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3篇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4d714e0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0b.png)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3篇《朱永新教育文集》由十卷组成,全书共分十章,而《新教育之梦》正是文集的第一卷。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教育之梦》的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最近我读了这样的教育著作因其避免了过多“博大精深”的理论阐述和学术语汇的堆砌而能直指教育实践本质,引起了一线教师的共鸣,成为广受欢迎的教育学著作。
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
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
”朴实的话深深的感染与震撼了,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新教育之梦》对于“理想的教师”提出了八点要求。
这些要求为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同时也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任何一个岗位都充满着竞争,教师间的竞争往往又是多于合作的。
目前,教师这个行业的职业特点,工作制度,评价方式都需要竞争。
但是作者在书中说,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走不了太远,因为这个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社会如此,教师职业也是这样。
从书中,可以看到作者对教师间合作的渴望和信心。
“只有双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这句话说得多好啊!当今社会除了竞争,合作也是非常重要。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呼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社会需要合作,教师也要学会合作。
教师要成为受欢迎的教师,作者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换位,二尊重,三互惠。
这三点建议同样也在告知人们怎样学会合作。
《新教育之梦》优秀读书笔记
![《新教育之梦》优秀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01f109525c52cc58ad6be5a.png)
《新教育之梦》优秀读书笔记《新教育之梦》优秀读书笔记5篇《新教育之梦》是文集的第一卷。
《朱永新教育文集》由十卷组成,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为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和理想的父母。
下面给大家分享《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欢迎借鉴!《新教育之梦》优秀读书笔记篇1空闲之余,我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朱永新教授是我国著名教育学者,新教育实验创始人,他的书中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教育的美好画面。
《新教育之梦》全书共分十章,分别是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和理想的父母。
《新教育之梦》提出一系列教育的理想,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观察和认识教育的新视野、新视角。
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为我们教师寻找到了一条突破自我专业发展的道路,也为今后的教育指明了方向。
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
我们班的孩子虽然生活在城里,但大多数也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监护人大多是爷爷和奶奶,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缺乏有效地监管教育。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班主任心育艺术》这本书对于做好班主任工作很有帮助,于是就好好地揣摩、研究经典案例。
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管理一个班级,要想把这个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的确不是一件易事,它需要老师的耐心、细心和恒心,要求学生做到的除了自己做到以外,必须想方设法让每一名学生最后都达到要求,并进一步养成习惯,然后再做第二件事。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最后,把班里的每一件事情都做好了,班级管理也就到位了。
在平常的班级工作中,我总是千方百计发挥学生的作用,培养得力班干部,创建各种平台,给更多的孩子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示自我,表现自我。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心得(精品8篇)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心得(精品8篇)](https://img.taocdn.com/s3/m/641a4a53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7c.png)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心得(精品8篇)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心得篇1前一段时间有幸读了《新教育之梦》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
在这样一个高呼素质教育然而应试教育仍然牵绊着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教师的时代,虽然是一个刚刚投入教育事业的新人,应该是有激情有梦想的时候,却不敢把教育想的很美好,教育是一个富有艺术性的工程,却更是辛苦的。
如果不是因为要写这一篇读后感,或许就错过了一本好书,在拜读这一本《新教育之梦》的时候,让我最有感触的那章理想的美育。
自己的职业是老师,因此理想的教师也是让我特别关注的部分。
书中讲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对照这里提到的要求,我身为一名教师,觉得离理想的教师的距离很大。
其中有很多要学习。
这也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遇到挫折不气馁,要总结失败的原因。
要完全做到书中所讲的八点,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
但是只要有这方面的意识,通过自身的努力,会慢慢向理想的教师靠拢,缩小其间的差距。
不过在这其中,我最想做的是一位极有爱心的教师。
因为爱可以包容一切,可以逾越一切。
教师爱学生,一个佷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学生。
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
有人可能认为潜能是要靠练习来挖掘,而我认为孩子的潜能要靠爱来挖掘。
我爱我的学生,常会有这样的一个念头:某一天一个学生割破了手,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儿子,要是自己的儿子割破了手,我会怎么样?接下来的一切事情都很自然,学生也觉得你真的是很关心他。
以后不管他在学习还是生活上碰到不愉快的事情,他都会找你诉说。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4e90978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45.png)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教育的认知与思考。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希望与创新的教育世界,书中的每一个观点都深深地触动了我。
书中开篇便强调了理想教育的重要性。
朱永新先生认为,教育应该有理想,有追求,而不是仅仅满足于现状。
这让我不禁反思,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是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理想和追求?我们是否在应试的压力下,忘记了教育的初衷是帮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人?新教育倡导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这使我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天赋和需求。
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所有的学生,而应该因材施教,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教育环境和机会。
比如,在课堂上,对于那些思维活跃、善于表达的学生,可以多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对于那些性格内向、但思考深入的学生,可以通过私下交流、鼓励他们写下自己的想法等方式,让他们的才华得以展现。
同时,书中还提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
朱永新先生指出,教师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在教学中的经历,有时候会因为教学任务的繁重而忽略了自我提升。
然而,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才能更好地应对教育教学中的各种挑战。
我们可以通过参加培训、阅读教育类书籍、与同行交流等方式,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一名更优秀的教师。
新教育还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应该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可以通过设立图书角、开展阅读活动、推荐优秀书籍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家庭也应该重视阅读,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起阅读,分享阅读的感受和体会,让阅读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摘抄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4f2c9246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fb.png)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摘抄《新教育之梦》是一本充满教育智慧与理想的书籍,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教育蓝图。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做了许多笔记,以下是一些精彩的摘抄和我的感悟。
“理想的智育,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
”这句话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智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我们常常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和知识的积累,却忽略了培养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真正的智育应当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质疑、探索,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健全的人格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拥有积极向上、坚韧不拔的人格品质,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应对各种挑战,享受幸福的精神生活。
“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
”德育一直是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但传统的德育方式往往过于说教和形式化。
书中的观点让我明白,德育应当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通过真实的活动和体验来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
比如,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团队合作游戏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关爱他人、合作互助的重要性,从而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品德。
“理想的体育,应该能造就体格健壮的勇士,又能培养出征服胆怯、坚强勇敢的精神。
”体育不仅仅是为了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需要面对挑战、克服困难,这有助于他们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敢面对挫折的勇气。
如今,很多学校和家长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体育的重要性。
我们应当重视体育教育,让学生在健康的身体基础上,拥有强大的内心。
“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一种‘自然美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让学生亲和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美育不应局限于艺术课程和作品欣赏,更应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远离自然,孩子们也更多地沉浸在电子设备和虚拟世界中。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范文(精选23篇)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范文(精选2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08ecdf5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87.png)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范文(精选23篇)《新教育之梦》读后感篇1最近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
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觉得紧紧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朴素而却又有粘合力的话语:“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的、会做梦的教师。
”该书从十个方面谈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
而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作者对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满着对教育热爱的激情。
这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对教育书籍有了不同的认识!该书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主张。
这是一本写给“教育”的书。
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
它像一盏明灯,为我们的教育导航在这样的学习与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师生一起成长,所以,我也一直问自己,在课堂上,我真的关注学生的心灵,体现教育的平等与民主了吗?在课后,我注重教学的反思并落实在以后的教学中了吗?教育随笔我坚持写了吗?在这样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将自己定下的目标忘却——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这将是我长期而永恒的追求!《新教育之梦》读后感篇2当我翻开《新教育之梦》的目录时,内心是极为震撼的,语言阐述系统化、理论化,理性思维中夹杂着作者对教育认识的。
极大热情。
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他心中的教育理想,没有空泛的说教,没有权威的语气,以自己生动的例证,丰富的国内外教学实际使原本理论化的东西变得让人易于接受。
读完本书,我脑海里印象最为深刻是“有特色”、“阅读”、“共写随笔”、“爱”这几个词汇。
我将从自身的学习经历和教育实践来谈谈我对此书的感悟。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摘抄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5b84915f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2.png)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摘抄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一书,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
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摘抄及心得。
“理想的智育,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
” 这句话让我深刻认识到,智育不应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
知识是基础,但只有将知识转化为智慧,才能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灵活运用,应对各种挑战。
同时,健全的人格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它是学生在社会中立足、获得幸福的关键因素。
“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
” 这使我明白,道德教育不能仅仅依靠说教,而应让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
通过游戏和自主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道德的内涵,并且将其内化于心,外显于行。
这种自然的养成方式,远比生硬的灌输更加有效。
“理想的体育,应该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
” 体育不仅仅是强身健体,更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重要途径。
竞争意识能让学生在未来的社会中勇于拼搏,合作精神使他们懂得团队协作的力量,而坚强的毅力则是他们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重要保障。
“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浸润,是一种通过‘熏陶’而实现的‘人格塑造’。
” 美育不应是表面的艺术技能的训练,而是通过美的事物对学生心灵的熏陶,塑造他们美好的人格。
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从而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精神。
“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使学生在创造性劳动中体验到劳动的愉悦和幸福。
” 劳动教育在现代教育中常常被忽视,但它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
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能够让他们明白劳动的价值,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成就感。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024ac835ef7ba0d4b733b26.png)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一)文/林灿奎最近,我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作者以轻松、流畅的笔调从“人文科学、现实生活、教育实践”等几个方面,对理想中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进行了极为深刻的阐述;以科学的态度对教师、校长、学校、学生、父母五种教育角色作了细致的分析和描绘。
以诚恳的口吻对各种教育角色加以定位,并提出相应的要求。
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我领悟到了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存在哪些不足,应该怎样改进与提高,下面仅从几点加以交流:一、德育方面读完此书,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德育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自己在以往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比如德育,德育目标过大,没有持之以恒,导致德育工作,所以在以后的德育工作中我争取做到以下几点:1、将德育目标细化、生活化。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日常出现问题,制定班规、班训。
比如说:在上课时,要认真听讲、不气老师、乐于帮助同学,回到家里帮父母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教育孩子要学会谦让等等,让德育不再是空中楼阁,将德育落实到实处。
随着年龄的整张循序渐进地设置德育目标,形成层次递进,不断完善德育目标的体系。
2、让学生与书本为乐。
建设班级图书角,建立“书香班级”,让学生坚持读书,写读书笔记,有自己的座右铭,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从书中的心灵的慰藉,从书中到生活的,从中净化自己的心灵,通过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不教之教”的教学培养。
二、智育方面1、继续注重培养孩子能力。
《教育参考》2001年第4期的评论员写下了这样一席话:“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外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教育活动关注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
这当是对理想智育之月的最好注释。
很庆幸自己从教十年以来,一直不喜欢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喜欢这种方法来提高孩子的成绩,我不喜欢给孩子施加压力,而是不断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锻炼孩子的能力,虽然,这样可能暂时成绩,但绝会为孩子今后的德育学习奠定坚实的智力和能力基础。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精选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fb251b0912a216147929c1.png)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精选多篇)对于朱永新,曾在网站上看到过某位老师的文章中所提到过,隐约了解到他是一位非常有名的教育家,而对于他的文章则从未看过。
上次学校特为我们订了他的《新教育之梦》,带着对他的好奇,我认真地看了这本书,真可谓收益颇多、感慨颇多。
对于有关教育类的书,我看的不多,应该说是很少,因为这类书通常是很抽象、纯理论的,看起来很乏味,让人想睡觉。
但这本书则大不相同,书中所写的纯粹是朱老师根据教育现状而谈到的他所理想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外加理想的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及父母,非常实际、实在。
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看完书后的一些感受。
关于德育,朱老师定位其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我非常赞同。
书中讲到,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所以我在不久前就提出‘人格长城’来,要我们大家‘建筑人格长城’。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创造真善美之人格。
”我们幼儿园的德育基本上是通过晨间谈话、教学活动形式来进行的。
晨间谈(内容来源好范文网: .HaOWOrD. )话时,我们经常通过一些故事来感染孩子,表面上效果不错,但实质上则不然。
在学校,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要如何孝敬长辈,幼儿都会说,但实际生活中呢?现在的家长都非常的宠爱自己的孩子,上学放学都要接送,父母工作很忙所以这接送工作大都落在年迈的爷爷奶奶身上。
每天放学,孩子们要拿好自己的衣物,换好鞋子回家,我经常看见一些爷爷奶奶在吃力地为孩子换鞋子,而坐在椅子上的孩子还在东摇西摆。
小班的孩子我们还可以理解,但有些中、大班的孩子也是如此,甚至,我还看到过一个孩子出手打奶奶。
可见我们的德育效果如何,至少在孝敬教育这一块是失败的。
教学活动中,我们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引导孩子要爱祖国、爱护公物、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等,有时候讲的时候连我自己都感到可笑。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摘抄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3a62d651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44.png)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摘抄读了《新教育之梦》这本书,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全新的教育世界。
作者那充满激情与理想的文字,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感悟。
书中提到的许多观点都让我深受启发。
比如,作者强调教育应该是充满爱和关怀的,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一段经历。
那时候,我还在上小学三年级。
我们的班主任是一位姓王的女老师,她身材娇小,总是面带微笑,让人感觉特别亲切。
王老师的语文课总是充满了趣味,她不会只是照本宣科地讲解课文,而是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让我们去感受文字的魅力。
记得有一次,我们学习了一篇关于春天的课文。
王老师没有直接开始讲解,而是神秘兮兮地对我们说:“孩子们,今天咱们不上课,咱们一起去寻找春天。
”听到这话,我们都兴奋得跳了起来。
我们跟着王老师来到了学校的花园里。
她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风吹过树叶的声音,感受那轻柔的抚摸。
“孩子们,听到了吗?这就是春天的声音。
”王老师轻声说道。
接着,她让我们睁开眼睛,仔细观察花朵的颜色和形状。
“看看这朵粉色的桃花,像不像小姑娘害羞的脸蛋?”王老师指着一朵桃花问我们。
然后,她又让我们蹲下来,摸摸嫩绿的小草。
“小草从土里钻出来,多有生命力啊!这就是春天的力量。
”回到教室后,王老师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春天写下来。
我至今还记得我写的那段话:“春天是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春天是桃花害羞的脸蛋,春天是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王老师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个大大的“优”,还表扬我观察得仔细,写得生动。
从那以后,我对语文课充满了期待,也对学习充满了热情。
王老师用她独特的方式,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语文,爱上了学习。
现在回想起来,王老师不就是在践行着书中所说的那种充满爱和关怀的教育吗?她没有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带着我们去亲身体验,让知识变得鲜活起来。
书中还谈到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又让我想起了另一件事。
在一次美术课上,老师让我们画自己心目中的未来世界。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摘抄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05f7c978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4b.png)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摘抄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一书,让我在教育的道路上有了新的感悟与思考。
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摘抄和个人理解。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富贵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
”这段话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应该是公平且全面的。
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出身、智力水平或者其他外在因素而对他们区别对待。
每一个孩子都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都应该有机会发展自己的潜力,成为一个完整的、有尊严的个体。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朱永新先生对理想教师的描述,为我们树立了一个高远的目标。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用自己的激情和爱心去点燃学生的梦想之火。
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理想的智育,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
”在当今的教育中,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
真正的智育应该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创新,而不仅仅是记住一些死知识。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拥有幸福的人生。
“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
”德育不应该是生硬的说教,而是要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和活动中去感受和领悟。
通过参与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道德的内涵,从而自觉地养成良好的品德。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d4d26b0bceb19e8b8f6bad4.png)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导语: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一)文/林灿奎最近,我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作者以轻松、流畅的笔调从“人文科学、现实生活、教育实践”等几个方面,对理想中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进行了极为深刻的阐述;以科学的态度对教师、校长、学校、学生、父母五种教育角色作了细致的分析和描绘。
以诚恳的口吻对各种教育角色加以定位,并提出相应的要求。
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我领悟到了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存在哪些不足,应该怎样改进与提高,下面仅从几点加以交流:一、德育方面读完此书,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德育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自己在以往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比如德育,德育目标过大,没有持之以恒,导致德育工作,所以在以后的德育工作中我争取做到以下几点:1、将德育目标细化、生活化。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日常出现问题,制定班规、班训。
比如说:在上课时,要认真听讲、不气老师、乐于帮助同学,回到家里帮父母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教育孩子要学会谦让等等,让德育不再是空中楼阁,将德育落实到实处。
随着年龄的整张循序渐进地设置德育目标,形成层次递进,不断完善德育目标的体系。
2、让学生与书本为乐。
建设班级图书角,建立“书香班级”,让学生坚持读书,写读书笔记,有自己的座右铭,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从书中的心灵的慰藉,从书中到生活的,从中净化自己的心灵,通过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不教之教”的教学培养。
二、智育方面1、继续注重培养孩子能力。
《教育参考》2001年第4期的评论员写下了这样一席话:“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外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教育活动关注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
这当是对理想智育之月的最好注释。
很庆幸自己从教十年以来,一直不喜欢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喜欢这种方法来提高孩子的成绩,我不喜欢给孩子施加压力,而是不断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锻炼孩子的能力,虽然,这样可能暂时成绩,但绝会为孩子今后的德育学习奠定坚实的智力和能力基础。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摘抄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85e59972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a2.png)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摘抄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一书,让我在教育的世界里看到了一片全新的风景。
书中的许多观点和理念都深深触动了我,以下是我从书中摘抄的一些精彩内容以及我的一些感悟。
“理想的智育,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
”这句话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智育不应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以及健全的人格。
在我们的日常教育中,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探索,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不仅仅是获取,更是创造。
“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
”德育一直是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但如何进行有效的德育却是一个难题。
朱永新先生提出的在自然活动中养成德性的观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我们不能仅仅依靠说教来进行德育,而是要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体验和感受。
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如团队合作游戏、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道德的真正含义,从而自觉地形成良好的品德。
“理想的体育,应该能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学生在人生道路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使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体育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更是为了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如今的教育中,体育往往被忽视或者形式化,这是非常可惜的。
我们应该重视体育教育,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会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于拼搏的精神。
“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熏陶,是一种‘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濡染。
”美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不是通过生硬的教导,而是通过环境的营造、艺术的感染来实现。
我们的校园环境、教学氛围都应该充满美的元素,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优秀读书笔记(精选5篇)
![《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优秀读书笔记(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c56f931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c.png)
《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优秀读书笔记(精选5篇)《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优秀读书笔记(精选5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优秀读书笔记(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优秀读书笔记1虽然做了近20年的小学教师,真正对小学教育研究却很少。
暑期无事,借一本《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安抚一颗躁动的心。
人们常说:一个人没有知识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
可见,作为一个人,这三样哪样也不能够缺,但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道德行为了。
因为纵使一个人有很渊博的知识,很强壮的体魄,但如果德行败坏,那他只会给国家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把德育放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只要地位,德育是教育的灵魂。
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甚至,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越大,就能为非作歹越大。
所以,要求大家建设‘人格长城’。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真善美的人格。
“应试教育搞了几十年,改革来改革去,还是没有找到出路。
家长要成绩,要面子,要看到孩子考上大学;领导要政绩,要面子,要晋升,要老师提高分数;老师要成绩,要面子,更要奖金。
于是乎,怎么才能出成绩?语数外挤占音体美劳品的课,加班加点再补课。
如今,课改十几年了,品德课哪位老师把它像语数外那么抓过?更多的是,学生从来就没有上过品德课。
我关心地问过一个高三学生,你们有体育课吗?得到的回答是,从来没有,除了语数外理化什么都没有,每天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学生的品格来自哪里?只能来自于电脑网络、游戏和社会,他们习得了太多太多的自私、冷漠和暴力。
领导迎合家长、领导的要求,把孩子送进大学;老师迎合领导的要求,提高成绩分数,把学生送进更高学府;孩子迎合老师的要求,把自己送进只有知识,没有道德的未来。
《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6篇
![《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09cbbf41711cc7930b71612.png)
《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6篇《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是2009年4月由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朱永新。
本书作者从十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理想教育以及教育的伟大使命和责任。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整理《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篇1 近日有幸拜读了《我的教育理想》一书。
细心品味作者的教育理念,对未来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教育的伟大使命是使人们从无知走向成熟。
作者书中用精辟的语言勾画了二十一世纪教育理想的灿烂和辉煌,使人们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
我心中对教师的形象有了更深的触动。
作为一个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
俗语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日益更新的今天,这一桶水的提法早已过时,而教师具有长流水才能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面对渴求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学生,这已是教育界的共识。
目前,新课程改革风起云涌,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明确自己在当前形势下不学则退,因此我们要努力修炼自己,做一个有深度的教师。
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
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
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
书中的几句话深深打动了我: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
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
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
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
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
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我是不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总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多读书,多学习,多给孩子更多的爱,并注意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摸索与总结,一定会离理想教师的形象越来越近。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b8bc7d4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51.png)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新教育之梦》是一本探索教育改革的书籍,作者通过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批判和思考,提出了一种新的梦想和愿景,致力于创造一个更加人性化和有意义的教育体系。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和感动,以下是我对书中一些重要内容的读书笔记。
首先,作者提出了对传统教育的批判,并指出传统教育过于注重对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发展。
传统教育追求高分数,注重应试技巧和记忆,而不是培养创造力、思维能力和社会情感等综合素质。
作者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应该是传递知识,更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发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和探索的欲望。
其次,作者提出了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有天赋和潜力的,教育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积极发现和激发他们的特长和兴趣。
从而实现教育个性化,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并且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成长空间。
作者还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和实践,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作者还谈到了学科之间的整合和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
在传统教育中,学科之间往往是孤立的,学生只在各自的学科中进行学习和评估。
而作者主张将不同学科相互关联和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跨学科合作能力。
例如,将科学和艺术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科学实验中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将文学和历史结合起来,通过小说等艺术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
这种跨学科学习的方法能够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最后,作者还关注了教育的社会责任和公平性。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以人的尊严和公正为原则的,每个学生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
作者提出了改革教育的政策建议,例如增加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家庭的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的分配,减少城乡差距和社会阶层差距。
他还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教育改革,形成全社会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241aeb8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88.png)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精选5篇) 认真读完⼀本名著后,⼤家⼼中⼀定有不少感悟,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
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编收集整理的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1 读了朱永新⽼师的《新教育之梦》之后,深感受益良多。
⽂中虽没有汹涌澎湃的语⾔,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没有激荡⼈⼼的情感,却宛如⼀幅新世纪的“清明上河图”,他⽤朴素的绸绢做底,⽤淡淡的墨⾊着画,⽤⼩桥流⽔的⽂字娓娓道来。
⽂中朱⽼师⽤他的真诚、⽤他的⼈⽣信念诠释了他⼼⽬中理想的教育。
这⾥我就采撷⼀朵最打动⾃⼰的浪花,让她在我拙笨的笔中形成⽂字。
⽂中那“如果把⼈⽣⽐作⼀艘航船,那么我们每个⼈就是⾃⼰⽣命之⾈的舵⼿。
从我们出⽣那天,我们就开始驾驭⾃⼰⽣命的⼩⾈,在湖光⼭⾊间穿⾏,航⾏的路上可能会有诗情画意,可能会遇到惊涛骇浪,可能会有让我们驻⾜的诱⼈的风景……⽽谁能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关键看这个舵⼿有没有顽强的毅⼒,⽽谁能冲击风浪,关键看这个舵⼿有没有坚定的⾃信。
教师就好⽐舵⼿,要想实现⾃⼰理想的教育,就请扬起⾃信的风帆吧!”这段话,它似⼀盏明灯,在为我的教育、⼈⽣导航。
⾃信是⼈们赖以事业成功的阶梯和不断前进的动⼒。
这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学家卢梭所说的那样:“⾃信⼒对于事业简直是⼀个奇迹。
有了它,你的才⼲就可以取之不尽,⽤之不竭;⼀个没有⾃信的⼈,⽆论他有多⼤的才能,也不会抓住⼀个机会。
” 拥有⾃信⼼不仅拥有了良好的性格,更是拥有了⼈⽣。
作为⼀名教师,更要有⾜够的⾃信。
因为教师所⾯对的是正在成长的学⽣,教师的⼀⾔⼀⾏,举⼿投⾜,都会对正在成长的他们产⽣莫⼤的影响。
作为⼀名教师不仅要在学识上⾃信,在⽣活中⾃信,更要拥有⾃信的内驱⼒——那就是不断完善⾃⼰,让⾃⼰胸中有丘壑。
课堂是展现教师⾃信⼒的舞台,教师要带着渊博的知识⽽来,带着微笑⽽来,带着⿎励⽽来,在三尺讲台上⽤粉笔做犁,⽤⿊板做⼟,做⼀个真正的耕耘者,做⼀个能“指点江⼭的”领导者。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摘抄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721ce39b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19.png)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摘抄《新教育之梦》是一本充满教育智慧与理想的书籍,作者朱永新以其深邃的思考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希望的教育画卷。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做了不少笔记,以下是其中的一些精彩摘抄和我的感悟。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富贵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
”这段话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应该是公平且全面的。
教育不应该有歧视和偏见,不能因为学生的出身、贫富、智力等因素而区别对待。
每个孩子都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都应该在教育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成长。
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努力为每一个孩子创造平等的教育机会,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成为有道德、有品格、身心健康、富有智慧和情感丰富的人。
“理想的智育,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很多时候我们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
真正理想的智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创新,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让他们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品德修养。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拥有真正的幸福。
“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
”德育不应该是生硬的说教,而应该通过各种自然的活动和实践,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领悟道德的真谛。
比如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让他们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感受善良和责任的力量。
通过游戏和自主活动,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接受道德教育,并且能够将所学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理想的体育,应该注重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情怀,让学生养成坚韧、勇敢、乐观、进取的品质。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dffdd0e50e2524de4187eb0.png)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篇一:《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追随“新教育之梦”——读《新教育之梦》有感铁力市第一中学校刘畅2021年11月手捧朱永新教授所撰写的《新教育之梦》静静细读时,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心中竟然时而如沐春风,时而心潮澎湃,时而惆怅茫然,时而感动不已??“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标,更有理性”。
“理想因为有了教育而薪火相传,色彩斑斓”。
“我们不仅要把理想播在学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中!”朱教授说得多好啊!他怀着一颗对教育理想的赤诚之心,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新教育”的理想境界,更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心中播下了教育理想的种子。
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她,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想的种子定能发芽,成长为一片繁茂之林!《新教育之梦》一书,给了我深刻的感触,也激发了我内心深处蕴藏的那份渴望。
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这个准教师眼睛一亮。
“人要会做梦。
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
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
尽管说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有些遥远,但我们生活着就要怀有梦想,工作着还要编织理想,并努力去实现理想。
一、努力做“理想德育”的追求者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都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
在全面发展的内容里也是以“德”为先。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
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
从中可以看出,德育的确应该是整个教育的灵魂。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困惑不解的问题。
比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南辕北辙;有些家长对子女的缺点或错误熟视无睹,甚至宠爱有加,那教师的教育还能起作用吗?又如朱永新教授所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文化和道德相脱节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
这个寒假期有幸拜读了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一书,书中他对教育理想的追求,也正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追求。
有理想,有追求,才有成功,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全方面发展的人才,才能实现教育的最好终目标:培养人才、振兴中华!人们都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那么如何才能算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呢?在当今的时代,我想我们教师要做的恐怕不仅仅是教好书,更是要教好人。
古人“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由近及远,推己及人”的教学方法固然值得借鉴,但我们是否只应该停留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而不需要再作创新和探索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新教育之梦》一书中作者站在教育者的角度从德、智、体、美、劳、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十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也道出了自己对于更高境界的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的美好追求。
作者在理想的德育这一章中的阐述给我感触最深。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它是一门研究人的德性的形成规律的学科。
概括的来说作者认为在德育教育的内容上,应从少年儿童学习生活的实际出发,使道德教育的内容更加贴近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实际。
以孩子的实际行为与感觉为切入点的方式,把看似抽象空洞的道德信条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学习结合起来,将道德教育真正贴近孩子们的心灵。
而在德育教育的方法上,应坚持以养成教育为基本方法,重视对少年儿童道德行为的培养。
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更多地来源于日常生活,来源于他们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亲身体验,他们往往是在实际生活的体验中,在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上,伴随着自身的成长而认识到道德价值,树立起道德观念。
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形成重在体验,而道德教育重在养成。
那么,怎样进行德育教育呢?结合作者的看法与我本身的教学经验,我想谈谈自己的确看法:
一、用心地去爱学生。
朱老师在书中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
我一直认为教书太枯燥!现丰看来,是以前的我不曾用心,不曾将爱付诸于行动中;不懂将学习与生活接轨。
所以一开始热情高涨,决心在其中描绘出灿烂的未来。
可日复一日纠缠在“对”与“错”中,一次次在苦口婆心的劝说中走来,对学生终有了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与苦恼。
虽然做老师已经四年了,但是我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受学生喜欢的好老师,我在用自己的严厉慑服学生。
如今,这种震慑只会加深和加宽我和学生之间的鸿沟,永远使它无法复平。
正如书中所说的,“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深得学生喜爱的教师,能放下教师的‘架子’,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师。
”我对学生也充满爱心,但因为我的严厉和“架子”使学生无法体会。
怎样与学生对话,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心田,是我现在苦苦追求的。
我相信借鉴书中所说,多点时间和学生交流,一定能让学生真正认识我,了解我,喜欢我。
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
或许有些老师认为,小学生犯了错,只要训斥几声就可以了。
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
作为一名老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
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用挖苦、讽刺伤学生的心。
教师对学生的理想尊重,就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愉快。
其次老师要从爱心出发。
爱心出发即是进行教育的前提,做为教师,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是预防生铁炼不成钢,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
老师有爱心,学生也能更加爱戴老师,有利加深师生的感情,以使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
二、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
在教坛埋首耕耘了许多年,目睹教育现状,我也产生了很多困惑,却无处寻觅到完美的答案。
感谢开展的这次读书活动,让我聆听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思想,让我审视自己所做一切的意义,让我寻找到一条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道路。
朱老师说“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有要有激情。
人要会做梦。
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
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
”朱老师的
这席话拨动了我的心弦。
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的我,是有着自己的目标的,那就是做一名有责任心的好教师,希望自己能教好每一名学生。
一转眼,过去了四年。
回忆自己过去的教育历程,仅用“平庸”一词即可概括,最大的收获也仅是一次获得先进的称号,充其量算是一个说得过去的教书匠而已。
“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这么多年来对于这些,仅是教育中平庸一员的我从没有过一丝想法。
朱老师给想做教育有心人的教师提出了一个建议:“每天写教育日记吧,把每天教育中的所思、所想、所感原封不动的记下来,在写笔记的时候教师能够与自己对话,这种领悟是一个人成长的最重要的法宝。
”其实早在骨干教师培训时就有过这样的提议,让我们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为自己的成长积累财富。
但回想自已,深感惭愧。
整天泡在学生堆中,与孩子们一起贪婪地享受着成功的快乐,共同体验着成长路途中挫折和失落,可是很多时候激动了一下,兴奋了一下便不了了之,正像书中书说的那样“这些‘火花’不久就烟消云散了”。
虽然在这几年里也记下了一些教学随感,但因为恒心不够,总会为自己找一些客观的借口而疏于动笔。
为了心中的梦想,从现在起我要挑战我的恒心,磨练我的意志。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作为学生,他的大部份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
班级即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作为一个教师,要注意对班风的建设,有了良好的班风,可以使学生在外部的影响中的作用是积极向上的。
班风好的班级后进生少,就是因为良好的环境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德育素质。
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竞争心理。
如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心理,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为了增强同学们的竞争意识,可以在班级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互帮小组,各小组进行评比,使同学们开展友谊竞争,从小组开展竞争,到好的同学之间开展竞争,实际上每个同学都愿意向上的,都愿意成为一个好学生,有竞争就可以不断产生动力,就能激励每个学生不断取得进步,最终促进学生德育素质不断提高。
读罢《新教育之梦》,掩卷沉思,我心潮澎湃。
它带给我更多的是憧憬,是信心,是思考,更是心灵深处的豁然开朗。
感谢朱朱老师让我正走在理想教育的路上,感谢朱老师让我明白做一个“书香教师”的重要性,感谢朱老师让我正尝试着去做一名理想的好教师。
我一定会让我的教育之梦在书的陪伴下越飞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