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案例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介: 建筑师:托马斯·赫尔佐格 设计与建造日期:
1995-1996 地点:德国汉诺威 主要特征: 一长200m,宽116m,布置成三跨; 二为贸易展览会组织DMAG设计; 三体现世博会“人-自然-技术” 的主
题。
实例2
汉诺威26号展厅
——————————————————生态型大跨展览建筑——
图一中白色的粉墙,被花岗 石取代的小青瓦和窗框。
图二中的花岗石,木材,玻 璃,常用的建筑材料,在这 里却表现出古老的现代。
整个建筑外观是一种独具艺 术性的技术,是建筑结构和 对环境中可持续发展的能量 形式进行优化开发的完美体 现。
设计的目的之一是,开发一 种大尺度建筑几何造型,使 其综合以下特点:
具有适应大跨度空间的理想形式的悬挂屋面结构。 具有代表性的断面形状,使功能性的空间高度足以呼应大厅的巨大
面积,同时能提供一个自然通风的必要高度,从而保证了热量上升 的构造效果得以充分发挥。 建筑物的大面积区域允许自然光线进入,但同时又可避免日光的直 射。明亮但不耀眼的光线是创造整个大厅空间品质的关键所在。
实例3
苏州博物馆
———————————————————生态型博物馆建筑——
建筑造型与环境自然融合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
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 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 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 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 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 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新的博物馆庭院,较小的展区,以及行政管理区的庭院在造景设计上 摆脱了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思路。而新的设计思路是为每个花园寻求 新的导向和主题,把传统园林风景设计的精髓不断挖掘提炼并形成未 来中国园林建筑发展的方向 。
据说,位于中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的设置是最让贝聿铭煞费苦心的。 主庭院东、南、西三面由新馆建筑相围,北面与拙政园相邻,大约 占新馆面积的1/5空间。
实例3
苏州博物馆
———————————————————生态型博物馆建筑——
这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
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
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
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
实例2
汉诺威26号展厅
——————————————————生态型大跨展览建筑——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不仅 能够节约大量能源,还是使 用者生理和心理舒适的基本 要求。
由于自然光的使用也容易伴 随着过多的热量引入。因此, 利用北向光的策略协调解决 采光和遮阳。
北向光线属于漫射光,且带有的太阳热量较少,因此在赫尔佐格的 作品中被大量使用。其常用手法是通过反射作用,把北向光线均匀 引入室内。
生态建筑案例分析
11建造师C班3520
生态建筑实例X5
——————————————————国内外生态建筑分析——
米那亚大厦 汉诺威26号展厅 苏州博物馆 上海生态建筑示范楼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办公楼
米那亚大厦
——————————————————生态型高层商业建筑——
简介: 建筑师:杨经文 建成日期: 1992年8月 地点:马来西亚 建造费用: 590万英镑 主要特征:
实例2
苏州博物馆
———————————————————生态型博物馆建筑——
简介: 建筑师:贝聿铭 建成日期:2006年10月 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新馆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 主要特征: 一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合; 二空间处理独具匠心; 三建筑材料考究,内部构思精巧; 四最大限度把自然光引入到室内。
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
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
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山水
园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
补园,水景始于北墙西北角,
仿佛由拙政园西引水而出;北墙之下为独创的片石假山。这种“以
壁为纸,以石为绘” ,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
剪影效果。使人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
连,巧妙地融为了一体。充分体现了绿色建筑的理念。
实例3
苏州博物馆
———————————————————生态型博物馆建筑——
建筑材料
图一↑
图二↓
不仅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 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 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 合在一起,而且,那些到处 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 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 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 的统一色彩和纹理。
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利用和组织自然通风,另一方面也把机械通风作 为必要的补充,进而满足室内舒适度的要求。
本建筑采用的是大厅型空间的通风。
汉诺威26号大厅 通风示意图→
汉诺威26号展厅项目中,新风从距离底面4.7m高度吹进,冷空气缓 慢下降后逐渐升温后再从高起的屋顶排出。气流缓慢下降后又上升 的过程可以最大限度地回收室内上升空气的余热,还减少了对工作 区使用者的影响,也使大空间内气流尽量均匀。
实例3
苏州博物馆
———————————————————生态型博物馆建筑——
空间布局处理
馆建筑与创新的园艺是互相 依托的,贝聿铭设计了一个 主庭院和若干小内庭院,布 局精巧。其中,最为独到的 是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不 仅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 睹江南水景特色,而且庭院 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 园,新旧园景融为一体。
30层(163米) 高圆柱体塔楼 气候区:亚热带
实例1
米那亚大厦
——————————————————生态型高层商业建筑——
实例1
米那亚大厦
——————————————————生态型高层商业建筑——
建筑形式
绿化分析
朝向分析
遮阳设施
实例1
汉诺威26号展厅
——————————————————生态型大跨展览建筑——
在汉诺威26号展厅中,为了给高大展览空间提供质量的均匀照明,
光线通过大面积北向天窗上的百叶,折射到展馆室内屋顶上巨大
“反射板”而引入更远的公共区域,从而使光线均匀分布。
实例2
汉诺威26号展厅
——————————————————生态型大跨展览建筑——
自然通风是在满足建筑换气量的同时并不增减额外能耗而是建筑降 温,从而提高室内舒适度。相对于现今大量使用的机械通风和制冷 来说,自然通风具有方便、清洁的优点,但是也具有低效的缺陷。
1995-1996 地点:德国汉诺威 主要特征: 一长200m,宽116m,布置成三跨; 二为贸易展览会组织DMAG设计; 三体现世博会“人-自然-技术” 的主
题。
实例2
汉诺威26号展厅
——————————————————生态型大跨展览建筑——
图一中白色的粉墙,被花岗 石取代的小青瓦和窗框。
图二中的花岗石,木材,玻 璃,常用的建筑材料,在这 里却表现出古老的现代。
整个建筑外观是一种独具艺 术性的技术,是建筑结构和 对环境中可持续发展的能量 形式进行优化开发的完美体 现。
设计的目的之一是,开发一 种大尺度建筑几何造型,使 其综合以下特点:
具有适应大跨度空间的理想形式的悬挂屋面结构。 具有代表性的断面形状,使功能性的空间高度足以呼应大厅的巨大
面积,同时能提供一个自然通风的必要高度,从而保证了热量上升 的构造效果得以充分发挥。 建筑物的大面积区域允许自然光线进入,但同时又可避免日光的直 射。明亮但不耀眼的光线是创造整个大厅空间品质的关键所在。
实例3
苏州博物馆
———————————————————生态型博物馆建筑——
建筑造型与环境自然融合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
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 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 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 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 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 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新的博物馆庭院,较小的展区,以及行政管理区的庭院在造景设计上 摆脱了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思路。而新的设计思路是为每个花园寻求 新的导向和主题,把传统园林风景设计的精髓不断挖掘提炼并形成未 来中国园林建筑发展的方向 。
据说,位于中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的设置是最让贝聿铭煞费苦心的。 主庭院东、南、西三面由新馆建筑相围,北面与拙政园相邻,大约 占新馆面积的1/5空间。
实例3
苏州博物馆
———————————————————生态型博物馆建筑——
这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
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
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
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
实例2
汉诺威26号展厅
——————————————————生态型大跨展览建筑——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不仅 能够节约大量能源,还是使 用者生理和心理舒适的基本 要求。
由于自然光的使用也容易伴 随着过多的热量引入。因此, 利用北向光的策略协调解决 采光和遮阳。
北向光线属于漫射光,且带有的太阳热量较少,因此在赫尔佐格的 作品中被大量使用。其常用手法是通过反射作用,把北向光线均匀 引入室内。
生态建筑案例分析
11建造师C班3520
生态建筑实例X5
——————————————————国内外生态建筑分析——
米那亚大厦 汉诺威26号展厅 苏州博物馆 上海生态建筑示范楼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办公楼
米那亚大厦
——————————————————生态型高层商业建筑——
简介: 建筑师:杨经文 建成日期: 1992年8月 地点:马来西亚 建造费用: 590万英镑 主要特征:
实例2
苏州博物馆
———————————————————生态型博物馆建筑——
简介: 建筑师:贝聿铭 建成日期:2006年10月 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新馆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 主要特征: 一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合; 二空间处理独具匠心; 三建筑材料考究,内部构思精巧; 四最大限度把自然光引入到室内。
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
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
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山水
园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
补园,水景始于北墙西北角,
仿佛由拙政园西引水而出;北墙之下为独创的片石假山。这种“以
壁为纸,以石为绘” ,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
剪影效果。使人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
连,巧妙地融为了一体。充分体现了绿色建筑的理念。
实例3
苏州博物馆
———————————————————生态型博物馆建筑——
建筑材料
图一↑
图二↓
不仅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 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 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 合在一起,而且,那些到处 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 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 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 的统一色彩和纹理。
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利用和组织自然通风,另一方面也把机械通风作 为必要的补充,进而满足室内舒适度的要求。
本建筑采用的是大厅型空间的通风。
汉诺威26号大厅 通风示意图→
汉诺威26号展厅项目中,新风从距离底面4.7m高度吹进,冷空气缓 慢下降后逐渐升温后再从高起的屋顶排出。气流缓慢下降后又上升 的过程可以最大限度地回收室内上升空气的余热,还减少了对工作 区使用者的影响,也使大空间内气流尽量均匀。
实例3
苏州博物馆
———————————————————生态型博物馆建筑——
空间布局处理
馆建筑与创新的园艺是互相 依托的,贝聿铭设计了一个 主庭院和若干小内庭院,布 局精巧。其中,最为独到的 是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不 仅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 睹江南水景特色,而且庭院 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 园,新旧园景融为一体。
30层(163米) 高圆柱体塔楼 气候区:亚热带
实例1
米那亚大厦
——————————————————生态型高层商业建筑——
实例1
米那亚大厦
——————————————————生态型高层商业建筑——
建筑形式
绿化分析
朝向分析
遮阳设施
实例1
汉诺威26号展厅
——————————————————生态型大跨展览建筑——
在汉诺威26号展厅中,为了给高大展览空间提供质量的均匀照明,
光线通过大面积北向天窗上的百叶,折射到展馆室内屋顶上巨大
“反射板”而引入更远的公共区域,从而使光线均匀分布。
实例2
汉诺威26号展厅
——————————————————生态型大跨展览建筑——
自然通风是在满足建筑换气量的同时并不增减额外能耗而是建筑降 温,从而提高室内舒适度。相对于现今大量使用的机械通风和制冷 来说,自然通风具有方便、清洁的优点,但是也具有低效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