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儒道互补专题教案

合集下载

儒道互补专题课件

儒道互补专题课件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 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 无晴。
儒道互补对我们的人生启迪
对于生活,我们应当以积极的心态去面 对,利用一切条件去学习、深造、修养,使 自己健康发展,并以此为出发点,主动关心 他人,关心群体,为大众做有益的事情,主 动参与社会改革和建设事业。人生又是一个 艰难跋涉的旅途,难免会有道路迂回曲折、 千难万险的时候,若到处碰壁,一身烦恼的 时候就要舒缓从容,柔韧难折。
据史书记载,春秋242年间,有36名君主 被杀,52个诸侯国被 灭,有大小战事480多 起,诸侯的盟会450余次。
不满社会现实
自身修养
加法
积极进取 使命责任

异 同

自然天性
减法
宁静和谐 超越世俗
疗救社会,使之 恢复正常的秩序
不满社会现实
自身修养
加法
积极进取 使命责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互 补

自然天性
减法
宁静和谐 超越世俗
从《论语》《老子》看“君子”与“圣人”
• 君子,有德、有仁,能够克 己复礼、奋发有为。
• 圣人,无辨、无争,能够顺
应自然规律、清净无为。
为什么树立“君子”“圣人”这样的楷模?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经过长期休养 生息发展了起来,而王室的力量却逐步 衰微,渐渐丧失控制诸侯的能力。强大 了的诸侯,不再对周王室唯命是从了, 他们有的蚕食周的土地,有的攻伐别的 诸侯国。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宋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 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 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 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 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儒道互补 教案

儒道互补 教案

儒道互补教学目标:理解各则语录;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教学重点: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

教学难点:读懂《论语》,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精髓。

理解《道德经》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初步理解老子的道家思想。

教学建议:《论语》十则利用制作的微课,引导学生课前学习,课上引导学生讨论,理解儒家的主要思想。

《道德经》五章。

因为深奥难懂,主要采取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理解的传统教学方法。

十则和五章学完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道家和儒家思想的不同之处,并初步理解什么叫做“儒道互补”。

教学过程导入自题金山画像苏轼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在黄州的四十五到五十岁五年;在惠州的五十九到六十二岁,三年;在儋州贬谪的六十三到六十六岁,四年!苏轼,这位备受后人景仰的文学巨匠,在其从政为官期间竟3次遭贬谪,行遍人间崎岖路,尝尽酸甜苦辣情,历尽排挤、打击和屈辱。

面对这残酷的命运,苏轼却始终挺直脊梁,笑看得失荣辱,用旷达之心铸就了自己的千古英名。

在苏轼的思想之中,有儒家思想,当他在政治上得志之时,他达则兼济天下,著名的苏堤就是见证;当在屡屡被贬之日,道家思想又让了他能够有生活下去的勇气与信心。

在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之中,说苏东坡是一个集儒道释思想于一体的综合体,正因为这样,苏东坡面对这残酷的命运才能勇敢地坚持,潇洒地生活。

导读一、儒家经典《论语》十则导读 (3课时)看微课,弄清楚各则的主要内容及蕴含的深意具体内容见课件及微课视频二、道家经典《道德经》五章导读(4课时)一章道,可道,非恒道。

名,可名,非恒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翻译】凡是可以言说的道理,都不是永恒的道理。

凡是可以被命名的名称,都不是永恒的名称。

无任何名称,正是天地的元始。

第二单元-儒道互补

第二单元-儒道互补

孔子旳主张
孔子对鬼神宗教迷信活动采用存疑态度, 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 材施教,注重“学”“思”结合,其理论从修 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事、 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
选文简介
《论语》作为儒家旳经典著作,代表了 孔子旳主要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 儒家创始人孔子旳政治思想关键是“仁”、 “礼”、“义”。
孔子63岁时,曾这么形容自己: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 之将至。”当初孔子已带领弟子 环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苦,不 但未得到诸侯旳任用,还险些丧 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依然乐观 向上,坚持自己旳理想,甚至是 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旳最高
德,而不是去助长别人旳恶,这其实也是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旳意思;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强 调个人应该以修身求学为重,而不应在乎 能否出名。
二、老子旳辩证思想,来自他对现实生活经验 和日常现象旳观察和总结,而不是玄虚旳哲学思辨。 例如,他看到三十根车辐拱着一支车毂,正因为中 间是空旳,所以车辆才得以运转使用;抟揉黏土做 成器皿,正因为中间是空旳,所以器皿才能够用来 盛东西;开凿门窗,建造房舍,正因为中间是空旳, 所以房舍才能够居住。由此他得出结论: “有”“无”相互为用,不可或缺。(见《老子》 第十一章)这也就是“有无相生”旳意思。
4、“雍也”篇
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 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 先生说:“懂得它不如喜欢它,喜欢它不
如以它作为快乐。” 先生说:“智者喜欢水, 仁者喜欢山;智者活跃,仁者沉静;智者快乐, 仁者长寿。”

儒道互补

儒道互补

三、老子:
(1)核心思想是“道”,“道”是天地万物的 本源,并有自己的运行规律。
(2)哲学思想: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 物都是相反相成的,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3)政治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儒道分别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为人准则。 儒道差别体现在对人的规范准则不同。 儒道差别体现在为人处事的准则不同。
时代背景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经过长期休养生 息发展了起来,而王室的力量却逐步衰微, 渐渐丧失控制诸侯的能力。强大了的诸侯, 不再对周王室唯命是从了,他们有的蚕食周 的土地,有的攻伐别的诸侯国。
据史书记载,春秋242年间,有36名君 主被杀,52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480 多起,诸侯的盟会450余次。
粮店
不满社会现实
药店
自身修养 加法
积极进取
异 儒同道
自然天性 减法 宁静和谐
使命责任
超越世俗
立身处世之根本
精神失意之良方
疗救社会,使之恢复正常的秩序
让我们记住《论语》《老子》 让我们用儒家思想进取 用道家智慧炼心。 让中国传统文化的精 髓深入我们的血液 做勇于担当的堂堂“君子” 做内心超然的悠悠“圣人”
2、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 意刑杀。
3、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 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富 民”思想。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富和贵,是人所想要的啊。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对于用不道义的手段而得到的富贵,对 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微不足道。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 重的是利益。”
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 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 子说:恭敬、宽厚、信实、勤敏、慈惠。恭敬 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大众的拥护, 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勤敏就会工作效率 高,慈惠就能更好地使唤人。

儒道互补专题探讨(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儒道互补专题探讨(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儒道互补专题探讨(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儒道互补专题探讨(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儒道互补专题探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两派一直是相互影响、互相借鉴、相互包容的关系。

儒家注重礼仪法度,重视人伦关系;道家则强调自然,追求道义。

儒家与道家的思想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各自的体系,并相互融合,互相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思想、文化三个方面探讨儒道互补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一、历史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儒家和道家是两个重要的思想流派,它们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

在先秦时期,儒家、墨家、道家都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儒家、墨家、道家三家创立之初,都不是完整的哲学体系。

儒家提出的仁爱、礼貌、道德等不同于警惕、利益、法律,墨家提出的协同、便利、抵消等不同于利益、刑罚、战争,道家提出的自然、道义等不同于人心、社会。

到了汉代,儒家被视为官方道德规范,皇帝下的所有教育机构都是儒家学派。

道家則與儒家相抗衡,其学说也被正式系统化。

陶渊明、李白、杜甫等文人都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到宋代时,在中国哲学史上,儒学已处于主导地位,但道家思想也不断发扬光大。

陈摶、张道陵、李逵都是著名的道家思想家。

道教不仅对中国文化有深远影响,也影响到了周边国家,如日本、韩国等。

二、思想儒家思想主张,培养人的道德品质、遵守社会规范,推崇“人伦”,强调“君子”成为社会的典范。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即用心体察他人之痛苦,以同情之心来对待他人,体现对他人的关心和爱护。

道家思想,则主张通过“养身法”,来达到身心平衡与气质纯净,亡己见,无喜怒哀乐之心。

主张追随道与自然,追寻至真至善的充满无限可能的象征。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即“道”是自然万物中的本体与本源,万物皆有正常之道,万物皆随其自然演变,如太极图所示之阴阳变化,贯穿着道家思想的核心。

三、文化中国文化历史上,道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和融合,可以从厚重的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学作品中得到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结晶,它包含了许多儒道思想的元素。

儒道互补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优质教案

儒道互补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优质教案

《儒道互补》教学设计单元教学目标:、了解儒家、道家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义”“孝”“道”“自然”“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理解所选课文的主要思想,熟读、背诵一些片段。

第一课时《论语》十则教学目标:、理解《论语》节选各则语录的内容;整理积累文言文语言材料;、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形成语感。

本节课主要在于读懂《论语》,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的精髓。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必修课中,我们对于孔子,对于《论语》已经了解了不少,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论语》,走进这部影响我们中国人几千年的儒家经典。

二、文学常识回顾考察:见课件。

三、赏析示例: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诲:教诲。

知:知道。

知:同“智”,聪明,明智。

子曰:“由(子路)!我教诲你的知道了吗?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啊!”理解:做学问要务实、严谨、谦虚。

要正确的估量自己,不夸耀,不虚伪,人要有自知之明。

四、接下来,我们就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来研读剩余的九则。

步骤:、诵读一遍。

、逐句翻译,不懂的字词留下记号。

、尝试写下你对这则语录的感悟,待会与同学共同探讨,能联系以前学《论语》时所记得的其他语录更好。

教师把握: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这是为学所该有的精神与态度。

要想成为一个君子,好学是一个必须的条件。

而要作到好学,一定得先要坚定学习求知的志向,切忌分心于物质享受,以免陷于物欲进而降低了学习的效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则应该要勤快努力、全力以赴,并忠实地检讨自己对真知是否了解;遇到有机会时,也应向任何学有专精的人士请教,并验证自己所学。

儒道互补专题教案

儒道互补专题教案

儒道互补专题教案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论语》、《老子》――“儒道互补”专题探讨一展示图片1;板书儒道互补《论语》《老子》二播放奥运视频剪辑;三导入新课导语:刚才的录像,让我们重温了北京奥运开幕式的精彩场面:“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阵阵呐喊,体现了儒家“仁爱”的胸怀;太极拳表演的一招一式,展示了道家的“无极”境界。

千百年来,儒道两家互动、互补、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特有文化。

今天,让我们以《论语》《老子》为依据,认识构成中华文化主体的儒道两家,探讨“儒道互补”这个专题。

在探讨之前,我们先确认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四展示图片2;教学目标:1、通过《论语》中“君子”与《老子》中“圣人”比较,了解儒家、道家的基本思想。

2、通过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的着作思想,理解儒道互补对人生的积极意义。

3、感受中国儒家、道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引导当代中学生追寻、传承儒道文化。

五 1 从《论语》《老子》看“君子”与“圣人”所谓互补,就是相互补充,它是以二者之间的差异为前提的。

我们要研究“儒道互补”就必须先比较儒道的不同。

儒道的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比较研究。

为了找到这个切入点,初步的调查显示,有这样几种观点:展示图片3“儒道分别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为人准则。

”“儒道的差别体现在对人的规范准则不同。

”“儒道的差别体现在为人处事的准则不同。

”儒道两家分别为我们树立了一种做人的准则,这种做人的准则在《论语》和《老子》中体现在两个人物形象上――“君子”“圣人”,今天我们就选取“君子和圣人”这个角度,来看儒道互补,借以窥斑见豹。

(板书君子圣人)2 请大家打开书,将《论语》十则含有君子、《老子》五章中含有圣人的语句画出来。

(学生朗读找到的句子);3 从这三则、两章中看,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老子所说的“圣人”分别是怎样的人呢?(标注在每则的相应位置上)学生代表发言先/孔子认为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后/老子认为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圣人”?师生互相补充,概括《论语》中“君子”和《老子》中“圣人”的特点。

儒道互补 教学设计 博客

儒道互补 教学设计 博客

儒道互补教学设计博客儒道互补教学设计儒家和道家是中国传统思想史上两个重要的哲学流派,它们之间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相互扶持的关系。

因此,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儒道互补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提出一些教学设计的思路。

一、掌握儒道的基本概念儒道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两个重要哲学流派,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思想观念。

因此,在教学前,首先需要明确和掌握儒道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对儒道思想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在讲授儒家思想时,可以先从儒家的思想基础入手,即仁、义、礼、智、信等。

然后再从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和荀子入手,分别介绍他们的思想观点和贡献。

在讲授道家思想时,可以先讲述道家的起源和基本思想,即道、无为、无为而治、自然等,然后再介绍老子和庄子的思想观点和贡献。

二、发现儒道的相互联系儒家和道家虽然在思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它们也有很多共同点。

因此,在掌握了儒道的基本概念之后,我们需要让学生发现儒道的相互联系和共性。

可以通过进行比较分析的方式,来发掘儒道思想中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例如,可以列举一些具体问题,比如“儒家和道家对人性的看法有何不同?”、“儒家和道家在与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关系上有何异同?”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探究。

三、探究儒道的互补性对于儒道思想的互补性的探究是教学中的重点。

只有理解了儒道思想的互补性,才能真正深入理解和领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探究儒道思想的互补性,让学生了解儒道思想互补的内在原因和意义。

可以在探究儒道思想的互补时,从哲学思想的层面和实践层面出发。

从哲学思想的层面出发,可以探讨儒道思想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异同,以及各自的特色和不足,从而加深学生对儒道思想的理解和领悟。

从实践层面出发,可以研究儒道思想在社会、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应用和影响,以及相互补充的作用和意义。

四、运用案例深化学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儒道思想,可以采用案例的方式进行教学。

儒道互补学案

儒道互补学案

第二单元儒道互补学案教学要点1.了解儒家、道家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义”“孝”“道”“自然”“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2.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儒道两家的基本思想,理解儒道互补的人生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儒道互补教学过程儒家经典《论语》十则(一)导入“宋代有名的宰相赵普曾经对宋太宗赵匡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更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这个意思。

(二)孔子简介孔子(公元前552或551-前479)名,字,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

孔子年轻时因家境贫寒给季氏做过委吏(管理粮仓)和司职吏(管理牲畜),工作得很出色。

孔子很注重学习,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50岁以前,他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聚徒讲学,也从事政治活动,去过齐国。

50岁那年(前500),鲁定公任命他为中都宰。

56岁那年由大司寇(主管司法)行摄相事,但为时不长,被迫辞职。

后又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为时14年,终不见用。

回到鲁国后致力于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献,又将鲁史宫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还在晚年整理“六经”()。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是私人讲学风气的开创者,他的弟子相传先后有三千人,最著名的有颜回、子贡、季路(子路)、冉有、曾参等,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

三、关于《论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

论,纂辑的意思,应读lún,语,言谈。

谈“儒道互补”教学提纲

谈“儒道互补”教学提纲

谈“儒道互补”谈“儒道互补”由于种种原因,儒道两家思想,在后世成为中国影响最大的两种思想。

他们存在差异又相互制衡,为人生提供多样选择。

“儒道互补”是一种人生智慧,其妙处在于指导人们在现实与超越、前进与迂回之间取得恰当的平衡,从而保持自我,使生命有后续力。

“儒道互补”让人们儒道兼修,互补为用。

中国的知识分子往往以“儒道互补”作为自己的人生信仰,用以安身立命。

“儒道互补”也为现在和未来的人们提供一种积极入世又富有超越精神的人生哲学。

所谓互补,就是相互补充,它是以二者之间的差异为前提的。

儒道两家分别为我们树立了一种做人的准则,这种做人的准则在《论语》和《老子》中体现在两个人物形象上——“君子”“圣人”。

孔子和老子都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做人的楷模。

《论语》中为我们描述的君子,有德、有仁,能够克己复礼、奋发有为。

《老子》中为我们描述的圣人,无辩、无争,能够顺应自然规律、不去妄为。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发展了起来,而王室的力量却逐步衰微,渐渐丧失控制诸侯的能力。

强大了的诸侯,不再对周王室惟命是从了,他们有德蚕食周的土地,有的攻伐别的诸侯国。

儒道两家同样不满于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民不堪命的社会现实,他们拥有共同的理想:疗救社会,使之恢复正常的秩序。

面对这个混乱的时代,儒家的主张是做“加法”,要求人们加强自身休养,从而治国、平天下,强调一种积极进取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

而道家的主张是做“减法”,要求人们丢弃扰乱自然天性的东西,那么社会就没有纷争,天下就太平了,他强调一种宁静和谐与超越世俗的观念。

正是由于儒道两家对社会、人生问题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解决方式,才能形成二者互动互补的关系。

在孔子、老子之后的2000多年中,儒道互补一直是中国思想文化演进的主要内容,正如林语堂所说:“道家及儒家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

儒家入世,乐观积极,有一整套严格的规范,讲实用,追求功名;道家出世,消极退避,主张自然无雕琢,重养性,崇尚天然。

儒道互补(教学用)

儒道互补(教学用)

孔子说:“吃粗粮,喝水,弯着胳膊做枕 头,也乐在其中。不合乎“义”而获得的富 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般(根本看不上 眼)。”
孔子的义利观
第二单元
语文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 戚。‛(‚述而‛篇)
坦:开朗,直率 长:总是,常常 荡荡:宽广 戚戚:忧伤
孔子说:“君子心胸开朗而宽广, 小人经常忧愁。”
第二单元
语文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二、自学教材
翻开选修教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15页,结合课文注释自学《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一遍,用笔记本记下初学
的疑问。
三、朗读课文
1.听范读一遍。
2.全班齐读一遍。
第二单元
语文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四、理解课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 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 已。‛(‚学而‛篇)
第二单元
语文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思想核心是 “仁”,即 仁爱、爱人。在政治上主张施 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 。他的成就主要在晚年,晚年 他致力于教育,他首创私人讲 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 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整理 《诗》《 书》等古 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 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我 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第二单元
语文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 自己,一切回复到周礼上就是仁。一旦这样 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赞你是个仁德之人。 达到仁,是出于自己的努力,难道是由别人 吗?”颜渊说:“请问实行的具体条目。” 孔子说:“不合礼的现象不看,不合礼的声 音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 做。”颜渊说:“我颜回虽然不聪敏钝,也 愿意实践这这几句话。”

《儒道互补》专题课件

《儒道互补》专题课件

显学主流以儒、墨为代表, 隐学主流以老、庄为代表。
显学以不避人、不避自己,积极入世为特征。
“游方之内”入世主义
儒家学派立教宗旨是以“匡俗救弊”、 “回复王道”、“实现仁政”为目的的道 德人本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
这种理想主义以强调人道之爱,肯定 人伦秩序,讲求“合群”之道和对追求道 德理性之自觉为其要义。
《明德》 是实现理想的人生进修阶梯, 《修身﹒博学》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几个阶梯的具 体展开,是实用的统治学理论。 《养浩然之气》说的是修养后达到的“天人合一”的人生理 想境界。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礼记·大道之行也》
大同 小康
氏族部落的公有制向集权世袭的私有制转变
三纲八目的追求 ——《大学》
• 逍遥游的心理感受是乐. • 在逍遥游的乐中,存在着两种情感的混合,
一种是卸去物累的安宁感、超脱感;另一 种是在与无限的宇宙融为一体的陶醉感、 满足感。
道遥游的途径: 无名 无功 无己
• 无名,即不“以天下为事”,就是不求治 理天下的虚名 ,消除人们求取名声的贪欲。
• 无功,即破除一切功利欲念 ,做到“物物 而不物于物”,寄心万物之外 ,不受其限 制。
• 无己,就是要忘掉自己的形体存在,达到 精神彻底解脱。
老子: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
身,吾有何患。
• 吾丧我——无己
•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
做到“无名”无功“无己”的办法是: 心斋和坐忘
• 心斋,“虚者,心斋也。”就是要保持 心的虚静,摒绝任何思虑。要“去 知”“黜聪明”。
隐学以避世、避人、避自己,消极遁世为特征。
“游方之外”的超世主义 • 道家学派立教的宗旨是要人懂得超越自身的

儒道互补

儒道互补
第一单元课题撰稿人:尹媛媛
节课题
儒道互补
课型
课时
时间
课时课题
《从义利之辩看儒道》
新授
1









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掌握专题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体验诵读法、专题探究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课时
教材
学生
特征
分析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作为一本选修教材,我们认为本册教材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应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有所启迪。因此我们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着专题性、实用性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在专题设计上,我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结合学过的作家作品,以作家为线索,探究中国文化思想对这些作家创作思想的影响,在专题研究中,我设想把以上作家专题具体分为几个探究点,用来具体探究作家作品中相关的文化现象。
4学生解释“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的含义。
教师提问:这种状态是与哪个词相对立的概念呢?“富且贵”。
5归纳孔子的义利观:以义为乐。
6学生齐背“于我如浮云”一则。
7学生找出“君子坦荡荡”一则。
8通过此则分析孔子的义利观。
教师提问:君子因何“坦荡荡”?小人为何“长戚戚”?学生分析。
教师提供: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互证法)
5老子学说与儒家学说是否有本质的冲突?
学生回答:只是角度不同而已,更加辩证(看到了对立面),是补充。
五庄子的义利观:
1学生诵读《胠箧》节选。
达标检测设计
知识点
时间
检测内容
第三环节:
针对知识目标和层次要求通过测试题进行对应性测试评价。

儒道互补专题教案

儒道互补专题教案

《论语》、《老子》――“儒道互补”专题探讨一展示图片1;板书儒道互补《论语》《老子》二播放奥运视频剪辑;三导入新课导语: 刚才得录像,让我们重温了北京奥运开幕式得精彩场面:“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得阵阵呐喊,体现了儒家“仁爱”得胸怀;太极拳表演得一招一式,展示了道家得“无极”境界。

千百年来,儒道两家互动、互补、滋养着中华民族得特有文化。

今天,让我们以《论语》《老子》为依据,认识构成中华文化主体得儒道两家,探讨“儒道互补”这个专题。

在探讨之前,我们先确认一下我们这节课得学习目标。

四展示图片2;教学目标:1、通过《论语》中“君子”与《老子》中“圣人”比较,了解儒家、道家得基本思想。

2、通过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名人得著作思想,理解儒道互补对人生得积极意义。

3、感受中国儒家、道家思想得博大精深,引导当代中学生追寻、传承儒道文化。

五1 从《论语》《老子》瞧“君子”与“圣人”所谓互补,就就是相互补充,它就是以二者之间得差异为前提得。

我们要研究“儒道互补”就必须先比较儒道得不同。

儒道得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恰当得切入点比较研究。

为了找到这个切入点,初步得调查显示,有这样几种观点:展示图片3“儒道分别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为人准则。

”“儒道得差别体现在对人得规范准则不同。

”“儒道得差别体现在为人处事得准则不同。

”儒道两家分别为我们树立了一种做人得准则,这种做人得准则在《论语》与《老子》中体现在两个人物形象上――“君子”“圣人”,今天我们就选取“君子与圣人”这个角度,来瞧儒道互补,借以窥斑见豹。

(板书君子圣人)2 请大家打开书,将《论语》十则含有君子、《老子》五章中含有圣人得语句画出来。

(学生朗读找到得句子);3 从这三则、两章中瞧,孔子所说得“君子”与老子所说得“圣人”分别就是怎样得人呢?(标注在每则得相应位置上)学生代表发言先/孔子认为怎样得人可以称为“君子”?后/老子认为怎样得人可以称为“圣人”?师生互相补充,概括《论语》中“君子”与《老子》中“圣人”得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老子》
――“儒道互补”专题探讨
一展示图片1;板书儒道互补《论语》《老子》
二播放奥运视频剪辑;
三导入新课
导语:刚才的录像,让我们重温了北京奥运开幕式的精彩场面: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阵阵呐喊,体现了儒家“仁爱”的胸怀;太极拳表演的一招一式,展示了道家的“无极”境界。

千百年来,儒道两家互动、互补、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特有文化。

今天,让我们以《论语》《老子》为依据,认识构成中华文化主体的儒道两家,探讨“儒道互补”这个专题。

在探讨之前,我们先确认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四展示图片2;
教学目标:
1、通过《论语》中“君子”与《老子》中“圣人”比较,了解儒家、道家的基本思想。

2、通过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的著作思想,理解儒道互补对人生的积极意义。

3、感受中国儒家、道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引导当代中学生追寻、传承儒道文化。

五1 从《论语》《老子》看“君子”与“圣人”
所谓互补,就是相互补充,它是以二者之间的差异为前提的。

我们要研究“儒道互补”就必须先比较儒道的不同。

儒道的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比较研究。

为了找到这个切入点,初步的调查显示,有这样几种观点:展示图片3
“儒道分别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为人准则。


“儒道的差别体现在对人的规范准则不同。


“儒道的差别体现在为人处事的准则不同。


儒道两家分别为我们树立了一种做人的准则,这种做人的准则在《论语》和《老子》中体现在两个人物形象上――“君子”“圣人”,今天我们就选取“君子和圣人”这个角度,来看儒道互补,借以窥斑见豹。

(板书君子圣人)
2 请大家打开书,将《论语》十则含有君子、《老子》五章中含有圣人的语句画出来。

(学生朗读找到的句子);
3 从这三则、两章中看,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老子所说的“圣人”分别是怎样的人呢?(标注在每则的相应位置上)
学生代表发言
先/孔子认为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
后/老子认为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圣人”?
师生互相补充,概括《论语》中“君子”和《老子》中“圣人”的特点。

教师小结:
孔子和老子都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做人的楷模
《论语》中为我们描述的君子,有德、有仁,能够克己复礼、奋发有为。

《老子》中为我们描述的圣人,无辨、无争,能够顺应自然规律、不去妄为。

(板书有无克己顺应)
六、从君子与圣人看儒道异同
孔子、老子为什么树立“君子”“圣人”这样的楷模?那么我们就先要看看孔子、老子生活在怎样的时代?
展示图片4 由一生诵读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发展了起来,而王室的力量却逐步衰微,渐渐丧失控制诸侯的能力。

强大了的诸侯,不再对周王室唯命是从了,他们有的蚕食周的土地,有的攻伐别的诸侯国。

据史书记载,春秋242年间,有36名君主被杀,52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480多起,诸侯的盟会450余次。

1 孔子树立“君子”这个楷模的原因?
请同学们依照文本、并结合时代背景,先说说孔子为什么要树立“君子”这个楷模?
学生:学生谈1-2学生。

2 老子树立“圣人”这个楷模的原因?
孔子为我们树立“君子”这样的楷模,而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老子,为什么要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与“君子”差别很大的“圣人”形象?依照文本并结合时代背景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多几个同学发言。

3 探讨儒道主张的异同
通过以上的研读,请大家归纳儒道两家的异同。

1-2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
通过研读,我们发现,儒道两家同样不满于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民不堪命的社会现实,他们拥有共同的理想:疗救社会,使之恢复正常的秩序。

面对这个混乱的时代,儒家的主张是做“加法”,要求人们加强自身修养,从而治国、平天下,强调一种积极进取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

而道家的主张是做“减法”,要求人们丢弃扰乱自然天性的东西,那么社会就没有纷争,天下就太平了,他强调一种宁静和谐与超越世俗的观念。

正是由于儒道两家对社会、人生问题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解决方式,才能形成的二者互动互补的关系。

学生:我们一起再把有关君子和圣人的章节齐读一遍。

(板书社会规律)
七、从古代文人看儒道互补
1 从苏轼词看“儒道互补”对苏轼的影响
在孔子、老子之后的2000多年中,儒道互补一直是中国思想文化演进的主要内容,正如林语堂所说:“道家及儒家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

”儒道互补对中国文人的影响,在课后的阅读指南中说得特别好,请同学们打开书20页(一个学生朗读。

学生:你熟知的哪个文人是这样的代表?
教师:那么我们先以苏轼的两首词为例,来看看儒道互补对苏轼的影响。

展示图片5 6 7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学生:两个学生朗诵两首词
(将你感受到的诗人情感,通过你的朗读传达给大家)
朗诵的学生谈体会(如何处理?为什么这样处理?)
其它学生:请对他的朗诵作一评价,情感把握得是否得当?你尝试读一读。

教师:有人评价:苏轼的人生是儒道互补的人生,这两首词中如何体现的?
学生:进一步探讨。

(二)“儒道互补”对其他文人的影响
教师:苏轼的人生是典型的“儒道互补”的人生,千百年来,儒道互补影响着,像苏轼一样的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

你还知道“儒道互补”哪些文人身上得到体现?
学生:举1-2例
八、儒道互补的人生启迪
“儒道互补是一种人生智慧”
“儒道互补”的智慧对你的人生有哪些启迪呢?
请你用你喜欢的语言样式,写出“儒道互补”对你的人生启迪。

学生当场写,教师选取佳句,读给大家,请作者简单解释
九、课堂小结
结束语:
今天这节课,我们对“儒道互补”这一专题进行了探讨。

首先,我们应该从中学习一些专题研究的方法:如选择恰当的研读角度,对相关的内容对比研究等。

同时,在思想上我们应该获得一些启迪: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义务让古代先贤的智慧在我们的血脉中延续。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人生漫漫旅程中“用儒家思想进取,用道家智慧炼心。

”做一个勇于担当的堂堂“君子”,也能做一个内心超然的悠悠“圣人”
十板书设计
儒《论语》君子有(克己)社会

互《老子》圣人无(顺应)规律

感悟1、
蝶恋花?儒道
温良恭俭礼以弼,儒者苦求,时时仁不弃。

万象朝宗谦卦里,聃丘亦可有合璧。

齐家修身刀兵退,道法止戈,皆是将民惠。

力从天道终不悔,为民甘滴仁义泪。

感悟2、
达则弘儒于世循礼重仁义
穷遂以道自遣弃欲顺自然
感悟3、
一丝洒脱,一缕逍遥,达天命,顺人道,天人合一
几分忠孝,几许豪迈,志于仁,修于德,德仁成双感悟4、
上联:孔子说“礼”礼约人人为仁事
下联:老子言“道”道顺天天法自然
横联:儒道互补
感悟5、
守礼爱人为君子,
淳朴超然成圣人。

漫漫时光传千载,
谆谆教诲享一生。

感悟6、
人生如不竭之河,缓缓流过。

旅程中,志在林泉,胸怀廊庙。

以动继言,以真言境。

功名不可星满,做人恰到好处。

天地放宽于心,恩泽流长于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