化为了他们内心的闪耀之光。
第一章:老人院的邂逅这部电影以一座老人院为背景,以一位年轻医生的视角开始。
医生在繁忙的工作中,某天突然接到了一位未知的疑似老年痴呆症患者求助电话,医生立刻决定前往老人院一探究竟。
这是一座位于郊区的老人院,被美丽的自然景色包围,却因人员短缺和资源不足而生活质量低下。
医生在这里遇到了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其中包括一位有着丰富人生经历的老人,于是他开始与老人们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关爱。
第二章:闪光的岁月随着时间的推移,医生对老人们的生活状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虽然这里的居民年迈多病,但他们并未丧失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老人们组成了一个小小的乐团,他们在白天和夜晚奏响美妙的音乐。
这个小小的团体成为了老人们共同的心灵寄托,他们演奏着经典的乐曲,唤起着年代的记忆。
此外,在电影中展现的众多镜头中,老人们还展示了他们对一切事物乐观向上的态度。
即使身体机能不如以前,他们仍然通过体育活动、手工艺和绘画等方式展现了自己的能量。
这些活动不仅使老人们保持身心的健康,也使他们找到了应对生活困境的方法。
第三章:深夜的寂静电影中唯一的遗憾和感慨莫过于夜晚的寂静。
在这无尽的夜晚中,许多老人们都感到孤独和无助。
他们一个人躺在床上,思念着家人、回忆着曾经,无尽的黑夜让他们感到沮丧。
然而,正是在这个时刻,年轻的医生通过关心和陪伴,让老人们感受到了温暖,让无尽的黑夜里闪耀出一丝希望与勇气。
第四章:爱与陪伴的意义电影中最深刻的部分莫过于老人们对爱与陪伴的强烈渴望和意义。
在电影中,有一位名叫李爷爷的老人,他无意中遇到了记忆丧失的夏姐姐,一个孤单寂寞的女孩。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250字【6篇】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250字【6篇】飞越老人院观后感250字(篇1)人生短暂,数数也不过只有几十个春秋;时光匆匆,晃眼间已是蹒跚漫步的银发老人。
中国老龄化的进程迅速,目前中国60周岁以上的老人已突破2亿了,约占总人口的14、3%,这庞大群体的呼声,我们需要关注,关注老人的需求,实现和谐的社会。
“我来老人院都七八年,眼睁睁的看着一些老伙计,一个接一个的死去了,我不能想到我自个的结果吗,那我呆着这干吗?这不明摆着是等死吗?趁着我还活着,走出老人院,看着外面的世界。
”这段话是我看完《飞越老人院》电影后,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
的确,当人步入老年期,他们的生理机能渐渐失衡化,慢慢成为需要呵护的弱势群体。
但是老年人还有着独立的自我意识,有着自身的心理需求。
作为老人的家属或者年轻人,不能简单地以为把老人安置到老人院里生活,自己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做自个的事。
老人院可以在政府的资助下办起来,但老人愿应在谁的支持下去实现呢,无疑是作为家属的我们有义务去帮助老人实现他们简单的愿望。
当初功能派社会学家提出社会脱离理论,认为老年人的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老年人因活动能力的逐渐下降和生活中各种角色的丧失,而希望希望摆脱要求他们具有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社会期待,愿意扮演比较次要的社会角色,自愿地退出社会。
老人退出社会,进入家庭生活,有的老人由于自身的一些疾病缠身或者上了年纪,无法自己独立完成一件事,需要别人的保护和帮助下。
因此,这种时候我们应该进行角色互换,换成我们陷入这种困境之中,去感受老人渴望参与社会活动,完成一些心愿,但又力不足的无奈之情。
记得20XX年国庆期间报道了一件地方新闻“10月4日,在山东泉城欧乐堡梦幻世界,一男子用板车推老母亲逛游乐场的场景感动了许多游客。
该男子名叫张金宝,趁着“十一”假期,他用板车推着86岁的老母亲来到游乐场,让年迈且腿脚不好的.母亲第一次见识到了游乐场的热闹。
”新闻报道的那位慈祥的老奶奶在儿子的陪同下,老奶奶露出高兴的样子,场面十分温馨。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飞越老人院观后感看完某一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
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飞越老人院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1在第15周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观看了一部影片名叫《飞跃老人院》,通过片名我们就能知道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
在中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这部影片更是具有现实的意义。
影片讲述了一所民营的老人院里,一群平均年龄达到八十岁以上高龄的老人们,为了实践人生的理想,登上梦想的舞台,他们联合起来,再次点燃激情,施计驾车飞越老人院,在追寻梦想的途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感人肺腑的故事!影片开头就上演了一位名叫老葛(许还山饰演)的老人因儿女需要房子被迫离家的情景,紧紧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当他去了一所老人院时,老人院的围墙上刷着一行大字:“有一天我们都会老”更是让观看的人置身其中,是的,我们都会老,我们会长满皱纹,牙齿稀落,丧失记忆,步履蹒跚,疾病缠身,无法自理。
老人院中的情景也许有天就会在我们身上上演。
每个住进老人院的老人都有不同的故事与悲哀,有的是因为无儿无女,有的是因为子女远离,有的是因为家庭矛盾,有的是因为子女不孝。
当一群七八十岁的老人垂着头坐在老人院院子里晒着太阳的时候,他们该有多么孤独。
影片中更是将这样的无奈的体现的淋漓尽致。
一群老人围坐在一起相互说着自己的儿女,说是相互劝慰,到不如说这是一种无可奈何和深深的痛心。
但片中也不乏温情的部分,老人们之间的互帮互助,老葛和孙子最后的谈心和孙子的理解都为这部影片增加的亮点。
但这些都不是影片的重点,影片的主线是一群老人为追求心中的梦想而努力的过程。
其实每个老年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未尽的梦,影片中吴天明饰演的身患膀胱癌晚期的`老周,他隐瞒病情带领老人院的老人们,排练节目,苦中求乐,他们排练的“打麻将”的节目让人看了忍俊不禁,使一群长满皱纹的老人也是如此的可爱。
他们梦想能去参加比赛,但是受到多方阻止,老人院和家庭的反对并没有阻止这群热血沸腾人们,他们冲破家庭和老人院的反对,巧妙地躲过大众的视线,开着一辆破旧的大巴车穿越草原、沙漠前往北京参加文艺节目比赛。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飞越老人院》观后感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
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飞越老人院》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1张杨导演的这部《飞越老人院》,在题材上和许鞍华导演的《桃姐》撞车,两者遭遇,比较也就难免。
有趣的是这两部关注老人的作品在人物设定上似乎有意区分,张杨的作品中虽然有老葛、老周两位主人翁,故事的主题更像是一出老人群戏,老葛、老周只是拎出来单独表现家庭关系的;许鞍华的作品是可以说是桃姐一个人的独角戏,在许鞍华的镜头里以女性角度居多,而张杨导演选择了以男性老人角度为主,这或许是导演本身的性别差异的缘故。
两者不变的都是对老人充满关爱的人文关怀以及对年老的思考。
相比于《桃姐》的细腻情感和隐忍克制,张杨导演的《飞越老人院》动静则要大得多,情感表达也更为“张杨”。
片头字幕时的一通老人院中老人群像画面,就直勾勾的把年老景象塞到观众的意识中,年迈体老,形容枯槁,导演对于老年的生理展示毫不避讳。
然后不无恐吓意味的将一句“有一天我们也会变老的”标语既隐约又大大咧咧的亮出来。
在未讲故事之前就已经给观众来了个下马威,以此来“强制”观众入戏。
与“年老”这一主题摆脱不掉的家庭伦理关系也直接登场,结婚买房、子女不赡养、觊觎老人财产等等,各种社会问题轮番登场,只要能挂的上边的都拿来批判,不过这些批判通过人物对话而非真实的戏剧冲突来展现,那批判的力度以及对观众的影响都会弱化很多。
虽然故事主打“飞跃”——跳出老人院的束缚,追寻老年的梦想。
看似“动作”戏,语言说教却占了很大篇幅。
院长找到河边的老人们,导演也无法用行动来感化院长,转而求助于老人的眼泪,语言表达只有“麻雀的故事”能说动观众,其余语言不配上眼泪都略显枯燥。
老葛的祖孙三代冲突本是件可以大加利用的设定,父子仇恨铺叙时埋的太深,总不至于电视上老人泪流满面就立马怨恨消散了。
2023年《飞越老人院》观后感范文(精选12篇)
2023年《飞越老人院》观后感范文(精选12篇)《飞越老人院》观后感1影片讲述的是续弦的老伴去世后,老葛在非血缘关系的儿女家处境尴尬,而跟儿子的关系也始终没有松动。
无奈之下,老葛辗转来到关山老人院,寻找当年同在一个单位的好友老周。
老周热情开朗,平日里组织这里的老人们参加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
为了实现各自人生最后的价值,这群老伙伴们毅然决定排练节目去天津参加比赛。
可是,衰老与疾病让院长无法下定决心开绿灯,而意外的事故更促使她对老周他们的表演下了禁止令。
即便如此,老人们也从未放弃。
他们决定偷偷跑出老人院,寻找生命中纯粹的快乐与意义。
《飞越老人院》用朴实的情感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面对第一代独生子女逐步进入而立之年,其父母的养老问题也浮出水面。
这是一部让人不能不流泪的电影,导演用温情风格揭示了我们再也不能回避的比死亡还要残酷的人性问题。
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组织专家学者研讨首映影片《飞越老人院》,认为该片以当前社会老龄化问题为艺术焦点,倾诉了老人渴盼自由、渴盼理解的心灵之声,具有强烈的现实精神和温暖的人性情怀,为电影艺术的社会关怀和社会问题的艺术化表达提供了一个样本。
学者们从社会学角度对影片的思想内容进行了阐释。
指出关心老人的程度体现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当前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但是社区的、家庭的养老服务因为很多现实困难不能尽如人意,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该片充满真情的细节感人至深,很有针对性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唤起全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孩子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朋友和爱人,曾经作为自己一片天的父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了自己的负担,打着为了他们好的名义,送他们去老人院,认为有吃有喝有人照顾,便可以心安理得的去过自己自由的人生。
我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以为自己给予父母的已是最好,殊不知,你心中的好,于老人而言,不过是枷锁,不过是牢笼,不过是你自己的心安理得。
这部电影,更多的可能像是为我们编制的一个梦,辽阔的草原,奔腾的骏马,宁静的大海和一群在残酷现实下追梦的老人。
飞越老人院的观后感(通用9篇)
飞越老人院的观后感(通用9篇)飞越老人院的观后感篇一人生是对称的,就如同老葛讲的麻雀的故事,父亲能对孩提孜孜不倦的说着“这是麻雀”,但儿子却只会不耐烦的对老父说着“这是麻雀”而扬长而去。
豆蔻对应的是耄耋,他们都有梦想,都有着冲动,只不过前者受着学校的禁锢,后者受着老人院的束缚,老葛和老周等老人能够开着一辆破公交车去追梦,且是瞒着院长和家属的“私奔”,直到院长追**他们成为了“公奔”的“同谋”。
其实每个老年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未尽的梦,比如老周想去参加比赛想去海边,只不过身边的人理解不了老人的梦,而老人的子女的梦就是让老人们安稳的坐在老人院里的躺椅上晒太阳。
我们不必把老人院想成是“老人怨”,这个老年人的小天地里未必有他们子女想象的那么的冷漠和孤寂,这里有的老人喝牛奶、有的老人喝啤酒、有的老人是木匠、有的老人会绣花,这里就是老人院外面的世界的投影,只不过影子的颜色始终是黑白的,所以老人们想让人生的最后几站五彩起来。
公路飚车、河边野餐、蒙古包里尽情歌舞,老人从来不缺年轻人的浪漫,都说人生就像是一场旅游,你读中学的时候暑假时的旅游会担心下个学期的成绩、你大学毕业的旅游会惦念尽快找到工作、你结婚后的旅()游会挂念客户的订单会不会跑掉,你单位里的旅游会心系孩子是不是听话,唯有当你年老体衰之时的旅游是无拘无束、心无旁骛的旅游。
有些人之间千言万语仍然咫尺天涯,而父子之间其实无声胜有声。
老葛和儿子间没有好好交流解释,当他们彼此想说话之时,往往会被对方误解,可是当他们真正的远程电话时,无用说什么比说什么都强。
追梦,向来是没有年龄的限制,只不过对于年轻人而言,梦想显得豪华奢侈;而对于老年人而言,追显得弥足珍贵。
年轻人没有老过,老年人是从年轻过来的,注定了老年人的睿智和敏锐,但同时他们的躯体是笨拙和脆弱,有些老人的子女恨不得变成一台榨汁机,将本已干瘪的水果榨尽最后的点滴,有的老人默默承受,他们自己说服自己,这是为儿女最后的奉献,如果他们的梦仅仅是儿女们靠着自己这棵苍老的柏树好乘凉,那我无话可说,倘若你的梦不仅限于此,那就用自己不多的水分去滋润自己。
看飞越老人院观后感
看飞越老人院观后感
【篇一:《飞越老人院》观后感】
五月二十日,我和姚老师到苏宁看电影,电影的名称叫《飞越老人院》。
这部电影催人泪下,让人回味无穷。
这部电影讲的是老人的孩子不懂老人心,被迫把老人送进老人院,老人们想去参加比赛,可家人都不同意,所以老人们自己想办法逃出了老人院,这一举动感动了院长,院长于是就陪他们去天津参加比赛,老人们中的一个的了膀胱癌晚期,但他坚持完成了比赛,成为了第一个得二十分的高龄老人组合,最后老人来到海边,老人病死在海边,死前还想着女儿,这个局面感动了孙子和院长,终于让他们明白了老人心,和儿女的矛盾终于化解了。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今后一定要善待自己的爸爸妈妈,不要像剧中的儿女一样,不理解老人,从而送老人进入老人院,试想现在已经工作的人,他们都很忙,也许只有过年才能与爸爸妈妈相聚,团聚的日子也只有五天,而在团聚的日子里,每天也只有两三个小时,假使父母能活20年,也就是直至爸妈死去我们也只有三百个小时真正的陪在父母身边,想想都可怕,再加上如果再不懂老人心,那矛盾会越大,陪父母的时间就越少,那陪父母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少,有些老人也不一定活二十年,那陪他们的时间会更少,所以当我们长大的时候,一定要做孝顺的儿女,孝敬父母一辈子。
2023年最新的观《飞越老人院》有感集合3篇
2023年最新的观《飞越老人院》有感集合3篇《看完》是一篇在观看电影、剧集或参观展览后写下具体感受和启示的文章。
所谓的这边厢,吴天明的一番真情告白却让人不由自主想到他当年的《没有航标的河流》,除了彼时的导演变成了此时的主演,整个基调基本没什么变化,反正就是在说,看,我都这样了,我都交代了,我做的这一切都有依据了都有动机了,我是伟大的,你们感动吧确实很感动,但让我感动的并不是这个故事,而是这一批老戏骨,许怀山、牛犇、仲星火、黄素影、田华、刘江,老一辈的演员们除了不会喘气的和卧床不起的几乎全来了。
老人院的老人们住在关山老人院,一见之下,便感觉这跟《关山飞渡》是不是有些联系,牛犇飞来飞去的台词差不多印证了这一点。
院长也不像《飞越疯人院》中的护士长一般凶神恶煞,大概是因了老人们慈眉善目,乐天知命,不像疯人院中的一干人等兴风作浪搅得天下不宁。
刘江出场就来了一个标签化台词高,实在是高,斯琴高娃也回复蒙古族正身,载歌载舞,没一句废话。
老演员们的戏确好,只是这片貌似忽略了主要受众群,让此刻把看电影当时尚当风潮的年轻人们买票看一堆从来不认识的老人们演戏,实在是难为他们了,小情侣们在老人们的卖力演出之前能打得起啵吗既然打不了啵,咱去电影院干嘛呢《飞跃老人院》对老人题材的尝试,无疑是个性让人尊敬的,但是在处理上,则显得与现实脱节太多,除了企业家重阳节看望老人把钱露在红包外面的一幕,除了对当前房价现象的一些隔靴搔痒式的评价。
其他便如同密闭空间中导演与老人们一齐自娱自乐的游戏,不接地气,虚无的浪漫泛滥,对现实中老龄化现象的关照明显不足,只看到公路上天朗气清万马奔腾,所有人都是鲜花般的脸蛋,都是天使般的好人,别说坏人,连一个自私自利的都没有,顿时让人爱上这个世界,人间自有真情在,他人瓦房我的家。
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大众银行的广告,梦骑士,台湾的几个老人骑着摩托环岛旅行的故事,不到两分钟的视频配上久石让的音乐,让人看到飙泪。
在我看来,电影的一百多分钟真比不上广告的两分钟,老人们也曾是年轻人,老人们自我也有故事,真正的让人感动的不是老人们为儿女做过什么,这些不用说,大家都知道,那情感都藏在心里,每个人的经历都比电影中描述得更加跌宕起伏,催人泪下。
飞越老人院电影观后感
飞越老人院电影观后感《飞越老人院》该片讲述了关山老人院里一群老人为了实现各自人生最后的价值,一起寻找生命中纯粹的快乐与意义的故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飞越老人院》观后感范文,希望大家阅读参考!《飞越老人院》观后感范文一飞越老人院电影开始后,温馨的画面和老戏骨们自然的表演让我知道名字只是一个噱头,飞越老人院观后感。
一群年岁已高的老人们因为各种原因被家人们送到了老人院,身体的每况愈下和精神上的孤独让他们十分憧憬老人院外面的生活,可是迫于家人的担心和院长的管束他们不得已一次又一次地放弃自由生活的权利。
直到老金的一次提议,他在老人院里召集身体健康的老人跟他一起去参加超级变变变的节目,当他们设计的节目博得了大家的笑声,他们更加坚定了要到节目现场去参加表演的信心。
商量过后,他们的想法虽然遭到了家属和院长的反对,老金和其余老人们仍旧决定这一次一定要出去看一看走一走,不想再只活在老人院里。
于是大家齐心协力买了一辆大巴,逃脱了老人院保安的管辖,偷偷溜出了老人院,一路歌唱欢呼,活出了他们想要的激情,脱缰的野马自由地奔跑在大草原上让我想到了这群老人们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并不是只有年轻人可以活出自我,老人们也应该比年轻时更热爱生活。
这部电影里的老人们是一个大家眼中的弱势群体,可是他们虽然在生理上不如从前,心理上却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热爱自由和生活,他们有自己的烦恼,虽然被忙碌的孩子们冷落在老人院里,可他们心系子女渴望温馨的家庭生活,渴望化解跟子女们的矛盾。
电影里很多细节的刻画都让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想起自己的父母来。
让我们这些在喧嚣之间忽略家人的孩子们重新审视自己,主动去呵护和父母之间无比珍贵的感情。
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个情节是老葛跟自己的孙子说的那个麻雀的故事,我流了眼泪。
老金在参加超级变变变的舞台上被采访的时候说之所以参加节目是为了在日本的女儿能在电视上看到自己,我听到影院里有此起彼伏的抽泣声。
没能在海边看到日出的老金终于在老人院里看到了大家特意为他准备的节目,坚强有爱的他们用自己的身体为老金表演了最美的一次海边日出,谱写了不老的生命乐章。
飞越老人院600字观后感
飞越老人院600字观后感飞越老人院600字观后感(精选篇1)《飞越老人院》整部电影没有所谓当红明星做票房号召,却都是一群老戏骨,老艺术家。
通过他们所刻画,表演出来的孤独,没有安全感却又拼劲全力开心活着的老人,可说是赚取了我大把大把的眼泪。
电影从葛老头进入老人院的所见所闻说起。
他们或因儿女不孝,或因被嫌弃没钱,或因与子女有矛盾,或因无儿无女,不得不踏进老人院的大门,从此过上了每天看着老人院的那片天,等待死亡来临的日子。
“我这辈子怎么混成这个样子了?老了,老了,我连一张属于自己的床都没有啊!”这不光是葛老头的心声,更是所有住进老人院老人的心声!对于年老,以及年老带来的身体变化和不便,他们无力改变什么。
「最美不过夕阳红」,可这抹夕阳并不温馨,也不从容,而是残酷与唏嘘,令人不寒而栗。
老了,老了,却如同我们一般,依旧向往快乐,向往自由,依旧有着梦想。
电影里的周老头,就想看看大海,看看海边的日出。
反观我们自己呢?在追求自己理想与梦想的同时,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过父母的心愿?电影中,老人院的老人想要从所在的城市去天津参加一个比赛,院方需要征求家属同意才行。
老人是多么向往外面的世界!却被自己的孩子们以“老人们现在已经没有能力照顾自己了,出现危险,谁负责”这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给拒绝。
“在老人院待着多好,净给我瞎折腾”一位家属如是说!家属们心安理得的把老人们往老人院一扔,然后做个“甩手掌柜”。
谁负责?还是谁都不想负责?人越老,对子女越是依赖,这种依赖不仅体现在行动上,也在心理上。
我们为了生活而忙碌的时候,父母不希望因为他们而造成我们的负担,增添我们的烦恼,选择自己承担所有,心理上却无时无刻不期盼着一家人能平安,快乐的一起生活。
正如我妈妈,每次打电话,都会试问我什么时候回家,说她想我了。
而我的回答永远是那么自私,残忍。
小时候的我们,总会因为同样一个问题,反复追问父母,而父母也总是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给我们答案。
现在,我们能否耐心倾听父母的唠叨,心平气和与因年纪大而容易健忘的父母交流?惭愧的是,我没能做到。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600字5篇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600字5篇人生是对称的,就如同老葛讲的麻雀的故事,父亲能对孩提孳孳不倦的说着“这是麻雀”,但儿子却只会不耐烦的对老父说着“这是麻雀”而扬长而去。
下面是采集推荐的飞越老人院的观后感600字,仅供参考,欢送阅读参考。
《飞越老人院》,这是我今年看的为数不多的几部好电影之一。
没想到我们的导演居然能关注现实,更没想到关注的还是老年人这一容易被人无视的群体。
说实话,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对老年人的生活以及老年人的心态并不了解,以为人到老年就心如止水,除了整天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就没别的事可做了。
这部电影让我知道,看来我虽置身现实,但却并不了解现实。
如果除去各种意外疾病事故,每一个人都会毫无例外地步入老年。
现在朝气蓬勃的我们都不想过多想象自己年老时候的样子,也许因为人就是一种总是喜欢往好处想的动物。
尽管我们在心里深深明白:自己迟早也会有衰老的那末一天。
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大的震惊,同时也很快惊醒:我的父母,也将很快步入老年。
作为他们惟一的儿子,我想平时对他们的关心真是太少了。
这种惊醒让我重新回到当年创业的欲望中,我想,也许惟独我的成功才是给他们的最大慰藉。
我不想因为我的失败而让他们在步入老年后依旧对我的前程每日牵肠挂肚。
想起老人院那些孤寂中颤巍巍的老人们,有的甚至生活已经不能自理,有的已经陷入老年痴呆,甚至还有被用绳子日日绑在床上的……回想起这些画面,我有一种难以说明的情感。
中国的老人也许是世界上最悲催的,他们为子女奋斗一辈子,但到最后,子女继承他们全部所得后,未必会如愿孝顺。
一向说自己是孝行率先的,但我们也许是世界上最不孝的一个民族。
上世纪美国作家亚瑟·亨·史密斯在《的德行》中就有这样的观点。
我不知道这种言行不一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是否也有几千年封建体制的原因。
但另一种事实却是这样的:我们通常向世界所宣扬的东西,大多都是我们根本不具备的东西,恰恰是自己最欠缺的。
人老万事休,这是中国老年人最真正的呼声和写照。
飞越老人院电影观后感精选
飞越老人院电影观后感精选《飞越老人院》观后感范文一飞越老人院电影开始后,温馨的画面和老戏骨们自然的表演让我知道名字只是一个噱头,飞越老人院观后感。
一群年岁已高的老人们因为各种原因被家人们送到了老人院,身体的每况愈下和精神上的孤独让他们十分憧憬老人院外面的生活,可是迫于家人的担心和院长的管束他们不得已一次又一次地放弃自由生活的权利。
直到老金的一次提议,他在老人院里召集身体健康的老人跟他一起去参加超级变变变的节目,当他们设计的节目博得了大家的笑声,他们更加坚定了要到节目现场去参加表演的信心。
商量过后,他们的想法虽然遭到了家属和院长的反对,老金和其余老人们仍旧决定这一次一定要出去看一看走一走,不想再只活在老人院里。
于是大家齐心协力买了一辆大巴,逃脱了老人院保安的管辖,偷偷溜出了老人院,一路歌唱欢呼,活出了他们想要的激情,脱缰的野马自由地奔跑在大草原上让我想到了这群老人们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并不是只有年轻人可以活出自我,老人们也应该比年轻时更热爱生活。
这部电影里的老人们是一个大家眼中的弱势群体,可是他们虽然在生理上不如从前,心理上却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热爱自由和生活,他们有自己的烦恼,虽然被忙碌的孩子们冷落在老人院里,可他们心系子女渴望温馨的家庭生活,渴望化解跟子女们的矛盾。
电影里很多细节的刻画都让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想起自己的父母来。
让我们这些在喧嚣之间忽略家人的孩子们重新审视自己,主动去呵护和父母之间无比珍贵的感情。
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个情节是老葛跟自己的孙子说的那个麻雀的故事,我流了眼泪。
老金在参加超级变变变的舞台上被采访的时候说之所以参加节目是为了在日本的女儿能在电视上看到自己,我听到影院里有此起彼伏的抽泣声。
没能在海边看到日出的老金终于在老人院里看到了大家特意为他准备的节目,坚强有爱的他们用自己的身体为老金表演了最美的一次海边日出,谱写了不老的生命乐章。
其实老人们想要的很简单,有时候只要我们一句温暖的话,尊重他们的眼神,不嫌弃他们的态度。
观《飞越老人院》有感(通用9篇)
观《飞越老人院》有感观《飞越老人院》有感(通用9篇)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观《飞越老人院》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观《飞越老人院》有感篇1《飞越老人院》这个电影讲述了老人们在老人院里的孤单生活。
在老人院里,老人们被儿女抛弃,孤单极了。
后来,由癌症患者“老周”组织起来的“表演团”想到天津演出,因在演出中出了差错而没有让院长准许。
在一天,老周犯了病,疼痛难忍,不得已下告诉了老葛。
老葛凭着这个信念在一天夜晚组织“麻将”演员们逃跑,但在逃跑的途中,遇到飞驰追赶的院长,最后感化了她。
到了天津,他们以本场最高分而闯入决赛。
在海边,老周眼含泪水望了望日本——他唯一的女儿在哪里,安心地走了。
观看后,我已是眼含泪水:这在老人院里孤独地老人不就是想演个出吗?为什么一波三折呢?我马上想到了答案。
同学们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吗?在一颗大树下,父亲问已长大的儿子:“那是什么?”“那是麻雀。
”父亲一遍一遍地问,儿子不耐烦了:“麻雀!还得告诉你多少遍!”父亲拿出日记本告诉儿子,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一样的问题,一样的反复问,父亲都是耐心地回答。
现在的儿女们有的却“恩将仇报”:有的搜刮父母的财产,有的嫌父母拖后腿,把父母送到敬老院……他们也不想想:是谁带他们来到世界?是谁给予了他们幸福?是谁抚养了他们十几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
现在,“常回家看看”已经正式写入法律,导致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飞越老人院》教给我太多太多的道理,希望天下儿女都能记住父母的爱,多看望孤单的父母。
如果我们的父母七十岁了,我们每年真正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也就两三个小时,再过二十年,父母去世了,回头再算算,这二十年只与父母在一起十几天!同学们,珍惜好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光吧!观《飞越老人院》有感篇2这个电影讲述的是一位姓周的老人他得了一个病——膀胱癌晚期,他鼓励大家去参加【超级变变变】其实是为了移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能够高高兴兴的离开人世间。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飞越老人院观后感800字飞越老人院观后感1在电影院看完了期待已久的张杨新片《飞越老人院》后,擦擦湿润的眼眶,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远方年迈的爷爷奶奶打个电话。
电话铃一响,听出孙子的声音后,电话那头开心、灿烂的笑声让我心酸:对老人来说,需要的只是那么一点点关爱。
继上一部作品《无人驾驶》关注都市男女情与欲的纠结关系之后,张杨在这部新片里直指中国社会目前可以说是最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由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问题,体现了导演出道以来一以贯之的敏锐视角和人文情怀。
影片自始至终贯穿于一股温情的力量,与《杀生》和《黄金大劫案》相比,文艺气质更为浓烈;而在这种文艺气质的背后,是对快要走到尽头的生命的本能怜悯以及对老人们挥之不去的孤独感的深切同情。
影片的具体情节我就不一一细说了,谈谈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几个地方:1、恰逢节假日,小朋友和企业家们来探望关山老人院的老人们。
导演特意给了小朋友满嘴的口红和企业家送出的鲜红色的钞票两个明显的特写,暗示出这种所谓的关爱只是一种社会化的例行公事,是社会体制的一部分;老人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这种每逢节假日作秀和运动式的探望,而是长久的陪伴和关爱。
2、当老葛儿子来给老葛退回20万块钱时,说了一句“这20多年你欠我们多少债”。
此时,精神不太正常的老高立刻爆发,朝老葛儿子扔去瓶子,并大声喊道:“只有你们欠我的债,哪有我们欠你的债”。
这句台词无非是表明,中国父母,至少老高这一代人,养儿育女的目的之一仍然是传统的“养儿防老”,因此父子之间并不简单是一种生命的延续关系,而是父辈对子辈有着养育之恩,这种恩情债要靠子女对年老的父亲赡养来还清。
短短一句话,中国传统宗法制的伦理思想尽显。
3、与美国那部著名的《飞越疯人院》相比,这部电影对老人院的飞越表面上看起来同样是对社会体制的反抗,但实际上,“疯人院”一片强调的是个人的自由、独立意志大于一切,而这部电影里的反抗最终的结果,却仍然回到了传统的社会运行秩序和社会伦理,因为老人们之所以要飞越,不是为了空洞的个人自由,只是为了能再见远在日本的女儿一面,尽享天伦之乐。
飞越老人院电影中小学生观后感1000字5篇
飞越老人院电影中小学生观后感1000字5篇《飞越老人院》用朴实的情感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面对第一代独生子女逐步进入而立之年,其父母的养老问题也浮出水面。
这是一部让人不能不流泪的电影,导演用一贯的温情风格揭示了观众再也不能回避的比死亡还要残酷的人性问题。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飞越老人院电影中小学生观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飞越老人院电影中小学生观后感范文(1)在电影院看完了期待已久的张杨新片《飞越老人院》后,擦擦湿润的眼眶,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远方年迈的爷爷奶奶打个电话。
电话铃一响,听出孙子的声音后,电话那头开心、灿烂的笑声让我心酸:对老人来说,需要的只是那么一点点关爱。
继上一部作品《无人驾驶》关注都市男女情与欲的纠结关系之后,张杨在这部新片里直指中国社会目前能够说是最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由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问题,体现了导演出道以来一以贯之的敏锐视角和人文情怀。
影片自始至终贯穿于一股温情的力量,与《杀生》和《黄金大劫案》相比,文艺气质更为浓烈;而在这种文艺气质的背后,是对快要走到尽头的生命的本能怜悯以及对老人们挥之不去的孤独感的深切同情。
影片的具体情节我就不一一细说了,谈谈自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几个地方:1.恰逢节假日,小朋友和企业家们来探望关山老人院的老人们。
导演特意给了小朋友满嘴的口红和企业家送出的鲜红色的钞票两个明显的特写,暗示出这种所谓的关爱只是一种社会化的例行公事,是社会体制的一部分;老人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这种每逢节假日作秀和运动式的探望,而是长久的陪伴和关爱。
2.当老葛儿子来给老葛退回20万块钱时,说了一句“这20多年你欠我们多少债”。
此时,精神不太正常的老高立刻爆发,朝老葛儿子扔去瓶子,并大声喊道:“仅有你们欠我的债,哪有我们欠你的债”。
这句台词无非是证明,中国父母,至少老高这一代人,养儿育女的目的之一仍然是传统的“养儿防老”,所以父子之间并不简单是一种生命的延续关系,而是父辈对子辈有着养育之恩,这种恩情债要靠子女对年老的父亲赡养来还清。
飞越老人院读后感800字(精选3篇)
飞越老人院读后感800字(精选3篇)飞越老人院800字篇1同学推荐我看的《飞越老人院》,看完之后,深受感动。
它借着一群老年人来讲述了一个本应该是属于年轻人的故事。
用最青春烂漫、最动感欢乐的方式向现实社会发出嘹亮的呐喊。
这群生活在老人院里面的“高龄团体”天天面临着让人心酸心寒的生老病死,不过他们积极乐观、顽强勇敢,捍卫着残存的点点尊严,自娱自乐向着梦……时长一个小时44分的《飞越老人院》,看似很长,但是就像是一位长者给我们诉说他那个年代关于时光的过往故事,这部电影让我看的从头哭到尾,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亲人,想起了已故的爷爷,想起了太多需要关爱的老一辈,想到自己的家。
影片的整个剧情结构完全迎合着观众,在该煽情的地方也使劲煽情。
影片开始十多分钟之后,我几乎可以把后来的所有剧情全猜到。
但是就是这样的俗套和预想之下,影片的后半段还是让我几度忍不住哭了起来。
不管烂俗不烂俗,能让我专心致志看下来,又能感到我的影片,我就是喜欢的。
如果观影的时时刻刻都要想着艺术价值或者直指现实什么的,这样也真心太累了。
大多数的中国人不懂得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很少对父母说出类似“我爱你,你们辛苦了”之类的话,也很少给父母一个拥抱、一束鲜花等,我所见过的最多是打个电话,聊一些家常,或者亲自下厨给父母做一顿丰盛可口的菜肴,抑或是买件衣服等相对来说比较含蓄的表达方式。
我们总说要及时珍惜身边的人,及时孝顺他们,不要等来“风雨静而风不止、人欲孝而亲不在”的悲惨境地,我们可以不懂得表达,可以不会煽情,可以不买任何礼物,但是对待老人的孝心一定要有,打个电话,听听他们的唠叨,其实是一种很大的幸福。
父母并不希望我们大富大贵,真正希望的是我们能过的好,以后有个好的归宿,平平安安的也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安慰。
飞越老人院读后感800字篇2《飞越老人院》,这是我今年看的为数不多的几部好电影之一。
没想到我们的导演居然能关注现实,更没想到关注的还是老年人这一容易被人忽视的群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
纵观整部电影,那一段爷爷与孙子见的对话直击心底。
“父亲老了,父亲和儿子坐在大树下,儿子翻看着手中的报纸。
父亲指着大树上面问儿子:树上是什么呀儿子回答:是麻雀。
过了一会儿,父亲又问儿子:树上是什么呀儿子有些不耐烦的回答:是麻雀。
过了一会儿,父亲又问儿子:这个树上,都是什么呀儿子把手中的报纸一扔:你是不是有病啊,都跟你说了,那是麻雀,是麻雀。
父亲从兜里摸出一个日记本,静静地说:你三岁的时候,我们也是坐在这颗大树下,你指着树上问我,那是什么呀我回答说:那是麻雀呀。
你又问我:那树上是什么呀我回答说,那是麻雀,会飞的麻雀,就这样,他问了我几十遍,每一次我都高兴得不得了,我都不厌其烦地跟他说:那叫麻雀,会飞的小麻雀,记住了吗”
《飞越老人院》整部电影由一群老戏骨,老艺术家来担任主演,没有现在所谓的流量明星、小鲜肉,通过他们所刻画出来的孤独,没有安全感却又拼劲全力开心活着的老人,可说是让观影人留下大把眼泪的一群人。
这是一群或无儿无女、或儿女不孝、或有经济纠纷、或有家庭矛盾,被迫进入老人院的的老人们,老人院对他们而言,就像井底之蛙的井,他们看到的永远只有这方天地,在这里度过自己的余下时光,等待死亡的来临。
在《大道之行也》中就已经提到了“老有所养”的概念,而我国在全面步入老龄化社会后,也日益完善了有关养老方面的政策,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依旧存在三个大方面的问题,分别是医疗保障、养老制度和老年照顾。
在公众的认知中,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是老年人接触最多的保障政策,在城乡日益缩小差距的大背景下,养老模式进入了瓶颈期,新的养老机构不被大众所接受,就像片中的老人们,他们或出于无奈、或被迫接受、或无路可走,才会选择进入老人院这样的养老机构中。
在中国人的认知中,可能赡养父母是每一个子女应尽的责任,而不是把老人们寄养在养老机构中,所以无论是在道德层面,还是舆论压力,都不允许子女这样对
待父母。
而父母们,除非无路可走,也不会选择相对而言更专业、更温馨、设施更完善的养老机构。
对我们社会工作者来说,我们并不能替子女们决定是否要把老人送到养老机构中去,但或许在其他的方面能做一些专业方面力所能及的事情。
针对不同类型的父母,我们可以在社区中开展不同的小组,让父母们在孤独的老年生活中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寄托,会让他们过得更舒适和惬意一些,也会使子女们的生活相对轻松一些。
在电影中,老人院的老人们为了消遣自己的业余生活,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但这些活动在子女们看来是危险的。
但换位思考,老年人就不该有精彩的生活吗老年人就不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吗老年人就不能做游戏了吗我们的答案肯定是,可以呀。
但如果真的发生在自己家的老人身上时,就会像影片中的子女们一样,百般阻止,甚至给出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却忘了最关键的问题是,在拒绝了老人们的自发行为后,并没有提出可行的方案,只是为了给自己添加麻烦罢了。
这样的子女们,真的心安理得吗
人老了,却如同我们一般,依旧向往快乐,向往自由,依旧有着梦想,是多么可贵的一件事情呀。
这充分说明了这群老人对生的渴望,而不惧怕死的到来。
为什么老年人的一切行动和想法都要由子女负责呢人越老,对子女越是依赖,这种依赖不仅体现在行动上,也在心理上。
我们为了生活而忙碌的时候,父母不希望因为他们而造成我们的负担,增添我们的烦恼,选择自己承担所有,心理上却无时无刻不期盼着一家人能平安,快乐的一起生活。
小时候的我们,总会因为同样一个问题,反复追问父母,而父母也总是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给我们答案。
现在,我们能否耐心倾听父母的唠叨,心平气和与因年纪大而容易健忘的父母交流惭愧的是,我没能做到。
我总是嫌父母唠叨,总是将其归为甜蜜的“负担”!但,当有一天你仔细观察父母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真的老了。
《飞越老人院》,要飞越的并非老人院这座房子,而是人性的冷漠和老人们一颗不愿老去,想要自由,继续快乐的心。
如果每一位子女都能设
身处地得为父母考虑,都能以父母的需求为主,为父母提供养老,那么“老有所养”的理想将会付诸实现,每一位老人的老年生活也会被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