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教案讲课稿

合集下载

2024年教育心理学教案

2024年教育心理学教案

教育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使学生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研究成果。

3.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分析教育现象的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以个体心理现象和群体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人才提供理论支持。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教育评价心理等方面。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等。

4.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认为学习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过程。

(2)认知主义理论:强调个体内部心理过程的作用,认为学习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3)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的主体性、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认为学习过程是自我潜能的实现过程。

(4)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的主观性和个体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认为学习过程是知识建构的过程。

5.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成果(1)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

(2)教学策略:包括直接教学、发现学习、合作学习、支架式教学等。

(3)学生心理: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发展、自我概念、学习动机等。

(4)教师心理:包括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信念、教师期望、教师效能感等。

(5)教育评价:包括教育评价的理念、方法和技术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论。

2.案例分析法:分析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4.角色扮演法:模拟教育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实际应用。

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15篇)

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15篇)

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15篇)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1辅导目的:1.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你愿意做一个诚信的人吗?你在别人眼里是一个值的信赖的人吗?。

2.引导学生以别人为镜子进行自我鞭策、自我鼓励,达到完善自己、超越自己的目的。

3.试题测试110之后,在小组里交流,看看你得的分是高还是低,如果你得分高那么你是个诚信的人,如果你得分低,那么你在这方面可得注意.主题分析:1.除了国家政治生活,诚信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更重要的作用.2.在法制社会里更讲究道德,没有诚信寸步难行.3.任何本领都不比良好的品格与态度更受人欢迎:生活是期骗不了的',一个人要生活的光明磊落:天下没有一种广告,比诚实更能取的他人的相信.辅导过程:一、你知道历史上商殃变法的故事吗?读了《诚信立信》你就会知道诚信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P16,《隔日作废》P19。

二、分组讨论: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你身上存在着什么优点和缺点,读了P19文后对照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和缺点,有,无不讲诚信的地方和事.1.用上述方法,让同学帮自己找优点和缺点。

2.谈自己的打算,如何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3.每小组推荐一个代表上来交流。

三、总结:是的,只有把你身边的人或事当作一面镜子,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清楚地了解自己。

发现缺点,及时改正;发现优点,继续发扬,就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四、送你一句话: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正身。

五、课外延伸:在《唐太宗纳谏》中,唐太宗中说:“……魏征死后,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联系自己的实际,以《镜子》为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2一、指导思想:为了营造人人关注心理健康、人人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广泛深入的开展,今年我校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及环境因素,特制定我校在这次心理健康教育月实施方案。

二、活动时间:5月18日——5月25日三、活动主题:快乐成长,创建美好的学习生活。

教育心理学完整教案

教育心理学完整教案

教育心理学完整教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2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教育心理学的起源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1.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概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设计第二章:学习理论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2.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信息加工模型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建构的过程第三章:学生心理与发展3.1 学生的认知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3.2 学生的情绪与情感情绪与情感的基本概念情绪调节与情绪智力3.3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差异个性发展与自我概念学习动机与学习风格第四章:教师心理与教学策略4.1 教师的认知与情感教师的自我认知与自我效能感教师的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4.2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教学策略的基本概念教学策略的类型与选择4.3 课堂管理与发展课堂管理的基本概念课堂纪律与课堂管理策略第五章:教育评估与测量5.1 教育评估的基本概念教育评估的定义与目的教育评估的类型与方法5.2 教育测量的基本技术教育测量的原则与工具问卷设计与数据分析5.3 教育评估的应用与实践学生评估与课程评估教学评估与教师评估第六章:学习动机与激励6.1 学习动机的理论模型行为主义动机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目标定向理论6.2 学习动机的因素与培养内在动机与外部动机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6.3 学习激励策略与实践奖励与惩罚的运用任务设计与管理第七章:课堂交流与合作7.1 课堂交流的基本原理交流的模型与过程有效沟通的技巧7.2 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合作学习的定义与原则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7.3 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实践策略第八章:特殊教育与差异教学8.1 特殊教育的需求与策略特殊教育的定义与范围特殊教育的学生评估与适应策略8.2 学习差异与个体教学学习差异的类型与识别个体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8.3 多元文化教育与包容性教学多元文化教育的原则与实践包容性教学策略与实践第九章:教育技术应用9.1 教育技术的定义与分类教育技术的概念教育技术的种类与用途9.2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案例9.3 虚拟现实与混合现实教学虚拟现实与混合现实的概念虚拟现实与混合现实在教学中的应用第十章:教育心理学研究趋势与展望10.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跨学科研究的发展10.2 教育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10.3 教育心理学的未来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挑战与机遇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贡献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中的1.3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教案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教案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育心理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学习动机的定义与分类,动机理论的基本框架,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策略,以及动机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学习动机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2. 掌握动机理论的基本框架,能够分析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发展。

3. 学会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动机理论的理解与应用,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策略。

教学重点:学习动机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一位学习优秀的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讨论学习动机在其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2. 知识讲解(15分钟)(1)学习动机的定义与分类。

(2)动机理论的基本框架。

(3)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策略。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动机理论在实际学习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学习动机问题,巩固所学。

5. 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激发与维持自己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教育心理学教案:学习动机2. 板书内容:(1)学习动机的定义与分类(2)动机理论的基本框架(3)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学习动机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

2. 答案:(1)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引导、维持和调节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心理过程。

分类:内在动机、外在动机、任务动机、自我动机。

在学习过程中,动机具有激发学习行为、调节学习行为、维持学习行为、影响学习效果的作用。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心理学完整教案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完整教案ppt课件

社会化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阐述人的心理结构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解释社会化过 程中个体如何学会控制本能冲动并适应社会规范。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强调观察学习和模仿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榜样和强化对儿 童行为塑造的影响。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
提出交往行动是社会化的基础,强调语言沟通在建立人际关系和形 成社会规范中的重要性。
专业素养。
02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
阐述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 点,强调儿童在与环境互动中主动建 构知识的重要性。
将人的认知过程比作计算机的信息加 工过程,包括注意、记忆、思维等心 理活动的解释和分析。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强调社会 文化环境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以 及语言在认知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注意策略
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倾听
精细加工策略
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等
组织策略
列提纲、画图表、归类等
复述策略
重复、抄写、做记录等
情感教育的实施与评价
知情统一原则
知识传授与情感教育相结合
情感渗透
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
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与推进
01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 高师生心理健康意识
02
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如 心理讲座、心理咨询等
03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 学生进行跟踪和评估
0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 培训,提高教师心理健 康教育能力
05
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热点问题研究
网络成瘾问题及对策
网络成瘾的定义和表现

教育心理学教案-

教育心理学教案-

第一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第一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二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二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二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三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三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三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三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四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四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四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五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五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五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六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六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教育心理学讲稿共85页

教育心理学讲稿共85页

学习的条件
学习(learning): 因经验而导致个体的改变。 学习不是先天所具有的行为或技能, 而是后天所习得的。
学习的条件
行为会随着其后的结果(consequences) 而变化。愉快的结果加强行为,不愉快的结 果减弱行为。 愉快的结果:强化物(reinforce) 不愉快的结果:惩罚物(punishment)
信息加工理论(information – processing theory) 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 时记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储存 信息知识,也储存有利于提取知识的策 略。
信息加工理论(information – processing theory)
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 情景记忆(episodic memory ) 关于个体经历的记忆,是对我们看到 或听到的事情的心理再现。 以表象的方式架起储存。
认知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感 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心理过 程,是人类其他心理活动的基础。
信息加工理论(information – processing theory)
信息加工模型:
复述
刺激
感觉 注意 短时 编码 长时
登记
记忆 提取 记忆
信息丧失 信息丧失
信息加工理论(information – processing theory) 感觉登记(sensory register) 感觉登记接受大量来自于各种感觉系 统的信息,并将信息保留一段时间, 一般不会超过几秒钟。
关注可能是一种奖励,忽视意味 着剥夺奖励
离开教室是一种惩罚,剥夺来自 同学的支持。
让全班为每个学生的行为负责, 可能使他失去同学的支持,而且 同学会使他行为收敛。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一、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1.2 教学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及其现状。

1.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引入教育心理学相关案例,引发学生对教育心理学的兴趣。

讲解:教师讲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和现状。

总结:教师总结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1.4 作业与评估: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评分,并进行课堂讨论。

二、第二章:学习理论2.1 教学目标:了解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掌握不同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代表人物。

理解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桑代克的试误说。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和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建构主义观点。

2.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引入学习相关案例,引发学生对学习理论的兴趣。

讲解:教师讲解学习的基本概念和不同学习理论的原理。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总结:教师总结不同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2.4 作业与评估:评估:教师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进行评分,并进行课堂讨论。

三、第三章:学生差异与教育策略3.1 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差异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掌握不同学生差异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理解学生差异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学生差异的基本类型:智力差异、学习风格差异、性格差异等。

学生差异的教育策略:个性化教学、差异化教学、多元智能教学等。

学生差异对教育实践的影响: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调整、学生激励和参与等。

3.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引入学生差异相关案例,引发学生对学生差异的关注。

教育心理学教案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教案完整版

03 教育心理学的研 究方法
观察法
01
02
03
自然观察法
在日常教育环境中,直接 观察被研究者的行为表现, 记录并分析。
参与观察法
研究者参与到被研究者的 活动中,以参与者的身份 进行观察。
结构观察法
事先设计好观察项目和记 录表格,在观察过程中严 格按照设计进行记录。
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
在严格控制变量的实验室 条件下,研究自变量和因 变量之间的关系。
05 教育心理学的实 践应用
学习策略与技巧
认知策略
通过理解、记忆、思考等方式, 提高学习效率。
元认知策略
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调 节,包括计划、监控和评估等。
资源管理策略
合理规划和利用时间、环境、人 力等资源,促进学习。
心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康与心理辅导
心理健康概念
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和维护方法,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教 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萌芽阶段
在古代,一些哲学家和教育家开始关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提出了一些初步的教育心理 学思想。
形成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心理学的独立和发展,教育心理学逐渐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 些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开始系统地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观点。
建构主义理论
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是由个人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 认为学习是社会互动和个体经验相结合的过程。
代表人物
皮亚杰、维果茨基等。
主要观点
知识是相对的,取决于个人的经验和文化背景;学习是通过 社会互动和合作来实现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提供真实 情境和问题解决的机会。

心理教育课程教案8篇

心理教育课程教案8篇

心理教育课程教案8篇心理教育课程教案篇1一、班会目的: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使学生能够体谅父母,能缩短与父母的心理距离,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真正走近父母。

二、班会准备:调查问卷、课件制作、开展方法:讨论法,说说、议议。

三、班会程序:1、课前填写调查问卷调查学生与自己父母的关系,不需写名字,真实填写。

a亲密b比较紧张c疏远和一般。

2、根据课前统计情况,师:是谁,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是谁,呵护我们、保护我们、照顾我们?是我们的父母!可是,现在你是否觉得父母和你们的距离已经慢慢地拉大。

你和父母是否已经没有了亲密感?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如何走近父母。

四、出示一些图片,内容是1、不顾父母劝阻,长时间上网,荒废功课;2、放学迟迟不愿回家,贪玩。

师:除了以上情况?你是否还会不愿与父母外出,或长时间看电视,或与父母争吵等情况?请同学讲讲与父母还有哪些地方关系紧张?师:如果你有以上情况,父母会如何惩罚自己?请同学们讲讲并说说被惩罚后的感受。

(学生发言)师:被父母惩罚,责骂,或者打,你会觉得父母很不近人情。

那让我们站在父母的角度上看看五、从父母角度看投影事例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六、从自身找原因师:是的,打与不打都是爱,那被打事件中,你又有没有做错?请曾经被父母惩罚过的同学,说说自己做错了什么?(学生发言)七、小组活动写一写,算一算父母每一天要为家庭做多少事,付出多少时间?想一想,父母容不容易?你有没有分担父母的艰辛?议一议,对自己父母不满意的同学,说一说你认为谁的父母最理想?说一说,拥有“最理想父母”的同学说说自己父母。

八、与父母交流师:我们要应和父母多一点交流。

我们该怎么和父母交流呢?(学生发言)1、老师说说自己与父母孩子交流的情况?2、学生说说自己与父母交流的情况。

3、选出一些写得比较好的“给父母的一封信”,请同学读出来,并把父母的回信也读出。

小结:由此可见,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并非不能改变,父母也不是不近人情的,他们也在关心我们,也在想办法走近我们。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套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套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三章节的内容,重点讨论幼儿情感发展、自我认知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详细内容包括:幼儿情感发展的阶段与特点;幼儿自我认知的形成与发展;幼儿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表现及其心理动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幼儿情感发展的阶段与特点,掌握情感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2. 了解幼儿自我认知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提高教师引导幼儿建立积极自我认知的能力。

3. 分析幼儿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表现,培养教师有效指导幼儿社会交往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针对不同幼儿的情感发展、自我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进行因材施教。

重点:幼儿情感发展、自我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方法与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教学视频、卡片、挂图等。

2. 学具:画笔、画纸、贴纸、手工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幼儿在园所日常生活中的视频,让学员观察并思考幼儿在情感、自我认知和社会交往方面的表现。

2. 理论讲解:讲解幼儿情感发展的阶段与特点,自我认知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3. 实例分析:分析视频中幼儿的行为表现,结合理论知识进行解读。

4.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进行教育。

5. 案例分享:分享优秀幼儿教师的教育案例,让学员从中学习经验。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让学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幼儿教育心理学——情感、自我认知与社会交往2. 内容:(1)幼儿情感发展(2)幼儿自我认知(3)幼儿社会交往能力3. 板书结构:采用总分结构,先总述,再分述各部分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幼儿情感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2)如何引导幼儿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3)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如何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员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教育心理学讲稿》课件

《教育心理学讲稿》课件

提供创造性的学习资源
激发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通过提问、引导思考等方式,激 发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 欲望。
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包括 书籍、网络资源、实验设备等, 以支持学生的创造性学习。
鼓励尝试和冒险
鼓励学生尝试新方法、新思路, 不怕失败和挫折,勇于冒险和探 索。
营造创新氛围
鼓励自由思考、开放交流和多元 化的思维方式,打破思维定势和 传统束缚。
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
指导教学实践
培养心理健康的人才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教学实 践提供科学依据,帮助教师更好地理 解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心理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 理发展,有助于培养具备健全人格和 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
促进教育改革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对推动教育改革、 完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 要意义。

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 心态和乐观情绪,提高其幸福感
和满足感。
心理健康的标准与维护
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情绪稳定 、自我认知、良好的人际关系 和适应能力等。
维护心理健康需要保持积极的 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如规律 作息、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 。
心理健康的维护还需要寻求专 业心理咨询和治疗,及时解决 心理问题。
运用激励机制
运用奖励、表扬等正强化手段,以及适当 的惩罚等负强化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 机。
引导学生设置明确、具体的学习 目标
帮助学生设置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并 监督其实现,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 动机。
学习动机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 体验到学习的自主性和胜任感,从而 增强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教育心理学教案(集合8篇)

教育心理学教案(集合8篇)

教育心理学教案(集合8篇)教育心理学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到情绪的多样性,懂得情绪对人的行为和生活的重要作用,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在情境创设中感受情绪的多样性;在合作探究中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学会排解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健康快乐地生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2)教学难点:把相关知识应用于实际,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健康快乐地生活,真正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式教学法教学工具:多媒体、康乃馨。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同学们,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老奶奶,她有两个儿子,大郎和二郎。

大郎开了一家雨伞店,二郎开了一家洗染点。

老奶奶整天忧心忡忡,在雨天的时候,老奶奶会担忧地说:“唉,我小儿子的衣服到哪里去晒呀?”在晴天的时候,老奶奶会忧虑地说:“唉,哪还有人买我大儿子的伞呀?”就这样,老奶奶每天都愁眉苦脸的。

后来,她的邻居和她说了一番话后,这个老奶奶开始笑逐颜开了。

同学们想一想,这位邻居说了什么话,才会使这位老奶奶转忧为喜呢?(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其实啊,外在的客观条件没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只是老奶奶的思想观念,不一样的思维模式,就会带来不一样的心理感受。

由此可见,情绪与个人的思想观念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心灵的深处,消除不良情绪,营造健康心灵。

放飞我们的好心情。

多媒体投影展示课题——消除不良情绪,营造健康心灵二、认识情绪的分类1、多媒体投影展示图片。

师:我们知道,人的情绪是丰富多彩的。

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情绪构成了我们多样的人生。

大家看看投影上的四幅图片,请同学们分别用四个字来概括孩子们的情绪。

第一幅图孩子的情绪可以用哪个字概括?(喜),第二个孩子瞪大双眼,气得眼睛都流出来了,我们可以用一个表情绪的字概括,这个字是(怒);第三个孩子嚎啕大哭,他的情绪应该是(哀),第四个孩子睁着惊恐的眼睛,很明显他的心里充满了(惧)。

《教育心理学》教案

《教育心理学》教案

《教育心理学》教案一、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发展。

2. 教学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观察研究、调查研究等。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

3. 教学活动:引入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教育中的心理现象。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小组讨论,探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二、第二章:学习理论1. 教学目标:了解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理解不同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应用。

掌握学习的分类和教学策略。

2. 教学内容: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行为学习、认知学习、情感学习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桑代克的试误说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等。

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或案例,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和效果。

小组讨论,比较不同学习理论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境。

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运用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三、第三章:发展心理学1. 教学目标:了解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心理发展过程。

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心理需求。

掌握发展的心理理论和教育策略。

2. 教学内容: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心理发展过程: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情感发展等。

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心理需求: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等。

心理理论的发展和教育的关联:认知发展理论、情感发展理论等。

3. 教学活动:通过观察婴儿或幼儿的行为,让学生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小组讨论,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需求和教育策略。

设计教学活动,考虑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提供适当的教育支持。

四、第四章:个体差异与特殊教育1. 教学目标:了解个体差异的基本概念和原因。

理解特殊教育的定义和目标。

掌握个体差异的教育策略和特殊教育的教学方法。

心理教育课堂教案(10篇)

心理教育课堂教案(10篇)

心理教育课堂教案(10篇)心理教育课堂教案篇1一、设计理念:现实和未来都要求人们从小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这些都与人的心理品质有关。

可以说,如果没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就很难适应21世纪的激烈竞争。

另外,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发展也使得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着更多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学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设计此次活动,旨在让学生懂得不但要有强健的体魄,有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更要有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活动目标:1、让学生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挫折,人人都不可避免。

2、初步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培养学生战胜挫折的能力。

3、每个人都应该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正确对待挫折,用勇于挑战自我的勇气和毅力战胜挫折,取得成功。

三、活动准备:1、课件(名言、图片、音乐等)。

2、心理小测试题。

心理专家的牌子夹3、学生带好笔。

学生奖品4、相应材料(4__55)5、小花50朵,大花1朵四、活动过程:(一)快乐篇(学生绘画,背景音乐一)导入,揭题。

1、师:同学们,万物滋润,百花盛开,听,大自然中花开的声音,多么美妙,充满生机,充满活力,你的桌上也有一朵这样的花。

学生拿起老师为他们各自准备的一朵含苞欲放的花。

(老师拿起花)师:这朵美丽的小花就代表你自己,花是美丽的,你同样是美丽的。

(老师放下花)人人都说生命如花,让我们来观赏一下花开的情景。

2、(点击课件,快乐篇):大屏幕上出现一朵、多朵开得绚烂无比的花(要有花开过程的动感美)师(手指画面):花儿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开得是如此美丽。

生命如花,你手中那朵美丽的小花仿佛就是你自己。

(点击课件,返回到主界面)师:人就像花儿一样,并非一路全是阳光和雨露,难免要经历“虫害”“风雨”,那如何让我们这一朵朵小花在风雨后绽放得更美丽呢?3、揭示主题:风雨后,花儿绽放得更美丽(教师口述课题,贴大花)师:把我们的心交给这句话,和老师一起慷慨激昂地说,(教师手指课题)(二)彩虹篇1、师:如果每次你都能战胜挫折,那挫折将成为你成长的宝贵财富,我们相信,风雨后,花儿绽放得更美丽!看!2、(点击课件)女排姑娘的故事(三个阶段)音乐:《阳光总在风雨后》师:中国女排重新登上世界最高领奖台,靠的是女排姑娘们顽强的毅力、奋力拼搏的精神和一次次不怕输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讲课精品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讲课精品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讲课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讲教学内容选自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材的第三章“幼儿发展与学习”,具体内容为:幼儿认知发展、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幼儿学习心理。

详细内容涉及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以及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记忆、注意力、问题解决等心理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幼儿认知、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理论。

2. 培养学生分析幼儿学习心理,指导幼儿教育实践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认知发展理论、幼儿学习心理过程。

教学重点: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性发展方面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兴趣。

2. 讲解理论知识:(1)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介绍四个阶段的特点及教育启示。

(2)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阐述近端发展区、支架式教学等概念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3.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性发展方面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

4. 例题讲解:(1)幼儿记忆力的培养:介绍有效方法及注意事项。

(2)幼儿注意力训练:探讨训练策略及实践操作。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让学生现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幼儿教育心理学2. 内容:(1)幼儿认知发展(2)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3)幼儿学习心理3. 板书结构:采用总分式,突出重点、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启示。

(2)谈谈你对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的理解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3)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幼儿学习心理过程。

2. 答案:(1)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通用16篇)

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通用16篇)

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通用1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通用1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1辅导目标:1、引导学生形成开朗,乐观,坚强的性格,形成正确的挫折观。

2、帮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学会正确面对人生中的艰难困苦。

正确认识挫折,勇于挑战困难,从而形成能够经受考验的健康心理。

3、让学生知道挫折是人生的正常现象,学会战胜挫折的方法,迈向人生的成功。

辅导重点:能够正确面对自己遇到的挫折,学会战胜挫折的方法。

辅导难点:正确认识挫折,勇于挑战困难,形成能够经受考验的健康心理。

辅导对象:四、五年级辅导课时:一课时辅导过程:一、热身游戏,引出挫折游戏:进化论1、师开场白:“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小游戏,看我们是怎样从一个鸡蛋成长为凤凰的。

”2、课件出示游戏方法:全体同学先蹲下作为鸡蛋,而后相互找同学进行猜拳(用“剪刀、石头、布”的形式)。

赢者进化为小鸡,而后猜赢者找同是小鸡的同学再猜拳,猜赢者进化为大鸡,而后再找同是大鸡的同学猜拳,猜赢者进化为凤凰,猜输者退化为鸡蛋。

以此类推。

3、全班开始游戏活动,活动结束后记住自己的身份。

4、师采访成功进化为“凤凰”的学生:“在游戏中,你的感受是什么?”5、师分别采访还是“鸡蛋”、“小鸡”“大鸡”的学生:“在游戏中,你的感受是什么?”6、小结引出:在游戏中,我们并不是一帆风顺,有的同学进化成功,有的同学进化失败。

同样,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成功,也有失败,有顺境,也有逆境。

这些失败,这些逆境,也就是挫折(板书:挫折)。

二、主题活动,认识挫折1、师: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随时都可能遇到挫折,那遇到挫折是好事还是坏事呢?请看小明、小刚、小红三位同学遇到挫折后的表现。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讲课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讲课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讲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材的第三章“幼儿认知发展”和第四章“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详细内容包括: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与培养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关注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意识,学会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幼儿的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3. 提高学生对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幼儿认知发展理论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培养方法。

2. 教学重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幼儿在认知、情感与社会性方面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讲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讲解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幼儿在认知、情感与社会性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幼儿认知发展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练习题,让学生现场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讲课教案2. 内容:(1)幼儿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理论维果茨基理论(2)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特点培养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请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如何运用维果茨基理论指导幼儿教育教学。

(3)谈谈你对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认识。

2. 答案:(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幼儿的认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教案教学内容:第十五章第三节处理严重的问题行为计划课时:1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不良行为的原因并结合实际进行分析,掌握不良行为的具体原因及其解决方式。

掌握行为矫正的概念和原则。

理解实用行为分析程序,了解各程序的概念。

教学方法:以讲解为主,以自学、讨论为辅。

即利用多媒体课件(PPT)进行讲授式、讨论式教学。

教学重点:掌握不良行为出现的具体原因及其解决方式。

教学难点:真正掌握行为矫正的原则实。

教学过程:(含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等)一、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学生的不良行为决非空穴来风,一定是有原因的。

课堂不良行为最常见的强化物就是注意──来自教师、同学或者两者,另一个原因是学生想从腻味、挫折、烦躁和不愉快的活动中解脱出来。

(1)赢得教师的注意有时候,学生表现出不良行为是为了赢得教师的注意,哪怕是消极的注意。

这一原因比许多老师想象的要更普遍。

其解决方法也相当容易,尽量地忽视他们,当他们表现不良时只注意那些表现好的学生。

如果实在无法忽视他们的不良行为时,只好暂时请出去,例如让学生站在一个安静的角落或者送到校长办公室,这将比斥责有效一些。

事实上,斥责对其他学生而言起到了强化作用。

(2)同伴的注意学生表现不良除了赢得教师的注意外,另一个普遍的原因就是为了获得同学的注意和赞赏。

青少年时期这一原因就更为普遍。

忽视受同伴强化的不良行为是错误的。

例如,一个学生将书放在头上晃来晃去惹得全班哄堂大笑,教师忽视了,这一行为就会继续下去,并且还可能鼓励其他人做出类似的行为;斥责,又只会吸引全班更多的注意,甚至更糟的是,增强了他在同伴中的地位。

对于受同伴强化的不良行为,教师可以做出以下两个反应:一个就是将犯规者从班上请出去,以剥夺其同伴的注意;另一个就是使用集体连坐。

这一策略是指根据全班(或小组)中所有成员表现予以奖励。

如此则可消除同伴对不良行为的支持。

(3)避免不愉快的状态或活动不良行为第三个重要的强化是逃避烦闷、挫折、乏味和不愉快的活动。

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逃避或避开不愉快的刺激就是一种强化,有些学生把学校里发生的许多事都看做是不愉快的、烦闷的、挫折的和疲惫的,对于那些在学校里反复遭受失败的学生尤其如此,但是甚至最有能力的或动机最强的学生,有时也会感到烦闷和挫折。

学生经常表现不良,只是为了逃避不愉快的活动。

这在学生频繁请求上厕所、削铅笔时就可以清楚地看出。

这些学生在自习或做作业时比听讲时更容易提出这些请求,因为对于那些对自己的学业能力不太自信的学生而言,对课堂作业更会感到挫折和焦虑。

解决这一原因引起的不良行为的最好方法就是防患于未然。

二、行为矫正原则所谓行为矫正就是系统地应用先前刺激和后果来改变行为。

所谓后果就是教师处理学生不良行为时,最后对学生的摊牌:要么遵守规则,要么后果自负。

其主要原则如下:(1)识别目标行为和强化完成一个行为矫正程序,第一步就是观察行为不良的学生,以识别出一个或少数几个行为作为目标行为,第一个被定作目标的行为应当是最严重、最容易看出、最重要、发生的频率较高的行为,并且看看是什么强化物在维持这一行为。

观察的另一个意图就是设立一个基点,以便比较出后来的改进。

(2)设立基点行为在以后的几天里观察学生,看看其目标行为发生的频率有多高。

在此之前,需要明确界定这一行为的构成。

例如,如果目标行为是“打扰同伴”,那么你就得决定什么具体行为构成了“打扰”(或许是逗乐、伸头、打断、拿去教科书)。

可以根据频率(如张××擅自离座位多少次)或时间(离座位多少分钟)来测量行为基点,频率记录很容易做到。

基点行为可以成为表扬或惩罚及实施程度的参照点。

(3)选择强化物和强化的标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行为矫正实践,都赞成强化适当行为而不是惩罚不当行为。

惩罚往往会制造仇恨,这样,即使用惩罚解决了一个问题,但却又产生了另一些问题,并且惩罚还必须始终如一地使用。

相反,成功的强化程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逐渐消失,在行为矫正程序的开始阶段,需要始终一致地强化适当的行为,但随着行为的改进,强化就可以给的越来越少。

最后,从伦理方面来考虑,即使用惩罚和强化同样奏效,但应当避免使用惩罚,因为惩罚不利于建立一个快乐健康的课堂环境。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一两种惩罚,但只有在无法使用强化策略,或强化策略不管事时才予以使用。

无论如何,对不良行为的惩罚程序应当始终是不得已而为之,而不能动不动就用。

(4)必要的惩罚及其标准当使用强化程序也无法解决某一个严重的行为问题时,就需要使用惩罚了。

作为惩罚的不愉快的刺激,个体都试图避开它。

学校里常见的惩罚有申诉,逐出教师,停止上课等。

奥·勒利等人(O’Learg&O’Leary,1997)提出7条有效而人道地使用惩罚的原则。

⑴偶尔使用惩罚。

⑵使儿童明白为什么他要受惩罚。

⑶给儿童提供一个可选的方法以获得某种积极的强化。

⑷强化儿童与问题行为相反的行为。

⑸避免使用体罚。

⑹避免在你非常愤怒或情绪不好时使用惩罚。

⑺在某个行为开始而不是结束惩罚。

(5)观察行为并与基点作比较评价程序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行为矫正程序往往要持续好几天,如果一周以后行为哦并未得到改善,那么就要尝试其他系统或强化物了。

(6)减少强化的频率一个行为矫正程序实施了一段时间,如果学生的行为得到了改善,并且稳定在某个新的水平上,强化的频率就可减少了,一开始,适当的行为每出现一次就予以一次强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几次适当行为才给一次强化,减少强化的频率有助于长时间维持新的行为,并且有助于把行为延迟到其他情境中。

三、实用行为分析程序下面介绍四种实用行为分析程序:以家庭为基础的强化策略、日常报告卡程序、信物强化和集体绩效系统。

一般地,前两者适用于整班。

(1)以家庭为背景的强化以家庭为背景的强化(home-based reinforcement)是指把学生在学校的行为报告给家长,家长,家长提供奖励。

教师让学生把一张每日或每周报告卡拿回家,根据教师的报告,家长给学生提供特权或奖励。

以家庭为背景的强化方法常常被用来改善个别在课堂上捣乱的学生的行为,也用于整个捣乱的班级。

有个曾用它来激励学生交家庭作业、完成学校任务、禁止窃窃私语等。

以家庭为背景的强化具有这样几个好处。

第一,父母能比学校提供更有效的奖励和权利。

父母控制着看电视、上商店、会朋友的机会,父母亲都很了解自己的孩子喜欢什么。

第二,能时常给父母提供有关孩子的好消息。

第三,容易管理执行。

第四,一段时间以后看日志卡会逐渐被周志卡取代,渐渐地周志卡也变得无效,直到学校使用6周、9周记录卡。

(2)个人日志卡日志卡(individual daily report cards)是要求父母参与并且强化所期望的结果的一种行为管理系统。

在日志卡上,教师需要对学生每堂课上的行为和作业评级。

学生整天拿着这张卡,让上课的老师给他评分,每天回家,要拿这张卡给父母看。

当他的得分达到某一标准后,父母就给予奖励,如果学生忘了带回家,父母就会认为他没达到标准。

很明显,这需要各位教师、父母共同协作,如果个人日志卡的确能减少学生的不良行为,这种努力也是值得的,建立和完善日志卡可以采用下列步骤:①确定日志卡所包括的行为;②向父母解释这一程序;③当行为得到改善时,减少报告的频率。

(3)整班代币强化整班代币强化(Whole-Class token Reinforcement)是指学生能把因学习和积极的课堂行为而获得的代币,如小红星、分数等,变化成他们想要的奖品的一种强化系统。

有人研究,以整班为单位的代币强化系统后对学生的行为特别有效。

但是由于这种方法花费太高,因此除了在特殊教育中,其他地方很少使用。

一般来讲它以让位于更加行之有效的集体绩效和以家庭为背景的强化系统。

(4)集体绩效系统集体绩效系统(group consequence system)是根据集体成员的行为对整个集体进行奖励的一种强化体系。

它比其他行为矫正方式如以家庭为背景的课堂管理策略更容易实施。

首先,作全班记录通常要容易得多;其次,大多数情况下整个班级要么得奖,要么不得奖,避免分别处理学生。

集体绩效系统的理论基础是,当集体根据每个成员的行为而受到奖励时,集体成员将会彼此鼓励,以使集体获得奖励,使同伴由支持不良的行为转变为反对不良行为。

其实,人们已成功地用集体绩效法实现了各种不同的意图,如,老师说“如果所有学生都放下手中的话,保持安静,我就讲故事”,或者说“如果全班在明天的测验中平均分在90分以上,下一周的家庭作业就免了”。

这些集体绩效行为管理使用的是一个简单的声明,如果稍加组织,就会增大其效果,方法可以考虑如下:①确定哪些行为要强化;②设置一个适当的计分系统;③考虑给严重行为扣分;④当行为得到改善后,减少记分和强化的频率;⑤如有必要,将集体绩效与个人日志卡结合起来使用。

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运用处理严重的问题行为这一章节知识进行分析)课后作业(思考题):1、不良行为出现的原因还会有哪些?及其解决方式怎样?2、你觉得奥·勒利等人(O’Learg&O’Leary,1997)提出的7条使用惩罚的原则合理吗?为什么?主要参考资料: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陈琦,刘儒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