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布《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项目资料收集清单
附件1海绵城市专项规划项目资料收集清单1、 规划局1. 城区总体规划电子版图纸(AutoCAD格式)及说明书(Word格式);2. 城区控规电子版图纸(AutoCAD格式)及说明书(Word格式);3. 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图纸(AutoCAD格式)及说明书(Word格式)。
4. 城市蓝线规划电子图纸(AutoCAD格式)及说明书(Word格式);5. 城市道路交通专项规划图纸(AutoCAD格式)及说明书(Word格式)。
6. 城区道路竖向规划图纸(AutoCAD格式);7. 规划城区地形图(1:1000);8. 现状及规划用地特征分类(可分为5类:已建保留、已批在建、已批未建、已建拟更新、未批未建等)9. 规划区三旧改造、棚户区改造规划或计划10. 规划区近期在建及待建道路计划11. 重要生态空间分布图: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湿地等12. 十二五、十三五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城建计划13. 规划区已有和海绵城市相关项目(项目资料,报告,现状照片)、老旧小区改造(方案、实施效果)2、 住建局1. 主管单位对海绵规划的指导性意见;2. 近期准备实施的大中型市政设施计划及工程简介;3.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图纸(AutoCAD格式)及说明书(Word格式);4. 城市给水专项规划图纸(AutoCAD格式)及说明书(Word格式);5. 城市污水专项规划图纸(AutoCAD格式)及说明书(Word格式);6. 排水管渠现状图(1:1000,对于易积水地段,还需提供雨水口布置图,包括现状雨水分区排放情况,现有排水管渠断面、位置、管内底标高、流向、坡度、材质、建设年限等)。
此项建议委托方对城区排水管网进行普查(或城市管理局提供);7. 现状排水管网的设计重现期、径流系数(按区域和路段分别统计);8. 现状排水泵站(包括立交和排涝泵站)的基本资料(包括:泵站性质,设计重现期、服务面积、设计流量、设备配置、运行情况);9. 近10年城市内涝次数、内涝原因、积水深度、积水范围以及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间接经济损失;10. 现状中心城区内近10年积水点的情况及形成原因(包括:积水点分布图、积水深度、积水时间、积水面积等);11. 中心城区已经建设的雨水调蓄设施情况说明(包括水库、湖泊、自然坑塘、人工调蓄池等调蓄设施的位置、调蓄能力、汇流情况);12. 中心城区以外已经建设的雨水调蓄设施情况说明(包括水库、湖泊、自然坑塘、人工调蓄池等调蓄设施的位置、调蓄能力、汇流情况);13. 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方案(Word格式)。
广州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指引(园林绿化)
2 术语
1 海绵城市 sponge city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
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 “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2 低影响开发 low impact developement 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生态化措施,尽可能维持城市开发建设前
9 植草沟 grassed swale 一类生态的地表排水方式,一般为依绿地或绿化带建设的浅沟,沟内种
植草等植物,通过下渗,植物的吸收、储存和过滤等原理净化和削减雨水径 流的工程设施。
10 雨水湿地 constructed wetland 以雨水过滤、净化和调蓄以及生态景观功能为主的一种高效的径流污染
控制设施。雨水湿地分为雨水表流湿地和雨水潜流湿地。
11 湿塘 wet pond 常年保持一定水域面积且具有拦截、临时续存径流雨水,并通过限制最
大流量的排水口慢慢将其引入雨水排放系统或受纳水体的低洼区。
12 蓄水池 impounding reservoir 具有雨水储存功能和防渗作用的集蓄利用设施,同时也具有削减峰值流
量的作用。
13 雨水罐 rainwater tank 也称雨水桶,为地上或地下封闭式的简易雨水集蓄利用设施。
14 生态驳岸 ecological embankment 又称自然堤岸,是利用自然条件或通过自然修复,达到生态系统平衡的
良性生态系统。
15 调节池 regulating reservoir 人工建造的用于对雨水进行收集、调蓄的控制设施,收集的雨水一般经
后水文特征不变,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 流污染增加等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
XX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方案公示1 、海绵城市解读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雨水来调节城市微气候,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
海绵城市建设两个最明显的作用:通过调蓄,缓解城市洪涝灾害,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实现雨水的综合利用。
2、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包括: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中心城区范围+十大新城拓展范围。
总规划面积约460平方公里,研究范围886平方公里。
3 、规划目标实现“四水三自”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式,“四水”即:实现水生态健康、水安全保障、水环境良好、水资源节约;“三自”即:建立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式。
4、规划原则(1)统筹兼顾、系统协调“安全、资源、环保”目标三位一体,兼顾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环境、恢复水生态、利用水资源、营造水文化,提升城市人居环境。
(2)多规融合、全面统一与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各有关专项规划相协调,并全面协调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与海绵城市建设,实现统一规划、建设、管理与协调。
(3)生态优先、保障安全充分发挥山、水、林、田、湖等地形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发挥植被、土壤等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发挥湿地、水体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努力实现城市水体的自然循环。
强化生态廊道的生态隔离、水源涵养作用,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
(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一江两岸、六港入湘、湖泊多姿、山谷相间”的生态空间格局为骨架,创建具有株洲特色宜居山水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5)以人为本,适度开发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理念,在确保生态廊道连续及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探索生态廊道生态服务功能开发,将游憩体闲、文化展示、娱乐健身、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注入生态廊道,建设优质人居环境。
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绿地园林绿化建设思路
2022年第16期现代园艺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绿地园林绿化建设思路陈修康(广州市绿化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440)摘要:在全球异常升温的背景下,极端气候愈发频繁,快速城镇化的“混凝土森林”城市面临着更大的雨洪管理压力。
城市绿地作为“混凝土森林”城市的绿州,城市透水地面的主要组成,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对象。
为缓解城市雨洪管理和水资源利用等问题,我国城市绿地处于快速海绵化建设或改造阶段,以优化城市水系统建设。
在海绵城市设施规划布局与建设过程中,应重视海绵城市规划碎片化、无序化的问题,加强全过程专业化管理,进行系统规划、协作设计、优化施工、专业化养护,以增强城市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绿地;园林绿化;雨洪管理随着全球异常升温,近几十年来热带风暴、强降雨等极端气候愈发频繁,加上快速城镇化,不透水地面易形成不受控的地表径流,因此“混凝土森林”城市不具备足够的雨水吸收、净化和过滤等生态功能[1,2]。
地面硬化大大降低了对雨水的蓄滞作用,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洪水司空见惯,易产生传染病传播、人员流离失所或死亡等社会问题,还会造成市政交通、建(构)筑物、城市绿地、车辆等遭受洪淹事件。
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市政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等灰色设施是我国主要的、被广泛接受的城市雨洪管理和排水系统[3],海绵城市综合考虑生态水文学、气候变化影响与评价、长期社会环境效应,建设城市水生态系统,助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创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海绵城市是基于低影响开发(LIDs),融合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SuDs)、蓝绿城市(BGCs)、水敏性城市设计(WSUD)、低影响城市设计(LIDUD)等雨洪管理理念[3-4],进行集成创新和理论创新。
201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技术指南和行动方案[5],并于2015年和2016年在深圳、上海、天津等30个城市开展示范性建设[4]。
广州市海绵城市绿地建设指引
13
Guangzhou sponge city green space construction guideline
2 各阶段工作内容
海绵城市绿地建设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贯穿从规划 编制到项目具体实施的过程,包括总体规划层面、区域总体 规划层面、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项目实施方案层面。
85%———43.4mm(广州)
对应的设计降雨量
75%
径流控制要求:
95%
面源污染削减 雨水资源利用 峰值径流系数 初雨截流总量
80%
城市区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目标区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2)前期资料收集中应补充场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包 括降雨资料、雨水径流资料、土壤层分布及渗透率资料、地 下水位及不透水层分布、现状植物的耐淹、耐旱性;
本流程指引的范围主要包括项目实施方案层面,针对有 海绵城市建设特定需求的地块,开展海绵城市技术应用、设 施选型、布局规划和设计方案的编制。落实上位规划对雨水 调蓄的控制指标、设计目标为基本要求,对绿地进行海绵城 市建设或改造。
项目流程 立项阶段 在项目建议书与可行性研究中补充海绵城市绿地建设专
题板块。其内容应包括如下部分: 建设项目是否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项目是否产生
雨水调蓄 在降雨期间调节和储存部分雨水,以增加雨水收集回用或削减径流污染、径流峰值的措施。 采取此措施后,雨水需外排。
透水铺装 可渗透、滞留和排放雨水并满足荷载要求和结构强度的铺装结构。根据铺装结构下层是否设 置排水盲管,分为半透水铺装和全透水铺装。
生物滞留设施 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留、渗滤、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
3
Guangzhou sponge city green space construction guideline
海绵城市建设可复制机制清单
海绵城市建设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序号政策机制主要举措具体做法一工作组织(一)制修订地方性法规、规范性文件,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法规制度保障1.上海市、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文件,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工作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内容。
2.池州市、太原市、南平市出台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将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海绵城市建设关键管控指标,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纳入项目立项、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维等全过程管控流程,明确工程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职责,建立健全海绵城市建设管理评价考核机制,强化对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中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
3.唐山市建立海绵城市建设“1+N”法规体系,出台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同时在公共停车场所管理、排水与再生水管理、节约用水等相关地方性法规制修订中,融入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具体要求。
(二)建立海绵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机制1.北京市、武汉市、长治市组建海绵城市专职建设管理处(科)室,专人负责推进制订海绵城市建设有关规划、计划和政策,完善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技术标准,组织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考核评价等工作。
金华市、孝感市、龙岩市、晋城市成立海绵城市建设服务中心等专职机构(事业单位),定员定编定责,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立项审核、规划管控、设计审查、项目建设、竣工验收及运营维护等全过程管理服务工作。
2.秦皇岛市、广安市等建立多部门统筹协调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工作机制。
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融入地方住房城乡建设、水利、自然资源、财政、发展改革、交通等部门职责,建立实施联席会议制度,针对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项目推进、资金保障、考核通报等重、难点问题,各部门统筹协调决策、常态化推进。
(三)强化绩效考核1.江苏省将海绵城市建设情况纳入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压紧压实工作责任。
2.长治市、昆明市、无锡市等建立海绵城市建设政府绩效考评办法,或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纳入河(湖)长制、生态文明建设、年度绩效考评创先争优等考核体系,对市直部门、各县(区)、重点企业等开展考核。
广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建设管控指标分类指引(试行)
广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建设管控指标分类指引(试行)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16〕53号)要求,切实做好我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全流程管控,因地制宜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实现“应做尽做、能做尽做评价标准》(GB/T51345-2018)、《广v,1,1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试行)》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指引。
一、适用范围本指引适用于广州市行政区域内各类新、改、扩建项目的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涵盖核发用地规划设计条件、土地出让、方案设计、项目报建、图纸审查、验收等阶段。
二、分类定义广州市各类建设项目在落实海绵城市建设指标时7实行分类管控?共分为三类:指标管控类、要素管控类和豁免类。
(一)指标管控类:严格落实海绵城市建设指标要求的项目。
建设项目方案设计、实施阶段应按照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文件,严格落实海绵城市建设指标要求?文件主要包括:规划部门核发的“规划条件”,《广fl']市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办法》、《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区专项规划及重点区域规划?以及各类型项目技术指引文件等。
(二)要素管控类:因建设环境、内容、功能等因素制约而17 笠寸持一气卫程保一燃环工土一、、政水一力信市电通ι人-、t L ,市程他工其../ ../18 、/../ 、/豁免类:1、应急抢险工程2、保密工程3、可能产生特殊污染的建设项目,如石油化工生产基地、加油站、大量生产或使用重金属企业、垃圾填埋场、综合性医院、传染病医院、危险品仓储区等。
4、符合下列情况的项目在通过专家论证同意后,可报行业主管部门申请豁免[4]:(1)单体天桥工程(2)地下综合管廊(3)建筑室内装修(4)清淤清障工程(5)其他情况y王:[1]:本管控清单仅列举了一些主要的工程项目类型。
[2]:水利工程包括水闸、水库、泵站及补水工程等,其中工程规模较大,并有相关附属设施配套建设用地的,参照相关厂站,按指标管控类项目执行。
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引及标准图集(试行)
项目名称: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引及标准图集组织单位:广州市水务局主管领导: 龚海杰 局长冯明谦 总工程师项目主办人:王少林 副总工程师卢志祥 主任科员于世青 高级工程师主编单位: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院 长:黄 红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项目总工:刘晓平 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缪圣达 高级工程师主要编制人员:刘晓平 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缪圣达 高级工程师梁思维 工程师司徒安 工程师吴晓廷 工程师吴伟滔 助理工程师叶倩慧 助理工程师参编单位: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主要参编人员:周建华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文涛 高级工程师林忠军 高级工程师谭锦欣 工程师张小潭 工程师林 巍 工程师方 兴 工程师前 言为进一步做好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贯彻现行国家有关规范以及推广成熟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提高本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由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会同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以《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为基础,参阅国家标准图集《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同时结合广州地区实际,并广泛征求意见,汇编制定本技术指引及标准图集。
本指引及图集也参照了国内南宁、厦门、上海、武汉等其他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引及标准图集,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本指引及图集共分6章,分别是:1、建筑与小区;2、城市道路与广场;3、城市绿地;4、城市水系;5、通用设施;6、雨水收集利用。
各单位在使用本指引及图集过程中,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函告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街道瘦狗岭路553号广之旅大厦1204,邮编510640),以供今后修改完善。
本指引及图集编制组织单位:广州市水务局本指引及图集主编单位: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本指引及图集参编单位: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的批复(依申请公开转主动公开)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的批复(依申请公开转主动公开)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7.06.01
•【字号】穗府函〔2017〕74号
•【施行日期】2017.06.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发展规划
正文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
2030)的批复
市国土规划委:
《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关于印发〈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请示》(穗国土规划报〔2017〕371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同意《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请你委会同有关单位按照规定认真组织实施。
广州市人民政府
2017年6月1日。
国务院关于《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9.15•【文号】国函〔2024〕137号•【施行日期】2024.09.15•【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137号广东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广州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州是广东省省会,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科技教育文化中心。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国际商贸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性门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等功能,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优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广州篇章。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广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8.03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9.81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429.15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39.78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2135.00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上级下达任务,其中2025年不低于9%;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45.42亿立方米;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围填海;严格无居民海岛管理。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
城市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方案
城市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城市的水资源管理和城市内涝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海绵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使城市具备更好的水资源管理和水循环能力的城市。
本文将探讨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方案的相关问题。
一、海绵城市的概念及意义海绵城市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是由美国学者阿尔伯特·波尔(Alberti Bol)提出的。
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是模仿自然生态系统,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城市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城市的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水循环能力的提升。
海绵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海绵城市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传统城市的建设方式往往会导致大量的地表水无法被有效排除,从而引发城市内涝。
而海绵城市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可以将雨水纳入城市水资源管理系统,减少地表径流,从而有效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
其次,海绵城市可以提升城市的水资源管理能力。
传统城市的水资源管理往往是单一的,无法充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而海绵城市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雨水花园等,可以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有效提升城市的水资源管理能力。
再次,海绵城市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传统城市的建设方式往往会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导致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
而海绵城市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城市的生态环境,使城市更加宜居。
二、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原则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首先,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需要注重整体性。
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从整体上考虑城市的水资源管理和水循环能力,而不是单一地解决某个问题。
因此,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地形、气候、水资源等因素,确保整体的可持续性。
其次,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需要注重适应性。
不同地区的城市面临的水资源管理和水循环能力问题有所不同,因此,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其适应性。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4.30•【字号】穗府办〔2024〕10号•【施行日期】2024.04.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道路交通管理正文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的通知穗府办〔2024〕10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交通运输局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4月30日附件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服务性行业,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发展,先后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对交通强国建设进行了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
2021年10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广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快建设交通强省。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加快构建广州市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支撑广州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结合广州市实际编制本规划。
规划范围为广州市域,规划期为2023至2035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本规划在轨道、民航、港口、邮政等方面吸纳了国家、省及我市有关职能部门编制的交通相关最新规划成果,重点深化完善道路交通网络布局、交通设施与运输服务融合等任务,明确我市规划期内综合立体交通网总规模和主骨架布局,着力打造高能级综合门户枢纽、构建高效率城市交通网络、促进综合交通高标准协同、推进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是指导广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目录第一章规划基础第一节发展现状第二节形势要求第三节运输需求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发展目标第三章扩能提效,推进高水平综合立体交通布局第一节编织完善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第二节构筑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第三节打造多层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第四节完善面向全球的运输网络第四章融通全球,打造高能级综合门户枢纽第一节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航空枢纽第二节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航运枢纽第三节构建多向链接的世界级铁路枢纽第四节建设韧性高效的国际邮政快递枢纽第五章引领湾区,构建高效率城市交通网络第一节构建多网融合的轨道网第二节构建外联内畅的道路网第三节强化南沙湾区交通中心功能第四节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智慧绿色升级第六章统筹融合,促进综合交通高标准协同第一节强化综合交通一体化融合发展第二节加快交通与物流融合发展第三节推进交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第七章守正创新,实现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第一节增强安全韧性水平第二节提供便捷舒适服务第三节加快绿色集约转型第四节推进经济高效发展第八章保障措施第一章规划基础第一节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交通运输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海绵城市设施规划设计手册
海绵城市设施规划设计手册(科城︱科美设计集团)档类文型业术企技册手 编单制位︱设计团广州市科城科美集 编员制人 总办工版本序列V1.0 编时间制 2015-11本手册是配合《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4年10月)的技术手册,由广州市科城/科美设计集团编制完成。
适合规划、建筑和市政专业,景观专业参照执行。
本手册共分为3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符号、设计原则及技术要求、施工原则及技术要求、工程验收、引用规范和政策文件等。
1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要点 (1)1.1 规划设计原则与目标 (1)1.1.1原则 (1)1.1.2目标 (1)1.2、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内容及指标 (1)1.2.1道路系统 (1)1.2.2绿地系统 (2)1.2.3地块内部 (3)2海绵城市设施种类与构造 (4)2.1 生态草沟与渗渠 (4)2.1.1 位置设计 (4)2.1.2 设计目标 (4)2.1.3 结构设计 (4)2.1.5 混合土配合比及渗透率 (4)2.1.6 砾石层粒径分布 (5)2.5.7 溢流管和排水花管 (5)2.1.8 植物选择 (5)2.2 雨水花园与雨水花坛 (6)2.2.1 设施的适用性 (6)2.2.2 设计目标 (6)2.2.3 位置设计 (6)2.2.4 结构设计 (6)2.2.5 混合土配合比及渗透率 (7)2.2.6 砾石层厚度及其粒径分布 (7)2.2.7 溢流管及排水花管 (8)2.2.8 植物选择 (8)2.3 透水铺装 (8)2.3.1位置设计 (8)2.3.3 透水层配合比及渗透率 (10)2.3.4 渗水井及排水花管设计 (10)2.4 生态屋顶 (10)2.4.1 设施的适用性 (10)2.4.2 设计目标 (10)2.4.3 位置设计 (10)2.4.4 结构设计 (11)2.4.6 砾石层粒径分布 (12)2.4.7 排水花管及出流控制装置 (12)2.4.8 植物选择 (12)2.4.9 储水箱或储水灌 (13)2.5 砾石滞留系统 (14)2.5.1 设施位置 (14)2.5.2 设计目标 (14)2.5.3 结构设计 (14)2.5.6 透水层粒径 (14)2.5.7 排水花管 (14)2.6 人工湿地 (15)2.6.1 设施的适用性 (15)2.6.3 工程布局 (15)2.6.4 结构设计 (15)2.6.6 植物选择 (17)2.7 下洼式绿地 (17)2.7.1 设施的适用性 (17)2.7.2 设计目标 (17)2.7.3 位置设计 (17)2.7.4 结构设计 (17)2.7.5 植物选择 (17)2.8 多功能蓄水池 (17)2.8.2 设计目标 (17)2.8.3 位置设计 (18)2.8.4 结构设计 (18)2.8.5 植物选择 (18)附件:海绵城市设施施工技术 (19)1 一般规定 (19)1.1 施工原则 (19)1.2 技术准备 (19)1.3 现场准备 (19)1.4 组织管理 (20)2 生态草沟与渗渠 (20)2.1 材料选用及现场试验 (20)2.2 施工顺序 (21)2.3 施工工艺 (21)2.4 渗渠施工按生态草沟的相关规定执行。
《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公布
《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公布2020年之前,广州要对17个重要的片区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
未来,广州还会建51个海绵公园、21个湿地公园以及25个人工湿地。
不仅如此,广州的宏伟目标是,到2030年海绵城市的建设范围要占建成区总面积的八成。
日前,市国土规划委公布了《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的总体建设目标是”打造高密度建设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典范,建设山水共生的岭南生态城市和宜居都市”。
根据《规划》,将以北部森林、中部园林绿地、南部滨海湿地以及珠江水系为生态骨架,在市域范围内构建“三纵五横多廊”的生态廊道网络骨架。
“三纵”是西部的“流溪河-珠江西航道-洪奇沥水道生态廊道”,中部的“帽峰山-火龙凤-南沙港快速-蕉门水道生态廊道”,以及东部的“增江河-东江-狮子洋生态廊道、广州东部生态带生态廊道”;“五横”是北二环生态廊道、珠江前后航道生态廊道、金山大道-莲花山生态廊道、沙湾水道生态廊道、以及万顷沙-凫洲水道生态廊道;而多廊则是各区组团的138条生态廊道。
而广州的海绵城市自然生态空间格局将会呈现为“两区、三轴、四片、十八廊、多核、多网”的布局结构。
《规划》对海绵城市进行了明晰的分期建设规划布局,其中,对于“近期海绵城市建设区域”,规划到2020年海绵城市建设范围达到358平方公里,覆盖建成区面积228平方公里,占全市建成区总面积的两成。
具体而言,对广州11个区的17个重要片区进行了明确的规划,这些片区的建成面积少于近期建设范围面积,也就是说,到2020年,这些片区将比现状更大范围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
这17个片区分别是:从化区中心区和温泉部分区域、南沙的蕉门河中心区、增城的中心区、天河车陂涌流域一带、海珠的琶洲地区和广纸地区、番禺的大学城、南站商务区部分区域、国际创新城、白云新城和周边地区、花都的中心区、荔湾的大坦沙和芳村地区、越秀的流花湖片区以及二沙岛地区、黄埔的临港经济区。
海绵城市深层调蓄
隧道调蓄工程的调蓄容量,应根据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 的要求,综合考虑源头控制设施、排水管渠设施和其他 超标雨水控制设施的规模,经模型计算确定。
Part 2
深层调蓄
大型雨水调蓄隧道应用案例
美国芝加哥隧道及水库隧道工程; 英国伦敦泰晤士深层隧道工程; 日本东京首都圈外围排水道; 香港荔枝角雨水排放隧道工程; 广州市深层隧道排水系统东濠涌试验段工程
汇水面
i=2%~6%
水系
碎石消能
渗排水管(可选) >2m
透水沥青路面
净化区 排水管
水流方向
植被缓冲带
行车道
硬路肩
植被缓冲带可与透水路面技术组合使用,则沿河道路 无需铺设雨水管网,实现雨水的自然渗透和排放。
3、末端控制
植被缓冲带为坡度较缓的植被区,经植被 拦截及土壤下渗作用减缓地表径流流速, 并去除径流中的部分污染物,植被缓冲带 坡度一般为2%-6%,宽度不宜小于2 m。
一、研究背景
1.1 项目背景
1 项目概况
整体规划:
走向:在苏州河、桃浦河、走马塘、洲海路、金穗路、吕家浜、三林塘港、淀浦河、 新泾港等河道和路下部布置;
规模:管径为6-10m、总长约120km的环状地下调蓄管道,调蓄库容约为400万m3。
南走马塘 苏州河
嫩江路-洲海路
可持续性雨水 管理阶段
LID设计方法,重视雨 水排放的源头控制,强 调人工排水系统应最大 限度模拟自然界水文环 境,降低雨水系统对自 然界的影响
反思
绿色 +
灰色
海绵城市建设的目的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1 海绵城市概述
本质:控制雨水径流、恢复城市原始的水文特征,对城市水 资源综合管理,实现: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12.30•【字号】穗府办规〔2020〕27号•【施行日期】2020.12.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水务局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0年12月30日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本市海绵城市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16〕53号)、《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等有关文件,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排水设施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协调统筹、经济适用、安全美观”的原则,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相协调,降低与修复城市开发建设对自然水循环的不利影响,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广州市行政区域内各类建设项目的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及管理活动,包括核发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设计、土地出让、方案设计及审查、项目立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设计招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工程设计及审查、竣工验收、运行维护等行为。
按规定实施豁免的建设项目除外。
海绵设施与项目主体工程应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运营及使用,城市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均适用本办法。
广州市城市开发建设项目海绵城市建设——洪涝安全评估技术指引
广州市城市开发建设项目海绵城市建设——洪涝安全评估技术指引目录1 总则 (1)1.1编制目的 (1)1.2适用范围 (1)1.3基本原则 (1)1.4编制依据 (2)2基本规定 (3)3评估要点 (4)3.1策划方案阶段 (4)3.2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 (5)4 评估方法 (7)4.1城市建设用地洪涝风险等级确定方法 (7)4.2洪涝风险分析方法 (8)附录1策划方案阶段洪涝安全评估目录 (9)附录2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洪涝安全评估目录 (10)1 总则1.1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努力实现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按源头治理的理念,从项目策划阶段开始落实城市内涝治理要求,提升城市品质,最大限度减轻城市内涝灾害影响,按照《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穗字〔2020〕10号)等文件的要求,编制《广州市城市开发建设项目海绵城市建设——洪涝安全评估技术指引》,用以指导本市城市开发建设项目洪涝安全评估工作,提高城市防洪避涝能力。
1.2适用范围本指引适用于广州市域内的新、改(扩)建及城市更新项目(含主体设施及附属设施)的洪涝安全评估。
1.3基本原则(1)安全为本。
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安全为出发点,综合采用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提高城市开发建设项目抵御洪涝风险能力,增强区域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城市水安全。
(2)生态优先。
遵循海绵城市建设的宗旨,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生态格局,维系生态本底的渗透、滞蓄、蒸发(腾)、径流等水文特征,保护和恢复降雨径流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
(3)系统协调。
遵循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路线与方法,目标与问题导向相结合,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理念系统谋划,因地制宜,灰绿结合、蓝绿交融,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方法综合施策。
(4)因地制宜。
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结合本地气象、水文、地质特征等合理选用城市开发建设项目场址,尽量避开历史洪涝高风险区域,源头上减少洪涝灾害损失。
浅谈海绵城市思想对城市雨水系统规划的影响
浅谈海绵城市思想对城市雨水系统规划的影响摘要: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以小区和城市道路或者绿地等为依托,并涉及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
海绵城市在保护城市环境以及生态文明等方面体现出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因此要真正落实海绵城市的要求,不仅仅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也需要每一个市民的积极参与。
城市道路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及详细规划出台前,城市道路建设缺乏低影响开发具体的控制指标。
就城市道路雨水系统设计中有关海绵城市概念提出探索性观点,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1海绵城市的基本概念关于海绵城市的概念,顾名思义,海绵城市就是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存起来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1]。
低影响开发(LID)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低影响开发是一种强调通过源头分散的小型控制设施,是维持和保护场地自然水文功能,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洪峰流量增加、径流系数增大、面源污染负荷加重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
低影响开发主要通过生物滞留设施,屋顶绿化、植被浅沟、雨水利用等措施来维持开发前原有水文条件,控制径流污染,减少污染排放,实现开发区域可持续水生态。
2城市道路雨水系统的组成城市道路雨水系统是城市排水系统的一部分。
城市排水系统又分为分流制排水系统和合流制排水系统。
分流制:将雨水和污水从分开设置的管道系统排出;合流制:将污水和雨水用同一管道输送。
我国在新城区建设的排水系统中,一般采用分流制,老城区一般采用合流制。
在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雨水系统由以下子系统组成:(1)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2)城市雨水管渠系统;(3)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通过对雨水的渗透、储存、调节、转输与截污净化,有效控制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
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即传统排水系统,应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共同组织径流雨水的收集、转输与排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公布《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
2030)》
近日,《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正式公布,其中提出广州要新建、改造51个海绵公园,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新建25处人工湿地和128处植被缓冲带,集中净化建成区的黑臭河涌水体……规划中还特别提出,公共绿地中至少应有50%作为用于滞留雨水的下沉式绿地,绿地应低于周围地面50毫米。
《专项规划》中提出的总体建设目标是:打造高密度建设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典范,建设山水共生的岭南生态城市和宜居都市。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用“净、蓄、滞、渗、用、排”等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规划中提出,以市政设施为基础,构建源头、过程、末端全过程管控的分散型海绵系统。
新城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以目标为导向,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保护河湖水系等自然生态本底,高标准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控制率。
老城区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城市更新改造,重点解决城市内涝、黑臭水体治理、雨水收集利用等,改善修复水生态环境。
规划中特别提出,城市建成区要建设自然“蓄水”系统。
首先,要新建海绵公园与湿地公园73个,结合现有的水库、人工湖等,减轻相关排水分区的排水防涝压力,提升排水防涝标准,弹性适应洪潮与海平面上升。
其中海绵公园51个,包括现有公园的海绵化改造和新建公园。
例如,海珠区就要建设广州大道海绵绿地,白云区要建设高埔工业区绿地,而荔湾区的文化公园和越秀区的流花湖公园等都要进行海绵化改造等。
此外,拟生态整治和修复97条综合效益较高的河涌,以重建河涌水生态系统,恢复河流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目标,模拟河流的自然形态与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利
用乡土植被构建生态驳岸、植被缓冲带等修复河岸生态系统,通过原位生态修复技术、人工湿地等措施修复河涌生态系统。
对于新建工程,规划也提出众多径流量控制的要求。
其中,新建建设工程硬化面积达到1万平方米以上的项目,除城镇公共道路外,每万平方米硬化面积应配建不小于500平方米的雨水调蓄设施,可以和生态景观塘、循环水池等合并设置、综合利用;新建项目硬化地面中,除城镇公共道路外,建筑物的室外可渗透地面率不低于40%;建设工程的外部庭院等应当分别设置渗透性铺装设施,其比例不低于70%。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规划中明确提出:凡涉及绿地率指标要求的建设工程,除公园之外的绿地中至少应有50%作为用于滞留雨水的下沉式绿地,绿地应低于周围地面50毫米,设于绿地内的雨水口顶面标高应当高于绿地20毫米以上;并可以设置能在24小时内排干积水的设施。
来源:建筑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