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连接 《机械设计基础(第3版)》教案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基础课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课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课教案一、课程介绍1. 课程背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将来从事机械设计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2. 机械零件的选材与制造3. 机械强度计算4. 机械传动设计5. 机械结构设计6. 机械设计实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机械设计案例,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3.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活动,巩固理论知识。

4. 讨论法: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提高课堂互动性。

四、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

2.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教学相结合。

3. 教学进度:第1-4课时: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第5-8课时:机械零件的选材与制造第9-12课时:机械强度计算第13-16课时:机械传动设计第17-20课时:机械结构设计第21-24课时:机械设计实例分析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提问、讨论等课堂表现。

2. 实践成绩:评价学生在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的表现。

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掌握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和要求,培养学生进行机械设计的能力。

2. 教学内容设计前的准备工作方案设计详细设计设计验证与修改设计文件的编制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设计流程的各个阶段及注意事项。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际设计项目,体会设计流程的重要性。

七、机械设计的创新与改进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进行机械设计改进的能力。

2. 教学内容创新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改进设计的思路与步骤创新与改进的实例分析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创新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第三版)课后答案(全)

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第三版)课后答案(全)
第2章 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
2.1按摩擦副表面间的润滑状态,摩擦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答:摩擦副可分为四类:干摩擦、液体摩擦、边界摩擦和混合摩擦。
干摩擦的特点是两物体间无任何润滑剂和保护膜,摩擦系数及摩擦阻力最大,磨损最严重,在接触区内出现了粘着和梨刨现象。液体摩擦的特点是两摩擦表面不直接接触,被液体油膜完全隔开,摩擦系数极小,摩擦是在液体的分子间进行的,称为液体润滑。边界摩擦的特点是两摩擦表面被吸附在表面的边界膜隔开,但由于边界膜较薄,不能完全避免金属的直接接触,摩擦系数较大,仍有局部磨损产生。混合摩擦的特点是同时存在边界润滑和液体润滑,摩擦系数比边界润滑小,但会有磨损发生。
①求 。由已知条件可知: ,方向为B A; 。
②求 。根据相对运动原理,可选立下列方程式
大小? ?
方向水平
取加速度比例尺 ,作加速度矢量如题4.9答案图c,则 代表 , 代表 。
由图可知, 方向同 (水平向左); ,方向同 。
③求 。因 ,则
(方向为逆时针)
④求 。
大小? ? ?
方向?
作矢量图,如题4.9答案图c所示,可见 代表 。
题3.5图
答:取 ,绘制运动简图如题3.5答案图所示:
题3.5答案图
图a): ,则 ;
图b): ,则 。
3.6试计算如题3.6图所示机构的自由度,并判断该机构的运动是否确定(图中绘有箭头的构件为原动件)。
题3.6图
解:a): 。
运动确定。
b)
运动确定
c) 。
运动确定
d) 。
运动确定。
e) 。
运动确定。
答:(1)当曲柄等速转动时,摇杆来回摇动的速度不同,返回时速度较大。机构的这种性质,称为机构的急回特性。通常用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来表示这种特性。

机械设计基础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版 课后答案(1-18章全) 完整版

机械设计基础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版  课后答案(1-18章全) 完整版

机械设计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版课后答案(1-18章全) 完整版机械设计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目录第1章机械设计概述1第2章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 3第3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12第4章平面连杆机构16第5章凸轮机构 36第6章间歇运动机构46第7章螺纹连接与螺旋传动48第8章带传动60第9章链传动73第10章齿轮传动80第11章蜗杆传动112第12章齿轮系124第13章机械传动设计131第14章轴和轴毂连接133第15章轴承138第16章其他常用零、部件152第17章机械的平衡与调速156第18章机械设计CAD简介163机械设计概述机械设计过程通常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机械设计过程通常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产品规划主要工作是提出设计任务和明确设计要求。

2.方案设计在满足设计任务书中设计具体要求的前提下,由设计人员构思出多种可行方案并进行分析比较,从中优选出一种功能满足要求、工作性能可靠、结构设计可靠、结构设计可行、成本低廉的方案。

3.技术设计完成总体设计、部件设计、零件设计等。

4.制造及试验制造出样机、试用、修改、鉴定。

常见的失效形式有哪几种?答:断裂,过量变形,表面失效,破坏正常工作条件引起的失效等几种。

什么叫工作能力?计算准则是如何得出的?答:工作能力为指零件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抵抗可能出现的失效的能力。

对于载荷而言称为承载能力。

根据不同的失效原因建立起来的工作能力判定条件。

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答: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可使零件、部件的种类减少,简化生产管理过程,降低成本,保证产品的质量,缩短生产周期。

第2章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按摩擦副表面间的润滑状态,摩擦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答:摩擦副可分为四类:干摩擦、液体摩擦、边界摩擦和混合摩擦。

干摩擦的特点是两物体间无任何润滑剂和保护膜,摩擦系数及摩擦阻力最大,磨损最严重,在接触区内出现了粘着和梨刨现象。

液体摩擦的特点是两摩擦表面不直接接触,被液体油膜完全隔开,摩擦系数极小,摩擦是在液体的分子间进行的,称为液体润滑。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DOC 76页)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DOC 76页)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DOC 76页)就形成了“门类多”的特点。

为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各种零件的工作性能和适用场合等方面多作对比,从它们在机器中的功能、相互影响、装配关系等方面多作分析,找出各零件间的关联;更要从设计理论及方法上找出各章之间的共性和特性,要认真分析各个零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要从中总结出某些普遍规律,以便用来解决现在没有学到而将来可能遇到的新型零件的设计问题。

所以,绝对不应把一个个的零件孤立起来,否则就难免产生内容零碎杂乱的感觉。

3)由于设计机械零件时,除了需要满足强度、刚度、耐久性、工艺性、体积、质量、经济、安全、方便、美观等一系列一般要求外,有时还要满足绝缘、抗磁、耐酸、防锈等特殊要求。

对于部件还常会提出更多的要求,这就形成了“要求多”的特点。

因此,教学时务必引导学生学会善于全面分析比较,权衡轻重,区别对待。

“要求多”是由于全面考虑、分别论述的结果,而对于具体的零(部)件,则应该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来处理。

4)由于本课程是设计性课程,内容自应紧密围绕零(部)件的设计问题。

设计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但其主要部分通常是工作能力设计和结构设计,而工作能力设计一般须进行某些计算(如强度计算、刚度计算、寿命计算、热平衡计算等),这就形成了“公式多”的特点。

因此,教学时务必引导学生学会彻底搞清公式的性质、使用条件、符号意义及代入单位、计算结果的单位等,然后才能正确应用它们。

教材中的公式,有解析性的、经验性的、半经验性的、定义性的等,其中有些是在先修课程里学过的,有些则是新遇到的,还有的是只要求会用而不要求懂得其理论根据和推导方法的(如零件曲面接触应力的计算公式是引自弹性力学)。

尽管公式很多,但除了一些定义性公式(如许用正应力[σ]=σlim/S;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模数m=d/z等)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外,其余公式只要求能正确使用而不必硬记。

5)由于本课程很多内容要用图形表达,这就必然形成“图形多”的特点。

机械设计基础_第11章机械装置的润滑与密封

机械设计基础_第11章机械装置的润滑与密封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2
11.2润滑剂及其选择
11.2.4 气体润滑剂
任何气体都可以作为气体润滑剂,其中用得最多的是空气, 另外还有氢、氦等气体。气体的粘度很小仅为润滑油的几千 分之一,摩擦系数很小,承载能力低,故适用于轻载高速的 条件下,也可用于需要防止产品污染的场合。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3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0
11.2润滑剂及其选择
在选择润滑脂时还应注意,所选润滑脂的滴点必须高于工 作温度l 5~20℃(一般为20~30℃);载荷愈大和冲击振动严 重时,所选润滑脂的针入度应越小,以提高油膜承载能力; 速度越高,所选润滑脂的锥入度应越大,以减少内摩擦,提 高效率;当润滑脂用于集中润滑时,锥入度一般应在300以上。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4
11.2润滑剂及其选择
3)工作温度 工作温度与环境温度有关。低温环境应选粘 度较小、凝点低的油;高温环境应选粘度大、闪点高的润滑 油。特殊低温下,如采用抗凝添加剂也不能满足要求时,则 应选用固体润滑剂。工作温度变化大要选粘温性能好、粘度 指数较高的油。一般润滑油使用温度最好不超过60℃,高温 条件下润滑油氧化速度加快,应加入抗氧化、抗腐蚀添加剂。
此外,润滑还能起清洗、减少噪声等作用。因此,在机器 的设计和使用中,润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
11.1 润滑和密封的作用
11.1.2密封的主要作用
1. 防止液体、气体等工作介质和润滑剂的泄漏 2. 防止灰尘、水及有害介质等进入润滑部位 (研究润滑技术的目的是使机器的摩擦表面之间建立并保
第11章 机械装置的润滑与密封
11.1 润滑和密封的作用 11.2 润滑剂及其选择 11.3 润滑方式和润滑装置 11.4 常用传动装置和典型零部件的润滑 11.5 密封装置 思考与练习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一、课程概述《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本课程内容丰富,涉及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和设计实践,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3.了解机械设计领域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4.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工程素质和职业道德,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1.机械设计概述:介绍机械设计的概念、任务、分类和发展趋势。

2.机械零件设计:包括传动零件、连接零件、轴系零件、弹簧等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

3.机械传动设计:介绍传动系统的类型、性能参数和设计方法,包括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

4.轴承和联轴器设计:分析轴承的类型、性能和选用原则,介绍联轴器的结构和设计方法。

5.机械结构设计:阐述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包括结构要素、强度计算、稳定性分析等。

6.机械创新设计:探讨机械创新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

7.机械设计实例分析:分析典型机械设计实例,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全面了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机械设计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实践教学:安排课程设计、实验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5.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安排1.总学时:64学时2.理论教学:48学时3.实践教学:16学时(含课程设计、实验等)4.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机械设计概述第2-4周:机械零件设计(传动零件、连接零件、轴系零件、弹簧)第5-7周:机械传动设计(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第8-9周:轴承和联轴器设计第10-11周:机械结构设计第12周:机械创新设计第13周:机械设计实例分析第14周:课程设计第15周:实验第16周:复习与考试六、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小测验等)2.实践环节:30%(课程设计、实验等)3.期末考试:40%七、教学资源1.教材:《机械设计基础》(主编:X,出版社:X)2.参考文献:《机械设计手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等3.网络资源: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等在线课程资源4.实验室:机械设计实验室、机械创新实验室等八、教学效果评价1.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机械设计基础》电子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电子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电子教案一、教案概述《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核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机械设计的发展趋势。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

三、教学内容1.机械设计概述:介绍机械设计的定义、分类、任务和基本原则,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

2.机械零件设计:讲解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步骤,包括传动零件、连接零件、轴系零件、弹簧等。

3.机械传动设计:介绍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步骤,包括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

4.机械系统设计:讲解机械系统的总体设计、部件设计和装配图绘制,使学生掌握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5.机械创新设计:介绍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机械设计案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机械设计实验和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开展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现场教学法:参观企业生产现场,了解机械设计的实际应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2.结果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包括考试成绩、课程设计成果等。

3.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他人评价:开展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机械设计基础 第3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大康 11-14 第十一章 轴

机械设计基础 第3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大康 11-14 第十一章  轴

轴颈
1. 轴颈—与轴承配合的轴段。 2. 轴头—与传动零件配合的轴段。 3. 轴身—连接轴颈与轴头的轴段。
二、轴的各部分名称
轴颈 轴头
轴头
轴身
轴颈
1. 轴颈—与轴承配合的轴段。 2. 轴头—与传动零件配合的轴段。 3. 轴身—连接轴颈与轴头的轴段。
三、轴结构设计的主要要求
(1)轴和轴上零件要有准确的工作位置且定位可靠; (2)轴上零件应便于装拆和调整;
挠性轴
曲轴
一般使用转速为800~3600r/min ,小尺寸挠性轴可达 20000r/min。
2. 按承受载荷分 (1)心轴:工作时只受弯矩的轴。
a) 转动心轴:轴的弯曲应力为对称循环应力。 b)固定心轴:轴的弯曲应力为静应力。
a)
b)
心轴 a) 转动心轴 b) 固定心轴
(2)传动轴:工作时只受转矩的轴。
(6)为减少加工刀具的种类,轴上的倒角、圆角的尺 寸应尽量一致。
(7)对制造精度要求高的轴,轴的两端应加工中心孔, 作为加工和检验的基准。 4. 提高轴的强度 多数轴受变应力作用, 故易发生疲劳破坏。设计 时应从结构上减小应力集 中。 (1)轴肩处应有较大 的过渡圆角,必要时可采 用内凹圆角或隔离环。
轴的设计方法:
1. 轴径的初步计算,以确定轴的最小直径;
2. 确定各轴段的直径和长度,进行轴的结构设计;
3. 轴的强度验算,根据验算结果调整轴的结构和尺寸;
4. 完成轴的设计。 轴的结构设计通常是经过初步计算,确定轴的最小 直径后进行的。影响轴结构的因素很多,轴的结构需在 设计中依具体情况确定,所以轴没有标准的结构形式。
第十一章

第一节
概述
轴是组成机器的重要零件,轴的设计、制造质量直接影 响机器的工作质量和性能。 轴的作用: 1. 支承回转零件,使其具有确定的工作位置。

机械设计基础(曹井新)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曹井新)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曹井新)教案第一部分:课程概述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对象:机械工程、自动化、材料加工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机械设计基础》(曹井新著,机械工业出版社)授课方式:理论课、实验课相结合所需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室、实验室设备等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旨在通过对机械设计基础理论和方法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初步的机械设计能力和思维方式。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2. 熟悉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能够进行常用零部件的设计。

3. 具备使用常见机械设计软件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和仿真。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5. 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实际机械设计和制造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安排1. 机械设计基础概论- 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机械设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零部件设计与计算- 轴、轴承和联接零件的设计- 螺栓、螺母和键的设计- 弹簧、传动带和链条的设计- 机械连接的原理和计算3. 机械设计软件应用- SolidWorks、AutoCAD等机械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 二维绘图和三维建模- 机械零部件的装配和仿真分析4. 机械设计实验- 轴承摩擦力的测量和计算- 螺栓拉伸应力的实验- 弹簧刚度和变形的测定- 机械传动系统性能的测试第四部分:教学方法和手段1. 理论课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案例分析和实际工程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计算与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机械零部件设计的计算和分析,通过课堂作业和实验课的设计,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实验教学安排相关的机械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其实验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

4. 课程设计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开展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机电类第三版)习题参考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机电类第三版)习题参考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第3版)复习题参考答案第2章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2-1 答:两构件之间直接接触并能保证一定形式的相对运动的连接称为运动副。

平面高副是点或线相接触,其接触部分的压强较高,易磨损。

平面低副是面接触,受载时压强较低,磨损较轻,也便于润滑。

2-2 答: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是:机构中的原动件数等于机构的自由度数。

2-3 答:计算机构的自由度时要处理好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

2-4 答:1. 虚约束是指机构中与其它约束重复而对机构运动不起新的限XXX用的约束。

2. 局部自由度是指机构中某些构件的局部运动不影响其它构件的运动,对整个机构的自由度不产生影响,这种局部运动的自由度称为局部自由度。

3. 说虚约束是不存在的约束,局部自由度是不存在的自由度是不正确的,它们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2-5 答:机构中常出现虚约束,是因为能够改善机构中零件的受力,运动等状况。

为使虚约束不成为有害约束,必须要保证一定的几何条件,如同轴、平行、轨迹重合、对称等。

在制造和安装过程中,要保证构件具有足够的制造和安装精度。

2-6 答:1.在分析和研究机构的运动件性时,机构运动简图是必不可少的;2. 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应用规定的线条和符号表示构件和运动副,按比例绘图。

具体可按教材P14步骤(1)~(4)进行。

2-7 解:运动简图如下:2-8 答:1. F =3n -2P L -P H =3×3-2×4-0=1。

该机构的自由度数为1。

2.机构的运动简图如下:2-9答:(a )1.图(a )运动简图如下图;2.F =3n -2P L -P H =3×3-2×4-0=1,该机构的自由度数为1ABCD 123(b )1.图(b )运动简图如下图;2. F =3n -2P L -P H =3×3-2×4-0=1。

该机构的自由度数为1。

B2-10 答:(a)n=9 P L=13 P H=0F=3n-2P L-P H=3×9-2×13-0=1该机构需要一个原动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章连接
基本要求:了解连接的类型和应用;了解螺纹连接的类型和应用;掌握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螺纹连接的防松装置;掌握螺纹连接失效形式及强度计算;了解螺旋传动的受力
情况及计算要点;了解轴毂连接的类型及应用。

重点: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螺纹连接失效形式及强度计算。

难点: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螺栓连接的计算。

学时:课堂讲授:8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结合板书。

11.1 连接概述
一部机器通常都是由成百上千个零件所组成的,但这些零件并不是随意罗列在一起的,由于使用、结构、制造、装配、运输等原因,机器中有许多零件需要按照一定的要求和方式它们连接起来,而构成一个整体。

零件的连接方式有多种:被连接件间相互固定、不能作相对运动的称为静连接;能按一定运动形式作相对运动的称为动连接。

通常所谓的连接主要是指静连接。

静连接的分类见表10-1。

——螺纹连接
——键连接
——可拆的连接————销连接
——弹性环连接
连接————成形连接
——夹紧连接
——焊接
——不可拆的连接————铆接
——粘接
——过盈配合
在这些连接方式中尤其是以螺纹连接应用最为广泛,各种类型的机器设备中都有这种连接方式,如:自行车等。

螺纹连接的主要特点:
1)构造简单,形式繁多;
2)连接可靠,具有良好的自锁性能;
3)装拆方便;
4)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如起重设备中的连接;
5)容易制造:手工——板牙、丝锥;
机械——车制、碾制、铣制、磨制;
6)价格低廉,选用方便,标准件。

11.2 螺纹的主要参数
11.2.1 螺纹的形成
如图11-1所示,将一倾斜角为ψ的直角三角形绕在直径为d2的圆柱体上,其三角形的斜边,便形成一条螺旋线任取一平面图形,使它沿着螺旋线运动,运动时保持此图形通过圆柱体的轴线,就得到螺纹。

图11-1 螺纹的形成
11.2.2 螺纹的类型和分类
1.按照平面图形的形状:螺纹分为三角形螺纹、矩形螺纹、梯形螺纹和锯齿形螺纹等。

2.按照螺旋线的旋向:螺纹分为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

机械制造中一般采用右旋螺纹,有特殊要求时,才采用左旋螺纹。

3.按照螺旋线的数目:螺纹还分为单线螺纹和多线螺纹,为了制造方便,螺纹的线数一般不超过4。

4.按功能:连接螺纹;传动螺纹,调节螺纹,阻塞螺纹等
5.按标准:公制螺纹,英制螺纹
6.螺纹有内螺纹和外螺纹之分,两者旋合组成螺旋副或称螺纹副。

7.按照母体形状,螺纹分为圆柱螺纹和圆锥螺纹。

11.2.3 螺纹的基本参数
以圆柱螺纹为例,
大径——d、D
中径——d2、D2
小径——d1、D1
线数——n
螺距——P
导程——S S=n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