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2临床药动学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曲线
lnC-T曲线
米-曼氏
零级 一级 零级 一级
米-曼氏
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意义
半衰期 表观分布容积 清除率 药-时曲线与曲线下面积 生物利用度 稳态血药浓度
药物的分布相与消除相
半衰期(half life,t1/2)
定义:包括分布半衰期和消除半衰期,其 中消除半衰期最为重要,代表药物消除一 半所需要的时间 特点:一级速率过程的消除半衰期与剂量 无关,而消除速率常数成反比,因而半衰 期为常数 t1/2α , t1/2β =0.693/Ke
计算公式:
特点:百度文库
体内药量随时间变化,Cl仍是一定值 总清除率等于肾清除率和肾外清除率之和 (后者包括肝、胆汁、唾液、肺、皮肤及生 物转化等) Cl比半衰期更具有明确的生理学意义,不 同人对同一药物的消除半衰期可有数倍之 差,而Cl相近
药-时曲线与曲线下面积
(area under concentration-time curve,AUC)
第2章 临床药代动力学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概述
药物的体内过程
药代动力学基本原理
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第1 节 概 述
药物代谢动力学(PK),简称药动学,应用 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型,定量地描述药物的 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 代谢(metabolism)和排泄(excretion)过程 随时间变化动态规律的学科
胆汁排泄
至少有三个独立载体主动转运系统: 阴离子转运系统:有机酸类如对氨基马尿 酸、磺溴酞、青霉素等 阳离子转运系统:有机碱奎宁、红霉素 中性化合物转运系统:如强心苷等 肝脏排泌有机酸和有机碱至胆汁的机制也 存在同类药物相互竞争的现象
胆汁排泄-肝肠循环:地高辛
药物与葡萄糖 醛酸等结合 排入胆汁 随胆汁到达小 肠后被水解 游离药物被重 吸收
dx kx dt
C-T
logC-T
X为体内可转运的药量,k为一级速率常数
零级速率过程
药物的消除速率恒定,与药物浓度无关, 称零级动力学,等量转运 特点:通常为主动转运,饱和限速 苯妥英钠、阿司匹林、双香豆素及丙磺舒 的消除属零级速率过程
dc k dt
式中k为零级速率常数
C-T
logC-T
5 half-lives = 3/100
5 half-lives = 97/100
停药5个半衰期后,体内药物基本全部消除 连续给药5次,体内药物浓度达到稳态 首剂量加倍,迅速达到稳态
表观分布容积(Vd)
定义:按所知血药浓度均匀分布全部药 量所需的容积 不真正反映体液的容积或生理空间
Vd 表观分布容积
蛋白结合率临床意义
结合是可逆的,结合与解离动态平衡 饱和性 达饱和时,再增加药量,浓度骤增 竞争性:两种药物竞争血浆蛋白的同一结 合部位可使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在血浆中 的游离浓度显著增加,产生毒性反应 血浆蛋白过少,药效增强或中毒
药物向组织分布及蓄积
药物进入组织细胞多属被动扩散 脑肝肾血流丰富;肌肉皮肤慢而少 膜的通透性:肾毛细管内皮膜孔大;肝静 脉窦缺乏完整的内皮 蓄积:药物与组织成分可逆的非特异结合, 使组织浓度高于血浆浓度 小分子药物(200~800)易吸收 胞内pH7.0,胞外pH7.4,弱酸性药物易进入
排泄
定义:药物原形或其代谢产物通过排 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途径:药物可通过肾、肺、胆囊、唾 液、乳腺、汗腺等排泄
肾排泄 肾脏是最重要的排泄器官 肾脏-肾单位-肾小管
远曲小管 近球小管
髓袢
药物肾排泄过程
滤过:游离药物及其代谢物通过肾小球滤 过进入肾小管 分泌:弱酸性药物载体,弱碱性药物载体, 多为主动转运;均为非特异性,可发生竞争 性抑制 重吸收:肾小管是脂类屏障,重吸收主要 是简单扩散 脂溶性大的药物易被再吸收 代谢物极性通常大于原形,易被排泄 尿液pH影响重吸收 碱性酸排、酸性碱排
I N P U T
AD ME
Toxicity &/OR Efficacy
Pharmacokinetics Pharmacodynamics
药物的体内过程
Metabolism
吸 收
指药物未经化学变化而从给药部位进入血 液循环的过程 只有吸收的药物,才能发挥疗效;药物吸 收的多少与难易,决定药物作用
第3节 药代动力学基本原理
房室模型
消除速率过程
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意义 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
房室模型
体内某些部位的转运速率相同,均可归为 一个房室 房室的划分与解剖位置或生理功能无关 在多数药代动力学模型中,药物可进入该 房室,又可从该房室流出,称为开放系统 (open systems)
注意事项
肝肾功能降低时消除速率下降,药物可能 蓄积导致中毒 重复给药时由于药物代谢酶的诱导和抑制, 导致半衰期发生变化 缓释制剂使药物吸收延长从而改变了药物 的表观半衰期,药物消除速率并未改变 由于某些组织储存药物或产生活性代谢物, 效应半衰期可能长于消除半衰期
消除半衰期的临床意义
Css时100 mg 1 half-life ………….. 50 2 half-lives………… 25 3 half-lives …….…..12.5 4 half-lives ………… 6.25 5 half-lives ………… 3.125 Give 100 *5 dosage 1 ………… 3.125….96.875 dosage 2 ………… 6.25……93.75 dosage 3 …….……12.5……87.5 dosage 4 ………… 25…… 75 dosage 5 ………….50…… 50
Vd =药量/浓度
动物体重10kg,剂量10mg A药 10mg/L, Vd=1L 血中分布(<5) B药 1mg/L, Vd=10L 细胞外液分布(10-20) C药 0.25mg/L,Vd=40L 全身分布(20-40) D药 0.1mg/L, Vd=100L 药物浓集 (>100)
实际上10kg动物不可能是1L或100L
第2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吸 收 absorption
分 布 distribution
代 谢 metabolism
排 泄 excretion
新发展:ADME/T 区别:ADME与PK
A D M E
Excretion versus elimination
药物的治疗过程
Diagnosis & Drug Selection
分 布
药物从系统循环向 器官和组织的转运 药效决定于药物向 靶器官的分布 消除决定于药物向 代谢排泄器官的分布 分布与药效和毒性 密切相关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血浆蛋白结合率
药物向组织分布及蓄积
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
生理屏障
血浆蛋白结合率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程度常以结合药物 的浓度与总浓度比值表示 结合率大于0.9,表示高度结合 酸性药物与白蛋白结合 碱性药物与α 1酸性糖蛋白或脂蛋白结合 内源性物质及维生素等主要与球蛋白结合 药动学:游离型or总浓度
Vd的临床意义
反映药物分布广泛程度或组织结合程度 低脂溶性、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与组织 结合低的药物Vd较小,如水杨酸、磺胺、 青零素及抗凝药 高脂溶性、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与组织 结合多的药物Vd较大,如洋地黄、氨茶碱、 奎尼丁及三环类抗抑郁药等
清除率(Clearance,Cl)
定义:指单位时间内机体消除掉药物的能 力,用血浆容积表示,单位是ml/min
给药途径与药物吸收
静脉内给药无吸收过程 气雾吸入>腹腔注射>舌下>直肠>肌注 >皮下>口服>皮肤
影响药物口服吸收的因素
药物因素: 脂溶性、离解度、剂型、DDI 机体因素: 胃肠道pH值: 胃pH1-3,肠pH4.8-8.2 胃排空与肠蠕动: 蠕动促进崩解与溶解 胃肠内容物: 食物稀释、吸附药物和延 缓胃排空 首关效应: 硝甘 普萘 异丙肾 利多 酸性酸透、碱性碱透(吸收) 肠道细胞的首关效应 酸性碱排、碱性酸排(排泄)
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
血—脑屏障:脑组织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紧密相连,不具小孔和吞饮小泡,且外表 面被星形胶质细胞包围 被动扩散为主:取决于脂溶性和解离度 乙醚、硫喷妥等易进入
胎盘屏障
胎儿与母体循环系统之间的屏障称为胎盘 屏障(Placental barriers ) 水溶性和解离型药物不易通过,脂溶性高 的药物能通过
舌下给药:血流丰 富、无首关效应; 硝酸甘油、异丙肾 等 直肠给药:减少胃 肠刺激,避免首关 效应;吸收不如口 服迅速和规则
消化道外给药
皮肤粘膜:有角质层,脂溶性药物易通过, 适用于局部治疗 注射部位:先扩散,经毛细管和淋巴内皮 进入血液;受水溶性和血流影响;肌肉注 射快于皮下注射 鼻黏膜、支气管或肺泡:气体、挥发性液 体、气雾剂
即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 之间的关系

体内药物浓度随时 间变化的规律

药物在人体内吸 收、分布、代谢、 排泄 应用药代动力学 的原理设计和完善 给药方案
重要意义
预测血药水平,制定最佳给药方案、剂量
和给药频度,指导合理用药 生物等效性、药物相互作用及浓度监测等 设计新药、改进药物剂型、设计合理的给 药方案(新药研究)
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药物的特征数量为 纵坐标作出的各种曲线 药时曲线下的面积代表一次用药后的吸 收总量,反映药物的吸收程度和速度
生物利用度 (bioavailability)
定义:是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速度与 程度的量度 生物利用度:药物进入全身血循环的相 对量(AUC),表示吸收程度
消除速率过程
通常按药物转运速度与药物量或浓度之 间的关系,将药物的转运过程分为一级、 零级和米-曼速率过程 排泄,可理解为由体内转运至体外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都是药物消除
一级速率过程
大多数药物以被动扩散转运,速率与体内即 时药量或浓度成正比,称一级速率过程 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有关,属定比消除 K T1/2等药动学参数固定 又称线性动力学过程
代谢
定义:药物进入体内后,发生化学结构上的 变化,也称为生物转化 代谢的临床意义 药效活性增加或减少 毒性增加或减少 极性(连接基团和极性集团)的增加 或减少
代谢过程并不完全等同于解毒过程
生物转化分为两相
Ⅰ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或水解,主要 由细胞色素P450执行 Ⅱ相反应:结合反应,UGT常见
开放一室模型 open one-compartment model
假定身体为一同质单元,药物瞬时分布到 全身体液,使药物在血液和各组织器官达 到动态平衡 药动学曲线只反应消除过程
C
logC
t
t
开放二室模型
open two-compartment model 中央室: 血流丰富, 分布快; 包括血液, 细胞 外液以及心、肝、肾等 周边室: 血流少, 分不慢; 脂肪, 皮肤, 肌肉等 曲线反应分布与消除; 大多数药物适用
米-曼氏速率过程
dc Vm C dt Km C
当C>>Km,-dC/dt=Vm 当C<<Km,-dC/dt=Vm*C/Km
米-曼氏速率过程
定义:药物消除低浓度时为一级速率过程, 而在高浓度时由于酶系统饱和,为零级过程, 称为米—曼氏速率过程 当药物浓度远小于Km时,可用一级速率过 程近似计算 当药物浓度明显超过消除过程Km时,可用 零级速率过程近似计算 又称混合动力学过程
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年龄:胎儿和新生儿肝微粒体中药物代谢 酶活性很低;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功能降低 遗传差异:种族(异烟肼)和个体间遗传因 素影响(G6PDH);药物代谢酶多态性分布 病理状态
药物诱导和抑制
诱导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 利福平、水合氯醛、灰黄霉素 共同特点:亲脂、易与细胞色素P450结 合并具有较长的半衰期 本质:药物增加酶的产量 抑制剂:氯霉素、PAS、异烟肼、保泰松、 西米替丁、双香豆素、酮康唑、红霉素 本质:药物抑制酶的活性 P450与CYP 底物特异性和代谢谱有交叉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