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

合集下载

自然灾害 第十二讲 海啸

自然灾害 第十二讲 海啸

(一)波浪
波浪是海洋、湖泊、水库等宽敞水面上常见的 水体运动,其特点是每个水质点作周期性运动,所 有水质点相继振动,引起水面呈周期性的起伏。因 为水是一种流体,它在外力作用下,水质点可以离 开原来的位置,但在内力(重力、水压力等)作用 下,又有恢复原位的趋势。这种水质点在其平衡位 置附近做近似封闭的圆周运动,便产生了波浪,并 引起了波形的传播。因此,波浪的传播仅是波形的 传播,而不是水质点的向前移动。
m = log2H
海啸的最高浪高30m以上,是1960年智利大地震引起的,它对应 5级海啸,这是海啸的最高等级。
1.6 海啸的产生条件
深海,地震释放的能量要变为巨大水体的波动能量,地震 必须发生在深海,只有在深海海底上面才有巨大的水体。 发生在浅海的地震产生不了海啸。
大地震,断层垂直断距要大,断裂范围要大。 海啸的浪高 是海啸的最重要的特征。
海洋灾害
第十二讲
海啸与海啸灾害
1.海啸与海啸的特点 2.海啸灾害
3.海啸灾害的预防
印尼大海啸肆虐之后的海滩(第49届(2006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荷赛奖”获一等奖作品
2004年印度洋地震海啸, 印 尼班达亚齐尸横遍地 。
印度洋地震海啸续 印尼班达亚齐尸横遍地,迷人的海滩在灾难过后已经成为 “露天停尸间”,到处都可以看见尸体,其状惨不忍睹。
组成波浪的基本要素有:波峰、波谷 、波高、波长、周期、波速等。波浪按波 的周期(频率)分为表面张力波、短周期 重力波、长周期重力波、长周期波和长周 期潮波;按成因分为风浪、涌浪、内浪、 潮浪、海啸;按水深分为深水波和浅水波 ;按波形的传播性质分为前进波(进行波 )、驻波;按作用力情况分为强制波和自 由波。
283,000人死亡

海啸

海啸

三、海啸的分类
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引 起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啸 和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啸。
渤海的风暴潮 海地地震海啸
1、风暴潮
风暴潮(Storm Tide)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由 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 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同时和天 文潮(通常指潮汐)叠加时的情况,如果这种叠加恰好是 强烈的低气压风暴涌浪形成的高涌浪与天文高潮叠加则会 形成更强的破坏力。又可称“风暴增水”、“风暴海啸”、 “气象海啸”或“风潮”。
4、滑坡海啸
由滑坡引起的海啸。
印尼的山体滑坡引发的海啸
四、海啸的征兆
海啸来临的预兆 1、地震是海啸最明显的前兆。如果你感觉到较强的震动,不要靠近 海边、江河的入海口。如果听到有关附近地震的报告,要作好防海啸的准 备,注意电视和广播新闻。要记住,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 离震源上千千米远的地方。不过,由于海啸的能量传播要作用于水,一个 波与另一个波之间有一个距离,这个距离,就为那些有相关知识的人留下 了逃生的时间。 2、海水会突然下沉,并引起水流向下沉的方向流动,从而出现快速 的退潮。 3、海滩出现大量深海鱼类。由于深海环境和水面有巨大差别,深海 鱼类绝不会自己游到海面,只可能被海啸等异常海洋活动的巨大暗流卷上 浅海。因此,深海鱼类出现在海面上,是海啸等海洋异常活动的预报。 4、海面出现异常的海浪。海啸的排浪与通常的涨潮不同,海啸到来 前的排浪非常整齐,浪头很高,像一堵墙一样。 5、动物有异常行为。科学家认为,地震影响到地下水的流动、地球 的磁场、温度和声波。动物比人类更敏感,因此它们能够比人类先感觉到 变化。
海啸来袭之前,海潮为什么先是突然退到离沙 滩很远的地方,一段时间之后海水才重新上涨?

海啸

海啸

世界上有史以来的有名破坏性大海啸
• 世界上最有名的海啸是1960年5月23日智利8.9 级地震引起的。这次海啸在智利浪高6米,浪头高 达30米。首都圣地亚哥到蒙特港沿岸城镇港口的 仓库码头、民房建筑被卷走、摧毁无数。海浪以 600━700公里/小时的速度,向西横扫太平洋, 袭击了夏威夷群岛,当到达远离17000公里的日 本海岸时,浪高还达3━4米。使1000多所住宅被 冲走,20000多顷良田受水淹,一些巨大的船只 被海浪推上陆地40━50米远,压倒了居民房屋。 这次海啸造成全日本800多人死亡,15万人无家 可归。
百余年来最大的几次海啸:
• • • ▲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引发海啸,使印尼苏门答腊 和爪哇岛受灾,3.6万人死亡。 ▲1896年,日本发生7.6级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2万多人 死亡。 ▲1906年,哥伦比亚附近海域发生地震,海啸使哥伦比亚、厄瓜 多尔一些城市受灾。 ▲1960年,临近智利中南部的太平洋海底发生9.5级地震(有 始以来最强烈的地震),并引发历史上最大的海啸,波及整个太平洋 沿岸国家,造成数万人死亡,就连远在太平洋西边的日本和俄罗斯也 有数百人遇难。 ▲1992年至1993年共10个月里,太平洋发生3次海啸,共2500 多人丧生。 ▲2 0 1 1年3 月1 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引发巨大海啸,环 太平洋国家受灾。(日本官方修正为9.0级地震)
地震海啸两种形式
1.“下降型”海啸。
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 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 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 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 浪,并向四周传播与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 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 现象。1960年智利地震海啸就属于此种类型。

盘点世界十大海啸

盘点世界十大海啸

盘点世界十大海啸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

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大致与地震带一致。

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海啸大约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约6、7年发生一次。

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地震海啸就占了约80%。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十场海啸。

1、西元前16世纪,克里特岛北边的桑托林岛火山发生了一次极为猛烈的火山喷发,火山喷发后只剩下锡拉岛和一些小岛矗立在爱琴海中。

海啸专家后来研究发现,那次火山喷发引起的海啸巨浪高出海平面90多米,并波及到了300千米外的尼罗河河谷。

2、1755年11月1日,里斯本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后不久,海岸水位大退落,露出了整个海湾底,好奇的人们纷纷下到海湾底“探险”。

大震初起时海水退而旋进,高逾五十公尺的巨浪冲进河岸。

然而不过几分钟,波峰到来,滔天巨浪衝上海岸,卷走了几万居民,城市也被淹没,浅海底的“探险家们”自然成了那次海啸的第一批牺牲品,无一生还。

西班牙濒临大西洋的海港加的斯也遭到了10米巨浪的袭击。

海啸还席卷了荷兰、英国及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小安地列斯群岛等地。

3、1998年7月17号,非洲巴布亚新矶内亚海底地震引发的49米巨浪海啸,2,200人死亡,数千人无家可归。

4、1883年8月26日和27日,喀拉喀托火山大爆发,将20立方千米的岩浆喷到苏门答腊和爪哇之间的巽他海峡。

当火山喷发到最高潮时,岩浆喷口倒塌,引发了一次大海啸……爪哇梅拉克的海浪高达40馀米,苏门答腊的直落勿洞巨浪也高达36米,3.6万人遭难。

海啸波及全球,连英吉利海峡的观潮器都录下了它的震波。

5、1896年)6月15日(明治29年)的日本三陆大海啸,芮氏震级虽只有7.6级,也没有发生直接的地震灾害,但死于海啸者却超过2.7万人。

袭击宫城县吉滨的浪高,曾达到了廿四公尺的纪录,袭击续黑湾的浪高,更高达了三十公尺。

高中地理课件-海啸

高中地理课件-海啸

3.分布
☺ 世界海啸多发区为夏威夷群岛、阿拉斯加区域、堪察加-千岛群岛、日本及 周围区域、中国及其邻近区域、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区域、新几内亚 区域-所罗门群岛、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南太平洋区域、哥伦比亚-厄瓜多尔 北部及智利海岸、中美洲及美国、加拿大西海岸,以及地中海东北部沿岸 区域等。Fra bibliotek4.危害
☺ 海啸发生时,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它 以每小时600-1000公里的高速,在毫无阻拦的洋面上驰聘1万-2万公里的 路程,掀起10-40米高的拍岸巨浪,吞没所波及的一切,有时最先到达的 海岸的海啸可能是波谷,水位下落,暴露出浅滩海底;几分钟后波峰到来, 一退一进,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 剧烈震动之后不久,巨浪呼啸,以摧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 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城市和村庄,瞬时人们都消失在巨浪中。港口所有设 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事后,海滩上一片 狼藉,到处是残木破板和人畜尸体。
2.形成
☺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 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 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 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 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 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 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 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 过去。
海啸
1.概念
☺ 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 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 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 可达数百公里,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 小;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当到达海岸 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 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

关于海啸的

关于海啸的

关于海啸的海啸是一种罕见但强大的自然灾害,可能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巨大的损失。

它是由海洋地震、滑坡和火山爆发等引起的大规模的海洋波浪,可以携带能量在海洋上蔓延,毁坏沿海地区的建筑,甚至导致巨大的人员伤亡。

因此,了解海啸的性质和特征,以及预防海啸的措施,对于保护人类和财产具有重要意义。

一、海啸的特征海啸是一种强大的海洋波浪,它由海洋地震、滑坡和火山爆发等引起,能够携带能量在海洋上蔓延。

海啸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间和距离上的不同。

海啸的发生,其时间和距离各不相同,且随着发生地点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

2、幅和速度不同。

海啸通常具有较大的波幅和较快的移动速度,其中可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3、殊的波型和频率。

海啸的波型和频率都具有特殊的特点,它的波型不大,波高在2-10米之间,而海啸的周期比较短,可以达到几秒钟,所以它的动能是比较巨大的。

二、啸的形成海啸的形成主要是由海洋地震引起的,当大规模的地壳断层发生滑动时,会产生一种庞大的子波,这就是海啸。

此外,滑坡或岩石崩塌也可能导致海啸的发生,而火山爆发产生的热气质也可能引发海啸。

三、啸的破坏海啸不仅可以造成沿海地区的巨大的物质损失,而且可能引发重大的人员伤亡。

海啸的巨大能量可以对沿海地区的建筑物造成严重的破坏,同时也可能对海洋生物造成严重的伤害,对人类也会带来很大的威胁。

四、啸预防海啸的发生不可控制,但我们可以采取措施减少其所带来的损失。

海啸预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应该加强沿海地区的灾害防御建设,建立完善的灾害预警系统,以便及时发现海啸的发生,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损失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应加强对海啸的教育,让人们了解海啸的危险性,在发生海啸时,拥有正确的应对措施,减少海啸的损失。

综上所述,海啸是一种罕见却又强大的自然灾害,其发生可能会造成巨大的物质损失和重大的人员伤亡,因此,了解海啸的形成和特征以及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都是保护人类和财产免受海啸破坏的重要手段。

关于海啸的知识

关于海啸的知识

关于海啸的知识与海啸相关的知识1、什么是海啸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

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

水下或沿岸山崩以及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

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

海啸在外海时由于水深,波浪起伏较小,不易引起注意,但到达岸边浅水区时,巨大的能量使波浪骤然升高,形成内含极大能量,高达十几米甚至数十米的“水墙”,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往往造成对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摧残。

海啸发生有两种形式:一是滨海、岛屿或海湾的海水反常退潮或河流没水,而后海水突然席卷而来、冲向陆地;二是海水陡涨,突然形成几十米高的水墙,伴随隆隆巨响涌向滨海陆地,而后海水又骤然退去。

2、海啸前兆·地面强烈震动可能由海洋地震引起,不久可能发生海啸。

因为地震波先于海啸到达近海岸,人们有时间及时避险。

·潮汐突然反常涨落海平面显著下降或有巨浪袭来时,必须以最快速度撤离岸边。

注意海水异常退去时往往把鱼虾等许多海生动物留在浅滩。

此时千万不能去捡鱼或看热闹,必须迅速离开海岸,转移到内陆高处。

3、应急措施(1)海啸发生时:·接到海啸警报应立即切断电源。

·关闭燃气。

·停在港湾的船舶和航行的海上船只立即驶向深海区,不要停留在港口、回港或靠岸。

注意·不要因顾及财产损失而丧失逃生时间。

·不幸落水时:(1)尽量抓住木板等漂浮物,避免与其他硬物碰撞。

(2)不要举手,不要乱挣扎,尽量不要游泳,能浮在水面即可。

(3)海水温度偏低时,不要脱衣服。

(4)不要喝海水。

(5)尽可能向其他落水者靠拢,积极互助、相互鼓励,尽力使自己易于被救援者发现。

(2)海啸过后抢救落水者·进温水里恢复体温,或披上被、毯、大衣等保温;不要局部加温或按摩。

·给落水者适当喝些糖水,但不要让落水者饮酒。

·如果受伤,立即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急救措施;重伤员要及时送往医院。

关于海啸的资料

关于海啸的资料

关于海啸的资料一、海啸的定义及成因海啸是一种源于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或滑坡等自然灾害引发的海洋巨浪。

当地壳运动引发海底地震或火山喷发时,海底板块的位移会引起大规模水体的动荡,形成海啸。

二、海啸的分类根据产生海啸的原因、规模和影响范围不同,海啸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地震海啸:由地震引发的海啸,规模较大,破坏力强。

2.火山海啸:由火山喷发引发的海啸,规模较小,但仍然具有一定破坏性。

3.滑坡海啸:由海底地质滑坡引发的海啸,威力不如地震海啸,但仍然会对沿岸地区造成破坏。

三、海啸的影响海啸可以对沿海地区造成灾难性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人员伤亡:海啸引发的海水带来巨大的破坏力,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海啸破坏了沿海地区的建筑、设施和农田,给当地经济带来严重损失。

•生态影响:海啸带来的巨浪可能破坏沿海生态系统,对生物多样性造成损害。

四、海啸的预防和减灾为了减少海啸造成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预防和减灾措施:•建立海啸预警系统:通过监测地震、海啸传播速度等数据,提前预警可能发生的海啸,减少人员伤亡。

•加强应急演练:做好应急预案,提高民众的应对能力和自救互救意识。

•规划合理的沿海建设:避免在潮汐带或易受海啸影响的区域建设重要设施,降低损失。

五、海啸的救援和重建一旦海啸发生,必须立即展开救援和重建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组织搜救行动:及时救援被困人员,减少生命损失。

•提供救助和医疗:安置灾难中的受灾者,提供食品、饮水、医疗等援助。

•重建受灾地区:修复受损建筑、设施,恢复生产生活秩序,重建受灾地区。

以上是关于海啸的资料,希望能够让大家更深入了解海啸及其应对措施。

海啸名词解释

海啸名词解释

海啸名词解释1. 什么是海啸?海啸,又称海洋地震波,是指在海洋中由于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或陨石撞击等造成的巨大能量释放,引起的一种巨大水波。

它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海洋灾害,可以对沿海地区和海上设施造成毁灭性影响。

2. 海啸的形成过程海啸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1 激发阶段当地震或其他能量释放事件发生时,最初的能量会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到海底。

这些地震波会产生一种称为“初级潮”或“模态1”激发的现象。

这些海底地震波使海底上下移动,形成一种激发波。

2.2 传播阶段激发波会向海洋表面传播,并逐渐变成一种称为“次级潮”或“模态2”的波。

这种次级潮波会以一个固定的速度传播,这个速度取决于海洋的深度。

2.3 到达沿岸阶段当次级潮波到达浅水区时,水深变浅,波速减小,波峰变得更加陡峭。

这时的波称为海啸。

海啸会以极快的速度冲击沿岸地区,形成巨大的破坏力。

3. 海啸的灾害影响海啸对沿海地区和海上设施的影响非常严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溺水和淹没海啸带来的巨浪能够淹没低洼地区和沿海城市,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溺水是海啸造成的主要死因之一。

3.2 建筑物破坏海啸的冲击力可以摧毁沿岸地区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

巨大的水流和漂浮物可以将建筑物冲垮,造成大面积损毁。

3.3 生态环境破坏海啸会对海岸线河口和沿海湿地等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植被受损,生物栖息地破坏,破坏生态平衡。

3.4 经济损失海啸造成的损失巨大,包括房屋、工厂、农田等财产的损失,以及对渔业、旅游业等经济活动的打击。

恢复和重建所需的费用也非常庞大。

4. 预警体系与防御措施4.1 预警体系为了减少海啸带来的伤害,各国建立了海啸预警体系。

该体系包括地震监测、海洋监测、数据传输和信息发布等环节。

当海啸威胁到沿海地区时,可以通过预警系统向相关部门和居民发送警报。

4.2 防御措施为了减少海啸对沿岸地区的影响,人们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

包括:•建设海堤和护岸,以阻挡海啸的冲击;•设立逃生路线和避难所,方便人们在海啸来临时躲避;•加强建筑物的抗震性,减少海啸造成的损害;•提高居民和旅游者的安全意识,加强海啸应对的培训和教育。

海啸

海啸
海啸
1危害
2情形 3 自救
5小组
• 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海啸大约有260次左右, 平均大约六、七年发生一次。发生在环太 平洋地区的地震海啸就占了约80%。而日本 列岛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占太平洋地震海 啸的60%左右,日本是全球发生地震海啸并 且受害最深的国家。
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 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 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FANFEN
• 海底地震 submarine earthquake 地震是地下 岩石突然断裂而发生的急剧运动。岩石板 块沿边界的相对运动和相互作用是导致海 底地震的主要原因。海底地震分布规律和 发生机制的研究,是板块构造理论的重要 支柱。海底地震及其所引起的海啸,给人 类带来灾难。 • 返回
• 海啸发生时,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 到很远的地方。它以每小时600-1000公里的高速,在毫 无阻拦的洋面上驰聘1万-2万公里的路程,掀起10-40米 高的拍岸巨浪,吞没所波及的一切,有时最先到达的海 岸的海啸可能是波谷,水位下落,暴露出浅滩海底;几 分钟后波峰到来,一退一进,造成毁灭性的破坏。[2] • 剧烈震动之后不久,巨浪呼啸,以摧枯拉朽之势,越过 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城市和村庄, 瞬时人们都消失在巨浪中。港口所有设施,被震塌的建 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事后,海滩上一 片狼藉,到处是残木破板和人畜尸体。[2] 返回
• 1.地震海啸发生的最早信号是地面强烈震动,地震波与海啸的到达有一 个时间差,正好有利于人们预防。如果你感觉到较强的震动,不要靠 近海边、江河的入海口。如果听到有关附近地震的报告,要做好防海 啸的准备,注意电视和广播新闻。要记住,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 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公里远的地方。 • 2.如果发现潮汐突然反常涨落,海平面显著下降或者有巨浪袭来,都应 以最快速度撤离岸边。 • 3.海啸前海水异常退去时往往会把鱼虾等许多海生动物留在浅滩,场面 蔚为壮观。此时千万不要前去捡鱼或看热闹,应当迅速离开海岸,向 内陆高处转移。 • 4.发生海啸时,航行在海上的船只不可以回港或靠岸,应该马上驶向深 海区,深海区相对于海岸更为安全。 • 5.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急救包,里面应该有足够72小时用的药物、饮用 水和其他必需品。这一点适用于海啸、地震和一切突发灾害。

海啸

海啸


三、具体事例 印度洋海啸 2004年12月6日,印度洋发 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 啸。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印 尼、斯里兰卡、泰国、印度马 尔代夫等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 亡和财产损失。
四、海啸的前兆 地面剧烈晃动。可能由海洋地震引起,不久可 能发生海啸。因为地震波先于海啸到达近海岸 人们有时间及时避险。 潮汐忽然反常降落。海平面显著下降或有巨浪 袭来时,必须以最快速度撤离海岸。 ※注意!! 海水异常退去时往往把鱼虾等许多海生动物留 在浅滩。此时千万不可去看热闹,必须迅速离 开岸边,大破坏力、灾难性的海浪,通 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 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以及火山爆发 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 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 海啸在外海时由于水深,波浪起伏较小,不易引 起注意。但是,到达海边浅水区时,巨大的能量 使波浪骤然升高,形成内含极大能量高达十几米 甚至数十米的“水墙”,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 往往造成不可估量的摧残。

海啸是很可怕的,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 威胁。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海上恶魔” -海啸。 一、海啸的危害 在发生海底地震时,经常会引起巨大的海浪,这 就是海啸。海啸出现后能快速的在海中移动,遇 到陆地就会抬高,能毁掉整座村庄和城镇,甚至 还能把巨轮冲上陆地。海啸在海洋中的传播速度 每小时可达几百甚至上千米,它形成的巨浪达 60~100米之高,能将海上行驶的所有船只吞噬。
五、应急措施 1.不要因顾及财产而丧失逃生时间。 2.不辛落水时: (1):尽量抓住木板等漂浮物,避免与其他硬 物碰撞。 (2):不要游泳、挣扎,保持体力,能浮在水 面即可。 (3):不要脱衣服,衣服可帮自己漂浮。 (4):不要喝海水,喝海水会让肾功能衰竭。

(整理版)海啸

(整理版)海啸

海啸⑴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激起的巨浪,在涌向海湾内和海港时所形成的破坏性的大浪称为海啸。

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只有在里氏震级大于6.5级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全球地震海啸发生区的分布根本上与地震带一致。

破坏性较大的地震海啸平均六七年发生一次,其中约80%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当海底地震导致海底变形时,变形地区附近的水体产生巨大波动,海啸就产生了。

⑵在开阔海面海啸波高度很低,海啸波在大洋中移动时,波长可达数十或数百公里,波高仅为1米左右,周期2—200分钟。

海啸的传播速度与它移动的水深成正比。

在太平洋,海啸的传播速度一般为每小时二三百公里到一千多公里。

海啸不会在深海大洋上造成灾害,正在航行的船只甚至很难发觉到这种波动。

海啸发生时,越在外海越平安,因此,准备靠岸或者停靠在岸边的船只要及时向外海开就可以化险为夷。

⑶一旦海啸进入大陆架,由于深度急剧变浅,波高骤增,可达20—30米。

这种巨浪可带来消灭性的灾害。

海啸携带海底沉积物,如船只、树木等重物一直冲入海岸线以上几百米的地方。

海啸登陆时的速度约达每小时160公里。

⑷海啸产生的巨浪可能是一个或多个,其间可能间隔几分钟或几小时。

地面震动并伴随突然退潮往往是海啸发生的先兆。

另外,海啸并不总是以巨浪的形式登陆。

它们更有可能是快速涨潮,伴随着水下旋涡。

它可以把人卷入水下,并卷起重物,有时可以吞没整个海滩。

海啸威力如此之大,所以提前预报非常重要,这样才能赢得提前撤离的时间,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波沿地壳传播的速度远比海啸波运行速度快,所以海啸是可以提前预报的。

例如发生在智利的海啸,需要经过13个小时才能传到夏威夷,约20个小时后才能到达日本沿岸。

如果利用海啸监测网获取的地震波记录,在短时间内就能做出海啸警报,可以为该地区赢得时间。

⑸1964年,国际上就成立了全球海啸警报系统协调小组,太平洋由于海啸多发,所以海啸预警系统很兴旺。

印度洋由于历史上很少发生海啸,没有国家参加海啸预警系统,根本没有海啸预警网络,所以此次海啸造成的重大伤亡和没有及时预报关系很大。

海啸的名词解释是什么意思

海啸的名词解释是什么意思

海啸的名词解释是什么意思海啸,即海洋地震引发的海浪震荡现象,是一种巨大且具有破坏性的水动力灾害事件。

它通常发生在海底地壳运动导致的地震或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过程中,形成的巨大能量释放使得海水出现剧烈的振荡,进而引发强烈的海浪。

海啸波浪可以以高速传播于近海和远洋,并最终冲击到沿海地区,对沿海城市、渔村、海岸线等人类生活和建筑环境带来巨大破坏。

一、海啸的物理原理海啸的形成是由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海底地壳断裂和地壳沉降,其中最常见的是海底地震。

当地震发生时,构造运动使地壳发生断裂和位移,进而引发大量的地震波能量释放。

其中一部分能量转化为海浪的动能。

这些能量在海平面下产生波浪,并沿海底扩散,形成初始波源。

海水受到地壳位移的影响,开始发生振荡,形成长周期、大振幅的波动。

这些波动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逐渐由深海区转移到近海和沿海地区。

二、海啸的形成过程海啸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形成阶段、传播阶段和冲击阶段。

在形成阶段,地质构造运动(主要是地震)导致海底地壳断裂和破裂,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这些能量传播到水下,引发水体发生振荡,并缓慢地向海上扩展。

当海底地壳断层发生急剧的垂直位移时,海水被抬升到巨大高度,形成了海啸的初始波源。

在传播阶段,初始波源向外传播,并逐渐变成了更加规则和有序的波浪系统。

海水高度的变化会伴随着波速和波长的变化,其中较低频率的波长由于传播速度较快,首先抵达沿海地区。

最后,在冲击阶段中,随着波浪接近陆地,其波长减小、波高增大。

当波浪到达浅水区时,它们逐渐减速、靠拢,并且波峰与波谷之间的距离变得更小。

这使得波浪受到动量守恒定律的作用,波峰和波谷的能量都会增强。

最终,在海岸线上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力,将瞬间冲击沿岸地区。

三、海啸的破坏性与防范由于海啸的特殊性质和动力学特点,它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由于其海浪的特殊性质,海啸波浪能够跨越数千公里的海域,并以高速传播至沿海地区,对沿岸线造成灾难性的破坏。

波浪的冲击力可以摧毁建筑物、破坏沿海设施和堤坝,并淹没整个城市。

海啸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海啸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海啸的名词解释是什么海啸,也被称为海浪地震、海洋地震,是指在海洋中由地壳运动引发的巨大海浪。

它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能够造成海岸线的剧烈变化,危及海岛和沿海地区的居民和建筑物。

海啸在地质历史上多次发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影响。

1. 海啸的形成海啸通常由以下几个步骤形成:首先,地壳运动会引发地震或火山喷发。

地壳运动产生的能量会传播到海底,使海水发生剧烈的运动。

这种运动会在水下引起长波,长波能量在水体中传播并逐渐累积。

一旦这些累积的能量到达沿岸地区,就会形成巨大的海浪,进而形成海啸。

2. 海啸的特征海啸在波浪的性质上与通常看到的波浪有很大的不同。

其主要特征是波长很长、高度很大、速度很快且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海啸形成后,波浪在深海中可以达到数十米的高度,并以很高的速度向海岸线移动。

一旦靠近浅海地区,波浪的高度会减小,但能量却会集中,使得海水像洪水般倾泻而出,造成巨大的破坏性。

3. 海啸的影响由于海啸具有巨大的能量和破坏性,它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在海域,海啸能够摧毁海上建筑物,破坏船只,并造成港口淤泥和物资的倾泻。

而在沿岸地区,海啸会席卷居民和建筑物,毁坏道路、桥梁和基础设施。

同时,由于大量的污水和盐水混合流入内陆,海啸还会对土壤和农田造成严重污染,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4. 海啸的预警和减灾措施鉴于海啸的破坏性,国际社会致力于加强海啸预警和减灾措施。

预警系统的建立包括对地震的监测、沿海地区的测量和观测以及海啸警报的发出。

同时,进行有效的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海啸的认知和防范意识也非常重要。

减灾方面的措施包括建立紧急疏散预案、加固沿海建筑物、提高海岸防护设施等。

这些努力旨在减少海啸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沿海地区的居民和环境。

5. 文化和历史意义海啸在历史上多次发生,对一些岛屿和沿海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日本的歌舞伎和传统绘画中常常描绘了海啸的场景,这反映了海啸在该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海啸

海啸

预防海啸
海啸前 1.地震海啸发生的最早信号是地面强烈震动,地震波
与海啸的到达有一个时间差,正好有利于人们预防。地震是 海啸的“排头兵”,如果感觉到较强的震动,就不要靠近海 边、江河的入海口。如果听到有关附近地震的报告,要做好 防海啸的准备,要记住,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 达离震源上千公里远的地方。 2. 如果发现潮汐突然反常涨 落,海平面显著下降或者有巨浪袭来,并且有大量的水泡冒 出,都应以最快速度撤离岸边。 3.海啸前海水异常退去时往 往会把鱼虾等许多海生动物留在浅滩,场面蔚为壮观。此时 千万不要前去捡鱼或看热闹,应当迅速离开海岸,向内陆高 处转移。 4.通过氢气球可以听到次声波的“隆、隆”声。
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 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 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 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 四周传播与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 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 现象。1960年智利地震海啸就属于此种类型。
隆起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
海啸的形成
一旦海啸进入大陆架,由于深度急剧变浅,波高骤增,可达
20至30米,这种巨浪可带来毁灭性灾害。 海啸来袭之前,海潮为什么先是突然退到离沙滩很远的 地方,一段时间之后海水才重新上涨? 大多数情况下,出现海面下落的现象都是因为海啸冲击 波的波谷先抵达海岸。波谷就是波浪中最低的部分,它如果 先登陆,海面势必下降。同时,海啸冲击波不同于一般的海 浪,其波长很大,因此波谷登陆后,要隔开相当一段时间, 波峰才能抵达。 另外,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震中附近,那可能是另一个 原因造成的:地震发生时,海底地面有一个大面积的抬升和 下降。这时,地震区附近海域的海水也随之抬升和下降,然 后就形成了海啸。

什么是海啸

什么是海啸

什么是海啸海啸是一种具有极大破坏力的自然灾害,由强烈海底地震、水下或海岸滑坡、火山爆发等引起。

这种灾难性的海浪有时波高可达数十米,形成一道巨大的“水墙”,以极快的速度向岸边冲去,瞬间摧毁沿海城镇、港口、码头、乡村,淹没房屋、田野、道路,破坏森林和其他树木以及海洋里的生物。

其破坏力之强,甚至有时一次海啸造成的灾难会超过两次强烈地震。

海啸的成因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是由强烈海底地震引起。

当震源位于海底下50千米以内,且震级达到6.5级以上时,就有可能引发海啸。

此外,水下或海岸滑坡、火山爆发等地质活动也可能引起海啸。

当这些活动发生时,会在海面上产生不断扩大的震荡波,形成海啸。

海啸的波长通常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因此其传播过程中受到的阻力较小。

这种波运动周期较长,可以在茫茫的大洋上传播数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

然而,当海啸波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由于水深变浅,波高会骤增,有时可达20至30米,形成极具破坏力的“水墙”。

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大致与地震带一致,其中太平洋西北部是地震海啸发生最频繁的地区。

据统计,全球的海啸灾害中,由地震引起的大约占80%。

此外,中国沿海也发生过多次海啸,其中1969年和1976年的渤海湾地震海啸造成了严重的灾害。

为了减少海啸带来的损失,人们需要加强对海啸的预警和监测。

目前,全球已经建立了多个海啸预警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海底地震、海啸波高等数据,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沿海居民采取防范措施。

此外,还需要加强公众的海啸防范意识,提高人们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除了预警和监测外,减灾措施也是降低海啸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

在沿海城镇、港口、码头等易受海啸袭击的地方,应建立防海啸设施,如防波堤、护岸工程等。

这些设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海啸波高,降低海啸对沿海设施的破坏力。

同时,还应加强沿海地区的城市规划,避免在易受海啸袭击的地方建设重要设施和居民区。

总之,海啸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其危害,并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其带来的损失。

什么是海啸

什么是海啸

什么是海啸海啸是指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和水下滑坡,塌陷所激发的,其波长可达几百公里的海洋巨波.它在滨海区域的表现形式是海水陡涨,骤然形成”水墙”,伴随着隆隆巨响,瞬时侵入滨海陆地,吞没良田和城镇村庄,然后海水又骤然退去,或先退后涨,有时反复多次,造成生命财产巨大损失.本地海啸在海啸波到达前:还常伴有强烈的地震或震灾发生.我国也是多风暴潮灾害的国家,历代都把风暴潮和地震海啸所表现的潮位异常混称为海啸,海溢或大海潮等.近20年多年来,我国学术界决定把风暴和地震引起的潮位异常分别称为风暴潮和海啸.另外,有时把天文,风暴和地震原因造成潮位异常所引起的滨海地区受淹导致的灾害统称为“潮灾.但多数情况下,所谓潮灾就是习惯地指风暴潮灾害.大洋中海啸震源附近水面最初的升高幅度只有1至2米,这种洋波移行在深水大洋时,波长可达几十到数百公里,周期之至200分,最常见的是之至狈分,传播速度可达近千公里/小时.所以海啸不会在深海大洋造成灾害甚至难于察觉这种波动.然而当海啸波进入大陆架后,因深度急剧变浅,能量集中,引起振幅增大.若大陆架很窄,从海面到海底流速几乎一样的海啸波携带巨大能量直冲岸边或港湾,波高骤增,这时可能出现波幅为20--30米的巨浪和造成波峰倒卷.这种巨波冲到那里,那里便是一片废墟,也正是这些地方,海啸才变为生命的最大威胁和可怕的自然现象.海啸的起因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根据现代板块结构学说的观点,智利是太平洋板块与南美洲板块相互碰撞的俯冲地带,处在环太平洋火山活动带上.这种特殊的地质结构,造成了智利处于极不稳定的地表之上.自古以来,这里火山不断喷发,地震连连发生,海啸频频出现,灾难时常降临.1960年5月21日凌晨开始,在智利的蒙特港附近海底,突然发生了世界地震史上罕见的强烈地震.大小地震一直持续到6月23日,在前后1个多月的时间内,先后发生了225次不同震级的地震.震级在7级以上的有十几次之多,其中震级大于8级的有3次.。

海啸的意思

海啸的意思

海啸的意思海啸,又称海浪地震、海波地震或津浪,是指在海洋中发生的一种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

它是由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海底地壳运动或其他地质灾害引起的。

一旦海啸形成,它将以惊人的速度向海岸冲来,给沿岸地区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海啸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力和危险性。

当地震发生时,地壳的运动会形成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通过水传递,引起海水剧烈波动,形成海啸。

海啸在海洋中的速度非常快,可达到每小时几百公里,甚至更快。

然而,当海啸接近沿岸时,由于水深减小,速度减慢,但高度却增加。

当它冲向海岸时,它会形成巨大的海浪,造成沿岸地区的水灾。

海啸的破坏力是巨大的。

当巨大的海浪冲击到沿岸地区时,它会摧毁建筑物、破坏海岸线,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过去几十年里,世界各地发生了许多海啸事件,给许多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004年印度洋地震引发了一次严重的海啸,造成了至少23万人的死亡。

这次海啸也是迄今为止最为致命的海啸之一。

虽然海啸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力,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技术和预警系统来减少海啸对人们的影响。

例如,在发生地震后,科学家可以通过测量海底地震仪器上的数据来判断是否有海啸的可能。

一旦发现有海啸的可能性,紧急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向沿岸地区发布预警信息,帮助人们及时撤离险区,减少人们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除了预警系统外,教育也是减少海啸灾害影响的重要措施之一。

人们应该了解海啸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应对海啸灾害。

政府和教育机构应该加强对民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只有当人们有足够的知识和意识时,才能在海啸发生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

同时,国际合作也是减少海啸影响的重要途径。

由于海啸是跨国界的自然灾害,国际社会应共同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加强海啸监测和预警系统。

各国应积极响应国际组织的呼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海啸带来的威胁。

总之,海啸是一种自然灾害,它的破坏力是巨大的。

然而,通过科学技术、预警系统、教育和国际合作,我们可以减少海啸对人们的影响。

海啸科普ppt

海啸科普ppt

警的准确性。同时,智能化预警系统还能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提供更
具针对性的防范建议。
03
实时监测与反馈
通过在沿海地区建立更密集的监测网络,可以实时监测海面的变化,并
及时将数据反馈给预警中心。这将有助于更快速地发布预警,减少灾害
损失。
国际合作在海啸防范中的作用
信息共享
联合演习与培训
资金与技术支持
加强国际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 ,别是关于海啸的研究成果 和预警经验,有助于提高全球 范围内的海啸防范水平。
一旦监测到海啸发生,预警系统会迅速发布预警 信息,通知沿海地区居民和相关机构采取应对措 施。
预警的时效性
预警系统的时效性对于减少灾害损失至关重要, 预警时间越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疏散和采 取防护措施。
海啸预防措施
建立防灾减灾意识
普及海啸知识,提高公众对海啸的认知和防灾减灾意识,是预防海 啸灾害的重要措施。
组织跨国联合演习和培训活动 ,提高各国应对海啸的能力和 协同作战能力。通过模拟真实 场景,可以发现并解决存在的 问题,提高实际应对中的应变 能力。
发达国家可以为发展中国家提 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其完 善海啸预警和防范设施,提高 应对能力。国际合作还能促进 技术交流和创新,推动全球海 啸防范水平的整体提升。
海啸科普
汇报人: 2024-01-02
目 录
• 海啸概述 • 海啸的影响 • 海啸的预警和预防 • 海啸的历史事件 • 海啸的未来展望
01
海啸概述
海啸的定义
总结词
海啸是一种由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或水下塌陷等自然灾害引发的巨大海浪,通常 伴随着巨响和泡沫。
详细描述
海啸是一种大规模的海上灾难现象,通常由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或水下塌陷等自 然灾害引发。当这些事件发生时,海底的变动会导致海水剧烈波动,形成巨大的 海浪。这些海浪通常会伴随着巨响和泡沫,并迅速扩散到周围的海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啸,由风暴或海底地震造成的海面恶浪并伴随巨响的现象。

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海啸自救地球的终极毁灭者,是地球上最强大的自然力:海啸Tidal Wave 海啸图片集萃(20张)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

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

海啸在许多西方语言中称为“tsunami”,词源自日语“津波”,即“港边的波浪”(“津”即“港”)。

这也显示出了日本是一个经常遭受海啸袭击的国家。

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观察、预测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阻止它们的发生。

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地震规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

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在海底附近传播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海啸在海洋的传播速度大约每小时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邻两个浪头的距离也可能远达500到650公里,当海啸波进入陆棚后,由于深度变浅,波高突然增大,它的这种波浪运动所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并形成“水墙”。

智利地震引发海啸过后一片狼藉由地震引起的波动与海面上的海浪不同,一般海浪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层波动,而地震所引起的水体波动是从海面到海底整个水层的起伏。

此外,海底火山爆发,土崩及人为的水底核爆也能造成海啸。

此外,陨石撞击也会造成海啸,“水墙”可达百尺。

而且陨石造成的海啸在任何水域也有机会发生,不一定在地震带。

不过陨石造成的海啸可能千年才会发生一次。

海啸同风产生的浪或潮是有很大差异的。

微风吹过海洋,泛起相对较短的波浪.相应产生的水流仅限于浅层水体。

猛烈的大风能够在辽阔的海洋卷起高度3米以上的海浪,但也不能撼动深处的水。

而潮汐[1]每天席卷全球两次.它产生的海流跟海啸一样能深入海洋底部,但是海啸并非由月亮或太阳的引力引起,它由海下地震推动所产生,或由火山爆发、陨星撞击、或水下滑坡所产生。

海啸波浪在深海的速度能够超过每小时700千米,可轻松地与波音747飞机保持同步。

虽然速度快.但海啸抓拍(14张)在深水中海啸并不危险,低于几米的一次单个波浪在开阔的海洋中其长度可超过750千米这种作用产生的海表倾斜如此之细微,以致这种波浪通常在深水中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海啸是静悄悄地不知不觉地通过海洋,然而如果出乎意料地在浅水中它会达到灾难性的高度.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

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

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

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

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10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

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

由于以上原因,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编辑本段海啸的起因海啸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

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

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

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激起的巨浪,在涌向海湾内和海港时所形成的破坏性的大浪称为海啸。

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只在出现垂直断层、里氏震级大于6.5级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当海底地震导致海底变形时,变形地区附近的水体产生巨大波动,海啸就产生了。

海啸过后(16张) 海啸的传播速度与它移行的水深成正比。

在太平洋,海啸的传播速度一般为每小时两三百公里到1000多公里。

海啸不会在深海大洋上造成灾害,正在航行的船只甚至很难察觉这种波动。

海啸发生时,越在外海越安全。

一旦海啸进入大陆架,由于深度急剧变浅,波高骤增,可达20至30米,这种巨浪可带来毁灭性灾害。

海啸来袭之前,海潮为什么先是突然退到离沙滩很远的地方,一段时间之后海水才重新上涨?大多数情况下,出现海面下落的现象都是因为海啸冲击波的波谷先抵达海岸。

波谷就是波浪中最低的部分,它如果先登陆,海面势必下降。

同时,海啸冲击波不同于一般的海浪,其波长很大,因此波谷登陆后,要隔开相当一段时间,波峰才能抵达。

另外,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震中附近,那可能是另一个原因造成的:地震发生时,海底地面有一个大面积的抬升和下降。

这时,地震区附近海域的海水也随之抬升和下降,然后就形成了海啸。

编辑本段海啸的分类海啸可分为4种类型。

即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啸和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啸。

中国地震局提供的材料说,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

其机制有两种形式:“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

“下降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传播与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

1960年智利地震海啸就属于此种类型。

“隆起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须保持一个等势面以达到相对平衡,于是海水从波源区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

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波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

1983年5月26日,中日本海7.7级地震引起的海啸属于此种类型编辑本段海啸的预警海啸预警的物理基础在大地震之后如何迅速地、正确地判断该地震是否会激发海啸,这仍然是个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

尽管如此,根据目前的认识水平,仍可通过海啸预警为预防和减轻海啸灾害做出一定的贡献。

海啸预警的物理基础在于地震波传播速度比海啸的传播速度快。

地震纵波即P波的传播速度约为6~7千米/秒,比海啸的传播速度要快20~30倍,所以在远处,地震波要比海啸早到达数十分钟乃至数小时,具体数值取决于震中距和地震波与海啸的传播速度。

例如,当震中距为1000千米时,地震纵波大约2.5分钟就可到达,而海啸则要走大约1个多小时;1960年智利特大地震激发的特大海啸22小时后才到达日本海岸。

如能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海啸传播速度的差别造成的时间差分析地震波资料,快速地、准确地测定出地震参数,并与预先布设在可能产生海啸的海域中的压强计(不但应当有布设在海面上的压强计,更应当有安置在海底的压强计)的记录相配合,就有可能做出该地震是否激发了海啸、海啸的规模有多大的判断。

然后,根据实测水深图、海底地形图及可能遭受海啸袭击的海岸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等相关资料,模拟计算海啸到达海岸的时间及强度,运用诸如卫星、遥感、干涉卫星孔径雷达等空间技术监测海啸在海域中传播的进程、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海啸预警信息及时传送给可能遭受海啸袭击的沿海地区的居民,并在可能遭受海啸袭击的沿海地区,开展有关预防和减轻海啸灾害的科技知识的宣传、教育、普及以及应对海啸灾害的训练和演习。

这样,就有希望在海啸袭击时,拯救成千上万生命和避免大量的财产损失。

海啸预警具有可靠的物理基础,它不但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实际上也是可行的,并且已经有了成功的范例。

例如,1946年,海啸给夏威夷的“曦嵝”(Hilo)市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于是,1948年便在夏威夷便建立了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从而有效避免了在那以后的海啸可能造成的损失。

倘若印度洋沿岸各国在2004年印度洋特大海啸之前,能与太平洋沿岸国家一样建立起海啸预警系统,那么这次苏门答腊%A3%AD安达曼特大地震引起的印度洋特大海啸,决不致造成如此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以上所述的海啸预警对于“远洋海啸”比较有效。

但是,对于“近海海啸”(亦称“本地海啸”)即激发海啸的海底地震离海岸很近,例如只有几十至数百千米的海啸,由于地震波传播速度与海啸传播速度的差别造成的时间差只有几分钟至几十分钟,海啸早期预警就比较难于奏效。

为了在大地震之后能够迅速地、正确地判断该地震是否激发海啸,减少误判与虚报、特别是“近海海啸”预警的误判与虚报以提高海啸预警的水平,必须加强对海啸物理的研究。

(摘自:大众科技报2006年10月24日)怒吼的巨浪根据现代板块结构学说的观点,智利是太平洋板块与南美洲板块相互碰撞的俯冲地带,处在环太平洋火山活动带上。

这种特殊的地质结构,造成了智利处于极不稳定的地表之上。

自古以来,这里火山不断喷发,地震连连发生,海啸频频出现,灾难时常降临。

1960年5月21日凌晨开始,在智利的蒙特港附近海底,突然发生了世界地震史上罕见的强烈地震。

大小地震一直持续到6月23日,在前后1个多月的时间内,先后发生了225次不同震级的地震。

震级在7级以上的有十几次之多,其中震级大于8级的有3次。

海啸预警系统地震能引发海啸,因此海啸的预警信怎要由地震监测系统提供。

在全球地震多发地带如太平洋沿岸、印度洋沿岸都应该有完善的地震监测网络。

编辑本段危害剧烈震动之后不久,巨浪呼啸,以摧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城市和村庄,瞬时人们都消失在巨浪中。

港口所有设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

事后,海滩上一片狼藉,到处是残木破板和人畜尸体。

地震海啸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十分巨大的。

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预测、观察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控制它们的发生。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海洋环境预报室副主任于福江介绍,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

但由于我国大陆沿海受琉球群岛和东南亚诸国阻挡,加之大陆架宽广,越洋海啸进入这一海域后,能量衰减较快,对大陆沿海影响较小。

因为地震波沿地壳传播的速度远比地震海啸波运行速度快,所以海啸是可以提前预报的。

不过,海啸预报比地震探测还要难。

因为海底的地形太复杂,海底的变形很难测得准。

1964年国际上成立了全球海啸警报系统协调小组,太平洋由于海啸多发,所以海啸预警系统很发达。

此次大地震发生15分钟后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就从檀香山分部向参与联合预警系统的26个国家发布了预警信息。

如果印度洋也有预警系统,也许人们就可以更好地利用从震后到海啸登陆印度洋沿岸的宝贵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