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3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案
制取氧气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3 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知道实验室制氧气的两套仪器装置、收集方法、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
3、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
过程方法1、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反应的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2、通过实验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学生实验的实际操作,增强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难点】熟练规范地制取气体并验证性质【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科学实验探究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实验器材【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现在老师桌面上有一瓶无色气体,请大家猜猜可能是什么气体呢?很多同学都说可能是氧气,那怎么去检验它呢?好,现在老师就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哦,木条复燃了,证明它就是氧气。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哪些药品可以来制取它呢?对了,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或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今天我们继续探究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检验氧气的性质。
【板书】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提问】同学们桌面上都有高锰酸钾这一种药品,请大家观察其状态及颜色,直接加热它能否得到氧气呢?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实验,我们用事实来说话。
(请一位同学手持试管夹,把一匙的高锰酸钾放进试管内,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再把带火星的木条放进试管内)。
同学们观察,木条复燃了,说明加热高锰酸钾可以制取氧气。
除了氧气,还有什么物质生成呢?前面我们学习了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及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反应原理,(点击投影出示两个反应原理)那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原理是怎样的?请同学们看着投影读一遍。
(投影出示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原理)【提问】制取氧气,有了药品,还需要什么?对了,还要有装置,装置又包括什么装置呢?(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请同学们观察,投影上的这几套属于什么装置?高锰酸钾制氧气选择那一套呢?(第一套)为什么选择第一套?很好,发生装置的选择就是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的条件,高锰酸钾是固体,且需要加热,所以就选择了固体加热型的这一套。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 教案
课时计划授课备课时间授课时间题目课题3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实验室和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理的不同;2、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原理、装置、操作、气体收集及其方案选择;3、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各种制氧气方案的比较、鉴别,学会选择最佳的原料、条件、原理、装置从而掌握上述三个实验室制取物质的原则;2、在观察制取实验的过程中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2、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探究教学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实验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附案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探究四:如何检验、验满氧气?复习提问:如何检验氧气?如果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怎样验满?教师归纳总结: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瓶口,木条复燃,则已满;排水法收集时,当水中出现大气泡,说明气体已满;探究五:实验时的注意事项观察教师演示边提问边讲解1、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2、为什么瓶口放一团棉花?3、加热时要注意什么?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什么时候开始收集?为什么?5、为什么要先移导管后停止加热?【归纳讲解】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装药固定试管、瓶装水3、给试管加热4、收集气体5、移开导管6、停止加热强调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排水法收集气体结束后先后次序老师好学生回答带火星的木条放到瓶口验满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中检验思考回答问题仔细观察体会说出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12135复习知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及时巩固,加深印象课时计划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附案教学过程实验探究请学生用高锰酸钾制取两瓶氧气(两种收集方法都用,并验满)板书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归纳与总结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知道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应考虑哪些问题?药品选择考虑哪些因素?装置选择考虑什么?收集方法考虑什么?完成思考题学生分组实验学生注意的回答51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合作意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主要介绍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氧气的性质、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等)、氧气的收集和检验等。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技能,并能够独立完成氧气制备实验。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实验操作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制取氧气实验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掌握不扎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实验原理,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性质;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3.学会氧气的收集和检验方法;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3.氧气的收集和检验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氧气的性质及制取方法;2.利用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制取氧气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使学生掌握氧气的收集和检验方法;4.运用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导管、集气瓶、水槽等;2.实验试剂: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等;3.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氧气的性质,激发学生对制取氧气实验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让学生初步了解实验过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确保实验安全。
4.巩固(5分钟)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加深对制取氧气实验的理解。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案
A.没有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
C.试管口稍微向上倾斜了D.先熄灭酒精灯,后拿出导气管
3.某同学在做铁丝燃烧的实验中没看到火星四射的现象,与其无关的原因是( )
A.没用砂纸擦净表面的漆或锈B.收集到的氧气不纯
回顾课题2中的实验,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到集气瓶内,木条复燃,得出检验氧气的方法;当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氧气时,集满氧气时,氧气会从瓶口逸出,只要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只要看到瓶口出现较大的气泡,表明氧气已经收集满。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本,找出问题答案。
常温分解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
长颈漏斗下端要
知识点3氧气的性质实验
问题氧气性质实验的操作步骤是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播放常见的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引起学生思考、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
反应物状态
反应条件
发生装置
高锰酸钾
固体
加热
A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导
入
下列方法都可以制取氧气: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问题1:哪些方法适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哪些方法适用于工业上制取氧气?
问题2:请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如果你能知道各种物质的化学表达符号(物质的化学式)请在相应物质下面注明。
课题
课题3制取氧气(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4.课堂练习:设计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5.总结课堂: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在课后遇到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四、教学评价
1.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重点关注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的掌握。
2.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安全。
3.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问题解决、质疑精神等方面的表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比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实验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创设生活情境,如氧气在急救、潜水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设计一些与实验室制取氧气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二)问题导向
2.问题导向: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问题导向的运用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操作和问题探究。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还使学生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制取氧气》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3 制取氧气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认识分解反应。
3.通过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综合分析实验现象并从中归纳结论的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其中有两种方法都用到了二氧化锰,如:请同学思考下二氧化锰在这两个反应中的作用是什么呢?【讲解】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8~39页,根据教材“探究”中的实验内容,完成问题。
实验一:在试管中加入5mL5%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实验二: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实验三:待上述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待试管中又没有现象发生时,再重复上述操作,观察现象。
变化【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实验结果。
【提问】二氧化锰好象永远也用不完,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到底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呢?【板书】一、催化剂【讲解】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特点:一变二不变)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总结】二氧化锰的作用3. 催化剂的特点一变: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改变:可以是加快、也可以是减慢;不能增大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两不变: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并作出【提问】用等质量等浓度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图像正确的是( B )【交流分析】分析下列三个化学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过氧化氢水+氧气氯酸钾氯化钾+ 氧气【总结】●反应物:一种●生成物:两种或两种以上【讲解】得出分解反应的概念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展示优学派课后作业情况
提出问题:
同学们观察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原理,条件上有MnO2,是否参与反应?
微课:了解催化剂
小组合作,通过实验验证:MnO2能改变反应速率及MnO2化学性质不变
通过视频展示MnO2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学以致用四、教学设计流程图
上课
课前三分钟讲解上节课的课后作业
回顾高锰酸钾、氯
酸钾制氧气过程
新课导入分组实验制取氧气微课:催化剂了解催化剂
合作探究验证“一变”
“两不变”
利用优学派平台
发当堂练习
当堂检测下课。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精选5篇我们将会学习到许多有趣且有用的知识。
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风格,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篇1)说教材《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
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说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氧气制法的探究2、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说教学策略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因而变演示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在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
说教具准备分组提供:试管5支、酒精灯、铁架台、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小木条、火柴。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空气中约有1体积的氧气,但在许多情况下需要较纯净的O2,如何获得的呢?(二)新课1、【投影出示图片】1:人和动物的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
【投影出示图片】2:工业上用的氧气钢瓶。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
大成桥中学“五环自主”教学活动设计第课时总第个教学设计课题:制取氧气2备课人:唐艳华【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实验氧气的化学性质;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进一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操作注意点、收集方法与验满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教学难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教学准备】制取气体的各仪器【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教学预案教学改进与随记一、导[展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二、探(一)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讨论交流】1.图2—14中使用了哪些的仪器?试管、酒精灯、铁架台、集气瓶、水槽、导气管等。
2.图中左半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右半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
3.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紧握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气体受热膨胀)。
4.加入高锰酸钾的试管中为何要放一小团棉花?以防固体高锰酸钾粉末冲入导管,导致阻塞。
5.按顺序装配仪器,铁夹要夹在离管口的1/3处,试管口为何要略向下倾斜?以防水倒流至管底,使试管炸裂。
6.加热时为何要先预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破裂。
7.收集时要为何等气泡均匀放出时才能收集?开始出来的是空气,以防收集的氢气不纯。
8.在进行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为何要由瓶口向下缓慢插人,并使燃着的木炭和铁丝保持在集气瓶中央?以免物质燃烧时将瓶内氧气赶出,物质燃烧不充分,现象不明显;以防集气瓶炸裂。
9.收集氧气的方法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收集氧气可用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或用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二)【提问】如何大量制取氧气?【阅读】课本P38~P39三、展(一)、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装入药品,固定在铁架台上3、加热4、收集氧气5、把导管从水槽中拿出6、停止加热(二)、制取氧气注意事项(三)、收集氧气的方法:上排空气法、排水法(四)、集气瓶验满的方法四、练右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
2.3制取氧气(2课时)教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课题3 制取氧气第1课时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氧气的工业制法1.核心素养(1)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
(2)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3)通过制取氧气的过程,初步学习通过化学实验制取物质的一般方法。
(4)逐步认知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教学重点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
3.教学难点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背默手册。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导语:潜水员在潜水时总是在身后背着一个集气瓶。
你知道集气瓶中的氧气是怎样制取的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① 实验室制取氧气【讲述】实验室常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方法制取氧气。
【提问】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原理是什么?在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并收集氧气时,应如何操作?如何检验一瓶气体是氧气?【演示】P43实验2-5。
【小结】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投影】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归纳总结】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①“检”——制取氧气前应先将仪器组装好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将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然后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 ③“扣”——预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倒扣在水槽里;④“热”——加热试管(先预热,用酒精灯外焰在试管底部来回移动,然后再用酒精灯外焰集中加热盛放固体的部位),待导管口有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即可收集;⑤“集”——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深入思考1】1.如何选择仪器装置?2.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刚开始产生气泡时能立即收集吗?为什么?4.实验最后应怎样操作?最后两步能颠倒吗?为什么?【归纳总结】(1)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仪器装置。
(2)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排气处,以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来验证生成的气体是不是氧气。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案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复习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等基本操作,并能检验氧气的生成2、通过氧气制取原理的探究,初步感受科学探究的步骤和环节。
二、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教学难点: 固固加热型装置和固液不加热型装置的使用注意事项三、教学流程设计(一)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检验及操作的注意事项。
2.了解固固加热型装置和常见的固液不加热型装置(二)指导自学阅读课本P39-40的活动与探究,思考以下问题,并将对应的答案填在学案中1.如何根据反应的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2.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KMnO 4)制取氧气: 气体制备应从哪些方面考虑?反应原理?反应装置?(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贮存放置方法?验满方法?实验步骤?检验方法?(三)师生互动完成教学过程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气体发生装置(考虑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条件)(1)制取气体装置气体收集装置(考虑气体的密度与水溶性)(2)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固固加热型)[讨论]1)在上图中,使用了哪些仪器?2)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3)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4)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演示]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观察讨论并解决下述问题][注意事项]1)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实验方可进行。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固体受热时放出的水蒸气冷凝成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4)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5)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思考:为什么?),等有大量、均匀、连续的气泡产生时再进行收集。
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收集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2、探讨总结氧气的检验方法和验满的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3、总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4、学习根据实验要需要设计选择实验装置。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⑴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收集方法及选择方法;⑵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2、教学难点实验装置的选择和实验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回顾;⑴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用到哪些仪器?连接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⑵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有哪些主要步骤?2、引入;通过前面学习我们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实验步骤,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和归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有关问题。
(二)展示学习目标1、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收集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2、探讨总结氧气的检验方法和验满的方法;3、探讨总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4、总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三)质疑探究1、探究活动一⑴回顾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写出反应的表达式:⑵讨论:根据以上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反应条件以及生成物,实验室制取氧气最好选择哪一组药品?⑶引导分析得出结论:最好选择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因为反应不需要加热,装置简单、操作简便,而且生成物无污染;制取少量的氧气选择高锰酸钾。
2、探究活动二⑴展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并讨论相关注意事项。
⑵提出问题:实验室若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能用该发生装置吗?为什么?该如何改进?⑶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引出固-液-不加热型的最简装置。
⑷分析固-液-不加热型的最简装置的优点和弊端,引出固-液-不加热型的长颈漏斗型装置。
⑸引导学生分析固-液-不加热型的长颈漏斗型装置的注意事项,总结其优点。
课题3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
课 堂 随 笔
教
(思考:为什么?) (学生活动)
学
内
容
课 堂 随 笔
8.做铁丝燃烧这个实验实验的现象) [陈述]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什么? 2.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 体。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为什么做此实验时需在 集气瓶底部预先加少量水。 [学生思考,讨论] [讲解]为了防止铁丝燃烧时较大块的熔渣溅落下来,使集 气瓶炸裂。 写出这两个反应的文字符号表达式。[学生板演] [过渡]实验前提出了几个思考题(见实验注意事项 5、6、7 中的问题),接下来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总结] 1.导管口刚开始产生的气泡,是试管中和导管中排出来 的空气, 如果这时候就进行收集, 收集到的氧气不纯, 应等均匀、连续气泡产生时再进行收集。 2.实验完毕后,如果先熄灭酒精灯,水槽里的水会倒流 回试管,热的试管遇到冷水,试管会炸裂,所以实验 完毕后,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来,再熄灭酒精灯。 3.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木炭由上向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是为了使集气瓶中氧气都用于木炭的燃烧,以便有较 长时间的观察,如果一开始就把木炭很快地插至瓶的 中下部,则燃烧生成的热的二氧化碳会把中部和上部 的尚未起反应的氧气排出,木炭不能继续顺利燃烧, 甚至很快就熄灭了。 [教师]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 操作步骤。大家现在就来总结,看一下实验室制取氧 气的步骤有哪些? [学生总结] [总结结果如下] 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把药品加入试管中并固定好
教
学
内
容
课 堂 随 笔
试管;把盛满水的集气瓶准备好,再进行加热;然后用 排水集气法收集。实验完毕后,先把导管移出水槽,最 后再熄灭酒精灯。 [教师]这样的操作顺序很难掌握,可以把这个操作顺序编 成顺口溜或者歌谣,帮助记忆。 实验室制取氧气操作歌诀: 一要检查气密性,二让药品入试管;三把仪器固定好, 四再点燃酒精灯;五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做备用; 六把导管移出水,最后熄灭酒精灯。 [讲解]实验室装配仪器的原则一般是:先下后上,先左后 右。所以先固定酒精灯和试管,然后放置水槽。物质加 热一般是先均匀,后集中。“均匀”指先预热,“集中” 指对准有药品的部位加热。气体收集有两种方法,不易 溶于水的采用排水法,易溶于水的采用排气法。采用排 气法应根据密度来决定瓶口向上或向下。因为氧气的密 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收集氧气还可采用向上排空气 法。 [板书] 仪固装配原则: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物质加热原则:先均匀,后集中。 气体收集方法: 易溶于水排气法,根据密度定上下; 不溶微溶排水法,所得气体纯度大。 [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氧气的制取和性质”这个实验的 具体操作,知道了实验室制取一种气体的操作步骤 和注意事项,为我们以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和性 质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还明白了化学是一门以实 验为基础的课程,任何一个科学结论的获得都不是 随随便便的,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来的。这就 告诫我们无论做什么都必须实事求是。 [布置作业]习题 板书设计 四.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活动探究 操作步骤歌诀:一要检查气密性,二让药品入试管;三 把仪器固定好,四再点燃酒精灯;五用排水集气法,收 集氧气做备用;六把导管移出水,最后熄灭酒精灯。
2024年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制取氧气(第二课时)-1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上学期
课题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名:化学 九年级 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学习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
2. 理解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依据,明确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间的关 系;
3. 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教学重点:
学习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
教学难点:
理解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依据,明确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 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1
提出问题 实验室中还有其他方法制取氧气吗?
明确 4分
反应 钟
原理
学以致用 2 利用提供的仪器药3 品设计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案
学以致用 2 根据药品确定原理→根据装置选择的依据确定改进装置 →观看实验明确步骤
作业
见附件练习题
4
查阅资料 过氧化氢溶液用途
演示实验 播放教材原型实验 P38-(1)(2)
明确反应药品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确定 3分
实验 钟
装置
提出问题 可否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装置?为什么?
分析装置 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
归纳总结 确定实验装置
2
确定 4分
实验 钟
步骤
演示实验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总结实验步骤 查→装→收
总结注意事项
总结 2分
一般 钟
思路
对比分析 比较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与过氧化氢制氧气的不同之处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3 制取氧气 教案
《氧气的制取》第2课时【实验目的】1. 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 加深对氧气的认识。
【实验用品】大试管、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有首歌唱道“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革命大众离不开共产党”。
这是为什么?实际上鱼儿与瓜儿都离不开的氧气,可以说,没有氧气就没有生命。
本节我们重点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鉴别方法,先看预习提纲。
【学生展示】提问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的文字表达式(1)固体加热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b、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受热(2)固液混合无需加热: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讲授新课〕〔引导分析〕分析对比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反应原理,从原料的状态以及反应条件来分析有何异同?能否用同一套装置获得氧气?〔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类型:固体加热型、固液混合无需加热型〔演示实验〕一、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一)反应原理(二)反应装置(固体加热型)(三)实验步骤1、连接气体发生装置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问题:如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演示并讲解气密性检查方法及原理2、装药品、装棉花、集气瓶装满水备用;3、固定装置;4、点燃酒精灯加热;(先均匀受热再定点加热)5、收集:排水法(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密度大于空气)6、先撤导气管,后撤酒精灯引导注意操作要点:a、为什么试管口放棉花?b、为什么试管口略向下倾斜?c、为什么实验完毕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小结〕总结实验步骤:1查、2装、3 定、4 点、5 收、6离、7 熄,可简单归纳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四)收集方法及依据1、排水法;2、向上排空气法这两种方法收集的气体是否纯净?为什么?那种方法更纯净?(五)检验方法: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内验满: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2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三节氧气的制法(2课时)一、教材分析: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第二章每三节的“活动与探究”,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
是在学习了基本操作、科学探究的方法、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以及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之后第一次完整的物质制取。
学生对氧气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如何制取氧气还没有系统,深入的认识。
为此,学生不仅要学习如何制取氧气,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制取氧气使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同时,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可利用实验室制取氧气来巩固基本操作中零散的知识,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为学生做“基础实验1——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理清思路;又可以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方法及指导二氧化碳等气体制取的实验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元素观、变化观以及氧气的性质;也为水的组成以及后面相关知识的学习作好知识准备。
为此,该节的教学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分析推理,表达和交流,得出相关的结论。
二、知识教学点1.氧气的工业制法。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3.催化剂、催化作用。
4.分解反应。
三、重、难、疑点1.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收集气体的操作方法。
2.难点:催化剂,催化作用。
3.疑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四、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
2.了解工业上从空气中提取氧气的基本原理。
3.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4.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二)整体感知按照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模式,在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之后安排学习氧气的制法。
氧气制取的演示实验是教材中第一个完整的讨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制备典型代表物的实验,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
在化学实验基础操作的基础上学习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在学习了氧气的性质的基础上研究氧气的收集方法,可以说不是很难的。
本节内容以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为核心,穿插了—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建立,把描述实验部分与理论部分联系起来,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概念,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3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认识分解反应。
3.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4.知道工业上大量制取氧气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2.能与他人主动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对化学的学习兴趣,陶冶化学审美情趣。
2.逐步认识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进一步认识到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
教学准备: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氯酸钾、高锰酸钾、试管、试管夹、试管架、酒精灯、火柴、铁架台、带导管的单孔塞、水槽、集气瓶、棉花、玻璃片、长颈漏斗、锥形瓶、带双孔的橡皮塞。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以探究法为主,综合运用启发法、讲授法、讨论法、对比法。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在陆地上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大自然通过化学反应制造出来的氧气,那么,在实验室里怎样制取氧气呢?二、学生自学合作交流:2.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反应速率增加了吗?3.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活动与探究二:在活动与探究一实验③的试管中再加入少量H2O2溶液,并称量反应后MnO2的质量4.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发生变化呢?5.从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催化剂及催化作用的概念[把催化剂的概念总结为“一变(即改变……,改变包含加快和减慢两层含义)、两不变”]活动与探究三: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和步骤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相同只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试管口不加棉花。
6.动手实验,并写出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教师点拨提高升华: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3.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另外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案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方法。
2.学会连接组装仪器的基本方法。
3.认识分解反应。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通过情境教学,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原理及实验装置。
2.分解反应。
【实验准备】:大试管、铁架台、脱脂棉、酒精灯、火柴、橡皮塞、导气管、集气瓶、玻璃片、水槽、高锰酸钾等。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2.初中阶段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一般有哪几种?3.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发生装置要考虑什么?选择收集装置要考虑什么?4.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应该选用什么样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引入新课】【生活情境1】:高锰酸钾是种药品,但它在特种部队的眼中可是个宝。
为什么呢?把一份砂糖和两份高锰酸钾混合,夹在两片干木材中研磨,如果天气干燥,木块摩擦三十秒就能燃起来。
或者舀上一小勺高锰酸钾晶体倒在报纸上,加上几滴防冻液,把报纸揉成一团,30秒内就会着火。
这种生火方法简单方便,很适合在野外执行秘密任务的特种部队。
在这里为什么要用到高锰酸钾呢?因为高锰酸钾在加热时能分解生成氧气。
一.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KMnO4△ K2MnO4+ MnO2+ O2暗紫色绿色黑色无色无味固体固体固体气体2.实验装置:【提问】:(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该选取什么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呢?为什么?(2)让学生指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中的实验仪器名称。
【探究活动】:老师引导学生观察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装置特点及实验注意事项。
【重点讲解】:(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2)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制取氧气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合作精神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验探究,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
2.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技能水平,指导他们熟练掌握实验步骤和操作技巧。
3.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分享、交流、互助。
4.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提高化学实验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情感态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制取氧气的原理和实验方法有一定了解,但可能在装置选择、实验操作细节等方面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氧气性质、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程度,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3)巩固与拓展:
-学生完成实验Leabharlann 告,撰写实验现象和结论。-针对不同装置,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其优缺点,拓展思维。
-讨论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化重点。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共同探讨。
4.课后作业: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制取氧气知识的掌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课题3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学会正确的选择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和检验方法。
(2)掌握仪器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学会氧气性质的实验
过程与
方法
学习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
法。
情感·态
度·价值
观
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
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教学重点实验室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学难点根据制取氧气的原理选择正确的制取装置
教学用品仪器
试管架、试管夹、试管、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带导管的单孔塞、水槽、集气瓶、玻璃片、烧杯、坩埚钳
药品高锰酸钾、木炭、细铁丝、
其它棉花、火柴、课件、学案等
环
节
教学问题活动设计二次备课
情景导入
下列方法都可以制取氧气: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制取氧气
问题1:哪些方法适用于实验室制
取氧气?哪些方法适用于工业上制取
氧气?
问题2:请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
文字表达式。
如果你能知道各种物质的
化学表达符号(物质的化学式)请在相
应物质下面注明。
问题3:请说出每种制取氧气的方
法中所用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我们已经学习了制取氧气的
反应原理,这节课我们来亲自动
手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进一
步验证氧气的性质。
自主学习
问题1:在图2—17中,使用了哪
些仪器?
问题2:如何检查该套制取氧气装置
的气密性?
问题3:那部分是气体的发生装置?
那部分是气体的收集装置?
问题4:此装置适合哪种方法来制取
氧气?为什么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仔细观察课本P45图2—17,
回答下列问题:
学生阅读圈划。
教师检查学
生预习及学案自主学习完成情况
探究与交流
问题2 为什么试管口要塞棉花?
试管口要向下倾斜?
问题3集氧气是为什么不一冒气泡
就开始收集?等到什么现象时在收集
气体?
问题4怎样检验氧气?怎样验满氧
气?
问题 5 反应完成后先撤灯还是先
将导管从水槽中拿出来?为什么?
【例题2】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制取氧
气常有以下三种方法,请结合下面的装
置图完成下表:
通过复习第一单元和上节课学习
过的内容,总结出题1答案
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
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固体
受热时放出的水蒸气冷凝成水,
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
裂。
引导学生联想气体的热胀冷
缩,回答一开始冒气泡不立即收
集的原因。
一开始冒出的气泡是
装置中的空气,而不是产生的氧
气;等气泡均匀连续时在收集。
回顾课题2中的实验,将带火
星的小木条放到集气瓶内,木条复
燃,得出检验氧气的方法;当用向
上排气法收集氧气时,集满氧气
时,氧气会从瓶口逸出,只要将带
火星的小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
复燃,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排水
法收集氧气时,只要看到瓶口出现
较大的气泡,表明氧气已经收集
满。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本,找
出问题答案。
知识点3 氧气的性质实验
问题 氧气性质实验的操作步骤
是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
反应原理 制取装置
注意事项 发生装置 收
集
装
置
加热高锰酸钾 ①加热KMnO 4管口处放 ②试管口要 略 ③用排水法收集时要等到管口出 现 才收
集;④结束时应先 再 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
锰
常温分解过氧化氢与
二氧化
锰
长颈漏斗下端要
【答案】 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
化锰+氧气; 氯酸钾 氯化钾 + 氧
气 过氧化氢水+氧气
发生装置:A A B
收集装置:D 或E ;D 或E ;D 或E 注意事项:①一团棉花②向下倾斜;③均匀连续的气泡时
④撤出导管,再停止加热 长颈漏斗下端摇深入液面以下。
展示图2-18和图2-19,让学生回忆做过的实验,强调实验操
作流程、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⑴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取→点→伸→倒 ⑵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擦→绕→点→伸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认真观察和记录现象,并完成学案内容。
梳理整合
课题3 制取氧气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的选择
1、制取装置: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
2、收集装置:气体的密度和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二、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1、实验原理
2、实验装置
3、实验步骤
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药品→固定装置→加热药品→收集气体→检验验满→拆卸装置
三、验证氧气的性质
1、木炭与氧气的反应
2、铁丝与氧气的反应
诊断练习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和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相同的是( )
A.都需要加热B.都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C.都是分解反应D.可用相同的发生装置
2.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
其可能的错误操作是()A.没有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
C.试管口稍微向上倾斜了D.先熄灭酒精灯,后拿出导气管
3.某同学在做铁丝燃烧的实验中没看到火星四射的现象,与其无关的原因是()A.没用砂纸擦净表面的漆或锈B.收集到的氧气不纯
C.铁丝没有绕成螺旋状D.集气瓶底没有加些水或沙
4.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气体,需满足的条件是()
①反应物是固体②反应需要加热③制得的气体易溶于水
④制得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⑤制得气体不易溶于水
A.①②③④⑤B.③④C.②④⑤D.①②⑤
作
业
设
计
书面作业:教材P41页第1、2题
教
后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