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课件(人教版选修一)
合集下载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课件(共26张PPT)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二)政治领域:整顿吏制、迁都洛阳 2、迁都洛阳 (1)原因: 平城 洛阳 地理 地理位置偏僻,水 地处中原,交通便 位置 旱易发,交通不便 利 经济 产粮有限,不足以 地处黄河之南,农业发 承受生活供应 达 政治 保守势力强大, 中原的政治文化中心, 阻挠改革 利于争取汉族地主支持 军事 受北方少数民族威 利于控制中 胁 100 原 北魏定都近 众多汉族王朝先后建 历史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一)经济领域:均田制(土地制)、租调制(赋税制) 1、均田制(土地制度) (6)评价: <1>性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2>积极作用: <3>局限性: ①国家控制的土地有限,土地分配不均依然存在。 ②随着人口的增多,人地矛盾突出。 ③政府剥削、掠夺农民的劳动力。 ④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不可能抑制土地兼并。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课标:了解北 魏初期的社会 面貌;孝文帝 改革的主要内 容。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魏晋南北朝:大分裂、大动荡、大融合
25 东 汉 220 220 魏 蜀吴 280
北 朝
265 西 晋 317
十六国 386北魏分裂581 581 前秦一度统一 隋 朝 317东晋420 420宋齐梁陈589 618 东魏534-550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一)经济领域:均田制(土地制)、租调制(赋税制) 2、租调制(赋税制度) (1)目的:与均田制相适应,保证国家税收; (2)内容: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的租调; (3)影响:改变了赋税征收混乱的现象,减轻农民负担; 农民成为政府直接控制的编户齐民; (二)政治领域:整顿吏制、迁都洛阳 1、整顿吏制 (1)原因:吏治混乱,影响经济收入,激化阶级矛盾; (2)措施:①任期考核制;②严惩贪污;③俸禄制度; (3)影响:①相对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②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对巩 固北魏政权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课件18张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改革的背景 第2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 ——改革的内容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 ——改革的影响
课程标准: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第1课)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第2课)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第3课)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情况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三单 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课件(共18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 载)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三单 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课件(共18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 载)
有人认为:“以往对孝文帝改革的描述和评价有不妥 之处,孝文帝的汉化不值得肯定,抛弃了他们民族原来 的特长,他的文化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 衰亡的路线。” 试评述这种史学观点。
套,比较全面 • (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兼有确立封建制度与民族融合的性质 • 影响: • 1.生产方式农耕化: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 的复苏和繁荣; • 2.社会制度封建化: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 • 3.生活方式汉族化:缓和民族矛盾,巩固封建统治,促进民族融
合,为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奠定基础。
• • (1)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 • (2 • (3)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本人以身作则、信心坚定。 • (4)改革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转衰,归于灭亡。 后期孝文帝主持,侧重实行汉化政策、移风易俗,促进民族大融合
• (1)社会风俗的滞后性和保守性,阻碍社会的变革。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课件(共18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转衰,归于灭亡。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改革的背景 第2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 ——改革的内容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 ——改革的影响
课程标准: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第1课)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第2课)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第3课)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情况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三单 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课件(共18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 载)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三单 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课件(共18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 载)
有人认为:“以往对孝文帝改革的描述和评价有不妥 之处,孝文帝的汉化不值得肯定,抛弃了他们民族原来 的特长,他的文化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 衰亡的路线。” 试评述这种史学观点。
套,比较全面 • (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兼有确立封建制度与民族融合的性质 • 影响: • 1.生产方式农耕化: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 的复苏和繁荣; • 2.社会制度封建化: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 • 3.生活方式汉族化:缓和民族矛盾,巩固封建统治,促进民族融
合,为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奠定基础。
• • (1)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 • (2 • (3)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本人以身作则、信心坚定。 • (4)改革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转衰,归于灭亡。 后期孝文帝主持,侧重实行汉化政策、移风易俗,促进民族大融合
• (1)社会风俗的滞后性和保守性,阻碍社会的变革。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课件(共18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转衰,归于灭亡。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公开课课件
北魏政府采取什么举措?解决什么矛盾?措施 的核心是什么 举措:改革 矛盾:①落后的鲜卑族文化和先进的中原文化之 间的矛盾②民族压迫政策与民族融合趋势的矛盾。 核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全面 向 汉族学习——全面纳入封建轨道
二、北魏改革—文明磨合的必然
顺应民族融合和封建化的潮流
领域 经济领域
内容 均田制 (土地制度) 俸禄制 迁都洛阳 移风易俗
生活方式汉族化
中国古代礼乐源自周 礼,孔子的“仁”是 对礼乐的高度浓缩, 历代封建统治者沿用 该制度维护自身统治。
鲜卑人乐俑
从材料和图片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社会制度封建化
材料一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 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 物殷阜。——摘自[北魏]杨衔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二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 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 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二)俸禄制
社会制度封建化
北魏前期百官无俸禄,„„寻些无所顾忌的鲜卑镇将刺 史„„在任上,只要上缴定额的租调,便可在区内大力搜刮。 因此,北魏前期吏治腐败,官吏四处搜刮抢掠,“初来单鞭执 马,返时从事百辆”。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魏晋南北朝卷
请阅读材料,思考: 采用了什么方法整顿吏治?找出鲜卑政治改革的趋势。 现实生活的什么主张与此项政策在杜绝腐败有异曲同工 之处?
政治领域
文化和社会生活
(一)均田制
生产方式农业化
请阅读课文,思考: ⒈能够实行均田制的前提是什么?均田制的主要内容 有哪些? ⒉均田制是不是重新平均分配土地?有没有废除封建 地主土地所有制?官吏和地主的利益有没有受损? 3.政府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是不是全部归农民所有? 实质是封建土地国有制吗? 4.从以上两种土地制度的并存,感受两种文明的融 合。 部落制和封建制的交融 5.均田制的实施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二、北魏改革—文明磨合的必然
顺应民族融合和封建化的潮流
领域 经济领域
内容 均田制 (土地制度) 俸禄制 迁都洛阳 移风易俗
生活方式汉族化
中国古代礼乐源自周 礼,孔子的“仁”是 对礼乐的高度浓缩, 历代封建统治者沿用 该制度维护自身统治。
鲜卑人乐俑
从材料和图片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社会制度封建化
材料一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 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 物殷阜。——摘自[北魏]杨衔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二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 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 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二)俸禄制
社会制度封建化
北魏前期百官无俸禄,„„寻些无所顾忌的鲜卑镇将刺 史„„在任上,只要上缴定额的租调,便可在区内大力搜刮。 因此,北魏前期吏治腐败,官吏四处搜刮抢掠,“初来单鞭执 马,返时从事百辆”。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魏晋南北朝卷
请阅读材料,思考: 采用了什么方法整顿吏治?找出鲜卑政治改革的趋势。 现实生活的什么主张与此项政策在杜绝腐败有异曲同工 之处?
政治领域
文化和社会生活
(一)均田制
生产方式农业化
请阅读课文,思考: ⒈能够实行均田制的前提是什么?均田制的主要内容 有哪些? ⒉均田制是不是重新平均分配土地?有没有废除封建 地主土地所有制?官吏和地主的利益有没有受损? 3.政府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是不是全部归农民所有? 实质是封建土地国有制吗? 4.从以上两种土地制度的并存,感受两种文明的融 合。 部落制和封建制的交融 5.均田制的实施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 (共23张PPT)
后期:孝文帝主持,迁都洛阳、移风易俗
问题: 后期改革的重点是什么?采取了哪些主 要措施?
1 重点:孝文帝亲自主持,积极接受汉文化 2 主要措施
(1)迁都洛阳; (2)移风易俗
(1)迁都洛阳
问题: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迁都洛阳
1.迁都原因: ⑴政治: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旧都保守势力强
大,阻挠改革 ⑵经济: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⑶军事:旧都受到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 ⑷地理:旧都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
阶段 重点
主要措施
冯太后主持, 实行官吏俸禄制,并整顿吏治
第一 重点是创建 推行均田制
阶段 新制
实行三长制
推行租调制
孝文帝主持,迁都洛阳;
第二 重点是移风 移风易俗(易服装;讲汉话;
阶段 易俗
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通婚姻;
改籍贯
1.制定俸禄制,整顿吏治(为什么?)
改革前 吏治黑暗,贪污成风
改革措施:1.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官吏 级别高低发放;(不许官吏自筹)
2.制定惩治贪污的办法(处死) 吏治有所好转,为各项改革创造了有利 改革后 的政治局面
2.均田制
前提:政府控制大量“无主荒地” 目的:缓和社会矛盾,发展生产,增加政府赋 税收入
的编户; (3)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
课堂练习:
1.导致北魏推行均田制的最主要原因是( D )
A.汉族地主的建议 B.南北对峙的形势 C.民族矛盾的激化 D.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形态的吸引
课堂练习:
2.一位史学家说:”北魏孝文帝强制授给露田……
这对农民是一种剥削的手段”这主要是因为D( )
A.均田制是土地国有制 B.租庸调制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C.孝文帝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D.授田的实质是加强农民开荒纳税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 (共26张PPT)
问题2: 冯太后的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①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 意义 ②政权的巩固
③奠定后期改革的基础
后期:孝文帝主持,迁都洛阳、移风易俗
问题: 后期改革的特点是什么?采取了哪些主 要措施?
1 特点:孝文帝亲自主持,以学习汉文化为主要目的
2 主要措施 ①迁都洛阳 ②移风易俗
迁都洛阳
1.迁都原因:
⑴政治: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旧都保守势力强 大,阻挠改革
北魏基层行政组织:三长制
改革前 北魏政权
宗主
农民
改革内容:设邻、里、党三长,直属县郡。
改革后 北魏政权
农民
影响:①健全了基层政权,完善了行政体制,有利于中央集权;
②有利于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 ③有利于推行均田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
改革前
租调制
赋税征收混乱,农民负担重;
内容:租(缴纳粮食)调(缴纳绢帛)
出谋划策
面对众多的守旧反 迁都势力,请你设计一下 孝文帝会用什么更高明的 手段达到其迁都的目的?
迁都洛阳
2 过程:493-495年由平城迁到洛阳
移风易俗
问题:孝文帝采取了哪些移风易俗的措施?
1 主要措施: 易服装:下令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 讲汉话:要求朝臣讲汉话,30岁以下严格执行; 改汉姓: 将鲜卑姓改为汉姓, 仿汉制: 按门第高低选拔人才(九品中正制); 通婚姻: 提倡鲜卑人同汉人通婚; 改籍贯: 凡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
阶段 易俗
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通婚姻;
改籍贯
九品中正制
三国到西晋时期形成,东晋和南北朝时期得到充分发展,南朝末年渐趋 衰落。其主要内容为:
① 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州郡中正只能由本 地人充当,且多由现任中央官员兼任。州郡中正都设有属员,称为“访问”。 一般人物可由属员评议,重要人物则由中正亲自评议。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课件(共30张PPT)
②推动洛阳经济恢复发展,成为北方的政治、 经济中心,洛阳的规划和布局,对后世城市建 设影响大。
4、汉化政策;
1)措施:
①穿汉服;②说汉语; ③用汉姓;④与汉通婚; ⑤行汉制; ⑥改籍贯:迁往洛阳的鲜卑人死后葬 在洛阳,不许归葬代北,逐步割断了鲜 卑族人与故乡的联系。
4、汉化政策;
2)意义:
主观目的是缓和民族矛盾,巩固 统治。
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大分裂、大动荡、大融合
⒈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长 期分裂割据的时期。
⒉北方的割据势力之间、民族之间, 战争频繁。
⒊江南相对稳定,得到较好的开发, 社会经济发展较快。
⒋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依次向南迁 徙,是民族大融合时期。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课程标准: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魏晋南北朝(220—589)
你知道这些成语故事发生于哪一时期吗?
• 东床袒腹 投鞭断流 风声鹤唳
• 草木皆兵 江郎才尽 皮里阳秋
• 闻鸡起舞 东山再起
•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 步步莲花
骑虎难下
村 委 会 主 任 “如果 我是乡 镇班子 成员” 发言稿 _1 村 委 会 主 任 “如果 我是乡 镇班子 成员” 演讲 稿
有联系,龙门石窟的大佛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变得温和 可亲。这是孝文帝改革,接受汉族文化的结果。
孝文帝废太子
孝文帝要彻底革除旧俗,在当时引起了一部分鲜 卑人的强烈反感,其中也包括他的太子元恂。元恂不 过是个14岁的孩子,却成了反对革除旧俗的先锋。他 身体肥胖,嫌河南太热,一直想回北方。八月中,他 乘父亲去嵩山的机会,带着左右心腹逃往平城。小领 军元俨领卫兵拦截,闹到天黑,方才平息。孝文帝得 知此事大惊,回宫后,召太子来见,痛加训责,还与 兄弟咸阳王元禧两个轮流动手,把元恂打了一百多棒, 然后命人把他扶出去禁闭起来。这一顿打得着实是重, 元恂躺了一个多月才能起床。后来,孝文帝把元恂废 为庶人,派兵看守。次年三月,御史中尉李彪秘密上 表,说他仍在谋划作乱。孝文帝令人带毒酒逼他自杀, 其时年仅15岁。
4、汉化政策;
1)措施:
①穿汉服;②说汉语; ③用汉姓;④与汉通婚; ⑤行汉制; ⑥改籍贯:迁往洛阳的鲜卑人死后葬 在洛阳,不许归葬代北,逐步割断了鲜 卑族人与故乡的联系。
4、汉化政策;
2)意义:
主观目的是缓和民族矛盾,巩固 统治。
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大分裂、大动荡、大融合
⒈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长 期分裂割据的时期。
⒉北方的割据势力之间、民族之间, 战争频繁。
⒊江南相对稳定,得到较好的开发, 社会经济发展较快。
⒋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依次向南迁 徙,是民族大融合时期。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课程标准: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魏晋南北朝(220—589)
你知道这些成语故事发生于哪一时期吗?
• 东床袒腹 投鞭断流 风声鹤唳
• 草木皆兵 江郎才尽 皮里阳秋
• 闻鸡起舞 东山再起
•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 步步莲花
骑虎难下
村 委 会 主 任 “如果 我是乡 镇班子 成员” 发言稿 _1 村 委 会 主 任 “如果 我是乡 镇班子 成员” 演讲 稿
有联系,龙门石窟的大佛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变得温和 可亲。这是孝文帝改革,接受汉族文化的结果。
孝文帝废太子
孝文帝要彻底革除旧俗,在当时引起了一部分鲜 卑人的强烈反感,其中也包括他的太子元恂。元恂不 过是个14岁的孩子,却成了反对革除旧俗的先锋。他 身体肥胖,嫌河南太热,一直想回北方。八月中,他 乘父亲去嵩山的机会,带着左右心腹逃往平城。小领 军元俨领卫兵拦截,闹到天黑,方才平息。孝文帝得 知此事大惊,回宫后,召太子来见,痛加训责,还与 兄弟咸阳王元禧两个轮流动手,把元恂打了一百多棒, 然后命人把他扶出去禁闭起来。这一顿打得着实是重, 元恂躺了一个多月才能起床。后来,孝文帝把元恂废 为庶人,派兵看守。次年三月,御史中尉李彪秘密上 表,说他仍在谋划作乱。孝文帝令人带毒酒逼他自杀, 其时年仅15岁。
人教版选修一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共33张PPT)
先进的汉族文化,数 个朝代之都
拓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3、迁都洛阳;
2)过程: 抵制保守势力的反对,以伐南齐
为借口强迁洛阳。
从侧面反映了改革的艰辛
人 教 版 选 修 一第三 单元北 魏孝文 帝改革 (共33 张PPT) 课件PPT部编版 课件统 编版课 件优质 课课件 免费课 件PPT
大家听了,面面相觑,没有说话。孝文帝说:“不能 犹豫不决了。同意迁都的往左边站,不同意的站在右边。”
一个贵族说:“只要陛下同意停止南伐,那么迁都洛 阳,我们也愿意。”许多文武官员虽然不赞成迁都,但是 听说可以停止南伐,也都只好表示拥护迁都了。
人 教 版 选 修 一第三 单元北 魏孝文 帝改革 (共33 张PPT) 课件PPT部编版 课件统 编版课 件优质 课课件 免费课 件PPT
威胁,很不安全。
④地理上:
旧都偏居塞上,难以有效控制中原地区。
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
从平城方面看
从洛阳方面看
洛阳保守势力强大, 有利于争取汉族地
不利于改革
主的合作
气候恶劣,交通不 便,生产不能满足 需要
易受强敌“柔然” 威胁,不利于控制 中原
落后的少数民族 文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地处黄河之南,农 业生产发达
利于控制中原,并举 兵南下征服较弱的 “南齐”
迁都洛阳
公元493年,魏孝文帝亲自率领步兵骑兵三十多万南下, 从平城出发,到了洛阳。正好碰到秋雨连绵,足足下了一 个月,到处道路泥泞,行军发生困难。但是孝文帝仍旧戴 盔披甲骑马出城,下令继续进军。
大臣们本来不想出兵伐齐,趁着这场大雨,又出来阻 拦。孝文帝严肃地说:“这次我们兴师动众,如果半途而 废,岂不是给后代人笑话。如果不能南进,就把国都迁到 这里。诸位认为怎么样?”
拓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3、迁都洛阳;
2)过程: 抵制保守势力的反对,以伐南齐
为借口强迁洛阳。
从侧面反映了改革的艰辛
人 教 版 选 修 一第三 单元北 魏孝文 帝改革 (共33 张PPT) 课件PPT部编版 课件统 编版课 件优质 课课件 免费课 件PPT
大家听了,面面相觑,没有说话。孝文帝说:“不能 犹豫不决了。同意迁都的往左边站,不同意的站在右边。”
一个贵族说:“只要陛下同意停止南伐,那么迁都洛 阳,我们也愿意。”许多文武官员虽然不赞成迁都,但是 听说可以停止南伐,也都只好表示拥护迁都了。
人 教 版 选 修 一第三 单元北 魏孝文 帝改革 (共33 张PPT) 课件PPT部编版 课件统 编版课 件优质 课课件 免费课 件PPT
威胁,很不安全。
④地理上:
旧都偏居塞上,难以有效控制中原地区。
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
从平城方面看
从洛阳方面看
洛阳保守势力强大, 有利于争取汉族地
不利于改革
主的合作
气候恶劣,交通不 便,生产不能满足 需要
易受强敌“柔然” 威胁,不利于控制 中原
落后的少数民族 文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地处黄河之南,农 业生产发达
利于控制中原,并举 兵南下征服较弱的 “南齐”
迁都洛阳
公元493年,魏孝文帝亲自率领步兵骑兵三十多万南下, 从平城出发,到了洛阳。正好碰到秋雨连绵,足足下了一 个月,到处道路泥泞,行军发生困难。但是孝文帝仍旧戴 盔披甲骑马出城,下令继续进军。
大臣们本来不想出兵伐齐,趁着这场大雨,又出来阻 拦。孝文帝严肃地说:“这次我们兴师动众,如果半途而 废,岂不是给后代人笑话。如果不能南进,就把国都迁到 这里。诸位认为怎么样?”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PPT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像
1、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起源:东北 鲜卑族 魏晋:游牧于山西、内蒙古一带 东晋:前秦瓦解,北方再次分裂
386年建立政权——北魏 398年迁都平城 439年统一黄河
奠定基础
2、社会矛盾与统治危机
必要性
1、阶级盾与民族矛盾激化
2、统治阶级内部危机四伏
“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时,往往驱使 汉族与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 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
民族歧视与压迫的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 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谢灵运
拓跋贵族盘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并引发起义
改革迫在眉睫
3、冯太后与孝文帝的推动作用
1) 冯太后掌握实权 ,培养孝文帝 2) 孝文帝精通汉族文化
估计性
文明皇后(冯太后)
“马背上得天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迅速崛起、 逐鹿中原、饮马长江的普遍现象。然而, “马背上得天下”不等 于能够 “马背上治天下”,北魏凭借武力统一黄河流域之后,面 临着一个如何化解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秩序的问题。 可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不是偶然的历史现象,而是中国历史演 进过程中的必定产物。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促成孝文帝痛下决心、
北魏政府 宗主 农民
宗主督护制
北魏政府
州郡
农民 邻长里长党长
三长制
三长制
▪ 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 ▪ 职责:检查户口、管理农民、征收租调、征发兵
役徭役、推行均田制
3)、整顿吏治(484年)——俸禄制
改革原因 吏治腐败,贪污成风,激化阶级矛盾
改革内容:(1) 任期不固定 (2) 严惩贪赃枉法 (3) 建立俸禄制
1、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起源:东北 鲜卑族 魏晋:游牧于山西、内蒙古一带 东晋:前秦瓦解,北方再次分裂
386年建立政权——北魏 398年迁都平城 439年统一黄河
奠定基础
2、社会矛盾与统治危机
必要性
1、阶级盾与民族矛盾激化
2、统治阶级内部危机四伏
“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时,往往驱使 汉族与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 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
民族歧视与压迫的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 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谢灵运
拓跋贵族盘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并引发起义
改革迫在眉睫
3、冯太后与孝文帝的推动作用
1) 冯太后掌握实权 ,培养孝文帝 2) 孝文帝精通汉族文化
估计性
文明皇后(冯太后)
“马背上得天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迅速崛起、 逐鹿中原、饮马长江的普遍现象。然而, “马背上得天下”不等 于能够 “马背上治天下”,北魏凭借武力统一黄河流域之后,面 临着一个如何化解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秩序的问题。 可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不是偶然的历史现象,而是中国历史演 进过程中的必定产物。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促成孝文帝痛下决心、
北魏政府 宗主 农民
宗主督护制
北魏政府
州郡
农民 邻长里长党长
三长制
三长制
▪ 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 ▪ 职责:检查户口、管理农民、征收租调、征发兵
役徭役、推行均田制
3)、整顿吏治(484年)——俸禄制
改革原因 吏治腐败,贪污成风,激化阶级矛盾
改革内容:(1) 任期不固定 (2) 严惩贪赃枉法 (3) 建立俸禄制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课件(共25张PPT)
3、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 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P44。
⑴鲜卑族逐渐汉化,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 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⑵鲜卑的文化精华融入汉族文化之中。
本单元线索: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线索和时代特征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背景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特点和措施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302021/8/302021/8/302021/8/308/30/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30日星期一2021/8/302021/8/302021/8/30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302021/8/302021/8/308/30/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302021/8/30August 30,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302021/8/302021/8/302021/8/30
3)职能: 基层行政组织,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赋税,
征发 徭役兵役,推行均田制
认识由“宗主督护制”到“三长制”的变 化
北魏政府
北魏政府
宗主
州郡
Hale Waihona Puke 农民农民 邻长里长党长
4)影响: ①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 ②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 ③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
⑴鲜卑族逐渐汉化,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 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⑵鲜卑的文化精华融入汉族文化之中。
本单元线索: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线索和时代特征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背景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特点和措施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302021/8/302021/8/302021/8/308/30/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30日星期一2021/8/302021/8/302021/8/30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302021/8/302021/8/308/30/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302021/8/30August 30,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302021/8/302021/8/302021/8/30
3)职能: 基层行政组织,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赋税,
征发 徭役兵役,推行均田制
认识由“宗主督护制”到“三长制”的变 化
北魏政府
北魏政府
宗主
州郡
Hale Waihona Puke 农民农民 邻长里长党长
4)影响: ①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 ②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 ③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
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课件(人民版选修一)
改革的局限性
鲜卑族丧失独特性
改革过度汉化,导致鲜卑族逐渐丧失自身的民族 特色和文化传统,不利于民族多样性的保护。
阶层矛盾加剧
改革过程中,土地兼并现象加剧,导致社会阶层 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稳定。
妇女地位下降
随着儒家思想的进一步渗透,妇女地位逐渐下降, 对性别平等造成负面影响。
改革的历史地位
1 2
提升文化水平
推崇儒学,建立太学,提高人民的 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使得社会风 气得到改善。
对后世的影响
成为后世改革的借鉴
孝文帝改革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面的措施,为后世的改革提供了借鉴 和参考。
推动历史进程
孝文帝改革的成功,为后来的隋唐大 一统打下了基础,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
对民族融合的推动作用
均田制实施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国家财政收入也 相应增加。
均田制的实施还促进了土地的集中和兼并,加速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和发展。
租调制
租调制是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 要税收制度,旨在调整税收结 构和税率,增加国家的财政收 入。
租调制实施后,税收结构和税 率得到优化,税收负担相对减 轻,农民的负担也相应减轻。
改革的进步性
促进民族融合
孝文帝改革推动了鲜卑族和其他民族的融合,加强了民族间的交 流与理解,有助于形成更为团结的民族关系。
推动经济发展
改革中的均田制等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社会整体经 济水平,为后来的唐宋盛世打下了基础。
提升文化水平
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提倡儒学,提高了民众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 平,促进了文化繁荣。
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孝文帝改革背景 • 孝文帝改革内容 • 孝文帝改革影响 • 孝文帝改革评价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课件 (共43张ppt)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课程标准: 1.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中国古代历史纪年(BC21世纪——1840年)
●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春秋战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
先秦
●秦汉:封建大一统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
2、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3冯太后、孝文帝执掌朝廷实权,积极推 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北魏虽然凭借武力统一了黄河流域, 但统治者却寝食不安。
到了北魏孝文帝统治时,派你们作 特使,到下面进行社会调查,分析当时 社会存在的问题与形成原因,回来后准 备上朝如实禀报。对策???
社会问题 1 阶级矛盾激化 2 民族矛盾激化 3 缺乏统治中原地区的经验 4 吏治黑暗,贪污成风 5 土地荒芜、经济衰退
北魏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冯太后主持的前期改革 原因
内容
影响
整顿吏治、
官制
俸禄制
土地制 度
均田制
基层行 政制度
三长制
赋税制 度
租调制
整顿吏治、俸禄制
• 措施:
俸禄制 • 影响:
目的 内容
处罚措施 任期标准
• (1)对贪赃枉法严惩不怠,相对缓和当时的阶 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 (2)俸禄制的实行,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 吏治有所好转,对巩固北魏政权的稳定具有积 极意义。
二、露田、桑田均不得买卖,但“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 买所不足。”
三、奴婢受田数量和办法与农民相同。他们可得壮牛一头, 田三十亩,但不再给桑田。
四、地方官吏各随在职地区给予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 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新旧任相交接,不 许出卖。 后代谓此“公田”为“职分田”或“职公田”。
课程标准: 1.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中国古代历史纪年(BC21世纪——1840年)
●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春秋战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
先秦
●秦汉:封建大一统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
2、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3冯太后、孝文帝执掌朝廷实权,积极推 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北魏虽然凭借武力统一了黄河流域, 但统治者却寝食不安。
到了北魏孝文帝统治时,派你们作 特使,到下面进行社会调查,分析当时 社会存在的问题与形成原因,回来后准 备上朝如实禀报。对策???
社会问题 1 阶级矛盾激化 2 民族矛盾激化 3 缺乏统治中原地区的经验 4 吏治黑暗,贪污成风 5 土地荒芜、经济衰退
北魏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冯太后主持的前期改革 原因
内容
影响
整顿吏治、
官制
俸禄制
土地制 度
均田制
基层行 政制度
三长制
赋税制 度
租调制
整顿吏治、俸禄制
• 措施:
俸禄制 • 影响:
目的 内容
处罚措施 任期标准
• (1)对贪赃枉法严惩不怠,相对缓和当时的阶 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 (2)俸禄制的实行,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 吏治有所好转,对巩固北魏政权的稳定具有积 极意义。
二、露田、桑田均不得买卖,但“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 买所不足。”
三、奴婢受田数量和办法与农民相同。他们可得壮牛一头, 田三十亩,但不再给桑田。
四、地方官吏各随在职地区给予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 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新旧任相交接,不 许出卖。 后代谓此“公田”为“职分田”或“职公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优质课件(共PPT)
1、北魏的崛起及北方的统一--改革的基础 2、北魏社会矛盾激化 3、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影响
原名拓跋宏,改 姓氏后为元宏,他四 岁继皇位,是北魏王 朝的第6个皇帝,继位 19年时,祖母冯太 后去世,开始真正掌 握政权。孝文帝自幼 在冯太后的教养下, 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共26张PPT)
(1)均田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共26张PPT)
①内容:政府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 向政府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
②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③性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④目的:保证政府收入,缓和社会矛盾
(1)均田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共26张PPT)
(1)男子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即无主荒地:死后归 还,不得买卖 )四十亩,桑田(即已耕种土地:可继 承和买卖)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分露田时会加 倍或加两倍授给,以备休耕;身死或年满七十岁,须 还露田于官,桑田则为世业田,不须还官;按照规定, 桑田内要种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至于不宜 蚕桑的地区,则改受麻田,当中男子十亩,妇人五亩。 (2)奴婢和耕牛参加授田。奴婢依一般农民授田。耕 牛每头授田三十亩,限四牛。 (3)田地缺乏地区,允许农民“逐空荒”,迁往他郡。 (4)犯罪流徙户或绝户,其土地归国家所有,作均田 授田之用
一、背景
1、北魏的崛起及北方的统一--改革的基础
2、北魏社会矛盾激化
材料一、“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 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 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
原名拓跋宏,改 姓氏后为元宏,他四 岁继皇位,是北魏王 朝的第6个皇帝,继位 19年时,祖母冯太 后去世,开始真正掌 握政权。孝文帝自幼 在冯太后的教养下, 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共26张PPT)
(1)均田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共26张PPT)
①内容:政府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 向政府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
②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③性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④目的:保证政府收入,缓和社会矛盾
(1)均田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共26张PPT)
(1)男子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即无主荒地:死后归 还,不得买卖 )四十亩,桑田(即已耕种土地:可继 承和买卖)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分露田时会加 倍或加两倍授给,以备休耕;身死或年满七十岁,须 还露田于官,桑田则为世业田,不须还官;按照规定, 桑田内要种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至于不宜 蚕桑的地区,则改受麻田,当中男子十亩,妇人五亩。 (2)奴婢和耕牛参加授田。奴婢依一般农民授田。耕 牛每头授田三十亩,限四牛。 (3)田地缺乏地区,允许农民“逐空荒”,迁往他郡。 (4)犯罪流徙户或绝户,其土地归国家所有,作均田 授田之用
一、背景
1、北魏的崛起及北方的统一--改革的基础
2、北魏社会矛盾激化
材料一、“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 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 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
人教版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三单元孝文帝改革 课件 (共75张ppt)
(2)推行均田制 ——恢复经济,巩固政权,
民族融合,影响后世 便于征收赋役
(3)设立三长制 ——健全基层政权,保证有效控制;
(4)租调制
新的租调制
配合均田制、改变原来赋税征收上的混乱 每对夫妇每年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的租调
(租是粮食; 调是绢帛)。
农民负担减轻 ——改变了原来的混乱
国家收入增加 ——隐匿农民成为编户齐民
民族融合: 鲜卑族:游牧——农耕 影响后世:沿用到唐中期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1.前期:冯太后主持;重点--建新制
(1)实行俸禄制,整顿整治——吏治有所好转
影响后世
(2)推行均田制 ——恢复经济,巩固政权,民族融合, (3)设立三长制
设立三长制
配合均田制、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三长: 邻长、里长、党长 地位: 基层行政组织 职责: 查户口、收租税、征徭役兵役
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
为核心发生。
民族融合
1.含义: 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 惯、制度、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 互影响和渗透 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 2.过程: 和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吸收的过程 3.表现:
(1)经济: 主要是少数民族由 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 (2)习俗: 主要是少数民族汉化 的过程;
第三单元
北 魏 孝 文 帝 改 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迁
北朝
北 方
十六国
魏 东 蜀 汉 南 吴
方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
西晋
东晋
宋
齐
梁
陈 朝
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国家分裂 民族融合
风天 吹苍 草苍 低, 见 牛野 羊茫 。茫 ,
民族融合,影响后世 便于征收赋役
(3)设立三长制 ——健全基层政权,保证有效控制;
(4)租调制
新的租调制
配合均田制、改变原来赋税征收上的混乱 每对夫妇每年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的租调
(租是粮食; 调是绢帛)。
农民负担减轻 ——改变了原来的混乱
国家收入增加 ——隐匿农民成为编户齐民
民族融合: 鲜卑族:游牧——农耕 影响后世:沿用到唐中期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1.前期:冯太后主持;重点--建新制
(1)实行俸禄制,整顿整治——吏治有所好转
影响后世
(2)推行均田制 ——恢复经济,巩固政权,民族融合, (3)设立三长制
设立三长制
配合均田制、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三长: 邻长、里长、党长 地位: 基层行政组织 职责: 查户口、收租税、征徭役兵役
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
为核心发生。
民族融合
1.含义: 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 惯、制度、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 互影响和渗透 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 2.过程: 和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吸收的过程 3.表现:
(1)经济: 主要是少数民族由 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 (2)习俗: 主要是少数民族汉化 的过程;
第三单元
北 魏 孝 文 帝 改 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迁
北朝
北 方
十六国
魏 东 蜀 汉 南 吴
方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
西晋
东晋
宋
齐
梁
陈 朝
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国家分裂 民族融合
风天 吹苍 草苍 低, 见 牛野 羊茫 。茫 ,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件15张
民族融合
Hale Waihona Puke 1由2汉3、、、游化从从从牧的经习整过经济俗体程济角角社;转度度会向发讲讲农展,,耕角民民经度族族济融融讲的合合,过就就民程是 是族;少融少数合数民就民族是族 商冯一 精推33精精精一地精323精有吏加第地第旧必回推-有可精-精精精第精商孝 1加冯精--、 、 、 、 、 、--孝孝:太、编动编编编、方编编利治强2方三都要顾动利能编编编编2编:文强太编课 课从从从从从从文文战 后 卓优 北 优 优 优 卓 政 优 优 于 好 对 政 单 受 性 旧 北 于 性 优 优 优 优 优 战 帝对 后 优整整整习整::经帝帝国掌有 质魏质质质有权质质国转黄权元北:知魏国:质质质质质国深 黄掌质体体体俗体北北济改改时握成 课政课课课成掌课课家,河掌方宗:政家课课课课课时受 河握课北社社社角社魏魏角革革,实效 P权PPP效握PP对矛流握柔主北权对PPPPP,汉 流实P北魏会会会度会孝孝度PPPPPPPPPPPP的的由权的 向的在人盾域在然督魏向人由文 域权魏统TTTTTTTTTTTT发发发讲发文文讲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背背于推新 汉新国民缓的国的护孝汉民于化 的推孝一展展展,展帝帝,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景景铁行制 族制家的和统家骚制文族的铁影 统行文北角角角民角的的民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器封( 统(手有,治手扰和帝统有器响 治封帝方度 度 度 族 度 改 改 族高 高 高 高 高 高 高 高 高 高 高 高的建前治前中效政。中和赋改治效的。建改,讲讲讲融讲革革融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使化期 模期,控局,威税革模控使化革社,,,合,措措合历历历历历历历历历历历历用改改 式改有制安有胁制的式制用改会民民民就民施施就史史史史史史史史史史史史和革革 转革利。定利度必转。和革安族族族是族是选选选选选选选选选选选选牛;) 化)于,于导要化牛;定融融融少融少修修修修修修修修修修修修耕。中为中致性。耕,合合合数合数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的央各央阶与的就就就民就民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推集项集级有推是是是族是族333333333333广权改权矛利广单单单单单单单单单单单单少少少汉少由,;革;盾条,元元元元元元元元元元元元数数数化数游生创加件生民民民的民牧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产造剧产族族族过族经222222222222力了。力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封封封程封济显有显建建建;建转北北北北北北北北北北北北著利著化化化化向魏魏魏魏魏魏魏魏魏魏魏魏提的提的的的的农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高政高过过过过耕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治,程程程程经帝帝帝帝帝帝帝帝帝帝帝帝促局促。。。。济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进面进的改改改改改改改改改改改改了。了过革革革革革革革革革革革革土土程措措措措措措措措措措措措地地;施施施施施施施施施施施施私私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有有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制制的的((((((((((((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确确111111111111立立555555555555张张张张张张张张张张张张;;PPPPPPPPPPPPPPPPPPPPPPPPTTTTTTTTTTTT))))))))))))((((((((((((获获获获获获获获获获获获奖奖奖奖奖奖奖奖奖奖奖奖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载载载载载载载载载载载载)))))))))))) 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均田制
前提: ①因战争和人口迁徙,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所谓“均田”,不能理解为“平均土地”, ②统治者……分土定居……均田制的雏形。 只是将掌握在国家手中的那部分公田,进 行有限度的授田、还田。受田农民对土地 目的: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缓和社会矛盾。
只有经营使用权,不准随意买卖;农民在 农民:(1)15岁以上的 露田:无主荒地; 内容: 获得使用土地权益的同时,要承担义务, 不可继承买卖,无所有权 男子和妇女 从而保障政府的财政收入。对地主来说, 可以领种土地, 桑田:已耕种过的土地; 他们的土地占有不受任何影响。对农民来 可继承买卖 说,由于有了小块土地耕种,徭役赋税相 (2)受田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和杂税 对较轻,激发了其生产积极性,因此均田 官吏地主:官吏可获得公田,地主的原有土 制对社会生产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②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人地矛盾无法避免
③ 政府剥削、掠夺农民的劳动力
(二)整顿吏治
• 背景: • 内容:整顿吏治 • 措施: 俸 禄 制
目的 内容
• 影响: • (1)对贪赃枉法严惩不怠,相对缓和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 盾; • (2)俸禄制的实行,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对巩固北魏政 权的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3、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冯 太后执掌朝廷实权;
4、孝文帝受到了良好的汉族文化的教育,对汉 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族的落后有深刻的认识。
知识梳理
牧马(魏晋 墓壁砖画)
——改革影葬壁画)
耕牛图 (魏晋墓 葬壁画)
从魏晋墓葬的壁画 中可以反映出当时鲜 卑族的生产状况发生 了怎样的改变? 生产方式农耕化
知识梳理
——改革背景
社会问题 1 阶级矛盾激化 2 民族矛盾激化 3 缺乏统治中原地区的经验 4 吏治黑暗,贪污成风 5 土地荒芜、经济衰退 6 平城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形成原因
宗主督护制 民族歧视、压迫政策 北魏社会制度落后
官无俸禄,任意搜括 中原地区长期战乱 保守势力强大,经济 落后,柔然威胁
(2)影响:统一黄河流域,初步结束北方的
分裂割据局面,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 发展,民族融合及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知识梳理
北魏虽然凭借武力统一了黄河流域, 但统治者却寝食不安。 到了北魏孝文帝统治时,派你们作 特使,到下面进行社会调查,分析当时 社会存在的问题与形成原因,回来后准 备上朝如实禀报。
请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谈谈你对这一历史观点的看法。
措施之间的关系:彼此影响,相互作用: 俸禄制为新制推行提供了政治保障; 均田制与租调制构成北魏政权的经济基础; 三长制保证了均田制的推行。
知识整合
主持者 前期
——改革内容
改革措施 改革重点
①制定官吏俸禄制, 冯太后 整顿吏治;②推行均 建立新制 田制;③设立三长制; ④推行租调制
地不变。
性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评价:
进步性:
① 使统治阶级利益得到保障; ② 抑制了土地兼并,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吸引大量流民 定居,大量的荒地开垦出来; ③ 使更多农民成为封建政权直接控制的编户,保证政权的财政收 入与劳役需要; ④ 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
局限性:
①官吏可分到公田,地主原有土地不变,土地占有不均的状况任然 存在,使统治阶级利益得到保障;
民族融合
1、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 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 2、从习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 民族汉化的过程; 3、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融合 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链接高考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 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70页
大,阻挠改革 ⑵经济: 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⑶军事: 旧都受到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 ⑷地理: 旧都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
2、目的: 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接受中原文明; 更好地推进改革,巩固统治。 3、过程:493-495年由平城迁到洛阳 4、影响:孝文帝借迁都打击了保守势力,保证了改革的深入,
鲜卑人乐俑
中国古代礼乐源自 周礼,孔子的“仁”是 对礼乐的高度浓缩,历 代封建统治者沿用该制 度维护自身统治。
从材料和图片中,你 能得出什么认识? 社会制度封建化
鲜卑人乐俑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请你分析这两尊佛像在服饰上 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生活方式汉族化
课堂小结
背景
内容
整顿吏治
生活习俗 重修官制礼仪
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
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 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 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 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这是 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由于中国古代历 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 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 心发生。
后期
迁都洛阳
孝文帝 ①易服装、②讲汉话、 移风易俗
③改汉姓、④通婚姻、 ⑤改籍贯
结合教材分析北魏孝文帝实施 汉化改革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 社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2、拓跋焘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汉族文化,按照汉 族封建政权的统治方式进行统治,开始了封建 化的进程;
方式,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主要内容:
1)迁都洛阳 2)移风易俗:3)学习汉族的制度
用: 迁都洛阳使北魏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而移风易俗则加快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 民族融合
作
知识梳理
设巧计迁都洛阳
平城
洛阳
(三)迁都洛阳——改革的有机组成
1、原因: 保证了改革的深入 ⑴政治: 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旧都保守势力强
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洛阳 再次成为北方政治、经济的中心。迁都洛阳,为孝文帝进一步的 改革奠定了基础。
(四)革除旧俗
措施
穿汉服
内容
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
作用
移 风 讲汉话 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易 改汉姓, 俗 定门第等级 改汉姓,定门第等级
通婚姻 重汉臣
仿效汉制
① 促进融合,逐渐 趋同; ② 争取到汉族地主 政治联姻把两族利益联在一起 对北魏政权的支持, 加强了北魏对中原 以洛阳为原籍 地区的统治; ③ 大大加速了北魏 典章制度 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链接高考
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 毁灭本民族的千古罪人。试结合所学的相关内容,简要 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通过建立 制度、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等措施,使鲜卑族发生了根本 性的变化:生产方式农耕化、社会制度封建化、生活方式 汉族化;这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缓和了民族矛盾,巩 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 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当然,孝文帝改革全盘汉化,忽视了保持本民族文化特 点,使得鲜卑族拓拔部逐渐溶入其他民族,这是值得我们吸 取的教训。 从历史的进程来看,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 治家、改革家,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
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1)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2)内容全面,措施得力 (3)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 (4)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从孝文帝改革中得出什么启示
(1)改革的必要性:与时俱进,适时改革 (2)对改革的具体要求:措施、权力、个人等等 (3)改革的曲折性:利益再分配,既得利益反对,复杂、艰巨性 (4)先进必然战胜落后: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孝文帝和冯太后对调查报告非常满意,接下来他们 又征询你们的意见。“众爱卿啊,你们看怎么办呢?”
二、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一阶段改革——冯太后主持 重点是: 创建新制 用新制取代不适应统治需要的旧制度 内 容: 1、实行均田制 2、整顿吏治,制定官吏俸禄制 3、推行租调制 用: 4、设立三长制
作
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北魏 政权,为孝文帝后期推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内江市第一中学
执教者:吴诗瑶
课标要求: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时代特征:
• 长期分裂割据的时期, • 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向南大迁徙、 • 大融合时期。 • 北方发生频繁激烈的战争; • 江南相对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较快
影响
稳定和巩固政权
侧重点
社会矛 盾尖锐
均田制 租调制 三长制
通过制度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建设缓和 保证政府收入 社会矛盾 加强政府对人民控制 加速鲜卑族封建化 促进民族融合 全面推进 汉化政策
鲜卑族 落后
迁都洛阳 移风易俗
深度分析
孝文帝改革的特点
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全面的一次影响深远的 封建化改革
②
③ ④
为后期改革奠定了基础、
三长制(补充)
内容:5家设一邻长、5邻设一里长、五里设一
党长,直属州郡。
职责:检查户口,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
推行均田制。
目的: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性质:基层行政组织
第二阶段改革——孝文帝主持 汉化政策 侧重点是: 目 的 是: 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
任期标准 处罚措施
新的租调制(补充)
目的:发展生产,缓和矛盾,巩固新生政权
内容: 作用:
①
②
规定一夫一妇每年出帛一匹,粟二石;
15岁以上未婚的男女14人,从事耕织的奴婢8人,耕牛 20头,其租调与一夫一妇数量相同。 ① 改变了原先赋税征收上的混乱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