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 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2.4《神奇的纸》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4《神奇的纸》(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二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2.4《神奇的纸》(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二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纸的用途和作用,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学交流:学生能够通过讨论和分享,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提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科学态度:通过纸的制作和实验,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开始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学习了有关材料的基本知识,例如不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他们可能已经了解了纸的基本概念,例如纸的制作过程和不同类型的纸。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纸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纸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纸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纸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纸的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纸的基本概念、制作过程和特性。
过程:
讲解纸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答案:纸电池是一种创新应用,它利用纸的导电性和生物降解性来制造电池。纸电池的优势在于其可降解性,能够减少电子垃圾,对环境友好。
教学反思
今天上的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教学的喜悦和挑战。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的方式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但在讲解纸的基本概念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纸的制作过程并不是很清楚,下次我需要更详细地解释纸的制作流程,并使用图表和示意图来帮助学生理解。
强调纸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纸。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纸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主要围绕《神奇的纸》这一主题展开,知识点梳理如下:
1.纸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纸的起源,以及我国在纸的发展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2.纸的制作过程:详细讲解纸的制作过程,包括原料的选择、加工、筛选、压制、干燥等步骤。

《神奇的纸》教学设计(通用9篇)

《神奇的纸》教学设计(通用9篇)

《神奇的纸》教学设计(通用9篇)《奇妙的纸》教学设计篇1活动目标:1、学问点:了解不同结构的坚固程度不同;2、技能点:能搭建出坚固的正方体;3、情感、态度:激发幼儿对结构的爱好,乐于尝试各种状况;活动预备:搭建所需的相关材料。

活动指导:1、中班嬉戏的探究点主要在:如何搭建坚固的正方体;2、在嬉戏材料供应上,依据参加幼儿的人数供应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活动过程:一、导入1、提出问题,吸引幼儿爱好老师:小智和慧慧想和大家玩个嬉戏,但在此之前想请大家帮忙搭建两个正方体。

怎样搭正方体呢?二、教具展现1、引导幼儿观看操作老师搭好的正方体,争论各自的坚固性老师:这两个正方体怎么搭的?哪个坚固呢?三、操作过程1、幼儿自由探究搭建正方体的不同方法2、比较各种搭建方法,引导幼儿发觉结构与坚固性之间的关系老师:有哪些搭建方法?哪种更坚固?3、老师利用幼儿搭建好的正方体展现不同纸张结构承重量的差异,吸引幼儿的奇怪心,探究纸张结构之间的区分,并将记录观看结果四、拓展1、反思如何将结构与坚固性的关系更好地利用到生活中五、总结本节课通过幼儿的操作,关心其了解如何通过转变物体的结构提高物体的坚固性。

在此过程中,幼儿能保持稳定的心情,主动乐观地反复尝试。

《奇妙的纸》教学设计篇2活动目标1.探究让纸巾力气变大的方法,感受纸巾的奇妙。

2.乐观参加操作活动,想方法解决问题。

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胜利的喜悦。

5.通过试验培育相互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力量。

活动预备物质预备:纸巾、装有半桶水和不同重量的彩色水的油桶、筐子、拧好的纸绳若干。

活动过程1.出示纸巾、装有半桶水的油桶,引导幼儿结合阅历,大胆猜想。

(问题引入,激发爱好)你觉得纸巾能把这半桶水提起来吗?为什么?2.幼儿操作探究用纸巾提起半桶水的方法,初步感受纸巾的奇妙。

(探究操作,尝试验证)(1)提出任务与要求:想方法用一张纸巾把油桶提起来。

(2)幼儿尝摸索索,老师观看,鼓舞幼儿乐观动手,大胆尝试,重点观看幼儿用纸巾提起油桶的方法。

小学科学24《神奇的纸》(教案)学年科学二年级上册教科版2017

小学科学24《神奇的纸》(教案)学年科学二年级上册教科版2017

小学科学24《神奇的纸》(教案)学年科学二年级上册教科版2017标题:利用纸的特性探索科学世界——《神奇的纸》教案引言:《神奇的纸》是《学年科学》二年级上册教科版2017中的一篇小学科学教案,通过介绍纸的特性,帮助学生探索纸的功能和应用。

本文将详细讲解教案的实施步骤和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纸的生产与应用,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一、教案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纸的基本材料和制作过程;- 了解纸的特性和功能。

2. 能力目标:- 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纸的珍惜与利用的意识;- 引导学生保护环境、节约纸张。

二、教学步骤:1. 导入(约10分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主题《神奇的纸》,可通过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你们知道纸都有哪些用途?你们了解纸是怎么制作的吗?2. 导入活动(约10分钟):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以激发他们对纸的特性的兴趣。

可以让学生手持不同类型的纸,比较它们的颜色、厚度、光滑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寻找纸的共同特点。

3. 学习部分(约20分钟):通过图文并茂的教材和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纸的制作材料和过程。

让学生了解纸是由木质纤维经过浆破、筛选、搅拌、压制、干燥等一系列工序加工而成的。

4. 实验活动(约30分钟):设计简单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并探索纸的特性和功能。

例如,通过将纸张沾水后挥舞,观察纸张变化的速度;通过点燃不同类型的纸,观察其燃烧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理解纸在水、火等外部环境中的应用。

5. 总结与拓展(约15分钟):总结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纸有哪些常见的用途?为什么使用纸会加剧环境问题?如何节约使用纸张?鼓励学生展开相关拓展调查,了解纸张的其他应用、可能的替代品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学习纸的制作过程和材料组成;- 实验探索纸的特性和功能。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2.4 神奇的纸 教学设计(同课异构公开课教案3篇)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2.4 神奇的纸 教学设计(同课异构公开课教案3篇)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2.4 神奇的纸》教学设计同课异构(一)【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对于纸的感知很丰富,不仅知道特点也知道一些常见的用途,本次课重点要提高学生探究积极性,让学生勇于改造。

纸的出现,是书写材料的一次变革,有力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

随着造纸技术的不断发展,纸的品种不断丰富,纸的功能日趋多样化。

纸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通过对纸的研究,学生将进一步发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

通过观察纸,学会运用科学词汇准确描述纸的特征,学生通过思考改造认识到纸的性能是可以改变的,从而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不同性能的纸方便我们的生活。

【核心素养目标】科学观念:1.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

2.性能得到改造和优化的材料可以用来制作有一定功能的物品。

科学思维:了解材料会随着人类需求而不断改进。

探究实践:1.能对普通纸进行简单的加工和改造,比较纸在改变前后的变化。

2.能用语言描述纸改变前后的变化。

态度责任:1.发展加工和改造材料的兴趣。

2.尝试多角度、多方式地认识材料。

2.了解到材料会随着人类的需求而改进,同时认识到人类智慧是神奇的,学会思考和尝试。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对普通的纸进行加工和改造,比较纸在改变前后地变化。

能用语言描述纸改变前后的变化。

难点:学生通过改造意识到材料是可以根据人们的需求改变性能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特别的朋友,它是一张我们常见的白纸,请问通过平常的观察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预设:白色、薄、轻、软等(板书)2.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这张白纸来做什么?预设:写字、画画、折纸……3.猜纸飞机和白纸谁飞得更远?同样是一张白纸,我们用折的方法改变它的形状便让它有了飞行的能力很神奇!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主题是“神奇的纸”二、承重比赛活动一1.出示桥模型:改造普通白纸纸承重订书机。

温馨提示:①比赛时间2分钟②比赛结束后整理材料2.分发材料,进行挑战。

《神奇的纸》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

《神奇的纸》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
呢?
2.从侧面观察瓦楞状纸,把形状画下来吧!
3.你在哪里见过瓦楞形状?
4.主题:探究瓦楞状纸的本领。
1.同学有什么方法验证瓦楞状纸的本领?
2.你预测会发生什么?
3.错误示范,缩减桥墩间距离,让学生找漏洞,完善操作要求。
4.平板推送任务单。
5.谁来分享你的发现?
6.按一按两种纸,你也会发现不同。
神奇的纸 教学设计
年级:二年级上册 科目:科学 设计者:
课题
2.4 神奇的纸
学时
1课时
课时
目标
学生将知道(K):
学生能够说出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变化。性能得到改变与优化的材料可以用来制作具有一定功能的物品。
学生将理解(U):
学生能够了解材料会随着人类的需求而不断改进。
学生将能做(D):
2.完成平板记录表,比较瓦楞纸和普通纸的区别。
(1)
(2)
(3)
课后
反思
4.学生操作,用放一放的方法研究瓦楞状纸的承重能力,完成平板任务单。
5.学生反馈实验现象。
6.小结:瓦楞状纸能够承受重物。
(三)挑战二:按一按
1.学生预测有可能会出现的现象。
2.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将白纸与瓦楞状纸分别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按一按白纸和瓦楞状纸,认真体验手心的感觉,将感受记录在活动手册表格内。
7.老师这里有一杯热水,有什么方法可以摸着不烫吗?
8.提醒:不要打翻水杯,小心热水烫手
9.瓦楞状纸能够隔热,你有什么联想吗?
1.折叠前后,纸有什么变化?
2.现在你能说一说为什么纸箱、纸杯和杯套要用瓦楞形状了吗?
3.平板推送练习题。
1.同学们还知道其他改造纸的方法吗?其他材料也会改造吗?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神奇的纸》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四课时。

本节课学生将利用“纸”这种材料,体验对一种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以改变和优化材料性能的过程。

本节课,安排了对纸的简单改造活动。

学生将在自己的尝试中把纸折叠成瓦楞状,发现普通的纸经过改造后承载力发生不同。

然后再去体验改造后的纸在弹性与缓冲和隔热能力上的变化。

学生将发现对普通纸进行简单加工后,它的性能会发生“神奇”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同时,他们还会产生继续改造材料以改变其性能的探究欲望。

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探索活动,让学生在纸上刷食用油以增加纸的防水性。

甚至可以将学生视角迁移到其他材料的改造上。

【学生分析】二年级学生对纸的特点和作用已经有基本的认识,能够描述得很清楚,如:纸很软、遇水会湿、容易破,可以用来画画、写字、折纸等,但对纸的厚薄描述会有点困难,有时不能说出真实的感受。

学生对于加工和改造一张纸,使它能够承受更重重量的活动也会有些困难,不是每个小组都能完成,但是他们勇于尝试,这时教师要告诉他们尝试失败和尝试成功是一样重要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

2.材料性能改变或优化后可以用来制作符合一定功能需要的物品。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进,比较材料在改变前后的变化。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描述纸在折叠前后的变化。

科学态度价值观:1.发展加工、改造材料的兴趣。

2.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材料。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材料会随着人类的需要而不断改进。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领学生对比感受两种形状的纸的差异。

难点:引领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两种形状纸的特点。

【器材准备】学生准备:普通的纸、字典、尺子、重物、杯子、热水、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瓦楞纸箱、瓦楞纸杯、瓦楞纸杯套、课件等。

教科版(2023秋)小学科学 二年级上册 2.4神奇的纸 教案

教科版(2023秋)小学科学 二年级上册 2.4神奇的纸 教案

教科版(2023秋)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 2.4神奇的纸教案神奇的纸一、文本解读:本课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4课,属于物质科学领域。

通过前面的学习,体验了制作物品的材料是一个不断演变和优化的过程,在本课,学生将用“纸”这种材料,体验对一种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以改变和优化材料性能的过程。

可以通过添加有趣的情境,对活动内容进行整合,借助任务挑战形式,驱动孩子更好地加工改造材料,制作具有一定功能的物品。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孩子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注意力范围狭窄,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持续的时间会长一些。

纸是学生们非常熟悉喜欢的一种材料,学生用纸画画折折,对纸的基本用途有一定了解,但从未研究过纸的特点和本领,并且几乎不知道通过改造加工纸能有神奇的本领。

此外,虽然有前几节课的探究活动的铺垫,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交流能力仍处在发展中的,需要一定的指导。

前概念调查:带着一张普通的A4纸,对将要执教的二(1)班27个孩子进行了一对一访谈调查。

关于纸有什么功能,有6个孩子说纸可以做成杯子、盒子、袋子等日常用品,有8个孩子说纸可以用来做手工等艺术品,有13个孩子说纸可以用来做书、印刷、写画等学习用品,说明孩子折折做做比较喜欢,学生对纸功能不会停留在写写画画上,纸做日常杯子盒子等有所了解。

并且了解到有15个孩子想到涂油可以增加纸的防水性,有2个孩子说用涂其他,有10个孩子说不知道。

调查为本课探究纸简单加工有其他功能做好铺垫,有了这些调查后,因此本人设计了这堂课。

三、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纸经过加工改造后性能会发生改变。

性能得到改变与优化的材料可以用来制作具有一定功能的物品。

科学探究:能对普通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造,比较和描述纸在改变前后的变化。

科学态度:发展加工、改造材料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材料会随着人类的需求而不断改进教学重难点:重点:引领学生对纸这种材料进行加工改造,改变它的性能,从而增加它的功能。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教学设计
教师准备:4种材料的碗和勺各一套、黑色带盖盒子、班级记录表、课件等。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猜一猜”游戏
教师出示黑色盒子(前面摆着金属碗和金属勺、陶瓷碗和陶瓷勺、塑料碗和塑料勺、木碗和木勺),提问:老师这个黑盒子内放着其中一种餐具,你们猜一猜,是哪一种?
学生猜测(教师只回答“是”或“不是”)。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描述餐具材料的特点,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便顺势展开。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一、聚焦
1.这几种碗你们在哪里见过?
2.它们分别是什么材料做的?
3.这些材料分别具有哪些特点?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学生通过观察,能说出在厨房、餐桌、超市等地方见过这些碗,能说出碗的材料以及这些材料的部分特征,能把外观、手感等作为判断是哪种材料的依据。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引领学生认识到碗作为我们周围常见的餐具可由多种材料做成,同时,通过追问引领学生关注并思考平时没有在意的不同材料的碗各具有什么特点,最终实现了聚焦的目的。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加工、改造材料的兴趣。
2.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材料。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材料会随着人类的需要而不断改进的纸的差异。
难点:引领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两种形状纸的特点。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普通的纸、三个木块、热水、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瓦楞纸箱、瓦楞纸杯、瓦楞纸桌椅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7min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神奇的纸》。
2.前几天王老师买了几件新的家具,看!它们是什么做的?有誰愿意上来坐一坐?坐着感觉怎么样?奇怪了,纸做的凳子怎么那么牢固呢?
3.拿出纸箱和纸杯,倒水。还有什么东西是纸做的?你又有什么想问的吗?(纸做的杯子拿在手中却不烫手,纸箱放了苹果却没有被压坏。)

《神奇的纸》教案(精选13篇)

《神奇的纸》教案(精选13篇)

《神奇的纸》教案(精选13篇)《奇妙的纸》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制造力,能在纸筒上作画、利用纸筒做手工。

2.增加幼儿的环保意识。

3.培育幼儿的动手操作力量。

4.引导幼儿用语言对自己或同伴的`作品,作出评价。

二、活动预备纸筒若干、蜡笔、彩笔、剪刀等。

三、活动过程1.情境导入(1)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东西,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2)出示纸筒,请小伴侣说出纸筒的特征与用处。

(3)仔细观看纸筒,看看纸筒可以做什么?2.引起幼儿的绘画爱好请观看一下老师在帮纸筒画了什么,帮纸筒穿了什么样的衣服?3.幼儿进行自由绘画制作(1)提示幼儿操作时留意的事项要求,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2)老师巡回指导。

4、进行作品展现,观赏作品。

将穿好衣服的纸筒集中摆放在桌子展现台上,引导幼儿自由沟通,观赏作品。

《奇妙的纸》教案篇2【活动目标】1、能尝试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序的操作,体验操作的乐趣。

2、乐观探究纸的不同变化与承受图书的重量的关系。

3、学习观看、比较的方法,培育探究精神。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觉、探究和沟通的爱好。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胜利的喜悦。

【活动预备】书若干、打印纸、瓦楞纸。

【活动过程】一、激发爱好导入1、老师:老师想用这张纸将一支笔托起,可是总是做不到(老师演示),你情愿帮我想个好方法吗?(情愿)好,请你们立刻去试一试!2、幼儿操作(请你们放下手中的纸和笔,回到位子上做好)3、刚才你们替我想到方法了吗?(请2-3个孩子示范)4、幼儿先试,老师问:你是怎么把笔托起来的?(折,卷)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5、师:沈老师有疑问了,为什么这张白纸着过,卷过之后,就可以把笔托起来呢?(折,卷之后)a、你们的意思我明白了,白纸着过,卷过之后,它的外形发生了转变,对么?b、那你们知道么,纸的外形变化之后,它的力气也会发生变化?怎么变化呢?我们给他的力气取歌好听的名字,叫承受力。

新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学设计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学设计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学设计教案4.4.神奇的纸神奇的纸【教材简析】【教材简析】通过第3课的学习,学生体验了制作物品的材料是一个不断演变和优化的过程。

纸的出现,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更是成为了人们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纸的演变与发展过程从一个侧面反应了科技发展的历史。

在本课中,学生将利用“纸”这种材料,体验对一种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以改变和优化材料性能的过程。

本课中,安排了对纸的简单改造活动。

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纸折叠成瓦楞状,然后去体验改造后的纸在弹性与缓冲.承载力.隔热能力等方面的变化。

学生将发现对纸进行简单加工后,它的性能会发生“神奇”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同时,他们还会产生继续改造材料以改变材料性能的探究欲望。

聚焦板块,首先是观察一张普通的纸,观察它的特点,说说它的用途,然后想办法让它具有更多神奇的本领,指向为改变功能而加工材料,也就是基于需求对材料性能进行加工改造。

探索板块,在指导学生将纸折成瓦楞状并完成对比观察后,学生用“按一按”.“放一放”.“摸一摸”的方法,对比形状改变前后纸的变化。

“按一按”指向的是弹性的对比,“放一放”指向的是承载力的变化,“摸一摸”指向的是隔热能力的对比。

研讨活动分为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折叠前后,纸有什么变化”,在学生有了充分的体验后,就会有丰富的答案。

第二个问题“下面的物品为什么要用瓦楞状的纸”是将学生的视角延伸到生活中,认识材料新性能在生活中的运用。

拓展板块,是通过给纸刷上一层油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纸的新功能。

同时,进一步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其它材料,利用加工.改造的方法来增加新的性能,从而满足我们的生活需求。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作为生活中分常见的材料,二年级学生对于纸已经非常熟悉。

但是对于纸的认识较为单一,很少会对纸进行更细致的观察与思考。

在动手能力方面,“叠一叠”这个环节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进行示范或以录制微视频的形式指导学生折出符合实验要求的瓦楞纸。

2.4《神奇的纸》 (教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2.4《神奇的纸》 (教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2.4《神奇的纸》(教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隔着普通纸的水杯很烫,隔着瓦楞状纸的水杯一点都不烫。

) (六)活动记录
比一比,普通纸和瓦楞状纸有什么不同?
小结:瓦楞状纸有弹性,支撑能力强,隔热好。

三、联系生活
你见过生活中的瓦楞状纸吗?说说它们利用了瓦楞状纸的哪一个特点?
四、拓展探究
古人用纸制作雨伞,需要纸具有防水的性质。

课后思考怎样让普通纸变得防水?
五、板书设计
神奇的纸
折叠有弹性
普通纸瓦楞状纸支撑能力强
隔热好
六、作业
(一)判断题
1、瓦楞状的纸比普通的纸能承受更大的重量。

(√)
2、纸箱抗压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很厚。

(×)
(二)选择题
1、如图所示,这个实验说明瓦楞状的纸( C )能力更强。

A、隔热
B、防水
C、承重
2、瓦楞状的纸能隔热是因为折叠后( A )
A、变厚了
B、变薄了
C、变小了。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一. 教材分析《神奇的纸》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探究纸的性质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操作和表达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纸的来源、纸的特性、纸的用途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纸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纸的方法,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纸已经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纸的来源、性质和用途等方面的知识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纸的来源、性质和用途,学会正确使用纸,提高环保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他们对纸的珍惜和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纸的来源、性质和用途。

2.难点:纸的性质的探究和正确使用纸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观察法: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发现纸的性质。

3.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准备纸的各种材料,如报纸、杂志、复印纸等,以及相关课件和教学图片。

2.学生准备:带齐学习用品,如笔记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纸是从哪里来的吗?纸有什么作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纸的材料,如报纸、杂志、复印纸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纸的来源、性质和用途。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纸的性质的探究,如纸的承受力、湿度等。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并互相交流。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纸的性质和用途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2-4《神奇的纸》(教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2-4《神奇的纸》(教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2-4《神奇的纸》(教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神奇的纸》,选自二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第2单元“纸与我们的生活”第4课。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纸张的各种特性,并学会如何用纸制作各种有趣的物品。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1. 学生已经知道纸张的基本用途,如书写、包装等。
在探究纸张特性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
(1)观察和描述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观察纸张的细节,并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其特性,这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2)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在进行纸张实验时,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这对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细心程度提出了较高要求。
3. 探究法: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纸张的不同特性和用途。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探究主题,如纸张的环保性、纸张的再利用等,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纸张特性的认识和制作纸张物品的经验。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提高对纸张特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改进措施:
1. 加强课堂管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课堂秩序的维护,通过明确的规则和要求,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2. 改进教学评价: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提问学生的思考方式等,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
- 开展环保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如回收废纸、制作环保宣传册等,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 创作纸艺作品:鼓励学生利用纸张创作自己的纸艺作品,如剪纸、纸雕等,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018秋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

2018秋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

2018秋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一. 教材分析《神奇的纸》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纸的来源,以及纸的吸水、吸墨、吸色等特性。

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纸的奇妙之处,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在实验操作方面,需要老师在旁边引导和监督。

在纸的特性方面,学生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系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纸的来源和基本特性。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纸的来源和制作过程。

2.纸的吸水、吸墨、吸色等特性的实验操作。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现象、交流讨论中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纸张、水、墨水、彩色笔等实验材料。

2.实验工具:杯子、碗、滴管等。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各种纸张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他们认识的纸张。

引出本课主题《神奇的纸》。

2.呈现(5分钟)讲解纸的来源和制作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纸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纸的吸水、吸墨、吸色等特性。

老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纸的吸水、吸墨、吸色等特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拓展(5分钟)讨论:纸的这些特性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引导学生思考纸的广泛用途。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纸的吸水、吸墨、吸色等特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尝试用纸制作一件小作品,发挥创意,明天分享给大家。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课重点内容:纸的来源、制作过程以及吸水、吸墨、吸色等特性。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共计40分钟。

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分析:在《神奇的纸》这一课的教学情境中,我设计了一个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纸的吸水、吸墨、吸色等特性,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神奇的纸》教案(精选12篇)

《神奇的纸》教案(精选12篇)

《神奇的纸》教案(精选12篇)《奇妙的纸》教案篇1活动目标:1.知道纸经过加工后可以变成其它功能。

2.在老师指导下对一般的纸进行简洁加工与改进,比较材料在转变前后的变化。

3.在老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描述纸在折叠前后的变化。

活动预备:白纸若干、纸的变化图。

活动过程:1.沟通导入(1)沟通纸的特点。

老师出示一张白纸,请幼儿说一说,这张纸有什么特点?小结:纸很薄,很轻,是白色的。

(2)沟通纸的用途。

师: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纸来做什么?小结: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纸写字、画画、做手工……(3)引发对纸的畅想。

师: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让纸具有更多奇妙的本事?2.探究(1)了解改造纸的方法师:请你们想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转变一张白纸?让它变得更美丽或者有其它用途?小结:用折叠、染色、刷油……这些方法都能把白纸变得更美丽,更好玩。

(2)师:今日我们就用折叠的方法来尝试转变白纸,看看转变后的白纸会有哪些新的功能3.探究转变外形后纸的`新功能(1)学习折叠瓦楞形;(2)比较折叠成瓦楞状纸前后纸的变化;师:白纸折叠后与原来的白纸相比有什么变化?小结:白纸折叠这成的这种外形叫瓦楞状,我们叫瓦楞状纸。

4.探究瓦楞状纸的功能和本事。

(1)请幼儿将白纸与瓦楞状纸分别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按一按白纸和瓦楞状,体验手心的感觉,将感受记录在观看记录表内。

(2)放一放:取两本厚一些的书,以间隔肯定的距离平放在桌面上,先将一张白纸放在两本书上,接着由轻到重将物体(可以选择身边轻重不同的物体,如回形针、橡皮)放在纸的正中间,看纸能否承受得住以及能承受多重的物体。

测完白纸后,再去测瓦楞状纸,看看能承受多少重量,记录在记录在观看记录表内。

摸一摸:领取一杯热水,用白纸贴着杯子感受冷热程度;换用瓦楞状纸,再次感受冷热程度,并对比有什么区分。

记录在记录在观看记录表内。

小结:白纸做成瓦楞状纸后变的比白纸受重和隔热效果好些了。

活动延长:幼儿在科学区学做幼儿用书p10页的折纸,想想为什么纸会站起来。

2.4《神奇的纸》(教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2.4《神奇的纸》(教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二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喜欢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索新事物。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喜欢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抽象概念。在学习风格上,他们更喜欢通过游戏和互动来学习,对图片、视频等视觉材料更感兴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学习本节课时,学生可能会对纸的来源和制作过程感到陌生,难以理解纸是如何从树木变成纸张的。此外,学生可能对纸的微观结构如纤维和孔隙等难以直观理解,需要通过实物观察和模型演示来帮助理解。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可能需要注意安全问题,避免使用剪刀等工具时发生意外。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课题“神奇的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纸的来源、种类、特性和用途,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课堂
1.课堂评价:
-提问: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纸的来源、种类、特性和用途的理解程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观察: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如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团队合作能力。
-测试: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小测试,如纸的特性测试、纸的用途应用等,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后拓展
-阅读材料:
-《纸的故事》:介绍纸的发明、发展历程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纸的科学》:深入探讨纸的物理特性,如吸水性、可塑性、强度等。
-《环保纸张》:介绍环保纸张的种类、制作工艺以及如何减少纸张浪费。

(新教材)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 2.4神奇的纸 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 2.4神奇的纸 教案(教学设计)
瓦楞状纸的承重能力比普通纸桥的承重能力强。
4、摸一摸:将手分别隔着普通的纸和瓦楞状的纸摸一杯装着热水的杯子,感受传给手的温度。哪种方式传到手上的温度速度快且温度高?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瓦楞状的纸与普通的纸相比,有较好的隔热效果。
课堂点拨:
把纸叠成瓦楞状,从侧面观察发现,侧面的形状是一排三角形,三角形是结构形状里最稳定的,且折叠后的纸厚度增加,能大大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因此,将纸叠成瓦楞状能增加它的弹性、承重力和隔热性。
难点
能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造,比较纸在改变前后的变化,能用语文描述纸折叠前后的变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正看一大片,侧看一条线,
遇火能燃烧,遇水容易烂。
(打一物)
谜底:纸
自由回答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讨探究
纸有哪些用途
过渡:纸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说一说生活中的纸都有哪些用途(或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纸做的)。
拓展延伸
不吸水的纸
在纸上刷上食用油,发现油很快被纸吸收,再往纸上滴水,发现水滴停留在纸的表面,没有被纸吸收。
课堂点拨:油和纸相溶,纸的孔隙里浸满了油,不能再吸水了。古人利用油纸防水的特点制作了油纸伞。
巩固学生的探究方法、丰富学生对纸这一材料的认识以及探索新材料的兴趣。
拓展延伸
“造反”的纸
实验方法:
1、将纸折成三等份,沿着两条折痕,用剪刀剪开,但不要剪断,连接部分大约长3厘米。
根据已有经验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
引领学生分析纸的特点、交流纸的作用,引发对纸的特点及其用途的思考,为后续的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新知讲解
关于纸
新知讲解:纸的真相
对于纸你真的了解它吗?一起来看关于纸的几大真相。

2.4 神奇的纸 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2017)二年级上册(2022)

2.4 神奇的纸 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2017)二年级上册(2022)

《神奇的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

2.材料性能改变或优化后可以用来制作符合一定功能需要的物品。

科学探究目标:1.能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进,比较材料在改变前后的变化。

2.能用语言描述纸在折叠前后的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加工、改造材料的兴趣。

2.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材料。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材料会随着人类的需要而不断改进。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进,观察和描述材料在改变前后的变化。

难点:通过探究,建立材料特点与其功能用途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常见的各种纸、A4打印纸2张、勾码每组各一个、记录单2张;教师准备:PPT课件、微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切入主题1.出示常见的纸,生说出纸的名称及用途。

2.根据挑战任务选出合适的纸,并说说选择的理由。

任务一:把桌面的水擦干;任务二:折一个纸飞机;任务三:做一个装重物的纸箱。

3.切入主题:今天我们一起研究“纸”。

二、对比观察,发现特点1.指导学生会观察:对比观察A4纸和纸板的特点;2.引导学生会描述:汇报交流。

3.小结:认识瓦楞状纸。

三、深入探究,建立联系1.提出探究问题:是不是瓦楞状纸比普通纸更能承受重物呢?怎么证明?2.交流汇报,帮助学生建立纸的特点与用途之间的联系。

3.折一折:播放微视频,学生折瓦楞状纸。

4.比一比:(1)按一按:将白纸与瓦楞状纸分别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轻轻地按一按,与同伴说说你的感受,完成记录。

(2)放一放:将白纸和瓦楞状纸分别放在“桥墩”上搭一座“纸桥”,将钩码轻轻地放在“桥”的中间位置,认真观察纸桥的承载情况,完成记录。

(3)看一看,摸一摸:发现瓦楞状纸隔热的新本领。

5.小结:普通A4打印纸经过改造,变成瓦楞状纸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人们根据它的性能来制作符合一定功能需要的物品。

四、优化材料,发展兴趣1.油纸:视频出示油纸的制作过程,它又神奇在哪儿呢?人们利用它的特点制造出了油纸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奇的纸》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4课。

本课教学以纸为载体,通过改造一张纸,比较和体验纸改造前后性能的变化,交流纸的这种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激发学生继续改造材料、发现材料性能的探究欲望。

本课教材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承接第3课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认知经验说说普通纸的特点,引发学生思考有什么办法让纸具有更多的本领。

第二部分——探索,用“折叠”这种改造方法,引领学生用对比观察的方法研究纸被改造后性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其中比较观察又分三步,即按一按(比较弹力)、放一放(比较承载力)、摸一摸(比较隔热能力)。

第三部分——研讨,纸改造后性能的变化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部分——拓展,引导学生在一张纸上刷食用油,然后探究这张纸具有的全新功能。

【学生分析】
基于上一课的学习,二年级学生对于纸已非常熟悉,但却很少有学生对纸进行过更细致的观察与思考,即对纸的认识较为单一。

在动手能力方面,与一年级相比已有明显进步,但在折纸方面还略显不足,需要教师进行示范或观看微视频后才能折出符合实验要求的瓦楞状纸。

基于低学段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的原因,探索环节的三个活动需要教师有效组织,提升小组探究活动的效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

2.材料性能改变或优化后可以用来制作符合一定功能需要的物品。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进,比较材料在改变前后的变化。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描述纸在折叠前后的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加工、改造材料的兴趣。

2.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材料。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材料会随着人类的需要而不断改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领学生对比感受两种形状的纸的差异。

难点:引领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两种形状纸的特点。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普通的纸、订书机、杯子、热水、刷子、食用油、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瓦楞纸箱、瓦楞纸杯、瓦楞纸杯套、防腐木、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基于观察,交流纸的特点。

纸在我们学习、生活中具有多种。

这是一张非常常见的白纸,说一说,这张纸具有什么特点?
预设:白色、很薄、轻等。

2.基于纸的特点,交流纸的用途。

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纸来做什么?
预设:写字、画画、折纸、手工……
3.基于现有特点,引发对纸的畅想。

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具有更多神奇的本领呢?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小问题引领学生分析纸的特点、交流纸的作用,引发对纸的特点及其用途的思考,为后续的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索
(一)明确改造纸的方法
1.交流改造纸的方法。

请同学们大胆思考,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加工、改造一张白纸?
预设:折叠、染色、刷油……
2.明确改造纸的方法。

今天我们就用折叠的方法改造白纸,看看改造后的白纸会有哪些新的功能。

设计意图:对纸改造的案例对于学生来讲其实并不陌生,比如包汉堡包的纸,套在豆浆杯外的纸套,快递包装箱等。

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回顾思考如何改造一张纸使它具有新的功能,使学生开始关注纸的特点。

此过程在提升学生参与广度的同时又促进学生思考的深入。

(二)探究改变形状后纸的新功能
1.折纸。

(1)教师示范折叠方法(或播放微视频),明确注意事项。

(2)学生折纸。

设计意图:通过示范和指导,引导学生折出符合实验要求、便于实验操作的瓦楞状纸,为接下来的活动做铺垫。

2.观察中发现纸的新特点。

(1)(教师拿着折好的纸)请仔细看一看(教师示范从不同角度观看),这张白纸经过折叠后与原来的白纸相比有了哪些新的变化?
预设:学生回答纸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或纸的宽度发生了变化。

(2)我们将这种形状称之为瓦楞状,折叠出来的纸就叫瓦楞纸。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瓦楞状纸的特点,丰富学生对瓦楞状纸形状的认识,同时又为后面活动中仔细观察、详细描述做示范。

3.实践中发现纸的新功能。

瓦楞状纸都具有哪些全新的功能和神奇的本领呢?让我们通过动手做实验去寻找它的新功能。

(1)任务介绍。

按一按:将白纸与瓦楞状纸分别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按一按白纸和瓦楞状纸,认真体验手心的感觉,将感受记录在活动手册表格内。

放一放:取两本字典(或厚一些的书或其他等高的物品)以间隔一定的距离平放在桌面上,先将一张白纸放在两本字典上,接着由轻到重将物体(可以选择身边轻重不同的物体,如回形针、橡皮)放在纸的正中间,看纸能否承受得住以及能承受多重的物体。

测完白纸后,再去测瓦楞状纸能承受多少重量。

摸一摸:领取一杯热水,用白纸贴着杯子感受冷热程度;换用瓦楞状纸,再
次感受冷热程度,并对比有什么区别。

(此处提醒学生留意不要打翻水杯,小心热水烫手)
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很容易出现不规范操作的情况,而通过示范指导引领学生认识规范操作的细节,明确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实现了对学生操作技能、精确意识的培养。

(2)明确要求。

边做边完成记录表,同时将自己其他方面的发现及时与组内同学进行交流分享。

注意事项:
●实验要一步一步做,不要急于求成。

●仔细观察、感受,有什么发现就记录什么。

●与同学交流要轻声。

●在“摸一摸”环节,小心别烫伤自己,别烫伤同学。

(3)学生活动。

教师适时介入指导、评价,引领学生有序开展实验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引领学生明确实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形成对实验活动的正确认识,为有效观察做铺垫。

在观察活动中,如有个别学生未能有效开展对瓦楞状纸的观察,教师要适当介入指导,避免这部分学生“游离”于活动之外。

三、研讨
(一)折叠前后纸有什么变化
1.出示班级记录表。

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相信同学们对于纸经过折叠变成瓦楞状纸后的变化有了更多的认识,接下来一起分享我们的发现。

2.学生汇报,教师记录。

学生先汇报记录表上已有的选项,接着再补充其他的发现。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在交流研讨活动中整合对瓦楞状纸零散的认识,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

(二)瓦楞状纸的应用
1.观察纸箱中的瓦楞状纸。

白纸通过折叠变成瓦楞状纸后与折叠前有了很多新的功能。

在生活中,老师发现瓦楞状纸有很多的应用之处。

(下发小纸箱)请仔细看这个纸箱,你能找到里面的瓦楞状纸吗?
2.学生观察并上台展示自己的发现。

3.引领学生思考:用瓦楞状纸做纸箱有什么优点?
预设:瓦楞状纸能承受更重的重量,能使纸箱变得更加坚固。

4.引领拓展。

在生活中,人们还将瓦楞状纸的特点应用在杯垫、杯套制作中(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寻找物品中的瓦楞状纸,分析物品运用了瓦楞状纸的什么特性,描述这个特征会使物品具有什么优点,从而使学生从全新角度认识到材料特点决定材料用途。

四、拓展
今天,我们将纸改变了形状,发现纸产生了这么多新的功能。

试想一下,若我们在纸的表面刷上一层油做成油纸,然后分别在普通纸、油纸上不断滴水,又会有哪些新的情况(图文介绍)?请同学们课后做一做,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课后拓展性科学实践任务,将科学实践引向课外。

这样将巩固学生的探究方法、丰富学生对纸这一材料的认识以及探索新材料的兴趣。

【板书设计】
神奇的纸
光滑、硬硬的、不能弹回来不光滑、软软的、能弹回
最多能放3个回形针能放好多盒回形针
不能支撑物体支撑能力好
不能隔热能隔热
【班级记录表】
普通纸瓦楞状纸
按一按□能弹回
■不能弹回
■能弹回
□不能弹回
放一放□能支撑
■不能支撑
■能支撑
□不能支撑
摸一摸■烫
□不太烫
□烫
■不太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