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判定规律小结
化学平衡状态判断方法大全
![化学平衡状态判断方法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f379a1c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6d.png)
化学平衡状态判断方法大全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是一个非常重要、也较有难度的知识点。
本文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归纳。
下面就来跟着小编一起学习一下吧。
化学平衡状态判断方法大全一、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1、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状态是指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
2、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1)直接判定: V正=V逆①同一物质:该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它的消耗速率。
②不同的物质: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的系数比,但必须是不同方向的速率。
即必须是一个V正一个是V逆之比等于系数比才能判断是平衡状态。
例1、可逆反应:2NO2(g)= 2NO(g) + O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B )A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B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C 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 : 2 : 1的状态例2、判断在可逆反应2HI(g) =H2(g)+I2(g)中能判断达平衡状态的有2molH-I键断裂就有1molH-H生成( 错误 )(2)间接判定:①各组成成分的质量、物质的量、分子数、体积(气体)、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
②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气体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③若反应前后的物质都是气体,且系数不等,总物质的量、总压强(恒温、恒容)、平均摩尔质量、混合气体的密度(恒温、恒压)保持不变。
④反应物的转化率、产物的产率保持不变。
总之:能变的量保持不变说明已达平衡。
化学平衡判定规律小结
![化学平衡判定规律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fd6ac7f1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69.png)
化学平衡判定规律小结第一篇:化学平衡判定规律小结化学平衡判定规律小结摘要: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于判断一个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理解和掌握存在困难,但有些资料的内容理论性强,学生不容易理解,本文在此结合自身体会,对判定规律及其理解方法加以小结。
关键词: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化学平衡时,对如何判定化学反应是否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理解不透彻,做题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体会,现总结如下。
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中,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即在给定条件下,反应达到了“限度”。
规律一: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对于可逆反应,正反应是反应物向生成物转化的方向,即反应物的质量(或物质的量)减少、生成物的质量(或物质的量)增加的方向,所以,υ(正)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反之,υ(逆)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增加或生成物浓度的减少来表示。
即同一物质既可以表示正反应速率又可以表示逆反应速率。
以aA(g)+bB(g)?cC(g)+dD(g)反应为例:1.同一物质的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υ(A消耗)=υ(A 生成),υ(C消耗)=υ(C生成)。
2.两种物质表示的相反方向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例如:当υ(A消耗):υ(B生成)=a:b时,因为同方向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υ(A消耗):υ(B消耗)=a:b,所以得出结论:υ(B消耗)=υ(B生成),达到平衡。
规律二:各组分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若A的消耗速率等于生成速率,则A的质量保持不变,即达到平衡状态。
此刻,其他物质的质量也不变,则A的含量保持不变,即各组分的含量均保持不变。
反应中的任一物质,其质量、物质的量、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或气体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均可以作为判断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平衡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平衡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3d0d09a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52.png)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平衡总结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中物质转化的一种状态,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在一定条件下浓度不再发生明显变化的状态。
在化学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速率达到了动态平衡。
化学平衡的特点包括:1.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稳定:在化学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恒定,不再发生明显的变化。
这是因为反应物的转化速率和生成物的反转化速率相等,形成了动态平衡。
2. 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发生:在化学平衡状态下,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进行,且速率相等。
这意味着反应物会转化为生成物,同时生成物也会反转化为反应物,达到了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压力和催化剂等。
1. 温度:提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对平衡位置的影响取决于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的平衡位置会向右移动(生成物增多),放热反应的平衡位置会向左移动(反应物增多)。
2. 浓度:增加反应物的浓度会使平衡位置向右移动,生成更多的生成物。
减少反应物的浓度会使平衡位置向左移动,生成更多的反应物。
3. 压力:只适用于气体反应。
增加压力会使平衡位置向有较少分子的一方移动,减少压力会使平衡位置向有较多分子的一方移动。
4. 催化剂:催化剂可以加速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平衡位置。
化学平衡的应用包括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在工业生产中,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使反应达到最佳平衡位置,提高产品产率。
在环境保护中,了解化学平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污染物在自然界中的转化和分布,有助于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
总之,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中重要的概念,了解化学平衡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对于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字数:206)。
化学平衡知识点总归纳
![化学平衡知识点总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d19277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02.png)
化学平衡知识点总归纳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中,反应物相互转化为生成物的反应过程达到一种稳定状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或压力不再发生明显变化的状态。
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的特殊情况,它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1.正向反应速率和反向反应速率相等:在化学平衡状态下,正向反应和反向反应之间的速率相等,意味着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速率等于生成物转化为反应物的速率。
这是化学平衡得以维持的必要条件。
2.可逆反应:化学平衡是可逆反应的一种特殊情况。
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会发生正向反应和反向反应,反应可以在正向和反向之间自由进行。
3.守恒性:在化学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物质量、总电荷量和总物质的摩尔数都保持不变。
这是因为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正向和反向反应同时进行,并且速度相等,使得总物质量、总电荷量和总物质的摩尔数保持不变。
4.平衡常数:平衡常数是反应物浓度或气体压力的函数,用于描述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相对浓度或压力关系。
在化学平衡状态下,平衡常数保持不变,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或压力的比例也不再发生变化。
化学平衡的知识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平衡常数和平衡表达式:化学平衡可以用平衡常数表示。
平衡常数K是在给定温度下,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比值的一个固定值。
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以根据反应方程式得到。
2. 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平衡位置可以受到温度、压力(或摩尔浓度)、物质的添加和去除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当平衡系统受到外界扰动时,系统会通过改变平衡位置来减小扰动。
3.平衡常数和平衡位置之间的关系:平衡常数与平衡位置有密切的关系。
随着平衡位置向正向或反向移动,平衡常数的值也会改变。
当平衡常数大于1时,平衡位置偏向生成物一侧;当平衡常数小于1时,平衡位置偏向反应物一侧。
4.涉及平衡的反应类型:包括气体的平衡反应、溶液的平衡反应和固体的平衡反应。
不同类型的反应对于平衡的影响机制有所不同,但基本的原则和定律是相同的。
化学平衡移动规律总结
![化学平衡移动规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e4b5cbc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3a.png)
化学平衡移动规律总结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化的过程,而化学平衡则是在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的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规律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平衡位置如何随着外界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规律。
下面将从温度、压力、浓度和催化剂四个方面来总结化学平衡的移动规律。
一、温度影响在化学反应中,温度的改变会影响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速率以及平衡位置。
根据Le Chatelier定律,当温度升高时,反应速率会增加。
对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会使平衡位置向右移动,生成物浓度增加;而对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会使平衡位置向左移动,生成物浓度减少。
二、压力影响在气相反应中,压力的改变对平衡位置有一定影响。
根据Le Chatelier定律,当压力增加时,平衡位置会向反应物浓度较小的一侧移动,以减少压力。
对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摩尔数相等的反应,压力的改变不会影响平衡位置。
而对于摩尔数不相等的反应,压力的增加会使平衡位置向摩尔数较小的一侧移动。
三、浓度影响在溶液中的反应中,溶液浓度的改变会导致平衡位置的移动。
根据Le Chatelier定律,当浓度增加时,平衡位置会向生成物浓度较小的一侧移动,以减少浓度差。
而当浓度减少时,平衡位置会向生成物浓度较大的一侧移动,以增加浓度差。
四、催化剂影响催化剂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但不参与反应。
催化剂的加入不会改变平衡位置,因为它同样影响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速率。
催化剂提供了一个更低的活化能路径,使反应更容易进行,但并不改变反应的平衡位置。
化学平衡的移动规律可以通过调节温度、压力和浓度来实现。
根据Le Chatelier定律,当这些条件发生改变时,平衡位置会向着减少影响的一侧移动,以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催化剂的加入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但不会改变平衡位置。
这些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对于理解和控制化学反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平衡原理及规律 --。化学平衡准则及规律
![化学平衡原理及规律 --。化学平衡准则及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617c057a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e9.png)
化学平衡原理及规律 --。
化学平衡准则及规律化学平衡准则及规律概述化学平衡准则是描述化学反应在达到平衡时的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原则。
了解和应用化学平衡准则对于解释和预测化学反应的行为和特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化学平衡准则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化学平衡准则的基本原理化学平衡准则是基于平衡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比例关系推导出来的。
在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浓度会达到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关系可以由化学平衡常数(K)来表示。
化学平衡常数是一个无量纲的数值,表示在平衡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浓度比例常数。
化学平衡准则的规律根据化学平衡准则,当物质达到平衡状态时,它们的浓度满足一定的关系。
根据该关系,可以得出以下准则和规律:1.高浓度原则:当反应物的浓度较高时,根据平衡准则,生成物的浓度会相应较低。
这是因为高浓度的反应物会促使反应向生成物的方向进行,以达到平衡。
2.低浓度原则:当反应物的浓度较低时,根据平衡准则,生成物的浓度会相应较高。
这是因为低浓度的反应物会促使反应向反应物的方向进行,以达到平衡。
3.温度对平衡的影响:根据化学平衡准则,随着温度的升高,部分反应会向生成物的方向偏移,而部分反应会向反应物的方向偏移。
这是因为温度变化能够影响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碰撞频率和能量。
4.压力对平衡的影响:在涉及气体反应的平衡中,压力的变化也会影响物质之间的浓度比例。
根据化学平衡准则,提高压力会偏向产生物质较少的方向,降低压力会偏向产生物质较多的方向。
结论化学平衡准则是描述化学反应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关系的重要理论。
通过了解和应用化学平衡准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化学反应的行为和特性。
同时,温度和压力等因素也会对化学平衡产生影响。
深入研究和应用化学平衡准则有助于我们优化化学反应条件,提高反应效率。
化学平衡总结
![化学平衡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8f9b68602d276a200292ed7.png)
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一、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状态是指的,反应方向和反应方向的速率,反应混合物的各组分的浓度的状态。
二、化学平衡的特征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变:条件一定,若条件发生改变则平衡状态可能发生;动:化学平衡是平衡,即正反应方向和逆反应方向的但不等于0;定:平衡时混合物的各组分的浓度(或体积分数、或质量分数)保持等:正反应方向和逆反应方向的一、如何判断一个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1.直接判断法(1)V(正)=V(逆)>O正逆反应速率相等(2)各组分的浓度不变2.间接判断法①物质的量一定,②平衡浓度一定,③百分含量保持一定,④反应的转化率一定,⑤产物的产率一定,⑥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一定。
2.特殊判断法①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不相等的可逆反应而言,混合气体的总压、总体积、总物质的量、平均摩尔质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反应混合物的密度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则可以判断达到平衡状态,②但是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相等的可逆反应而言,则不能够判断反应③对于有颜色变化的可逆反应,颜色不再改变时④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物的转化率最大,或产物的产率最大⑤从化学键的生成和断裂的关系去判断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等效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只要起始浓度相当,则达到平衡后,任何相同组分的体积分数(或物质的量分数)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等效平衡。
对于m A(气)+nB(气)pC(气)+qD(气)(1)定温(T)、定容(V)I类: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通过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等同)。
(一边倒,与始同)Ⅱ类:m+m=p+q,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
(一边倒,比例同)(2)定T、定p下Ⅲ类:换算成平衡式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比例相同,则达平衡后与原平衡等效。
(一边倒,比例同)化学平衡典型题型1、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A(固)+2B (气)C(气)+D(气)已达平衡的是()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 B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总物质的量2、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2(气)+B2(气)2AB(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容器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B.单位时间内有nmolA2生成的同时有nmolB2生成C.单位时间内有nmolB2发生反应的同时有nmolAB分解D.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同时就有2nmolAB生成3、在恒温、恒容下,当反应容器内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时,一定达到平衡的反应是( )A. A(气)+B(气)C(气)B. A(气)+2B(气)3C(气)C. A(气)+B(气)C(气)+D(气)D.以上都达到平衡4、能够说明在恒温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SO 2+O22SO3,已经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容器中SO2、O2、SO3共存B.容器中SO2和SO3的浓度相同C.容器中SO2、O2、SO3的物质的量为2:1:2D.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5、在一定温度下,把2molSO2和1mo1O2通入一个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里,发生如下反应:2SO+O2 2 SO3,一段时间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高中化学 化学平衡移动判断方法口诀规律总结
![高中化学 化学平衡移动判断方法口诀规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4faa6fd647d27284a735140.png)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对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对于反应来说,加压,增大、增大,增大的倍数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减压,均减小,减小的倍数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加压、减压后v一t关系图像如下图:(3)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温度降低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对于,加热时颜色变深,降温时颜色变浅。
该反应升温、降温时,v—t天系图像如下图:(4)催化剂由于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所以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v一t图像为稀有气体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分析:1.恒温恒容时充入稀有气体体系总压强增大,但各反应成分分压不变,即各反应成分的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
2.恒温恒压时充入稀有气体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成分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3.当充入与反应无关的其他气体时,分析方法与充入稀有气体相同。
•化学平衡图像:1.速率一时间因此类图像定性揭示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变化的观律,体现了平衡的“动、等、定、变”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等。
2.含量一时间一温度(压强)图常见的形式有下图所示的几种(C%指某产物百分含量,B%指某反应物百分含量),这些图像的折点表示达到平衡的时间,曲线的斜率反映了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确定T(p)的高低(大小),水平线高低反映平衡移动的方向。
3.恒压(温)线该类图像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发(c)或反应物的转化率(α),横坐标为温度(T)或压强(p),常见类型如下图:小结:1.图像分析应注意“三看”(1)看两轴:认清两轴所表示的含义。
化学平衡状态判断口诀
![化学平衡状态判断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27ffe75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58.png)
化学平衡状态判断口诀化学平衡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掌握如何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掌握这个技巧,今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化学平衡状态判断口诀。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是一个比例系数,与一种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有关。
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反应越向生成物的方向进行;平衡常数越小,说明反应越趋于反应物的方向进行。
当平衡常数等于1时,反应混合物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各半,反应混合物处于平衡状态。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下面的口诀来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1. 见高温、见高压,放弃治疗这句话告诉我们,当反应物处于高温、高压环境下时,往往会促进反应的进行,而离开平衡状态。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无法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 见液体常数,认定稳又保险液体常数是指液体之间的平衡常数。
当涉及到两种液体反应时,我们可以通过液体常数来判断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液体常数稳定,则说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反之亦然。
3. 较弱会反,较强热吸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反应物之间的化学键较弱,则往往会发生反应;而当反应物之间的化学键较强时,反应则会吸收热量,进而达到平衡状态。
4. 浓稠常守,稀漏常逃这句话告诉我们,反应物的浓度是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的关键。
当反应物浓度较稠时,反应往往会达到平衡状态;而当反应物浓度较稀时,则会逃离平衡状态。
5. 见气体总压,算起反应稳妥气体总压是指反应混合物中气体的压强。
通过观察气体的压强,我们可以判断反应在所处的压强下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如果气体总压稳定,则说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反之则相反。
以上就是化学平衡状态判断口诀的全部内容。
通过这些口诀,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为后续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学平衡规律总结及补充习题
![化学平衡规律总结及补充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b59a0bc26f1aff00bed51ea4.png)
化学平衡题目解析效性”的问题对一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都可以建立等效平衡状态。
也就是说,不同的起始条件可以达到等效平衡状态。
这里所说的等效平衡状态有两种情况:(1)当温度和体积一定(即恒温恒容)时,指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此时各不同的起始状态实际上是同一起始状态。
判断的方法是:将生成物按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完全归至反应物(极端假设法),若对应物质的数值..(物质的量)相同即等效平衡状态;若不同,则不是等效平衡状态。
【注意】各不同的起始状态,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其浓度相同或百分含量也相同。
“恒温恒容”特例:2HI(g) H2(g)+I2(g),因为该类型反应的特点是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也是“恒温恒压”。
(2)当温度和压强一定(体积可变,即恒温恒压)时,指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相同或百分含量相同。
此时各不同的起始状态,经过将生成物按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完全归至反应物(极端假设法)后,只要对应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相同,就会达到等效平衡状态。
【注意】各不同的起始状态,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可能..不同,但是其浓度相同或百分含量相同。
2、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转化率的一般规律(1)若反应物只有一种:a A(g) b B(g) + c C(g),在不改变其他条件时,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是A的转化率与气体物质的计量数有关:(可用等效平衡的方法分析)。
①若a =b + c :A的转化率不变;②若a >b + c :A的转化率增大;③若a <b + c A的转化率减小。
(2)若反应物不只一种:a A(g) + b B(g) c C(g) + d D(g),①在不改变其他条件时,只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是A的转化率减小,而B的转化率增大。
②若按原比例同倍数地增加A和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是反应物的转化率与气体物质的计量数有关:如a+b = c + d,A、B的转化率都不变;如a + b>c + d,A、B的转化率都增大;如a + b<c + d,A、B的转化率都减小。
平衡移动规律总结
![平衡移动规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11a950a2f60ddccda38a070.png)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件 Q≠K 时 改 间 平衡遭破坏 变 后 关键!!
Q1=K1
c1 a1恒定
d
b
=K
升温
平
衡
吸热
降温 平
衡
放热
2、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原因
改变了浓度商(Q),使Q≠K,进而影响化学平衡
浓度对平衡影响的适用范围:
只适用于气体或溶液
说明: 改变纯固体、纯液体的量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3、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结论:
压强对平衡的影响是通过改变浓度, 从而改变Q来实现的。
根据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能 不能概括出一个外界条件与平衡移动方向关系 的普遍原理?
勒夏特列原理
封闭体系中,如果仅改变平衡体系的一个条件, 化学平衡总是朝着能减弱这个改变的方向移动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vg=0,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vg 0,增大压强,平衡向气态物质系数减小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平衡向气态物质系数增加方向移动
≠
适用条件:
只适用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
4、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对化学平衡 的影响
A、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的反应,充 入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 B、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的反应, 恒温恒容下,充入惰性气体,平衡不 移动 恒温恒压下,充入惰性气体,平衡向 气体分子数增多的方向移动。
V(正)=V(逆)
V′(正)=V′(逆)
c2 a2恒定
Q2=K2
C d C C (D) a b (C) C (A) C (B)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平衡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39179b5e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db.png)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中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其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都保持一定的比例。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化学平衡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平衡常数、平衡法则以及影响平衡的因素进行总结。
1.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化学平衡发生在封闭系统中,当化学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反应速率相等,此时达到了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表现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趋于稳定,但反应仍在继续进行。
在化学平衡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之间的比例由平衡常数决定。
2.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Kc)是描述化学平衡的一个重要参数。
对于一般的反应aA + bB ⇌ cC + dD,平衡常数Kc的表达式为:Kc = [C]^c[D]^d / [A]^a[B]^b其中,方括号内表示物质的摩尔浓度,大写字母表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中的系数。
3. 平衡法则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可得出以下平衡法则:- 若Kc > 1,表示生成物的浓度大于反应物的浓度,反应向右进行;- 若Kc < 1,表示反应物的浓度大于生成物的浓度,反应向左进行;- 若Kc = 1,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相等,反应已达到平衡。
4. 影响平衡的因素化学平衡可受到如下因素的影响:- 浓度变化:根据勒夏特列原理,若某一物质的浓度增加,平衡移向生成物的一侧,反之亦然。
- 温度变化:根据反应的热力学性质,温度上升会使平衡移向吸热反应的一侧,反之亦然。
- 压力(气相反应):对于气相反应系统,增加压力(减少体积)会使平衡移向物质摩尔数较少的一侧,反之亦然。
- 催化剂:催化剂可以影响反应速率,但不会改变化学平衡的位置。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以上因素的变化,可以通过调节温度、浓度或压力等条件来控制化学平衡的位置和转化率。
综上所述,化学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平衡常数和平衡法则描述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浓度关系。
通过调节温度、浓度和压力等因素,可以控制化学平衡的位置。
化学平衡的知识点总结
![化学平衡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5327ff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f6.png)
化学平衡的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平衡的概念。
1. 定义。
-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做化学平衡状态。
例如,对于可逆反应N_2(g)+3H_2(g)⇌2NH_3(g),在一定温度、压强和催化剂等条件下,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生成NH_3的速率和逆反应NH_3分解的速率相等,体系中N_2、H_2、NH_3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此时就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2. 特征。
- 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即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进行,只是v_正=v_逆≠0。
例如在上述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时,N_2和H_2仍在不断反应生成NH_3,同时NH_3也在不断分解成N_2和H_2。
- 等: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这是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特征。
- 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体积分数等也保持不变。
- 变:化学平衡状态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当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浓度等)改变时,平衡可能会发生移动。
二、化学平衡常数。
1. 定义。
-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aA + bB⇌ cC + dD,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C]^c[D]^d)/([A]^a[B]^b),其中[A]、[B]、[C]、[D]分别表示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
例如对于反应2SO_2(g)+O_2(g)⇌2SO_3(g),其平衡常数K =frac{[SO_3]^2}{[SO_2]^2[O_2]}(温度一定)。
2. 意义。
- K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反应进行的程度。
K值越大,说明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的转化率越高;K值越小,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小,反应物的转化率越低。
- 对于同一可逆反应,K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3. 应用。
- 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通过比较某一时刻反应的浓度商Q=([C]^c[D]^d)/([A]^a[B]^b)(Q与K表达式相同,但Q是任意时刻的)与K的大小关系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化学平衡中规律总结
![化学平衡中规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38129dd195f312b3169a5ac.png)
化学平衡中规律总结解决化学平衡中的一些问题,关键是建立等效平衡的模型。
一、转化率:转化率(只针对反应物而言):反应物的转化率=反应物转化的物质的量(或体积、浓度)/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或体积、浓度)×100%(一)转化率与浓度的关系1、增大或减少某反应物浓度判断转化率的变化例1.在557℃时,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CO(g)+H2O(g) CO2(g)+H2(g)。
若CO起始浓度为2mol/L,水蒸气浓度为3mol/L,达到平衡时,测得CO2的浓度为1.2mol/L。
求CO及H2O的转化率。
例2.若将例1中,改成水蒸气浓度为6mol/L,而其他条件不变,达到平衡时,测得CO2的浓度为1.5mol/L。
则CO转化率为,H2O的转化率为。
例3.若将例1中,改成CO起始浓度为1mol/L,而其他条件不变,达到平衡时,测得CO2的浓度为0.75mol/L。
则CO转化率为,H2O的转化率为。
例4.若将例1中,改成CO起始浓度为2mol/L,水蒸气浓度为6mol/L,而其他条件不变,达到平衡时,测得CO2的浓度为2.4mol/L。
则CO转化率为,H2O的转化率为。
以上三小题转化率可归纳为CO + H2O(气)CO2+ H2转化率CO% H2O%例1起始浓度mol/L2300 60% 40%例2起始浓度mol/L2600 75% 25%例3起始浓度mol/L1300 75% 25%例4起始浓度mol/L4600 60% 40% 通过以上四题的计算可得出以下结论:1、增大某一反应物浓度可使其它反应物转化率增大,自身转化率下降;2、若容器体积不变,使其它反应物的浓度减小,则自身的转化率也下降。
3、若容器体积不变,对于反应aA(g)+bB(g) cC(g)+dD(g),达到平衡后,按原比例同倍数的增加反应物A和B的量若a+b<c+d,A、B的转化率均减小若a+b>c+d,A、B的转化率均增大若a+b=c+d,A、B的转化率均不变由此可反映出反应物转化率的变化可能是化学平衡向正向移动的结果,也可能是化学平衡向逆向移动的结果。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规律总结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规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0fc5b6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3.png)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规律总结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规律总结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
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规律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化学反应速率1、概念: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2、表示方法:3、单位:mol/(L·s);mol/(L·min)4、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时,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可能不同。
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对应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
例:ν(A):ν(B):ν(C):ν(D) = 2 :3 :1 :45、起始浓度不一定按比例,但是转化浓度一定按比例。
6、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保持不变),因此,它们的化学反应速率也视为常数。
题型一:根据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反应速率【例1】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A.v(NH3)?0.010mol/(L?s) B.v(O2)?0.001mol/(L?s)C.v(NO)?0.001mol/(L?s) D.v(H2O)?0.045mol/(L?s)【点拨】正确答案是C。
【规律总结】遇到这一类题目,一定要充分利用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这一规律进行计算。
题型二:以图象形式给出条件,计算反应速率【例2】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平衡规律总结
![化学平衡规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bb2280ebed5b9f3f90f1cb3.png)
化学平衡规律总结
红安一中高三化学组:熊跃兵
化学反应速率发生改变,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
关键看:△V是否变化,而不是看V变化
增大浓度
增大压强新平衡的反应速率总大于原平衡的反应速率。
升高温度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无论正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也无论正反应是气体增大还是缩小的反应,高温高压总比低温低压先达到平衡。
P1、P1
、P22、P2
2
t
先拐先平:T1>T2、P1 >P2T2>T1、P2 >P1
加入催化剂或对等体积的反应加压,会促使反应早达到平衡,但不能
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平衡体系中加入“惰性气体”(指与组分不反应的气体):(1)恒容(等T、V)时:压强增大,浓度不变,V正、V逆不变,
平衡不发生移动。
(2)恒压(等T、P)时:体积增大,浓度改变,V正、V逆改变,
平衡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3)对等体积的反应,无论等T、V还是等T、P下充入惰性气体,V正、V逆改变程度一样,总相等平衡不发生移动。
分析平衡移动,必须在原平衡的基础上来分析(在平衡点以后而不能在平衡点以前来分析)
T P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勒夏特列原理及图示
一般化学方程式:mA(g) + nB(g) pC(g) + qD(g); △H
另:加入催化剂 对等体积的反应
t t t
加压 减压。
化学平衡体系中的经验规律总结
![化学平衡体系中的经验规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3292afdba0d4a7302763ad5.png)
化学平衡体系中的经验规律总结一、转化率与条件改变的关系1.转化率与浓度变化的关系(1)对于多种物质参加的反应,如某反应可写为A(g)+3B(g)2C(g)+D(g),只增大A的浓度,B的转化率一定增大,而A的转化率一般是减小.(2)对于分解反应来说,要视反应前后物质的化学计量数而定.如对2H IH2(g)+I2(g),不论如何改变HI的浓度(可通过改变体系的压强改变HI的浓度),HI的转化率都不变(即平衡不移动);而对于2NH3N2+3H2,增加NH3的浓度,可通过增大体系压强来实现,平衡逆向移动,NH3的转化率减小.2.转化率与压强变化的关系改变压强,若平衡移动,则改变反应物的转化率;若不移动,反应物转化率不变.注:改变压强的实质是改变气体的浓度,压强的改变可以看作是实现浓度改变的特殊手段.3.转化率与温度变化的关系温度变化,平衡移动,所以转化率改变.如对于N2+3H22NH3+Q这一反应来说,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N2和H2的转化率均降低.4.转化率与催化剂的关系由于加入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所以不能改变反应物的转化率.二、改变条件对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对于反应:aA(g)+bB(g)cC(g)+dD(g),因为m(平)=m(始),所以:1.若n(反应物)=n(生成物),则M(平)=M(始),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2.若n(反应物)<n(生成物),则M(平)<M(始),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3.若n(反应物)>n(生成物),则M(平)>M(始),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注:要特别注意反应前后各物质的状态.如:对于反应A(s)+2B(g)C(g)+D(g),尽管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但m(平)>m(始),所以M(平)>M(始).三、改变条件对混合气体密度的影响1.密度(ρ)=混合气体总质量(m)/容器容积(V),所以,当质量或体积中有一个量发生变化时,密度就会发生改变.2.当浓度或压强改变时,混合气体的质量或体积就会发生改变,则ρ改变.3.仅是温度发生变化时,不管化学平衡如何移动,混合气体的质量和体积均不会改变,所以密度ρ不发生变化.四、在平衡体系中,加入一种与此平衡不相关的气体1.体积不变时,平衡体系中各组分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2.压强不变时,体积增大,各组分浓度变小,对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化学平衡不移动;对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可变的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方向移动.如:T、p一定,向2SO2+O22SO3(g)体系中充入一定量N2,则平衡逆向移动.。
化学平衡知识归纳总结(总)
![化学平衡知识归纳总结(总)](https://img.taocdn.com/s3/m/f2aeda4758fb770bf68a5546.png)
化学平衡知识归纳总结一、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涵义1、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向正方向又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注意:“同一条件”“同时进行”。
同一体系中不能进行到底。
2、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同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化学平衡状态。
要注意理解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研究对象: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2)平衡实质:V正=V逆≠0 (动态平衡)(3)平衡标志: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可用六个字概括——逆、等、定、动、变、同。
3、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1)逆:化学平衡状态只对可逆反应而言。
(2)等: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即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
(3)定:在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不在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4)动:化学平衡从表面上、宏观上看好像是反应停止了,但从本质上、微观上看反应并非停止,只不过正反应速率于逆反应速率相等罢了,即V正=V逆≠0,所以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5)变:化学平衡实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
是相对的,当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化学平衡就会发生移动。
(6)同:化学平衡状态可以从正逆两个方向达到,如果外界条件不变时,不论采取何种途径,即反应是由反应物开始或由生成物开始,是一次投料或多次投料,最后所处的化学平衡是相同的。
即化学平衡状态只与条件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1、同一种物质V正=V逆≠02、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包括物质的量的浓度、质量分数等)、含量保持不变。
等效平衡1、等效平衡原理:相同条件下,同一可逆反应体系,不管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只要按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投入反应物或生成物,建立起的平衡状态都是相同,这就是等效平衡的原理。
由于化学平衡状态与条件有关,而与建立平衡的途径无关。
因而,同一可逆反应,从不同的状态开始,只要达到平衡时条件(温度、浓度、压强等)完全相同,则可形成等效平衡。
化学平衡的标志归纳总结平衡归纳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的标志归纳总结平衡归纳化学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1c5959ed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c2.png)
①当 m+n≠p+q 时, M r 一定 ②当 m+n=p+q 时, M r 一定
平衡 不一定平衡
温度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 温度一定时(其他条件不变)
平衡
气体的密度(ρ)
密度(ρ=mV )一定
不一定
平衡颜色
反应体系内有色物质的颜色稳定不变
平衡
思路方法:可用假设法,先假设没有建立平衡,则分析是否符合条件改变,从而确立该条件下是否 建立平衡。
例 1.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NO+O2 2NO2 在定容容器中发生,对该反应达到平衡
的标志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B )
①混合气体的总分子数不再变化 ②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③容器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④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⑥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的 NO,同
时消耗 n mol 的 NO2 ⑦反应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绝热条件) A.①②③⑦ B.④⑤⑥ C.①②④ D.③⑦⑤⑥
例 2:可逆反应 N2(g)+3H2(g)
2NH3(g)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
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C)
A.3v 正(N2)=v 正(H2) B.v 正(N2)=v 逆(NH3) C.2v 正(H2)=3v 逆(NH3) D.v 正(N2)=3v 逆(H2) 例 3. 一定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mA(s)+nB(g) pC(g)+
该式都成立)
平衡 平衡 不一定 平衡 平衡
不一定平衡
1
压强
④在单位时间内生成了 n mol B 的同时消 耗了 q mol D,v 正不一定等于 v 逆
①m+n≠p+q 时,总压强一定(其他条件 一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平衡判定规律小结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于判断一个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理解和掌握存在困难,但有些资料的内容理论性强,学生不容易理解,本文在此结合自身体会,对判定规律及其理解方法加以小结。
关键词: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
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化学平衡时,对如何判定化学反应是否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理解不透彻,做题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体会,现总结如下。
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中,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即在给定条件下,反应达到了“限度”。
规律一: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对于可逆反应,正反应是反应物向生成物转化的方向,即反应物的质量(或物质的量)减少、生成物的质量(或物质的量)增加的方向,所以,υ(正)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反之,υ(逆)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增加或生成物浓度的减少
来表示。
即同一物质既可以表示正反应速率又可以表示逆反
应速率。
以aA(g)+bB(g)?cC(g)+dD(g)反应为例:
1.同一物质的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υ(A消耗)=υ(A生成),υ(C消耗)=υ(C生成)。
2.两种物质表示的相反方向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例如:当υ(A消耗):υ(B生成)=a:b 时,因为同方向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υ(A消耗):υ(B消耗)=a:b,所以得出结论:υ(B消耗)=υ(B生成),达到平衡。
规律二:各组分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
若A的消耗速率等于生成速率,则A的质量保持不变,即达到平衡状态。
此刻,其他物质的质量也不变,则A的含量保持不变,即各组分的含量均保持不变。
反应中的任一物质,其质量、物质的量、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或气体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均可以作为判断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规律三:用“变量”判断平衡状态
“变量”即未达到平衡时不断变化,达到平衡就保持不变的量。
例如,A的质量或物质的量。
“恒量”即未达到平衡时和平衡时相等的量,即始终保持不变的量。
例如,以上反应中气体的总质量。
首先要准确判断一个量属于“变量”还是“恒量”,然后就可以确定当此量不变时化学反应是否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1.气体总物质的量(或总分子数)不变时:化学计量数与物质的量或分子数成正比,若a+b=c+d,即反应前和反应后气体总物质的量(或总分子数)相等,在建立平衡的过程中该量是保持不变的,是“非变量”,此时不一定是平衡状态;若a+b≠c+d,该量为“变量”,此时一定是平衡状态。
2.温度、体积一定,体系的总压强不变时:气体压强与物质的量成正比,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以上反应中若
a+b=c+d,体系的总压强为“非变量”,此时不一定平衡;a+b ≠c+d,体系的总压强为“变量”,此时一定平衡。
3.温度、压强一定,体系的总体积不变时: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以上反应中a+b=c+d 时不一定平衡;a+b≠c+d时一定平衡。
4.温度、压强一定,气体的平均密度不变时:ρ=m/V。
以上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均为气体,气体的总质量m 是“非变量”,a+b=c+d时,气体总体积V是“非变量”,所以,密度ρ是“非变量”,气体的平均密度不变时不一定平衡。
若A为固体,正向建立平衡时,气体的总质量m是“变量”,逐渐增大,达到平衡时,各气体质量均不变,气体的总质量m才不变,若b=c+d,气体总体积V是“非变量”,所以,密度ρ是“变量”,ρ随m的增大而增大,平衡时不
再变化,气体的平均密度不变时达到平衡。
5.温度、压强一定,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时:M=m/n。
反应物、生成物均为气体时,气体的总质量m是“非变量”,a+b=c+d时,气体总物质的量n是“非变量”,所以,M是“非变量”,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M不变时不一定平衡。
若C为固体,正向建立平衡时,气体的总质量m是“变量”,逐渐减小,达到平衡时气体的总质量m才不变,若
a+b=d,气体总物质的量n是“非变量”,所以,M是“变量”,M随m减小而减小,平衡时不再变化,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时达到平衡。
6.温度、体积一定时,气体颜色不变时:是平衡状态。
有色气体颜色越深,说明其浓度越大,颜色随浓度变化,浓度不变时,颜色不变,说明达到平衡状态。
7.绝热条件下,温度不变时是平衡状态。
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正反应和逆反应能量变化相反,若正反应放热,则逆反应吸热,当正向建立平衡时,体系温度不断上升,温度是“变量”,当温度不变时达到平衡。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只要充分领会以上内容,就能够准确地做出判断,掌握好这类问题的思考方法是最重要的,这样即使出现其他未知的情况,也能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M].第三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责编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