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警民合作共建和谐
警民合作共建和谐近年来,我国社会治安形势有所好转,警民关系也逐渐得到了改善。
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警民合作共建和谐。
警民合作,是指警方和民众共同合力来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共同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建和谐社会。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阐述警民合作共建和谐的重要性及措施。
一、警民合作能够提高治安防范效果警方作为维护治安的主力军,在日常工作中除了采取侦查手段、巡逻防范等方式来维护治安外,还要注重与民众的沟通协作。
警方与居民区、商圈等密切联系,向民众普及安全知识,同时也能了解民众的安全需求,及时解决群众的安全问题。
警方采取主动、及时的措施,不断提升社区治安水平,有效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让治安环境更加安全稳定。
二、警民合作能够增强民众安全意识警方通过了解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及需要,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居民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反应能力,从而增强居民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识别危险、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仅对个人安全有利,也对社区治安的和谐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三、警民合作能够加强社区互动交流社区治安的稳定,需要社区居民和警方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
我们应该鼓励警方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与居民进行交流,倾听民意,及时反馈环境问题,共同商讨、解决社区发生的安全问题。
在这个基础上,警民关系更加密切,居民也更加热心参与公共事务,积极向警方提供犯罪线索,对犯罪行为形成强有力的威慑力,使整个社会充满正能量。
四、警民合作能够促进公平正义在维护治安工作过程中,警方依法行政,加强对治安案件的预防和侦查,在发现违法犯罪行为时,依法处理,切实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同时,警方开展面向社区居民的法律宣传,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和素质,增强大众对法律的信仰,共同构建法制社会。
综上所述,警民合作共建和谐,对于维护社区治安和公共安全,促进社会发展和谐稳定,构建法治社会和谐大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应该加强对警方的支持和保障,为其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更多的经费,同时也应该倡导广大民众积极参与警民合作,发扬社区自治精神,共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新时代警民关系构建策略及相关问题思索
新时代警民关系构建策略及相关问题思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警民关系逐渐成为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构建良好的警民关系?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一、理解警民关系的内涵警民关系是指警察和民众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警方需要民众的支持和信任,而民众也需要警方的保护和服务,双方需要通过建立信任和合作来达成共同的目标。
二、构建警民关系的策略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对警方工作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让民众了解警方的职责、工作范围和工作方式,增强对警方的信任和支持。
2. 建立警民沟通平台,加强与民众的互动交流。
通过开展公开活动、组织座谈会、设立意见箱等方式,让民众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民警双方的沟通和交流。
3. 提高警务水平,增强警力专业性和服务能力。
通过加强警察的培训和学习,提高警务水平和专业素养,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满足民众的需要。
4. 加强警民合作,共同维护社会安全。
通过建立警民联防机制、开展志愿者服务等形式,让民警双方共同参与维护社会治安,加强警民互动和合作。
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 民众对警方存在的不信任感。
针对这个问题,加强警方的宣传工作,提高警力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让民众感受到警方的诚意和努力。
2. 警方执法过于严厉,导致与民众的矛盾。
对于这个问题,警方需要注重文明执法,遵守法律和法规,加强与民众的沟通和交流,尽量避免执法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
3. 警民互动渠道不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警方需要建立多种形式的警民互动渠道,让民众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让警方更好地了解民众的需求和期望。
综上所述,构建良好的警民关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警方和民众的共同努力。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对警民关系的构建有所启示。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工作心得体会3篇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工作心得体会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工作心得体会精选3篇(一)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工作心得体会:1. 建立信任:作为警察,首先要树立良好的形象,积极投入社区工作。
与居民建立近距离互动,主动沟通交流,展示真诚的态度和关心。
通过长期的接触,逐步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基础。
2. 担当责任:警察要时刻保持公正和专业的态度,为社区提供安全服务。
要对居民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回应,尽力解决他们的困惑和需求。
只有担起责任,才能赢得居民的尊重和支持。
3. 推动合作:警察应该与社区居民和相关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共同解决社区内的问题。
要加强与志愿者组织、学校和社会团体的合作,共同开展社区治安宣传和活动,提高社区的公共安全意识。
4. 更新观念:警民关系面临着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多样化的问题。
警察应时刻更新工作观念,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应对能力。
要积极倾听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工作方式和方法。
5. 公开透明:警察要秉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及时向居民发布有关社区治安的信息。
要加强与居民的互动,让他们了解警方的工作进展,增加他们对警察工作的信任感和参与感。
6. 关注民生:警察要关注居民的生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切,积极介入社区问题的解决。
要重视居民对治安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制定相应的措施,加强对社区内犯罪行为的打击和预防。
总之,构建和谐警民关系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和努力。
警察要用心去做好工作,以真诚和专业的态度打造和谐的社区环境,让居民感受到警察的关心和保护,进而建立起稳定和谐的警民关系。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工作心得体会精选3篇(二)在构建和谐道路交通环境的工作中,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1. 加强法规宣传和教育:交通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是构建和谐道路交通环境的基础,要通过各种方式向广大车辆驾驶人和行人普及交通法规知识,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2. 完善交通设施和道路规划:合理规划道路和交通设施,提高交通流动性和安全性,确保道路畅通,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心得体会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心得体会和谐警民关系是现代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警民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治安的良好状况、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作为一名民警,我深刻意识到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性,并通过多年的实践和工作,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建立和谐警民关系需要建立互信。
互信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础,同样也适用于警民关系。
警民之间如果没有互信,就很难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因此,作为一名民警,我始终以开放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位群众。
我尽力去理解和尊重每一位群众的意见和需求,同时也积极主动地向群众传递信息,增加他们对警察工作的信任。
通过与群众的互动和沟通,我逐渐建立起了和群众之间的互信和良好的关系。
其次,建立和谐警民关系需要加强民警的服务意识。
作为一名民警,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服务群众的安全和利益。
无论是执法、救助还是维护秩序,我们都要始终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积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在工作中,我经常会主动向群众提供一些实用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措施,帮助他们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此外,我也经常参与社区活动,与群众一起进行各类公益事业,增强警民之间的凝聚力和亲近感。
再次,建立和谐警民关系需要加强沟通和协调能力。
警民关系的和谐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警民之间的沟通和协调。
作为一名民警,我时刻保持与群众的沟通渠道畅通。
无论是接警后的处理过程,还是与群众之间的日常交流,我都始终秉持着耐心和善意去倾听和解答他们的问题。
当出现矛盾和纠纷时,我也会及时与相关部门和群众进行沟通和协商,寻求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我能够及时解决问题,有效化解矛盾,增进了与群众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最后,建立和谐警民关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和教育。
法治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基石,而警察作为执法者,有责任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引导他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作为一名民警,我时刻把法治教育工作放在心上。
我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公安局如何提升警民关系
公安局如何提升警民关系一、引言公安局作为国家执法机构,承担着维护社会安全和治安秩序的责任。
而良好的警民关系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公安局提升警民关系的重要性,并探讨一些可行的策略。
二、加强社区巡逻及警务宣传1. 增加警务人员在社区内的巡逻频次,加强对居民的接触。
- 通过提高巡逻警力的数量和频率,警务人员能够更加贴近社区居民,及时了解社区内的治安情况,提供安全保障。
- 警务人员与居民之间的直接接触可以增加互信,减少误解和猜疑,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2. 定期组织警务宣传活动,提高警民互动的机会。
- 举办公安知识讲座、安全防范培训等活动,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 开展警民体育赛事、文化节庆等活动,增加居民与警务人员的交流和沟通机会。
三、建立互动沟通渠道1. 设立警务热线,方便居民报警和寻求帮助。
- 设置统一的电话热线,实现24小时全天候接警服务。
- 提供多种语言服务,方便外籍人士和少数民族居民的沟通。
2. 加强网络宣传和互动平台建设。
- 建立公安局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发布安全宣传和预防犯罪的信息。
- 设置在线咨询平台,及时解答居民的疑问和问题。
四、加强警务人员素质培训1. 加强警务人员的执法规范和职业道德培训。
- 提高警务人员的法律素养和职业操守,确保执法过程的公正合法。
- 建立举报奖励机制,激励警务人员依法履职,增强其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
2. 支持警务人员进修和研讨活动。
- 鼓励警务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拓宽业务知识和执法技能。
- 组织经验交流会议,让警务人员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分享成果。
五、加强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见收集1. 创建社会参与机制,鼓励公众参与治安维稳。
- 成立治安志愿者组织,吸纳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社区治安巡逻和管理。
- 开展社区扫黄打非、打拐救赎等行动,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共同维护社会安宁。
2. 定期开展警务满意度调查,收集公众意见和建议。
论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的建立
论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的建立为人民服务,是警察的义务和责任。
而如何做好人民的服务者,如何建立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都与公安机关未来群众工作的发展密切相关。
有人曾形象地将警民关系比喻为“三个关系”:一是鱼水关系。
警察与人民群众鱼水相依,休戚相关,而不是蛙水关系,若即若离。
二是舟水关系。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只有顺水行船,才能事半功倍;没有人民群众这个水,公安机关这个舟就寸步难行。
三是种子与土地的关系。
警察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只有植根于群众,才能有所作为。
和谐警民关系,是指公安民警在执行职务中与人民群众之间基于法律所形成的一种水乳交融、相互尊重、彼此信任、互相合作、和睦协调的社会关系. 通俗点讲,就是“警爱民、民拥警、警民一家亲”. 它是在警民之间长期沟通互动中形成的,具体表现为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深入了解、支持和参与,以及公安机关在公安工作中对群众公开信息、征求意见、提供服务等,通过随时随处的沟通加深了解,依托多途径多形式的互动增进感情。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和谐警民关系,是一种双向的良性互动关系是警民双方共同追求的一种美好、和谐的最佳境界,也是公安机关在群众工作中希望达到的一种理想目标。
要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我们首先要弄明白的就是当前影响警民关系的不和谐因素是什么。
长期以来,基层公安机关在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受整个社会环境、民警自身素质和群众认知能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警民不和谐的因素仍在不同领域、不同范围存在,主要有以下“三大表现形式”:首先,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存在着三大不利因素。
一,社会矛盾的转移,一定程度上影响力警民关系。
当前我国处在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频发。
而一旦发生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例如石首事件,公安机关就直接被推到了第一线,处在风口浪尖上,稍有不慎警民关系就会引起严重冲突,成为矛盾焦点。
关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工作心得
关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工作心得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维护社会安定和稳定的重要工作。
以下是我对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一些心得体会:
1. 倾听和沟通:积极倾听民众意见和诉求,建立一个开放和透明的沟通渠道。
警方应该主动与社区居民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切,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和问题。
2. 公平和正义:警方在执法过程中应该秉持公正和公平的原则,决不纵容违法行为或滥用职权。
对于违法犯罪行为要依法严惩,对于冤假错案要及时纠正,以树立警民对公平正义的信任。
3. 社区参与:鼓励警民合作,建立社区治安防控体系。
警方可以组织一些社区活动,例如举办安全教育讲座、义务巡逻等,增加居民对警察的信任,并提供有关犯罪预防的知识和技能。
4. 警务公开:加强警务公开,提高信息透明度。
警方应该及时发布有关案件进展和警务工作的信息,增加公众对警方工作的了解和信任。
5. 依法执法:加强警察自身的法律和职业素养,依法执法。
警方要依法处理案件,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避免滥用职权或违法行为。
6. 善于解决矛盾:警方应该善于处理矛盾和纠纷,避免冲突升级。
对于民众的合理诉求和问题要及时处理和解决,增强民众对警方工作的满意度。
7. 持续改进:警方应该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专业素养提升,及时反思和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改进和调整。
通过以上的做法和努力,我们可以不断改善和谐警民关系,增强社会的安全感和稳定性。
警方和民众应该携手合作,共同构建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简论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
全 国各 护 社 会 稳 定 工 作
中 遭 受 暴 力 袭 警 的 人 数 居 高 不 下 . 0 6年 上 半 年 . 20
全 国 暴 力 袭 警 月 均 发 案 3 0起 。 据 不 完 全 统 计 , 0 20 0 7年 上 半 年 各 级 公 安 机 关 共 受 理 侵 害 民 警 执 法
权 益案 ( ) 4 9 事 件 2 3起 ( 安 部 警 务 督 察 局 提 供 ) 在 公 。
民 冲 突 , 善 与 密 -' 民 关 系 . 而 推 动 公 安 工 作 又 好 又 快 发 展 改 o '警 s 从
【 键 词 】 谐 ; 民 关 系 ; 建 ; 伍 建 设 关 和 警 构 队
【 图 分 类 号 】DF 4 中 3
【 献标 识码 】 文 A
【 章 编 号 】 6 1 5 0 ( 0 9) 3 0 4 — 3 文 17 - 1 1 2 0 0 — 0 4 0
近 年 来 因 公 牺 牲 的 民警 中 .因 暴 力 袭 警 牺 牲 的 民 警
占 1 .% 圜 这 些 不 仅 反 映 了 当 前 警 察 正 逐 渐 成 为 社 43 会 矛 盾 的 转 嫁 者 .也 反 映 出 人 民 群 众 对 警 察 执 法 权 威 和 国 家 法 律 尊 严 的藐 视 和 践 踏
【 要 】 建 和 谐 警 民 关 系 , 仅 是 我 们 党 的 根 本 宗 旨对 公 安 工 作 的 本 质 要 求 , 是 做 好 新 形 势 下社 会 稳 定 摘 构 不 也
浅谈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范文)
浅谈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范文)第一篇:浅谈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范文)浅谈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和谐的警民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如何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是新形势下公安消防部队必须面对和必须下大力气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充分认识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意义对消防部队来说,警民关系是指在行使国家法律赋予消防部队的职权和提供社会服务等各种防火、灭火和抢险救援活动中,与社会公众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与人际关系。
和谐警民关系就是消防官兵热爱人民、保护人民、依靠人民、受人民监督,人民爱护消防官兵、理解消防、支持消防、监督消防,军民警民间的关系达到了对等平衡、相宜相生、和衷共济的境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牵动着公安消防工作的方方面面,随着社会利益矛盾日益多元化,人民群众对公共消防安全的诉求日益强烈,公安消防工作的任务更重、职能更宽、情况更复杂,新时期的警民关系更有其与时俱进的意义和内涵。
(一)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为人民服务宗旨思想的具体体现。
我党我军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和军队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孟部长指出,人民群众满意,不仅是政法工作的根本目标,也是衡量和检验政法工作的根本标准。
要实现这一目标,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直接而有效的方式。
公安消防部队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意识,把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方针政策、出台重大举措,要看群众需要不需要、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高兴不高兴,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凡是群众赞同的,我们认真去做,凡是群众提出意见的,我们就坚决地改,以实际行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
(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服务发展的重要要求。
当前,我国进入了世界公认的人均GDP1000-3000美元之间的安全事故多发期,加之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影响和冲击不断加深,我国经济运行困难急剧增加,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与挑战范围更广、处置难度更大,不容我们有丝毫懈怠。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工作心得范文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工作心得范文建立和谐的警民关系是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安宁的重要基础。
作为一名警务人员,我深深体会到了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心得。
下面我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和分享。
一、加强警民沟通要想建立起和谐的警民关系,首先需要加强警民之间的沟通。
在履行职责的同时,我们要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倾听市民的意见和建议。
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尤其是在处理矛盾纠纷和调查案件时,要多与当事人沟通,了解他们的诉求和需求。
在接受报警和处理案件时,要及时告知当事人案件的进展情况,让他们感受到公平、公正和公开。
二、提高服务意识警察是维护社会治安的守护者,应该做到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始终。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提高服务意识。
对于群众来访和求助,要积极予以回应和解答,尽力帮助解决问题。
在巡逻执勤中,要主动与群众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切,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
只有真正做到心系群众,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促进警民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依法严正执法在维护社会治安的过程中,警察要依法执法、公正执法,树立起权威和公信力。
在处理违法犯罪和纠纷争议时,要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偏袒任何一方。
同时,要明确自己的权责边界,避免以权谋私,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保持清正廉洁的工作风格。
只有依法执法的同时也做到廉洁奉公,才能赢得群众的尊重和支持,促进警民关系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警民培训建立和谐的警民关系不仅需要警察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为此,警方要加强对警民关系的培训和宣传,提高警察队伍的综合素质。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法律知识、执法规范、人际沟通等方面的内容,帮助警察既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也能更好地与群众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同时,在社会各界也要加强对警察工作的了解,提高对警察工作的支持和配合程度。
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才能够建立起真正和谐的警民关系。
五、建立长效机制为了确保和谐警民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需要建立起一系列的长效机制。
浅谈如何进一步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情 服 务 , 实塑 造公 安机 关 的 文明 窗 口 , 近 了警 民 关 系 。二 是规 切 拉
范 执法 服 务 。 行 治安 调解 制度 。 合全 国公 安 系统 开展 的执 法规 推 结 范 化 建 设 , 过强 化 法 制 监督 、 件 审核 和 制 度 建 立 , 制 部 门要 通 案 法 求所 有 案件 法理 和 人性 兼 容 ,严格 落 实传 唤 告知 和处 罚 告 知 的有 关规 定 , 传 唤 到公 安 机 关 的 , 不 影 响案 件 查 破 的情 况 下 , 对 在 立即 告 知当 事人 家属 ; 有 碍案 件 查破 的 , 传唤 结束 之 前及 时 告 知 当 对 在 事人 家 属 ; 对做 出 的处 罚 决定 第 一时 间告 知 当事 人和 家 属 , 及时 并 向 当事 人及 家 属做 好 法律 解释 工 作 ,遇 到接 处警 有 伤 员的 情 况在 对伤 者 先行救 助 后再 实施 处警 措施 , 取 当事人 的理 解 。而且 积极 争 推行 调 解为 先和 训 诫 制度 , 民 事纠 纷 引发 的治 安案 件 , 后 果 比 对 在 较 轻微 的情 况下 , 一律 进 行 调 解处 理 , 对利 益 诉 求 群体 上访 的 , 坚 持慎 用 处罚 , 过使 用训 诫 的办 法 , 高 群众 遵纪 守 法 的意 识 。j 通 提 是规 范 警务 工作 , 明执 法公 开程 序 。鉴于 群众 对公 安部 门办 事办 透 案 具体 依据 和程 序 不 知情 而 出现 对公 安 部 门不理 解 、不信 任 的 问 题 , 局顺 应 民意 , 时在 办 案单 位 、 分 及 监所 全 面 开展 警 务公 开 . 力 大
、
构 建和谐 警 民关 系 的重要 意 义
机制 、 制度化 的法律 规 章和 条 例代 替 行政 命 令 , 导 和约 束 警 务行 指
浅谈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共5篇)
浅谈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共5篇)第一篇:浅谈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浅谈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党的十大以来,全国上下和社会各界正齐心协力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的警民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安机关作为承担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职能部门,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也是公安机关在创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服务这一伟大目标所必须为之创造的条件和工作的落脚点,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具有时代性和紧迫性。
一、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警民关系,按照双方主体在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也是最基本的层次,是指人民警察在执法过程中与群众之间形成的一种基于法律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例如,在办证过程中,人民警察对于符合法定条件的办证当事人,有义务依照法定程序、在法定期限内为当事人办理证件,对不符合办证条件的当事人则有拒绝办理的权利。
而办证当事人则有认真遵守法律、如实提供法定办证所需的各种资料,有权对人民警察的办证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利。
第二层次,是指广大群众严格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重视保护自己合法权益和履行法定义务,确保人民警察顺利履行职责,维护社会政治和治安稳定。
这一层次的警民关系,从另一个角度讲,广大群众仅自己履行法定义务,至于从社会发展角度讲,则不主动参与到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中来,也不为人民警察履行职责创造便利条件。
第三层次,也是最高层次的警民关系,即是本文所指的和谐警民关系,是指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充分保护,社会秩序井然。
广大群众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到维护国家安全、社会政治和治安稳定的行列中来,踊跃参与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为人民警察履行职责创造各种便利条件;人民警察则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群众,警民之间形成一种水乳交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依靠的良性互动。
这种和谐的警民关系,最大限度调动了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警民共建方案
4.警民共建平安社区
(1)加强社区警务室建设,提高社区民警专职化水平,提升社区治安防控能力。
(2)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治安巡逻、邻里守望等群防群治活动,共同维护社区治安。
5.关爱特殊群体
(1)关注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
4.警民共建平安社区
(1)推动社区民警专职化,加强社区警务室建设,提高社区警务工作水平。
(2)组织社区居民参与治安巡逻、邻里守望等群防群治活动,共同维护社区治安。
5.警民携手关爱特殊群体
(1)加强对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的关爱,提供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
(2)联合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共同开展关爱特殊群体的公益活动。
(2)建立警民联系制度,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公安工作。
2.优化公安服务
(1)推进“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2)开展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等便民措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需求。
3.强化安全防范宣传
(1)开展常态化安全防范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安全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
(1)推进“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实现让群众“最多跑一次”。
(2)开展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等便民措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需求。
3.强化安全防范宣传
(1)开展常态化安全防范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
(2)利用新媒体、传统媒体等多种渠道,宣传典型案件,揭露犯罪手段,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
浙江公务员面试真题:谈谈如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浙江公务员面试真题:谈谈如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2012年浙江公务员面试又要开始了,在此,为考生挑选了历年浙江公务面试具有代表性的试题,并给出参考答案供考生参考:谈谈如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参考答案】
有句话说:“人民警察爱人民,人民警察人民爱。
”只有警民同心、构建起和谐的警民关系,才能让工作顺利开展,也才能真正体现人民警察的价值。
对此,我认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核心理念就是“严格执法,热情服务”,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加强警察队伍的思想教育,使所有民警都深入领会“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精神,改变传统的“管制型”执法思维,强化服务意识,采取多方面、高质量的便民利民措施,竭诚为民服务。
第二,提高民警的执法能力和水平。
一方面是要提高打击犯罪的能力,及时破解案件,伸张正义,威慑犯罪,保障人民安全,维护社会治安;另一方面是要加强社会管理的文明性,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陋习。
第三,坚持警务公开化。
公开接受监督、举报的电话号码,公示民警照片、姓名、职务、电话号码、服务内容、收费标准及管辖区域等;主动争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社负责人等社会各界对民警的“服务态度、工作效率、廉洁自律、遵纪守法、民警形象及队伍素质、打击罪犯力度”等方面进行测评。
第四,充分利用媒体宣传,做好法律服务。
一方面要利用各种渠道做好普法宣传,包括深入社区活动、媒体宣传等,让群众“知法、守法、懂法、用法”;另一方面要积极关注媒体的负面报道,及时进行回应,将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还有就是通过媒体对先进人物和先进事例进行报道,塑造人民警察的优良形象。
当前形势下的警政警民关系
当前形势下的警政警民关系自古以来,警政机构一直都是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公共秩序和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
而在现代社会,警察除了需要履行上述职责外,还要对民众进行公共安全教育、社会服务等多项任务。
因此,建立健康的警政警民关系已经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方面。
当前,我国警政警民关系正在经历着许多变化,这与社会的发展、人民的期望、公众的利益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当前形势下的警政警民关系。
一、警民矛盾问题在我国,尤其是在一些人口较为密集的城市,存在一些警民矛盾问题。
这些问题的主要表现是警方执法行动不当或者存在过度执法的情况,而民众则普遍认为警方执法过于严厉、不公正,或者执法过程中出现了不端行为。
这种警民矛盾不仅会导致公众对警方失去信任,更可能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因此,警方应该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加强警民沟通,及时排除潜在的矛盾。
二、警方队伍建设一个优秀的警察队伍是维护警民关系的基础。
虽然近年来警方对于队伍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一些警察执法不规范、执法过程中存在过度和不恰当的行为、粗暴执法等。
这些不良行为将会严重影响民众对警察的信任度,进而使得警察的工作难以开展。
因此,警察队伍建设是一个不断加强的过程,无论是在专业技能、法律知识、道德品质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深入打磨和提高。
三、公众参与公众的参与是维护警民关系的重要因素。
一些警察局和地方政府会通过分别在社区和网上举办听证会、征询城市治理的意见、开放投诉渠道等方式来增加公众的参与。
公众的参与将会带来更好的治理并建立起更强大的社区互助系统,也能听到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和反馈,以更好地适应其需要和扩大社区参与。
四、警察文化建设警察文化建设,是维护警民关系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警察文化的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最主要的是以权力为核心,缺乏对优秀警察惯例的肯定及宣传。
为了更好地将警察文化建设为维护警民关系的关键因素,警察队伍应该重新审视警察文化的内涵,注重对警察职业精神、职业操守的塑造和宣传,强调警察职业生涯中的责任、权力与制约等。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作为“三项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公安机关提升工作效能、维护良好社会治安秩序、迎接新时期挑战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提高群众满意率是衡量公安工作的一把标尺,也是公安机关必须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群众的满意率直接影响到社会各界对公安工作的评价,也是公安机关发挥职能,衡量工作成败的标准,更关系着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的形象,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如何在公安工作实践中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提高群众满意率,我们就必须去分析影响和谐警民关系的因素,深挖原因,进而探讨相应的对策。
一、当前影响和谐警民关系的因素和原因(一)群众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与部分民警陈旧的执法观念之间存在矛盾。
在过去长期执法过程中,在惩罚与教育的问题上偏重于惩罚,在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上偏重管理。
另外,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逐步增强,要求执法部门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呼声日益高涨。
许多群众在遇到公安部门管理时,不再唯命是从,唯唯诺诺,而是用法律法规来衡量执法者的行为是非对错,部分民警的陈旧的执法观念导致一些执法工作不但没有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反而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增加了社会矛盾。
(二)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群众对公安机关的要求比以前更高了。
在我国贫富差距日渐拉大,部分群众觉得自己是弱势群体,很容易因为治安、环保、福利待遇等敏感性问题没有达到自己的愿望,从而产生对社会、政府以及公安机关的不满情绪,希望找一个倾诉对象,解决问题,希望民警能到社区、居委会、厂矿、企事业单位多走访,了解情况,与他们沟通。
但对于群众的这些要求,公安机关在实际工作中,因警力和经费保障不足以及其他实际困难等而达不到群众的要求,有的民警工作方式方法不对,工作蜻蜓点水、敷衍了事,客观上造成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不信任。
对有些涉及群众自身利益的问题,公安民警不可能面面俱到、及时解决,也不同程度地引起了群众的不满。
新时代警民关系构建研究
新时代警民关系构建研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治安问题愈发凸显,对警民关系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警民关系是指警方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关系,是社会治安稳定的基础和保障。
在新时代下,警民关系的构建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深入研究和创新。
本文将就新时代警民关系构建进行研究,探讨如何积极引导警民双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社会治安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新时代警民关系的特点1.多元化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安全有着不同的需求。
不同群体、不同行业对安全问题的关注点和需求在不断变化,因此警民关系需要满足多元化的需求,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维护工作。
2.互动性和透明度新时代的警民关系需要更加强调双向的交流和沟通,警方需要更加透明地向民众传递信息,而民众也需要更加主动地和警方进行交流互动。
只有建立了有效的信息互通机制,才能更好地化解矛盾、排除障碍。
3.社会化参与除了警察专业力量的参与外,社会各个方面也需要积极参与到警民关系的构建中来。
政府、学校、行业协会、社区居民等都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共同推动警民关系的良性发展。
1.加强警务人员的培训警务人员是警民关系的重要桥梁,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警民关系的发展。
应加强对警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业务技能培训和心理健康辅导,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和服务意识。
2.建立健全的社会治安管理体系社会治安是警民关系中的重要环节,建立健全的社会治安管理体系有利于促进警民合作。
积极引导各界力量参与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建立警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安格局。
3.深化警民互动渠道加强警民互动,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信息反馈机制,提高警务公开透明度。
利用新媒体和信息化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警民互动,以更好地满足民众的安全需求。
4.加强社区警务建设社区是警民关系的重要领域,加强社区警务建设有利于提高警民关系的密切程度。
通过建设更加完善的社区警务办公室、开展社区警务活动、加强社区民警队伍建设等措施,使警民关系在社区层面更加紧密。
制民警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思考建议
制民警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思考建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公共安全的需求越来越高,而民警的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
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民警需要与民众保持密切联系,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如何立足于实际,发挥民警工作的作用,制民警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已经成为了警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提出一些对于制民警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思考建议。
1. 倾听民意民声是民意,而民警作为与民众直接接触的群体,需要及时了解民意并积极回应民众的诉求。
民警需要学会聆听民声并尽可能多地了解民众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对于人民群众的心态和态度,民警需要时时刻刻保持敏感。
对于民众的诉求和意见建议,民警也要认真对待和及时反馈,不能拒之门外或置之不理。
2. 加强服务意识民警应该始终认识到自己是为民服务的工作,而不是权力的代表。
在处理问题和处理案件的过程中,民警需要以一种高度负责的态度通过足够的沟通和理解,为民众提供最好的服务。
官僚主义和机械化的工作方式必须得到改善,同时民警要注重日常工作中的精细化管理和服务。
3. 提高执法办案的技能由于不同的案情、不同的人员构成和不同的处置方式,民警必须持续不断地进步和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确保正确、公正、严谨地办案。
在执法办案中,民警不仅要具有专业的技术技能,而且还要具有良好的法制观念和执法意识。
只有坚持严格的执法标准,才能推动和谐警民关系的发展。
4. 加强自我修养和融入社区为了纠正一些民警在执勤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首先需要对民警开展教育培训。
为了切实解决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民警还应该主动融入社区,了解社区民众的日常生活和疾苦,与社区民众一起商量解决方法和寻求切实的问题解决方案。
在这方面,的确需要增强民警的自我修养和职业操守,让警务工作更加精细和细致,让社会民众感受到真正的警民友好。
5. 完善评价机制,建立和谐警民关系的长效机制评价机制是制约民警业务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要在社会上推广一种以业绩和自我提高为导向的工作评价机制,建立一个全面准确的评价机制和标准。
创新社区警务模式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创新社区警务模式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警民关系问题,既是公安工作中的重点问题,又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实际操作的难点问题。
公安机关在新形势下如何建立良好、和谐的警民关系是影响公安机关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
本文作者认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公安机关应当以沟通、理解、携手、和谐为主题,以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情于民为目标,推出阳光警务新模式,架起警民新型的连心桥,构建新型的警民互动关系,以此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服务,有效地回应新时期广大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新要求、新期待。
一、充分认识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对公安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稳定工作的根本保证。
公安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治安行政和刑事司法力量,肩负着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惩治犯罪、服务群众、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
在当前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社会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面临着严峻挑战,提高维护国家安全、处置突发事件、驾驭社会治安局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是各级公安机关的重大任务和迫切要求。
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可以进一步打牢公安工作的群众基础,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更好地依法履行公安机关的职责,更有效地发动、组织、依靠群众共同做好公安工作,更广泛地利用群众的力量和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保障。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既是公安机关“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本质所决定的,也是公安机关坚持群众路线、服务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同时和谐、良好、紧密的警民关系是公安工作之根,是做好公安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和保障,是公安机关维护治安秩序、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作者:————————————————————————————————日期:2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作为“三项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公安机关提升工作效能、维护良好社会治安秩序、迎接新时期挑战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提高群众满意率是衡量公安工作的一把标尺,也是公安机关必须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群众的满意率直接影响到社会各界对公安工作的评价,也是公安机关发挥职能,衡量工作成败的标准,更关系着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的形象,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如何在公安工作实践中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提高群众满意率,我们就必须去分析影响和谐警民关系的因素,深挖原因,进而探讨相应的对策。
一、当前影响和谐警民关系的因素和原因(一)群众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与部分民警陈旧的执法观念之间存在矛盾。
在过去长期执法过程中,在惩罚与教育的问题上偏重于惩罚,在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上偏重管理。
另外,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逐步增强,要求执法部门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呼声日益高涨。
许多群众在遇到公安部门管理时,不再唯命是从,唯唯诺诺,而是用法律法规来衡量执法者的行为是非对错,部分民警的陈旧的执法观念导致一些执法工作不但没有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反而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增加了社会矛盾。
(二)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群众对公安机关的要求比以前更高了。
在我国贫富差距日渐拉大,部分群众觉得自己是弱势群体,很容易因为治安、环保、福利待遇等敏感性问题没有达到自己的愿望,从而产生对社会、政府以及公安机关的不满情绪,希望找一个倾诉对象,解决问题,希望民警能到社区、居委会、厂矿、企事业单位多走访,了解情况,与他们沟通。
但对于群众的这些要求,公安机关在实际工作中,因警力和经费保障不足以及其他实际困难等而达不到群众的要求,有的民警工作方式方法不对,工作蜻蜓点水、敷衍了事,客观上造成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不信任。
对有些涉及群众自身利益的问题,公安民警不可能面面俱到、及时解决,也不同程度地引起了群众的不满。
(三)少数民警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损害了公安机关的社会声誉。
少数民警损害群众利益追求个人己利,严重败坏了公安机关的声誉;少数民警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复杂情况下思想滑坡,信念缺失,世界观、人生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思想严重,为民服务意识淡薄,片面追求金钱和享乐;更有少数民警对待群众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视群众的疾苦于不顾,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徇私枉法、办人情案,严重伤害群众感情,践踏了警察队伍的威严,造成了群众对整个公安队伍的误解。
尽管这些年来,公安机关开展了一系列纪律教育整顿活动,但是仍存在着教育整顿不平衡的情况,个别民警仍然我行我素,缺乏斗志、不思进取,工作拖沓;不注意警容风纪、着装不规范,工作场所脏、乱、差。
(四)公安机关大量的非警务活动,将民警推到了社会矛盾的制高点。
不可否认,不断持续增多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因城区拆迁、企业改制、职工下岗、土地征用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造成了大量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和纠纷,本应是基层党政组织、企事业单位组织的职责,而现实确是公安民警往往被推到矛盾的制高点。
当警察参与强行拆迁等各项非警务活动时,公安机关长期苦心塑造的正面形象,就会在一起起涉及当事群众利益的冲突中被冲淡,群众很容易把矛头转而指向我们警察,加深了人民群众和公安机关的矛盾。
二、营造和谐警民关系需要找准的三个切入点(一)要从思想认识上转变执法观念。
当前,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意见最大、反响最强烈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执法问题。
而执法工作的好坏,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公安机关的形象,关系到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
我们要从根本上改变旧有的执法传统观念、执法习惯和执法方式。
坚决防止出现伤害群众感情、侵犯群众利益的执法行为。
要妥善处理,把群众的利益永远放在第一位。
在执法工作中,真正做到尊重群众、贴近群众、爱护群众。
(二) 要从“小”事着手做好和谐的“大”文章。
民警一句不规范的语言、一个不文明的小举止、一项工作中的小疏忽、一次执法中的小漏洞等等,都会成为影响警民关系和谐的“小隐患”,从而产生警民隔阂,造成疏远脱离群众。
因此,切不可忽视、放任、放纵、放过日常工作中任何一个“小患”,对影响警民关系和谐的任何小患,要实行“零容忍”,消除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在日常工作实践中,要做到第一时间掌握社情民意,第一时间采取工作措施,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纠纷,开通“泄洪闸”,畅通“疏导渠”,防止积压、积怨、积恨、积仇,化怨气为和气,解小结通心结,消隔阂变密切,确保警民关系和谐。
社会治安问题,案案牵及民安,件件关乎民生,事事关系民和。
既要攻坚克难、力破大案,又要下功夫、花精力,侦办好多发性小案。
对危害民生、民安、民利、民权的小案,要做到不忘记、不放弃、不抛弃,全力破获。
老百姓最痛恨什么,就要打击什么,老百姓反映什么突出问题,就要集中整治什么问题,维护群众利益,赢得群众对公安机关“不放小案,能破小案”的信任,做到破一件小案,赢一片民心,促一方和谐。
(三) 要加强外部宣传,积极营造良好和谐关系。
公安宣传是联系社会各界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争取社会各界支持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只有不断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内容,创新宣传载体,活跃宣传形式,才能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社会意识、法制意识、参与意识和防范意识。
一是组织民警,深入企业、学校、居民区广泛发放安全防范常识,更好地帮助广大群众提高防范意识,协助公安机关打击犯罪。
二是在各主要路段、繁华地区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形成浓厚的宣传氛围。
三是以互联网、广播、电视、报纸等为载体,积极开展公安宣传活动,加强警民互动、沟通,切实做到将民众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摆上平台,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
三、实现和谐警民关系要把握的三个重点(一)必须着力提升民警的群众工作能力。
会做群众工作是公安机关走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是密切警民关系的有效途径,是公安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
为此,广大公安民警务必要练好群众工作基本功,着力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做到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会化解矛盾、会调处纠纷、会主动服务,提升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素质和能力。
一是要讲学习。
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任务重、头绪多,对于纷繁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丰富知识,才能大胆面对、主动触及、及时化解。
要勤读“有字”之书,即在各类著作和网络中获取为民想事、为民谋事、为民办事的间接经验;要善读“无字”之书,即坚持向同事学、向群众学、向实践学,努力获取执法为民的直接经验;二是要善思考。
要经常深入到群众中间,注意倾听群众心声,充分考虑群众的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并学会善于在走访中“思考”,思考自己在服务群众、执法为民和自身建设方面存在哪些不足,思考如何接触群众、如何同群众交流能让群众感到亲切、朴实。
通过思考,使自身的沟通技巧不断成熟;三是要变观念。
必须根据社会变化的实际, 调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思路,积极改进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措施,提炼出符合工作实际、适应时代需求的群众工作法。
(二)必须尽力做好打击犯罪和安全防范双重职责。
警民关系好不好,先问社会治安好不好。
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最重要的前提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违法犯罪给人民群众带来的现实损害,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
因此,公安机关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和衡量社会治安工作的根本标准,尽力做好打击防范双重职责,创新打防工作机制,增强打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有效性,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以良好的战斗力取信于民。
“打”,必须从严。
要从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出发,真正做到群众最痛恨什么犯罪行为,就严厉打击什么犯罪行为;群众反映什么问题最突出,就集中整治什么问题。
要根据社会治安形势的变化,始终坚持“打早、打小、打苗头”的原则,适时组织开展打击“两抢一盗”、“黑恶势力”、“命案攻坚”等一系列多发性违法犯罪的专项行动,稳控治安形势,让群众安心;“防”,必须从细。
要以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和群众满意为目标,实施“矛盾排查,源头化解,积极治安,超前防控”,逐步建立起技防监控、“网格化”巡控、“群防群治”、“矛盾排查”等系统在内的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延伸防控触角,加强社会面治安信息情报动态的收集验判,探索和完善新的治安管理勤务模式,不断提升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让群众放心。
(三)必须做好树形象、勤沟通、送温暖三件事情。
提高了思想认识,掌握了服务本领,履行了“打防”职责,这几项工作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打造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各级公安机关还应该做好树形象、勤沟通、送温暖三件事情。
一是要“树形象”,公安民警作为打击刑事犯罪,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安全利益的主要力量,一言一行代表的不仅是公安机关,而且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形象树立起来了,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我们要以队伍正规化建设为契机,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队伍纪律作风建设,建立健全和落实好队伍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要强化民警的养成教育,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断增强民警的执法为民意识,提高民警的综合素养;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内部、外部监督制约体系,确保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健康发展,努力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起亲民、爱民、助民、为民的良好形象。
二是要“勤沟通”,随着群众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依法保护自身利益的愿望逐步加大,群众更加需要了解公安机关详细的工作职责、办事制度、办案程序等可公开的具体工作内容,而由于我们一些工作不够细致,致使有些群众不了解民警的工作,有些群众甚至错误地认为民警的工作是有案子就办、没案子就转,对民警工作的辛苦程度缺乏了解,对民警的工作难度缺乏理解,对民警的工作成绩缺乏认同。
所以,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不仅要善做,还要学会沟通、宣传、交流,及时主动地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着力提高公安机关联系沟通群众的能力,提升公众满意度。
一方面要坚持不定期地向群众宣传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介绍安全防范常识和技巧方法,分析辖区案件的发案规律,提出防范建议,增强群众守法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积极提高群众对敌斗争意识;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强警务公开,让公安机关的办案程序和办事制度更加透明,使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流程和有关规定更加了解。
三是要“大走访”。
就是要深入基层积极为群众“干实事、解难事、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