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课件(人教版选修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均田制
前提: ①因战争和人口迁徙,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所谓“均田”,不能理解为“平均土地”, ②统治者……分土定居……均田制的雏形。 只是将掌握在国家手中的那部分公田,进 行有限度的授田、还田。受田农民对土地 目的: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缓和社会矛盾。
只有经营使用权,不准随意买卖;农民在 农民:(1)15岁以上的 露田:无主荒地; 内容: 获得使用土地权益的同时,要承担义务, 不可继承买卖,无所有权 男子和妇女 从而保障政府的财政收入。对地主来说, 可以领种土地, 桑田:已耕种过的土地; 他们的土地占有不受任何影响。对农民来 可继承买卖 说,由于有了小块土地耕种,徭役赋税相 (2)受田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和杂税 对较轻,激发了其生产积极性,因此均田 官吏地主:官吏可获得公田,地主的原有土 制对社会生产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3、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冯 太后执掌朝廷实权;
4、孝文帝受到了良好的汉族文化的教育,对汉 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族的落后有深刻的认识。
知识梳理
牧马(魏晋 墓壁砖画)
——改革影响
牵羊的少数民族(魏晋墓壁砖画)
扬场图 (魏晋墓 葬壁画)
耕牛图 (魏晋墓 葬壁画)
从魏晋墓葬的壁画 中可以反映出当时鲜 卑族的生产状况发生 了怎样的改变? 生产方式农耕化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内江市第一中学
执教者:吴诗瑶
课标要求: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时代特征:
• 长期分裂割据的时期, • 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向南大迁徙、 • 大融合时期。 • 北方发生频繁激烈的战争; • 江南相对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较快
民族融合
1、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 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 2、从习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 民族汉化的过程; 3、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融合 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链接高考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 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70页
链接高考
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 毁灭本民族的千古罪人。试结合所学的相关内容,简要 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通过建立 制度、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等措施,使鲜卑族发生了根本 性的变化:生产方式农耕化、社会制度封建化、生活方式 汉族化;这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缓和了民族矛盾,巩 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 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当然,孝文帝改革全盘汉化,忽视了保持本民族文化特 点,使得鲜卑族拓拔部逐渐溶入其他民族,这是值得我们吸 取的教训。 从历史的进程来看,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 治家、改革家,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
大,阻挠改革 ⑵经济: 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⑶军事: 旧都受到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 ⑷地理: 旧都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
2、目的: 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接受中原文明; 更好地推进改革,巩固统治。 3、过程:493-495年由平城迁到洛阳 4、影响:孝文帝借迁都打击了保守势力,保证了改革的深入,
孝文帝和冯太后对调查报告非常满意,接下来他们 又征询你们的意见。“众爱卿啊,你们看怎么办呢?”
二、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一阶段改革——冯太后主持 重点是: 创建新制 用新制取代不适应统治需要的旧制度 内 容: 1、实行均田制 2、整顿吏治,制定官吏俸禄制 3、推行租调制 用: 4、设立三长制

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北魏 政权,为孝文帝后期推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地不变。
性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评价:
进步性:
① 使统治阶级利益得到保障; ② 抑制了土地兼并,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吸引大量流民 定居,大量的荒地开垦出来; ③ 使更多农民成为封建政权直接控制的编户,保证政权的财政收 入与劳役需要; ④ 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
局限性:
①官吏可分到公田,地主原有土地不变,土地占有不均的状况任然 存在,使统治阶级利益得到保障;
任期标准 处罚措施
新的租调制(补充)
目的:发展生产,缓和矛盾,巩固新生政权
内容: 作用:


规定一夫一妇每年出帛一匹,粟二石;
15岁以上未婚的男女14人,从事耕织的奴婢8人,耕牛 20头,其租调与一夫一妇数量相同。 ① 改变了原先赋税征收上的混乱现象,
使农民负担大为减轻,许多受庇于豪强的农民纷纷 转向政府,成为国家的编户,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发展了生产,缓和了矛盾,形成了以均田制为中心的 一套政治经济制度,巩固了北魏的政权;
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1)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2)内容全面,措施得力 (3)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 (4)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从孝文帝改革中得出什么启示
(1)改革的必要性:与时俱进,适时改革 (2)对改革的具体要求:措施、权力、个人等等 (3)改革的曲折性:利益再分配,既得利益反对,复杂、艰巨性 (4)先进必然战胜落后: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迁
北朝 魏 东 蜀 汉 南 吴
方 北 方
十六国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
西晋
东晋

齐 南朝

陈 朝
北魏是如何统一黄河流域?
1、北魏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 社会相对安定、民族融合加强。
பைடு நூலகம்
(1)概况: 建立:386年拓跋珪(道武帝)建立魏国。 统一:439年拓跋焘(太武帝)统一黄河流域。
知识梳理
——改革背景
社会问题 1 阶级矛盾激化 2 民族矛盾激化 3 缺乏统治中原地区的经验 4 吏治黑暗,贪污成风 5 土地荒芜、经济衰退 6 平城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形成原因
宗主督护制 民族歧视、压迫政策 北魏社会制度落后
官无俸禄,任意搜括 中原地区长期战乱 保守势力强大,经济 落后,柔然威胁
(2)影响:统一黄河流域,初步结束北方的
分裂割据局面,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 发展,民族融合及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知识梳理
北魏虽然凭借武力统一了黄河流域, 但统治者却寝食不安。 到了北魏孝文帝统治时,派你们作 特使,到下面进行社会调查,分析当时 社会存在的问题与形成原因,回来后准 备上朝如实禀报。
请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谈谈你对这一历史观点的看法。
措施之间的关系:彼此影响,相互作用: 俸禄制为新制推行提供了政治保障; 均田制与租调制构成北魏政权的经济基础; 三长制保证了均田制的推行。
知识整合
主持者 前期
——改革内容
改革措施 改革重点
①制定官吏俸禄制, 冯太后 整顿吏治;②推行均 建立新制 田制;③设立三长制; ④推行租调制
影响
稳定和巩固政权
侧重点
社会矛 盾尖锐
均田制 租调制 三长制
通过制度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建设缓和 保证政府收入 社会矛盾 加强政府对人民控制 加速鲜卑族封建化 促进民族融合 全面推进 汉化政策
鲜卑族 落后
迁都洛阳 移风易俗
深度分析
孝文帝改革的特点
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全面的一次影响深远的 封建化改革
生活习俗 重修官制礼仪
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
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 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 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 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这是 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由于中国古代历 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 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 心发生。
后期
迁都洛阳
孝文帝 ①易服装、②讲汉话、 移风易俗
③改汉姓、④通婚姻、 ⑤改籍贯
结合教材分析北魏孝文帝实施 汉化改革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 社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2、拓跋焘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汉族文化,按照汉 族封建政权的统治方式进行统治,开始了封建 化的进程;

③ ④
为后期改革奠定了基础、
三长制(补充)
内容:5家设一邻长、5邻设一里长、五里设一
党长,直属州郡。
职责:检查户口,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
推行均田制。
目的: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性质:基层行政组织
第二阶段改革——孝文帝主持 汉化政策 侧重点是: 目 的 是: 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
②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人地矛盾无法避免
③ 政府剥削、掠夺农民的劳动力
(二)整顿吏治
• 背景: • 内容:整顿吏治 • 措施: 俸 禄 制
目的 内容
• 影响: • (1)对贪赃枉法严惩不怠,相对缓和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 盾; • (2)俸禄制的实行,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对巩固北魏政 权的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洛阳 再次成为北方政治、经济的中心。迁都洛阳,为孝文帝进一步的 改革奠定了基础。
(四)革除旧俗
措施
穿汉服
内容
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
作用
移 风 讲汉话 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易 改汉姓, 俗 定门第等级 改汉姓,定门第等级
通婚姻 重汉臣
仿效汉制
① 促进融合,逐渐 趋同; ② 争取到汉族地主 政治联姻把两族利益联在一起 对北魏政权的支持, 加强了北魏对中原 以洛阳为原籍 地区的统治; ③ 大大加速了北魏 典章制度 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方式,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主要内容:
1)迁都洛阳 2)移风易俗:3)学习汉族的制度
用: 迁都洛阳使北魏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而移风易俗则加快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 民族融合

知识梳理
设巧计迁都洛阳
平城
洛阳
(三)迁都洛阳——改革的有机组成
1、原因: 保证了改革的深入 ⑴政治: 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旧都保守势力强
鲜卑人乐俑
中国古代礼乐源自 周礼,孔子的“仁”是 对礼乐的高度浓缩,历 代封建统治者沿用该制 度维护自身统治。
从材料和图片中,你 能得出什么认识? 社会制度封建化
鲜卑人乐俑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请你分析这两尊佛像在服饰上 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生活方式汉族化
课堂小结
背景
内容
整顿吏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