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蓝天杯教学设计一等奖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不说话的朋友》

合集下载

四年级道德与社会上册无声的朋友教学设计和反思

四年级道德与社会上册无声的朋友教学设计和反思

四年级《道德与社会》上册无声的朋友教学设计和反思教材分析《无声的朋友》是小学四年级《道德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

通过本课的学习,主若是让学生熟悉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公用设施,感受这些公用设施给咱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熟悉到它们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日常生活中有部份学生不爱惜公用设施;公用设施受到严峻的损坏。

通过本课的学习,主若是让学生熟悉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公用设施,感受这些公用设施给咱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熟悉到它们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一、熟悉生活中常见的公用设施,体验公用设施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2. 二、咱们要自觉地爱惜公物,并能自觉地爱惜公用设施。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熟悉生活中常见的公用设施。

教学难点:能主动,自觉地爱惜公用设施。

教材分析《无声的朋友》是小学四年级《道德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

通过本课的学习,主若是让学生熟悉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公用设施,感受这些公用设施给咱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熟悉到它们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日常生活中有部份学生不爱惜公用设施;公用设施受到严峻的损坏。

通过本课的学习,主若是让学生熟悉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公用设施,感受这些公用设施给咱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熟悉到它们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一、熟悉生活中常见的公用设施,体验公用设施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2. 二、咱们要自觉地爱惜公物,并能自觉地爱惜公用设施。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熟悉生活中常见的公用设施。

教学难点:能主动,自觉地爱惜公用设施。

教材分析《无声的朋友》是小学四年级《道德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

通过本课的学习,主若是让学生熟悉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公用设施,感受这些公用设施给咱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熟悉到它们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日常生活中有部份学生不爱惜公用设施;公用设施受到严峻的损坏。

通过本课的学习,主若是让学生熟悉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公用设施,感受这些公用设施给咱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熟悉到它们的重要性。

江苏省蓝天杯教学设计一等奖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不说话的朋友》

江苏省蓝天杯教学设计一等奖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不说话的朋友》

让感情体验再“飞”一会儿——《不说话的朋友》教课方案江苏省海安县白甸镇中心小学沈德花226682[教材简解 ]《不说话的“朋友”》是《道德与社会(苏教版)》三年级下《我的成长与别人》主题单元中的第 3 课,共安排了五个方面的学习内容:“认识我们的‘朋友’”、“我替‘朋友’谈谈话” 、“探望我们的‘朋友’去” 、“如何与‘朋友’相处” 、“我为‘朋友’做点啥” 。

本课教课着重爱惜公用设备的自觉意识和感情态度的培育激发,让学生“体验公用设备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知道爱惜公用设备人人有责”,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爱惜公用设备,实现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目标预设 ]1、认识生活中常有的公用设备,认识他们的作用与用法,体验公用设备在现在人们生活不行或缺的地位。

2、正确认识公用设备常常受损这一现象,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觉和看法,激发爱惜公用设备的感情。

3、经过公益广告设计等活动,培育学生从小爱惜公用设备的公德意识。

[要点难点 ]1、认识常有的公用设备,知道自己身旁公用设备有哪些。

2、认识人为损坏公用设备会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与危害。

3、知道爱惜公用设备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激发学生爱惜公用设备的感情,提高学生关怀、爱惜公用设备的公德意识。

[设计理念 ]《道德与社会》是一门鉴于小孩平时生活,旨在服务并促使学生优秀道德形成和社会性思想与行为发展的综合课程。

对社会、对生活的认知、体验和感悟,是道德与社会课程的“原料” ,也是道德与社会课程的“产品” ,所以回归生活、体验生活与获取生活经验成为思想道德课程最鲜亮的特征。

鉴于这样的认识,在进行教课方案时,将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充足扩展课程视角,聚力发掘课程资源,采纳小孩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开朗的方式,创建开放、互动、开朗的生活情形,创造民主、宽松、欢乐的讲堂氛围,努力使教课世界与生活世界尽可能的叠加,指引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察看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觉社会,以达成在“公用设备是现代生活的必要;主动、自觉爱惜公用设备”等方面的“共鸣” ,并转变为自觉的生活需要与牢固的生活精神。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无声的朋友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无声的朋友教学设计

02
讨论主题明确,聚焦于 如何与聋哑朋友建立友 谊、理解和尊重他们的 特殊需求。
03
鼓励学生分享个人经历 或想法,促进彼此间的 理解和共鸣。
04
小组长汇总讨论结果, 并在全班进行分享,促 进班级层面的交流和思 考。
角色扮演:体验无声世界,传递关爱信息
01
02
03
04
设计聋哑人士日常生活的场景 ,如学校、家庭、社交等。
识。
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 ,让学生亲身体验无声朋友的感 受,加深对他们的理解和关注。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弱势群体意识
教育学生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和 尊严,不歧视、不嘲笑无声朋 友。
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帮助弱势 群体,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和公益心。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 式,让学生了解社会上的弱势 群体及其需求,激发他们的关 爱之情。
更加友好的环境。
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能理 解残疾人的需求和感受,掌握与 残疾人相处的基本礼仪和技能,
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创新教学方法探讨
1 2
情境模拟法
通过模拟残疾人的生活和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 地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和挑战,从而培养他们的同 理心。
角色扮演法
让学生扮演残疾人或残疾人的朋友和家人,通过 表演和互动,加深对残疾人需求和感受的理解。
学生分组扮演聋哑人士及其朋 友或家人,通过手语、肢体语
言等方式进行交流。
在角色扮演中,引导学生体验 聋哑人士的生活挑战,培养他
们的同理心。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 中为聋哑朋友提供帮助和支持

游戏互动:增进同学间友谊和信任
设计团队合作游戏,如“信任倒退” 、“盲人摸象”等,强调信任与沟通 的重要性。

《不说话的“朋友”》教学教案设计

《不说话的“朋友”》教学教案设计

《不说话的“朋友”》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不说话的“朋友”是指安静的物品或环境。

1.2 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1.3 引导学生学会与不说话的“朋友”互动,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细致观察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认识不说话的“朋友”定义:不说话的“朋友”是指静止的物品或环境,如大自然、建筑物、艺术品等。

举例:大自然中的山水、花草、建筑物、雕塑等。

2.2 与不说话的“朋友”互动观察:引导学生观察不说话的“朋友”的外貌、特点、环境等。

思考: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思考不说话的“朋友”背后的故事、情感等。

创作:鼓励学生创作与不说话的“朋友”相关的作品,如绘画、写作等。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不说话的“朋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细致观察能力。

3.2 想象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与不说话的“朋友”互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3.3 创作法:引导学生创作与不说话的“朋友”相关的作品,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引入:向学生介绍不说话的“朋友”的概念,引导学生对周围环境产生兴趣。

4.2 观察:组织学生观察不说话的“朋友”,如校园里的花草、建筑物等,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美。

4.3 互动:引导学生与不说话的“朋友”互动,如讲述所见所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4.4 创作:鼓励学生创作与不说话的“朋友”相关的作品,展示并进行分享。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观察力的评价:通过观察任务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

5.2 学生想象力的评价:通过创作作品,评价学生的想象力。

5.3 学生表达能力的评价:通过分享环节,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师准备:收集一些不说话的“朋友”的图片或实物,如大自然、建筑物、艺术品等。

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教案、评价表等。

6.2 学生准备:携带一些自己喜欢的不说话的“朋友”图片或实物,如玩具、书籍等。

准备一本创作本,用于记录与不说话的“朋友”互动的观察和思考。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下《不说话的朋友》优秀教案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下《不说话的朋友》优秀教案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下《不说话的朋友》优秀教案常州市丁堰小学张桦[教材简解]《不说话的“朋友”》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品德与社会》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的成长与他人”中的第三课。

本课教学主题是爱护公用设施,形成公德意识。

教材从学生生活中使用公用设施的体会入手,感受公用设施与人们“朋友”般的互助关系。

接着选取了公用设施缺乏时给人带来的苦恼,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让学生感受破坏公用设施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事例专门极端,但专门有震动力。

富于爱心的小孩们一定情愿替自己的朋友说说话,用趣味性的方式让小孩进一步澄清认识。

然后鼓舞学生去调查周围公用设施爱护的情形,鼓舞小公民们伸出双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并用聪慧的方式为爱护公用设施设计广告语,想出金点子。

[目标预设]1、认知目标:明白“公用设施”的定义,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公用设施,了解它们的作用以及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专门多便利。

2、能力目标:能主动收集生活中相关的信息,能够自觉爱护公用设施,初步形成公德意识。

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

3、情感目标:能体验到公用设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激发学生爱护公用设施的情感,初步形成爱护公用设施人人有责的公德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公用设施,了解它们的作用,体验公用设施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难点:能够自觉爱护公用设施,初步形成爱护公用设施人人有责的公德意识。

[设计理念]《课程标准》指出:“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通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

”在本课设计时,教师从学生日常生活入手,整个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心理体验,活用教材,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表达了《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

[设计思路]1、谈话导入,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从学生的生活入手,选择小孩们感爱好的话题——介绍自己的好朋友,打开小孩的话匣子,使学生产生说话的欲望。

《不说话的“朋友”》教案

《不说话的“朋友”》教案

《不说话的“朋友”》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培养爱护动物的意识。

2.通过观察和想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1.了解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

2.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学会关心他人。

教学难点: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提高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只小猫,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的名字。

2.引导学生思考: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呢?二、新授1.教师出示一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学生分组讨论:这些动物有哪些特点?4.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动物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5.学生谈谈观看视频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关爱动物。

三、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组动物图片,让学生猜猜它们的名字。

2.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回答问题。

四、拓展延伸1.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一幅关于动物的作品。

2.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2.教师呼吁大家关爱动物,从自己做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游戏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培养爱护动物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动物的了解较少,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他们能够说出一些常见的动物名称,并了解它们的特点。

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一幅幅富有创意的作品,这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关爱动物,从自己做起。

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并学会基本的动物保护行为。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动物保护的内在情感,使他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形成长期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小猫)谁知道它的名字?生:小猫。

江苏省蓝天杯教学设计一等奖品德与

江苏省蓝天杯教学设计一等奖品德与

让情感体验再“飞”一会儿——《不说话的朋友》教学设计江苏省海安县白甸镇中心小学沈德花226682[教材简解]《不说话的“朋友”》是《品德与社会(苏教版)》三年级下《我的成长与他人》主题单元中的第3课,共安排了五个方面的学习内容:“认识我们的‘朋友’”、“我替‘朋友’说说话”、“看望我们的‘朋友’去”、“怎样与‘朋友’相处”、“我为‘朋友’做点啥”。

本课教学注重爱护公用设施的自觉意识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让学生“体验公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知道爱护公用设施人人有责”,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爱护公用设施,实现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目标预设]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公用设施,了解他们的作用与用法,体验公用设施在当今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地位。

2、正确认识公用设施经常受损这一现象,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激发爱护公用设施的情感。

3、通过公益广告设计等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爱护公用设施的公德意识。

[重点难点]1、认识常见的公用设施,知道自己身边公用设施有哪些。

2、了解人为破坏公用设施会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与危害。

3、知道爱护公用设施是每个人的责任,激发学生爱护公用设施的情感,提高学生关心、爱护公用设施的公德意识。

[设计理念]《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基于儿童日常生活,旨在服务并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思维与行为发展的综合课程。

对社会、对生活的认知、体验和感悟,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原料”,也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产品”,因此回归生活、体验生活与获得生活经验成为思想品德课程最鲜明的特性。

基于这样的认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将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扩展课程视角,聚力挖掘课程资源,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生活情景,营造民主、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努力使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尽可能的叠加,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以达成在“公用设施是现代生活的必需;主动、自觉爱护公用设施”等方面的“共识”,并转化为自觉的生活需要与稳固的生活精神。

《不说话的“朋友”》教学教案设计

《不说话的“朋友”》教学教案设计

《不说话的“朋友”》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朋友”的不同表达方式,包括言语和非言语。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倾听,善于观察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1. 认识“朋友”的不同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倾听,善于观察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学会观察和理解他人的非言语表达。

2. 学会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善于倾听。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不同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教学内容、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环节。

2. 教学案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教学素材:包括图片、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

六、教学内容:1. 介绍非言语交流的类型和特点,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目光交流等。

2. 分析非言语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短视频引出非言语交流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非言语交流的类型和特点,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案例分析:呈现一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非言语交流行为,并解释其含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生活中的非言语交流经验,探讨其作用和影响。

5. 实践活动:设置一个情境,让学生模拟非言语交流,体会其重要性。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非言语交流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其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环节的表现,包括分析的准确性和深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环节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交流技巧。

《不说话的“朋友”》教学教案设计

《不说话的“朋友”》教学教案设计

《不说话的“朋友”》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会用科学方法研究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静电现象的定义及其产生原因。

2. 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危害。

3. 简单静电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其在生活中应用。

2. 教学难点:静电现象的产生机制和实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静电现象。

2. 使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静电现象。

3. 利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实验器材(如气球、塑料尺、毛皮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教案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静电现象吗?它是什么原因产生的?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看法,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讲解静电现象的定义、产生原因及其在生活中应用。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三、实验演示(10分钟)1. 教师进行静电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静电现象。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小组讨论(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分析静电产生的原因。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其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作业布置(5分钟)2. 学生领取实验报告表格,填写实验结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静电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加强实验操作的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不说话的朋友》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不说话的朋友》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同学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公用设施,了解他们的作用,体验公用设施给人
们带来的方便。

2.让同学正确认识公用设施遭受破坏这一现象,在为“朋友”说话的过程中,
激发他们维护公用设施的情感,初步形成保护公用设施人人有责的公德意识。

3.能够清楚地表达自身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与他人平等地
交流与合作。

【活动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同学绘制简易的公用设施图片。

3.组织同学课前调查:公共场所有哪些东西是为我们大家服务的。

【活动过程】
一、说我认识的“朋友”
1.同学们,通过课前调查,你知道公共场所有哪些东西是为我们大家服务的?
2.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和大家交流。

(谜语、儿歌、图片、描述等)指名交
流后,其他同学在小组里交流。

(同学把图片贴到黑板上)
3.同学们了解得真多,老师也想把自身了解到的和你们分享。

脑示:水坝、
灌溉渠、室外健身器(画面),你能说出他们的用处吗?
小结:是呀,所有这些东西对我们都很有用,给予我们很大的协助,可真像是我们的“朋友”。

(板书)
4.这些“朋友”有一个一起的名字公用设施(板书),你能告诉大家什么是公
用设施吗?
小结:正像同学们说得一样,公用设施是我们不可缺少的“朋友”。

[设计意图:《课程规范》中指出:“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以上活动从同学日常生活入手,让他们说自身所认识的“朋友”,回顾自身熟悉的或曾经使用过的公用设施,引导同学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自身去认识去归纳什么是公用设施。

]。

《不说话的“朋友”》教学设计

《不说话的“朋友”》教学设计

《不说话的“朋友”》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公用设施,了解他们的作用,体验公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知道爱护公用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觉爱护公用设施,初步形成公德意识。

二、课前准备指导学生调查生活中有哪些公用设施,通过调查访问、查找资料了解这些设施的作用及使用情况。

三、课前谈话1、同学们了解我吗?知道我的什么情况?2、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有一个爱好,你们猜是什么呢?3、想给大家唱一首,欢迎吗?师生共唱《朋友》。

四、设计流程一、认识我的“朋友”1、同学们,生活哪些人是你的朋友?你喜欢你的朋友吗?为什么?是啊,在我们需要的时候,朋友来到我们的身边:与我们一起快乐,一起成长。

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朋友的陪伴而精彩。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些不说话的朋友。

出示课题。

2、这些不说话的“朋友”都是谁呢?有请第一位朋友。

(课件出示会说话的邮筒)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朋友——邮筒。

人们寄信的时候不用再跑邮电局,只要就近找到我,把信塞进我的嘴巴里就可以了!你们喜欢我这个朋友吗?3、谈谈为什么喜欢?(即邮筒有什么作用。

)板书:供大家使用,为大家服务4、在我们的生活中,像邮筒这样的“朋友”还有哪些呢?交流课前调查资料。

5、小结:是呀,所有这些东西对我们都很有用,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可真像是我们的“朋友”。

这些“朋友”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公用设施(板书),你能告诉大家什么是公用设施吗?6、电脑出示小资料。

学生读。

小结:正像同学们说得一样,公用设施是我们不可缺少的“朋友”二、我做临海小主人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临海建设得越来越漂亮了。

我听市建设局的工程师叔叔说,临海的未来将会更加美丽:环境优美的实验学校、现代化的小区、宏伟大气的临海车站、风光无限的灵湖公园……作为家乡人,看到这一切,你觉得自豪吗?2、工程师叔叔还说了,想请小朋友们帮忙,为这些地方设计公用设施。

能行吗?3、选择一个学校、小区、车站、公园中的一个地方,小组合作完成公用设施的引进。

不说话的朋友

不说话的朋友

《不说话的“朋友”》的教学与评析教学任务分析《不说话的“朋友”》是苏教•中图版三下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我的成长与他人》中的第3课。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主题的阐述:“体验公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知道爱护公用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觉爱护公用设施”,这一课教材共安排了五个方面的内容:“认识我们的‘朋友’”、“我替‘朋友’说说话”、“看望不说话的‘朋友’去”、“怎样与‘朋友’相处”、“我为‘朋友’做点啥”。

本节课是第1课时的教学。

学生学情分析从课前的学生调查情况来看,学生大多熟悉身边的公用设施。

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对这些设施的作用,以及与人们关系的充分认识,有意关注与关爱公用设施的意识和行为比较薄弱和缺乏。

因此,本课教学首先注重爱护公用设施的自觉意识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激发,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爱护公用设施的行为。

教学目标1、认识常见的公用设施,知道什么是公用设施。

2、体验公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知道人为破坏公用设施会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甚至危险,知道爱护公用设施人人有责。

3、激发学生愿意爱护公用设施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关心和爱护公用设施的公德意识。

教学准备1、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课前的实地调查活动,调查自己身边公用设施的使用情况和保护情况。

(表格见“附录1”)2、教师前往各公共场所,调查身边的公用设施,采集素材。

3、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认识身边的“朋友”——公用设施1、同学们,大家身边一定有许多好朋友吧,今天,老师请了一些特殊的朋友来和大家见面,瞧,他们来了!——课件出示GIF动画:(红绿灯、电话亭、邮箱、垃圾箱、喷泉等)你们叫得出他们的名字吗?(学生说一说课件中出现的公用设施的名字。

)2、像这样的朋友,在你的身边还有哪些?(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公用设施。

)3、小结:像这些朋友一样,在公共场所,供大家使用、为大家服务的设施,我们统称为“公用设施”。

[评析:认知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的基础,学生如果指认不出身边的公用设施,就难以理解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不到它的作用,也就难以产生爱护公用设施的意识、情感和行为。

《不说话的“朋友”》教学教案设计

《不说话的“朋友”》教学教案设计

《不说话的“朋友”》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简介1.1 课程背景《不说话的“朋友”》是一篇关于如何正确使用社交媒体的文章。

在当今社会,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许多人却忽略了正确使用社交媒体的重要性。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交媒体的利与弊,学会文明上网,遵守网络规则,做一名有担当的网络公民。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1)了解社交媒体的定义及常见类型。

(2)掌握正确使用社交媒体的方法与技巧。

(3)明白文明上网、遵守网络规则的重要性。

1.2.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网络行为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网络心态。

1.2.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间的观念。

(3)培养学生具有担当精神、责任感的网络公民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文章概述本课程以一篇名为《不说话的“朋友”》的文章为主线,通过讲述一个男孩在网络上交到的一位特殊“朋友”,来引导学生思考正确使用社交媒体的重要性。

文章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揭示了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与现实性的关系,以及网络行为对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影响。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1)正确使用社交媒体的方法与技巧。

(2)文明上网、遵守网络规则的重要性。

(3)如何在网络世界中保持健康的心态。

2.2.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认识到网络行为与现实生活中行为的关联性。

(2)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网络行为的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案例分析法以文章中的案例为依据,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从而达到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学生辨别能力的目的。

3.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社交媒体?你们平时是如何使用社交媒体的?进而引出本课程的主题。

《不说话的朋友》教学设计

《不说话的朋友》教学设计

不说话的朋友教学目标:1、认识身边的常见公用设施,体会公用设施给人们盛会带来的方便2、了解公用设施的维护情况,深刻体会公用设施被损坏的危害。

3、知道爱护公用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觉爱护公用设施,初步形成公德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公用设施的重要性,为爱护公用设施出一份力。

课前热身:1、播放《找朋友》音乐大家都有好朋友,谁愿意向我介绍你的好朋友是谁?2,谁能用一两句话来夸夸你的好朋友?听了大家的介绍,我认识了很多的朋友,对这些朋友也有了点了解,那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教学过程:一、认识身边的“朋友”1、猜谜,认识新朋友今天,我要带大家认识几位新朋友,请你仔细听我的介绍,猜猜他是谁?2、了解什么是共用设施提问这些朋友,和我们平时的朋友有什么不一样?是呀,他们是一群不说话的朋友。

板书:不说话的“朋友”提问那你平时在哪里见到过他们?这些地方叫做公共场所,这些朋友在那儿为我们大家使用,为我们大家服务,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公用设施”。

板书:公用设施3、再现身边的朋友像这样的朋友,在我们的校园里,教室里有吗?请你找一找想一想。

像这样的朋友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让我们跟随着镜头出去看看,我们来比一比,谁认识的朋友多,谁记得牢?看到朋友就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

画面停在“窨井盖”,师:这位朋友是谁?他的名字叫做“窨井盖”,简单介绍窨井盖的作用。

让我们大声喊喊他的名字。

二、夸夸我的好“朋友”1、小组交流朋友的作用这些共用设施每天环绕在我们身边,一定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给了大家许多美好的感受吧!今天,他们来到了我们身边,告诉老师,你们组到来了哪些朋友.喜欢他们吗?他们的本领各不相同,替这些不说话的朋友来说说他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好处。

他们对我们人类的功劳吧!2、全班夸夸不说话的朋友三、我替“朋友”说说话1、看新闻,说感想你看,有那么多“朋友”在我们身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正是有了他们的默默奉献,才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美好,你们喜欢他们吗?可是,最近,我看到这样一则报道在刚才的新闻中,你看到了什么?2、看课件,说委屈在生活中,这样的镜头还有吗观看课件我刚才看到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叹,惊呼,惊讶,你们在惊讶些什么呀?那么多朋友受到了伤害,他们心理有很多委屈要说,,可是我们的朋友不会说话(板书),假如,你就是受伤害的椅子、路灯、公用电话……你们能替他们说说吗?就请你为一位朋友说说话,先和小组的同学说说,再说给大家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情感体验再“飞”一会儿
——《不说话的朋友》教学设计
江苏省海安县白甸镇中心小学沈德花226682
[教材简解]
《不说话的“朋友”》是《品德与社会(苏教版)》三年级下《我的成长与他人》主题单元中的第3课,共安排了五个方面的学习内容:“认识我们的‘朋友’”、“我替‘朋友’说说话”、“看望我们的‘朋友’去”、“怎样与‘朋友’相处”、“我为‘朋友’做点啥”。

本课教学注重爱护公用设施的自觉意识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让学生“体验公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知道爱护公用设施人人有责”,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爱护公用设施,实现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目标预设]
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公用设施,了解他们的作用与用法,体验公用设施在当今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地位。

2、正确认识公用设施经常受损这一现象,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激发爱护公用设施的情感。

3、通过公益广告设计等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爱护公用设施的公德意识。

[重点难点]
1、认识常见的公用设施,知道自己身边公用设施有哪些。

2、了解人为破坏公用设施会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与危害。

3、知道爱护公用设施是每个人的责任,激发学生爱护公用设施的情感,提高学生关心、爱护公用设施的公德意识。

[设计理念]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基于儿童日常生活,旨在服务并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思维与行为发展的综合课程。

对社会、对生活的认知、体验和感悟,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原料”,也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产品”,因此回归生活、
体验生活与获得生活经验成为思想品德课程最鲜明的特性。

基于这样的认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将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扩展课程视角,聚力挖掘课程资源,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生活情景,营造民主、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努力使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尽可能的叠加,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以达成在“公用设施是现代生活的必需;主动、自觉爱护公用设施”等方面的“共识”,并转化为自觉的生活需要与稳固的生活精神。

[设计思路]
一、相识:“朋友”再见面。

二、相知:“朋友”大聚会。

三、相伴:“朋友”永相随。

四、相劝:“朋友”不可欺。

五、相欢:“朋友”伴我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相识:“朋友”再见面
1、(课件播放歌曲《找朋友》)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许多好朋友,正是有了他们的相知相随,我们的生活才更加五彩斑斓、有滋有味。

请谈一谈与朋友相处的一些故事和体会。

(生畅谈)
是啊,我们的朋友总会在我最无助的时候,给我送来最真挚的帮助,我们的朋友总会在我最失落的时候,给我送来最暖心的慰藉。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群不说话的朋友。

(板书课题:不说话的朋友)
2、这些新朋友最喜欢与聪明的孩子交朋友,所以你们能够猜出他们,并且高声地呼喊他们的名字,他们才肯出来与你们相见呢。

(课件出示谜语,生猜出后出示图片)
3、其实这群好朋友,有不少已是我们的老朋友了,还记得都是在哪里见到
过它们?(指名生说)刚才几位同学说的这些地方都叫做公共场所,在公共场所默默无闻地为我们大家服务的“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叫“公用设施”。

(板书:公用设施)
(设计意图:儿童的体验大都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他们经验、经历圈内的事物、情景更能引发他们强烈的共鸣。

在教学的导入阶段,让学生能够激情加盟而不置身度外,最经济的手段就是从他们的日常生活入手,让他们畅言朋友事、朋友情,待情感蕴足后,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引入公共设施这群“不说话的朋友”。


二、相知:“朋友”大聚会
1、其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这群不说话的朋友无时无处不在为我们服务呢!
①看看我们的教室,还有我们的学校都有哪些公用设施?(生:桌子、门窗、厕所里的水龙头、操场上的活动器材……)
②走出校门,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公用设施呢?(垃圾房、灌溉渠、路灯、公园里的健身器材……)
2、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的现代生活离不开这些无声的朋友。

不过,他们的本领各不相同,请挑选一位你最喜欢的朋友来夸夸吧!(生:我来夸夸……师相机引导:假如没有……就会……)
3、公用设施无怨无悔地为我们服务,为我们生活提供便利,它们的确是我们不可缺少的“朋友”。

(板书:为人类服务)
(设计意图:让学生的生活体验“飞”进课堂,完成课堂与生活的交融,这是思想品德教学的旨趣所向、真意所在。

这一部分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列出“朋友多”,来体验朋友对我们学习生活的意义,通过道出“朋友好”,来体会朋友为人们提供的无限便利。


三、相伴:“朋友”永相随
1、在我们这儿将实施“万顷良田工程”,到时候将会建成一座座功能齐备的
生活小区,这里就有一个准备实施建设的小区规划图,今天让我们来当一回设计师吧。

你准备为这个小区添置哪些公用设施呢?为什么?和你的小团队商量一下吧。

(提供小区规划图片)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提示:有些公共设施的图片老师没有提供,可以自己画一画,需要发明创新的用文字说明也行。


3、作品交流,评选最佳设计师。

①请各设计小组交流一下,都请了哪些“朋友”?为什么要请这些“朋友”?
②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

4、现场采访:这些服务于万顷良田工程的生活小区就将在我们里下河地区建成,到时候我们都将搬进在这种公用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小区里,大家感觉如何?
5、老师将把同学们的这些设计递交给我们镇政府,供小区设计时参考。

其实,在这里生活,吸引我们的不是高楼大厦,而是我们那些不说话的朋友。

有他们相伴,四季花香沁人心脾;有他们相伴,放学回家一路欢歌;有他们相伴,农家日子悠然自得。

(设计意图:“我为小区请朋友”这一片段的设计,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借助自己使用公用设施的生活经验,自由大胆地发挥创新想象,通过与小伙伴一起说说、贴贴、写写、画画的过程,更加深刻地体验公用设施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方便,认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些“不说话的朋友”,激发学生对公用设施的喜爱甚至感激之情。


四、相劝:“朋友”不可欺
1、在现实生活中,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尊重爱护我们这些不说话的朋友。

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我们的朋友——公园里的长椅却在那儿伤心地哭了。

(课件出示自编歌曲《最近比较烦》)
2、讨论:长椅为什么事儿这么心烦而流泪呢?
3、听到长椅的哭泣,公园里的许多邻居都围了过来(课件出示漫画图):猜
猜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4、长椅的邻居们可能也曾经受到过类似的伤害,他们正用自己的经历安慰长椅,也可能在用自己的愤慨谴责人类,看到此情此景,相信你一定有好多好多的话儿要说?
(设计意图:“求真”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主线,是一切教育的灵魂。

正面引导为主、反面警示为辅,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原则之一。

如果说前几个片段的教学,是通过正面引导让学生体悟公共设施“不可少”的话,这一片段的教学,就是要通过反面警示让学生体悟公共设施“不可欺”,前者是引导学生“求真”,后者是引导学生“去恶”,虽然力点不同,却是殊途同归。


5、看到这些朋友都受到不同程度地伤害,同学们一定愤愤不平,请你站在他们的角度帮他们说说心里话吧!学生交流。

(师给说话的同学戴上“朋友”的头饰)
(设计意图:课堂表演是学生颇为钟情的教学技巧,其价值就在于通过角色的换位,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深刻一些。

这段设计就是想通过扮演角色替受伤的“朋友”说话,让学生知道公共设施是我们的朋友,不能伤害它,从而激发学生爱护公用设施的情感,提高学生关心和爱护公用设施的公德意识。


五、相欢:“朋友”伴我行
1、破坏公用设施不仅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更可怕的是有时会夺取人们宝贵的生命,给家庭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和痛苦。

(课件出示真实的故事《一只井盖一条人命》)你想对拿走窨井盖的人说什么?多么惊心的惨剧,多么沉痛的教训啊!伤害了朋友,就等于伤害了人类自己。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不说话的“朋友”呢?(板书:爱护)是呀,爱护这些不说话的“朋友”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只有我们人人都去爱护它们,我们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美好,我们的“朋友”才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板书:每个人的责任)
3、让我们为我们这些不说话的朋友设计几条公益广告,时刻提醒人们关爱
公共设施。

4、交流,评出最有创意的广告标语。

5、爱护公共设施,其实就是爱护我们美好的生活。

我们要携起手来,让这些不说话的朋友在我们的保护之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设计意图:公益广告无疑是品德教育最形象的教材,小小的公益广告,既承载了人民群众的一番苦心及美好的愿望,同时也承担了教育大众的社会责任。

在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里,让学生自己立足于改善社会观念的层面上,自创公益广告,体会参与社会服务的意义,使之有更加深刻的体验,从而提高关注社会、爱护公物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心和公德心。


板书:
不说话的朋友
相识——相知——相伴——相劝——相欢
公用设施——为人类服务
爱护——每个人的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