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影像总结绝对清晰
常见的口腔病例影像
1.X线平片
囊 多 颌骨囊肿在X线平
片上表现为圆形
肿 发 或卵圆形密度减
低区,边界清楚,
颌 边缘光滑锐利,
其内可以是单房
骨 或多房。随着囊
液积聚,囊肿具 有一定的膨胀性, 可引起临近牙移 位,少数可见牙 吸收。周围骨质 吸收,囊腔壁为 致密白线(骨皮质 线)。
常见的口腔病例影像
2.计算机X线体层 摄影
常见的口腔病例影像
颌 骨 肿 瘤
常见的口腔病例影像
骨 髓 炎
常见的口腔病例影像
牙源性角化囊肿
常见的口腔病例影像
颌骨骨折
1.X线检查 常规X线平片操作简单,成像 时间短,是颌面部骨折快速 筛查的首选方法,尤其是下 颌骨体部无周围骨质的干扰, 可即刻明确诊断。针对上颌 骨骨骨折,由于解剖结构复 杂、相邻骨块和牙齿的重叠 影像干扰,平片对骨折线的 走形显示较差。平片对上颌 骨矢状骨折和上颌窦后壁的 骨折显示不清;对多发性骨 折和粉碎性骨折显示也不清 楚。
常见的口腔病例影像
骨囊肿
常见的口腔病例影像
X线影像细表 良
现 于为牙附根着 部胞 性
的不透光瘤 成
的团块影。
周围有一 牙
窄透射区。
团块中央 骨
密度以单 团、高密
质
度不均匀
影像多见。
周界清晰。
常见的口腔病例影像
[ ]
瘤瘤腺 沃淋 辛巴
常见的口腔病例影像
液牙 瘤源
性 粘
常见的口腔病例影像
骨化性纤维瘤
常见的口腔病例影像
2.CT检查
CT可以准确地得到立 体的影像,能在任意 方向生成横断面影像, 准确地显示骨折情况; 尤其是颞颌关节等较 为复杂的结构,利用 锥形束CT(CBCT)的 高分辨率,两侧对比 研究,能直观地显示 很细小的骨折线的走 行及骨折片的大小与 空间位置。
口腔影像科出科小结医生
口腔影像科出科小结医生在这一段的口腔影像科的学习与实践中,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医生的角色可不仅仅是白大褂加口罩,背后是满满的责任与使命。
每一张影像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今天,就来聊聊我在这里的收获与感受。
一、影像的魅力1.1 理解与观察刚踏入口腔影像科时,心中充满了期待和些许紧张。
初次接触CT、X光,真是让我眼前一亮。
这些技术可真是神奇,瞬间可以看到牙齿内部的秘密。
每当看到影像上清晰的骨骼结构,心里那种惊叹之情难以言喻。
学会了如何分辨牙髓炎、根尖病变,感觉自己仿佛变成了“牙医侦探”。
影像就像一扇窗,透视出隐藏在患者口腔深处的问题。
1.2 细节的重要性每一张影像都是一个细致的拼图。
像是破译密码一样,细节决定成败。
那些微小的阴影,常常意味着潜在的问题。
医生的经验和直觉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
能在影像中发现小问题,及时干预,避免大麻烦,真是一种成就感。
那种感觉就像是发现了埋藏已久的宝藏,心里满是欣喜。
二、与患者的沟通2.1 建立信任在影像科,和患者的沟通同样重要。
每一次的检查,患者都是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来的。
作为医生,如何打消他们的顾虑,建立信任,真是一门艺术。
轻松的聊天,友善的微笑,能够让患者放松不少。
看到他们的眼神慢慢放松,心里也跟着暖暖的。
2.2 解读结果影像结果出来后,向患者解释时,我总是尽量用简单的语言。
医学术语很多,但不一定适合每个人。
比如,告诉患者有牙周病的时候,我会说:“你的牙齿周围有点炎症,需要我们一起对付它。
”这样,他们就能更容易理解。
看到患者明白了我的解释,眼中露出的安心,我觉得自己做得很值。
2.3 给予关怀有时候,患者不仅需要技术上的帮助,更需要情感上的支持。
特别是一些需要治疗的病例,患者难免会感到焦虑。
那种时候,我会尽量陪伴他们,耐心解答问题。
毕竟,医生不仅是治病的,更是心理上的支柱。
小小的关怀,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团队的力量3.1 密切合作在口腔影像科,团队合作至关重要。
50张口腔正常解剖部位影像图
50张口腔正常解剖部位影像图
鼻泪管
鼻中隔、鼻腔、腭中缝
鼻中隔、下鼻甲、腭中缝
侧位片
成人全景片
腭中缝、鼻腔、鼻中隔
腭中缝、鼻腔
腭中缝、切牙孔
儿童全景片
儿童全景片
儿童全景片
华氏片
华氏位1
华氏位2
喙突、上颌结节
颏棘
颏棘1
颏棘2
颏孔
颏孔1
颏孔2
内外斜线
内斜线
内斜线
内斜线
颞下颌关节片
切牙孔
颧弓位
颧骨、上颌窦下壁
颧骨
上颌窦、喙突、上颌结节上颌窦、颧骨
上颌窦、颧骨
上颌窦
上颌窦前下壁、鼻底
上颌结节、喙突
上颌结节
上颌前部咬颌片
外斜线
外斜线
下颌骨侧位
下颌骨横断颌片
下颌骨下缘
下颌骨牙槽骨
下颌管、内斜线
下颌管、下颌骨下缘
下颌牙槽骨
下颌牙槽骨
营养管
种植体。
口腔影像知识点总结归纳
口腔影像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口腔常见的影像检查方法1. X射线检查:X射线检查是口腔影像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包括常规的牙片、口腔全景片、颌骨X线片等。
X射线片可以观察到牙齿的形态、结构、根尖周围病变等情况,同时也可以观察到颌骨的形态、结构、骨量、骨密度等情况。
2. CT检查:CT检查可以观察到口腔颌面部的骨骼结构、颌骨的三维形态、颌骨骨量及颌骨中的骨质疾病等情况,对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种植手术等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3. MRI检查:MRI可以观察到口腔颌面部软组织、髓腔、腺体、血管等情况,对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病变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作用。
4. 口腔超声检查:通过口腔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的情况,对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肿瘤、囊肿等疾病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
5.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DSA可以观察到颌面部血管的情况,对于口腔颌面部血管畸形等疾病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
6. 放射性同位素检查:放射性同位素检查可以观察到颌骨骨代谢情况,对于颌骨骨质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7. 荧光激光检查:荧光激光检查可以观察到牙齿的龋齿情况,对于龋齿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常见口腔影像学检查的临床应用1. 牙片(Periapical radiograph):牙片是口腔影像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用于观察单个牙齿的根尖周围情况,对于根尖周围病变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2. 口腔全景片(Panoramic radiograph):口腔全景片是一种全景式的口腔X射线片,可以观察到口腔颌面部的全貌,对于智齿牙胚、阻生牙、牙槽囊肿、颌骨骨质疾病等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
3. 颌骨X线片(Cephalometric radiograph):颌骨X线片是一种用于观察颌骨的形态、大小、关系及功能等情况的检查方法,对于口腔颌面正畸、颌面外科手术等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4. CT三维重建图像(CT 3D reconstruction image):CT三维重建图像可以将颌骨的三维形态呈现出来,对于口腔颌面复杂病变的诊断和手术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口腔影像科自我鉴定小结
口腔影像科自我鉴定小结
《口腔影像科自我鉴定小结》
在口腔医学领域中,口腔影像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
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口腔影像科医生,我深知自身在这一领域中的优势和不足。
通过这次自我鉴定,我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我发现自己在口腔影像技术方面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我熟练运用各种口腔影像设备,能够准确地进行口腔影像扫描和诊断。
我对口腔解剖学和病理学有着扎实的基础,这使得我能够更准确地解读口腔影像资料,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
其次,在人际交往能力方面,我觉得自己还有一些不足。
在与患者交流和沟通中,我会感到有些紧张,尤其是在向他们解释口腔影像结果时。
我意识到这是我需要努力改进的地方,我需要学会更好地与患者沟通,使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口腔健康状况。
另外,我在团队合作能力方面也有待提高。
在口腔影像科工作中,需要与其他口腔医生、牙科技师等紧密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方案。
我希望能够更好地融入团队,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与其他成员一起为患者创造更好的口腔健康成果。
通过这次自我鉴定,我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发展方向有了更清
晰的认识,也清楚了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口腔影像医疗服务。
口腔影像知识点总结
口腔影像知识点总结一、口腔影像的基本原理1. X线影像X线影像是口腔影像中最常用的一种影像技术。
X线是一种电磁辐射,它能够穿透人体软组织,但被骨组织吸收,因此在X线影像中,骨组织呈现为白色,而软组织呈现为灰色。
这使得X线影像能够清晰地显示出牙齿、牙周组织、颌骨等情况,对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关键作用。
2. CT影像CT(Computed Tomography)影像是通过X射线在不同角度下对患者进行连续扫描,然后通过计算机对这些扫描图像进行重建,从而得到患者全面的三维解剖结构的影像。
CT 影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清晰度,能够更全面地显示牙齿、颌骨、颌面部软组织等结构,对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3. MRI影像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影像利用核磁共振原理来获取患者内部结构的影像。
与X线和CT不同,MRI不需要使用任何放射性物质,因此对患者没有辐射危害。
MRI影像在显示软组织、神经等方面具有优势,对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以上三种口腔影像技术各有优势,医生在选择影像技术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以获得最佳的影像效果。
二、常见口腔影像技术1. 数字X线数字X线是传统X线技术的升级,它通过数字化探测器将X射线转换为电子信号,并通过计算机显示成数字图像。
数字X线能够在辐射剂量较低的情况下获得高质量的影像,有利于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此外,数字X线还能够对影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存储,方便医生进行影像诊断和远程会诊。
2. Panoramic X线全景X线是一种特殊的X线技术,它能够在一张影像中显示出患者的全部牙齿、颌骨、颞下关节等结构,为医生提供全面的口腔颌面部结构信息。
全景X线适用于口腔颌面部的整体检查和诊断,对于全口牙齿的显示有独特的优势。
3. CBCT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近年来逐渐兴起的口腔影像技术。
牙医必藏,口腔影像图片大全!
牙医必藏,口腔影像图片大全!成釉细胞瘤
鼻鄂囊肿
根尖囊肿
骨肉瘤
涎石病
颌骨纤维性结构不良症
涎石病!
球状上颌囊肿
含牙囊肿
骨髓炎
含牙囊肿
颌骨骨折
牙源性钙化囊肿
牙瘤
牙瘤
舍格伦综合征
鼻腭囊肿
颌骨骨折
颌骨术后囊肿
牙源性角化囊肿
骨囊肿
良性成牙骨质细胞瘤
颌骨肿瘤
腺淋巴瘤[沃辛瘤]
牙源性粘液瘤
颌骨骨折
多发颌骨囊肿
骨化性纤维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下颌骨为多见。
在X线片上表现为颌骨局限性膨胀,病变向四周发展,界限清楚)
根尖囊肿
脂肪瘤
牙骨质骨化纤维瘤
颌骨肿瘤
含牙囊肿
大理石骨病(下颌骨有明显的骨化影像,恒牙埋伏)
鼻窦炎(注意不要误诊呀)
良性成牙骨质细胞瘤。
口腔影像期末总结
口腔影像期末总结首先,我们学习了口腔影像学的基础知识。
口腔影像学是指应用各种影像学技术对口腔颌面部进行非创伤性的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口腔X射线摄影、口腔CT、口腔MRI、口腔超声和口腔电子扫描等技术。
我们学习了不同影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了不同影像技术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其次,我们学习了口腔X射线摄影技术。
口腔X射线摄影在口腔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
我们学习了口腔X射线摄影的基本原理、分类和技术要点。
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学习了正确的口腔X射线摄影姿势和操作技巧,掌握了常见的口腔X射线摄影位置和角度。
另外,我们学习了口腔CT技术。
口腔CT是一种微创的、非侵入性的口腔影像技术,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对某些组织和病变的直观展示能力。
我们学习了口腔CT的基本原理、扫描参数和图像处理技术。
在实践操作中,我们通过模拟扫描和图像处理,掌握了口腔CT的基本操作流程和应用技巧。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口腔MRI、口腔超声和口腔电子扫描等其他口腔影像技术。
口腔MRI是一种基于核磁共振原理的无创性口腔影像技术,对软组织和血管等结构的显示效果较好。
口腔超声是一种无创性、非放射性的口腔影像技术,适用于颌骨发育和TMJ功能的评估。
口腔电子扫描技术在口腔修复中有广泛的应用。
总的来说,本学期的学习内容非常丰富和有益。
通过学习口腔影像技术,我对口腔颌面部的结构和病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学到了一些实用的临床技术。
我认为,掌握口腔影像技术对于我以后的临床工作将起到很大的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本学期我们还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和参加学术讲座,了解了口腔影像学的最新进展和应用。
我们讨论了一些口腔影像学中的热点问题,如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口腔颌面部骨折的影像学评估等。
这些深入的学习和讨论使我们对口腔影像技术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总结起来,口腔影像技术是现代口腔医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
本学期的学习中,我通过学习口腔影像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了口腔影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中山大学)【口影】中文总结
一、根尖周脓肿、根尖周肉芽肿、根尖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均以病原牙为中心形态大小密度边缘外周根尖周脓肿不规则,大小不等低而不均不光滑骨增生根尖周肉芽肿较规则,圆或卵圆D<1cm软组织密度影不均匀清楚骨正常或增生根尖周囊肿规则,圆或卵圆D介于1~2cm低密度均匀一致清楚,光滑锐利致密线二、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的影像学表现(必有病原牙)1.早期骨小梁模糊,轻微骨破坏2.弥散性点片状破坏3.破坏以病原牙为中心,边界不清4.骨膜受侵可见线状骨膜反应5.有/无肉眼死骨形成6.病灶局限,灶周骨小梁变粗,死骨分离或移位7.病灶区骨质致密,骨小梁变粗,排列与正常骨纹理不同8.下颌骨外形发生改变1)死骨脱落致骨缺损2)病理骨折错位愈合3)新骨过度增生注:鉴别诊断: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局限于颌骨内,颌骨膨隆,骨皮质变薄骨肉瘤无病原牙,骨破坏边缘模糊,破坏区内瘤骨形成,无死骨形成三、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的影像学表现(多见于冠周炎)下颌升支侧位片、曲面体层片多见于下颌骨升支弥漫性的骨密度增高,可见局限性的骨质破坏灶骨皮质破坏少见,死骨形成少见下颌升支切线位片骨膜成骨,边缘较整齐四、牙源性上颌窦炎应做哪些影像学检查,可能见到那些影像学表现根尖片或CBCT:1.病原牙牙根尖周骨质破坏、或与上颌窦相通、或窦内断根残留2.牙周膜及牙槽骨骨硬板影消失3.上颌窦底部黏膜肥厚华特位片:1.患侧上颌窦内弥漫性密度增高或气腔缩小,周围可见环绕窦壁的带状肥厚黏膜影2.窦壁骨质无破坏3.积液时,坐位投照可见液平面五、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影像学表现(颌骨)1.早期骨质弥漫性疏松2.进而呈不规则斑点状或虫噬状破坏3.大小不一的死骨形成,不易分离4.骨膜反应少见(牙与牙周)5.放射性龋多见,好发于牙颈部六、成釉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和主要鉴别诊断好发于青壮年共同表现:1.磨牙升支区多见,类圆形的X线透射区,边缘光滑锐利2.颌骨膨胀(颊侧为主)3.牙根吸收(锯齿状或截根状)4.牙间吸收(肿瘤侵入牙槽侧,牙根之间的牙槽骨浸润、硬骨板消失)5.牙被推移,或脱落缺失6.白线包绕(周围骨质部分增生硬化)7.瘤内钙化罕见8.瘤内可含牙X线分型特点:1.多房性(多见)分房大小悬殊,成群排列,相互重叠2.单房型单房低密度影,边缘呈分叶,有切迹3.蜂窝型小分房,大小基本一致;房隔厚而粗糙4.局部恶性征浸润生长,颌骨无膨胀改变;多房遗迹七、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影像学表现两个发病高峰期(20~30岁及50岁组)男性居多1.下颌第三磨牙区,单房(多见)或多房性透光区2.颌骨膨胀不明显,沿颌骨长轴发展;亦可向舌侧发展,或穿破骨板3.牙根吸收较少,多为斜行吸收4.多房型分房大小基本一致5.可多发,多发者考虑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八、牙源性腺样瘤的影像学表现好发于青少年女性1.上颌尖牙区,单房性X线透光影;2.膨胀轻;3.内含未萌牙(单尖牙);4.有许多粟粒状钙化小点九、假性牙瘤和真性牙瘤的鉴别好发年龄与性别好发部位影像特征牙骨质结构不良(假性牙骨质瘤)中年女性下切牙、多发性根尖骨硬板与牙周膜仍清成牙骨质细胞瘤(真性牙骨质瘤)25岁以下男性下颌第一磨牙区高密团块包绕根尖或融合有低密度软组织包膜影十、骨化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X线:1.下颌前磨牙区,高低密度混杂影,境界清晰2.高密度影表现多样(纤细或粗糙线隔、点状、斑片状)3.皮质骨膨胀变薄,一般不断裂十一、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好发于10~30岁男性X线:1.骨质结构改变早期:1)成骨区(小梁增生变粗,髓腔变窄阻塞),2)溶骨区(小梁破坏吸收,髓腔扩大)3)“牙浮立”征象(侵及牙周组织)中后期:1)溶骨性破坏区2)病理性骨折2.瘤骨形成1)斑片状(肿瘤中心区与周围软组织区)2)日光放射状(肿瘤中心向外放射)3)粗毛状(粗而杂乱,卷曲、交叉)4)毛刷状(细长而整齐)3.骨膜反应1)一般:层状2)增生迅速:袖口状4.软组织肿块形成弥漫性肿大之软组织影注:CT与MR显示好CT:1)实质性肿块占据颌面间隙,界限不清;2)可见其中瘤骨与坏死灶;3)注入造影剂后瘤体实性部分可增强。
口腔影像自我鉴定
口腔影像自我鉴定
一、患者信息:
年龄:46岁
性别:女性
二、临床症状:
患者主诉右侧颌面部出现疼痛,并伴有咀嚼功能减退。
自诉感觉颌关节活动不灵活,特别是开口时有明显不适感。
三、临床检查:
口腔检查发现右侧颞颌关节区范围有压痛,在开口时有明显的颞颌关节咔嗒声。
右侧颌面肌群有明显的肌肉紧张感。
咬合时,右侧牙齿接触时间明显延长。
四、口腔X光摄片:
1. 望远镜视图下,正中切牙到第一磨牙区域,于颞颌关节活动位时矢状突显影略前方交叉。
2. 望远镜视图下,左右颞颌关节关节腔高度略低于正常范围。
3. 时间片,休息位下,左、右颞颌关节间盘位置上移,关节腔内骨增生。
五、诊断:
1. 右侧颌面部疼痛,咀嚼功能减退及颌关节活动不灵活。
2. 右侧颞颌关节功能紊乱。
3. 右侧颞颌关节盘移位,关节腔骨增生。
六、治疗计划:
1. 建议患者避免过度咀嚼坚硬食物,限制口大开合动作。
2. 采取保护性措施,如冷热敷、按摩等缓解疼痛及肌肉紧张症状。
3. 考虑配合物理治疗,如超声波、电疗等。
4. 定期追踪观察颞颌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必要时予以进一步治疗,如矫正颞颌关节盘位置等。
口腔影像学个人总结
口腔影像学个人总结一、引言口腔影像学是口腔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通过检查和分析口腔内部的影像,可以帮助口腔医师准确诊断和治疗口腔疾病。
本文旨在总结口腔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常用技术和临床应用,以便更好地理解口腔影像学的重要性。
二、口腔影像学基本概念口腔影像学是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来获取口腔内部的影像,并对影像进行解析和诊断的学科。
常用的口腔影像学技术包括X射线、CT、MRI、超声等。
口腔影像学有助于发现口腔结构的异常,包括牙齿、根管、颌骨等,并对口腔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进行监测。
三、常用的口腔影像学技术1. X射线:X射线是最常用的口腔影像学技术之一,它可以通过照射X射线颇周围组织的吸收情况来获取影像。
常见的X射线技术包括常规X射线、全口X射线、口内X射线等,它们可以帮助检测牙齿的蛀牙、根尖周围病变以及颌骨的病变等。
2. CT(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非常精确的影像学技术,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口腔结构信息。
通过CT可以获取三维的口腔影像,更好地观察牙齿、根管和周围组织的病变。
3. MRI(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无辐射的影像学技术,通过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获取影像。
MRI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软组织信息,对于口腔肿瘤、颌骨肿瘤等病变的诊断非常有价值。
4. 超声:超声是一种非常安全和无创的影像学技术,通过声波的传播来获取影像。
在口腔影像学中,超声常用于检测颌骨囊肿、颌骨骨折等病变。
四、口腔影像学在临床中的应用口腔影像学在临床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正畸学:口腔影像学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牙齿和颌骨发育情况,辅助正畸治疗的规划和判断疗效。
2. 口腔外科学:口腔影像学可以帮助检测颌骨囊肿、肿瘤、骨折等病变,指导手术的进行和监测治疗效果。
3. 牙髓病学:口腔影像学对于检测根尖周围病变、根管感染等牙髓病的诊断非常重要。
4. 牙体牙髓学:口腔影像学可以帮助检测蛀牙、牙齿结构异常等病变,指导修复治疗的进行。
DR—口腔全景投照的经验总结
DR—口腔全景投照的经验总结作者:李洁琼许丽玲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6期【中图分类号】R816.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243-01口腔全景投照技术一直都是口腔医生能够从一张激光胶片上由骨节到骨节地取得整个齿系及其相关结构具体情况的唯一口外摄影技术。
当今全景的投照设备性能得到快速改进,口腔全景的检查已成为口腔科医生一种常见的检查方式。
一副标准的全景图像,必须要求规范的操作程序,标准的体位,使用3束定位线以及患者保持绝对安静状态的配合。
从而获得一幅高清晰、高对比度的影像。
然而在实际投照工作中,由于患者不同颌骨、牙齿排列、牙质差别,在最后影像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完全符合临床诊断的各种要求。
本人经过几年来摸索、实践。
就本科引进的Hyper—x cm全景机在实践投照中出现问题总结如下:一、去除异物。
耳环、发夹、项链、衣领、假牙等外来物会形成伪影重叠到牙齿上,影响到牙齿完整显示。
二、确定面齿落在咬合杆的凹槽内。
(1)首先要进行标准定位。
取站位。
身体挺直,放松颈椎、背部肌肉。
下颌略往里收。
下巴定位于下巴托上。
若患者门牙缺失,可在咬合夹上缠绕干净纱布后令患者咬住。
(2)如果定位太靠前,前门牙落在凹槽前方,全景片显示的图像往往表现为前部牙齿排列紧密、狭窄。
颈椎重叠于子区域,两侧前臼牙严重重叠。
(3)如果定位太靠后,前门牙落在凹槽后方,全景片显示图像往往表现为前牙的模糊、扩大,出现虚反射线,颈椎与下颌骨的迭影。
三、准确使用3束定位线。
1,鼻尖与下巴中心必须落在中央定位线上。
头颅矢状面与地面垂直。
(1)如果患者头部下倾,额部向前。
下颌骨拉展不开,下门牙牙尖模糊,前臼齿严重重叠,舌骨严重重叠于两前下颌;(2)如果头部过仰,下颌骨被过度拉展,同时硬腭的层理也出现于上颌前牙的图像中;(3)如果患者头部偏斜一方,中央线不能对准鼻尖,全景片上显示中线一边牙齿被放大、重叠。
口腔影像诊断学总结要点
a) 种系的放射敏感性:进化越高,机体组织结构越复杂,则敏感性越高
b) 不同个体发育时间的放射敏感性:一般规律是敏感性随个体发育过程逐渐降低。植
入前期的胚胎对射线对敏感。
c) 不同器官、组织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与细胞的分裂活动成正比,与其分化程度成
反比。人体各组织的放射敏感性的顺序:1.高度敏感:淋巴组织、胸腺、骨髓、胃
射线分割照射每次 2Gy,累计计量 20Gy,口腔粘膜则出现融合性粘膜炎,急性损伤
不存在累积性效应。
涎腺损伤最早出现口干,腮腺、颌下腺可有疼痛、肿大变硬
人体的浆液性腺泡(腮腺)对放射线高度敏感,而黏液腺泡(舌下腺、小涎腺)相对不
敏感
放射对涎腺功能的影响:流,后期减低
非随机效应(确定效应):到达阈值后悔出现的改变,如咽痛、白内障
第三章 口腔 X 线检查的防护
放射防护主要的原则 3: 1. 实践的正当性 2. 放射防护的最优化 3. 个人剂量的限制:职业人员平均年有效剂量不应超过 20mSv,普通人员不超过 1mSv
结合口腔颌面 X 线检查的特点,防护是应特别注意:减少照射时间,进行必要的屏蔽, 提高 X 线的透过稀疏和 与 X 线源保持一定距离四个方面
放射性骨坏死 osteoradionecrosis:成人颌骨接受总剂量超过 65Gy 照射时,可发生颌骨
坏死,其发生主要与放射剂量有关,下颌多见。组织学观察可见骨细胞丧失,呈无菌性
坏死,小动脉内膜炎及周围炎,管腔狭窄甚至闭锁,颌骨极易感染及损伤,发生放射性
骨髓炎 随机效应:使体内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可致癌及遗传性疾病
上牙槽——密质骨薄,松质骨多,骨小梁交织——X 线:颗粒状 下牙槽——密质骨厚,松质骨少,骨小梁网状——骨髓腔呈三角形和大小不等的圆形低 密度影 3. 骨硬板 lamina dura:固有牙槽骨,骨白线。X 线:包绕牙根的、连续不断的高密度条状 影像。 4. 牙周膜:X 线:包绕牙根的连续不断的低密度条状影像,厚度约 0.15-0.38mm,宽度均 匀一致 5. 上颌中切牙根尖片常见:切牙孔,腭中缝、鼻腔、鼻中隔 6. 上颌磨牙根尖片常见:上颌窦底部、颧骨、喙突、上颌结节、翼钩、翼板 7. 下颌切牙根尖片常见:颏棘、颏嵴、营养管 8. 下颌前磨牙根尖片常见:颏孔 9. 下颌磨牙根尖片常见:下颌股外斜线、下颌管、下颌骨下缘
口腔牙片摄影体会
口腔牙片摄影体会
口腔牙片摄影体会
口腔牙片摄影是一门专业的拍摄技术,是口腔医生日常诊疗中不
可或缺的一项工作。
我是一名经验还不足的口腔医生,这次的口腔牙
片摄影实践教学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第一步:准备工作
在进行口腔牙片摄影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相关的设备和工具。
我的老师教我们需要准备好高清晰度的X光片机、口腔相机、吸口器、牙齿牙片等等。
这些工具的准备要求我们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不
过也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第二步:拍摄操作
在摄影之前,我们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口腔检查,了解患者的
具体情况,以便更好的进行拍摄。
接下来,我们通过吸口器去除口腔
里多余的液体和唾液,确保口腔清晰干燥;然后,根据患者的口腔状况,选择不同的拍摄方法、角度和距离。
只有在合适的拍摄状态下,
我们才能成功获得高清的牙片图像。
第三步:图像处理与分析
拍摄完成之后,我们需要对照片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图像处理
软件,我们可以对照片进行色调的调整和清晰度的优化,让图像更加
鲜明。
同时,我们还需要认真分析、记录每一个细节和异常情况,为
临床诊疗提供有力支持。
总结
这次的口腔牙片摄影实践教学对我来说非常宝贵,我通过实践练
习深刻认识到口腔牙片摄影技术在日常口腔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和不
可或缺性。
同时,这也锻炼了我们的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以
后的职业生涯中,我将更加注重实践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口腔医疗技
术水平,为患者健康服务!。
口腔颌面影像科出科小结
口腔颌面影像科出科小结哎呀,转眼间,这一段时间的口腔颌面影像科实习就要结束了,感觉自己也像是刚刚学会骑自行车,就被推着走上了高速公路。
时间飞快,刚刚走进这个科室的时候,心里还有些忐忑不安,生怕自己搞不懂影像,害怕问问题被笑话,结果一切都是多虑了。
科室的老师们和同事们都特别和蔼可亲,完全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严肃,大家的氛围也挺轻松,甚至还挺幽默。
刚开始,满脑子都是“影像学”这些难懂的术语,根本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就能看到一些成果了。
我记得刚到影像科的时候,拿着X光片就像拿着一张古老的地图,怎么看都觉得是一片迷雾,什么都看不懂。
老师们总是耐心地给我讲解,每一张片子,甚至每一个小小的细节,都是有讲究的。
说实话,最开始我真的是摸不着头脑,甚至有时候觉得自己好像要被这堆影像资料给压垮了。
比如看CT片子,看到那些骨骼、牙齿、组织的层层叠叠,简直像是在看科幻大片。
每次老师一指着片子说:“你看这里,这个地方不对劲。
”我就心里犯嘀咕,能不能告诉我“这里”到底是哪里?不过通过不断练习,渐渐地,眼睛就会自动捕捉到那些细微的差别。
突然间,你就能从这些片子里读出它们在说什么,感觉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影像科这个地方,不仅仅是靠眼力和技术,更要用心去感受。
一张片子里面看不见的问题,往往是在背后深藏的病症。
比如,我曾经碰到过一个病例,看着X光片完全没有任何异常,但在临床上,病人的症状却很严重。
后来,经过一系列的细致检查,才发现是因为某些小细节没有被及时发现,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机。
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影像不仅是技术,更是一份责任。
它不仅仅是医生的“工具”,还像是诊断病症的“桥梁”,帮助医生从影像中提取出关键的信息。
它就像是一个忠实的助手,站在你身后默默提供支持。
说到老师们,真的不得不提他们的细心与耐心,简直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每当我对某个病例感到疑惑时,老师总是会耐心地为我分析,还会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帮我理解。
口腔影像总结(绝对清晰)
口腔影像总结第四章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及正常图像第2节 x线平片检查一、根尖片(一)投照技术1.根尖分角线投照技术六项基本原则:头位、片位、中心点、垂直角、水平角、曝光时间、剂量优缺点优点:操作简便缺点:投照时x线中心线与被检查牙齿的长轴和胶片不垂直,而是与角平分线垂直,拍摄出的牙图像容易失真变形,多根牙更明显。
如何区分上下颌根尖片及其牙位?①根尖片中牙体、髓腔形态:上颌磨牙髓腔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下颌磨牙一般髓腔为“H”形低密度影像。
②牙槽骨形态:上牙槽骨骨小梁呈颗粒状影像;下牙槽骨骨小梁呈网状结构。
③颌骨相关解剖结构:上颌根尖片可见切牙孔、鼻中隔、鼻腔等;下颌根尖片可见营养管、颏棘外斜线等。
④斯皮氏曲线⑤胶片中标志点2.根尖片平行投照技术优缺点优点:图像真实准确缺点:操作麻烦,需定位装置,费时二、颌翼片(书p29)显示:上下牙的冠部。
主要用于前磨牙和磨牙区检查。
用于:检查临面龋、髓石、牙髓腔的大小、牙槽脊顶、乳牙情况等。
方法:胶片长轴或短轴套一橡皮筋,在感光面放一块硬纸垂直于胶片。
1、切牙位2、磨牙位三-七牙合片投照原理:等同于根尖片。
主要目的:扩大病变的范围,便于更好的观察病灶。
适用:埋伏牙、异物定位、颌骨骨折、颌部骨质变化、检查下颌腺导管等八、华特位片(鼻颏位)特点:主要观察上颌部位病变(尤其是窦腔、上颌窦)。
在上颌骨肿瘤、炎症及外伤时常用此片观察颌面骨的情况。
十三、下颌骨后前位投照法主要观察下颌骨升支各部位尤其内外径病变如骨折、边缘性骨髓炎、肿瘤或囊肿等。
十六、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许勒位片)显示颞下颌关节外侧1/3侧斜位影像,可同时显示关节窝、关节结节、髁突、关节间隙。
正常关节髁突有连续、整齐、致密的密质骨边缘,下方骨纹理均匀。
上间隙>后间隙>前间隙。
第三节体层摄影检查五、曲面体层摄影片:即全景片,最常用。
可分为上颌、下颌、全口牙位三种,全口牙位最常用。
特点:可以在一张胶片上显示双侧上、下颌骨、上颌窦、颞下颌关节及全口牙齿等,常用于观察上下颌骨肿瘤、外伤、炎症、畸形等病变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口腔颌面部影像观察与分析(1)
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口腔颌面部影像观察与分析(1)
今天致力于为医疗卫生应聘考生提供最重点的考试信息及考试
资料,其中医学影像学也为医疗卫生招聘考试常考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口腔颌面部影像观察与分析。
口腔颌面部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
l.牙齿
平片上显示牙釉质高密度,牙本质及牙骨质密度稍低,牙髓腔为低密度,牙周膜为包绕牙根的连续线状低密度影,牙槽骨牙周骨板密度高。
CT 显示上述牙齿的横断面影像,各层结构显示更加清晰。
MRI T1WI、T2WI 牙髓和骨松质呈高信号,其他骨质呈低信号。
2.上颌骨
分体部和四个突起。
体部主要由上颌窦组成,四个突起为额突、颧突、齿槽突和腭突。
CT 横断面可分别观察上颌骨各部的形态及结构。
MRITWI、T2WI显示骨髓呈高信号,皮质呈低信号。
3.下颌骨
由体部和升支组成,其交界处为下颌角。
下颌骨体部上缘为齿槽骨,体部有下颌管。
开支包括喙突和髁状突,升支中部舌侧面有下颌孔。
X 线平片下颌骨皮质呈线状高密度影,其内松质骨呈网状低密度,下颌管呈线条状低密度透光影。
CT和MRI 可清晰显示下颌骨各部分结构。
4.舌与口底
平片观察舌、口底部组织较难,临床较少应用。
CT 平扫看体呈中等均匀密度,舌根部边缘圆滑整齐;口底肌群呈束状,止于下颌颏部。
MRI T1 WI、T2WI 可显示舌肌的形态,并进一步显示舌体纵肌和横肌的肌纤维走行,舌粘膜的厚度,口底肌群及间隙。
粘膜在T2WI 呈高信号。
口腔牙科影像总结
口腔牙科影像总结引言口腔牙科影像是一种重要的诊断工具,可帮助口腔医生准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本文将总结口腔牙科影像的种类、常见应用以及注意事项。
口腔牙科影像的种类口腔牙科影像主要包括X线影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
X线影像X线影像分为两种类型:常规X线和数字口腔摄影(CBCT)。
常规X线常规X线包括牙齿X线片、咬翼片、颅面正侧位片和颞颌关节X线片。
常规X 线适用于观察牙齿、咬合关系、颅颌面骨骼和颞颌关节疾病等。
数字口腔摄影(CBCT)数字口腔摄影(CBCT)是一种三维影像技术,可提供牙齿和颞颌关节的详细结构。
CBCT适用于复杂的口腔疾病、种植手术规划和颞颌关节疾病的评估等。
CT影像CT影像是一种高分辨率的三维影像技术,可提供更详细的口腔和颞颌关节结构信息。
CT影像适用于复杂的牙槽突手术规划、牙齿移植术、颞颌关节置换术等。
口腔牙科影像的应用口腔牙科影像在口腔医学中有多种应用,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应用:1.牙列评估:口腔牙科影像可用于评估牙列排列和不正畸形等问题。
医生可以通过影像确定合适的矫正方式。
2.牙周疾病诊断:口腔牙科影像可帮助医生诊断牙周疾病,如牙齿周围炎症、龈下脓肿等。
3.牙齿残根检测:影像可以帮助医生检测牙槽骨中的残根,以制定相应的拔牙计划。
4.种植手术规划:影像可以提供患者牙槽骨的详细信息,帮助医生进行种植手术的规划,确保种植体的正确位置。
5.颞颌关节疾病评估:影像可用于评估颞颌关节疾病,如退行性关节病变、关节紊乱和关节盘前移等。
6.牙齿损伤评估:口腔牙科影像可帮助医生评估牙齿损伤的程度和类型,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口腔牙科影像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口腔牙科影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辐射安全:在拍摄X线影像时,应采取辐射安全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衣、戴上防护眼镜等,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2.适应症和禁忌症:口腔牙科影像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影像检查,并注意禁忌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影像总结绝对清晰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口腔影像总结第四章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及正常图像第2节 x线平片检查一、根尖片(一)投照技术1.根尖分角线投照技术六项基本原则:头位、片位、中心点、垂直角、水平角、曝光时间、剂量优缺点优点:操作简便缺点:投照时x线中心线与被检查牙齿的长轴和胶片不垂直,而是与角平分线垂直,拍摄出的牙图像容易失真变形,多根牙更明显。
如何区分上下颌根尖片及其牙位①根尖片中牙体、髓腔形态:上颌磨牙髓腔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下颌磨牙一般髓腔为“H”形低密度影像。
②牙槽骨形态:上牙槽骨骨小梁呈颗粒状影像;下牙槽骨骨小梁呈网状结构。
③颌骨相关解剖结构:上颌根尖片可见切牙孔、鼻中隔、鼻腔等;下颌根尖片可见营养管、颏棘外斜线等。
④斯皮氏曲线⑤胶片中标志点2.根尖片平行投照技术优缺点优点:图像真实准确缺点:操作麻烦,需定位装置,费时二、颌翼片(书p29)显示:上下牙的冠部。
主要用于前磨牙和磨牙区检查。
用于:检查临面龋、髓石、牙髓腔的大小、牙槽脊顶、乳牙情况等。
方法:胶片长轴或短轴套一橡皮筋,在感光面放一块硬纸垂直于胶片。
1、切牙位2、磨牙位三-七牙合片投照原理:等同于根尖片。
主要目的:扩大病变的范围,便于更好的观察病灶。
适用:埋伏牙、异物定位、颌骨骨折、颌部骨质变化、检查下颌腺导管等八、华特位片(鼻颏位)特点:主要观察上颌部位病变(尤其是窦腔、上颌窦)。
在上颌骨肿瘤、炎症及外伤时常用此片观察颌面骨的情况。
十三、下颌骨后前位投照法主要观察下颌骨升支各部位尤其内外径病变如骨折、边缘性骨髓炎、肿瘤或囊肿等。
十六、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许勒位片)显示颞下颌关节外侧1/3侧斜位影像,可同时显示关节窝、关节结节、髁突、关节间隙。
正常关节髁突有连续、整齐、致密的密质骨边缘,下方骨纹理均匀。
上间隙>后间隙>前间隙。
第三节体层摄影检查五、曲面体层摄影片:即全景片,最常用。
可分为上颌、下颌、全口牙位三种,全口牙位最常用。
特点:可以在一张胶片上显示双侧上、下颌骨、上颌窦、颞下颌关节及全口牙齿等,常用于观察上下颌骨肿瘤、外伤、炎症、畸形等病变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第四节普通造影检查一、涎腺造影术适应症:涎腺慢性炎症、舍格伦综合症、良性肥大、肿瘤、涎瘘、导管阴性结石等;禁忌症:碘过敏;涎腺炎症急性期;阳性导管结石。
正常图像:1、腮腺造影侧位片:可显示腮腺导管系统及腺实质的侧位影像。
2、腮腺造影后位片:可显示腮腺后前卫影像。
3、颌下腺造影侧位片:可显示颌下腺侧位影像。
第五章牙及牙周疾病第一节龋病【影像表现】1.浅龋:牙硬组织圆弧形凹陷缺损区,边缘不光滑,范围一般较小,颈部为龋病好发部。
区别于正常牙颈部釉牙骨质交界处(边缘清楚,相邻牙呈现相同影像);2.中龋:有的表现为圆弧凹状牙硬组织缺损,有的表现为口小底大的倒凹状缺损。
洞底相应髓壁可有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故洞底边界清楚。
3.深龋:X 片上可见较大龋洞,龋洞底与髓室接近。
髓室角变低,髓室变小。
有的龋洞与髓室间有一层薄而清晰的牙本质和继发牙本质影像,提示无穿髓。
龋洞与髓室或髓角融合,提示可能已穿髓。
4.继发龋:金属充填物窝洞边缘牙体硬组织破坏形成密度减低的不规则窄缝,边缘常不光滑。
第二节牙髓病一、牙髓钙化【影像表现】有两种形式:髓石形成、弥散性钙化1)髓石:阻射影;后牙为圆形、卵圆形,可游离于髓室内,也可附着于髓室壁;前牙为条状或针状,充满于髓室或根管内,周围有线状低密度影像环绕。
2)弥散性钙化:正常髓室及根管影像完全消失,不能辨别出髓腔界线,有的尚可见,但很细。
二、牙内吸收【影像表现】患牙髓腔扩大,呈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形密度减低透射影。
发生于根管者有长短不一、粗细不均、沿根管的扩大影。
髓室壁或根管壁变薄。
可伴有根尖吸收/感染/折断。
第三节根尖周病一、根尖周炎(一)根尖脓肿【影像表现】随病情发展可见病原牙为中心、骨质破坏较重、弥散性破坏、边界不清的投射区。
骨硬板消失,病变一般较局限,外周可有骨质增生反应。
越靠近患牙破坏越严重,密度越低。
(二)根尖周肉芽肿【影像表现】在病原牙根尖根侧方或根分叉有圆形或卵圆形的密度减低区,病变范围较小,直径一般不超过1cm,周界清楚,无质密骨硬板,病变周围骨质正常或稍变致密。
(三)根尖周囊肿【影像表现】以病原牙尖为中心形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卵圆形、骨质破坏低密度病变区,密度均匀。
边缘清晰锐利,周围骨质长期受刺激而在囊肿边缘有致密线条影。
可致骨膨隆。
【鉴别表】二、致密性骨炎【影像表现】患牙根尖区骨小梁增多增粗,骨质密度增高,骨髓腔变窄甚至消失,与正常组织无明显分界,根尖部牙周膜间隙可增宽,根尖无增粗膨大。
三、牙骨质增生【影像表现】由于增生牙骨质沿牙根不断沉积,使牙根变粗增大,如仅位于根尖,则表现为根尖球状增生;若波及整个牙根,则牙根体积膨大,有的病例可见牙周膜间隙消失,与牙槽骨发生粘连。
四、牙骨质结构不良【影像表现】1)早期(骨质溶解破坏期):患牙根尖周牙槽骨溶解破坏,代之以纤维结缔组织,X线表现:低密度透射区,多数为小圆形或类圆形。
边缘不整齐,骨硬板及牙周膜间隙消失。
2)第二期病变(牙骨质小体生成期):纤维结缔组织内出现牙骨质小体样结构、骨样组织、骨组织。
X线表现:病变区有高密度点状或小片团状钙化影。
3)第三期病变(钙化成熟期):出现较大牙骨质团块和编织状组织。
X线表现:根尖区团状体积增大钙化影像。
第四节牙发育异常一、牙体形态异常(一)畸形中央尖【影像表现】颌面中央窝有一突出的小牙尖,投照时如与舌尖重叠可表现为舌尖粗大,绝大多数有牙根变短,髓腔粗大,牙根不能形成,根尖孔扩大呈喇叭形,常伴根尖周骨质吸收等感染征象。
(二)牙内陷【影像表现】若舌隆突特别突起,X片显示与牙冠重叠的密度增高的小牙尖,称畸形舌侧尖。
若舌隆突异常突起,同时舌侧窝出现一透射纵行裂沟,可将舌隆突一分为二,甚至可达根尖,为畸形舌侧窝。
当舌侧窝向髓室陷入过深,由于釉质密度较高,在牙中央形成类似小牙结构,与患牙重叠,称“牙中牙”,可伴有根尖周病变。
(三)融合牙【影像表现】完全性融合:在两个牙钙化完成之前形成,显示牙冠和牙根融合形成一个巨大的畸形牙;不完全性融合:牙冠或牙根发生融合,牙冠融合表现两个根管,牙根融合表现二合一粗大根管。
二、牙结构异常(一)釉质发育不全【影像表现】牙冠部密度减低,磨耗变短小,与邻牙接触点消失;严重者,釉质大部分缺损,密度不均,失去正常牙冠形态;而牙根、骨硬板、髓室等无异常改变。
(二)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影像表现】牙本质在髓腔侧的异常形成,致使髓室和根管部分或全部闭塞,牙根短而尖细。
此为本病特点,也是与牙釉质发育不全的区别点。
四、阻生牙拍片注意:阻生牙位臵、方向、本身情况、与邻牙关系、数目及形态、与下牙槽神经管距离和磨牙后间隙大小等。
第五节牙周炎【影像表现】1.牙槽骨水平型吸收:多数牙或全口牙槽骨从嵴顶呈水平方向向根尖高度减低,吸收程度较均匀,早期表现牙槽嵴顶骨硬板模糊,继而前牙区牙槽嵴顶由尖变平,后牙区牙槽嵴顶由梯形变凹陷,边缘模糊粗糙呈虫蚀样;随疾病进一步发展,牙槽嵴逐渐向根尖方向吸收。
2.牙槽骨垂直型吸收:表现为局部牙槽骨或牙槽间隔的一侧,沿牙体长轴方向向根端吸收,病变早期造成牙槽骨壁吸收,骨硬板消失,牙周间隙增宽;随病变加重,牙槽骨垂直吸收明显,呈楔形,若同一牙齿近远中均有垂直吸收,牙槽骨可见弧形吸收(吸收区域包绕两个及以上牙面)。
3.牙槽骨混合型吸收:牙槽骨在水平吸收的基础上,同时伴有个别牙或多数牙的牙槽骨垂直吸收。
多见于牙周炎晚期。
第六节牙外伤一、牙脱位【影像表现】1)脱出型:轻度“牙合”脱位者,显示牙周膜间隙增宽,切缘超出正常邻牙切缘,重者牙从牙槽位脱出,造成牙缺失。
2)嵌入型:牙周膜间隙消失,切缘低于正常邻牙切缘,有时伴牙槽骨骨折。
二、牙折解剖部位分型:冠折、根折、冠根联合折【影像表现】不整齐的细线条状密度减低影像,短端之间可微有错位,根折后较长时间进行X线检查时可见断端吸收而变光滑,线状裂缝宽而整齐,有时见牙根部分或完全被吸收。
第七节牙根折裂【影像表现】X线表现:纵形(多见)、横行、楔形根管影像局部或全部变宽。
晚期沿牙根中轴从牙颈折断并常发生移位,牙根折裂面不光滑,根尖可有吸收,牙根折裂常伴弧形、楔形牙槽骨吸收,甚至整个牙根游离于软组织中。
第六章颌面骨炎症第一节牙源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一、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定义】由病源牙首先引起根尖周组织感染,炎症由颌骨向周围扩散,进而累计密质骨和骨膜。
【临床表现】面深部疼痛、发热、下唇麻木,病原牙明确,常为深龋;常有面部肿胀、瘘管、溢脓、病理性骨折。
【影像表现】①弥散破坏期:骨小梁模糊、消失;单发或多发骨质弥散性点状、斑状、片状破损;病原牙为中心的多个骨髓腔融合、病原牙周围明显;线状骨膜反应,骨皮质外线条状影像。
②病变局限期:破坏区边界局限,与正常骨边界清楚;破坏区内死骨形成,部分游离;骨质破坏和大块死骨可至病理性骨折。
③新骨显着形成期:病变进一步局限,周边骨小梁增多变粗小形成致密影像。
死骨多移位于牙槽侧④痊愈期:破坏区已修复;新增生骨小梁排列紊乱,致密;颌骨形态改变。
二、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定义】主要由病原牙首先引起颌周间隙感染,继而侵犯下颌骨表面骨膜、密质骨乃至骨髓的炎症过程。
【临床表现】牙痛病史,反复咬肌区、颌周肿胀,开口受限,局部压痛,可有瘘口。
【影像表现】X片:病源牙周围骨质密度弥漫性增高;骨膜反应明显,骨皮质外散度增高,线状、堆状多见;局部骨皮质变薄、吸收、破坏;少数可见骨松质改变;无死骨和颌骨形态改变。
【附】牙源性上颌窦炎常规检查方法:牙根尖片、华特位片【影像表现】根尖片:病原牙根尖周骨质破坏,牙周膜及牙槽骨骨硬板影像消失,或见牙槽窝与上颌窦底想通、相应上颌窦底部分粘膜肥厚;或窦内有残根。
华特位片:患侧上颌窦密度弥漫性增高或气腔明显缩小,周围可见环绕窦壁的带状肥厚黏膜影像。
第五节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特点:可将50Gy作为放射性骨坏死的临界性剂量指标。
放射线照射后,常见发病时间为年。
三大发病因素:放射、创伤、感染【临床表现】①部位:多为下颌骨后部②疼痛多为间断性③骨暴露④不同程度开口受限【影像表现】颌骨早期弥散性疏松,不规则破坏、呈斑点状或虫蚀样;晚期骨小梁增粗、交错呈网格改变;严重者可见死骨;少见骨膜反应;牙及牙周改变,病变区常缺牙。
第七节颌骨化学性坏死一、颌骨砷毒性坏死特点:三氧化二砷对组织的作用不能自限。
【影像表现】多为局部牙槽突破坏、密度减低,根尖周可见较大的密度减低区,周围界限清楚,可有死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