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基础教案

合集下载

平面设计基础教案

平面设计基础教案

平面设计基础教案一、课程简介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是介绍平面设计的基本知识、技巧和应用的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平面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提高设计的美感和实用性。

本课程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2.掌握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3.学会分析和评价不同类型的平面设计作品;4.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审美能力;5.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平面设计项目。

三、教学内容1.平面设计概述1.1 平面设计的定义和发展历史1.2 平面设计的分类和应用领域1.3 平面设计的重要性和作用2.设计原则与元素2.1 色彩原理与运用2.2 图形原理与运用2.3 字体原理与运用3.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3.1 Photoshop的基本工具与功能3.2 Illustrator的基本工具与功能3.3 InDesign的基本工具与功能4.平面设计案例分析4.1 品牌标志设计4.2 海报设计4.3 广告设计5.创意思维培养5.1 创意思维的概念和特点5.2 创意思维的方法和技巧5.3 创意思维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6.项目实践6.1 设计一个品牌标志6.2 设计一个海报6.3 设计一个广告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平面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等,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分析和讨论不同类型的平面设计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

3.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运用设计软件进行实践操作,锻炼设计技能和创意思维。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设计理念和设计作品,促进彼此的学习和成长。

五、教学评估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2.设计作品评价:对学生设计作品进行评价,包括创意性、设计原则运用等;3.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平面设计的论文,表达对平面设计的理解和见解。

六、教学资源1.教学PPT:提供给学生查阅和复习;2.设计软件教程: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3.设计案例集:收集不同类型的平面设计作品,供学生分析和参考。

大学一年级艺术与设计基础教案

大学一年级艺术与设计基础教案

大学一年级艺术与设计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艺术与设计基础的定义和核心概念;2. 理解艺术与设计的历史和发展背景;3. 掌握艺术与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表现技巧;4. 培养艺术鉴赏和审美能力;5. 通过实践项目,提升自身的创意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艺术与设计基础概述a) 艺术与设计基础的定义和内涵;b) 艺术与设计在社会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c) 艺术与设计历史的主要发展阶段。

2. 第二单元:艺术与设计的基本原则a) 平衡和比例;b) 秩序与节奏;c) 重复与变化;d) 色彩与光线;e) 空间与明暗。

3. 第三单元:艺术与设计的表现技巧a) 线条与造型;b) 质感与材料;c) 创意与构图;d) 尺度与透视;e) 呼吸与表情。

4. 第四单元:艺术与设计的鉴赏与批评a) 艺术作品的鉴赏要素;b) 艺术作品的多维解读;c) 艺术批评的理论与实践;d) 艺术市场与文化产业。

5. 第五单元:艺术与设计的实践项目a) 创意设计与手绘;b) 数字艺术与平面设计;c) 空间设计与装置艺术;d) 形象设计与品牌推广;e) 艺术创作与展览策划。

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艺术与设计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艺术与设计的实践项目,通过创作和反思提升学生的创意和技能。

3. 团体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和交流艺术与设计作品的思考和审美见解。

4. 学生展示:设置作品展示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提升表达和展示能力。

5. 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设计工作室等,开拓他们的艺术眼界。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实践项目的完成情况,参与讨论和展示的积极程度等。

2. 作品评价:评估学生的创作作品,包括创意、技巧、表达能力、符合艺术与设计原则等方面。

3. 小组讨论和个人陈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以及在个人陈述中的表达和展示能力。

《设计基础》全教案

《设计基础》全教案

《设计基础》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设计基础》教材第三章“设计原则”部分,内容包括:设计的基本原则,如统一性、对比性、重复性、对齐性和亲近性;以及在实际设计作品中如何运用这些原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设计的基本原则,提高他们的设计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设计原则进行实际作品创作的实践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设计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设计作品中灵活运用设计原则。

教学重点:设计原则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设计案例。

2. 学具:画纸、画笔、设计软件(如Photoshop、Illustrator 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组成功的设计作品,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优点,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原则在作品中的应用。

2. 理论讲解(20分钟)介绍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统一性、对比性、重复性、对齐性和亲近性。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如何运用这些原则进行设计创作。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一道设计题目,讲解如何运用设计原则进行创作,并现场示范。

4. 随堂练习(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成果展示与评价(15分钟)提出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六、板书设计1. 设计原则:统一性、对比性、重复性、对齐性、亲近性。

2. 设计创作步骤:分析需求、运用原则、创作草图、修改完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环保”为主题,设计一张公益海报。

要求:运用设计原则,突出主题,具有视觉冲击力。

2. 答案示例:海报主体:地球、绿叶、垃圾桶等元素。

色彩搭配:绿色、蓝色、白色等,体现环保主题。

排版设计:运用统一性、对比性、重复性等原则,使画面和谐、富有层次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布置一道更具挑战性的设计题目,鼓励学生尝试。

室内设计基础与实务教案

室内设计基础与实务教案

室内设计基础与实务教案一、教案基本信息1.1 课程名称:室内设计基础与实务1.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1.3 授课对象:室内设计专业一年级学生1.4 授课时间:90分钟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室内设计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现状让学生掌握室内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室内设计师的工作内容和职业发展2.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室内设计的基本绘图技能培养学生具备室内设计的基本设计思路和创意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室内设计的基本沟通和表达能力2.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室内设计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三、教学内容3.1 室内设计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室内设计的定义和内涵室内设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2 室内设计基本原则和方法室内设计的原则和流程室内设计的常用方法和技巧3.3 室内设计师的工作内容和职业发展室内设计师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室内设计行业的职业发展和前景四、教学方法4.1 讲授法:讲解室内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4.2 示范法:展示室内设计的实例和案例,进行分析和解说4.3 练习法:学生进行室内设计的基本绘图和设计练习4.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室内设计案例讨论和分享五、教学评估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5.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室内设计练习和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5.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5.4 期中期末考试:进行室内设计相关的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六、教学资源6.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室内设计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6.2 图片素材:收集各类室内设计效果图、平面图等图片素材,用于教学展示和分析。

6.3 设计软件:安装室内设计相关软件,如AutoCAD、SketchUp、3ds Max等,供学生练习使用。

6.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最新的室内设计资讯、案例和技巧。

【教学教案】《设计基础Ⅲ》课程设计教案

【教学教案】《设计基础Ⅲ》课程设计教案

【教学教案】《设计基础Ⅲ》课程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解色彩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搭配原则进行设计的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色彩设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色彩搭配的实践运用和设计中的色彩选择。

2. 教学重点:色彩的基本理论、色彩搭配原则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色彩样本、设计案例图片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粉颜料、调色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色彩设计案例,引起学生对色彩设计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1)展示案例:服装、家居、广告等领域的色彩设计作品。

(2)讨论:让学生谈谈对案例中色彩设计的感受。

2. 知识讲解:(1)色彩的基本理论: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2)色彩搭配原则:互补色、邻近色、类似色、三角配色等。

(3)色彩设计的黄金法则:603010法则。

3. 实践操作:(1)发放色彩样本,让学生进行色彩搭配练习。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搭配心得。

4. 例题讲解:(1)以实际设计案例为例,讲解色彩搭配的应用。

(2)分析案例中的色彩设计原理。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色彩搭配原则,为指定主题进行设计。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色彩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色彩设计,提高审美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基本理论色相、明度、纯度2. 色彩搭配原则互补色、邻近色、类似色、三角配色3. 色彩设计的黄金法则603010法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运用所学色彩搭配原则,为指定主题进行设计。

2. 答案:(1)设计作品需符合主题,色彩搭配和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1)关注学生对色彩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难点和困惑。

平面设计基础教案

平面设计基础教案

平面设计基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平面设计基础》教材的第三章,主要内容包括: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的搭配原则以及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色彩的基本概念,包括色彩的三要素和色彩的分类。

2. 培养学生对色彩搭配的原则的理解,并能够运用到实际设计中。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的搭配原则以及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难点:色彩搭配的原则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设计案例图片、色彩搭配手册。

学具:设计笔记本、彩笔、设计软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些成功的平面设计案例,让学生观察并分析这些设计中色彩的运用。

2. 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色彩的分类(原色、间色、复色)。

3. 讲解色彩的搭配原则:对比原则、协调原则、重复原则、强调原则。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成功的平面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色彩搭配原则,设计一份简单的平面作品。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设计一份完整的平面作品,并在下次课上进行展示和点评。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的搭配原则、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设计一份完整的平面作品,要求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

2. 答案:学生设计的平面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色彩的基本概念和搭配原则的掌握情况,以及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情况。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给予改进的建议。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研究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可以观看一些专业的设计展览或者阅读相关的设计书籍,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色彩的三要素和分类色彩的三要素包括色相、明度和纯度。

《建筑设计基础》教案

《建筑设计基础》教案

《建筑设计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要素;(2)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熟悉建筑设计的规范和标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通过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3)通过评价与反馈,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关注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建筑设计概述1. 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2. 建筑设计的原则和要素3. 建筑设计的作用和意义第二章:建筑设计的基本步骤1. 设计前的准备工作2. 设计方案的构思与表达3. 设计方案的优化与完善第三章:建筑设计的方法与技巧1. 建筑设计的方法概述2. 建筑设计的表现技巧3. 建筑设计的创新与实践第四章:建筑设计的规范与标准1. 建筑设计规范的基本内容2. 建筑设计标准的作用和意义3. 建筑设计规范的适用与遵守第五章:建筑设计的评价与反馈1. 建筑设计评价的原则和方法2. 建筑设计评价的内容和标准3. 建筑设计评价的反馈与改进三、教学资源1. 教材:《建筑设计基础》2. 案例素材:国内外优秀建筑设计案例3. 设计软件:AutoCAD、SketchUp等4. 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室、设计实验室等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表现,如创新意识、合作精神、沟通能力等;2. 成果评价:评价学生的建筑设计成果,如设计方案的创新性、合理性、美观性等;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建筑设计成果和过程表现,进行全面评价。

五、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实际建筑设计项目;2. 采用案例教学法,分析国内外优秀建筑设计案例,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 鼓励学生开展设计竞赛和交流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六、教学实施1. 教学方式: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空间设计基础》教学教案

《空间设计基础》教学教案

《空间设计基础》教学教案第一章:空间设计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间设计的概念与意义让学生掌握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让学生了解空间设计的应用领域与发展趋势1.2 教学内容空间设计的定义与内涵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功能性、美观性、舒适性等)空间设计的方法与步骤(如需求分析、概念设计、详细设计等)空间设计的应用领域(如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空间设计的发展趋势(如绿色设计、智能化设计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空间设计的概念、原则、方法等基本知识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的空间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空间设计的方法与步骤1.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空间设计概念与原则的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空间设计方法的应用能力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空间设计步骤的掌握情况第二章:空间构成要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间构成要素的种类与作用让学生掌握空间构成要素的设计方法与技巧让学生了解空间构成要素的搭配原则与技巧2.2 教学内容空间构成要素的种类(如墙面、地面、天花板等)空间构成要素的作用与功能(如隔断、装饰、照明等)空间构成要素的设计方法与技巧(如色彩、材质、形状等)空间构成要素的搭配原则与技巧(如统一性、对比性、协调性等)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空间构成要素的种类、作用、设计方法等基本知识示范法:展示优秀空间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空间构成要素的搭配原则与技巧2.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空间构成要素的理解与掌握情况设计练习:评估学生对空间构成要素设计方法的应用能力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空间构成要素搭配原则与技巧的掌握情况第三章:空间功能与分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间功能与分区的概念与意义让学生掌握空间功能与分区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让学生了解空间功能与分区的实际应用案例3.2 教学内容空间功能的分类与定义(如居住、办公、娱乐等)空间分区的原则与方法(如开放式、封闭式、半开放式等)空间功能与分区的设计方法与技巧(如动静分区、干湿分区等)空间功能与分区的实际应用案例(如家庭居室、办公室、商场等)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空间功能与分区的概念、原则、方法等基本知识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空间功能与分区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空间功能与分区的设计方法3.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空间功能与分区的理解与掌握情况设计练习:评估学生对空间功能与分区设计方法的应用能力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空间功能与分区实际应用案例的掌握情况第四章:空间尺度与比例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间尺度与比例的概念与意义让学生掌握空间尺度与比例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让学生了解空间尺度与比例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技巧4.2 教学内容空间尺度的分类与定义(如微观尺度、中观尺度、宏观尺度等)空间比例的分类与定义(如黄金分割、模数比例等)空间尺度与比例的设计原则与方法(如协调性、舒适性等)空间尺度与比例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技巧(如空间优化、视觉效果等)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空间尺度与比例的概念、原则、方法等基本知识示范法:展示优秀空间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空间尺度与比例的设计方法4.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空间尺度与比例的理解与掌握情况设计练习:评估学生对空间尺度与第五章:空间照明与色彩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间照明与色彩的概念与意义让学生掌握空间照明与色彩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让学生了解空间照明与色彩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技巧5.2 教学内容空间照明的分类与定义(如自然照明、人工照明等)色彩的分类与定义(如色相、明度、饱和度等)空间照明与色彩的设计原则与方法(如协调性、对比性等)空间照明与色彩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技巧(如氛围营造、视觉效果等)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空间照明与色彩的概念、原则、方法等基本知识示范法:展示优秀空间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空间照明与色彩的设计方法5.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空间照明与色彩的理解与掌握情况设计练习:评估学生对空间照明与色彩设计方法的应用能力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空间照明与色彩实际应用案例的掌握情况第六章:空间通风与环保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间通风与环保的概念与意义让学生掌握空间通风与环保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让学生了解空间通风与环保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技巧6.2 教学内容空间通风的分类与定义(如自然通风、人工通风等)环保的分类与定义(如节能、可持续发展等)空间通风与环保的设计原则与方法(如协调性、舒适性等)空间通风与环保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技巧(如空气质量改善、节能效果等)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空间通风与环保的概念、原则、方法等基本知识示范法:展示优秀空间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空间通风与环保的设计方法6.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空间通风与环保的理解与掌握情况设计练习:评估学生对空间通风与环保设计方法的应用能力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空间通风与环保实际应用案例的掌握情况第七章:空间经济与预算让学生了解空间经济与预算的概念与意义让学生掌握空间经济与预算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让学生了解空间经济与预算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技巧7.2 教学内容空间经济的分类与定义(如成本控制、投资回报等)预算的分类与定义(如设计预算、施工预算等)空间经济与预算的设计原则与方法(如合理分配、优化资源等)空间经济与预算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技巧(如成本控制、经济效益分析等)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空间经济与预算的概念、原则、方法等基本知识示范法:展示优秀空间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空间经济与预算的设计方法7.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空间经济与预算的理解与掌握情况设计练习:评估学生对空间经济与预算设计方法的应用能力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空间经济与预算实际应用案例的掌握情况第八章:空间设计案例分析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间设计案例分析的概念与意义让学生掌握空间设计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了解空间设计案例分析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空间设计案例分析的分类与定义(如成功案例分析、失败案例分析等)空间设计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技巧(如数据收集、问题分析等)空间设计案例分析的实际应用(如学习经验、指导实际设计等)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空间设计案例分析的概念、方法、技巧等基本知识示范法:展示优秀空间设计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空间设计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技巧8.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空间设计案例分析的理解与掌握情况设计练习:评估学生对空间设计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技巧的应用能力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空间设计案例分析实际应用的掌握情况重点和难点解析1. 空间设计概述(第一章)空间设计的概念与内涵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2. 空间构成要素(第二章)空间构成要素的种类与作用空间构成要素的设计方法与技巧3. 空间功能与分区(第三章)空间功能的分类与定义空间分区的原则与方法4. 空间尺度与比例(第四章)空间尺度的分类与定义空间比例的分类与定义5. 空间照明与色彩(第五章)空间照明的分类与定义色彩的分类与定义6. 空间通风与环保(第六章)空间通风的分类与定义环保的分类与定义7. 空间经济与预算(第七章)空间经济的分类与定义预算的分类与定义8. 空间设计案例分析(第八章)空间设计案例分析的分类与定义空间设计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技巧对于每个重点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如下:1. 空间设计概述(第一章)空间设计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园林设计基础》教案

《园林设计基础》教案

《园林设计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园林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包括园林布局、景观设计、植物配置等方面的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园林设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园林设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美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园林布局、景观设计、植物配置等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2. 难点: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设计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园林设计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讲授新课:讲解园林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包括园林布局、景观设计、植物配置等方面的内容。

3. 巩固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园林设计练习,如给定一块空地,要求学生进行初步的园林布局设计。

4. 归纳小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通过小组讨论、个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2. 作业:布置一些与园林设计相关的作业,如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小型园林,并进行景观分析和植物配置等。

3.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学资源:提供一些经典的园林设计案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 教学工具: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设计和绘图,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七、结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园林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园林设计能力,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同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教案1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教案1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教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建筑设计基础》教材第二章“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具体内容包括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建筑设计的程序与步骤以及建筑设计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2. 了解建筑设计的程序与步骤,明确各阶段任务。

3. 学会运用基本设计方法进行建筑初步设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重点:建筑设计程序与步骤的掌握,基本设计方法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建筑案例图片、设计图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优秀建筑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背后所遵循的设计原则。

2. 基本原则讲解:(1)功能性原则:建筑要满足使用功能,合理布局。

(3)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功能与美观的前提下,降低建筑成本。

(4)可持续性原则:建筑要注重生态、节能、环保。

3. 设计程序与步骤:(1)前期调研:了解项目背景、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

(2)方案设计:根据调研结果,提出设计概念,进行方案创作。

(3)初步设计:对方案进行深化,确定建筑形态、结构、材料等。

(4)施工图设计:绘制详细的施工图纸,指导施工。

4. 设计方法讲解:(1)平面布局设计:根据功能需求,合理划分空间,确定房间大小、形状、朝向等。

(2)立面设计:考虑建筑物的外观效果,进行立面造型设计。

(3)结构设计: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4)材料与构造设计:根据建筑物的功能、美观、经济等要求,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和构造方式。

5. 实践情景引入:以某校园教学楼设计为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初步设计。

6. 例题讲解:以某住宅楼设计为例,讲解设计过程及注意事项。

7.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初步设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份建筑设计草图。

六、板书设计1. 建筑设计基本原则(1)功能性原则(2)美观性原则(3)经济性原则(4)可持续性原则2. 设计程序与步骤(1)前期调研(2)方案设计(3)初步设计(4)施工图设计3. 设计方法(1)平面布局设计(2)立面设计(3)结构设计(4)材料与构造设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某中学综合楼设计。

工业设计基础教案

工业设计基础教案

工业设计基础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工业设计基础的全面认识,并培养其相关技能和能力。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工业设计的概念、历史和发展趋势,掌握工业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提高设计手绘和CAD绘图技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工业设计的定义、特点及其在社会中的重要性;2. 掌握工业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功能性、美观性、可生产性和可持续性;3. 熟悉工业设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了解国内外优秀设计案例;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激发其设计潜能;5. 提高学生的设计手绘和CAD绘图技能,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设计和效果展示。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工业设计概念与定义概念介绍:工业设计的定义、范畴、特点;方法:讲授+案例分析2. 工业设计原则原则介绍:功能性、美观性、可生产性、可持续性;方法:讲授+案例分析3. 工业设计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历史回顾:关键节点、重要影响因素;现状概述:国内外优秀设计案例;方法:讲授+多媒体展示4. 创新思维与审美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方法:思维导图、头脑风暴、反思法等;审美意识培养:形式、比例、色彩、材质等基本要素;方法:讲授+案例分析+绘画实践5. 设计手绘技能训练手绘工具介绍:铅笔、钢笔、色彩工具等;基本技法训练:线条练习、素描练习、透视练习等;方法:示范+实践6. CAD绘图技能训练CAD软件介绍:AutoCAD、SolidWorks等;基本操作训练:绘制基本几何图形、建模等;方法:示范+实践四、教学过程安排本教案共分为6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建议为2课时。

第一课时:1. 介绍工业设计概念与定义(15分钟);2. 讲解工业设计原则(15分钟);3. 分析优秀设计案例(20分钟);4. 学生提问与解答(10分钟);第二课时:1. 回顾工业设计的发展历史(15分钟);2. 展示国内外优秀设计案例(20分钟);3. 培养创新思维与审美意识(20分钟);4. 学生提问与解答(10分钟);第三课时至第六课时:1. 进行设计手绘技能训练(每课时50分钟);2.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手绘练习;3. 点评学生的绘画作品,提供改进建议;第七课时至第十课时:1. 进行CAD绘图技能训练(每课时50分钟);2. 示范CAD软件的基本操作;3. 指导学生进行CAD绘图练习;4. 点评学生的绘图作品,提供改进建议;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投影设备;2. 优秀设计案例图库;3. 绘图工具和材料;4. CAD软件和计算机实验室。

建筑设计基础教案

建筑设计基础教案

建筑设计基础教案一、引言建筑设计是一门既重要又广泛的学科,它涵盖了从建筑规划到施工管理的方方面面。

本教案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和全面的建筑设计基础知识,让他们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培养他们的设计能力。

本课程将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技能和理念。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熟悉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各个阶段;3. 掌握建筑设计中常用的工具和软件;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建筑设计概述1.1 建筑设计的定义和作用1.2 建筑设计的分类和特点1.3 建筑设计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 建筑设计原则2.1 空间规划与布局2.2 功能性和实用性2.3 美学和审美价值2.4 结构和技术性要求3. 建筑设计过程3.1 前期调研与需求分析3.2 概念设计与方案选择3.3 设计深化与施工图制作3.4 施工管理与监督4. 建筑设计工具与软件4.1 手绘与建模工具4.2 CAD和BIM软件应用4.3 渲染和动画软件使用技巧5. 建筑设计实践5.1 建筑设计案例分享5.2 学生团队设计项目5.3 实地考察和工地参观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建筑设计理论和实践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建筑设计操作,熟练运用建筑设计工具和软件,并通过实践提升他们的设计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建筑设计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实地考察和工地参观: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建筑设计案例和施工现场,加深他们对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平时表现(占40%):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的表现等。

2. 期中考试(占30%):考察学生对建筑设计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作品(占30%):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小型建筑设计项目,并提交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书。

平面设计基础教案

平面设计基础教案

平面设计基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平面设计基础》教材第二章,详细内容为:平面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设计流程以及平面设计中的色彩、构图、排版等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平面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掌握设计流程。

2. 学会运用色彩、构图、排版等基本技巧进行平面设计。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意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色彩搭配、构图技巧的运用。

重点:平面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设计流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案例图片。

学具:画纸、画笔、彩铅、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些经典的平面设计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a. 平面设计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b. 设计原则:简洁、统一、对比、重复、对齐、亲密性。

c. 设计流程:需求分析、创意构思、草图设计、制作执行、修改完善。

3. 实践操作:a. 色彩搭配: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如色相、明度、纯度,并进行随堂练习。

b. 构图技巧:讲解构图的基本原则,如黄金分割、对称、平衡等,并进行随堂练习。

c. 排版技巧:讲解文字排版的基本原则,如字体选择、字号、行距等,并进行随堂练习。

4.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案例,让学生了解设计思路和技巧运用。

六、板书设计1. 平面设计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2. 设计原则。

3. 设计流程。

4. 色彩、构图、排版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环境保护”为主题,设计一张海报。

答案:要求海报具有创意,色彩搭配合理,构图美观,文字排版清晰。

2. 作业提交:下节课前提交纸质版和电子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平面设计比赛,提高实践能力。

推荐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深入学习平面设计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与具体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用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

课程设计浅基础教案

课程设计浅基础教案

课程设计浅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记忆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XX学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相关实例和案例分析。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2.第二章:XX学科的应用,介绍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第三章:XX学科的发展和现状,介绍学科的历史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帮助学生了解学科的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安排如下: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实验法:教师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验证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和学习指导。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和加深理解。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平面设计基础教学教案模板

平面设计基础教学教案模板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平面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工具。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设计原则进行平面设计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意思维。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平面设计的兴趣,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平面设计的基本概念2. 平面设计原则3. 平面设计工具4. 实战练习教学重点:1. 平面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2. 平面设计工具的使用教学难点:1. 设计原则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2. 平面设计工具的熟练运用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平面设计案例、设计工具操作视频等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色笔、设计工具(如Photoshop、Illustrator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提问:同学们对平面设计有什么了解?你们认为平面设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二、新课讲授(50分钟)1. 平面设计的基本概念- 教师讲解平面设计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特点。

- 引导学生思考平面设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广告、海报、包装等。

2. 平面设计原则- 教师讲解平面设计的三大原则:对比、统一、节奏。

-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设计原则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3. 平面设计工具- 教师介绍常用的平面设计工具,如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等。

- 通过视频展示这些工具的基本操作,让学生初步了解其使用方法。

三、实战练习(4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设计任务,如设计一张海报。

2.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课堂总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设计原则和工具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平面设计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平面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工具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战练习中的设计作品质量。

《程序设计基础(Java)》教案

《程序设计基础(Java)》教案

《程序设计基础(Java)》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Java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结构。

2. 培养学生编写简单的Java程序,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3. 帮助学生理解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概念,如类、对象、封装、继承和多态。

二、教学内容1. Java语言简介:介绍Java语言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应用领域。

2. Java基本语法: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语句、数组和字符串。

3. 面向对象编程:类与对象、封装、继承和多态。

4. 常用Java类库:ng、java.util、java.awt等。

5. 编程实践:编写简单的Java程序,如计算器、排序算法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Java语言的基本语法和面向对象编程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编程案例,让学生理解面向对象编程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编写Java程序,提高编程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编程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Java语言简介及基本语法。

2. 第3-4课时:面向对象编程。

3. 第5-6课时:常用Java类库。

4. 第7-8课时:编程实践。

5. 第9-10课时:总结与复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编程作业:评估学生编写的Java程序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Java编程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Java程序设计基础》2. 课件:教师自制的PPT课件3. 编程环境:Eclipse、IntelliJ IDEA等4. 在线编程平台:LeetCode、牛客网等5. 教学视频:网易云课堂、慕课网等提供的Java编程教程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Java语言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结合课件,讲解Java语言的基本语法和面向对象编程概念。

设计基础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设计基础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设计基础授课对象:大一设计专业学生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和审美观念。

3.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1. 设计思维的培养。

2. 设计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设计案例、设计工具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设计工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设计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设计,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设计的理解,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设计基本概念和原则(20分钟)1. 教师讲解设计的基本概念,如:设计、设计思维、设计原则等。

2. 介绍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创新性、实用性、美观性、环保性等。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设计原则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三、设计基本方法和步骤(20分钟)1. 教师讲解设计的基本方法,如:观察法、调研法、头脑风暴法等。

2. 介绍设计的基本步骤,如:确定设计目标、收集信息、创意构思、草图绘制、方案完善、制作原型、评估反馈等。

3.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四、实践环节(2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设计课题,如:设计一个环保袋。

2.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设计。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成果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强调设计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学生在设计实践过程中,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设计基础教学教案5篇

设计基础教学教案5篇

设计基础教学教案5篇设计基础教学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理解诗歌“家”所表达的含义。

2、引导幼儿结合自己所了解的动物、植物、“生活区域和活动范围”等知识经验,运用一定的形容词进行诗歌创编,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句式:__的__是__的家。

3、引导幼儿萌发热爱家园、热爱祖国、保护地球的情感。

二、活动重点:为幼儿创造大胆、自信地进行语言表达的语言氛围、引导幼儿积极、勇敢地说。

三、活动难点: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运用一定的形容词进行诗句创编。

四、活动准备:1、背景图(天空、森林、小河、草地、花园、房子等)2、诗歌课件。

3、卡片、小动物贴图、花幼儿人手一份。

五、活动过程:(一)情境引出诗歌:宝贝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大自然郊游,那里住着许多小动物,想去看吗?(想)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放背景音乐,师幼一起来到美丽的大自然,边走边欣赏)这里可真美,有茂密的大树、青青的小草,还有……(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大胆地说。

(二)欣赏、感受、理解诗歌。

小动物的家可真美呀!瞧,小动物们来了,它们还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诗歌,让我们来听一听、看一看吧!(播放课件)真好听,你喜欢这首“家”的诗歌吗?(喜欢)你听到这首诗歌里介绍了谁?它的家在哪里呢?引导幼儿说出诗歌内容。

师:接下来,咱们再来欣赏一遍。

“家”是什么地方?家是每一个人感到最舒服的地方。

所有的动物,包括我们人在自己的“家”里,会感觉到很温暖、很自由自在、很安全。

(三)创编诗歌1、你们还喜欢什么动物,知道它们的家在哪里吗?引导幼儿引导幼儿结合自己所了解的动物、植物、“生活区域和活动范围”等知识经验,运用一定的形容词进行讲述。

2、由教具引导,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学习创编。

我们也来编一首关于“家”的诗歌,一定很好听!教师出示池塘、花园、天空、竹林(在幼儿没有充分放开的时候,教师要运用幼儿熟悉的画面引导,例如:教师出示天空,引导幼儿说:蓝蓝的天空是小鸟的家!)3、幼儿独立创编。

艺术设计基础教案

艺术设计基础教案

艺术设计基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艺术设计基础》教材第二章“形态构成原理”,具体内容包括:形态构成的基本要素、形态构成的基本原则以及形态构成的创意方法。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形态构成的基本原理,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形态构成的基本要素,能够运用这些要素进行创作;2. 使学生掌握形态构成的基本原则,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3. 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激发他们的艺术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形态构成原则的运用和创意思维的培养;2. 教学重点:形态构成的基本要素、原则及其在实际创作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展示、案例图片等;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具有创意的形态构成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2. 新课内容讲解:a. 形态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体;b. 形态构成的基本原则:统一、对比、重复、节奏、平衡、重心等;c. 形态构成的创意方法:联想、逆向思维、组合等;3. 实践环节:a. 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探讨形态构成的原理;b.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创意设计练习;c.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4. 作品展示与评价:a.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b. 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

六、板书设计1. 形态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体;2. 形态构成的基本原则:统一、对比、重复、节奏、平衡、重心;3. 形态构成的创意方法:联想、逆向思维、组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自然”为主题,运用形态构成原理进行创意设计;2. 答案要求:作品具有创意,能够体现形态构成的原理;3. 作业提交时间:下节课上课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a. 收集相关艺术作品,分析其形态构成原理;b. 参观美术馆、艺术展览,感受艺术创作的魅力;c. 尝试将形态构成原理应用于日常生活用品的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基础湘南学院美术系毛鸿达第一课课程名称:平面构成概述及平面构成的元素、基本形与骨骼课程类型:设计·工艺教材:平面构成(安徽美术出版社)授课方式:讲解、展示、示范、练习授课对象:2010级美术学3班课时:90分钟教学工具:教师准备——教材、范图学生准备——教材、参考书、素描纸或白卡纸、铅笔、直尺、勾线笔、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盘等绘画工具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构成的特点与分布、平面构成的产生与发展、平面构成与艺术设计的联系。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平面构成的构成元素、基本型、图与底和平面构成的多种基本构成骨骼形式。

教学重点: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面构成的确切含义,重点掌握平面构成中图与底的运用和基本构成骨骼的多种形式。

教学难点:1.使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平面构成的骨骼形式的用途以及将其灵活运用于此后的练习作业当中。

2.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了解绘制平面构成练习作业中基本的重要的绘制技巧。

教学过程:一、组织课堂(5分钟)调整课堂秩序,集中在座学生的注意力。

二、展示少量范图(5分钟)展示教师自备的平面构成作品范图。

教师提问:我想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在设计类型中,我们以上所看到的这些作品通常被称为什么?是立体构成?色彩构成?还是平面构成?(学生回答)三、引入新课(5分钟)借学生回答的问题,把课堂进度引入到下面将要讲述的新课内容当中来。

教师提问:请一位同学谈谈,在你的头脑当中,你觉得什么叫平面构成?(学生回答)四、讲授新课(40分钟)第一部分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平面构成是一种以研究视觉语言的特性和审美原理为主要内容的二维视觉形象的造型活动,它主要解决长、宽两度空间中的造型问题。

第二部分平面构成的特点与分类特点:1.平面构成是以感知为基础的造型活动。

2.是一种较为理性的创造活动,是一个自觉的有意识的再创造过程。

3.平面构成的重点不仅是造型能力的训练,更是创造力的积累。

分类:自然形态的构成和抽象形态的构成第三部分平面构成的产生和发展第四部分平面构成与艺术设计平面构成是设计的基础,它研究的问题在各种设计形式中都存在,并且都是基础问题。

思考:1.平面构成有哪些主要特点?2.谈一谈平面构成与现代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

(课间休息)第五部分平面构成的构成元素构成元素:1.概念元素2.视觉元素3.关系元素4.实用元素第六部分平面构成的基本形1.概念形态又成为纯粹形态,是以抽象为主的形态,可分为几何形、有机形、偶然形。

2.现实形态为自然形和人为形。

第七部分平面设计中的图与底被描绘的形象在画面内所呈现的形状称为“图”,图形和画面边框间的区域为背景,称为“底”。

图与底的七个特点(轮廓线的封闭性、面积因素、位置因素、视觉因素、对称性、单纯性、其它)第八部分平面构成的基本骨骼骨骼的概念骨骼是图形在空间的分割线、框架或格式,是创造、构成、编排的管束形式。

骨骼的分类(重复性骨骼、规律性骨骼、非规律性骨骼、作用行骨骼、非作用性骨骼)五、教师示范(25分钟)针对教材当中一幅有代表性的作品,教师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现场示范和讲解。

配合示范着重讲解练习作业的构图技巧和着色技巧。

六、课程总结(5分钟)结合示范作品,帮助学生回忆浏览本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对所学知识一一进行简要回顾。

思考:1.平面构成的元素大致分为几种?2.“图”与“底”各有什么特点?3.主要的构图技巧和着色技巧有哪些?七、布置练习作业:任选一种骨骼形式做基本形的排列组合方式3张(尺寸:20*20CM)第二课课程名称:平面构成的点、线、面和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课程类型:设计·工艺教材:平面构成(安徽美术出版社)授课方式:讲解、展示、示范、练习授课对象:2010级美术学3班课时:90分钟教学工具:教师准备——教材、范图学生准备——教材、参考书、素描纸或白卡纸、铅笔、直尺、勾线笔、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盘等绘画工具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的特征与构成形式。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几种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点、线、面三种形态的综合构成。

教学难点:1.使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点、线、面的相对原则,以及不同形态所蕴含的不同感情。

2.使学生能够较好的运用平面构成的几种基本原理进行平面构成创作练习。

教学过程:一、组织课堂(5分钟)调整课堂秩序,集中在座学生的注意力。

二、展示范图(5分钟)展示教师自备的点、线、面的作品范图。

教师提问:我想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在刚才所展示的范图中,你们都看到了哪些不同的图形?(学生回答)三、引入新课(5分钟)借学生回答的问题,把课堂进度引入到下面将要讲述的新课内容当中来。

教师提问:请一位同学就你以前所画过的平面构成方面的作品,简要谈一谈你对点、线、面在平面构成中运用的理解。

(学生回答)四、讲授新课(40分钟)第一部分平面构成中点的形态特征与构成点的定义点的特性点的构成第二部分平面构成中线的形态特征与构成线的定义线的特性线的构成第三部分平面构成中面的形态特征与构成面的定义面的特性面的构成第四部分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的综合构成以及不同形态所表现的不同情感(在讲述以上四部分时,要着重让学生明白点、线、面三者之间的相对原则。

点、线、面的形态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他们在一定的情况一定的对比下可以与其它两种形态互相转换)(课间休息)第五部分平面构成基本原理——统一与变化统一与变化的概念统一与变化的原理(同种元素组合、类似元素组合、不同种元素组合)第六部分平面构成基本原理——对称与均衡对称的概念对称的原理(轴对称、反射对称、中心对称、旋转对称)均衡的概念均衡的原理(对称均衡、非对称均衡)第七部分平面构成基本原理——节奏与韵律节奏和韵律的概念节奏和韵律的原理(有规律的重复、无规律的重复、等级性的重复)第八部分平面构成基本原理——比例与分割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原理(黄金比、根号矩形、数列)分割的概念分割的原理(等形分割、等量分割、自由分割、相似形分割、渐变分割、比例与数列分割)思考:1.简述统一和变化原理。

2. 自选一张构成作品,分析统一和变化原理之间的关系。

3.对称原理和均衡原理之间的区别是什么?4.自选资料,分析节奏和韵律在艺术中的体现。

5.试阐述点、线、面的相对原则。

6.回顾和总结点、线、面的不同形态表现的不同情感。

五、教师示范(25分钟)教师就点、线、面等构成因素,结合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进行简要示范。

六、课程总结(5分钟)结合示范作品,帮助学生回忆浏览本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对所学知识一一进行简要回顾。

思考:1.点、线、面在平面构成中的运用?2.点、线、面的不同形态表达了哪些不同的感情?3.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有哪些?七、布置练习作业:1.分别用点、线、面为构成要素绘制构成作品,每种1张。

(15*15CM)2.绘制一张包含点、线、面的综合构成作品。

(20*20CM)3.按照平面构成的四种基本原理,各完成一张构成作品。

(15*15CM)第三课课程名称: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和平面构成的应用课程类型:设计·工艺教材:平面构成(安徽美术出版社)授课方式:讲解、展示、示范、练习授课对象:2010级美术学3班课时:90分钟教学工具:教师准备——教材、范图学生准备——教材、参考书、素描纸或白卡纸、铅笔、直尺、勾线笔、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盘等绘画工具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平面构成在现代各个设计领域的应用。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几种基本形式。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几种基本形式。

教学难点: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正确理解几种基本构成形式的不同,并正确运用。

教学过程:一、组织课堂(5分钟)调整课堂秩序,集中在座学生的注意力。

二、展示范图(5分钟)展示教师自备的平面构成作品范图。

教师提问: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在这张构成作品中,你觉得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方式?(请多位学生依次回答学生回答)三、引入新课(5分钟)借学生回答的问题,把课堂进度引入到下面将要讲述的新课内容当中来。

教师提问:请一位同学就你以前所画过的平面构成方面的作品,简要谈一谈你都采用过什么样的表现方法。

(学生回答)四、讲授新课(65分钟)第一部分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近似与重复近似的定义近似构成的形式重复构成的定义重复构成的形式(基本型的重复、形状的重复、大小的重复、肌理的重复、方向的重复、骨架的重复)第二部分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渐变与发射渐变构成的定义渐变构成的三种类型渐变的形式(形状的渐变、方向的渐变、位置的渐变、大小的渐变、色彩的渐变、虚实的渐变、骨架的渐变、数理的渐变)发射构成的定义发射构成的三个特征发射构成的形式(一点发射、多点发射、同心发射)第三部分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对比和特异对比构成的定义对比构成的形式(形状对比、大小对比、色彩对比、肌理对比、方向对比、重心对比、空间对比、虚实对比)特异构成的定义特异构成的形式(形态特异、骨架特异、数理特异、自由型特异、肌理特异)第四部分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密集和空间密集构成的定义密集构成的类型(同类基本形密集构成、异类基本型密集构成)密集构成的形式(点的密集、线的密集、自由密集)空间构成的定义空间构成的形式(大小空间构成、重叠构成、投影构成、间隔疏密构成、弯曲变化构成、方向差异构成、色彩变化构成、肌理变化构成、矛盾空间构成)第五部分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解构和肌理解构构成的定义解构构成的形式肌理构成的定义肌理构成的形式(自然肌理、创造型肌理)(课件休息)第六部分平面构成与工业设计第七部分平面构成与平面广告设计第八部分平面构成与包装设计第九部分平面构成与VI设计第十部分平面构成与服装设计五、课程总结结合示范作品,帮助学生回忆浏览本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对所学知识一一进行简要回顾。

思考:1.近似构成与重复构成的异同?2.发射构成与渐变构成的异同?3.特异构成和对比构成的关系?4.试举一些包含了对比构成的例子?六、布置练习作业:分别运用平面构成的五种基本形式,每种绘制一张构成作品。

(尺寸:15*15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