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的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属地方(省级)管理课程。作为地方课程,理应为当地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在学校对学生实施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信息技术课堂是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最佳场所,是其它教育科目所不能代替的。通过信息技术课的教育过程,使每个学习者,在运用、管理、评价和理解信息技术等方面具有高度素养。
信息技术属于技术类课程,在目标上强调对事物的改造使之适应人们的各种需要。信息技术教育过程的着力点以设计为基本特征。
作为与课程整合的有力工具,学生在学习其他科目时可以发挥其重要作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是实现与其它许多科目领域整合的先决条件。
信息技术课的理论基础,依赖电子技术与软件基础的发展,所以信息技术课的内容设置和课程实施是与时俱进的,并且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流行性。
基本理念
(一)信息技术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有学生不论处在何种环境,不论其个人特征如何,都应该有机会接受信息技术教育,以使自己具有适应时代需要的信息技术素养。在课程实施中既要注意到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又要恰当处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发展与统一要求的矛盾。所有学生都应该具有所规定知识水平和各种能力。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最后结果是: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够做的事情,而不是学习这些东西的方式和方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强调“应知应会”。
(二)在教学实践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为基本原则,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考虑课程内容,关注和尊重学生在探究、获得新的体验、获得认可与欣赏和承担责任等方面的需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尊重学生的自主意志和独立人格的形成。把价值引导和自主构建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点。
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
依据青少年的认知心理,在受教育过程中应当达到的目标一般分为三个领域:由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知识的发展等目标构成的认知领域;由价值观,判断力和个性发展等目标组成的情感领域;由模仿、操作等各种技能目标构成的动作技能领域。在每个领域分类中,根据认知逻辑关系又分为由低级到高级的递进层次,详见附表。
学生可以根据课程目标抓住学习要
点,有计划地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
自我评价与判断,教师也可以从学习
者的行为来判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
学效果。
课程目标即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也
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为使学习者正确
把握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课程
目标应以学习者的行为来表述。也就
是采用行为动词来表述学习者的学习
结果。
课程目标:具有良好的科学与技
术素养,是我们这个时代对每个公民
所提出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是当今
所有的人必须掌握的一门通用技术,
社会的各个应用领域对每个人提出的
信息技术素养是:在各种场合运用信
息技术的能力;根据资源配置管理信
息技术的能力;以与时俱进、日益深
入的思维方式理解信息技术的能力;
明智的评价信息技术的能力。信息技
术课程是集科学与技术于一身的综合
性科目,它担负着使学生具备良好信
息技术素养的教育责任。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可归纳
为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
(一)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工具,
概念和本领,理解构成信息技术的基
本要素,知晓利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
的基本工作原理。形成基本的信息技
术知识框架,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趋
势。
(二)正确使用和维护常用信息
技术工具和系统,形成自主构建的信
息技术应用能力体系,适应信息技术
的发展变化。
(三)理解信息技术的本质,通
过各种设计活动,能帮助人们解决实
际问题或实现某种需求。
过程与方法
(一)认识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
题的意义,掌握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
题的基本过程,能根据任务的需要提
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能逐步实现。
(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
通过探究性活动完善自主学习的能力
和信息技术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
段解决自己发现的新问题或某种需
求,并能使其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四)能将解决问题的过程、结
果和解决的方案交流给老师或同学,
进行恰当的评估,逐步养成良好的运
用信息技术的探究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
(一)具有良好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和
高度政治责任感,保持和增强对信息技术
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二)初步建立对信息技术的辩证认
识,认识到任何一种技术形式不但可以用
来解决问题也同样可以造成新的问题。
(三)能理解信息技术是如何开发和
使用的,能评价信息技术对其他技术门
类、环境、社会和人身心的影响。
(四)理智的参与那些利用信息技术
支持的各种活动,遵守信息传播与通信的
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
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
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
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
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
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
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允许有独立的课
时。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
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
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
践、主动进行终生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
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
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
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
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
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
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
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
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
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
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
各类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
p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
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
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
p 在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
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
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
p 发展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技术活
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
技奥秘的兴趣;
p 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观察、
思考、讨论和分析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
社会现象,养成适当的信息技术使用习
惯。
内容设置和选择的原则(1)采
用“非零起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