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复习《文言虚词》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2017 年中考复习《文言虚词》教案

考试说明

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

知识归纳

文言虚词是指那些词汇意义比较抽象,能组织实词完成句子结构的词类。初中语文教

材要求熟悉并掌握的文言虚词有 15 个,即: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

所、则、焉、何、乎。其中“之、其、以、于、然”应该重点掌握。

题型分析及复习策略

近两年的中考题,大多是将词意与作用综合起来考查。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理解、牢

固把握文言虚词呢?

1、词性的确定离不开搭配关系

虚词是组织实词完成句子词类,那么,虚词组织完成的句子(或词组)就决定该虚词

的词性。如“之”在主谓结构、偏正结构中为助词,如“鸿鹄之志” 在动宾

结构中,“之”

在前则为动词,如“吾欲之南海” 在后则为代词,如“愿陛下亲之信之” 从虚词与实词的

组成的短语搭配中,我们就能准确地三分之一虚词的词性。

2、词意的确定离不开语境

常用虚词中也有一些词性单一而词意丰富的,也有多词性多词意的,如何确定词意呢?

关键还在于把握前后文章。我们只要将主干贯连起来理解,就能把结构作用的虚词词意自然

地推究出来。

3、多积累、多练习、多总结

虚词的用法相对实词来说是比较单一和明确的,只要多练习,并且将相同用法的句子

加以比较分析,就会很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

常 用 虚 词

常用

相当于现代汉

用法

例 句

虚词

语的词或作用

代 1、代人、代事、 他 ( 们 )、 她 公与之乘。(

《曹刿论战》)

. .

. .

. .

词 代物。代人多是

第三人称。

(们)、它(们)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出师表》)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

2 、代第一人 称

的。

3、指示代词,表

近指。

1、结构助词:定

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

语(名词)之间。

2、结构助词:用

在主谓之间,取

消句子的独立

性。

3、结构助词:宾

助 语提前的标志。

词 4、结构助词:定

语后置的标志。

5、音节助词:用

在形容词、副词

或某些动词的末

尾,或用在三个

字之间,使之凑

成四个字,只起

调整音节的作

这(这件事)

可译为“的”,

有的可不译。

不译

不译

不译

无义,译时应省

去。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何陋之有?(《爱莲说》)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期年之后。(《邹忌讽齐王纳谏》)

数月之后。(《邹忌讽齐王纳谏》)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用。

动词 到、往、到……

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

. . .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陈涉世家》)

. ( . .

至之市,而忘操之。(《郑人买履》)

1、第三人称代

词。可代人、代

事物,用在名词

之前,作领属性

定语。

2 、第三人称 代

词。一般代人,

用在动词或形容

词之前,作主谓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岳阳楼记》)

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他的、它的(包 其妻献疑曰……(《愚公移山》)

括复数)

而置之其座。(《古代寓言二则》)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狼》) 其

短语中的小主语

(整个主谓短

语,在句中作主

语或宾语修饰

语)。

3、活用为第一人

称。可用作定语

他、它

(不能加“的”)

我的、我(自己)

. .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幼

或小主语。

4、指示代词:表

时记趣》)

那、那个、那些、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远指。

5、指示代词

6、示代词,表示

“其中的”,后面

多为数词。

那里

这种

其中的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赵普》)

有蒋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其一犬坐于前。(《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