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监测数据通信报文规定

合集下载

水文监测数据通信规约_征求意见初稿1

水文监测数据通信规约_征求意见初稿1

前言本标准是根据我国水文监测的需要,按照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和《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的要求,编制而成。

本标准共7章××节×××条和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数据报文传输规约;——数据通信报文及数据结构;——通信方式和误码率;——仪表设备数据通信规约;——数据通信的考核。

本标准为全文推荐。

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水利部水文仪器及岩土工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本标准参编单位: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北京金水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淮委水文局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局上海市水文总站浙江省水文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灿尧陆云扬陈智孙春鹏王志毅王喜诚吴礼福本标准参加起草人:祝明陈祖华吴恒清何青高军宋政峰李幸福牛睿平徐海峰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蔡阳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本标准由水利部提出。

本标准由水利部归口。

本部分所代替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首次发布。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文局水利部水文仪器及岩土工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目录1 总则 (1)2 术语、符号和代号 (3)3 数据报文传输规约 (5)3.1帧结构 (5)3.1.1本标准采用异步式传输帧格式。

(5)3.1.2传输规则应按以下规定执行 (5)3.1.3链路层应符合以下规定: (6)3.1.4报文传输 (7)3.2链路传输 (8)3.3物理层规约 (9)4 数据传输报文及数据结构 (10)4.1应用层数据编码规定 (10)4.1.1链路用户数据编码格式 (10)4.1.2站点水情信息编报 (11)4.1.3水情信息编码分类码 (11)4.1.4水情站码 (12)4.1.5测报时间码 (12)4.1.6要素标识符 (13)4.1.7数据编码 (14)4.2水文信息编码 (14)4.2.1降雨量编码 (14)4.2.2蒸发量编码 (16)4.2.3河道水情编码 (17)4.2.4水库(湖泊)水情编码 (19)4.2.5闸坝水情编码 (20)4.2.6泵站水情编码 (22)4.2.7潮汐水情编码 (23)4.2.8土壤墒情编码 (24)4.3数据传输报文结构 (27)4.3.1 链路测试(AFN=02H) (27)4.3.2 参数设置(AFN=04H) (28)4.3.3 参数查询(AFN=0AH) (31)4.3.4 控制命令(AFN=0CH) (32)5 通信方式和误码率 (34)5.1通信方式 (34)5.2误码率 (36)6 仪表设备数据传输规约 (37)6.1仪表数据通信规约 (37)7 数据传输的考核 (38)7.1考核内容和指标 (38)7.2考核方法 (38)附录A 事件记录表 (39)附录B 编码要素及标识符汇总表 (40)附录C本标准用词说明 (47)1 总则1.0.1 为提高水文监测及自动测报系统效率和满足防汛防旱和水文数据收集的要求,规范水文监测设备及装置的系统设计、建设和管理,以适应水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需要,建立统一的水文监测数据采集和传输规约,形成科学合理、相互兼容、资源共享的信息管理体制,制定本标准。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_164-200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_164-2004
• 本规范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水和 卤水。
• ⒉引用标准
• GB 6816 水质 词汇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 GB 495 水质 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 • GB 494 水质 采样技术指导 • GB 493 水质采样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 GB 8170 数值修约规则 •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 卫生部 卫法监发[2001]161号文,生活饮用水卫生
• 地下水水质采样器应能在监测井中准确定位,并 能取到足够量的代表性水样。
• 采样器的材质和结构应符合《水质采样器技术要 求》中的规定。
便携式地下水取样器图示
• ⅱ.水样容器的选择及清洗
• 水样容器的选择原则 • a.容器不能引起新的沾污; • b.容器壁不应吸收或吸附某些待测组分; • c.容器不应与待测组分发生反应; • d.能严密封口,且易于开启; • e.容易清洗,并可反复使用。
• 本规范规定了地下水环境监测点网的布设与采样 、样品管理、监测项目和监测方法、实验室分析 、监测数据的处理与上报、地下水环境监测质量 保证等项工作的要求。
二、总 则
• ⒈适用范围
• 本规范适用于地下水的环境监测,包括向 国家直接报送监测数据的国控监测井,省( 自治区、直辖市)级、市(地)级、县级控制 监测井的背景值监测和污染控制监测。
• ④井口固定点标志和孔口保护帽等发生移位或损坏时,必须及时 修复。
• ⑤ 对每个监测井建立《基本情况表》(见表2-1),监测井的撤销 、变更情况应记入原监测井的《基本情况表》内,新换监测井应 重新建立《基本情况表》。
四、地下水样品的采集和现场监测
• ⒈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
• ⑴确定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的原则 • ① 依据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监测井使用功能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1 总则1.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地下水的环境监测,包括向国家直接报送监测数据的国控监测井,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市(地)级、县级控制监测井的背景值监测和污染控制监测。

本规范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水和卤水。

1.2 引用标准以下标准和规范所含条文,在本规范中被引用即构成本规范的条文,与本规范同效。

GB6816 水质词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GB12997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GB12998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GB12999 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GB8170 数值修约规则GB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卫生部卫法监发[2001]161号文,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当上述标准和规范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1.3 术语1.3.1地下水 groundwater狭义指埋藏于地面以下岩土孔隙、裂隙、溶隙饱和层中的重力水,广义指地表以下各种形式的水。

1.3.2重力水 gravity water岩土中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运动的地下水。

含水层 aquifer能够贮存、渗透的饱水岩土层。

1.3.4隔水层 confining bed结构致密、透水性极弱的导水速率不足以对井或泉提供明显水量的岩土层。

1.3.5包气带 aeration zone地面以下潜水面以上与大气相通的地带。

1.3.6上层滞水 perched water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上所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1.3.7潜水 hpreatic water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1.3.8承压水 confined water充满于上、下两个相对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对顶板产生静水压力的地下水。

1.3.9含水介质 water-bearing medium赋存地下水且水流在其中运动的岩土物质。

1.3.10孔隙水 pore water存在于岩土体孔隙中的重力水。

裂隙水 fissure water贮存于岩体裂隙中的重力水。

地下水监测规范

地下水监测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地下水监测规范SL/T183-96条文说明目次1总则2井网规划与布设3测验4资料整编1 总则1.0.1本《规范》提到的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壳内岩土空隙中可流动的水体,包括潜水、承压水和泉水三种类型。

1.0.2井网是由监测井和泉水监测站组成的监测网络。

1.0.4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及规定主要指陆地水文、水文地质、普通测量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2 井网规划与布设2.1类型区划分、开采强度分区和井网分类2.1.1.1由于各类型区的地下水动态特征不同,故各类型区井网规划的要求、方法也不一样,因此,类型区划分是井网规划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前期工作。

2.1.2超开采区指实际开采量超过相应区域的地下水总补给量,强开采区、中等开采区,弱开采区指实际开采量分别占相应区域的地下水总补给量的50%~100%、20%~50%、20%以下(含无开采区)。

2.1.3基本监测井网是为控制区域性地下水运动或水文地质边界而设置的长期监测井网,由重点基本监测井(站)和普通基本监测井(站)组成。

重点基本监测井(站)是为完整地掌握地下水动态过程以便于控制水文地质边界或推算水文地质参数而设置的骨干监测井(站),其监测的频次、技术手段和精度要求都高于普通基本监测井(站)。

统测井网是为掌握特定时间地下水空间状况、补充基本监测井网密度不足而设置的监测井网。

试验井网是为比较精确地分析确定水文地质参数、探讨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防止水文地质环境恶化等科学试验研究而设置的监测井网。

2.2井网规划原则2.2.3地下水监测井网规划的总原则是科学、经济、合理、配套,尽可能做到地下水与地表水统一规划,各监测项目统一设置,充分发挥监测井网的综合作用,以最少的投资、最合理的布局,获得尽可能多的监测资料。

本条(1)~(5)款都体现了这一原则。

地下水是分层发育的,其中,潜水的开发利用意义最大,其水位、水量、水质、水温的动态变化最剧烈,因此,地下水监测应做到层次分明并以潜水为主。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系统总集成设计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系统总集成设计

国家地 下水 监测 工程 ( 水利 部分 )信息 系统在 充 分利 用 既往 水利 信息化 建 设成果 的基础 上进 行建
设 ,必 然涉及 到 多类与 已有 资源 的集成 整合 。面对
这 么多 的集成 技术 点 ,总集成 框架 规划 “ 整 合五类
资源 、开发两类 集 成软件 、制 定一 套标准 规 范、 四
级五层两 网集成实施 ” , 如图 1 所示 。
2 . 1 整合 五 类资源
整合五类 资源 :1 )集成 、整合 、扩展 已有 的网 络/ 安全体系 ;2 )集成 、整合仍将并行运用 的系统 ; 3 )集成 、整合 既有 的地 下水信 息系 统 ;4 )集成 和 扩展 已有 的基础软硬 件 ;5 )扩 展、完善和统 一现有 的地下水监测采集和传输体系 [ 4 1 。
1 . 1 . 2 数据 集成
完 成 国家地 下水监 测 中心 ( 水 利部分 )的数据 库管理 系统 的部 署 、监测 信 息数据 库 的建 立 ,监测 数据汇 聚、交 换等集成工作 【 】 。 1 . 1 - 3 应用 集成
利用 原有系 统 的各 类 资源 ( 包 括服 务器 、存 储 、基 础 软件 、基础数据等 )重新建设 。
3 )针对原有 系统 中没有地下水资源业务 功能 ,
3 )完成集成支撑平 台的部署 、联调等 。
4 )完成 国家地下水监 测中心 ( 水利部 分 )网络 与水利部 网络 中心 的联通 。
5 )按照部委 间网络联通的规定 ,完成 国家地下 水监测 中心水利部分与 国土部分 网络联通 。
1 任务 需求
1 . 1 国家地 下 水监 测 中心 ( 水 利部 分 )集 成需 求
1 . 1 . 1 环境集成

水利监测数据传输的规定和要求

水利监测数据传输的规定和要求

水利监测数据传输的规定和要求标题:水利监测数据传输的规定和要求简介:水利监测数据是评估水资源管理和水灾预警的重要依据。

为了确保水利监测数据能够准确、及时地传输和应用,一系列规定和要求被制定出来。

本文将深入探讨水利监测数据传输的规定和要求,并提供对这一领域的观点和理解。

目录:1. 水利监测数据的重要性2. 数据传输的技术要求2.1 数据传输方式2.2 数据传输安全性和保密性2.3 数据传输速度和稳定性3. 数据传输的监管机制3.1 法律法规3.2 规定和标准4. 数据传输的应用案例4.1 水文监测数据传输4.2 水质监测数据传输4.3 水位监测数据传输5. 对水利监测数据传输的观点和理解5.1 数据共享与开放5.2 数据传输的挑战与解决方案5.3 未来发展趋势第1部分:水利监测数据的重要性水利监测数据是评估水资源管理和水灾预警的重要依据。

具有准确性和及时性的监测数据可以提供科学决策所需的信息,有助于优化水资源分配和响应灾害风险。

第2部分:数据传输的技术要求2.1 数据传输方式在选择数据传输方式时,需要考虑传输距离、传输速度和成本效益等因素。

目前常用的数据传输方式包括有线传输、无线传输和互联网传输等。

2.2 数据传输安全性和保密性保障水利监测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对于数据的可靠性和隐私保护至关重要。

采取加密技术、防火墙和访问控制等措施能够有效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2.3 数据传输速度和稳定性为了实现及时响应和决策制定,数据传输需要具备足够的速度和稳定性。

通过优化网络拓扑结构、增加带宽和采用数据压缩等技术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和稳定性。

第3部分:数据传输的监管机制3.1 法律法规水利监测数据传输的规定和要求在法律法规中得到明确。

相关法规对于数据共享、存储和传输的权限、责任和义务进行了规范,旨在确保数据传输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3.2 规定和标准为了指导水利监测数据传输的实施,相关部门和组织发布了一系列规定和标准。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吉林省监测井建设工程第1 标段招标文件招标编号:0722-156FE1051JLB/1招标人:水利部水文局(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招标代理机构:中国远东国际招标公司二○一五年八月目录第一篇招标公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篇投标人须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投标人须知前附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投标人须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招标文件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投标文件的编写...............................................................................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133—1994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对地下水动态长期监测网点的布设、监测项目及要求、监测和试验资料的整编与分析、地下水水情预报、地下水均衡试验及报告编制等项工作的基本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已经开采地下水或拟开采地下水的广大区域和大中城市区开展地下水动态长期监测工作。

在大、中型工矿基地开展地下水动态长期监测工作时,也可参照使用。

2引用标准GBJ27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l2998水质采样技术指导GBl2999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条件3总则3.1地下水动态是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水质、水温等要素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地下水动态监测则是选择有代表性的钻孔、水井、泉等,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和技术要求,对地下水动态进行监测、试验与综合研究的工作。

3.2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可以分为对区域和城市区的长期监测及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中进行的有限期监测两类。

本规程针对区域和城市区的长期监测工作而制定。

3.3地下水动态监测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查明和研究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掌握地下水动态规律,为地下水资源评价、科学管理及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3.4地下水动态监测的基本任务3.4.1在基本查明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于已经不同程度开采利用地下水或拟将开采地下水的广大区域和城市范围内,布设各级监测网点,以浅层地下水(潜水—微承压水)及作为主要开采段的深层地下水(承压水)为重点,进行地下水动态长期监测。

3.4.2在基本查明环境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于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区域性水位下降、水资源衰竭、水质污染与恶化、海(咸)水入侵、土壤盐渍化、土地沼泽化、地面变形等环境地质问题的地区,进行地下水动态监测。

3.4.3在具有代表性的气候带和水文地质区域内,根据地下水均衡研究的需要,可建立相应规模和类型的均衡试验场,研究地下水均衡要素及参数。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运行维护管理办法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运行维护管理办法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运行维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切实加强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以下简称本工程)的运行维护管理,保障本工程稳定、安全、高效运行,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工程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工程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经费已列入年度部门预算(以下简称本项目)。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四条本工程的运行维护管理遵循“统一组织、分级管理”原则。

第五条水利部水文司主要职责:(一)负责本工程运行维护管理任务的下达、检查、监督与协调等工作;(二)会同水利部信息中心(水利部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中心)(以下简称部信息中心)确定本项目预算资金使用原则,负责审定本项目预算资金实施方案,组织指导项目验收和绩效评价等工作。

第六条部信息中心主要职责:(一)负责本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承担全国地下水的监测、分析和预测预报等相关技术工作;(二)负责本级预算资金申报文本的编制、上报、实施、验收及绩效评价等工作,负责本级预算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检查、监督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文部门及陕西省地下水管理监测局(以下简称省级水文部门)本项目经费使用。

第七条流域管理机构主要职责:(一)负责本级预算资金申报文本的编制、上报、实施、验收及绩效评价等工作,负责本级预算资金的使用与管理;(二)指导本流域本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和水质监测工作,协调流域内省级水文部门地下水监测和本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协助部信息中心检查监督相关省的本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工作;(三)协调本流域相关部门向部信息中心汇交本工程水质监测分析数据。

第八条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职责:(一)指导辖区内本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和地下水的监测、分析及预测预报等相关技术工作;(二)协调解决辖区内本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第九条省级水文部门主要职责:(一)负责辖区内本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和地下水的监测、分析及预测预报等相关技术工作;(二)负责本级合同履约、验收和绩效评价等工作,及时向部信息中心和相关流域管理机构水文部门提交相应资料和成果,负责本级本项目经费的使用与管理。

水利工程水文监测规章制度

水利工程水文监测规章制度

水利工程水文监测规章制度水文监测是水利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可以为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数据。

为了确保水文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各级水利部门要建立完善的水利工程水文监测规章制度。

本文将就水文监测的重要性以及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探讨。

首先,水文监测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水文监测是指对水文要素进行观测和记录,以获取水文数据并进行分析,旨在为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

水文监测可以提供有关径流、降雨、蒸发、水位、水质等数据,这些数据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水文环境的变化和特征,水利工程可以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从而提高工程效益。

其次,水利工程水文监测规章制度必不可少。

规章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保证水文监测的公正、科学与高效进行。

首先,规章制度可以明确水文监测的目的和任务。

明确的目的和任务是进行科学监测的前提,可以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其次,规章制度可以规范水文监测的程序和方法。

水文监测涉及的内容较多,各项监测指标和方法也有较大差异,通过规章制度的制定,可以确保监测工作的统一性和可比性。

最后,规章制度可以规定水文监测数据的收集、传输和管理。

水文监测的数据量庞大,不规范的数据管理会导致数据丢失或篡改,影响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在水利工程水文监测规章制度的建立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各级水利部门要充分听取和吸收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意见。

水文监测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专家和技术人员在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可以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建议,确保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和实施性。

其次,要加强对水文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水文监测仪器设备的准确性是保证监测工作质量的关键,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可以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要完善水文监测数据的传输和管理系统。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水文监测数据的传输和管理提供了便利,各级水利部门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完善的水文监测数据传输和管理系统,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水资源监测数据传输规约》V1.1版20121009

《水资源监测数据传输规约》V1.1版20121009

4
总则
4.1 为规范水资源、水文自动监测系统的设计、建设和管理,统一数据采集和传输规约,形成科学合 理、相互兼容、资源共享的信息管理体制,以适应水利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需要,制定本标准。 4.2 本标准中的涉及的仪器设备等产品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 4.3 数据采集和传输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 5.1 5.1.1 数据报文传输规约 帧结构 帧结构的制定
9
数据传输的考核 ................................................................... 53 9.1 9.2 考核内容和指标 ............................................................... 53 考核方法 ..................................................................... 53 事件记录表 ..................................................... 55
Data tran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mission protocol for monitoring system
2012-09-10 发布
2012-10-01 实施
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办公室
发布
1


前言 ................................................................................ II 1 2 3 范围 ..............................................................................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术语、符号和代号 .................................................................. 1 3.1 3.2 4 5 术语 .......................................................................... 1 符号和代号 .................................................................... 2

水利监测数据传输规约

水利监测数据传输规约

水利监测数据传输规约1. 引言水利监测数据传输规约是指在水利行业中,为了实现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保护,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需要对水利监测数据进行传输和共享的规范和标准。

本文将介绍水利监测数据传输规约的背景、目的、内容以及实施方式。

2. 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各类感知设备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中,实时获取并传输大量的水利监测数据。

这些数据对于预警、决策和管理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不同设备厂商、不同系统之间存在着数据格式、接口协议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数据传输困难和共享障碍。

3. 目的制定水利监测数据传输规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确保各类感知设备采集到的水利监测数据能够准确、及时地传输给相关部门和用户,并能够方便地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统一规范和标准,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和质量,促进信息共享与交流。

4. 内容水利监测数据传输规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4.1 数据格式规定水利监测数据的格式,例如采用JSON、XML等常用的数据交换格式。

同时,还需要定义具体的数据字段和数据类型,确保数据能够被准确解析和处理。

4.2 接口协议制定统一的接口协议,明确数据传输的方式和过程。

例如,可以采用HTTP或者MQTT等常用的网络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同时,还需要定义接口参数、请求方式、返回结果等相关内容。

4.3 数据加密与安全性考虑到水利监测数据的重要性和敏感性,需要对传输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加密和安全处理。

例如,可以采用SSL/TLS协议或者其他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保护,并制定相关安全策略来防止信息泄露和非法访问。

4.4 数据传输频率与优先级根据不同类型的水利监测数据的重要程度和实时性要求,制定相应的数据传输频率和优先级。

例如,对于涉及到人身安全的预警信息,需要实时传输并具有最高优先级。

4.5 异常处理与容错机制考虑到网络环境不稳定和设备故障等情况,需要制定相应的异常处理和容错机制。

例如,可以采用重传机制、数据校验等方式来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全文

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全文

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全文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全文第一条为了加强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保障水文监测工作正常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基本水文测站(以下简称水文测站)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

本办法所称水文监测环境,是指为确保准确监测水文信息所必需的区域构成的立体空间。

本办法所称水文监测设施,是指水文站房、水文缆道、测船、测船码头、监测场地、监测井(台)、水尺(桩)、监测标志、专用道路、仪器设备、水文通信设施以及附属设施等。

第三条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其直属的水文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的流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流域管理机构),在所管辖范围内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权限,组织实施有关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其直属的水文机构接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并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第四条水文监测环境保护范围应当因地制宜,符合有关技术标准,一般按照以下标准划定:(一)水文监测河段周围环境保护范围:沿河纵向以水文基本监测断面上下游各一定距离为边界,不小于五百米,不大于一千米;沿河横向以水文监测过河索道两岸固定建筑物外二十米为边界,或者根据河道管理范围确定。

(二)水文监测设施周围环境保护范围:以监测场地周围三十米、其他监测设施周围二十米为边界。

第五条有关流域管理机构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管理权限并按照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标准拟定水文监测环境保护范围,报水文监测环境保护范围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划定,并在划定的保护范围边界设立地面标志。

第六条禁止在水文监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从事下列活动:(一)种植树木、高秆作物,堆放物料,修建建筑物,停靠船只;(二)取土、挖砂、采石、淘金、爆破、倾倒废弃物;(三)在监测断面取水、排污,在过河设备、气象观测场、监测断面的上空架设线路;(四)埋设管线,设置障碍物,设置渔具、锚锭、锚链,在水尺(桩)上栓系牲畜;(五)网箱养殖,水生植物种植,烧荒、烧窑、熏肥;(六)其他危害水文监测设施安全、干扰水文监测设施运行、影响水文监测结果的活动。

水文自动监测数据通信规约

水文自动监测数据通信规约

《水文自动监测数据通信规约》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河南省是全国唯一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的省份,水文特性突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差异较大,水旱灾害频发。

为满足防汛抗旱减灾、水资源利用、社会经济发展等对水文基础信息的需求,目前我省水利行业已建成5000余处各类水文自动监测站点,对降水、河道、水库、闸坝水情、土壤墒情、地下水情等要素进行自动监测存储传输,形成了较完善的水文自动监测系统。

水文自动监测系统综合利用水文、电子、通信和计算机技术,实现了水文数据采集和传输的自动化。

水利部为指导全国水文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制定了《水文监测数据通信规约》(SL651-2014),要求各省根据自身水文自动监测系统特点在《水文监测数据通信规约》框架内制定相关标准。

我省水文自动监测系统自2006年开始建设,由于建设时间、建设项目不同,采用的技术手段、标准体系、数据传输与通信方式各有差异。

为统一河南省水文自动监测系统通信方式,规范水文自动监测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格式,便于我省水利部门后期建设项目的水文自动监测系统的数据兼容性、统一性,通过统一信息平台实现各类数据共享,满足各应用方对水文自动监测数据的需求,制定本规约。

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和依据1任务来源水文自动监测数据通信规约按河南省水利厅安排,由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于2018年4月提出项目申请,2018年9月通过立项评估,2018年10月24日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8年第二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豫质监标发【2018】335号”正式批准水文自动监测数据通信规约制定项目,立项编号20182210060,由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负责该地方标准的编制工作。

2 编制原则和依据(1)规范性原则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和规定编写本标准内容。

(2)科学性和适用性原则本标准充分借鉴和参考相关行业标准、规范、技术要求,结合以往水文自动监测系统设计、建设经验,依据河南省实际情况,力求标准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以指导我省水文自动监测系统设计、建设工作。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T164-200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T164-200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前言1总则 (4)1.1适用范围 (4)1.2引用标准 (4)1.3术语 (4)2 地下水监测点网设计 (7)2.1监测点网布设原则 (7)2.2监测点网布设要求 (8)2.3监测点网(监测井)设置方法 (8)2.4监测井的建设与管理 (9)3 地下水样品的采集和现场监测 (12)3.1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 (12)3.2采样技术 (12)3.3地下水采样质量保证 (15)3.4地下水现场监测 (15)4 样品管理 (17)4.1样品运输 (17)4.2样品交接 (17)4.3样品标识 (20)4.4样品贮存 (20)5 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 (20)5.1监测项目 (20)5.2分析方法 (21)6 实验室分析及质量控制 (22)6.1实验室分析基础条件 (22)6.2监测仪器 (23)6.3试剂的配制和标准溶液的标定 (23)6.4原始记录 (23)6.5有效数字及近似计算 (24)6.6校准曲线的制作 (25)6.7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26)6.8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27)6.9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30)7 资料整编 (31)7.1 原始资料收集与整理 (31)7.2绘制监测点(井)位分布图 (31)7.3开发地下水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31)7.4监测报表格式 (32)附录A(规范性附录)水样保存、容器的洗涤和采样体积 (37)附录B(规范性附录)地下水监测分析方法 (39)附录C(规范性附录)地下水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指标—测定值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允许差 (44)前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监测制度、制订监测规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要求,积极开展地下水环境监测,掌握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护地下水水质,防治地下水污染,以保障人体健康,特制订本技术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地下水环境监测点网的布设与采样、样品管理、监测项目和监测方法、实验室分析、监测数据的处理与上报、地下水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等项工作的要求。

国家地表水监测系统通信协议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

国家地表水监测系统通信协议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

国家地表水自动监测系统通讯协议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数据采集端与总站中心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规定了传输的过程及数据命令的格式,给出了代码定义,本标准允许扩展,但扩展内容时不得与本标准中所使用或保留的控制命令相冲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HJ 212-2017污染物在线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GB/T 19582-2008 基于Modbus 协议的工业自动化网络规范HJ 525-2009 水污染物名称代码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Automatic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Station指完成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的现场部分,一般由站房、采配水、控制、检测、数据传输等全部或者数个单元组成,简称水站。

3.2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数据平台指对水站进行远程监控、数据传输统计与应用的系统,简称数据平台。

3.3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Automatic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由水站和数据平台组成的自动监测系统。

3.4上位机是安装在各级环保部门、通过传输网络与数采仪连接并对其发出查询和控制等指令的数据接收和数据处理系统,包括计算机及计算机软件等,本标准简称上位机。

3.5在线监测仪器Automatic Measurement Device是安装在地表水自动测站现场,用于监测地表水环境质量并完成与上位机通讯传输的设备,包括水质分析仪、流量(速)计、数据采集传输仪等,本标准简称监测仪表。

3.6现场机安装于水质自动监测站点的监测仪表和数采仪统称为现场机。

3.7数据采集传输仪是采集各种类型监控仪器仪表的数据、完成数据存储及与上位机数据传输通讯功能的单片机、工控机、嵌入式计算机、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等,本标准简称数采仪。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监测数据通信报文规定(试行)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水利部水文仪器及岩土工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二〇一四年十二月目录0前言 (2)1工作体制与方式 (2)2传输规约 (2)3通信报文 (4)3.1 自报报文 (5)3.1.1 报文传输链路 (5)3.1.2 监测站自报报文(上行) (5)3.1.3 监测站自报报文(下行) (9)3.1.4 监测站校时 (9)3.2 远程数据下载报文 (9)3.2.1 远程数据下载报传输链路 (10)3.2.2 远程数据下载(下行)报文 (10)3.23 远程数据下载(上行)报文 (11)3.3 实时数据查询报文 (12)3.3.1 实时数据查询报传输链路 (12)3.3.2 实时数据查询报(下行)帧结构 (13)3.3.3 实时数据查询报(上行)帧正文 (14)4 备用信道 (15)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数据通信规约报文规定0 前言本规定依据SL651-2014《水文监测数据通信规约》编制。

1工作体制与方式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监测站工作体制采用自报式工作方式,其中:1)水位监测站采用采六发一工作方式,每间隔4小时采集一次,每天采集6次(同时存入固态存储器),分别是12:00、16:00、20:00、0:00、4:00,最后一次采集为次日早8:00;每天早8:00发送一次数据(六组数据);2)泉流量监测站工作方式是:通过监测堰槽水位监测流量数据,每10分钟采集一次(同时存入固态存储器),达到设定水位变幅门限,实时自报;3)地下水水质站为5天采集报送一次数据(同时存入固态存储器)工作方式,采集报送数据时间是每月1日、6日、11日、16日、21日、26日早8:00。

2传输规约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数据通信协议采用《水文监测数据通信规约》(SL651-2014)。

1. SL651-2014规约在一种报文帧结构框架内,规定了ASCⅡ字符编码和HEX/BCD编码的两种报文编码结构;其通信协议基于面向字符异步通信方式;本项目采用HEX/BCD编码的报文编码结构;2. 本项目根据实际数据采集参数、频度等报送数据要求,从SL651-2014规约规定的报文结构中选择适宜的报文正文、要素编码组合(均匀时段水文信息报),确定适合于信道传输的单帧报文长度;3. 遥测站分类码编码规定见SL651-2014附录A,功能码定义见SL651附录B,编码要素及标识符规定见SL651-2014附录C,遥测站参数配置标识符见SL651-2014附录D。

对于未做规定的遥测站分类码、功能码、编码要素及标识符、遥测站参数配置标识符,可在预留的自定义区间内加以扩展定义。

在HEX/BCD编码帧结构中,功能码、编码要素及标识符、遥测站参数配置应采用相应的编码方式。

4. 不同信道传输波特率的选择应满足SL 61的相关规定。

5. 报文帧基本单元帧基本单元为字节,每字节包含8个数据位、1个起始位“0”和1个停止位“1”,无校验。

帧基本单元结构见表1。

表1 (HEX/BCD编码)帧基本单元结构6. 报文帧结构框架规定地下水监测(站)数据传输的通信协议应采用表2规定的报文帧结构,传输顺序为高位字节在前,低位字节在后。

表2 地下水监测站上行报文帧结构表3 地下水监测站下行报文帧结构3通信报文地下水监测通信报文,分别有以下四类:1)自报报文:地下水监测采用自报式工作方式,每日6次采集1次报送方式,采集时间确定为12:00、16:00、20:00、00:00、4:00、8:00,报送数据时间为每天8:00;该报文正文中,除监测参数以外,还应包括实时电源电压,用于监测站电源实时监测和必要时的电源告警;中心站在接收成功测站自报数据后,给该站返回“确认报”,测站从“确认报”中取得中心站发报时间,以此用于本站校时;之后,监测站进入“值守”状态;2)远程数据下载(中心站查询遥测站时段数据,双向报文):当中心站收到某测站定时自报数据时,若中心站需查询该站某时段数据,则中心站立即下发数据下载命令报文,监测站收到该命令报文后,实时根据命令要求上传相关时段数据;3)实时数据查询报(中心站查询监测站实时数据,为双向报文):地下水监测站检测时应保持在线,中心站按需下发实时数据查询命令,监测站收到该命令报文后,同时上报埋深、水温和监测站电源电压(工作状态信息)实时数据。

3.1 自报报文3.1.1报文传输链路监测站自报报文的传输链路采用自报式报文传输M2(发送/确认)传输模式(遥测站为通信发起端)。

遥测站发出报文后,中心站接收报文正确,应响应发送“确认”报文;中心站接收报文无效,则不响应。

其上行帧报文结束符为ETB/ETX;下行帧为“确认”帧,报文结束符为EOT/ESC。

或“校时”后退出图1 自报式M2发送/确认传输模式3.1.2监测站自报报文(上行)监测站以时间(水位站、水质站)、时间或水位变化(流量站)为触发事件,按设定时间向中心站报送地下水信息,功能码为32H;1)水位站设定时间为每天早8:00,发送采六发一的6组埋深、水温数据,同时报送本站电源电压;2)水质站设定时间为每月1、6、11、16、21、26日早8:00,发送实时水质采集数据,同时报送本站电源电压;3)泉流量(水位)站每天早8:00以及流量监测水位超过设定变幅时,发送实时泉流量水位数据;8:00报送泉流量水位时,同时报送本站电源电压。

监测站定时自报(上行)报文,由监测站启动,报文结构定义见下表4,报文正文结构定义见下表5:表4 定时自报(上行)帧结构表5 定时自报(上行)帧报文正文1)地下水监测要素编码标识符结构,见表6。

表6 HEX/BCD编码标识符结构规定2)地下水监测“参数标识符”结构按照SL651-2014附录C 表中用户自定义扩展区规定,定义“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项目”使用的“日监测参数标识符”,其组成为:自定义标示符FFH、监测参数标识符(见SL651-2014 附录C)和6组数据总长度(字节数);地下水监测参数编码要素标识符与数据定义,见下表7:表7 地下水监测参数编码要素标识符与数据定义其中:表7中,除SL651-2014附表C中规定编码要素及标识符,其余均为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项目规定。

3.1.3监测站自报报文(上行)表8 自报上行报文帧结构表9遥测站定时报上行报文正文3.1.4监测站校时当中心站收到某监测站定时自报数据时,应实时回复监测站“确认”报文;当监测站收到该“确认”报文时,将使用报文中的发报时间予以校时;若有时间偏差大于2min,则校准监测站时间后进入“值守状态”;否则直接进入“值守状态”。

3.2远程数据下载报文远程数据下载报,为双向报文,用于中心站查询(远程读取/下载)遥测站时段数据。

当中心站收到某测站8:00自报数据时,若中心站需查询(远程读取/下载)该站某时段数据,则立即下发数据下载命令报文,测站收到该命令报文后,实时根据命令要求上传相关时段数据;3.2.1 远程数据下载报传输链路远程数据下载报传输链路采用查询应答式报文传输M3(查询请求/响应传输)模式(中心站为通信发起端)。

遥测站在接收到中心站的请求报文后,连续发出多包报文后,中心站正确接收全部数据包,仅应回答1次确认报文。

其上行帧报文结束符为ETB/ETX;下行帧为ENQ/EOT。

图2查询应答式M3发送/确认传输模式3.2.2 远程数据下载(下行)报文由中心站发送的中心站查询(远程读取/下载)遥测站时段数据报文结构定义见下表10,正文结构见表11:功能码为38H。

表10远程数据下载报(下行)帧结构表11 远程数据下载报(下行)报文正文3.2.3 远程数据下载(上行)报文远程数据下载上行报文,由监测站根据中心站要求完成上行数据包报送,报文结构定义见下表12,正文结构见表13:表12 远程数据下载报上行报文帧结构表13远程数据下载报(上行)报文正文结构(SL651-2014表45)3.3 实时数据查询报文实时数据查询报,为双向报文,用于地下水监测仪器实验室检测及模拟野外比测,中心站查询监测站实时数据。

检测时监测站应保持在线,中心站按需下发实时数据查询命令,监测站收到该命令报文后,实时上报埋深、水温和监测站电源电压(工作状态信息)数据。

3.3.1 实时数据查询报传输链路实时数据查询报传输链路采用查询应答式报文传输M4(查询请求/响应传输)模式(中心站为通信发起端)。

遥测站在接收到中心站的请求报文后,发出实时监测响应报文,中心站正确接收数据包后,回答确认报文。

其上行帧报文结束符为ETB/ETX;下行帧为ENQ/EOT。

图3 查询应答式M4发送/确认传输模式3.3.2 实时数据查询报(下行)帧结构1)由中心站发送的实时数据查询报(下行)帧结构定义见下表14,正文结构见表15:功能码为37H。

表14 实时数据查询报(下行)帧结构表15 实时数据查询报(下行)报文正文3.3.3 实时数据查询报(上行)帧正文监测站实时数据查询报(上行报文),由监测站根据中心站要求发送数据包报,报文结构定义见下表16,报文正文结构定义见下表17:表16实时数据查询报(上行)帧结构表17 实时数据查询报(上行)正文4 备用信道1)公网短信信道(GSM-SMS CDMA-SMS)限制条件:运行商开放给用户的数据包长度为140字符,为此,数据传输的HEX/BCD编码的字节长度限定小于70个字节;为此,本项目不推荐。

2)北斗卫星信道限制条件:运行商开放给用户的数据包长度为98字节/4G卡、76字节/3G 卡和45字节/普卡,为此,数据传输的字节长度限定小于98字节/4G卡、76字节/3G卡和45字节/普卡;并且,发送频次限定为1次/分钟。

为此,本项目使用98字节/4G卡,满足监测站采六发一的工作模式;且在该信道组网的系统内,不具备数据远程下载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