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6专题六 作图专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四个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 .2.如果线段a ,b ,c 能组成三角形,那么它们的长度比可能是()A .1∶2∶4B .2∶3∶4C .3∶4∶7D .1∶3∶43.石墨烯是现在世界上最薄的纳米材料,其理论厚度仅是0.00000000034m ,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正确的是()A .3.4×10-9m B .0.34×10-9mC .3.4×10-10mD .3.4×10-11m 4.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A .22a a a ⋅=B .224()a a =C .236a a a ⋅=D .2323()a b a b =⋅5.如图,点P 是∠AOB 的平分线OC 上一点,PD ⊥OA ,垂足为D ,若PD =2,则点P 到边OB 的距离是()A .4B C .2D .16.若分式13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A .x >3B .x <3C .x ≠-3D .x =37.如图,在△ABC 中,∠A =80°,∠C =60°,则外角∠ABD 的度数是()A .100°B .120°C .140°D .160°8.下列各式是完全平方式的是()A .214x x -+B .21x +C .22x xy y -+D .221a a +-9.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080°,则这个多边形是()A.五边形B.六边形C.七边形D.八边形10.如图所示,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正△ABC和正△CDE,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接PQ.以下四个结论:①△ACD≌△BCE;②AD=BE;③∠AOB=60°;④△CPQ是等边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二、填空题11.点()2,1M-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______.12.如果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50︒,则它的边数为______.13.如图,△ABC≌△DCB,A、B的对应顶点分别为点D、C,如果AB=6cm,BC=12cm,AC=10cm,DO=3cm,那么OC的长是_____cm.14.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交AB于E,连接BD,若∠ADE =40°,则∠DBC=_____.15.已知13aa+=,则221+=aa_____________________;16.如图,一个等边三角形纸片,剪去一个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图中∠α+∠β=_____.三、解答题17.解方程:21133xx x-=---.18.先化简,再求值:(3x+2)(3x﹣2)﹣10x(x﹣1)+(x﹣1)2,其中x=﹣1.19.如图:已知∠AOB和C、D两点,求作一点P,使PC=PD,且P到∠AOB两边的距离相等.20.如图,直线EF∥GH,点A在EF上,AC交GH于点B,若∠EAB=110°,∠C=60°,点D在GH上,求∠BDC的度数.21.甲、乙两工程队共同完成一项工程,乙队先单独做1天后,再由甲、乙两队合作2天就完成了全部工程,已知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的天数是乙队单独完成工程所需天数的2倍,则甲、乙两工程队单独完成工程各需多少天?22.如图,已知AB=AC=AD,且AD∥BC,求证:∠C=2∠D.23.如图:在△ABC中∠ACB=90°,AC=BC,AE是BC边上的中线,过点C作CF⊥AE,垂足为F,过B作BD⊥BC交CF的延长线于D.求证:(1)AE=CD.(2)若AC=12cm,求BD的长.24.某体育用品商场预测某品牌运动服能够畅销,就用32000元购进了一批这种运动服,上市后很快脱销,商场又用68000元购进第二批这种运动服,所购数量是第一批购进数量的2倍,但每套进价多了10元.(1)该商场两次共购进这种运动服多少套?(2)如果这两批运动服每套的售价相同,且全部售完后总利润不低于20%,那么每套售价至少是多少元?25.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AC=10厘米,BC=8厘米,点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1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1)若点Q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3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2)若点Q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 全等?参考答案1.C【解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对各项进行判断找出不是轴对称图形即可.【详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B.不是轴对称图形;C.是轴对称图形;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选:C .【点睛】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2.B【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分析求解.【详解】A 、1+2<4,不能组成三角形;B 、2+3>4,能组成三角形;C 、3+4=7,不能够组成三角形;D 、1+3=4,不能组成三角形.故选B .【点睛】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的简便方法是看较小的两个数的和是否大于第三个数.3.C【详解】试题分析:根据科学记数法的概念可知:用科学记数法可将一个数表示10n a ⨯的形式,所以将0.00000000034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03.410-⨯,故选C .考点:科学记数法4.B【解析】【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详解】A 选项:23a a a ⋅=,故是错误的;B选项:()224a a=,故是正确的;C选项:235a a a⋅=,故是错误的;D选项:()3243=⋅,故是错误的;a b a b故选:B.【点睛】考查了同底数幂乘法和幂的乘方,解题关键是运用了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5.C【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解答.【详解】解:如图,作PE⊥OB于E,∵点P是∠AOB的角平分线OC上一点,PD⊥OA,PE⊥OB,∴PE=PD=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6.C【解析】【分析】考查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0,即x+3≠0,解得x的取值范围.【详解】∵x+3≠0,∴x≠-3.故选:C.考查的是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当分母不为0时,分式有意义.7.C【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BD=∠A+∠C=80°+60°=140°.故选C.【点睛】考查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8.A【解析】【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式(a2+2ab+b2和a2-2ab+b2)进行判断.【详解】A、是完全平方式,故本选项正确;B、不是完全平方式,故本选项错误;C、不是完全平方式,故本选项错误;D、不是完全平方式,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考查了对完全平方式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判断能力.9.D【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n﹣2)•180°,列方程可求解.【详解】设所求多边形边数为n,∴(n﹣2)•180°=1080°,解得n=8.【点睛】本题考查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计算公式求多边形的边数,解答时要会根据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10.A【分析】由已知条件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三角形全等,进而得到更多结论,然后运用排除法,对各个结论进行验证从而确定最后的答案.【详解】∵△ABC和△CDE是正三角形,∴AC=BC,CD=CE,∠ACB=∠DCE=60°,∵∠ACD=∠ACB+∠BCD,∠BCE=∠DCE+∠BCD,∴∠ACD=∠BCE,∴△ADC≌△BEC(SAS),故①正确,∴AD=BE,故②正确;∵△ADC≌△BEC,∴∠ADC=∠BEC,∴∠AOB=∠DAE+∠AEO=∠DAE+∠ADC=∠DCE=60°,故③正确;∵CD=CE,∠DCP=∠ECQ=60°,∠ADC=∠BEC,∴△CDP≌△CEQ(ASA).∴CP=CQ,∴∠CPQ=∠CQP=60°,∴△CPQ是等边三角形,故④正确;故选A.【点睛】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点;得到三角形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2,1【分析】关于y 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详解】∵关于y 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点()2,1M -关于y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2,1.故答案为:()2,1【点睛】考核知识点:轴对称与点的坐标.理解轴对称和点的坐标关系是关键.12.12【分析】先求出这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的度数,再用360°除以外角的度数即可得到边数.【详解】∵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50°,∴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180°﹣150°=30°,∴边数n =360°÷30°=12.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的关系,求出每一个外角的度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3.7【解析】【分析】根据△ABC ≌△DCB 可证明△AOB ≌△DOC ,从而根据已知线段即可求出OC 的长.【详解】∵△ABC ≌△DCB ,∴AB=DC ,∠A=∠D ,又∵∠AOB=∠DOC (对顶角相等),∴△AOB ≌△DOC ,∴OC=BO=BD-DO=AC-DO=7.故答案是:7.【点睛】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注意对应关系.14.15°.【分析】先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DA=DB ,∠AED=∠BED=90︒,即可得出∠A=∠ABD ,∠BDE =∠ADE ,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别求出∠ABD ,∠ABC 的度数,即可求出∠DBC 的度数.【详解】∵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D ,交AB 于E ,∴DA=DB ,∠AED=∠BED=90︒,∴∠A=∠ABD ,∠BDE =∠ADE ,∵∠ADE =40︒,∴∠A=∠ABD=9040︒-︒=50︒,∵AB =AC ,∴∠ABC=150652︒-︒=︒,∴∠DBC =∠ABC-∠ABD=15︒.故答案为15︒.【点睛】本题考查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5.7【分析】把已知条件平方,然后求出所要求式子的值.【详解】∵13a a +=,∴219a a ⎛⎫+= ⎪⎝⎭,∴2212+a a +=9,∴221+=a a =7.故答案为7.【点睛】此题考查分式的加减法,解题关键在于先平方.16.240°【详解】已知等边三角形的顶角为6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两底角和=180°-60°=120°;再由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可得∠α+∠β=360°-120°=240°.故答案是:240°.17.无解【解析】【分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 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详解】21133x x x -=---2-x=x-3-1-2x=-3-1-2x=3当x=3时,x-3=0,所以原分式方程无解.【点睛】考查了解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解分式方程一定注意要验根.18.8x -3,-11【解析】【分析】原式利用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以及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计算,去括号合并即可得到结果.【详解】原式=9x 2-4-10x 2+10x+x 2+1-2x=8x-3当x=-1时,原式=-8-3=-11.【点睛】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平方差公式,以及完全平方公式,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9.见解析【分析】先作CD的垂直平分线和∠AOB的平分线,它们的交点为P点,则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PC=PD,且P到∠AOB两边的距离相等.【详解】解:如图,点P为所作.【点睛】本复考查了作图-复杂作图:复杂作图是在五种基本作图的基础上进行作图,一般是结合了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基本作图方法.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把复杂作图拆解成基本作图,逐步操作.20.50°【分析】先利用平行线求出∠CBG,再用邻补角的定义求出∠CBD,最后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EF∥GH,∴∠CBG=∠EAB,∵∠EAB=110°,∴∠CBG=110°,∴∠CBD=180°﹣∠CBG=70°,在△BCD中,∵∠C=60°,∴∠BDC=180°﹣∠C﹣∠CBD=180°﹣60°﹣70°=50°,即:∠BDC的度数为5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邻补角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CBD=70°是解本题的关键.21.甲需8天,乙需4天【解析】【分析】根据乙队先单独做1天后,再由两队合作2天就完成了全部工程则等量关系为:乙一天的工作量+甲乙合作2天的工作量=1,再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即可.【详解】设乙队单独完成所需天数x天,则甲队单独完成需2x天,1112(1++=2x x x解得:x=4,当x=4时,分式方程有意义,所以x=4是分式方程的解,所以甲、乙两队单独完成工程各需8天和4天.答:甲、乙两队单独完成工程各需8天和4天.【点睛】考查分式方程的应用,分析题意,找到合适的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2.证明见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首先根据AB=AC=AD,可得∠C=∠ABC,∠D=∠ABD,∠ABC=∠CBD+∠D;然后根据AD∥BC,可得∠CBD=∠D,据此判断出∠ABC=2∠D,再根据∠C=∠ABC,即可判断出∠C=2∠D.试题解析:∵AB=AC=AD,∴∠C=∠ABC,∠D=∠ABD.∴∠ABC=∠CBD+∠D.∵AD∥BC,∴∠CBD=∠D.∴∠ABC=2∠D.又∵∠C=∠ABC,∴∠C=2∠D.23.(1)见解析;(2)6【分析】(1)根据DB ⊥BC ,CF ⊥AE ,得出∠D =∠AEC ,再结合∠DBC =∠ECA =90°,且BC =CA ,证明△DBC ≌△ECA ,即可得证;(2)由(1)可得△DBC ≌△ECA ,可得CE=BD ,根据BC=AC=12cm AE 是BC 的中线,即可得出12CE BC =,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证明:(1)证明:∵DB ⊥BC ,CF ⊥AE ,∴∠DCB +∠D =∠DCB +∠AEC =90°.∴∠D =∠AEC .又∵∠DBC =∠ECA =90°,且BC =CA ,在△DBC 和△ECA 中90D AEC DBC ECA BC AC ∠∠∠∠⎪⎩︒⎧⎪⎨====,∴△DBC ≌△ECA (AAS ).∴AE =CD ;(2)由(1)可得△DBC ≌△ECA∴CE=BD ,∵BC=AC=12cm AE 是BC 的中线,∴162CE BC cm ==,∴BD=6cm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证明△DBC ≌△ECA 解题关键.24.(1)商场两次共购进这种运动服600套;(2)每套运动服的售价至少是200元【分析】(1)设该商场第一次购进这种运动服x 套,第二次购进2x 套,然后根据题意列分式解答即可;(2)设每套售价是y 元,然后根据“售价-两次总进价≥成本×利润率”列不等式并求解即可.【详解】解:(1)设商场第一次购进x 套运动服,由题意得6800032000102x x-=解这个方程,得200x =经检验,200x =是所列方程的根22200200600x x +=⨯+=;答:商场两次共购进这种运动服600套;(2)设每套运动服的售价为y 元,由题意得600320006800020%3200068000y --+ ,解这个不等式,得200y ≥.答:每套运动服的售价至少是200元.【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弄清题意、确定量之间的关系、列出分式方程和不等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5.(1)全等;(2)当点Q 的运动速度为54厘米/秒时,能够使△BPD 与△CQP 全等.【分析】(1)根据时间和速度分别求得两个三角形中的边的长,根据SAS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2)根据全等三角形应满足的条件探求边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公式,先求得点P 运动的时间,再求得点Q 的运动速度.【详解】(1)因为t =3秒,所以BP =CQ =1×3=3(厘米),因为AB =10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所以BD =5厘米.又因为PC =BC BP -,BC =8厘米,所以PC =835-=(厘米),所以PC =BD .因为AB =AC ,所以∠B=∠C,所以△BPD≌△CQP(SAS).(2)因为P v≠Q v,所以BP≠CQ,当△BPD≌△CPQ时,因为∠B=∠C,AB=10厘米,BC=8厘米,所以BP=PC=4厘米,CQ=BD=5厘米,所以点P,点Q运动的时间为4秒,所以54Qv 厘米/秒,即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54厘米/秒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点睛】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时,主要是运用了路程=速度×时间的公式.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能够分析出追及相遇的问题中的路程关系.。
专题06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解析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精品学案(人教版)
专题06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1、如图,把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连在一起,可以做成一个测量内槽宽的卡钳,卡钳的工作原理利用了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答案】SAS.2.王强同学用10块高度都是2cm的相同长方体小木块,垒了两堵与地面垂直的木墙,木墙之间刚好可以放进一个等腰直角三角板(AC=BC,∠ACB=90∘),点C在DE上,点A和B分别与木墙的顶端重合,求两堵木墙之间的距离.【答案】解:由题意得:AC=BC,∠ACB=90∘,AD⊥DE,BE⊥DE,∴∠ADC=∠CEB=90∘,∴∠ACD+∠BCE=90∘,∠ACD+∠DAC=90∘,∴∠BCE=∠DAC,在ΔADC和ΔCEB中,{∠ADC=∠CEB ∠DAC=∠BCEAC=BC,∴ΔADC≅ΔCEB(AAS);由题意得:AD=EC=6cm,DC=BE=14cm,∴DE=DC+CE=20(cm),答:两堵木墙之间的距离为20cm.知识梳理知识点一: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要点诠释:用符号语言表示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若CD平分∠ADB,点P是CD上一点,且PE⊥AD于点E,PF⊥BD于点F,则PE=PF.例题精讲例1、已知: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且,则△ABD与△ACD的面积之比为()A.3:2 B. C.2:3 D.【答案】B;提示:∵AD是△ABC的角平分线,∴点D到AB的距离等于点D到AC的距离,又∵,则△ABD与△ACD的面积之比为例2、已知: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DE⊥AB于E,DF⊥AC于F.求证:AE=AF.:3:2AB AC=3:22:3:3:2AB AC=3:2【答案】 证明:∵AD 平分∠BAC ,DE ⊥AB 于E ,DF ⊥AC 于F.∴DE =DF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90AED AFD ∠=∠=︒(垂直定义)在Rt AED ∆和Rt AFD ∆中 DE DF AD AD =⎧⎨=⎩∴Rt AED ∆≌Rt AFD ∆(HL )∴AE AF =巩固练习1、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F ⊥AB ,垂足为F ,DE =DG ,△ADG 和△AED 的面积分别为50和39,则△EDF 的面积为:( )A.11B.5.5C.7D.3.5【答案】解: 过D 点作DH ⊥AC 于H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F ⊥AB ,DH ⊥AC∴DF =DH在Rt △EDF 和Rt △GDH 中DE =DG ,DF =DH∴Rt △EDF ≌Rt △GDH同理可证Rt △ADF 和Rt △ADH∴AED EDF ADG GDH S =S S S +-△△△△∴EDF ADG AED 2=S S S -△△△=50-39=11,∴△EDF 的面积为5.52、如图,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E ,DF ⊥AC 于点F ,且DB =DC. 求证:BE =CF.【答案】证明:∵DE ⊥AE ,DF ⊥AC ,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DF ,∠BED =∠DFC =90°在Rt △BDE 与Rt △CDF 中,DB DCDE DF =⎧⎨=⎩,∴Rt △BDE ≌Rt △CDF (HL )∴BE =CF知识点二:角的平分线的判定角平分线的判定: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要点诠释:用符号语言表示角的平分线的判定:若PE ⊥AD 于点E ,PF ⊥BD 于点F ,PE =PF ,则PD 平分∠ADB例题精讲例3、如图,AC=DB ,△PAC 与△PBD 的面积相等.求证:OP 平分∠AOB .【答案】证明:作PM ⊥OA 于M ,PN ⊥OB 于N12PAC S AC PM =△∵,12PBD S BD PN =△,且PAC S =△PBD S △∴ 12AC PM 12BD PN =又∵AC =BD∴PM =PN又∵PM ⊥OA ,PN ⊥OB∴OP 平分∠AOB巩固练习1、已知:如图,CD ⊥AB 于D ,BE ⊥AC 于E ,CD 、BE 交于O ,∠1=∠2.求证:OB =OC.【答案】证明:∵CD ⊥AB ,BE ⊥AC ,∠1=∠2.∴OD =OE在Rt △ADO 与Rt △AEO 中,OD OEAO AO =⎧⎨=⎩∴Rt △ADO ≌Rt △AEO (HL )∴AD =AE在Rt △ADC 与Rt △AEB 中,DAC EABAD AEADC AEB ∠=∠⎧⎪=⎨⎪∠=∠⎩∴Rt △ADC ≌Rt △AEB (ASA )∴CD =BE∴CD -OD =BE -OE ,即OC =OB.知识点三:角的平分线的尺规作图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1)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D,交OB于E.(2)分别以D、E为圆心,大于12DE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OB内部交于点C.(3)画射线OC.射线OC即为所求.例题精讲1、如图,在Rt△ABC中,∠C=90°,以顶点A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AB于点M,N,再分别以点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作射线AP交边BC 于点D,若CD=4,AB=15,则△ABD的面积是()A.15 B.30 C.45 D.60【答案】B;【解析】由题意得AP是∠BAC的平分线,过点D作DE⊥AB于E,又∵∠C=90°,∴DE=CD,∴△ABD的面积=AB•DE=×15×4=30.知识点四: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且这一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三角形的一内角平分线和另外两顶点处的外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叫做三角形的旁心.三角形有三个旁心.所以到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距离相等的点共有4个.如图所示:△ABC 的内心为1P ,旁心为234,,P P P ,这四个点到△ABC 三边所在直线距离相等.知识点五: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综合应用例4、如图,四边形ABDC 中,∠D=∠ABD=90゜,点O 为BD 的中点,且OA 平分∠BAC .(1)求证:OC 平分∠ACD ;(2)求证:OA ⊥OC ;(3)求证:AB+CD=AC .【答案】证明:(1)过点O 作OE ⊥AC 于E ,∵∠ABD=90゜,OA 平分∠BAC ,∴OB=OE ,∵点O 为BD 的中点,∴OB=OD ,∴OE=OD,∴OC平分∠ACD;(2)在Rt△ABO和Rt△AEO中,,∴Rt△ABO≌Rt△AEO(HL),∴∠AOB=∠AOE,同理求出∠COD=∠COE,∴∠AOC=∠AOE+∠COE=×180°=90°,∴OA⊥OC;(3)∵Rt△ABO≌Rt△AEO,∴AB=AE,同理可得CD=CE,∵AC=AE+CE,∴AB+CD=AC.巩固练习已知:如图,在ΔABC中,AD是△ABC的角平分线,E、F分别是AB、AC上一点,并且有∠EDF+∠EAF=180°.试判断DE和DF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证明:过点D 作DM ⊥AB 于M ,DN ⊥AC 于N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M =DN∵∠EDF +∠EAF =180°,即∠2+∠3+∠4+∠EAF =180°又∵∠1+∠2+∠3+∠EAF =180°∴∠1=∠4在Rt △DEM 与Rt △DFN 中14DM DNEMD FND ∠=∠⎧⎪=⎨⎪∠=∠⎩∴Rt △DEM ≌Rt △DFN (ASA )∴DE =DF1.如图,已知∠AOB =30∘,P 是∠AOB 平分线上一点,CP//OB ,交OA 于点C ,PD ⊥OB ,垂足为点D ,且PC =4,则PD 等于_______.【解答】解:作PE ⊥OA 于E ,∵CP//OB,∴∠OPC=∠POD,∵P是∠AOB平分线上一点,∴∠POA=∠POD=15∘,∴∠ACP=∠OPC+∠POA=30∘,∴PE=1PC=2,2∵P是∠AOB平分线上一点,PD⊥OB,PE⊥OA,∴PD=PE=2,2.如图,AD是ΔABC的角平分线,∠C=90∘,CD=3cm,点P在AB上,连接DP,则DP的最小值为________cm.【解答】解:作DP′⊥AB于P′,∵AD是ΔABC的角平分线,∠C=90∘,DP′⊥AB∴DP′=DC=3cm,则DP的最小值为3cm,3.如图,ΔABC中,∠C=90∘,AD平分∠CAB,交BC于点D,DE⊥AB于点E,若CD=√3,则DE的长为()A. 2B. 3C. √3D. 2√3【解答】解:∵AD平分∠CAB,DE⊥AB,∠C=90∘,∴CD=DE=√3,4.如图,ΔABC,用尺规作图作角平分线CD.(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解答】解:如图所示:DC即为所求.5.如图,已知DE∥BC,BE是∠ABC的平分线,∠C=70∘,∠ABC=50∘.求∠DEB和∠BEC的度数.【解答】解:∵BE是∠ABC的平分线,∠ABC=50∘,∴∠1=∠2=25°∵DE∥BC,∴∠DEB=∠2=25∘,在△BEC中,∠C=70∘,∴∠BEC=180∘−∠C−∠2=180∘−70∘−25∘=85∘.6.如图,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点P 、F 在OC 上,PD ⊥AO 于点D ,PE ⊥BO 于点E ,连接DF 、EF .求证:DF =EF .【解答】证明:∵OC 是∠AOB 的平分线,PD ⊥OA ,PE ⊥BO ,∴PD =PE ,在Rt△OPD 和Rt△OPE 中,{OP =OP PD =PE ,∴Rt△OPD ≌Rt△OPE (HL ),∴OD =OE ,∵OC 是∠AOB 的平分线,∴∠DOF =∠EOF ,在△ODF 和△OEF 中,{OD =OE∠DOF =∠EOF OF =OF,△ODF ≌△OEF (SAS ),∴DF =EF .课后巩固1.请将本次课错题组卷,进行二次练习,培养错题管理习惯;2.学霸笔记复习,培养复习习惯。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解析(2套)及全册单元思维导图
期末检测卷(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若分式x +1x +2的值为0,则x 的值为( ) A .0 B .-1 C .1 D .2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另一边长为1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A .25B .25或20C .20D .153.如图,点B 、F 、C 、E 在一条直线上,AB ∥ED ,AC ∥FD ,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 法判定△ABC ≌△DEF 的是( )(第3题图)A .AB =DE B .AC =DF C .∠A =∠D D .BF =EC4.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 )A .m 2+n 2=(m +n)(m -n)B .x 2+2x -1=(x -1)2C .a 2-a =a(a -1)D .a 2+2a +1=a(a +2)+15.如图,在△ABC 中,AB =AC ,∠BAC =100°,AB 的垂直平分线DE 分别交AB 、BC 于点D 、E ,则∠BAE 的大小为( )(第5题图)A .80°B .60°C .50°D .40°6.已知2m +3n =5,则4m ·8n的值为( )A .16B .25C .32D .647.若a +b =3,ab =-7,则a b +b a的值为( ) A .-145 B .-25 C .-237 D .-2578.如图,在△ABC 中,∠C =40°,将△ABC 沿着直线l 折叠,点C 落在点D 的位置,则∠1-∠2的度数是( )(第8题图)A .40°B .80°C .90°D .140°9.若分式方程x -a x +1=a 无解,则a 的值为( ) A .1 B .-1 C .±1 D .010.如图,在Rt △ABC 中,∠BAC =90°,AB =AC ,点D 为BC 的中点,直角∠MDN 绕点D 旋转,DM ,DN 分别与边AB ,AC 交于E ,F 两点,下列结论:①△D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②AE =CF ;③△BDE ≌△ADF ;④BE +CF =EF ,其中正确结论是( )(第10题图)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二、填空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空2分,共16分)11.(2分)如图,∠ACD 是△ABC 的外角,若∠ACD =125°,∠A =75°,则∠B =__________.(第11题图)12.(2分)计算:(-8)2016×0.1252015=__________.13.(2分)计算:x x +3-69-x 2÷2x -3=__________. 14.(2分)如图,AB =AC ,AD =AE ,∠BAC =∠DAE ,点D 在线段BE 上.若∠1=25°, ∠2=30°,则∠3=__________.(第14题图 ) (第15题图)15.(2分)如图,AC 是正五边形ABCDE 的一条对角线,则∠ACB = °.16.(2分)若x 2+bx +c =(x +5)(x -3),则点P(b ,c)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_.17.(2分)已知甲、乙两地间的铁路长1480千米,列车大提速后,平均速度增加了70千米/时,列车的单程运行时间缩短了3小时,设原来的平均速度为x 千米/时,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________.18.(2分)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AE =CD ,AD 、BE 相交于点P ,BQ ⊥DA 于Q ,PQ =3,EP =1,则DA 的长是________.(第18题图)三、解答题(本题包括7小题,共54分)19.(6分)计算或因式分解:(1)计算:(a 2-4)÷a +2a;(2)因式分解:a(n -1)2-2a(n -1)+a.20.(6分)现要在三角形ABC 土地内建一中心医院,使医院到A 、B 两个居民小区的距离相等,并且到公路AB 和AC 的距离也相等,请确定这个中心医院的位置.(第20题图)21.(8分)(1)解方程:1x -3-2=3x 3-x;(2)设y =kx ,且k ≠0,若代数式(x -3y)(2x +y)+y(x +5y)化简的结果为2x 2,求k 的值.22.(8分)(1)已知a +b =7,ab =10,求a 2+b 2,(a -b)2的值;(2)先化简⎝ ⎛⎭⎪⎫2a 2+2a a 2-1-a 2-a a 2-2a +1÷a a +1,并回答:原代数式的值可以等于-1吗?为什么?23.(8分)某校学生利用双休时间去距离学校10 km 的炎帝故里参观.一部分学生骑自行车先走,过了20 min 后,其余学生乘汽车沿相同路线出发,结果他们同时到达.已知汽车的速度是骑车学生速度的2倍,求骑车学生的速度和汽车的速度.24.(8分)如图,在△ABC 中,D 是BC 的中点,过D 点的直线GF 交AC 于F ,交AC 的平行线BG 于G 点,DE ⊥DF ,交AB 于点E ,连接EG ,EF.(1)求证:BG =CF.(2)请你判断BE +CF 与EF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第24题图)25.(10分)如图①,CA =CB ,CD =CE ,∠ACB =∠DCE =α,AD ,BE 相交于点M ,连接CM.(1)求证:BE =AD.(2)用含α的式子表示∠AMB 的度数;(3)当α=90°时,取AD ,BE 的中点分别为点P ,Q ,连接CP ,CQ ,PQ ,如图②,判断△CPQ 的形状,并加以证明.(第25题图)期末检测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八年级上册作图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作图题及答案【篇一:八年级数学上册作图题精选】下列各题:(用直尺画图)(1)画出格点△abc(顶点均在格点上)关于直线de对称的△a1b1c1;(3分) (2)在de上画出点p,使pb1?pc最小;(2分)(3)在de上画出点q,使qa?qc最小。
(2分)2、贵港市政府计划修建一处公共服务设施,使它到三所公寓a、b、c 的距离相等。
(1)若三所公寓a、b、c的位置如图所示,请你在图中确定这处公共服务设施(用点p表示)的位置(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若∠bac=56o,则∠bpc= o.3、已知,如图,角的两边上的两点m、n,求作:点p,使点p到oa、ob的距离相等,且pm=pn(保留作图痕迹)onb4、如图,直线ab和cd是两条交叉的马路,e、f两点是两座乡镇,现要在∠bod的区域内建一农贸市场,使它到两条马路的距离相等,且到两乡镇的距离也相等,请你利用尺规作图找出此点。
(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5、(1)请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b?c?(其中a?,b?,c?分别是a,b,c的对应点,不写画法);(2)直接写出a?,b?,c?三点的坐标:fba?(_____),b?(_____),c?(_____).6、某居民小区搞绿化,要在一块长方形空地上建花坛,要求设计的图案由等腰三角形和正方形组成(个数不限),并且使整个长方形场地成轴对称图形,你有好的设计方案吗?请在如图的长方形中画出你的设计方案。
7、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D为ab上任意一点,连结bd.(1)在bd左下方,以bd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bde(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连结ae,求证:cd=ae8、如图:a、b是两个蓄水池,都在河流mn作物,?要在河边建一个抽水站,将河水送到a、b两地,问该站建在河边什么地方,?可使所修的渠道最短,试在图中确定该点(保留作图痕迹)a .b .9、如图甲,正方形被划分成16个全等的三角形,将其中若干个三角形涂黑,且满足下列条件:(1)涂黑部分的面积是原正方形面积的一半;(2)涂黑部分成轴对称图形.图乙与图丙是一种涂法,请在图1~3中分别设计另外三种涂法.(注:在所设计的图案中,若涂黑部分全等,则认为是同一种涂法,如图乙与图丙)10、如图,已知在铁路l的同侧有两个工厂a和b,要在铁路边建一货场c,使a、b两厂到货场c的距离相等,试在图中作出货场c。
专题03 全等三角形的六种模型全梳理(解析版)-2024年常考压轴题攻略(8年级上册人教版)
专题03全等三角形的六种模型全梳理几何探究类问题一直属于考试压轴题范围,在三角形这一章,压轴题主要考查是证明三角形各种模型,或证明线段数量关系等,接来下我们针对其做出详细分析与梳理。
类型一、倍长中线模型目的:①构造出一组全等三角形;②构造出一组平行线。
将分散的条件集中到一个三角形中。
如图1,ABC 中,若86AB AC ==,,求BC 边上的中线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如图连接BE .请根据小明的方法思考:(1)如图2,由已知和作图能得到ADC EDB ≌△△A .SSS B .SAS C .AAS D .ASA(2)如图2,AD 长的取值范围是.(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6AC BE ==,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到AB BE AE AB BE -<<+,即可求出17AD <<;(3)延长AD 到点M ,使AD DM =,连接BM ,证明ADC MDB △△≌,得到BM AC CAD M =∠=∠,,由AE EF =得到CAD AFE ∠=∠,进而推出BF BM =,即可证明AC BF =.【详解】解:(1)如图2,延长AD 到点E ,使DE AD =,连接BE .∵AD 为BC 的中线,∴BD CD =,又∵AD DE ADC BDE =∠=∠,,∴()SAS ADC EDB ≌△△,故答案为:B ;(2)解:∵ADC EDB ≌△△,∴6AC BE ==,在ABE 中,AB BE AE AB BE -<<+,∴86286AD -<<+,∴17AD <<,故答案为:C ;(3)证明:延长AD 到点M ,使AD DM =,连接BM ,∵AD 是ABC 中线,∴CD BD =,∵在ADC △和MDB △中,DC DB ADC MDB AD HD =⎧⎪∠=∠⎨⎪=⎩,∴()SAS ADC MDB ≌△△,∴BM AC CAD M =∠=∠,,∵AE EF =,(1)如图1,求证:12BF AD =;(2)将DCE △绕C 点旋转到如图2所示的位置,连接,AE BD ,过C 点作CM ⊥①探究AE 和BD 的关系,并说明理由;②连接FC ,求证:F ,C ,M 三点共线.【答案】(1)见解析(2)①,AE BD AE BD =⊥,理由见解析②见解析【分析】(1)证明≌ACD BCE V V ,得到AD BE =,再根据点F 为BE 中点,即可得证;则:AGB CBD BHG ∠=∠+∠=∠∵CBD EAC ∠=∠,∴90BHG ACB ∠=∠=︒,∴AE BD ⊥,综上:,AE BD AE BD =⊥;②延长CF 至点P ,使PF CF =∵F 为BE 中点,∴BF FE =,∴()SAS BFP EFC ≌,∴,BP CE BPF ECF =∠=∠,∴CE BP ,∴180CBP BCE ∠+∠=︒,∵360180BCE ACD ACB DCE ∠+∠=︒-∠-∠=︒,∴CBP ACD ∠=∠,又,CE CD BP AC BC ===,∴()SAS PBC DCA ≌,∴BCP CAD ∠=∠,延长FC 交AD 于点N ,则:18090BCP ACN ACB ∠+∠=︒-∠=︒,∴90CAD ACN ∠+∠=︒,∴90ANC ∠=︒,∴CN AD ⊥,∵CM AD ⊥,∴点,M N 重合,即:F ,C ,M 三点共线.【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手拉手全等模型,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变式训练1】如图,ABC 中,BD DC AC ==,E 是DC 的中点,求证:2AB AE =.【答案】见解析【分析】利用中线加倍证DEF CEA △≌△(SAS ),可得DF AC BD ==,FDE C ∠=∠,由DC AC =,可得ADC CAD ∠=∠进而可证ADF ADB ∠=∠.,再证ADB ADF △≌△(SAS )即可.【详解】证明:延长AE 到F ,使EF AE =,连结DF ,∵E 是DC 中点,∴DE CE =,∴在DEF 和CEA 中,DE CE DEF CEA EF EA =⎧⎪∠=∠⎨⎪=⎩,∴DEF CEA △≌△(SAS ),∴DF AC BD ==,FDE C ∠=∠,∵DC AC =,∴ADC CAD ∠=∠,又∵ADB C CAD ∠=∠+∠,ADF FDE ADC ∠=∠+∠,∴ADF ADB ∠=∠,在ADB 和ADF △中,AD AD ADB ADF DB DF =⎧⎪∠=∠⎨⎪=⎩,∴ADB ADF △≌△(SAS ),∴2AB AF AE ==.【点睛】本题考查中线加倍构图,三角形全等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掌握中线加倍构图,三角形全等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是解题关键.【变式训练2】(1)如图1,已知ABC 中,AD 是中线,求证:2AB AC AD +>;(2)如图2,在ABC 中,D ,E 是BC 的三等分点,求证:AB AC AD AE +>+;(3)如图3,在ABC 中,D ,E 在边BC 上,且BD CE =.求证:AB AC AD AE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分析】(1)利用“倍长中线”法,延长AD ,然后通过全等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证明即可;(2)取DE 中点H ,连接AH 并延长至Q 点,使得AH =QH ,连接QE 和QC ,通过“倍长中线”思想全等证明,进而得到AB =CQ ,AD =EQ ,然后结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建立不等式证明即可得出结论;(3)同(2)处理方式一样,取DE 中点M ,连接AM 并延长至N 点,使得AM =NM ,连接NE ,CE ,结合“倍长中线”思想证明全等后,结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建立不等式证明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证:(1)如图所示,延长AD 至P 点,使得AD =PD ,连接CP ,∵AD 是△ABC 的中线,∴D 为BC 的中点,BD =CD ,在△ABD 与△PCD 中,BD CD ADB PDC AD PD =⎧⎪∠=∠⎨⎪=⎩∴△ABD ≌△PCD (SAS ),∴AB =CP ,在△APC 中,由三边关系可得AC +PC >AP ,∴2AB AC AD +>;(2)如图所示,取DE 中点H ,连接AH 并延长至Q 点,使得AH =QH ,连接QE 和QC ,∵H 为DE 中点,D 、E 为BC 三等分点,∴DH =EH ,BD =DE =CE ,∴DH =CH ,在△ABH 和△QCH 中,BH CH BHA CHQ AH QH =⎧⎪∠=∠⎨⎪=⎩,∴△ABH ≌△QCH (SAS ),同理可得:△ADH ≌△QEH ,∴AB =CQ ,AD =EQ ,此时,延长AE ,交CQ 于K 点,∵AC +CQ =AC +CK +QK ,AC +CK >AK ,∴AC +CQ >AK +QK ,又∵AK +QK =AE +EK +QK ,EK +QK >QE ,∴AK +QK >AE +QE ,∴AC +CQ >AK +QK >AE +QE ,∵AB =CQ ,AD =EQ ,∴AB AC AD AE +>+;(3)如图所示,取DE 中点M ,连接AM 并延长至N 点,使得AM =NM ,连接NE ,CE ,∵M 为DE 中点,∴DM =EM ,∵BD =CE ,∴BM =CM ,在△ABM 和△NCM 中,BM CM BMA CMN AM NM =⎧⎪∠=∠⎨⎪=⎩∴△ABM ≌△NCM (SAS ),同理可证△ADM ≌△NEM ,∴AB =NC ,AD =NE ,此时,延长AE ,交CN 于T 点,∵AC +CN =AC +CT +NT ,AC +CT >AT ,∴AC +CN >AT +NT ,又∵AT +NT =AE +ET +NT ,ET +NT >NE ,∴AT +NT >AE +NE ,∴AC +CN >AT +NT >AE +NE ,∵AB =NC ,AD =NE ,∴AB AC AD AE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证明问题中辅助线的添加,掌握“倍长中线”的基本思想,以及熟练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解题关键.【答案】(1)1.5 6.5AE <<;(2)见解析;(3)BE DF EF +=,理由见解析【分析】(1)如图①:将ACD △绕着点D 逆时针旋转180 得到EBD △可得BDE ≅ 得出5BE AC ==,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出AE 的取值范围,进而求得AD 范围;(2)如图②:FDC △绕着点D 旋转180︒得到NDB 可得BND CFD ≅ ,得出BN∴1.5 6.5AD <<;故答案为1.5 6.5AD <<;(2)证明:如图②:FDC △绕着点D 旋转180︒得到NDB∴BND CFD ≅ (SAS ),∴BN CF =,DN DF=∵DE DF⊥∴EN EF =,在BNE 中,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BE BN EN +>,∴BE CF EF +>;(3)BE DF EF +=,理由如下:如图③,将DCF 绕着点C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00︒∴△DCF ≌△BCH ,∴100CH CF DCB FCH ∠∠=︒=,=∴HBC D DF BH∠∠==,∵180ABC D ∠+∠︒=∴180HBC ABC ∠+∠︒=,∴点A 、B 、H 三点共线∵100FCH ∠=︒,50FCE ∠=︒,∴50ECH ∠=︒∴FCE ECH ∠∠=,在HCE 和FCE △中,===CF CH ECF ECH CE CE ∠∠⎧⎪⎨⎪⎩,∴HCE FCE ≌ (SAS )∴EH EF =,∵BE BH EH DF BH+==,∴BE DF EF +=.【点睛】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旋转的性质等知识点,通过旋转得到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类型二、截长补短模型截长补短法使用范围:线段和差的证明(往往需证2次全等)(1)求证:CD BC DE=+;(2)若75B∠=︒,求E∠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105︒【分析】(1)在CD上截取CF∵CA平分BCD∠,∴BCA FCA∠=∠.在BCAV和FCA△中,⎧⎪∠⎨⎪⎩,∠=︒BAC60【答案】(1)5.8;(2)4.3【分析】(1)由已知条件和辅助线的作法,证得△ACD≌△ECD,得到由于∠A=2∠B,推出∠DEC=2∠B,等量代换得到∠B=∠EDB形,得出AC =CE =3.6,DE =BE =2.2,相加可得BC 的长;(2)在BA 边上取点E ,使BE =BC =2,连接DE ,得到△DEB ≌△DBC (SAS ),在DA 边上取点F ,使DF =DB ,连接FE ,得到△BDE ≌△FDE ,即可推出结论.【详解】解:(1)如图2,在BC 边上取点E ,使EC =AC ,连接DE .在△ACD 与△ECD 中,AC CE ACD ECD CD CD =⎧⎪∠=∠⎨⎪=⎩,∴△ACD ≌△ECD (SAS ),∴AD =DE ,∠A =∠DEC ,∵∠A =2∠B ,∴∠DEC =2∠B ,∴∠B =∠EDB ,∴△BDE 是等腰三角形;∴BE =DE =AD =2.2,AC =EC =3.6,∴BC 的长为5.8;(2)∵△ABC 中,AB =AC ,∠A =20°,∴∠ABC =∠C =80°,∵BD 平分∠B ,∴∠1=∠2=40°,∠BDC =60°,在BA 边上取点E ,使BE =BC =2,连接DE ,在△DEB 和△DBC 中,12BE BC BD BD =⎧⎪∠=∠⎨⎪=⎩,∴△DEB ≌△DBC (SAS ),∴∠BED =∠C =80°,∴∠4=60°,∴∠3=60°,在DA 边上取点F ,使DF =DB ,连接FE ,同理可得△BDE ≌△FDE ,∴∠5=∠1=40°,BE =EF =2,∵∠A =20°,∴∠6=20°,∴AF =EF =2,∵BD =DF =2.3,∴AD =BD +BC =4.3.【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悉这些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类型三、一线三等角模型应用:①通过证明全等实现边角关系的转化,便于解决对应的几何问题;②与函数综合应用中有利于点的坐标的求解。
人教版_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第二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考试复习题六(含答案) (55)
人教版_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第二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考试复习题六(含答案)如图,OA=OB ,OC=OD ,∠AOB=∠COD=90°.猜想线段AC 、BD 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AC ⊥BD ,AC=BD ,理由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AC BD AC BD ⊥=,,利用SAS 证明AOC △与BOD 全等,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试题解析:AC ⊥BD ,AC =BD ,理由如下:∵90AOB COD ∠=∠=,∴∠AOB +∠BOC =∠COD +∠BOC ,即,AOC BOD ∠=∠在AOC △与BOD 中OA OB AOC BOD OC OD =⎧⎪∠=∠⎨⎪=⎩, ∴AOC △≌BOD (SAS),∴AC =BD ,∠OBD =∠OAC ,∵90OBA BAO ∠+∠=,∴90OBA BAE OBC ∠+∠+∠=,∴90BEC BAE OBA ∠=∠+∠=,∴AC ⊥BD .42.如图,△ABC 和△BCD 都是等边三角形,连接BE 、AD 交于O . 求证:(1)AD=BE (2)∠AOB=60°.【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 BC CD CE ==,,60ACB DCE ∠=∠=︒, 然后求出ACD BCE ∠=∠, 再利用“边角边”证明ACD 和BCE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证明即可;(2)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CAD CBE ∠=∠,然后求出120OAB OBA ∠+∠=︒, 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试题解析:证明:(1)∵△ABC 和△ECD 都是等边三角形,∴AC =BC ,CD =CE , 60ACB DCE ∠=∠=︒,∴∠ACB +∠ACE =∠DCE +∠ACE ,即∠ACD =∠BCE ,在△ACD 和△BCE 中,AC BC ACD BCE CD CE =⎧⎪∠=∠⎨⎪=⎩, ∴△ACD ≌△BCE (SAS),∴AD =BE ;(2)∵△ACD ≌△BCE ,∴∠CAD =∠CBE ,∴∠OAB +∠OBA =∠BAC +∠CAD +∠ABO ,=∠BAC +∠CBE +∠ABO ,=∠BAC +∠ABC ,6060120=+=,在△ABO 中,180()18012060,AOB OAB OBA ∠=-∠+∠=-=即60.AOB ∠=43.如图,AC 与BD 交于点O ,AD=CB ,E 、F 是BD 上两点,且AE=CF ,DE=BF .求证:(1)∠D=∠B ;(2)AE ∠CF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SSS 推出ADE ≌CBF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推出即可.(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推出AED CFB ∠=∠, 求出AEO CFO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推出即可.试题解析: (1)∵在△ADE 和△CBF 中,AE CF AD BC DE BF =⎧⎪=⎨⎪=⎩, ∴△ADE ≌△CBF (SSS),∴∠D =∠B .(2)∵△ADE ≌△CBF ,∴∠AED =∠CFB ,∵180,180,AED AEO CFB CFO ∠+∠=∠+∠=∴∠AEO =∠CFO ,∴AE ∥CF .44.如图,点C ,F ,A ,D 在同一条直线上,CF=AD ,AB ∥DE ,AB=DE .求证:∠B=∠E .【答案】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由CF =AD 可得出CA =FD ,由AB ∥DE 可得出∠BAC =∥EDF ,结合AB =DE 即可证出△ABC ∥∥DEF (SAS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B=∥E.试题解析:证明:∥CF=AD,∥CF+FA=FA+AD,即CA=FD.∥AB∥DE,∥∥BAC=∥EDF.在∥ABC和∥DEF中,∵CA=FD,∥BAC=∥EDF,AB=DE,∥∥ABC∥∥DEF (SAS),∥∥B=∥E.45.已知,如图,AB=CD,DE⊥AC,BF⊥AC,E,F是垂足,DE=BF.求证:(1)AF=CE;(2)AB∥CD;(3)AD=CB且AD∥CB.【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利用HL判定Rt△CDE≌Rt△AB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AF=CE;(2)由Rt△CDE≌Rt△ABF,即可得∠BAF=∠DCE,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得AB∥CD;(3)由AB∥CD,AB=CD,根据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即可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即可得AD=CB且AD∥CB.试题解析:证明:(1)∵DE⊥AC,BF⊥AC,∴∠CED=∠AFB=90°,在Rt△CDE和Rt△ABF中,,∴Rt△CDE≌Rt△ABF(HL),∴AF=CE;(2)∵Rt△CDE≌Rt△ABF,∴∠BAF=∠DCE,∴AB∥CD;(3)∵AB∥CD,AB=C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CB且AD∥CB.46.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P在△ABC内,点Q在△ABC外,且∠ABP=∠ACQ,BP=CQ.(1)求证:△ABP≌△CAQ;(2)请判断△APQ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试说明你的结论.【答案】(1)证明见解析;(2) △APQ是等边三角形.【解析】【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AC,再根据SAS证明△ABP≌△ACQ;(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P=AQ,再证∠PAQ=60°,从而得出△APQ是等边三角形.【详解】证明:(1)∵△ABC为等边三角形,∴AB=AC,∠BAC=60°,在△ABP和△ACQ中,AB ACABP ACQBP CQ=⎧⎪∠=∠⎨⎪=⎩∴△ABP≌△ACQ(SAS),(2)∵△ABP≌△ACQ,∴∠BAP=∠CAQ,AP=AQ,∵∠BAP+∠CAP=60°,∴∠PAQ=∠CAQ+∠CAP=60°,∴△APQ是等边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考查了正三角形的判定,本题中求证,△ABP≌△ACQ是解题的关键.47.如图,C是线段AB的中点,CD=BE,CD∥BE.求证:∠D=∠E.【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由CD∥BE,可证得∠ACD=∠B,然后由C是线段AB的中点,CD=BE,利用SAS即可证得△ACD≌△CBE,证得结论.【详解】∵C是线段AB的中点,∴AC=CB,∵CD∥BE,∴∠ACD=∠B,在△ACD和△CBE中,∵AC=CB,∠ACD=∠B,CD=BE,∴△ACD≌△CBE(SAS),∴∠D=∠E.48.(1)如图,小林同学想把一张矩形的纸沿对角线BD对折,对折后C 点与C′点重合,BC和AD相交于E,请你用尺规作图的方法作出C′点,并保留作图痕迹.(2)如图,已知在△ABC中,∠ABC=3∠C,AD是∠BAC的平分线,BE⊥AD于E,求证:BE=1(AC-AB)2【答案】(1)作图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分别以B、D为圆心,以BC、CD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的交点就是所要找的点C′;(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ABF=∠AFB,AB=AF,BE=EF,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C+∠CBF=∠AFB=∠ABF,根据角的和差、等量代换,可得∠CBF=∠C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得BF=CF ,根据线段的和差、等式的性质,可得答案.试题解析:(1)分别以B 为圆心,以BC 为半径画弧,以D 为圆心,以DC 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D 的上方相交于一点C ′,则C ′为所要画的点. 保留作图痕迹。
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高分突破必练专题(人教版) 与尺规作图有关的计算和证明的综合应用(原卷版)
与尺规作图有关的计算和证明的综合应用垂直平分线作图步骤:1. 分别以点 A 、B 为圆心,以大于21AB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 C 、D 两点; 2. 作直线 CD ,CD 为所求直线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典例1】(2021秋•邓州市期末)在△AMN 中,∠MAN >90°,AM 的垂直平分线交MN 于B ,交AM 于E ,AN 的垂直平分线交MN 于C ,交AN 于F .(1)若AM =AN ,∠MAN =120°,则△ABC 的形状是 ;(2)去掉(1)中的“∠MAN =120°”的条件,其他不变,判断△ABC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3)当∠M 与∠N 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时,△ABC 是等腰三角形?直接写出所有可能的情况.【变式1-1】(秋•密云区期末)已知如图,点A、点B在直线l异侧,以点A为圆心,AB 长为半径作弧交直线l于C、D两点.分别以C、D为圆心,AB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l下方交于点E,连接AE.(1)根据题意,利用直尺和圆规补全图形;(2)证明:l垂直平分AE.【变式1-2】(2020•建湖县模拟)如图,在△ABC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A、B 为圆心,大于AB的长为半径画弧,相交于两点M,N;②作直线MN交AC于点D,连接BD.若∠A=25°,则∠CDB=()A.25°B.50°C.60°D.90°【变式1-3】(2021春•龙泉驿区期末)如图,在△ABC中,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AC相交于点D,连接BD,边AC的长为12cm,边BC的长为7cm,则△BCD的周长为()A.18cm B.19cm C.20cm D.21cm【变式1-4】(2022春•郓城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MN 交AC于点D,交AB于点E.(1)求证:△ABD是等腰三角形;(2)若∠A=40°,求∠DBC的度数;(3)若AE=6,△CBD的周长为20,求△ABC的周长.【变式1-5】(2021秋•思南县校级月考)如图,在△ABC中,AC边的垂直平分线DM交AC于D,CB边的垂直平分线EN交BC于E,DM与EN相交于点F.(1)若△CMN的周长为16cm,求AB的长;(2)若∠MFN=70°,求∠MCN的度数.1.(2021春•和平区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A=45°,∠B=30°.用直尺和圆规在边AB上确定一点D.则∠ACD的大小为()A.60°B.75°C.65°D.70°2.(2020•宝安区二模)如图,在△ABC中,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大于AB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M、N两点,连接MN,交AB于点H,以点H为圆心,HA的长为半径作的弧恰好经过点C,以点B为圆心,BC的长为半径作弧交AB于点D,连接CD,若∠A=22°,则∠BDC=()A.52°B.55°C.56°D.60°3.(2021•长春一模)如图,∠AOB=30°.按下列步骤作图:①在射线OA上取一点C,以点O为圆心,OC长为半径作圆弧DE,交射线OB于点F,连接CF;②以点F为圆心,CF长为半径作圆弧,交弧DE于点G;③连接FG、CG,作射线OG.根据以上作图过程及所作图形,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AOG=60°B.OF垂直平分CGC.OG=CG D.OC=2FG4.(2020秋•鄞州区期末)如图,△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BC于点D、E,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BC于点F、G,若∠BAC=100°,则∠EAG的度数是()A.10°B.20°C.30°D.40°5.(2021春•叶县期末)如图,在△ABC中,∠B=30°,∠C=40°.(1)尺规作图:①作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D;②连接AD,作∠CAD的平分线交BC于点E;(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在(1)所作的图中,求∠DAE的度数.6.(2021秋•洪江市期末)如图,直线l与m分别是△ABC边AC和BC的垂直平分线,l 与m分别交边AB于点D和点E.(1)若AB=10,则△CDE的周长是多少?为什么?(2)若∠ACB=125°,求∠DCE的度数.7.(2021秋•兴山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N,交AC于M.(1)若∠B=70°,则∠NMA的度数是;(2)探究∠B与∠NMA的关系,并说明理由;(3)连接MB,若AB=8cm,△MBC的周长是14cm.①求BC的长;②在直线MN上是否存在点P,使PB+CP的值最小?若存在,标出点P的位置并求PB+CP 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八年级数学上册基本作图(人教版)
· P l · P l 基本作图Ⅰ.引 言学习几何离不开几何图形,能够准确作出几何图形是学习几何知识的基本要求,往往也为我们解决有关几何的问题带来灵感。
而我们已学会运用刻度尺、三角板、量角器和圆规这些工具作图。
我们今天将学习只使用直尺和圆规来作简单几何图形的方法。
Ⅱ.新 课1、自己阅读学习(15分钟)课本P215——P219:基本作图。
2、归纳总结(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已知:线段AB 。
求作:线段CD ,使CD=AB 。
作法:(1)任作一射线OM ;(2)以O 为圆心,以AB 长为半径作圆弧,交OM 于点C 。
则线段OC 为所求的线段。
教师板书并指出:首先明确已知、求作;然后在此基础上绘出草图分析,找出作图步骤,准确叙述作法;最后完成作图。
(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平分已知角。
(4)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5)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图1 图2注:在(2)——(5)中,让学生讲解,并着重说明其原理。
3、扩展——作三角形先问学生:你认为要作出确定的三角形需要给出什么样的条件?(1) 已知三边作三角形(2) 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3) 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4) 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5) 已知一直角边及斜边作直角三角形肯定学生的想法,但具体作法留作课后思考题。
A B O A A O A B4、练习(1)作已知锐角的余角。
(2)过直线l 外一点P 作直线l 的平行线。
(3)把线段AB 四等分。
(4)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作一条直线平行于第三边。
Ⅲ.小 结常用的作图语言(1)作线段AB=(2)过点 、 作直线(3)自点 、过点 作射线(4)连结 、 两点(5)延长 到 ,使 =(6)在线段 上截取 =(7)以点 为圆心,以 长为半径作圆(弧)(8)以点 为圆心,以 长为半径作弧交 于 点(9)分别以点 、 为圆心,以 、 长为作半径作弧,两弧交于 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画图与证明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画图与证明1、如图ABC Δ中,°=40∠B ,ACD ∠是ABC Δ的一个外角。
(1)用尺规作出ACD ∠的角平分线(保留作图痕迹)。
(2)若BA 的延长线与ACD ∠的角平分线交于E 点且°=20∠AEC ,求BAC ∠的度数。
2、如图,ABC Δ中,°==120∠,BAC AC AB 。
(1)用尺规作出AC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D (保留作图痕迹)。
(2)若DE=2cm ,求边BC 的长。
3、在ABC Δ中,.80∠,50∠°=°=ACB ABC 延长CB 至D ,使DB=BA ,延长BC 于E ,使CE=CA ,连接AD 、AE 。
(1)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
(2)求DAE ∠的度数。
4、在锐角ABC Δ中,AC AB >,分别以AB 、AC 为边向ABC Δ外作.ACE ΔABD Δ和等边等边连接BE 和CD 。
(1)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
(2)求证:BE=CD.5、在等边ABC Δ中,D 、E 分别是边BC 、AC 上一点,且BD=CE ,连接AD 、BE 交于F 点.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并求出AFE ∠度数。
6、在锐角ABC Δ中,AC AB ,AD 是ABC Δ的角平分线,DE 、DF 分别是ACD ΔΔ和ABD 的高,连接EF 。
(1)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
(2)判断AD 与EF 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7、在ABC Δ中,D 是BC 边上一点,且AB=AD=DC ,°=26∠BAD .(1)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
(2)求C ∠的度数。
8、如图是一个长方形纸片ABCD ,将其右下角沿对角线BD 向上折叠,C 点落在长方形纸片上方的E 点处。
(1)画出折叠后的图形。
(2)判断重叠部分三角形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9、在ABC Δ中,AB CD ⊥于点D ,CE 是ACB ∠的平分线,.60∠,20∠°=°=B A 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并求出ECD ∠的度数。
人教版_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第二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考试复习题六(含答案) (50)
人教版_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第二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考试复习题六(含答案)在△ABC 中,CA=CB=4,∠ACB=120°,将一块足够大的直角三角尺PMN(∠M=90°、∠MPN=30°)按如图所示放置,顶点P 在线段AB 上滑动,三角尺的直角边PM 始终经过点C ,并且与CB 的夹角∠PCB=α,斜边PN 交AC 于点D .(1)当PN ∥BC 时,∠ACP=_____度.(2)在点P 滑动的过程中,当AP 长度为多少时,△ADP 与△BPC 全等. (3)在点P 的滑动过程中,△PCD 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若可以,请求出夹角α的大小.【答案】90【解析】【分析】(1)当PN ∥BC 时,NPM α∠=∠,则1203090ACP ∠=︒︒=︒﹣;(2)根据120ACB ∠=︒,CA CB =,可得30A B ∠=∠=︒,再根据外角的性质可得APD α∠=∠,又AP BC =,可证ADP BPC ≌,即可得出结论.(3)在点P 的滑动过程中,PCD 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考虑:当PC PD =;PD CD =;PC CD =,分别求出夹角α的大小即可.【详解】(1)当PN ∥BC 时,30NPM α∠=∠=︒,又∵120ACB ∠=︒,∴1203090ACP ∠=︒-︒=︒,故答案为90︒;(2)当4AP =时,ADP BPC ≌,理由为:∵120ACB ∠=︒,CA CB =,∴30A B ∠=∠=︒,又∵APC ∠是BPC 的一个外角,∴30APC B αα∠=∠+∠=︒+∠,∵30APC DPC APD APD ∠=∠+∠=︒+∠,∴APD α∠=∠,又∵4AP BC ==时,∴()ADP BPC ASA ≌;(3)PCD 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则120PCD α∠=︒-,30CPD ∠=︒,①当PC PD =时,PCD 是等腰三角形, ∴18030752PCD PDC ︒-︒∠=∠==︒,即120α75︒-=︒, ∴45α∠=︒;②当PD CD =时,PCD 是等腰三角形, ∴30PCD CPD ∠=∠=︒,即12030α︒=︒﹣, ∴90α=︒;③当PC CD =时,PCD 是等腰三角形,∴30CDP CPD ∠=∠=︒,∴180230120PCD ∠=︒-⨯︒=︒,即120120α︒-=︒,∴0α=︒,此时点P 与点B 重合,点D 和A 重合,综合所述:当45α=︒或90︒或0︒时,PCD 是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条件证明全等,在不确定等腰三角形的腰和底边时,注意分类讨论.92.(2016.镇江)如图,AD 、BC 相交于点O ,AD=BC ,∠C=∠D=90°. (1)若∠ABC=35°,求∠CAO 的度数;(2)求证:CO=DO【答案】(1)20°;(2)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HL 证明Rt △ABC △Rt △BAD ;由全等的性质得∠BAD =△ABC ,根据直角三角形两直角互余可求∠BAC =55 º,从而可求出△CAO 的度数;(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AD =∠ABC ,BC =AD ,从而可证求证CO =DO .详解:∵∠D =∠C =90°,∴△ABC和△BAD都是Rt△,在Rt△ABC和Rt△BAD中,△AD=BC,AB=BA,∴Rt△ABC≌Rt△BAD(HL);∴∠BAD=∠ABC=35°.∵∠ABC=35°,△△BAC=90º-35º=55º,△△CAO=55º-35º=20º.(2)证明:∵Rt△ABC≌Rt△BAD,∴∠BAD=∠ABC,BC=AD,∴AO=BO,∴BC-BO=AD-AO,∴CO=DO.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SS”、“SAS”、“ASA”、“AAS”,“HL”;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93.如图,方格纸中的△ABC的三个顶点分别在小正方形的顶点(格点)上,请在方格纸上按下列要求画图.(1)在图①中画出与△ABC全等且有一个公共顶点的△A′B′C′;(2)在图②中画出与△ABC全等且有一条公共边的△A″B″C″.【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1)此题作法较多,可用平移来作,将△ABC沿射线CB平移,平移距离为BC的长,由此可得所求作的三角形.(2)以AB为公共边为例,作C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C",然后连接AC″和BC″即可.详解:(1)如图①;(2)如图②.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动手作图的能力,注意平移和轴对称作图的应用.题目不难,属于中等题型,掌握网格作图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是关键.94.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A=∠D,AC=DF,且AC∥DF.求证:△ABC≌△DEF.【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CB=∠DFE ,再根据ASA 定理证明△ABC ≌△DEF 即可.【详解】证明:∵ AC ∥DF ,∴ ∠ACB =∠DFE .在△ABC 和△DEF 中,∠A =∠D ,AC =DF ,∠ACB =∠DFE ,∴ △ABC ≌△DEF .(ASA)【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 、SAS 、ASA 、AAS 、HL .注意:AAA 、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95.已知,如图, ,12AC BD =∠=∠.(1)求证: ABC ∆≌BAD ∆;(2)若2325∠=∠=°,则D ∠= °.【答案】(1)证明见解析;(2)105°【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SAS 证明三角形ABC ∆≌BAD ∆.(2)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试题解析:(1),12AC BD =∠=∠.,AB=AB ,所以ABC ∆≌BAD ∆.(2)由(1)得∠1=△2,△D =△C ,2325∠=∠=︒,所以△C=180°-25°-25°-25°=105°.故∠D =△C=105°.点睛: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1)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SS).(2)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3)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4)有两角及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5)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有: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注:S 是边的英文缩写,A 是角的英文缩写 ,其中证明直角三角形所有5种方法都可以用;一般三角形SSA 不能证明三角形的全等.96.如图,在△ABC 中,∠ACB=90°,AC=BC ,AE 是BC 边上的中线,过点C 作AE 的垂线CF ,垂足为F ,过点B 作BD ⊥BC ,交CF 的延长线于点D .(1)求证:AE=CD ;(2)若,求BD 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2【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到D AEC ∠=∠.用AAS 证明DBC △≌ECA △,即可得出AE CD =.()2根据DBC △≌ECA △,得到,BD EC =根据AB =求得4,AC BC ==求出EC 的长度即可求出BD 的长.试题解析:(1)证明:DB BC CF AE ,,⊥⊥∴90DCB D DCB AEC ∠+∠=∠+∠=︒.∴D AEC ∠=∠.又∵90DBC ECA ∠=∠=︒,且BC CA =,在DBC △与ECA △中 90,D AEC DBC ECA BCAC .∠=∠⎧⎪∠=∠=⎨⎪=⎩∴DBC △≌ECA △(AAS ).∴AE CD =.(2)由(1)得DBC △≌ECA △,,BD EC ∴=∵AB =∴4AC BC ==, ∴1122BD EC BC AC ===, ∴2BD =.97.如图,已知点B 、E 、F 、C 在同一条直线上,∠A=∠D ,BE=CF ,且AB ∥CD ,求证:AE=DF .【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根据AB ∥CD ,得到B C ∠=∠,用ASA 证明ABE △≌DCF ,即可得到AE DF =.试题解析:证明:∵AB ∥CD ,∴B C ∠=∠,在ABE △和DCF 中,∵,A D AB CD B C ∠=∠⎧⎪=⎨⎪∠=∠⎩∴ABE △≌DCF (ASA ),∴AE DF =.98.阅读下面材料: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SAS”“ASA”“AAS”“SSS”)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HL”)后,小聪继续对“两个三角形满足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情形进行研究小聪将命题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在△ABC和△DEF中,AC=DF,BC=EF,∠B=∠E.小聪的探究方法是对∠B分为“直角、钝角、锐角”三种情况进行探究.第一种情况:当∠B 是直角时,如图1,△ABC和△DEF中,AC=DF,BC=EF,∠B=∠E=90°,根据“HL”定理,可以知道Rt△ABC≌Rt△DEF.第二种情况:当∠B 是锐角时,如图2,BC=EF,∠B=∠E<90°,在射线EM上有点D,使DF=AC,画出符合条件的点D,则△ABC和△DEF的关系是;A.全等B.不全等C.不一定全等第三种情况:当∠B是钝角时,如图3,在△ABC和△DEF中,AC=DF,BC=EF,∠B=∠E>90°.过点C作AB边的垂线交AB延长线于点M;同理过点F作DE边的垂线交DE延长线于N,根据“ASA”,可以知道△CBM≌△FEN,请补全图形,进而证出△ABC≌△DEF.【答案】第二种情况选C,理由见解析;第三种情况补全图见解析,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第二种情况选C.画出图形即可判断.第三种情况:先证明△CMA≌△FND,推出AM=DN,推出AB=DE,再证明△ABC≌△DEF即可.【详解】解:第二种情况选C.理由:由题意满足条件的点D有两个,故△ABC和△DEF不一定全等(如图所示)故选C.第三种情况补全图.证明:由△CBM≌△FEN得,CM=FN,BD=EN.在Rt△CMA和Rt△FND中,∵AC DF CM FN=⎧⎨=⎩,∴△CMA≌△FND,∴AM=DN,∴AB=DE.在△ABC和△DEF中,∵AC DF BC EF AB DE=⎧⎪=⎨⎪=⎩,∴△ABC≌△DEF.99.如图,∠ACB=90°,AC=BC,BE⊥CE于E,AD⊥CE于D,BE=3cm,AD=9cm.求:(1)DE的长;(2)若CE在△ABC的外部(如图),其它条件不变,DE的长是多少?【答案】(1)DE= 6cm;(2)DE= 12cm.【解析】【分析】(1)由余角的性质,推出∠CBE=∠ECA,再依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AS”,推出△BEC和△CDA全等,然后即得BE=CD,CE=AD,再由BE=3cm,AD=9cm,结合图形即可推出DE=6cm,(2)根据余角的性质推出∠CBE=∠ACD,再依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AS”,推出△BEC和△CDA全等,然后即得BE=CD,CE=AD,再由BE=3cm,AD=9cm,结合图形即可推出DE=12cm.解:(1)∵∠ACB=90°,BE⊥CE∴∠BCE+∠CBE=90°,∠BCE+∠ECA=90°,∴∠CBE=∠ECA,∠BEC=∠CDA.在△BEC和△CDA中,∵BEC CDACBE ECABC AC∠=∠⎧⎪∠=∠⎨⎪=⎩,∴△BEC≌△CDA(AAS),∴BE=CD,CE=AD.∵BE=3cm,AD=9cm,∴CD=3cm,CE=9cm,∴DE=CE﹣CD=6cm.(2)∵∠ACB=90°,BE⊥CE于E,AD⊥CE于D,∴∠BCE+∠CBE=90°,∠BCE+∠DCA=90°,∠BEC=∠CDA=90°,∴∠CBE=∠ACD.在△CBE和△ACD中,∵BEC CDACBE ACDBC AC∠=∠⎧⎪∠=∠⎨⎪=⎩,∴△CBE≌△ACD(AAS),∴BE=CD,CE=AD.∵BE=3cm,AD=9cm,∴DE=CD+CE=BE+AD=12cm.本题主要考查垂直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关键在于根据相关的判定定理推出相关的三角形全等.100.如图,已知在△ABC 和△ABD 中,AD = BC,∠DAB = ∠CBA,求证:∠C = ∠D.【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SAS”可证明△ADB△△BAC,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证明:在△ADB和△BAC中,∵AD=BC,△DAB=△CBA,AB=BA,△△ADB△△BAC(SAS),△△C=△D.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
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作图题及答案
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作图题及答案1.(2021秋•武昌区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3,2),B(﹣4,﹣1).(1)若△ABO与△A1B1O关于y轴的对称,则A1、B1的坐标分别是;(2)请仅用无刻度直尺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①在图1中,找一格点P,使得∠APO=45°;②在图2中,作出△ABO的高AQ.2.(2021秋•黄陂区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3),B(3,3)都在格点上.连接AB,AO,BO,仅用无刻度的直尺在给定网格中完成画图,画图过程用虚线表示.(1)△ABO的面积为(直接写出结果);(2)在AB上找点C,使∠AOC=45°;(3)在格点上找点D,使点A,D关于直线BO轴对称,直接写出点D的坐标(,);(4)连接BD,在BD上找点E,使BE=BC.3.(2021秋•江汉区期末)△ABC在如图所示的网格中,点A的坐标为(1,﹣1),点B的坐标为(3,1).(1)在网格中画出坐标系,并直接写出C点坐标;(2)作△ABC关于x轴对称的图形A'B'C';(3)已知M为网格中的一个格点.①若点M在x轴上,且△ABM的面积为2,写出点M的坐标;②写出以A,B,M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4.(2021秋•武汉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0,4),点B(3,0),AB=5.请按要求用无刻度的直尺作图(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称为格点).(1)在图1中将线段AB向左平移5个单位得线段CD(点A的对应点为C),并直接写出四边形ABDC 的面积为;(2)在图1中作出∠ABO的平分线BM,P为BM上的格点,则P点有个;(3)在图2中过O作AB的垂线ON,Q为ON上的格点,写出Q点的坐标为.5.(2021秋•汉阳区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网格中,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叫做格点.例如:A(0,4),B(4,2)都是格点.请仅用无刻度的直尺在网格中完成下列画图,保留连线的痕迹.(1)画出线段AB关于x轴对称的线段EF;(2)在x轴上找一点P,使AP+BP最小;(3)连接AP,BP,画出△APB关于y轴对称的△AP′B′.6.(2021秋•硚口区期末)如图是由小正方形组成的6×6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做格点,点A,B,C均是格点,仅用无刻度的直尺在给定网格中按要求画图(画图过程用虚线表示).(1)在图1中,画一个以AB为腰的等腰△ABD;(2)①在图2中,画一个以AB为腰,以A为直角顶点的等腰Rt△ABE;②在图2中,画AB延长线上的点F,使得∠CF A=45°.(3)在图3中,画AB的垂直平分线.7.(2021秋•青山区期末)如图,在8×7的网格中,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叫做格点,如A(1,4)、B (6,4)、C(3,0)都是格点,且BC=5.请用无刻度直尺在给定网格中画出下列图形,并保留作图痕迹.(画图过程用虚线表示,画图结果用实线表示).(1)过点A作AD∥BC,且AD=BC;(2)画△ABC的高BE,并直接写出E点坐标;(3)在AB上找点P,使∠BCP=45°:(4)作点P关于AC的对称点Q.8.(2021秋•江夏区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3,3),B(5,1),C(﹣2,﹣3).(1)在图中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并直接写出点A1,B1,C1的坐标.(2)求△ABC的面积.9.(2021秋•洪山区期末)如图,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作格点.点A、C、G、H在格点上,将点A先向右移动5格,再向上移动2格后得到点B,仅用无刻度的直尺在给定网格中按下列步骤完成画图,保留画图过程的痕迹,并回答问题:(1)在网格中标注点B,并连接AB;(2)在网格中找格点D,使得GD∥AB且GD=AB;(3)在网格中找格点E,使得CE⊥AB,垂足为F;(4)在线段GH上找一点M,使得∠AMG=∠BMH.10.(2021秋•江岸区期末)如图是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构成的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做格点,△ABC的顶点在格点上.请选择适当的格点,用无刻度的直尺在网格中完成下列画图,保留连线的痕迹,不要求说明理由.(1)如图1,作△ABC的中线AD;(2)如图2,作△ABC的高线CE;(3)如图3,点F是AC与网格线的交点,请在BC上作一点H,使FH∥AB;(4)如图4,直线a和直线b在网格线上,点A和点H在两条直线的两侧,请在直线a上作一点M,直线b上作一点N,使AM+MN+NH的值最小.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10小题)1.【解答】解:(1)如图,△A1B1O即为所求,则A1、B1的坐标分别(3,2),(4,﹣1);(2)①如图1在,点P即为所求(答案不唯一,(2,2),(﹣3,3)也满足条件);②如图2中,线段AQ即为所求.2.【解答】解:(1)△ABO的面积,故答案为:6;(2)如图所示:(3)如图所示,D(3,﹣1);故答案为:3;﹣1;(4)如图所示.3.【解答】解:(1)如图,(2)如图,△A'B'C'为所作;(3)①设M(t,0),∵△ABM的面积为2,∴|t﹣2|×2=2,解得t=0或t=4,∴M点坐标为(0,0)或(4,0)②以A,B,M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为13.4.【解答】解:(1)如图1,∵将线段AB向左平移5个单位得线段CD,∴AC=BD=5,∵AB5,∴CD=AB=5,∴AB=BD=CD=AC,∴四边形ABDC是菱形,∴四边形ABDC的面积=BD•OA=5×4=20;故答案为:20;(2)作射线BC,由(1)知,四边形ABDC是菱形,∴BC平分∠ABO,∴射线BM与射线BC是同一条射线,由图知满足条件的P点有4个,故答案为:4;(3)如图2,过点(4,3),(0,0)作直线,则OQ⊥AB,Q(4,3)或(﹣4,﹣3),故答案为:(4,3)或(﹣4,﹣3).5.【解答】解:(1)如图,线段EF即为所求;(2)如图,点P即为所求;(3)如图所示,△AP′B′即为所求.6.【解答】解:(1)如图1中,△ABD即为所求;(2)①如图2中,△ABE即为所求;②如图2中,∠AFC即为所求;(3)如图,直线PQ即为所求.7.【解答】解:(1)如图,线段AD即为所求;(2)如图,线段BE即为所求;(3)如图,点P即为所求;(4)如图,点Q即为所求.8.【解答】解:(1)如图,△A1B1C1即为所求.并直接写出点A1(﹣3,3),B1(﹣5,1),C1(2,﹣3).故答案为:(﹣3,3),(﹣5,1),(2,﹣3);(2)S△ABC=6×76×52×27×4=11.9.【解答】解:(1)如图,线段AB即为所求;(2)如图,线段DG即为所求;(3)如图,线段CE,点F即为所求;(4)如图,点M即为所求.10.【解答】解:(1)如图1中,线段AD即为所求;(2)如图2中,线段CE即为所求;(3)如图3中,线段FH即为所求;(4)如图4中,点M,点N即为所求.。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作图专题复习
作图专题复习学案学习目标(出示目标,齐读1分钟):1.能用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一个角的平分线;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2.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并能应用基本的尺规作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基本作图(课前完成1—8题)1.已知:∠AOB. 求作:∠A´O´B´,使∠A´O´B´=∠AOB.2.已知:∠AOB.求作:∠AOB的平分线.3.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4.过直线上一点P作直线l的垂线。
5.过直线外一点P作直线l的垂线。
6.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7.作△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A′B′C′.8.在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的位置如图所示.(1)请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B′C′;(其中A′、B′、C′分别是A,B,C的对应点,不写画法)(2)请直接写出A′,B′,C′三点的坐标: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归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 ,纵坐标。
点(x,y)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y轴对称的点横坐标 ,纵坐标。
点(x,y)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二、拓展提升(25分钟完成1—8题)1.用尺规作图,不能作出惟一三角形的是( )A.已知两角和夹边;B.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C.已知两边和夹角;D.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2.用尺规作图,不能作出惟一直角三角形的是( )A.已知两条直角边B.已知两个锐角C.已知一直角边和一锐角D.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3.作△ABC的高AD和中线AE。
4. 请画出三角形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5.找对称轴画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已知△ABC,及点A的对称点A′,请作出对称轴直线l,并画出△ABC关于直线l的对称图形。
人教版_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第二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考试复习题六(含答案) (26)
人教版_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第二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考试复习题六(含答案)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对角线BD 上一点,PE DC ⊥,PF BC ⊥,E 、F 分别为垂足,若3CF =,4CE =,求AP 的长.【答案】5【解析】【分析】连接CP 时,可以证明△APD ≌△CPD ,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到AP=CP ,由已知条件可以得出四边形PECF 是矩形,根据矩形对角线相等可得PC=EF ,结合已知条件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EF 的长,求出EF 的长即可得AP 的长.【详解】如图,连接PC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D DC ∴=,ADP CDP ∠∠=,PD PD =,APD ∴≌CPD ,AP CP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DCB 90∠∴=,PE DC ⊥,PF BC ⊥,∴四边形PFCE 是矩形,PC EF ∴=,DCB 90∠=,∴在Rt CEF 中,22222EF CE CF 4325=+=+=,EF 5∴=,AP CP EF 5∴===.【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P 与CP 相等是解题的关键.52.如图,AC 平分∠BCD ,AB =AD ,AE ⊥BC 于E ,AF ⊥CD 于F .(1)若∠ABE =60°,求∠CDA 的度数;(2)若AE =2,BE =1,CD =4.求四边形AECD 的面积.【答案】(1)120°;(2)9.【解析】【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AB=AD得出Rt△ABE和Rt△ADF全等,从而得出∠ADF=∠ABE=60°,根据平角得出∠ADC的度数;(2)、根据三角形全等得出FD=BE=1,AF=AE=2,CE=CF=CD+FD=5,最后根据S四边形AECD =S△AEC+S△ACD得出答案.【详解】解:(1)∵AC平分∠BCD,AE⊥BC,AF⊥CD,∴∠ACE=∠ACF,∠AEC=∠AFC=90°,∴AE=AF,在Rt△ABE和Rt△ADF中,AE=AF,AB=AD,∴Rt△ABE≌Rt△ADF(HL),∴∠ADF=∠ABE=60°,∴∠CDA=180°-∠ADF=120°;(2)由(1)知Rt△ABE≌Rt△ADF,∴FD=BE=1,AF=AE=2,在△AEC和△AFC中,∠ACE=∠ACF,∠AEC=∠AFC,AC=AC,∴△AEC≌△AFC(AAS),∴CE=CF=CD+FD=5,∴S四边形AECD=S△AEC+S△ACD=12EC·AE+12CD·AF=12×5×2+12×4×2=9.【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应用以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难度中等.理解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53.如图所示,已知AB是O的直径,直线L与O相切于点C,AC AD=,CD交AB于E,BF⊥直线L,垂足为F,BF交O于C.()1图中哪条线段与AE相等?试证明你的结论;()2若sin CBFAE=,求AB的值.∠=4【答案】(1)见解析;(2)20.【解析】【分析】(1)观察图象知:只有FG的长度与AE相当,可猜想AE=FG,然后着手证明它们相等;求简单的线段相等,通常是证线段所在的三角形全等,那么本题需要构造全等三角形,连接AC、CG,然后证△AEC≌△GCF;连接BD,由于弧AC=弧AD,那么BA⊥CD,根据垂径定理知∠D=∠BCE;由弦切角定理知∠FCB=∠D=∠DCB,那么它们的余角也相等,即∠FBC=∠EBC,那么弧CG=弧AC,即AC=CG,再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CF=CE,根据HL即可判定所求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由此得证.(2)由弦切角定理知∠FCG=∠FBC,它们的正弦值也相等,即可在Rt△FCG中,求得CG的长,也就得到了AC的长,在Rt△ACB中,CE⊥AB,由射影定理即可得到AB的长.【详解】解:(1)FG=AE,理由如下:连接CG、AC、BD;∵AC AD=,∴BA⊥CD,∴BC BD=,即∠D=∠BCD;∵直线L切⊙O于C,∴∠BCF=∠D=∠BCD,∴∠FBC=∠ABC,∴CG AC=,CE=CF;∴AC=CG;△ACE和△GCF中,AC=CG、CE=CF,∠AEC=∠CFG=90°,∴Rt△AEC≌Rt△GCF,则AE=FG.(2)∵FC切⊙O于C,∴∠FCG=∠FBC,即sin∠FCG=sin∠;在Rt△FCG中,FG=AE=4,CG=FG÷sin∠∴在Rt△ABC中,CE⊥AB,由射影定理得:AC2=AE•AB,即AB=AC2÷AE=20.【点睛】此题主要涉及到: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弦切角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点;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来求得AE=FG 是解决此题的关键.54.如图,点E ,C 在BF 上,BE FC =,45ABC DEF ∠=∠=,90A D ∠=∠=.()1求证:AB DE =;()2若AC 交DE 于M ,且AB =ME =CE 绕点C 顺时针旋转,使点E 旋转到AB 上的G 处,求旋转角ECG ∠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15°.【解析】【分析】(1)通过证明△ABC ≌△DEF 即可得出AB=DE .(2)要求角的度数就要解直角三角形,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来计算.【详解】(1)证明:∵BE=FC ,∴BC=EF ,又∵∠ABC=∠DEF ,∠A=∠D ,∴△ABC ≌△DEF ,∴AB=DE .(2)解:∵∠DEF=∠B=45°,∴DE ∥AB ,∴∠CME=∠A=90°,∴ , ,∴在Rt △MEC 中,,∴CG=CE=2,在Rt △CAG 中,cos ∠ACG=AC CG ∴∠ACG=30°,∴∠ECG=∠ACB-∠ACG=45°-30°=15°.【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了旋转变换作图,三角形全等和解直角三角形的综合应用. 55.如图,//AD BC ,90A ∠=,E 是AB 上的一点,且AD BE =,12∠=∠. ()1求证:ADE ≌BEC ;()2若6AD =,14AB =,请求出CD 的长.【答案】(1)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可得到∠A=△B=90°,DE=CE ,AD=BE 从而利用HL 判定两三角形全等;(2)由三角形全等可得到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由已知可推出∠DEC=90°,由已知我们可求得BE、AE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得ED、DC 的长.【详解】解:(1)△AD△BC,△A=90°,△1=△2,△△A=△B=90°,DE=CE.△AD=BE,△△ADE△△BEC.(2)由△ADE△△BEC得∠AED=△BCE,AD=BE.△△AED+△BEC=△BCE+△BEC=90°.△△DEC=90°.又∵AD=6,AB=14,△BE=AD=6,AE=14-6=8.△△1=△2,△10..△此题考查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勾股定理的运用能力.56.如图,在锐角△ABC中,AB=2cm,AC=3cm.(1)尺规作图:作BC边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BC于点D、E(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2)在(1)的条件下,连结BD,求△ABD的周长.【答案】(1)作图见解析;(2)ABD的周长为5cm.【解析】分析:(1)利用基本作图(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DE垂直平分BC;(2)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B=DC,则利用等量代换得到△ABD 的周长=AB+AC,然后把AB=2cm,AC=3cm代入计算计算.详解:(1)如图,DE为所作;(2)∵DE垂直平分BC,∴DB=DC,∴△ABD的周长=AB+BD+AD=AB+CD+AD=AB+AC=2+3=5(cm).点睛:本题考查了基本作图:熟练掌握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57.(1)如图1,四边形ABCD中,AB=7,BC=3,∠ABC=∠ACD=∠ADC=45°,求BD的长;(2)如图2,在(2)的条件下,当△ACD在线段AC的左侧时,求BD的长.【答案】-3.【解析】【分析】(1)在△ABC的外部,以A为直角顶点作等腰直角△BAE,使∠BAE=90°,AE=AB,连接EA、EB、EC,证明△EAC≌△BAD,证明BD=CE,然后在直角三角形BCE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2)在线段AC的右侧过点A作AE⊥AB于点A,交BC的延长线于点E,证明△EAC≌△BAD,证明BD=CE,即可求解.【详解】(1)如图1,在△ABC的外部,以A为直角顶点作等腰直角△BAE,使∠BAE=90°,AE=AB,连接EA、EB、EC.∵∠ACD=∠ADC=45°,∴AC=AD,∠CAD=90°,∴∠BAE+∠BAC=∠CAD+∠BAC,即∠EAC=∠BAD,在△EAC 和△BAD 中,AE AB EAC BAD AC AD ===⎧⎪∠∠⎨⎪⎩, ∴△EAC ≌△BAD ,∴BD=CE .∵AE=AB=7,∴∠ABE=∠AEB=45°,又∵∠ABC=45°,∴∠ABC+∠ABE=45°+45°=90°,∴=∴(3)如图2,在线段AC 的右侧过点A 作AE ⊥AB 于点A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E ,连接BE .∵AE ⊥AB ,∴∠BAE=90°,又∵∠ABC=45°,∴∠E=∠ABC=45°,∴AE=AB=7,又∵∠ACD=∠ADC=45°,∴∠BAE=∠DAC=90°,∴∠BAE-∠BAC=∠DAC-∠BAC ,即∠EAC=∠BAD ,在△EAC 和△BAD 中,AE AB EAC BAD AC AD ===⎧⎪∠∠⎨⎪⎩, ∴△EAC ≌△BAD ,∴BD=CE ,∵BC=3,∴-3.【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确理解三个题目之间的联系,构造(1)中的全等三角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58.如图,AB=EB ,BC=BF ,ABE CBF ∠=∠.EF 和AC 相等吗?为什么?【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因为∠ABE=∠CBF ,所以都加上∠CBE 得到∠ABC=∠EBF ,再根据“边角边”判定方法判定△ABC 与△EBF 全等,最后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解答即可.详解:EF=AC.理由:∵∠ABE=∠CBF,△△ABE+△EBC=△CBF+△EBC,即∠ABC=∠EBF,在△ABC和△EBF中,AB=EB,△ABC=△EBF,BC=BF△△ABC△△EBF(SAS),△EF=A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边角边”的判定方法,证出对应角∠ABC=∠EBF是运用判定定理证明的关键.59.如图24①,点A,B,C,D在同一直线上,AB=CD,作EC⊥AD 于点C,FB⊥AD于点B,且AE=DF.(1)求证:EF平分线段BC;(2)若将△BFD沿AD方向平移得到图②时,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请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分析】(1)现根据CE△AD,BF△AD,可得△ACE=△DBF=90°,由于AB=CD,所以AB+BC=BC+CD,即AC=DB,在Rt△ACE和Rt△DBF中,AE DF AC DB =⎧⎨=⎩,可证Rt △ACE △Rt △DBF ,继而可得CE=FB, 在Rt △CEG 和Rt △BFG 中,90ECG FBG EGC BGF EC FB ∠=∠=︒⎧⎪∠=∠⎨⎪=⎩,可证Rt △CEG △Rt △BFG, 可得CG=BG ,即EF 平分线段BC.(2)先根据CE ⊥AD,BF ⊥AD,可得△ACE =△DBF =90°,由于AB=CD,可得AB-BC=CD-BC,即AC=DB,在Rt △ACE 和Rt △DBF 中,AE DF AC DB =⎧⎨=⎩,可证Rt △ACE △Rt △DBF,可得CE=FB,在Rt △CEG 和Rt △BFG 中,90ECG FBG EGC BGF EC FB ∠=∠=︒⎧⎪∠=∠⎨⎪=⎩,可证Rt △CEG △Rt △BFG, 可得CG=BG ,即EF 平分线段BC.【详解】(1)因为CE △AD ,BF △AD ,所以△ACE =△DBF =90°,因为AB=CD,所以AB+BC=BC+CD,即AC=DB,在Rt △ACE 和Rt △DBF 中,AE DF AC DB =⎧⎨=⎩, 所以Rt △ACE △Rt △DBF ,所以CE=FB,在Rt △CEG 和Rt △BFG 中,90ECG FBG EGC BGF EC FB ∠=∠=︒⎧⎪∠=∠⎨⎪=⎩, 所以Rt △CEG △Rt △BFG,所以CG=BG ,即EF 平分线段BC.(2)(1)中结论成立,理由为:因为CE ⊥AD,BF ⊥AD,所以△ACE =△DBF =90°,因为AB=CD,所以AB-BC=CD-BC,即AC=DB,在Rt △ACE 和Rt △DBF 中,AE DF AC DB =⎧⎨=⎩, 所以Rt △ACE △Rt △DBF,所以CE=FB,在Rt △CEG 和Rt △BFG 中,90ECG FBG EGC BGF EC FB ∠=∠=︒⎧⎪∠=∠⎨⎪=⎩, 所以Rt △CEG △Rt △BFG,所以CG=BG ,即EF 平分线段B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60.在Rt △ABC 中,BC =AC ,∠ACB =90°,D 为射线AB 上一点,连接CD,过点C作线段CD的垂线l,在直线l上,分别在点C的两侧截取与线段CD相等的线段CE和CF,连接AE,BF.(1)当点D在线段AB上时(点D不与点A,B重合),如图23(a).①请你将图形补充完整;②线段BF,AD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线段BF,AD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2)当点D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3(b).在(1)中②问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成立,请进行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答案】(1)①见解析;②垂直,相等;(2)成立,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①如图所示.②根据CD⊥EF,可得∠DCF=90°.由于∠ACB=90°,可得∠ACB=∠DCF,∠ACD=∠BCF.根据AC=BC,CD=CF,可判定△ACD≌△BC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BF,∠BAC=∠FB C,继而可得∠ABF=∠ABC+∠FBC=∠ABC+∠BAC=90°,即BF⊥AD.(2)根据CD⊥EF,可得∠DCF=90°,由于∠ACB=90°,可证∠DCF=∠ACB,所以∠DCF+∠BCD=∠ACB+∠BCD,继而可得∠BCF=∠ACD,根据AC =BC,CD=CF,可判定△ACD≌△BC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BF,∠BAC=∠FBC,所以∠ABF=∠ABC+∠FBC=∠ABC+∠BAC=90°,即BF⊥AD.【详解】解:(1)①如图所示.②∵CD⊥EF,∴∠DCF=90°.∵∠ACB=90°,∴∠ACB=∠DCF,∴∠ACD=∠BCF.又∵AC=BC,CD=CF,∴△ACD≌△BCF,∴AD=BF,∠BAC=∠FB C,∴∠ABF=∠ABC+∠FBC=∠ABC+∠BAC=90°,即BF⊥AD.故答案为:垂直,相等.(2)成立.证明:∵CD⊥EF,∴∠DCF=90°,∵∠ACB=90°,∴∠DCF=∠ACB,∴∠DCF+∠BCD=∠ACB+∠BCD,∴∠BCF=∠ACD,又∵AC=BC,CD=CF,∴△ACD≌△BCF,∴AD=BF,∠BAC=∠FBC,∴∠ABF=∠ABC+∠FBC=∠ABC+∠BAC=90°,即BF⊥A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数学备考---几何综合 Word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数学备考----几何综合(Word版)1.如图,在△ABC 中,AB=AC,∠BAC=90°,点D 是边BC 上的动点,连接AD,点C 关于直线AD 的对称点为点E,射线BE 与射线AD 交于点F.(1)在图中,依题意补全图形;(2)记∠DAC=α(α<45°),求∠ABF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3)若△ACE 是等边三角形,猜想EF 和BC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如图,CN 是等边△ABC 的外角∠ACM 内部的一条射线,点A 关于CN 的对称点为D,连接AD,BD,CD,其中AD,BD 分别交射线CN 于点E,P.(1)依题意补全图形;(2)若∠ACN=α,求∠BDC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3)用等式表示线段PB,PC 与P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数学老师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题:在△ABC 中,AB=AC≠BC,点D 和点A 在直线BC 的同侧,BD=BC,∠BAC=α,∠DBC=β,α+β=120°,连接AD,求∠ADB 的度数.小聪提供了研究这个问题的过程和思路:先从特殊问题开始研究,当α=90°,β=30° 时(如图1),利用轴对称知识,以AB为对称轴构造△ABD的轴对称图形△ABD′,连接CD′(如图2),然后利用α=90°,β=30°以及等边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便可解决这个问题.(1)请结合小聪研究问题的过程和思路,求出这种特殊情况下∠ADB 的度数;(2)结合小聪研究特殊问题的启发,请解决数学老师布置的这道作业题;(3)解决完老师布置的这道作业题后,小聪进一步思考,当点D 和点A 在直线BC 的异侧时,且∠ADB的度数与(1)中相同,则α,β满足的条件为(直接写出结果).4.如图1,在△ABC 中,∠ACB=2∠B,∠BAC 的平分线AO 交BC 于点D,点H 为AO上一动点,过点H 作直线l⊥AO 于H,分别交直线AB、AC、BC 于点N、E、M.( 1 )当直线l 经过点 C 时(如图 2 ),证明:BN =CD ;(2)当M 是BC 中点时,写出CE 和CD 之间的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3)请直接写出BN、CE、CD 之间的等量关系.5.如图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AB=AC,∠BAC=90°,点D 在BC 边上,连接AD,AE⊥AD,AE=AD,连接CE,DE.(1)求证:∠B=∠ACE;(2)点A 关于直线CE 的对称点为M,连接CM,EM.①补全图形并证明∠EMC=∠BAD;②利用备用图进行画图、试验、探究,找出当D,E,M 三点恰好共线时点D 的位置.请直接写出此时∠BAD 的度数,并画出相应的图形.6.在△ABC 中,AB=AC,在△ABC 的外部作等边三角形△ACD,E 为AC 的中点,连接DE 并延长交BC 于点F,连接BD.(1)如图1,若∠BAC=100°,求∠BDF 的度数;(2)如图2,∠ACB 的平分线交AB 于点M,交EF 于点N,连接BN.①补全图2;②若BN=DN,求证:MB=MN.7.在△ABC 中,∠A=60°,BD,CE 是△ABC 的两条角平分线,且BD,CE 交于点F.(1)如图1,用等式表示BE,BC,CD 这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小东通过观察、实验,提出猜想:BE+CD=BC.他发现先在BC 上截取BM,使BM=BE,连接FM,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证明CM=CD 即可.①下面是小东证明该猜想的部分思路,请补充完整:ⅰ)在BC 上截取BM,使BM=BE,连接FM,则可以证明△BEF 与全等,判定它们全等的依据是;ⅱ)由∠A=60°,BD,CE 是△ABC 的两条角平分线,可以得出∠EFB=°;…②请直接利用ⅰ),ⅱ)已得到的结论,完成证明猜想BE+CD=BC的过程.(2)如图2,若∠ABC=40°,求证:BF=CA.8.在等边△ABC 中,点D 在BC 边上,点E 在AC 的延长线上,DE=DA(如图1)(1)求证:∠BAD=∠EDC;(2)点E 关于直线BC 的对称点为M,连接DM,AM.①依题意将图2 补全;②小姚通过观察,实验提出猜想:在点D 运动的过程中,始终有DA=AM,小姚把这个猜想与同学们进行交流,通过讨论,形成了证明该猜想的几种想法:想法1:要证明DA=AM,只需证△ADM 是等边三角形;想法2:连接CM,只需证明△ABD≌△ACM 即可.请你参考上面的想法,帮助小姚证明DA=AM(一种方法即可)9.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1)如图1,点D 在AB 边上,点E 在AC 边上,BD=CE,BE 与CD 交于点F.试判断BF 与CF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2)点D 是AB 边上的一个动点,点E 是AC 边上的一个动点,且BD=CE,BE 与CD 交于点F.若△BFD 是等腰三角形,求∠FBD 的度数.10.已知:在△ABC 中,∠ABC<60°,CD 平分∠ACB 交AB 于点D,点E 在线段CD 上(点E不与点C、D重合),且∠EAC=2∠EBC.(1)如图1,若∠EBC=27°,且EB=EC,则∠DEB=°,∠AEC=°.(2)如图2,①求证:AE+AC=BC;②若∠ECB=30°,且AC=BE,求∠EBC 的度数.11.在△ABC 中,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1)如图1,过C 作CE∥AD 交BA 延长线于点E,若F 为CE 的中点,连接AF,求证:AF⊥AD;(2)如图2,M 为BC 的中点,过M 作MN∥AD 交AC 于点N,若AB=4,AC=7,求NC 的长.12.如图,在△ABC 中,AC=BC,∠ACB=90°,D 为△ABC 内一点,∠BAD=15°,AD =AC,CE⊥AD 于E,且CE=5.(1)求BC 的长;(2)求证:BD=CD.13.在Rt△ABC 中,∠ACB=90°,∠A=30°,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AB 于点E.(1)如图1,连接EC,求证:△EBC 是等边三角形;(2)点M是线段CD上的一点(不与点C,D重合),以BM为一边,在BM的下方作∠BMG=60°,MG 交DE 延长线于点G.请你在图2 中画出完整图形,并直接写出MD,DG 与AD 之间的数量关系;(3)如图3,点N 是线段AD 上的一点,以BN 为一边,在BN 的下方作∠BNG=60°,NG 交DE 延长线于点G.试探究ND,DG 与AD 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14.已知:如图,在△ABC 中,如果∠A 是锐角,点D,E 分别在AB,AC 上,且∠DCB=求证:BD=CE.15.在△ABC 中,AB>BC,直线l 垂直平分AC.(1)如图1,作∠ABC 的平分线交直线l 于点D,连接AD,CD.①补全图形;②判断∠BAD 和∠BCD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如图2,直线l 与△ABC 的外角∠ABE 的平分线交于点D,连接AD,CD.求证:∠BAD=∠BCD.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BO 为等边三角形,O 为坐标原点,点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D,连接AD,BD,OD,其中AD,BD 分别交y 轴于点E,P.(1)如图1,若点B 在x 轴的负半轴上时,直接写出∠BDO 的度数;(2)如图2,将△ABO 绕点O 旋转,且点A 始终在第二象限,此时AO 与y 轴正半轴夹角为α,60°<α<90°,依题意补全图形,并求出∠BDO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3)在第(2)问的条件下,用等式表示线段BP,PE,PO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果17.(1)老师在课上给出了这样一道题目:如图1,等边△ABC边长为2,过AB边上一点P 作PE⊥AC 于E,Q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且AP=CQ,连接PQ 交AC 于D,求DE 的长.小明同学经过认真思考后认为,可以通过过点P 作平行线构造等边三角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请根据小明同学的思路直接写出DE 的长.(2)【类比探究】老师引导同学继续研究:1.等边△ABC 边长为2,当P 为BA 的延长线上一点时,作PE⊥CA 的延长线于点E,Q 为边BC 上一点,且AP=CQ,连接PQ 交AC 于D.请你在图2 中补全图形并求DE 的长.2.已知等边△ABC,当P 为AB 的延长线上一点时,作PE⊥射线AC 于点E,Q 为(①BC 边上;②BC 的延长线上;③CB 的延长线上)一点,且AP=CQ,连接PQ 交直线AC于点D,能使得DE的长度保持不变.(将答案的编号填在横线上)18.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的外侧作直线AP,点C 关于直线AP 的对称点为点D,连接AD,BD,其中BD 交直线AP 于点E.(1)依题意补全图形;(2)若∠PAC=20°,求∠AEB 的度数;(3)连结CE,写出AE,BE,C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19.如图1,在△ABC 中,∠A 的外角平分线交BC 的延长线于点D.(1)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交DA 的延长线于点P,连接PB,PC.①利用尺规作图补全图形1,不写作法,保留痕迹;②求证:∠BPC=∠BAC;(2)如图2,若Q 是线段AD 上异于A,D 的任意一点,判断QB+QC 与AB+AC 的大小,并予以证明.第10页(共17页)20.如图,在△ABC 中,BA=BC,点D 为△ABC 外一点,连接DA,∠DAC 恰好为25°,线段AD 沿直线AC 翻折得到线段AD′,过点C 作AD 的平行线交AD′于点E,连接BE.(1)求证:AE=CE;(2)求∠AEB 的度数.21.如图①,在△ABC 中,D、E 分别是AB、AC 上的点,AB=AC,AD=AE,然后将△ADE 绕点A 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连接BD,CE,得到图②,将BD、CE 分别延长至M、N,使BD,EN=CE,得到图③,请解答下列问题:(1)在图②中,BD 与CE 的数量关系是;(2)在图③中,猜想AM 与AN 的数量关系,∠MAN 与∠BAC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2.在等边△ABC 中,点E 在AB 上,点D 在CB 的延长线上,且ED=EC.(1)若点E 是AB 的中点,如图1,求证:AE=DB.(2)若点E 不是AB 的中点时,如图2,试确定线段AE 与DB 的大小关系,并写出证明过程.23.在解决线段数量关系问题中,如果条件中有角平分线,经常采用下面构造全等三角形的解决思路,如:在图1 中,若C 是∠MON 的平分线OP 上一点,点A 在OM 上,此时,在ON上截取OB=OA,连接BC,根据三角形全等判定(SAS),容易构造出全等三角形△OBC 和△OAC,参考上面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如图2,在非等边△ABC 中,∠B=60°,AD,CE 分别是∠BAC,∠BCA 的平分线,且AD,CE 交于点F,求证:AC=AE+CD.24.如图:在Rt△ABC 中,AB=AC,∠BAC=90°,O 为BC 的中点.(1)写出点O 到△ABC 的三个顶点A、B、C 距离之间的关系;(2)如果点M、N 分别在线段AB、AC 上移动,移动中保持AN=BM,请判断△OMN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5.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ADC 与△ABC 关于直线AC 对称,AE 与CD 垂直交BC 的延长线于点E,∠EAF=45°,且AF 与AB 在AE 的两侧,EF⊥AF.(1)依题意补全图形.(2)①在AE 上找一点P,使点P 到点B,点C 的距离和最短;②求证:点D 到AF,EF 的距离相等.26.如图,△ABC 中,AB=AC,AD⊥BC 于点D,延长AB 至点E,使∠AEC=∠DAB.判断CE 与AD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7.已知C 是线段AB 垂直平分线m 上一动点,连接AC,以AC 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CD,点D 在直线AB 的上方,连接DB 与直线m 交于点E,连接BC,AE.(1)如图1,点C 在线段AB 上.①根据题意补全图1②求证:∠EAC=∠EDC;(2)如图2,点C 在直线AB 的上方,0°<∠CAB<30°,用等式表示线段BE,CE,D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8.在等边△ABC 外作射线AD,使得AD 和AC 在直线AB 的两侧,∠BAD=α(0°<α<180°),点B关于直线AD的对称点为P,连接PB,PC.(1)依题意补全图1;(2)在图1 中,求∠BPC 的度数;(3)直接写出使得△PBC 是等腰三角形的α的值.29.在△DEF 中,DE=DF,点B 在EF 边上,且∠EBD=60°,C 是射线BD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B重合,且BC≠BE),在射线BE上截取BA=BC,连接AC.(1)当点C 在线段BD 上时,①若点C 与点D 重合,请根据题意补全图1,并直接写出线段AE 与BF 的数量关系为;②如图2,若点C 不与点D 重合,请证明AE=BF+CD;(2)当点C 在线段BD 的延长线上时,用等式表示线段AE,BF,CD 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果,不需要证明).30.解决下面问题:如图,在△ABC 中,∠A 是锐角,点D,E 分别在AB,AC 上,且∠A,BE 与CD 相交于点O,探究BD 与C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小新同学是这样思考的:在平时的学习中,有这样的经验:假如△ABC 是等腰三角形,那么在给定一组对应条件,如图a,BE,CD 分别是两底角的平分线(或者如图b,BE,CD 分别是两条腰的高线,或者如图c,BE,CD 分别是两条腰的中线)时,依据图形的轴对称性,利用全等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就可证得更多相等的线段或相等的角.这个问题也许可以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轴对称图形来解决.请参考小新同学的思路,解决上面这个问题.31.如图,在△ABC 中,AB=AC,P 为△ABC 内一点,且∠BAP=70°,∠ABP=40°,(1)求证:△ABP 是等腰三角形;(2)连接PC,当∠PCB=30°时,求∠PBC 的度数.32.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右侧作射线CP,∠ACP=α(0<α<60°),点A关于射线CP 的对称点为点D,BD 交CP 于点E,连接AD,AE.(1)求∠DBC的大小(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2)在α(0°<α≤60°)的变化过程中,∠AEB 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发生变化,请直接写出变化的范围;如果不发生变化,请直接写出∠AEB 的大小;(3)用等式表示线段AE,BD,C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3.如图,在等边△ABC 中,点D 是线段BC 上一点作射线AD,点B 关于射线AD 的对称点为E,连接EC 并延长,交射线AD 于点F.(1)补全图形;(2)求∠AFE 的度数;(3)用等式表示线段AF、CF、E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4.△ABC 是等边三角形,AC=2,点C 关于AB 对称的点为C',点P 是直线C'B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P,作∠APD=60°交射线BC 于点D.(1)若点P在线段C'B上(不与点C',点B重合).①如图1,若点P 是线段C'B 的中点,则AP 的长为;②如图2,点P 是线段C'B 上任意一点,求证:PD=PA;(2)若点P 在线段C'B 的延长线上.①依题意补全图3;②直接写出线段BD,AB,BP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35.等边△ABC 的边长为4,D 是射线BC 上任一点,线段AD 绕点D 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DE,连接CE.(1)当点D 是BC 的中点时,如图1,判断线段BD 与CE 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2)当点D 是BC 边上任一点时,如图2,请用等式表示线段AB,CE,C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当点D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且CD=1 时,如图3,求线段CE 的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则H即为工厂位置.
四、网格作图
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A(0,1), B(3,2),C(1,4)均在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
(1)画出△ABC关于x轴的对称图形△A1B1C1; (2)将△A1B1C1沿x轴方向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得到
△A2B2C2,写出顶点 A2,B2,C2的坐标.
解:如图,作出AB和BC的中垂线,相交于点P, 则点P是所求的到三村距离相等的点
11.如图,在△ABC中,AB=AC,∠BAC=120°. (1)用尺规作出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E,交BC于点F. (2)若BF=3,求CF的长度.
解:(1)如图所示:
(2)连接AF.
∵AB=AC,∠BAC=120°
∴∠B=∠C=
1 2
(180°-120°)=30°
又由(1)知BF=AF
∴∠FAB=∠B=30°
∴∠FAC=120°-30°=90°
∴CF=2AF=2BF=2×3=6
12. 如图,已知甲村和乙村靠近公路a,b,为了发展经济, 甲、乙两村准备合建一个工厂,经协商,工厂必须满足 以下要求:
(1)到两村的距离相等; (2)到两条公路的距离相等.你能帮忙确定工厂的位置吗?
解:如图
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分别为 A(2,3),B(3,1),C(-2,-2).
(1)请在图中作出△ABC关于y轴的轴对称图形△A′B′C′(A,B,C 的对称点分别是A′,B′,C′),并直接写出A′,B′,C′的坐标.
(2)求△A′B′C′的面积.
解:(1)如图所示,点A′(-2,3), B′(-3,1),C′(2,-2);
解:设a、b相交于点O.甲村为点E,乙村为点D.
①以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于直线a、b于
点A、B;
②分别以A、B为圆心,大于 1 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
点C,连接OC;
2
③连画接弧E,D两,弧分交别于以FE、、GD两为点圆,心连,接以F大G于;12 ED长为半径
④FG与OC相交于点H,
解:作法:画射线CF; 再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OB于E、D; 以C为圆心,OD长为半径; 然后再以N为圆心,ED长为半径画弧,交前弧于M,过M作 射线AE可得∠ECF. 如图所示:∠ECF即为所求.
3.作一个角的平分线. 已知:∠AOB. 求作:射线OC,使∠AOC=∠BOC.
解:作法:①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M,交OB
(2)请直接写出△AEF与四边形ABCD的重叠部分的面积.
解:(1)△AEF如图所示:
(2)重叠部分的面积= 1 ×4×4-1
2
2
×2×2
=8-2
=6.
五、最短路径问题 17.如图,小红要从一间房的A点出发到河岸打水后再送到 另一间房的B点,请通过作图替小红找出最短的路径. 画出小红走的路线.
解:作点A关于河岸的对称点A′, 连接A′B,交河岸于点O,则点O 就是小红取水点,此时小红走的 路线A→O→B就是最短路线.
18.如图,E,F分别是△ABC的边AB,AC上的两定点, 在BC上求一点M,使△MEF的周长最短.
解:作点E关于BC的对称点E′, 连接E′F,交BC于点M, 则M就是所求的点.
谢谢!
(2)用大正方形面积减去三个直角三角形面积,
S△A′B′C′=25-
1 2
4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2
1
2
1 2
5
3
=6.5.
16.如图,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四边形 ABCD的四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点E在BC边上, 且点E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连接AE.
(1)在图中画出△AEF,使△AEF与△AEB关于直线AE对称,点F 与点B是对称点;
5.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1)已知:直线l与直线外一点A. 求作:直线AB,使AB⊥l于B.
解:作法:如图:①在直线l上任取两点M、N; ②分别以点M、N为圆心,MA,NA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 于点Q ③连接AQ,交直线l于B.则直线AB就是所求作的直线.
(2)已知:直线l与直线l上一点A. 求作:直线AB,使AB⊥l于A.
三、作垂直平分线及综合 9.如图,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AB上由A向B行驶,M,N是 位于公路AB两侧的村庄,当汽车行驶到哪个位置时,与 村庄M,N的距离相等?请画图说明.
解:(1)连接MN; (2)作线段MN的垂直平分线l, 交直线AB于C点, 则C点即为所求.
10.如图,A,B,C三点表示三个村庄,为了解决村民子女 就近入学的问题,计划新建一所小学,要使学校到三个村 庄距离相等,请你在图中确定学校的位置.
解:(1)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
(2)如图所示:△A2B2C2即为所求, 点A2(-3,-1),B2(0,-2),C2(-2,-4).
14.在3×3的正方形网格图中,有格点三角形ABC和格点三角 形DEF,且△ABC和△DEF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A,B,C 的对称点依次分别是D,E,F),请在图中画出三个这样的 △DEF.
7.如图,在△ABC中,∠B=50°,∠C=60°. (1)用尺规作出∠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 (2)求∠ADC的度数.
解:(1)如图
(2)∵∠BAC=180°-∠B-∠C
=180°-50°-60°
=70°
∴∠DAC= 1 ∠BAC= 1 ×70°=35°
2
2
∴∠ADC=180°-∠DAC-∠C
=180°-35°-60°
=85°.
8.已知△ABC,AB=AC,∠A=36°. (1)用尺规作∠ABC的平分线交AC于点D. (2)证明△BCD是等腰三角形.
(1)解:如图所示,BD即为所求;
(2)证明: ∵AB=AC, ∴∠ABC=∠C. ∵∠A=36°, ∴∠ABC=∠ACB=(180°-36°)÷2=72°, ∵BD平分∠ABC, ∴∠ABD=∠DBC=36°, ∴∠BDC=36°+36°=72°=∠C. ∴BD=BC, ∴△DBC是等腰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 专题六 作图专题
一、五个基本尺规作图 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已知:线段a. 求作:线段AB,使AB=a.
解:作法: (1)作射线AC; (2)在射线AC上截取AB=a,则线段AB就是所要求作 的线段.
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已知:∠α. 求作:∠ECF,使∠ECF=∠α.
于点N(如图);
②分别以M、N为圆心,都以不小于
1 2
MN长为半径画
弧,两弧交于点C;
③作射线OC.则射线OC就是∠AOB的平分线.
4.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已知:线段AB. 求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N.
解:作法如下:如图, (1)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大于 1 AB的长为半径画弧,
2
两弧相交于M、N两点; (2)作直线MN.直线MN就是所求作的垂直平分线.
(2)解:作法:如图:①以A为圆心,
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l于M、N两点;
②分别以M、N为为圆心,以大于
1 2
MN长为半径画弧,
两弧分别相交于P、B两点;
③连接AB,则直线AB就是所要求作的.
二、作角平分线及综合 6.如图,在直线a上找出点P,使得点P到OA和OB的距离
相等.
作法:作∠AOB的平分线,交直线a 于点P,则点P就是所要求作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