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建基础知识(一)

合集下载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古建筑的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古老而美丽的艺术形式。

一、古建筑的概念和分类古建筑是指在古代中国历史时期,以木材、砖石、土坯等为主要材料所建造的建筑物。

根据用途和功能的不同,古建筑可以分为宫殿、寺庙、园林、民居等多种类型。

1. 宫殿:宫殿是帝王居住的地方,具有严肃庄重的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建筑风格。

故宫、颐和园等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宫殿建筑。

2. 寺庙:寺庙是用于修行、祭祀和礼佛的地方,古建筑中的寺庙建筑有着独特的佛教建筑风格。

例如,少林寺、灵隐寺等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

3. 园林:园林是一种将自然景观与建筑艺术相结合的独特建筑形式。

中国的园林建筑以精美的布局、精巧的缀饰和亲近自然的理念而闻名。

拙政园、留园等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建筑。

4. 民居:民居是中国古代普通百姓居住的地方,也是反映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南方的四合院、北方的院落式建筑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

二、古建筑的主要特点中国古建筑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结构:中国古建筑注重用木材搭建结构,以榫卯连接,减少使用钉子和刺槽的方法。

这种结构设计使得古建筑在地震时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

2. 形式美:古建筑注重形式美,强调对称、谐调和比例。

从整体上看,古建筑呈现出庄重、稳重和谦逊的美感。

3. 装饰艺术:古建筑装饰艺术极其精湛,主要体现在雕刻、彩画、瓦片等方面。

雕刻精美的柱子、漫画精细的壁画、彩瓦上的图案等,都是古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4. 自然融合:古建筑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注重自然景观的利用。

建筑中常常有庭院、花园、假山等景观,使得整体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

三、中国古建筑的代表性作品中国古建筑有许多著名的代表作品,每一座建筑都承载着特定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下面介绍几座代表性的古建筑:1.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的故宫,建于明代,是中国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知识收集资料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知识收集资料
49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
谈到我国木构架建筑的基本特点,必须要 涉及的就是“斗栱”。
50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结构,包括其方法、 取材、形制、用料等问题,主要是依照 当时所使用的“法式”、 “做法”及 “定制”等来决定的。其中被官方认定 并颁布的有宋代的《营造法式》、明代 的《营造飞式》、清代工部的《工程做 法则例》等,而民间个别工匠按个人经 验总结成书的有《木经》等。
2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
北京典型的四 合院住宅,可 以说是一个中 国封建大家庭 在建筑上的缩 影
3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
从历史上看,我国古代建筑经历了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4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
在原始社会里, 我们的祖先从穴 居、巢居开始, 逐步地掌握了一 些营建房屋的技 术,并利用天然 材料。如木材、 石材等,创造了 原始的木架建筑, 形成了最早的房 屋。
57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
由此看来,我国古建筑的结构和 构造技术的“标准化”、“模数 化”倾向,与几千年后西方现代 建筑的倡导者勒·柯布西埃所提倡 的“工业时代的建筑应该标准化 和模数化”观念,倒有很大的不 谋而合之处。
58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
(二)基本外形 一般说来,我国这种木构架建筑的体 形基本分为三大部分,即屋顶、屋 身(柱墙)、台基。所以看一般宫殿的 外观,通常是在巍峨的屋顶下,红 色的墙面承座在层叠高大的台基上。
52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
以我国古代建筑坡屋顶的结构为例,由于 我国古代建筑主要采用坡屋顶形式,其基 本结构的做法就比较关键了。“举架”就 是屋顶坡面曲线的做法(宋称“举折”), 这种曲线是由于梁的不断加高、檩子的不 断上升而形成的。在清式建筑木构架的做 法中,檩子之间的水平距离基本都相同, 各举架的高度都有一定的规定,一般视建 筑物的进深和屋面材料而定,如五檩举架 为五举、七举,七檩举架为七举、九举等 等。

古建筑常识

古建筑常识

古建筑常识
中国古建筑常识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内容:
1.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1)木结构: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常见的有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等。

(2)大屋顶: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多样,常见的有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等。

(3)斗拱: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结构,主要起支撑屋顶、连接柱子和梁的作用。

(4)等级制度:中国古代建筑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同等级的建筑在规模、形制、装饰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规定。

2.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
(1)宫殿建筑: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代表作有北京故宫、沈阳故宫等。

(2)寺庙建筑:寺庙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代表作有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等。

(3)园林建筑: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代表作有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等。

(4)民居建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代表作有北京四合院、福建土楼等。

3.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
(1)彩画:彩画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装饰,主要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的梁、枋、斗拱等部位。

(2)雕刻:雕刻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装饰,主要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的门窗、栏杆等部位。

(3)琉璃瓦:琉璃瓦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装饰,主要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的屋顶。

(4)石雕:石雕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装饰,主要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的基座、栏杆等部位。

4.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文化内涵
(1)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建筑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协调。

(2)礼制文化: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礼制文化。

第一章中国古建筑知识

第一章中国古建筑知识

第一章中国古建筑知识第一章中国古建筑知识第一节概述我国---以木构架为主;外国---以石料为主。

一我国古建筑发展演变1 商代:木构架已形成2 秦汉阿房宫:屋顶、屋身、台基3 魏晋南北朝佛教传播:寺庙、塔、石窟建筑。

例如:河北赵县安济桥(605~617)隋李春河南登封嵩岳寺塔,15层密檐塔,现存最古老的塔(532)北魏4 唐代---五代十国---宋元:古建筑发展的成熟期例如: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现存最早的木构架(857)唐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现存最早的木塔,高66.6米(1056)辽代河南登封告成镇观象台,现存最早的观象台,元代5 明清:古建筑发展的高潮期例如:天坛,故宫,颐和园,明陵二特点民族风格1 南方:墙、屋面薄轻,木材用料细,建筑外观轻巧2 北方:墙厚,屋面重,用料粗壮,外观厚重3民族特点,等级制度:1)屋顶---- 重檐、庑殿、歇山、攒尖、悬山、硬山2)开间------11、9、7、5、33)色彩-----金、黄、赤、绿、青、兰、黑、灰、白宫殿民居第二节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一、建筑外形1、屋顶----重檐、庑殿、歇山、攒尖、悬山、硬山2、屋身-----木构架,柱承重,墙不承重3、台基-----普通石台基,须弥座台基(做成多层雕刻丰富),栏杆,台阶二、建筑结构的特征1、木构架-----穿斗式:用穿枋把横向柱串联形成屋架;用斗枋把纵向柱联接形成框架台梁式:柱上搁梁,逐层缩短、加高,梁上搁柃条,柃条上排缘条,形成屋面举架做法2、斗拱------结构、装饰都起重要作用,是柱与屋顶之间的过渡部分,将跳出的屋檐重量传给柱子,其组成为:升、斗、拱、昂、翘、坐斗3、单体建筑特点---简明(平面以间为单位)、真实(暴露结构,有利于通风、维修)有机(室内空间可灵活分隔,室内外空间互相渗透,与环境融为一体)便于艺术加工如:收分-----柱身向上逐渐收小梭柱-----柱上下端有收缩如梭形卷杀----拱端切削成柔美曲线外形三、建筑群体布局特点-----以院子为中心,四面布置建筑物,都面向院子。

中国古代建筑大木作法基础知识

中国古代建筑大木作法基础知识

古建木作基础篇木作基础篇——百家合本,百家争鸣1、古建筑的柱子的高度与直径是有一定比例关系的,柱高与面阔也有一定比例。

(1)小式建筑,如七檩或六檩小式,明间面阔与柱高的比例为10:8。

柱高与柱径的比例为11:1。

五檩、四檩小式建筑,面阔与柱高之比为10:7。

另一种说法是柱高与柱径的比例为10:1,想想很多地方是变通的,是活的,没有完全的定式,因此都可。

2、收分:中国古代的圆柱子上下两端直径是不相等的,除去瓜柱一类短柱外,任何柱子都不是上下等径的圆柱体,而是根部略粗,顶部略细,这种作法,称为“收溜”又称“收分”。

柱子做出收分,即稳定又轻巧。

小式建筑收分的大小一般为柱高的1/100,(柱高为3米,收分为3厘米,假定柱根直径为27厘米,柱头收分后直径为24厘米)。

大式建筑柱子的收分规定为1/1000。

3、侧角:为了加强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古建筑最外一圈的柱子的下脚通常要向外侧移出一定的尺寸,使外檐柱子的上端略向内侧倾斜,这种作法称为“侧脚”或“掰升”。

清代建筑柱子的侧脚尺寸与收分尺寸基本相同,即“溜多少,升多少”。

(外檐的柱脚中线按原设计尺寸向外侧移出柱高的1/100(或7/1000)并将移出后的位置作为柱子下脚的中轴线,而柱头的位置仍保持原位不动,这样就出现了柱根、柱头两个平面位置)柱子侧脚是在原设计尺寸的基础上将柱根向外侧移动。

3、榫卯:榫卯连接是中国古建木结构的一大特点,中华匠人在对木、石等器具的架构中运用了榫卯。

榫卯的种类很多,应用在不同的位置叫法和作法也不同:(1)、固定垂直构件的管脚榫、套顶榫;(2)、垂直构件与水平构件连接的馒头榫、燕尾榫、箍头榫、透榫、半透榫、大进小出榫;(3)、水平构件相交时用的:燕尾榫、刻半榫、卡腰榫、正交桁碗;(4)、水平与倾斜构件重叠做稳固作用的:栽销榫、穿销榫;(5)、水平与倾斜构件半叠时用的斜交桁碗、扒梁刻榫、刻半压掌榫;(6)、门扇用:银锭扣、穿带、抄手带、裁口、龙凤榫;(7)、斜交支撑构件的搭掌榫;……榫卯的应用是古人在使用木材的过程中逐步优化发展起来的,今天的梁架结构更是千年的优化中脱颖而出的,榫卯的优点是拉结、稳固、防震抗震。

古建筑基础知识

古建筑基础知识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古建保护与修复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1.建筑外形上的特征:具有屋顶,屋身和台基三部分;2.建筑结构的特征:木构架结构木构架:屋顶和屋身部分的骨架;基本做法:以立柱和横梁组成构架,四根柱子组成一间,一栋房子有几个间组成;3.建筑群体布局的特征:组合原则:以院子为中心,四面布置建筑物,每个建筑物的正面都面向院子,并在这一面设门窗;规模较大的建筑由若干个院子组成;有显着的中轴线,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两侧的次要建筑多作对称的布置;4.建筑装饰及色彩的特征装饰细部:梁枋,斗拱,檩椽等结构构建经艺术加工发挥装饰作用;色彩:古代建筑中最显着特征之一;宫殿庙宇中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屋身,檐下阴影里用蓝绿色略加点金,在衬以白色石台基,轮廓鲜明富丽堂皇;一般住宅中用青灰色的砖墙瓦顶,或用粉墙瓦檐,木柱,梁枋门窗等多用黑色,褐色或本色木面;彩画:建筑装饰中的重要部分;做在檐下及室市内的梁,枋,斗拱,天花及柱头上;构图密切结合构件本身的形式,色彩丰富;明清时期常用的有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藻井: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名为“藻井”,含有五行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一般都在寺庙佛座上或宫殿的宝座上方;是平顶的凹进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上有雕刻或彩绘,常见的有“双龙戏珠”;屋顶中国古典建筑的外观特征极为明显,都由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组成,史称“三段式”;三段式之中以大屋顶最为典型;中国古代建筑,在形态上的显着特征是大屋顶;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被称为中国建筑之冠冕,最显着的特征是屋顶的流畅的曲线和飞檐,最初的功能是为了快速排泄屋顶的积水,后来逐步发展成等级的象征;从汉代初得雏形至明清规格化,屋顶形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程,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尤其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盝顶、卷棚顶等形式;屋顶使建筑物显得稳重协调,而且还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宫殿、房舍的顶部,是整座建筑物暴露最多、最为醒目的地方,也是等级观念最强之处;清朝把工程做法则例中规定的27种房屋规格,纳入大清会典,作为法律等级制度固定下来;屋顶按照式样等级次序由高到低为:庑殿式,歇山式,攒尖式,悬山式,硬山式,盝顶,卷棚顶;另外还有重檐和单檐之分,重檐顶等级高于单檐顶;总的说来,屋顶的等级由高到低排序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四角攒尖顶,盝顶,卷棚顶;1.重檐庑殿顶这种顶式是清代所有殿顶中最高等级;庑殿顶又叫四阿顶,屋檐向上微翘,四面坡略有凹形弧度,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这种殿顶构成的殿宇平面呈矩形,面宽大于进深,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唐代以前,正脊短小,四面坡深,明代以后正脊加长;重檐庑殿顶,是在庑殿顶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如故宫中的太和殿、长陵譡恩殿即此种殿顶;2.重檐歇山顶歇山顶亦叫九脊殿;除正脊、垂脊外,还有四条戗脊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上的脊;屋面是悬山顶与庑殿顶的组合,上三分之二为悬山顶,下三分之一是庑殿顶;正脊的前后两坡是整坡,左右两坡是半坡;重檐歇山顶的第二檐与庑殿顶的第二檐基本相同;整座建筑物造型富丽堂皇;在等级上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如天安门、太和门、保和殿、乾清宫等均为此种形式;3.单檐庑殿顶其外形即重檐庑殿顶的上半部,是标准的五脊殿,四阿顶;如故宫中配庑的主殿,如体仁阁,弘义阁等;4.单檐歇山顶其外形一如重檐歇山顶的上半部,屋面两坡五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配殿的大部分是这种顶式,如故宫中的东、西六宫的殿宇等;5.悬山顶悬山顶是两坡出水两坡伸出山墙之外的殿顶,五脊二坡,又称挑山顶;两侧的山墙凹进殿顶,使顶上的檩端伸出墙外,钉以搏风板,保护檀头不受风雨的侵蚀;此种殿顶用处不少,如故宫中神橱、神库中的房屋等;6.硬山顶硬山顶亦是五脊二坡的殿顶,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高出的山墙称风火山墙,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火灾发生时,火势顺房蔓延;与悬山顶不同之处在于,两侧山墙从下到上把檩头全部封住,宫墙中两庑殿房以此顶为多;7.攒尖顶攒尖顶有多种形式,且易辨认;无论什么形式,顶部都有一个集中点,即宝顶;攒尖顶有四角、六角和圆形之分;角式攒尖顶有与其角数相同的垂脊,圆攒尖顶则由竹节瓦逐渐收小,故无垂脊;这种形状既易雨水的排泄,又有轻盈欲飞的美感;故宫中和殿、天坛祈年殿属攒尖顶;8.盝顶盝顶亦分多角,但垂脊上端有横脊,横脊的数目与角数相同;各条横脊首尾相连,故亦称圈脊,如故宫御花园及太庙中的井亭即是六角盝顶;9.卷棚顶卷棚顶的最明显的标志是没有外露的主脊,两坡出水的瓦陇一脉相通,屋面前坡于脊部呈弧形滚向后坡;左右两山墙可有悬山和硬山的不同;此种建筑,园林中居多,颇具一种曲线所独有的阴柔之美;故宫宫殿建筑群中,太监、佣人等居住的边房,多为此顶;在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建筑精品,除去上述单一造型的屋顶外;还有由这些单体屋顶组合而成的复杂形体:北京故宫、颐和园和被烧毁的圆明园都是以屋顶形式的主次分明、变化多样,来加强感染力的,尤其令人惊叹不已的是故宫角楼屋顶的组合造型;吻兽殿宇屋顶的吻兽,是一种装饰性建筑构件,在封建社会中,构件的造型与安装位置,都被蒙上迷信色彩;唐会要中记载,汉代的柏梁殿上已有“鱼虬尾似鸱”一类的东西,其作用有“避火”之意;晋代之后的记载中,出现“鸱尾”一词;中唐之后,“尾”字变成“吻”字,故又称为鸱吻,官式建筑殿宇屋顶上的正脊和垂脊上,各有不同形状和名称的吻兽,以其形状之大小和数目之多少,代表殿宇等级之高低;1.大吻正脊吻大吻,即殿宇顶上正脊两端的吻兽,一般是龙头形,张大口衔住脊端,故又称吞脊兽;屋顶正脊,两个坡顶相交而产生正脊,相交处必然不会十分严密,为了使屋顶两个面的瓦件相交妥贴,不致漏水,在脊的位置上就需要加砖瓦封口,结果是高出屋面,有碍观瞻;于是古人想到在这些高出的脊上做出各种装饰,如动物、植物,以及后来形成的鸱吻,美观又实用;这个鸱吻也是很有讲究的,明清时它荣升为龙之九子之一,性格“好望好吞”;好张望使他往屋顶上爬,好吞噬使他张口咬着屋脊,工匠一剑就把他牢牢钉在屋顶,一旦打雷着火,可喷水;目前我国最大的吞脊兽,在故宫太和殿的殿顶上;太和殿的大吻,由13块琉璃件构成,总高34米,重43吨,是我国明清时代宫殿正脊吻的典型作品;2.垂脊吻殿宇顶上除正脊外,还有垂脊;垂脊上的吻兽名称较多,除叫垂脊吻外,还叫屋脊走兽,檐角走兽,仙人走兽等;檐角最前面的一个叫“骑凤仙人”,也叫“仙人骑鸡”;它的作用是固定垂脊下端第一块瓦件;在未形成“仙人骑鸡”这一造型之前,是用一个大长钉来固定的;传说齐国国君在一次作战中失败,来到一条大河岸边,走头无路,后边追兵就要到了,危急之中,突然,一只大鸟飞到眼前,他急忙骑上大鸟,渡过大河,逢凶化吉;古人把它放在建筑脊端,也表示骑凤飞行,逢凶化吉;从“仙人骑鸡”向后上方排列着若干小兽,均称垂脊兽,随着殿宇等级的不同而数目不一;最高等级的殿宇,如太和殿,垂脊兽的数目最多,有11个;房屋品级的不同决定了垂脊兽的数量,殿宇降级,垂脊兽的数目也随之减少;如乾清宫9个,坤宁宫7个,东西六宫的殿顶上大部是5个;每个垂脊兽都有自己的名称和含意;园林建筑对规格的要求就不象皇宫那么严格,颐和园里最高级的屋顶是排云殿,既是琉璃屋顶,又是全园垂脊兽数量最多的大殿,但也只有七个垂脊兽,分别是龙、凤、狮子、海马、天马、押鱼、狻猊;四大部洲部分建筑是庑殿式屋顶,但只有五个垂脊兽,分别为龙、凤、狮子、海马、天马;德和园大戏楼屋脊上虽有七只小兽,但却无仙人引路;颐和园内布瓦屋顶上垂脊兽的顺序与琉璃瓦屋顶有所不同,第一个是狮子,又叫抱头狮,以下为龙、凤、海马、天马等;还有些建筑垂脊兽顺序排列混乱,可见清晚期重修颐和园时皇宫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有所欠缺,规矩也不象前朝那么森严,亦或内务府有偷工减料之嫌;垂脊兽从前面向后上方依次排列的顺序是:①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奇动物,有鳞有须有爪,能兴云作雨,在封建社会被看作是皇帝的象征;②凤:古代传说中的鸟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通称凤;是封建时代吉瑞的象征,亦是皇后的代称;③狮:古代人们认为它是兽中之王,是威武的象征;④天马:意为神马;汉朝时,对来自西域良马的统称;⑤海马:亦叫落龙子,海龙科动物,可入中药;天马和海马象征着皇家的威德可通天入海;⑥狻猊:古代传说中能食虎豹的猛兽,亦是威武百兽率从之意;⑦押鱼:海中异兽,亦可兴云作雨;⑧獬豸:传说中能辨别是非曲直的一种独角猛兽;是皇帝“正大光明”、“清平公正”的象征;⑨斗牛:亦叫蚪牛,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即虬、螭之类;虬有独角,螭无角;⑩行什:一种带翅膀猴面孔的人像,是压尾兽;因排行第十,故名行什;垂脊兽的递减从后面的“行什”开始;把这些小兽依次排列在高高的檐角处,象征着消灾灭祸,逢凶化吉,还含有剪除邪恶、主持公道之意;古人把建筑装饰上这些走兽,使古建筑更加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充满艺术魅力;彩画彩画是我国古典建筑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建筑装饰艺术;1.檩枋部位名称枋心:檩枋中心,可随檩枋本身的长短而增减,但其长度以不影响谐调感为宜;找头:是指檩端至枋心的中间部位,由找头本身、皮条线、盒子、箍头等部分组成;如檩枋较长,找头部分可延长,皮条线沿边用双线,加箍头、盒子等;箍头:是檩枋尽端处的彩画线;盒子:是找头部分的一段小空间;皮条线:是五大线之一,亦是组成找头的一个部分;2.种类和等级①和玺彩画和玺彩画是彩画等级中的最高级,用于宫殿、坛庙等大建筑物的主殿;主要线条全部沥粉贴金;金线一侧衬白粉或加晕;用青、绿、红三种底色衬托金色,看起来非常华贵;和玺彩画分为数级,重点有:金龙和玺:整组图案用各种姿态的龙为主要内容;枋心是二龙戏珠,找头中青地画升龙龙头向上,绿地画降龙龙头向下;盒子中画坐龙;如果找头较长,可画双龙;除龙之外,再衬以云气、火焰等图案,具有强烈的神威气氛;龙凤和玺:其级别低于金龙和玺,枋心、找头、盒子等主要部位由龙凤二种图案组成;一般是青地画龙,绿地画凤;图案中亦有双龙或双凤;龙凤和玺中有“龙凤呈祥”、“双凤昭富”等名称;龙草和玺:其级别低于龙凤和玺,主要由龙和大草构图组成;绿地画龙,红地画草;②旋子彩画在等级上次于和玺彩画,在构图上有明显区别,但也可以根据不同要求做得很华贵或很素雅;这种彩画用途广,一般官衙、庙宇、牌楼和园林中都采用;旋花:是构成旋子彩画的主要图案,在找头内用旋涡状的几何图形构成一组圆形的花纹图案;旋眼:旋花的中心;旋瓣:旋子花圈由三层组成,最外一层为一路瓣,依次是二路和三路瓣,一般找头内,由一个整圆的旋子图案和二个半圆旋子组成一个单元图案,俗称:“一整两破”;头部位经常出现的图案:找头部位大于“一整两破”的面积时采用“一整两破加金道冠”和“一整两破加两道”等形式;找头部位小于“一整两破”单元图案时,采用“喜相逢”即整旋花与半旋花,公用一路瓣;“勾丝咬”,即只用一路瓣组成图案;“四分之一旋子”,即只用两个半旋花的一半;旋子彩画中的等级:金琢墨石碾玉:这种是旋子彩画中的最高级,各大线及各路瓣都沥粉贴金,相当华贵;烟琢墨石碾玉:是次一级旋子彩画,图案中“五大线”贴金,各路瓣用墨线;旋子彩画中的等级,基本上以用金量的多少为依据;其等级依次为金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金线小点金,墨线小点金,雅伍墨,雄黄玉等;③苏式彩画苏式彩画是另一种风格的彩画,多用于园林和住宅;最近修饰复古的琉璃厂街道的铺面,多用这种彩画;苏式彩画除了有生动活泼的图案外,“包袱”内还有人物、故事、山水等;颐和园中的长廊,可以说是苏式彩画的展览画廊;典型的苏式彩画是将檩枋联在一起,画成半圆形的“包袱”,内层“烟云”,外层“托子”;苏式彩画中的等级:金琢墨苏画:这是苏式彩画中最华丽的一种,用金量大,包袱内的画面很精致;金线苏画:这是一种常用的苏式彩画,主要线条用贴金法;其他还有海漫苏画等;这些苏画内均无大型包袱,花型、图案等也较简单;④其他古典建筑的形式多种多样,部位很多,凡外露部位的木结构,大都有彩画装饰;于是形成了不同形式和风格的彩画,如斗拱、天花、角梁、金瓶、椽头等;花窗门窗在中国建筑装饰文化史上也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意味;在古人眼里,门窗有如天人之际的一道帷幕;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的花窗花板,集富贵之相,儒雅之风于一身,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又雕工精美,给人以很高的视觉享受,还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高度的装饰实用性;从中国建筑史的角度看,建筑艺术发展的核心就是木构件的比例、曲率、组合方式等艺术的演变;结构艺术的成熟,使中国古代工匠最具空间表现力地完成了门窗的结构和组合方式;中国古代门窗的文化内涵是由门窗纹饰与图案表现的,门窗的装饰也体现了房屋主人官员、商人与文人迥异的审美情趣、身份地位和财富象征;古代门窗一般用上好的楠木、柏木雕成,历经上百年一点都不变形,经过长年使用反而浸润得更加油亮;在雕刻手法上也颇为繁复,门、窗、隔断每个部件都饰以不同的图案,最为典型的是吉语类的福蝙蝠、禄梅花鹿、寿麒麟、喜喜鹊,牡丹、兰花等正宗传统的汉族雕刻图案;有的人家在花窗上还贴有薄薄一层金箔以显示富贵,这些金箔历经百年现在仍清晰可见;读书人家的门板等处雕有诗词书画,信佛的人家门板上刻有云锣伞盖、弥勒佛等佛教图案,从门板上就可以大致判断出这家人的出身、喜好;花窗花板按照木质可以分为楠木、樟木、柏木、黄杨、龙眼木、红木等,根据木质有不同的雕刻手法和表现形式,比如圆雕、浮雕、线雕、透雕等;古代门窗木雕大致有三派:第一是东洋木雕,雕刻得比较浅,比较细致;第二是安徽徽派,雕刻由深到浅;再有一种就是福建永春,一般以人物、情节见长,让人看了很舒服;花板大都来自门、窗、桌、床、椅、屏等;门窗纹饰及图案有以下分类:1.几何图案凡用各种直线,曲线以及圆形、三角形、方形、菱形、梯形等等,构成规则或者不规则的几何纹样做装饰的图案,统称几何图案;门窗上的几何图案是最主要的装饰手段,它包括各种变体以及多种组合形式;几何图案中最单纯的有四方、六方、三角等形式,亦有星光、风车等文学含义的形式,还有拐弯处圆润处理的俗称一根藤、扯不断的寓意,吉祥的形式,再加上多种几何形式的组合,比如外方内圆,大面积的冰裂纹等;几何图案作为装饰主体的长处是,规律性强,因而富于节奏韵律;大面积整齐划一的装饰,视觉冲击强烈;尤其窗扇、隔扇单片数量多时,效果非常明显;几何图案属抽象图案,所以文学寓意不那么直接,比较费解;2.树木花卉树木花卉是古代吉祥图案中经常用的,古人赋予植物文学生命,注重各类植物内在的品质,加以倡扬;比如“梅兰竹菊”四君子,“松竹梅”岁寒三友等等;在这里,植物的个性完全是社会道德规范的具体写照;在明清门窗中,出现了大量植物图案;3.动物图案在绘画中,凡禽鸟统称翎毛,凡兽统称走兽;这里所指动物图案还包括龙凤麒麟等神兽,鱼龟蛙及昆虫等等;龙是中国人几千年创造出的神兽,代表着皇权至高无上的权力;龙的外观就集各类动物之长,鳄头、鹿角、蟒身、鹰爪,鱼鳞、虾眼,龙能够腾云驾雾,翻江倒海、上天入地、来去无踪;历朝历代,各类动物上对龙的描绘,尤其在皇家建筑上使用不厌其烦;至于民间建筑门窗偶见龙纹,也在表现百姓对龙的信仰;凤凰、麒麟等瑞兽图案出现的原因也与龙纹雷同;其他兽类,大致可分为家禽与野兽;凡家养动物,如马牛羊等,代表着物阜民丰的年代;凡野生动物,如虎蛇猴等,寄托着美好愿望;生肖文化是中国古代独有的一种计年文化,中国人传统的十二生肖在门窗纹饰中时有表现;至于家禽野鸟,或取其吉,或纳其祥,万变未离其宗;4.山水风景寄情山水,是中国历代文人的一种嗜癖;生活富足,政治失意,均可在山水之间找到寄托;或远山近水,或一水两山,典型的明清山水画的布局,在门窗浮雕板上均可寻到踪迹;使用山水作为门窗装饰的绝对少数,原因是山水画为文人较高层次的追求,而常人则认为过雅而不悦其目,故而弃之;5.人物神仙人物指历史上确有其人,代代相传;神仙指宗教,神话创造的人物,妇孺皆知,但亦有无名无姓的百姓,如渔樵耕读,只是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门窗在花板、中心盘等主要部分,常常深雕人物;这些人物题材中大致分为历史人物,如孔子、老子、苏东坡、李白等;文学人物,如三国演义中的刘、关、张等;神仙人物,如弥勒、八仙等;还有吉祥人物,如寿星、财神等,这部分人物出现频率最高,是封建社会整体社会心态的最直接反映;6.故事戏曲无论有文字记载也好,还是百姓口授流传也好,故事的生命力极强,尤其元代戏曲杂剧的兴起,使故事情节变得易记并长久不衰;明万历以后带有插图版刻的话本小说的普及,对此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时的话本小说插图以及戏曲、酒牌、墨谱等,均出自安徽新安派、江苏金陵派、福建建安派和浙江武林派,尤以新安版刻为最;对这些故事,亦可分为四个部分:一、历史事件,如桃园结义、岳母刺字等;二、杜撰故事,如游园惊梦、打渔杀家等;三、民间传说,如二十四孝、风尘三侠等;四、神怪题材,如钟馗捉鬼、嫦娥奔月等;其中戏曲和故事是百姓最为喜爱的,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7.博古杂宝博古可以解释为博学好古,历史的进程中留下的财富是文化;历朝历代生活在富足以后,都对先人的历史遗存感兴趣;最典型的是北宋、晚明、乾隆三个时期;尤其清乾隆盛世,政府的提倡,使好古成为全国的嗜好,百姓无不以古为荣;博古图案大同小异,只是因个人喜好不同,侧重点不一样罢了;青铜、古玉、陶瓷、象玉、犀角等,都是博古题材;另外,七珍八宝九章,八吉祥、暗八仙等等,这些都属博古杂宝题材,在门窗装饰题材中,雅而不俗,平易近人;8.其他题材古代门窗装饰题材多而杂,除以上几类,仍有许多题材归属不易;比如,文字装饰,中国字是象形文字,仅文字自身就是艺术;千百年来形成的书法艺术,书体真草隶篆,各具风采;用文字作为装饰手段,除外型特殊,内容也极重要,比如,福禄寿喜,重在吉祥;又如,朱子家训,重在守则;还有就是变形美化的字体,如团寿等,其他题材还有八卦,太极,方胜,五蝠捧寿,吉庆有余等,不胜枚举;实际上,古代门窗的装饰题材很少单一出现,大部分是多种题材组合,在山水中有人物,在花草中有动物,人与动物,自然和谐;再有就是故事戏曲与人物神仙常常交织在一起,不可分割;台基一称基座;系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用以承托建筑物,并使其防潮、防腐,同时可弥补中国古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大致有四种;1.普通台基用素上或灰土或碎砖三合土夯筑而成,约高一尺,常用于小式建筑;2.较高级台基较普通台基高,常在台基上边建汉白玉栏杆,用于大式建筑或宫殿建筑中的次要建筑;3.更高级台基即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相传位于世界中心,系宇宙间最高的山,日月星辰出没其间,三界诸天也依傍它层层建立;须弥座用作佛像或神龛的台基,用以显示佛的崇高伟大;中国古建筑采用须弥座表示建筑的级别;一般用砖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线脚和纹饰,台上建有汉白玉栏杆,常用于宫殿和着名寺院中的主要殿堂建筑;4.最高级台基由几个须弥座相叠而成,从而使建筑物显得更为宏伟高大,常用于最高级建筑,如故宫三大殿和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即耸立在最高级台基上;古建基础名词解释进深:院子、房间等由门口向屋里延伸的深度;开间:柱间的距离;柱:是中国建筑的承重部分;可按外形分为直柱和梭柱,截面多为圆形;同时按不同的所在位置有不同名称:在房屋最外围的称为外檐柱,在外檐柱内的称为屋内柱或金柱,在转角位的称为角柱,等等;梁架: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的一种骨架;一般在柱间上部用梁和矮柱重迭装成,用以支撑屋顶檩条;枋:较小于梁的辅材;雀替:中国传统建筑中枋与柱相交处的托座;从柱头部分挑出承托其上之枋,借以减少枋的净跨度,并起加固构架和装饰的作用;额:即“额扁”;多木制、髹漆,上有题额;有门额和横额等多种形式;斗栱:是由“斗”形方块及“栱”形横木组合而成的建筑构件,一组斗栱又可与另一组斗栱组合,层层迭迭,形成庞大的建筑构架;其功能是可将屋顶的重量平均分散在柱上,也可用来挑出屋顶的屋檐,使屋顶线条成曲线,减轻沉重感,也有利排雨;。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嘿,朋友们!今天咱们就像穿越回古代一样,好好聊聊中国古建筑那点事儿。

你看那中国古建筑啊,就像一个规规矩矩的老学究。

它的布局那叫一个严谨,对称得就像照镜子似的。

比如说故宫吧,中轴线一拉,两边的建筑就像双胞胎一样整整齐齐地站着,仿佛在说:“我们可是遵循着老祖宗的规矩呢!”这对称布局啊,就像是一场大型的队列表演,每个建筑都在自己的位置上,不能乱了分寸。

再说说古建筑的屋顶,那简直是建筑的发型啊。

庑殿顶呢,就像是戴着一顶超级豪华的大帽子,高贵又庄重,站在那俯瞰众生的感觉。

歇山顶就俏皮一点,像是个有棱有角又带点小弯弯的帽子,有点像是古代武士头盔的华丽版。

悬山顶就像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布帽子,简单朴素但很实用,给建筑遮风挡雨。

柱子在古建筑里那可是顶梁柱,就像大力水手吃了菠菜一样,撑起了整个建筑的天空。

那些粗壮的柱子啊,仿佛在喊着:“有我在,这房子倒不了!”它们一排排站着,像忠诚的卫士。

斗拱就有趣啦,像是建筑上的乐高积木。

一块一块组合起来,既美观又实用。

它像是建筑的关节一样,能让建筑在地震的时候像个灵活的舞者,抖一抖身子,还能稳稳当当的,简直是建筑界的黑科技啊。

门窗呢,就像是建筑的眼睛和嘴巴。

花窗就像一双双灵动的眼睛,透过那些精致的花纹看出去,感觉世界都变得诗情画意了。

门就像是嘴巴,迎接人们进进出出,每一次开合都像是在讲述着建筑里的故事。

台基就像建筑的大鞋子,稳稳地站在地上。

高一点的台基呢,就像是建筑穿着高跟鞋,高高在上,更显威严。

还有那古建筑的色彩,就像是给建筑穿上了五彩斑斓的衣服。

红墙黄瓦的组合,就像超级英雄的战衣一样醒目,老远就能看见。

中国古建筑里的庭院啊,那是建筑的小心思。

像一个安静的小世界,种点花草树木,就像在建筑里装了一个小小的自然乐园。

这些古建筑就像是一部部活着的史书,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在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它们历经风雨,就像一个个饱经沧桑的老人,虽然有点破旧,但那种历史的韵味是怎么也掩盖不住的。

古建基础知识(一)

古建基础知识(一)

建筑布局
以木构架结构为主的中国建筑体系,在平面布局方面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建筑组群。 商朝宫室已有成行的柱网,可能当时已产生了“间”的概念。一座建筑的间数,除了少数例外,一般都采用奇数。 各间的面阔,汉朝明器中已有明间较宽的现象,唐朝有各间相等、中央数间相等而稍间稍窄及明间较阔的三种方式,但从宋朝起前二者已很少使用,而后者最为普遍。
图1-1 抬梁式木构架
中国封建社会的建筑,由于等级制度,使上述抬梁式木构架的组合和用料产生很多差别,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只有宫殿、寺庙及其他高级建筑才允许在柱上和内外檐的枋上安装的斗栱。 所谓斗栱是在方形坐斗上用若干方形小斗与若干弓形的栱、翘(或昂)层叠装配而成的一组构件(图1-2)。斗栱最初用以承托梁头、枋头,还用于外檐支承出檐的重量,后来才用于构架的节点上,而出檐的深度越大,斗栱的层数也越多。中国古代的匠师早就发现斗栱具有结构和装饰的双重作用。统治阶级也以斗栱层数的多少来表示建筑物的重要性,因而斗栱成为制定建筑等级的标准之一。
抬梁式木构架至迟在春秋时代已初步完备,后来经过不断提高,产生了一套完整的做法。这种木构架是沿着房屋的进深方向在石础上立柱,柱上架梁,再在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构成一组木构架(图1-1)。在平行的两组木构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络柱的上端,并在各层梁头和脊瓜柱上安置若干与构架成直角的檩。这些檩上除排列椽子承载屋面重量以外,檩本身还具有联系构架、加强构架整体刚度的作用。这样由两组木构架形成的空间称为“间”。一座房屋通常由二、三间乃至若干间,沿着面阔方向排列为长方形平面。除此以外,这种木构架结构还可以建造三角、正方,五角,六角,八角、圆形、扇面、万字、田字及其他特殊平面的建筑,和多层的楼阁与塔等。

古建筑的基础知识

古建筑的基础知识

落地罩
方井套叠藻井
藻井:是高级的佛像座上,形 式有方、矩形、八角、 圆形等。
3、屋顶瓦作
瓦当,滴水:
瓦当俗称瓦头, 一般指简瓦顶端下 垂的构件部分,其
基本造型为圆形或
半圆形。
燕尾脊、瓦钉
彩画: 常用的有和玺、旋子、苏式三大类。 和玺彩画: 和玺彩画是最高级的,仅用于宫殿坛庙的主殿,堂、门。 旋子彩画: 旋子彩画在等级上仅次于各玺彩画,它应用的范围很广,如一般的官衙、庙 宇主殿和宫殿,坛庙的次安殿堂等处。 苏式彩画: 苏式彩画一般用于住宅、园林。箍头多用联珠,卐字,回纹等。
1.3.3 平面
1.3.4 单檐凉亭的木构架 单檐亭的木构架可以将它分为下架、上架、角梁三部分。 单檐亭下架是一种柱枋结构的框架,主要构件是立柱、横枋、花梁头和檐垫板等。
垂花柱
挂落(吊挂)
倒挂楣子由边框、棂条及花牙子雀替组成
花牙子(雀替)
小式建筑的柱高,四方亭和矩形亭可按0.8-1.1倍面阔,六方亭和圆形亭按 1.5-2倍面阔,八方亭按1.8-2.5倍面阔,柱径为0.07-0.1倍柱高。
柱顶石
台明踏垛
踏跺即为常说的台阶 式有三种,即:垂带踏跺、如意踏跺和御路踏跺。 形制:
墁地 在古建工程中,对地面的铺设称为“墁地”,台明地面一般用砖铺设,称为 “砖墁地面”
甬路和散水 甬路 甬路本来是专指对庭院和墓地中,直接通向主要建筑物的交通道路,以后逐渐发展, 将凡是用砖石材料铺砌而成的道路通称为“甬路” 散水是保护台明周边和甬路两边,免受雨水冲刷的一种墁地
雀替:指的是梁枋与
柱交接处的托座。其功用在 于增加梁端剪力,且使梁枋 跨距减少,后形制渐丰,趋 向装饰。
牛腿和雀替是相似的构件但又 不完全相同。雀替是指位于柱 与横梁之间的撑木,它既可以 起到传承力的作用,又可以起 到装饰的作用。 牛腿有的地方又叫“马腿”, 也是指从柱中伸出的一段短木, 它一般只起装饰的作用而不起 传承力的作用。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知识概述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知识概述
•九开间名称 (等级最高)
•七开间
稍 次 明 次 次 明 次 •三开间 间 间 间 间 间 间 间 •五开间
稍 间
6.间的不等宽现象
• 两种情况:一种为依次递减
一种为明间最大,尽间最小,其它相等 为什么不等宽? 1) 功能要求 2)经济的原因 3)有助于中心突出 4)廊深最小,有利于结构稳定性 5)视线说
出廊的特殊形式——副阶:宋代殿阁等个体 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称为副阶。推测是由 早期高台建筑周围的单步廊发展而来。
4.间的组合 :官式建筑在面阔方向坚持用 “阳数”1,3,5,7,9 “阴数”2,4,6,8意指阴宅 民间住宅、寺庙等则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5.间的名称:明间,次间,梢间,尽间 尽 稍 次 次 明 次 次 稍 尽 二 一 一 二 尽 梢 次 明 次 梢 尽 间 间 间 间 间 间 间
斗拱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长木叫昂,它们的结合 体称斗拱。斗拱一般置于柱头和额枋(位于两檐柱之间的看 枋)、屋面之间,是建筑物的柱子与屋顶之间的过渡部分。它 是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构件。它能够在上部伸出屋檐,把屋檐 的重量或者直接集中到柱子上,或者先纳至檐上再传到柱上,这 是它的实用价值。它由方形木块、弓形短木、斜置长木组成 纵横交错、层层叠叠、逐层向外挑出的上大下小的托座,体现 出力学美和层次结构美
1.间的概念:
①四柱之间的空间
②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
多数情况下是指②的说法
开间在四根木头圆柱范围内用墙壁或板壁围 成的空间叫“间”。建筑物的迎面间数称 “开间”,又称“面阔”。建筑物的纵深间 数叫“进深”。中国古代以奇数为吉祥数, 因此建筑物的开间一般为单数,而且以开间 越多为等级越高。皇帝上朝的地方一般开 间为九间,进深为五间,故称皇帝为“九五之 尊”。“面阔”越阔,“进深”越深,用处就越 多越广,这是它们的实用价值。“面阔”宽 大能使建筑物显得气势磅礴,“进深”层多能 使建筑物显得森严神秘,从而引起人的壮美 感和神秘美感。

古建筑基础知识及屋顶构成

古建筑基础知识及屋顶构成
古建筑基础知识和屋顶构成
脊吻、吞头、合角吻、宝顶
古建筑基础知识和屋顶构成
各式脊吻
走兽 图2-5-10 吻
古建筑基础知识和屋顶构成
古建筑基础知识 和屋顶构成
古建筑基础知识和屋顶构成
• 五、屋顶构成 • (一)、屋面形式分类 • 1、硬山式屋面:硬山式屋面属于单檐屋顶,屋面
山尖部分不挑出山墙。硬山式屋顶根据式样可分 为尖山式和卷棚式(亦称“回顶式”)两种。根据所 用瓦材的不同又可分为:琉璃瓦、青筒瓦和小青 瓦三种瓦面。详见图2-5-1 a、b所示。 • 尖山式硬山屋顶是指屋顶的剖面轮廓形状为尖顶 形:它由前、后两个坡形屋面合成人字形相交, 形成一个尖顶,称为“尖山”,在尖顶接口处砌筑一 条压顶脊称为“正脊”,正脊两端头常设收头装饰件, 称为“正吻”或“鸱尾”,而在瓦屋面两端的山墙上端 砌有四条压边脊称为“垂脊”(亦称“竖带”、“垂 带”),以正脊和垂脊作为屋面衔接部位的封口措 施和装饰等级。
古建筑基础知识和屋顶构成
图2-5-5古建筑重基础檐知识和歇屋顶山构成屋面
图2-5-5古建筑三基础重知识和檐屋顶歇构成山屋面
• 5、庑殿(四合舍)屋面:庑殿顶屋面为一个四坡 形屋顶,故又称为“四合舍”;它也可以作成单檐庑 殿和重檐庑殿两种形式。所用瓦材大多为琉璃瓦, 也有少数为青筒瓦。
• 单檐庑殿又称为“五脊殿”:由前、后坡瓦屋面及其 压顶正脊和两山的坡瓦屋面及其四角衔接处的垂 脊等所组成;重檐庑殿是在单檐庑殿的屋檐下, 间隔一层距离,再增加一层四坡屋檐而成。重檐 庑殿的顶层屋面构造,完全与单檐庑殿的屋面构 造相同。而下面一层的屋檐构造和重檐歇山下檐 相同,是由四个坡瓦屋面及其衔接处的四条戗脊 和四坡屋檐顶端的一圈围脊等所组成,如图2-5-6 (a)、(b)所示。

古建筑基础知识—木构架理论知识

古建筑基础知识—木构架理论知识
古建筑基础知识—木构架的理论知识
• 举架与步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首先要下解什么 是步架。步架是我们把房屋总进深的长度以桁条 的间距为标准分成几个小段,一个小段(两桁条 间)即是一个步架。带有廊子的建筑,一般情况 下廊步要比里边步架稍大一些,就是说廊步应大 于金步。
古建筑基础知识—木构架的理论知识
古建筑基础知识—木构架的理论知识
• (三)木构架的主要构件
• 古建大木四种最基本的构件为柱、梁、枋、檩(槫、 桁),柱和梁是最主要的承重构件,辅助稳定柱与 梁的构件就是枋,檩(槫、桁)是直接承受屋面荷载 的构件,并将荷载传导到梁和柱。
• 依据木构件各自的位置、作用、形状不同,柱、 梁、枋各有各的名称,具体如下:
古建筑基础知识—木构架的理论知识
• 每一个屋架都是以进深尺寸,步架长短和举架的 高度,得出屋面的曲线。而屋架各架的举架高度, 又是根据建筑物的步架多少而定的,架数少举高 数小,架数多举高略加大。屋面的曲线则是由每 一架的不同举高所形成的,即由檐步至脊步,逐 步增加举高而形成屋面的反弯曲线。
• 通常檐步是五举,飞檐步三五举。檐步五举,即 按步架深度十分之五定举架高度。七桁(檩)以上屋 架一般为脊步按步架深的十分之九定举,七檩以 下屋架脊步一般以步架深的十分之七定举高。
• 1、柱是“直立承受上部重量之材”,由于所处位置 不同,各有专用的名词。一般柱可分为:檐柱、 金柱、重檐金柱、中柱、山柱、雷公柱和瓜柱 (童柱、蜀柱、矮柱、灯笼柱)等。
古建筑基础知识—木构架的理论知识
• (1)檐柱:位置在建筑物的最外侧,面向室外, 屋檐重量全由檐柱支承。(图2-4-2)
• (2)金柱:即檐柱以内的柱子,全部在室内,并 且不在开间方向的纵轴线上。金柱有里外之分, 离檐柱最近的是外金柱,远的是里金柱。金柱承 载出檐以上屋面的重量。(图2-4-2)

古建史部分考前复习资料

古建史部分考前复习资料
37
中国建筑史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
元代时期,在建筑方面,仍是继承宋、 金的传统,但在规模与质量上都不及两 宋,尤其在北方地区,一般寺庙建筑作工 粗糙,用料草率,常用弯曲的木料做梁架 构件,许多构件被简化了。当然这些变化 产生的后果不完全是消极的,因为两宋建 筑已趋向细密华丽,装饰繁多,元代的简 化措施除了节省木材外,还使木构架加强 了本身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
《周礼·考工记》是中国最早的一本有关 建筑技术的记载和规定,它说明中国古建 筑的建造倾向于建立统一的规定和制式。 而且在以后的各种形制中,这种规定越来 越详尽,方法也越来越灵活。 比如宋代 的《营造法式》中,就建立了非常完善的 标准以及“模数制”,其中“以材为祖”。到 了清代,《工程做法则例》将“材”的标准 改为了“斗口”,这种“标准”的范围就更为 扩大,内容也更为细致严谨。
从外部形式来看,歇山建筑是庑殿(或四角攒尖) 建筑与悬山建筑的有机结合,仿佛是一座悬山屋 顶歇栖在庑殿建筑上。
102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
中国建筑史 3、悬山。悬山建
筑的屋面仅有前
后两坡,而且两
山屋面悬于山墙
或山面屋架之
外,也称挑山式 建筑。一般多用 于民居,有正脊
悬山的构架形式
特点:就是屋檐一直延 伸到山墙以外,用来保护
到了西周以后的春秋时代,统 治阶级营造了许多以宫室为中 心的大小城市,这些城市的城 壁用夯土筑造,宫室则多建在 高大的夯土台上。
原来简单的木构架,经过商、 周以来的不断改进,从此成为 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
7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
中国建筑史
中国大约在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建筑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建筑

(2)石狮
陵墓、大门前:辟邪 石窟:佛力浩大,无物不降 雄狮(左):统一寰宇和无上
权力 雌狮(右):子孙绵延
(3)吉祥缸
(4)嘉 量——表示 公正和至高 无上,象征 国家统一和 强盛
(五) 日晷—计 时器
(6)铜龟、铜鹤— —象征长寿
(7)鼎式香炉 有盖为鼎,无盖为炉
(三)北京故宫
第二,砖普遍使用(民居、 城墙)、琉璃砖瓦更广应 用;
第三,皇家园林与私家园 林的建造极盛;(园林专 著《园冶》)
第四,喇嘛教建筑兴盛。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基 本构件
(一)台基
1、普通台基
2、须弥座(又称金刚座) 古建级别的标志之一
(二)开间(三)大梁
(四)斗拱
我国古建特有的结构构件
第三,建筑风格: 整体建筑: 气魄宏伟、严整而又 开朗;
单体建筑:
屋顶舒展平远,出檐深 远;斗拱较大,板门, 直棂窗;色彩简洁明快, 风格庄重朴实。
5、宋朝—大转变时期
特点: 第一,出现了建筑规范 文献《营造法式》
第二,建筑风格: 规模比唐代小,但绚丽多彩; 单体建筑: 屋顶坡度增大,出檐不如
(四)注重和周围环 境的协调
《南巡盛典》中的锡山惠山形势图
第二节 宫殿和庙宇
一、宫殿 (一)宫殿的沿革 目前保存较好的宫殿: 北京故宫、沈阳清故宫
(二)宫殿的布局与陈设
1、宫殿的布局 (1)严格的中轴对称 *按封建统治的礼制来加以规划,
一般布局按中轴线作左右对 称、层层进深的布局。 (江苏部分)
——我国古建体系基本形成
3、魏晋南北朝时期— —发展时期 最突出的—— 佛寺、佛塔、石窟
4、隋唐时期—— 成熟时期
唐代建筑的特点: 第一,建筑群处理愈趋 成熟

中国古建筑的基础知识

中国古建筑的基础知识

中国古建筑的基础知识中国古建筑的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材料: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

木构架结构是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2. 建筑布局: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简明的组织规律,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就单体建筑而言,以长方形平面比较普遍,此外还有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面。

3. 建筑造型: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尤以屋顶造型比较突出,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

同时,屋身和台基也是建筑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建筑结构: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三种主要结构方式。

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式。

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

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然后再用枋子、斗拱和椽子等把排架连接成为一体,所以称为穿斗式。

井干式是用木材层层叠加而成为房屋的墙壁,然后再用横梁等构件把四面墙壁连接起来成为房屋的结构。

5. 建筑装饰: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包括彩绘和雕饰。

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

油漆颜料中含有铜,不仅可以防潮、防风化剥蚀,而且还可以防虫蚁。

雕饰则多采用龙、凤、云、花等图案,以及各种吉祥图案和文字等。

6. 建筑等级:中国古代建筑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建筑的规模、形制、装饰等都受到严格的限制。

建筑等级越高,装饰越复杂、繁华。

斗拱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构件之一,也是区别建筑等级的标志之一。

7. 建筑抗震:中国古代建筑在抗震方面也有着独特的智慧。

由于木材的柔性和榫卯的弹性,使得建筑物在地震时可以有一定的伸缩性,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目录一、基本概念 (2)1.1 古建筑的定义 (2)1.2 古建筑的分类 (3)1.2.1 按用途分类 (5)1.2.2 按结构类型分类 (5)1.3 古建筑的历史发展 (6)二、古建筑结构 (8)2.1 地基与基础 (9)2.2 墙体与柱子 (11)三、古建筑装修 (12)3.1 内部装修 (14)3.2 外部装修 (15)四、古建筑装饰 (16)5.1 园林的定义与特点 (18)5.2 园林的布局与元素 (20)5.3 园林的设计理念 (21)六、古建筑保护与修复 (22)6.1 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 (23)6.2 古建筑修复的原则与方法 (24)七、古建筑实例介绍 (25)7.1 皇家建筑 (26)7.2 宫殿建筑 (28)7.3 寺庙建筑 (29)7.4 传统民居 (30)八、古建筑文化 (31)8.1 建筑艺术 (32)8.2 建筑文化 (34)一、基本概念中国古建筑,又称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穴居、巢居等简易居住形式,经过夏、商、周三代的初步发展,到秦汉时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建筑体系,并在随后的各个朝代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要特征,采用柱、梁、枋、斗拱等构件组合成各种形式的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还经常运用雕刻、彩绘、砖雕、木雕等装饰手法,使建筑物更加美观和富有艺术价值。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丰富多样,包括宫殿、庙宇、宅第、园林、古城等。

宫殿是帝王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具有规模宏大、布局严谨、装饰华丽等特点;庙宇是祭祀神灵的地方,具有气势磅礴、造型独特的特点;宅第是普通百姓的住宅,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园林是供游览和休憩的场所,追求自然美和意境美;古城则是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欣赏。

古建木工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建木工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古建木工基础知识1. 木材的选择与分类木材主要分为硬木和软木两大类。

硬木的特点是材质坚硬、耐腐蚀、密度大,适合做结构或地板等。

软木则具有轻、柔软、不易变形等特点,适合做家具、装饰等。

常用的硬木有橡木、榉木、核桃木等;软木有杉木、松木、柏木等。

2. 木材的特性与用途木材具有良好的吸音、保温、调湿、气孔等特性,因此在古建筑中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装饰、家具等方面。

3. 传统木工工具传统木工工具主要有斧头、刨子、钻头、锯子、榫头等,这些工具在古建木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 木材的加工技术木材的加工技术主要包括刨削、锯割、削凿、打磨等,这些技术在古建木工中需要掌握和运用。

5. 木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木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古建筑的整体风格、气氛、结构安全等因素,施工时需要遵循传统工艺和技术要求。

二、古建木工装饰1. 木雕工艺木雕工艺是古建木工中重要的装饰手法,通过雕刻将木材雕出各种线条、图案、花纹,使古建筑更加精美、美观。

2. 木构件的装饰古建木工中的木构件装饰主要包括榫卯结构、镂空、彩绘等,这些装饰手法为古建筑增添了艺术价值和历史韵味。

3. 木工雕刻技艺木工雕刻需要对图案、线条有精湛的把握和突出表现,既要有传统的工匠技艺,又要有创新的设计理念。

1. 古建木工的保养古建木工的保养需要定期清洁、养护、防腐、防虫等,保持其原有的风格和特色。

2. 古建木工的修复古建木工的修复需要根据古建筑的实际情况,采用传统的修复工艺,修补损坏的部件,保持古建筑的完整性和历史价值。

四、古建木工发展现状1. 传统木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随着现代建筑技术和工艺的发展,古建木工的传统技艺面临着挑战和机遇,需要通过传承和创新,推动古建木工的发展。

2. 古建木工的应用与展示古建木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之一,对外展示和应用将有助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提升文化软实力。

五、古建木工的展望与挑战1. 展望古建木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保护和传承的同时,推动其在现代建筑和装饰中的应用和发展,为社会和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古建的基础知识

古建的基础知识

古建的基础知识嘿,朋友!咱今天来聊聊古建这神秘又迷人的领域。

你知道不,古建就像一部部活生生的史书,静静站在那儿,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比如说故宫,那红墙黄瓦,雕梁画栋,多壮观呐!那可不仅仅是一堆房子,那是咱们老祖宗智慧的结晶。

古建的类型那叫一个丰富。

有宫殿,那是古代帝王住的地方,豪华得让人咋舌;有寺庙,庄严肃穆,一进去就让人心生敬畏;还有园林,曲径通幽,充满了诗情画意。

这不就像咱们的衣柜,有正装、有休闲装、还有礼服,各有各的用途和魅力。

再说说古建的结构。

那柱子,就像人的脊梁骨,撑起了整个建筑;斗拱呢,就像是关节,灵活又巧妙,让建筑更加稳固;屋顶的瓦片,如同给建筑戴上了帽子,遮风挡雨。

这结构的精妙,可比咱们搭积木复杂多啦!古建的装饰那也是一绝。

木雕、石雕、砖雕,每一处都精雕细琢,活灵活现。

那些花鸟鱼虫、人物故事,仿佛在跟你对话。

这就好比咱们脸上化的妆,让古建更加美丽动人。

古建的材料也有讲究。

木材的温润,石材的坚固,还有琉璃瓦的璀璨,它们相互配合,才成就了古建的独特魅力。

这就像做菜,不同的食材搭配出不同的美味。

而且啊,古建的布局也有门道。

中轴线对称,主次分明,就像一场有序的舞蹈,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节奏。

咱保护古建也至关重要。

要是不好好保护,这些珍贵的宝贝不就像失去了翅膀的鸟儿,失去了光彩?所以,咱们得重视起来,让它们一直屹立在那,给后人讲讲过去的故事。

古建,是咱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历史的见证者。

咱们可得好好了解、珍惜它们,让这份文化传承下去,你说是不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斗式,而中央诸间用抬梁式的混合结构法。
图1-3
穿斗式木构架
井干式木构架是用天然圆木或方形、矩形、 六角形断面的木料,层层交叉累叠,构成房屋的 壁体,形如古代井上的木围栏,再在左右两侧壁 上立矮柱承脊檩构成房屋。据商朝后期陵墓内已 使用井干式木槨,可知这种结构应产生于商朝。 此后,周朝到汉朝的陵墓曾长期间使用这种木槨, 汉初宫苑中还有井干楼。至于井干式结构的房屋, 据汉代西南兄弟民族的随葬铜器所示,既可直接 建于地上,也可象穿斗式构架一样,建于干阑式 木架之上(图1-4)。

到了清代,建筑的模数通常采用“斗口”和“檐
柱径”两种。带斗栱的宫殿式建筑,是以“斗口”
为基本模数的(见表1-2)。斗口,即平身科斗栱 坐斗在面宽方向的刻口。以这个刻口尺寸为1,其 余各构件的尺寸都是它的倍数。如一栋建筑,斗 口尺寸为2.5寸(8cm),如檐柱径为6斗口,高为58
斗口,从中可以知道,该檐柱的实际尺寸是:柱
第二、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无论抬梁式或穿 斗式木构架的房屋,只要在房屋高度、墙壁与屋 面的材料和厚薄、窗的位置和大小等方面加以变 化,便能广泛地适应各地区寒暖不同的气候。 第三、可减少地震的危害:虽然中国古代木构 架本质上同于现代的框架结构,但是由于木材具 有的特性,致使构架的节点榫卯结构允许少量变 形,而所用的斗栱又都有若干伸缩余地,因而在 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 害。如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 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的应县佛宫寺释迦 塔(俗称应县木塔),历经950多年的风雨侵蚀、 地震战火,至今仍保存完好。特别是在塔建成后 200多年的元顺帝时期,曾经历大地震7日,但木 塔仍安然无恙。
二、建筑布局 以木构架结构为主的中国建筑体系,在平面布 局方面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就是以“间” 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 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建筑组群。 商朝宫室已有成行的柱网,可能当时已产生了 “间”的概念。一座建筑的间数,除了少数例外, 一般都采用奇数。 各间的面阔,汉朝明器中已有明间较宽的现象, 唐朝有各间相等、中央数间相等而稍间稍窄及明 间较阔的三种方式,但从宋朝起前二者已很少使 用,而后者最为普遍。
表1-2
十 等 十 一 等
斗 口 尺 寸
6
5.5 5
4.5
4
3.5 3
2.5 2
1.5 1
注:清制1营造尺=32cm。
清斗口尺寸示意

穿斗式木构架也是沿着房屋进深方向立柱,但柱 的间距较密,柱直接承受檩的重量,不用架空的
抬梁,而以数层“穿”贯通各柱,组成一组组的
构架。它的主要特点是可用较小的柱与“穿”, 做成相当大的构架(图1-3)。这种木构架在汉朝已 经相当成熟,流传到现在,依然为中国南方一些 建筑所普遍采用,但也有在房屋两端的山面用穿
在三者中居于首位。
抬梁式木构架至迟在春秋时代已初步完备, 后来经过不断提高,产生了一套完整的做法。这 种木构架是沿着房屋的进深方向在石础上立柱, 柱上架梁,再在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最上层 梁上立脊瓜柱,构成一组木构架(图1-1)。在平行 的两组木构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络柱的上端, 并在各层梁头和脊瓜柱上安置若干与构架成直角 的檩。这些檩上除排列椽子承载屋面重量以外, 檩本身还具有联系构架、加强构架整体刚度的作 用。这样由两组木构架形成的空间称为“间”。 一座房屋通常由二、三间乃至若干间,沿着面阔 方向排列为长方形平面。除此以外,这种木构架 结构还可以建造三角、正方,五角,六角,八角、 圆形、扇面、万字、田字及其他特殊平面的建筑, 和多层的楼阁与塔等。

小式无斗栱建筑,以檐柱径为基本模数,通常用 “D”来表示,建筑物各部构件尺寸均是D的倍数。 如某小式建筑明间檐柱径D为7寸(22.4cm),柱高 11D,面阔13.5D,则可求得柱高为七尺七寸 (246.4cm),面阔一丈三尺五寸(302.4cm)。又如檐 椽直径为1/3D,则可求得檐椽尺寸为2.3寸 (7.46cm)。
图1-2
斗栱组成的分解
至于斗栱的发展过程,最早在周朝初期已有在柱 上安置坐斗,承载横枋的方法。到汉朝,成组斗栱 已大量用于重要建筑中,斗与栱的形式也不止一种。 经过魏晋南北朝到唐朝,斗栱式样渐趋于统一,并 用栱的高度作为梁枋比例的基本尺度。后来匠师们 将这种基本尺度逐步发展为中国木结构建筑的模数 制,也就是宋《营造法式》中的“材栔制度”。
径6×8=48cm,柱高58×8=464cm。又如明间面 阔为77斗口,则可求得明间面阔实际尺寸为77×8 =616cm。

为控制建筑物的体量和规模,清代官方将大式建
筑用材标准划分为十一个等级。即:6寸,5.5寸, 5寸,……,1.5寸,l寸(以半寸为一个级差),称 为十一等材,这十一个等级直接反映在建筑物上, 就是斗口的十一种尺寸。用材等级的大小决定着
在殿堂方面,在唐以前就有内外槽布局的方式。 到了五代、宋、辽、金、元遗物中有内部采用彻 上露明造,梁架略如厅堂而又外檐使用二跳以上 斗栱的,应该属于殿堂与厅堂结构的混合体。其 中小型的内部无柱,或仅有前后金柱,柱上以四 椽袱与乳袱承载上部梁架荷重。 一些中、大型的殿堂,因功能上的要求,或前 廊较深,或内部采用减柱和移柱法,从而梁架发 生变化,成为内部艺术形象的因素之一。由此可 见单座建筑的平面布置以殿阁、殿堂最为整齐, 殿堂与厅堂的混合体较为灵活自由,厅堂及一般 房屋则变化很多。
宋朝木构架的开间加大,柱身加高,房屋空间 随之扩大,木构架节点上所用的斗栱逐步减少,这 种趋向到明清二代更为显著。这就是高级抬梁式木 构架结构及其艺术形象,由简单到复杂,再由复杂 趋于简练的一个重要发展过程。
宋材栔制度示意
材栔尺寸表(单位:寸)
一等 材 高× 宽 栔 高× 宽 适用 范围 9×6 二等 8.25×5. 5 3.3×2.2 三等 四等 7.5 ×5 7.2×4.8 五等 6.6× 4.4 2.64 × 1.76 六等 6×4 七等
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既可以做成各种门窗大小 不同的房屋,也可做成四面通风,有顶无墙的凉 亭,还可做成密封的仓库。在房屋内部各柱之间, 则用格扇、板壁等做成的轻便隔断物,可随需要 装设或拆改。中国历史上有预先制作结构构件运 至现场安装的记载,也有若干拆运成批宫殿易地 重建的记录。据汉明器和唐长安遗址发掘以及清 朝某些地区的住宅所示,有在房屋内部用梁柱而 周围用承重墙的方法。抬梁式木构架结构经过长 期间实践,成为中国建筑普遍的结构方法。至于 穿斗式木构架的柱网处理虽不及抬梁式木结构那 样灵活,可是在承重和围护结构的分工方面仍然 一样。
各间的面阔,自商朝至战国时代的遗迹多在3米
左右,后来随着技术发展,唐朝的宫殿、庙宇以
五米居多,宋以后则扩大到七、八米,最大的如
明长陵祾恩殿的明间面阔达10.34米。

单座建筑的平面布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 者的政治地位、经济状况和功能方面的要求,从 而殿阁、殿堂、厅堂、亭榭、与一般房屋的柱网
有很大的区别。
第四、材料取用比较方便:中国的木构架建筑
在防火、防腐方面虽然有着严重的缺点,可是在
古代中国大部分地区内,木料重量相对较轻,而
且比砖石料更容易就地取材,加工和安装都可以 以人力来完成,不需要大的机械或设备,可迅速 而经济地解决材料就地供应问题,因此,木结构 仍然广泛地用于一般建筑。
除了木构架结构以外,周朝初期已产生了瓦。 接着战国时代出现了花纹砖和大块的空心砖,中
国的砖瓦最大特点是未经过红砖红瓦的阶段,一
开始就生产质量较高的青砖、青瓦,以后也一贯 保持着这优良传统。汉代除了已有预制拼装的空 心砖墓和砖券墓、砖穹窿墓以外,墓内还使用印 有人物和各种花纹的贴面砖。自此以后,木构架
建筑的墙壁逐步以烧制砖代替原来的夯土和土砖。
至于砖栱结构之用于地面建筑,早期的仅见于塔
的城楼、鼓楼和陵墓的方城明楼等。
公元六世纪上半期的北魏时期宫殿已使用琉璃 瓦。随着琉璃瓦制作技术的不断提高,北宋曾用 琉璃砖建造了高达54.66米的开封祜国寺塔。明清 两代的琉璃瓦、琉璃门和琉璃牌坊,材料质地更 为坚硬紧致,颜色也趋于多样化。 自汉代以来,建造了不少形制美丽和雕刻精湛 的墓、阙、塔、幢和桥梁等石建筑。其中公元七 世纪初隋朝建造的赵县安济桥(俗称赵州桥), 不仅形象优美,并首创世界上敞肩式栱桥结构, 有力地说明中国古代匠师在石结构方面具有高度 水平。

就建筑特点而言,明清两代开始直接以梁柱承重, 因此的柱梁较唐宋大,而斗栱因逐渐失去承重功
能反而较唐宋小,而且排列较丛密,几乎完全丧
失了原来的承重结构机能而演化为一种装饰构件 了。清工部颁布的十一等材虽然前几等比唐宋时 期的规格还大,但仅作为等级存在而并未加采用。
斗口尺寸表(单位:寸)
一 等 二 等 三 等 四 等 五 等 六 等 七 等 八 等 九 等
古建筑基础知识 (一 )
因上传文件大小所限,人为划分为九个部分。 这是第一部分
第一章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结构特点中国古代建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创造了与这种结构相适应的各种平面和外观,从 原始社会末期起,就形成了这种独特的中国式建 筑风格。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式、穿斗式和井 干式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抬梁式使用范围较广,
图1-4
井干式木构架建筑
井干式结构需用大量木材,在绝对尺度和开设 门窗上都受到了很大限制,因此通用程度不如抬 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中国目前只在东北林区、 西南山区尚有个别使用这种结构建造的房屋,其 他地方已很少使用。云南南华井干式结构民居是 井干式结构房屋的典型实例。 古代木构架结构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有如下一 些优点: 第一、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中国的抬梁 式木构架结构如同现代的框架结构一样,在平面 上可以形成方形或长方形柱网。柱网的外围,可 在柱与柱之间,按需要砌墙壁,装门窗。由于墙 壁不负担屋顶和楼面的荷重,这就赋予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