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复习《文言虚词》教案
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虚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文言虚词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文言虚词的分类和用法;3. 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使用文言虚词,提高文言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文言虚词的分类和用法;2. 文言虚词的辨析。
三、教学难点1. 文言虚词的辨析;2. 文言虚词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学素材;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入文言虚词的概念,简要介绍文言虚词在文言文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2. 知识讲解(25分钟)(1)文言虚词的分类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文言虚词的分类,并详细解释每一类虚词的特点和用法。
a. 介词:如于、以、自、由等;b. 连词:如而、乃、且、若等;c. 副词:如复、亦、已、未等;d. 助词:如之、乎、焉、兮等。
(2)文言虚词的用法教师通过例句和实例解释文言虚词的用法,帮助学生理解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3. 练习与讨论(30分钟)(1)练习教师分发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填空或选择正确的虚词。
教师可以提供多组练习题,涵盖不同的文言虚词和用法,以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文言虚词的辨析和运用展开讨论。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如“在句子中如何选择适当的虚词?”、“文言虚词和现代汉语中的虚词有何异同?”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
4. 拓展应用(20分钟)教师提供一篇文言文阅读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阅读和理解,并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可以选择一篇篇幅适中、内容有趣的文言文,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5. 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运用是否有所提高,是否能够熟练辨析虚词的用法等。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文言虚词的分类和用法;2. 阅读一篇文言文,标注其中的虚词,并分析其用法和作用;3. 针对文言虚词的运用写一篇短文,注意使用正确的虚词,体现所学知识。
文言文虚词的教案
文言文虚词的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虚词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虚词及其用法。
3. 能够正确运用文言文虚词进行句子构造和表达。
教学重点:1. 文言文虚词的概念和作用。
2. 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和运用较复杂的文言文虚词。
2. 区分和辨别相似的文言文虚词。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和教学材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学习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文言文虚词的主题,解释虚词的概念和作用。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解文言文虚词(15分钟)1. 介绍常见的文言文虚词,如“之”、“乎”、“焉”、“乃”等。
2. 分析每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举例说明。
3. 引导学生通过例句理解和记忆虚词的用法。
三、练习虚词的运用(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要求运用所学的虚词进行句子构造。
2. 引导学生逐步完成练习题,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
3. 学生展示练习结果,教师进行评价和讲解。
四、虚词的辨析(15分钟)1. 介绍相似文言文虚词的区分方法。
2. 给学生发放辨析题,要求区分和辨别相似虚词。
3.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和分析,正确辨别虚词的用法。
2. 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教师进行解答和解释。
3. 提醒学生课后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文言文虚词的概念和用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例句理解和记忆虚词的用法,并通过练习题进行运用和巩固。
通过辨析题引导学生区分和辨别相似虚词,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文言文虚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六、文言文虚词在句中的功能(15分钟)1. 介绍文言文虚词在句中的不同功能,如语气词、助词、连词等。
2. 分析不同虚词的功能和用法,举例说明。
3. 引导学生通过例句理解和掌握虚词在不同功能中的运用。
七、文言文虚词在文中的语境分析(15分钟)1. 讲解文言文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和意义。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言文中的常见虚词及其用法;(2)能够正确运用虚词进行句子构建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分析,理解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2)通过练习,提高运用虚词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虚词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2)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虚词的灵活运用,能够正确判断虚词在句子中的用法。
三、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句,分析虚词的用法和作用;2. 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巩固虚词的知识;3. 互动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虚词的用法和例句;2. 练习题: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虚词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知识讲解(1)讲解虚词的定义和作用;(2)举例分析常见虚词的用法。
3. 课堂练习(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讲解练习题,纠正错误答案。
4. 互动环节(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虚词的用法;(2)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虚词的重要性和用法。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虚词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六、教学内容拓展1. 对比分析:(1)分析文言文虚词与现代汉语虚词的异同;(2)通过对比,加深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
2. 文化背景:(1)介绍虚词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应用;(2)了解虚词在古代礼仪、习俗等方面的意义。
七、课堂练习与互动1. 出示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虚词进行句子构建;2. 学生互相交换练习题,进行批改和讨论;3.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点评。
八、文言文虚词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1. 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虚词应用实例;2. 让学生尝试在现代汉语语境中运用文言文虚词;3. 讨论虚词在实际语境中的得体运用。
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教案标题: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文言虚词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及其用法
3. 能够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运用文言虚词
教学重点:
1. 文言虚词的定义和特点
2. 常见的文言虚词及其用法
3. 文言虚词的运用
教学难点:
1. 掌握文言虚词的多样性和灵活运用
2. 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使用文言虚词
教学准备:
1. 教材:相关文言文课文和阅读材料
2.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3. 学生练习题目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举例引入文言虚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文言虚词的定义和特点。
第二步:讲解(15分钟)
教师讲解常见的文言虚词及其用法,包括“乃、其、者、焉、所、之”等虚词的
用法和意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第三步:练习(20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等,
帮助学生巩固文言虚词的用法。
第四步:拓展(10分钟)
教师展示一些古文课文或文章,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发现其中的文言虚词,并讨论其运用和意义。
第五步: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言虚词的重要性和灵活运用,鼓励学生
在阅读和写作中多加练习。
教学反思: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
的氛围中学习文言虚词,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
学生多加练习,提高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文言虚词教案(精心整理)
文言虚词教案(精心整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概念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及其用法。
3.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文言虚词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虚词的定义和分类。
2.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举例。
3. 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4. 文言虚词在阅读和写作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作用。
2. 难点:文言虚词在实际阅读和写作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虚词的概念、分类和用法。
2. 举例法:通过典型例句分析文言虚词的用法。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4.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文言虚词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分类:讲解文言虚词的分类及其特点。
3. 举例分析:分析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举例。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文言虚词的用法和作用。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掌握程度。
在课后进行反馈,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针对性辅导。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将文言虚词与现代汉语中的相似词汇进行对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
2. 文化讲解:讲解文言虚词在古代文化中的意义和用法,让学生了解文言虚词的文化背景。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让学生提问,解答对文言虚词的疑问。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言虚词的用法,分享学习心得。
3. 示例演练:挑选学生上台演示文言虚词的用法,增强课堂互动性。
八、文言虚词在阅读中的应用1. 分析文章:选取含有文言虚词的文章,分析文言虚词在文章中的作用。
2. 解读句子:让学生练习解读含有文言虚词的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九、文言虚词在写作中的应用1. 讲解写作技巧:讲解如何在写作中正确使用文言虚词,使其文章更具古风。
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虚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例句分析和练习,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虚词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教学难点: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例句分析,让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
3. 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文言虚词的相关资料和例句。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文言虚词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文言虚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讲解新课:讲解本节课的文言虚词,包括用法和意义,并通过例句进行分析。
3. 课堂练习:给出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练习。
4.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拓展1. 通过讲解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文言虚词运用,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2. 组织学生进行文言虚词运用的小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文言虚词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掌握程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九、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写作,培养他们运用文言虚词的能力。
十、教学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文言虚词的重要性和用法。
2. 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运用文言虚词,提高文言文水平。
文言虚词及用法教案
文言虚词及用法教案
教案:文言虚词及用法
1.目标: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能够准确使用文言虚词进
行表达。
2.教学内容:
(1)文言虚词的概念和分类
(2)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
(3)文言虚词常见的语境和例句
3.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介绍文言语言的特点,引起学生对文言虚词的兴趣。
(2)讲解:向学生介绍文言虚词的概念和分类,如:“乎”、“矣”、“之”等。
(3)操练:让学生运用文言虚词进行句子的模仿和造句练习,以提高
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总结:通过对文言虚词的用法和例句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文言
虚词的掌握程度。
(5)拓展:通过让学生阅读文言文段落,解读其中使用的文言虚词,
提高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6)结束: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回答学生的问题,布置课后作业。
4.教学重点:
(1)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和常见的语境
(2)学生对文言虚词的运用能力
5.教学延伸:
(1)继续学习其他文言虚词的用法和特点
(2)阅读更多的文言文,扩展对文言虚词的运用能力和理解广度
6.评估方式:
(1)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文言虚词造句。
(2)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掌握程度。
文言文虚词的教案
文言文虚词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虚词及其基本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文虚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和分类。
2. 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3. 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4. 练习题和解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2. 难点: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分类和用法。
2. 示例法:通过例句展示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 讨论法:分组讨论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和分类。
2. 讲解:讲解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3. 练习:学生做练习题,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4. 讨论:分组讨论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小组讨论、个人发言。
2. 评价内容:学生对文言文虚词的掌握程度、运用能力、对句子中虚词位置和作用的理解。
3. 评价标准:正确使用文言文虚词,能解释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对讨论问题有深度思考。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定适合学生程度的文言文教材,提供文言文虚词的相关知识点。
2. 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3. 练习题:编写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文言文虚词的掌握。
4. 讨论材料:准备相关的讨论材料,提供学生讨论时参考。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和分类,讲解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2. 第二课时:练习文言文虚词的使用,讨论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3. 第三课时:总结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布置课后作业,进行教学评价。
九、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所学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第一章:虚词的概念与分类1.1 教学目标1. 了解文言文虚词的定义与作用;2. 掌握文言文虚词的分类及常见虚词。
1.2 教学内容1. 虚词的定义与作用;2. 虚词的分类: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副词等;3. 常见虚词举例。
1.3 教学过程1. 引入虚词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已学的虚词知识;2. 讲解虚词的分类及作用;3. 通过举例,让学生辨别并运用常见虚词。
1.4 课后作业1. 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虚词分类及常见虚词;2. 举例说明虚词在文言文中的运用。
第二章:介词的用法2.1 教学目标1. 掌握介词的定义与分类;2. 学会运用介词表达时间、地点、方向、原因等。
2.2 教学内容1. 介词的定义与分类:时间介词、地点介词、方向介词、原因介词等;2. 介词的用法与例句。
2.3 教学过程1. 讲解介词的定义与分类;2. 通过例句,让学生理解介词的用法;3. 练习运用介词表达时间、地点、方向、原因等。
2.4 课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介词分类及用法;2. 运用介词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连词的用法3.1 教学目标1. 了解连词的定义与分类;2. 学会运用连词连接句子、短语或句子成分。
3.2 教学内容1. 连词的定义与分类:并列连词、从属连词、转折连词、因果连词等;2. 连词的用法与例句。
3.3 教学过程1. 讲解连词的定义与分类;2. 通过例句,让学生理解连词的用法;3. 练习运用连词连接句子、短语或句子成分。
3.4 课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连词分类及用法;2. 运用连词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助词的用法4.1 教学目标1. 掌握助词的定义与分类;2. 学会运用助词表示语气、时态、疑问等。
4.2 教学内容1. 助词的定义与分类:语气助词、时态助词、疑问助词等;2. 助词的用法与例句。
4.3 教学过程1. 讲解助词的定义与分类;2. 通过例句,让学生理解助词的用法;3. 练习运用助词表示语气、时态、疑问等。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文言文虚词,如“之”、“乎”、“者”、“也”、“乃”等。
2. 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这些虚词,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用法的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和作用。
2. 常用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3. 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搭配。
4. 文言文虚词的辨析和练习。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虚词的定义、用法和例句。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析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3. 练习法:提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虚词用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回顾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讲解常用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3. 分析:分析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搭配。
4. 练习: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虚词用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程度。
2. 练习题的正确率: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阅读练习,评估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六、教学内容1. 深入了解文言文虚词的分类及其在句子中的功能。
2. 掌握“之”、“乎”、“者”、“也”、“乃”等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搭配。
3. 学习虚词在文言文句式中的作用,如倒装、省略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文言文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搭配。
2. 难点:虚词在复杂句子中的辨析和运用。
八、教学准备1. 教案、PPT及教学辅助材料。
2. 相关文言文虚词的练习题及答案。
3. 教学视频或音频资料,用于例证和分析。
九、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复习已学的虚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虚词的分类、用法及搭配,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课堂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
4. 练习巩固:让学生完成练习题,检测对虚词用法的掌握程度。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搭配。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中的常见虚词及其基本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文虚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2. 分析典型例句,巩固虚词用法。
3. 进行虚词运用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2. 难点: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常见虚词的用法。
2. 举例法:分析典型例句,巩固虚词用法。
3. 练习法:进行虚词运用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之前学过的文言文虚词,引导学生复习。
2. 讲解:讲解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如“之”、“乎”、“者”、“也”、“矣”等。
3. 举例: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理解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虚词进行句子构造。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虚词的正确使用。
注意: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教案框架,具体内容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课后布置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虚词用法的掌握程度。
3. 结合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检验学生对文言文虚词的复习效果。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虚词的用法。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虚词用法。
3. 预习下节课将要学习的虚词。
八、教学拓展:1. 介绍一些文言文虚词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和意义。
2. 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虚词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举办文言文虚词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反思:1. 课后及时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十、教学计划:1. 制定长期的教学计划,确保学生系统地学习文言文虚词。
2. 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
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虚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及其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虚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虚词的定义及分类。
2.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例句。
3. 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及作用。
4. 文言虚词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例句。
2. 难点: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及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文言虚词的定义、分类及用法。
2. 示例法:通过例句展示文言虚词的用法。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 讨论法:分组讨论文言虚词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文言虚词的定义及分类。
2. 讲解:讲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例句。
3. 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题,检测掌握情况。
4. 讨论:分组讨论文言虚词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
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例句。
2. 阅读一篇文言文,注意其中文言虚词的使用,并结合句意进行理解。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评价学生对文言虚词的定义、分类和用法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后阅读和讨论,评价学生对文言虚词在实际文本中的应用和理解能力。
3.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复习和巩固效果。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文言文教材或阅读材料,以便让学生进行阅读练习。
2. 准备文言虚词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等不同类型。
3. 准备黑板或投影仪,以便展示例句和关键知识点。
八、教学资源:1. 文言文阅读材料: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段落,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和分析。
2. 文言虚词练习题库:准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检测。
3. 参考书籍或在线资源:提供一些参考书籍或在线资源,以便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九、教学过程:1. 课堂讲解:按照教案中的教学步骤,进行文言虚词的讲解和示例。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1. 回顾和巩固文言文虚词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文言文虚词,提高阅读和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和分类。
2. 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3. 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4. 文言文虚词的辨析和运用技巧。
5. 练习题和答案解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文言文虚词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讲解:讲解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分析其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3. 练习:让学生进行文言文虚词的辨析和运用练习。
四、教学资源1. 文言文虚词的PPT课件。
2. 相关练习题和答案解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练习题的正确率: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交。
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文言文句子,让学生了解文言文虚词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作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角色扮演:模拟文言文对话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运用所学的文言文虚词进行交流。
七、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2. 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3. 激励性评价: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八、教学拓展1. 文化背景知识:介绍文言文虚词在古代文化中的含义和用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 相关文献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与文言文虚词相关的文献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 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尝试在现代汉语中运用所学的文言文虚词,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九、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合理规划每节课的时长,确保教学内容的充分讲解和练习。
《中考文言文复习——虚词》教案 4教学内容
《中考文言文复习——虚词》教案4文言文复习(虚词)【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常用虚词“之、其、而、以、于、因、为、焉、乃、则、然、或”的意义与用法。
【教学重点】通过层层深入的训练,帮助学生有效温习巩固《考纲》中所涉及的十二个常用虚词的常见意义与用法。
【教学难点】有效组织课堂活动,使学生文言虚词的迁移运用能力获得有效提升。
【教具】多媒体。
【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教学方法】点拨法、激励法【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我们都知道,根据词是否具有实在意义,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实词,另一类是虚词。
这两类词在文言文中的作用也不同。
曾有人这样说,如果说实词是文言文的肉体,那么虚词则是文言文的灵魂。
虚词为何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这是由它的灵活性决定的,它的意义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
但也正因为这一点,加大了虚词学习的难度。
而虚词一直是我们泰州中考的考点,我们就必须把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二、明确目标,分组活动。
1.复习目标。
首先我们要知道这节课的复习目标:(看白板,齐读一遍)“熟练掌握常用虚词“之、其、而、以、于、因、为、焉、乃、则、然、或”的意义与用法。
”目标里的12个虚词,就是我们泰州中考《考纲》中要求掌握的12个虚词。
还有目标达成的关键体现在哪里?对“熟练”二字上,何谓熟练?如何达成?下面我们将通过课堂练习的形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2.活动(一)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进行一个热身。
上课之前,老师编了一句话,里面嵌入了12个虚词,把《考纲》中要求掌握的12个虚词都嵌进去了,老师就用这句话来让你们练一练,希望同学们能既准确又快速的说出这14个虚词的语境义。
先自由的读两遍,然后花2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小组间的讨论(要求:组长提问,组员回答,组员答不出,组长答,都不会的就做上标记),看一看,哪组同学对虚词的意义掌握的更为熟练。
醉翁亭乃太守以其号名之,滁人或与太守游于此,游则酿泉为酒,因知从太守游而乐,然焉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文言虚词初中讲解教案
文言虚词初中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及其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虚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1. 文言虚词的定义及其作用。
2.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举例。
3. 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及其意义。
4. 练习题及解答。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实词,提醒学生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2. 提问:“什么是文言虚词?”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二、讲解文言虚词的定义及其作用(15分钟)1. 讲解文言虚词的定义:文言虚词是指在文言文中不表示具体意义,起连接、助词等作用的词语。
2. 讲解文言虚词的作用:文言虚词在句子中起到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作用,使句子结构更加紧凑,表达更加准确。
三、举例讲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20分钟)1. 举例讲解“之”、“乎”、“焉”、“于”、“也”、“矣”、“哉”等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2. 通过具体例句,让学生理解这些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及其所表示的意义。
四、练习题及解答(15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文言虚词知识,分析句子中的虚词用法。
2. 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答练习题。
3. 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正确理解虚词的用法。
五、总结与复习(5分钟)1. 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文言虚词知识,加深记忆。
2. 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注意文言虚词的用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题答案,评估学生对文言虚词用法的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文言虚词的复习提问,检查学生的复习效果。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文言文片段,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文言虚词知识进行理解和分析。
2. 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和起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文言虚词的定义、作用以及常见虚词的用法,使学生掌握了文言虚词的基本知识。
在讲解过程中,通过具体例句和练习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意义。
文言虚词教案初中
文言虚词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言虚词的概念和作用;2. 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及其用法;3.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文言虚词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文言虚词的概念和作用;2.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3. 文言虚词的运用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让学生谈谈对文言文的理解;2. 提问:你们觉得文言文难吗?为什么?二、讲解文言虚词的概念和作用(15分钟)1. 讲解文言虚词的概念:文言虚词是指在文言文中不表示实义,起连接、助词等作用的词语;2. 讲解文言虚词的作用:文言虚词在句子中起到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作用,有时也起到助词的作用,能够使句子更加流畅、准确。
三、讲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20分钟)1. 讲解“之”、“乎”、“者”、“也”等虚词的用法;2. 通过例句展示这些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3. 让学生跟读、模仿,加深对虚词用法的理解。
四、文言虚词的运用练习(15分钟)1. 给出一些句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文言虚词进行填充;2. 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共同完成练习;3.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2. 提问:你们还想知道哪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课后进行查阅;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一些文言文,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作品,对作品进行评价;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自己查阅到的文言虚词用法,对学生的分享进行评价;3. 观察学生在日常课堂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文言虚词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了文言虚词的重要性。
通过讲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让学生掌握了这些虚词的基本用法。
在运用练习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文言虚词用法的理解。
在拓展环节,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查阅,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文言文虚词教案
文言文虚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常见文言文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帮助学生掌握虚词在文言文中的语法功能和作用。
3、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语境理解虚词意义的能力。
4、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水平,增强对古代文化的认知。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之”“而”“以”“于”“其”“焉”等常见虚词的基本用法。
(2)学会根据语境准确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难点(1)一些虚词的多种用法和复杂含义的辨析。
(2)虚词在不同句式和语境中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虚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让学生有初步的认识。
2、举例法:通过大量的文言文例句,帮助学生理解虚词的具体用法。
3、练习法: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一些有争议的虚词用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看似不起眼,但却非常重要的词,它们就是虚词。
虚词虽然没有实际的词汇意义,但在句子的结构、语气、逻辑关系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我们不能准确理解和掌握虚词的用法,就很难读懂文言文,更无法领略其中的美妙和深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文言文虚词,开启这扇通往古代文化的神秘之门。
(二)常见虚词讲解1、“之”(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例如:“公与之乘”(代人);“昂首观之”(代物);“肉食者谋之”(代事)(2)用作助词结构助词,“的”。
如:“小大之狱”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宾语前置的标志。
如:“何陋之有”定语后置的标志。
如:“马之千里者”补足音节,无实义。
如:“久之,目似瞑”2、“而”(1)用作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表示承接关系。
如:“温故而知新”表示转折关系。
如:“人不知而不愠”表示修饰关系。
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3、“以”(1)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
初中文言虚词教案
初中文言虚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虚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虚词的定义和分类。
2.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3. 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4. 文言虚词的练习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实词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文言虚词的定义和分类:介绍文言虚词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文言虚词的分类,如介词、连词、助词等。
3. 讲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例句:挑选常用的文言虚词,如“之”、“乎”、“焉”、“乃”等,结合具体例句讲解其用法和意义。
4. 分析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引导学生注意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如句首、句中、句尾等,并解释其作用。
5.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文言虚词知识进行填空、翻译等。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言虚词的重要性和用法。
四、教学策略:1. 采用举例教学法,通过具体例句讲解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采用对比教学法,将文言虚词与现代汉语的虚词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采用练习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一些文言文阅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阅读中运用文言虚词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了解学生对文言虚词知识的掌握程度。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阅读练习,评估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组织一些文言文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 推荐一些文言文学习资源,如教材、参考书、网络资源等,帮助学生深入学习文言虚词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正确使用文言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017年中考复习《文言虚词》教案
2017年中考复习《文言虚词》教案
考试说明
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
知识归纳
文言虚词是指那些词汇意义比较抽象,能组织实词完成句子结构的词类。
初中语文教材要求熟悉并掌握的文言虚词有15个,即: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所、则、焉、何、乎。
其中“之、其、以、于、然”应该重点掌握。
题型分析及复习策略
近两年的中考题,大多是将词意与作用综合起来考查。
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理解、牢固把握文言虚词呢?
1、词性的确定离不开搭配关系
虚词是组织实词完成句子词类,那么,虚词组织完成的句子(或词组)就决定该虚词的词性。
如“之”在主谓结构、偏正结构中为助词,如“鸿鹄之志”;在动宾结构中,“之”在前则为动词,如“吾欲之南海”,在后则为代词,如“愿陛下亲之信之”。
从虚词与实词的组成的短语搭配中,我们就能准确地三分之一虚词的词性。
2、词意的确定离不开语境
常用虚词中也有一些词性单一而词意丰富的,也有多词性多词意的,如何确定词意呢?关键还在于把握前后文章。
我们只要将主干贯连起来理解,就能把结构作用的虚词词意自然地推究出来。
3、多积累、多练习、多总结
虚词的用法相对实词来说是比较单一和明确的,只要多练习,并且将相同用法的句子加以比较分析,就会很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
常用虚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2017 年中考复习《文言虚词》教案考试说明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
知识归纳文言虚词是指那些词汇意义比较抽象,能组织实词完成句子结构的词类。
初中语文教材要求熟悉并掌握的文言虚词有 15 个,即: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所、则、焉、何、乎。
其中“之、其、以、于、然”应该重点掌握。
题型分析及复习策略近两年的中考题,大多是将词意与作用综合起来考查。
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理解、牢固把握文言虚词呢?1、词性的确定离不开搭配关系虚词是组织实词完成句子词类,那么,虚词组织完成的句子(或词组)就决定该虚词的词性。
如“之”在主谓结构、偏正结构中为助词,如“鸿鹄之志” 在动宾结构中,“之”在前则为动词,如“吾欲之南海” 在后则为代词,如“愿陛下亲之信之” 从虚词与实词的组成的短语搭配中,我们就能准确地三分之一虚词的词性。
2、词意的确定离不开语境常用虚词中也有一些词性单一而词意丰富的,也有多词性多词意的,如何确定词意呢?关键还在于把握前后文章。
我们只要将主干贯连起来理解,就能把结构作用的虚词词意自然地推究出来。
3、多积累、多练习、多总结虚词的用法相对实词来说是比较单一和明确的,只要多练习,并且将相同用法的句子加以比较分析,就会很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
常 用 虚 词常用相当于现代汉用法例 句虚词之语的词或作用代 1、代人、代事、 他 ( 们 )、 她 公与之乘。
(《曹刿论战》)...... ... ...... ...词 代物。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们)、它(们)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出师表》)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桃花源记》)谨食之,时而献焉。
(《捕蛇者说》)2 、代第一人 称的。
3、指示代词,表近指。
1、结构助词:定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
2、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结构助词:宾助 语提前的标志。
词 4、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5、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我这(这件事)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不译不译不译无义,译时应省去。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咨臣以当世之事。
(《出师表》)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捕蛇者说》) 何陋之有?(《爱莲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期年之后。
(《邹忌讽齐王纳谏》)数月之后。
(《邹忌讽齐王纳谏》)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用。
动词 到、往、到……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 .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陈涉世家》). ( . ....去至之市,而忘操之。
(《郑人买履》)1、第三人称代词。
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
2 、第三人称 代词。
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岳阳楼记》)竭其庐之入。
(《捕蛇者说》)他的、它的(包 其妻献疑曰……(《愚公移山》)括复数)而置之其座。
(《古代寓言二则》)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岳阳楼记》)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狼》) 其代词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
3、活用为第一人称。
可用作定语他、它(不能加“的”)我的、我(自己).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
《幼或小主语。
4、指示代词:表时记趣》)那、那个、那些、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远指。
5、指示代词6、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那里这种其中的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赵普》)有蒋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其一犬坐于前。
(《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邪?(《马说》)[前一个 .......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二章》).....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副 反诘、婉商、期词 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
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其如地石何?(《愚公移山》). .译作“难道”,后一个译作“恐怕”]连通常放在句首,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以不 或表假设;或表如果、还是词若余之专尔。
(《送东阳马生序》)选择。
于介表示动作发生的 处所、时间。
表示动作的对象。
在、从向、对、同、给、到等将军向宠……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
《出师表》)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治水必躬亲》)舜发于畎亩之中。
(《〈孟子〉二章》)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愚公移山》)先帝在时……未尝不叹息痛恨于 桓、灵也。
(《出师表》)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词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表原因并列关系被比由于、因为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受制于人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鱼我所欲也》)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捕蛇者说》).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而连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词承接关系就、接着或不译 环而攻之而不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捕蛇者说》)..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始得西山宴游记》)吾恂恂而起……则弛然而卧。
(《捕蛇者说》) . .....转折关系但是、可是、却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邹忌讽齐王纳谏》)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始得西山宴游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而且、并且或不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递进关系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修饰关系地、着或不译表示承接关系。
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 .呼尔而与之。
(《〈孟子〉二章》)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
表示假设关系。
就、便、原来是、已经是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核舟记》)连则词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入则 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情况;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
表示转折、让步假使、如果;那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关系。
表示意思有转折时。
可是、却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 (《捕蛇者说》)表示选择。
副 用在判断句中, 就是、就是、就非死则徙尔 (《捕蛇者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 .( .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威天下 . ... . .词 起强调和确认作用。
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
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
副词才就非死则徙尔。
(《捕蛇者说》)乃悟前假寐,盖以故。
(《狼》)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陈涉世家》)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表示出人意料。
竟、竟然,却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竹溪记》)乃判断句中,表判断。
连 表示前后的衔接词 或转折。
是、就是于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乃重修岳阳楼。
(《岳阳楼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
你、你的介绍动作行为产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
)(《出师表》)生的原因。
因为、由于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以其境过清。
(《小石潭记》)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以介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词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把、拿、用. .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以啮人,无御之者。
(《捕蛇者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屠惧,投以骨(《狼》)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先帝……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 ...《 ..... (......(.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表示目的。
来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活板》)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连词表示结果。
有时相当于连词“而”,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表示承 接关系 ,“以”前的动作以至、因而 师表》)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醉则更相枕以卧(《始得西山宴游记》)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可译为而或省去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送东阳马生序》)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
《〈世说新语〉三则》)语气动词 认为表示判断语气。
表示肯定语气。
了表示疑问语气。
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扁鹊见蔡桓公》)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论语〉八则》) 也助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词语表示感叹语气。
呀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若毒之乎?(《捕蛇者说》)乎气表疑问语气。
吗、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助 表测度语气吧乎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捕蛇者说》)....( . ... ....... . 词(《岳阳楼记》)用于感叹句啊、呀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对(于),在, 介词 在……上面疑问代词哪里 呜呼!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
(《捕蛇者说》)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代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焉:它,指作词 相当于“之”它焉兼词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即兼有介词和代词的作用。
相当于“于从这里、在那里者自己所写的这篇文章。
)(《捕蛇者说》)惧有伏焉。
(《曹刿论战》)不复出焉(《桃花源记》)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八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