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4《短文两篇》翻译

合集下载

《短文两篇》原文及翻译

《短文两篇》原文及翻译

《短文两篇》原文及翻译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短文两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陋室铭》作者:刘禹锡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

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

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

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短文两篇(苏教七下)

短文两篇(苏教七下)

短文两篇(苏教七下)短两篇学习目标一重要实词和虚词二翻译重要语句三背诵学习方法:老师适当疏导,学生以练代讲;注重朗读,读中见义。

学习时数:2时教学过程:第一时黄鹤楼历史上人们将修修建在湖北武昌的黄鹤楼,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和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滕王阁因有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声名益显,岳阳楼也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更为人所知。

惟有黄鹤楼,它名扬四海,主要由于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黄鹤楼》诗和李白等诗人有关黄鹤楼的吟咏,并非因为一篇而名闻遐迩。

有关黄鹤楼的,过去是不是没有人写过呢?事实并非如此,唐人阎伯理写的这篇《黄鹤楼记》就是现存最早的一篇一千多年前的关于黄鹤楼的碑记。

《黄鹤楼》节选自《黄鹤楼记》这段字,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黄鹤楼。

州:指鄂州,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

隅:角落。

开头两句,就点出黄鹤楼所在的地方,在武昌城的西南角,使人一开始对黄鹤楼就有了明确的方位印象。

第二层(第3至8句),交代黄鹤楼命名的由。

[《图经》云:“费讳登仙,尝兰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

迹存《述异》之志。

]《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讳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有关这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

《图经》:附有图画、地图的书籍或地理志,费讳三国蜀汉大将军。

登仙,成仙。

驾:乘、骑。

憩:休息。

以名楼: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以,介词,用,后面省略宾语“之”。

之,指代黄鹤。

名,动词,命名。

《神仙》之传:即《神仙传》,晋代葛洪著,广采群籍,记载了当时所传的神仙故事。

《述异》之志:即《述异志》.南朝梁任舫著,大抵掇拾古代笔记、小说中志怪故事而成。

黄鹤楼始建成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

据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记载:“吴黄武二年,(孙权)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 短文两篇课内阅读练习(含答案)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 短文两篇课内阅读练习(含答案)

第三单元十四短文两篇【课内阅读】(一)《黄鹤楼》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州城西南隅.( ) (2)返憩.于此( )(3)遂以名.楼( ) (4)坐窥井邑..( )2、下列四句中与“遂以名楼”中“以”的解释不同的一句是()A、徐喷以烟B、以幽阴深邃奇C、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D、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介绍黄鹤楼命名由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概括黄鹤楼外观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说明黄鹤楼这一外观特征,具体描写黄鹤楼的位置、外观以及登楼所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这篇文章解释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费祎登仙的传说,给全文抹上了神秘的浪漫主义色彩。

B.“荆吴形胜之最”这一句,是对黄鹤楼的重要性的扼要概括。

C.这篇文章在语言上的特点是句式多变,雅俗兼用。

D.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

6.以下是唐代诗人崔颢的七言律诗《黄鹤楼》,试比较在内容上与上文有什么不同。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七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译文翻译

七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译文翻译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译文
一、《陋室铭》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有名望;水不一定要深,只要有蛟龙潜藏,就会显得神秘。

苔藓覆盖的小屋虽然简陋,但青葱的翠色让人感到生机盎然。

短小的窗户、木制的门扉紧闭着,虽然简朴却别有一番风雅。

闲时弹奏一曲《素琴》,不需要畅快的音乐,清泉在石头上起伏。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没有繁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这里景色美丽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一望见底。

拥有着奇异的山水,实在是世间最好的隐居之处。

它使人的内心感到舒适,而外界也没有尘俗之气。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这有什么不可以称道的呢?”
二、《爱莲说》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从唐代以来,世上的人们都很喜爱牡丹。

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
却不受泥的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越久越芬芳幽洁,花朵在太阳下愈发艳丽。

啊!我感叹于莲的洁身自好,喜爱它远远超过喜爱世人所深爱的牡丹。

牡丹是富贵者所喜爱,而莲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喜爱。

唉!我只恨自己没有美好的品质去衬托莲的完美啊!。

《短文两篇》翻译译文

《短文两篇》翻译译文

《短文》翻译译文
《短文两篇》翻译译文
《短文两篇》翻译译文
两小儿辩日
孔子往东方游学时,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子或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清凉寒冷,等到了正午,它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

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距离远就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够断定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乐羊子妻
河南乐羊子的妻子,不知道是哪一家的女儿。

乐羊子曾经在走路时,拾到别人丢失的一块金子,回家后把它交给妻子。

妻子说:“我听说,有志向的人不喝盗泉里的水,有廉耻的人不接受不敬的施舍,更何况拾取别人遗失的`东西来牟取私利而玷污自己的品行呢!”乐羊子听后非常惭愧,就把拾到的金子扔到野外,并且到远方寻师求学去了。

过了一年(羊子)回来了,妻子跪起身子问他回来的原因,羊子说:“出门久了心里想念,没有什么特殊的事。

”妻子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布机前,说:“这织物从养蚕纺丝开始,在织布机上织成。

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以至成寸,一寸一寸地不断积累,于是成丈成匹。

现在如果剪断这织物,就将前功尽弃,荒废了时光。

你做学问,应当‘每天学到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以便成就你的美好品德;如果中途回来,跟割断这织物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了,
又回去修完自己的学业,于是七年都没有回来。

七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全解

七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全解

《陋室铭》与《爱莲说》全解一、《陋室铭》《陋室铭》是唐朝刘禹锡的一篇著名散文。

文章通过描绘陋室的景象,表达了作者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1.文章背景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刺史。

在和州期间,他遭受了知县的刁难,被迫三次搬家,最后住在一间非常简陋的小屋里。

然而,刘禹锡并没有因此感到沮丧,反而写下了这篇《陋室铭》,表达了自己高洁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2.文章内容文章开头以山水起兴,引入陋室。

接着,作者描绘了陋室的景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通过对陋室环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高洁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最后,作者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类比,表达了自己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对简陋生活的超然态度。

3.文章主题《陋室铭》以陋室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德和情操的追求,体现了作者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精神境界。

同时,文章也讽刺了那些追求物质享受、忽视精神追求的人。

二、《爱莲说》《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描写莲的形象和品质,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4.文章背景周敦颐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理学家和文学家。

他一生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

当年著书立说,在著书楼东边开辟一块池塘种莲花,名之曰“爱莲池”。

每当茶余饭后或他独坐堂前时,必爱欣赏池中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以此自喻高洁清雅的品格。

5.文章内容文章开头以菊花和牡丹作对比,突出了莲花的独特品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通过对莲花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和对美的独特理解。

接着,作者将菊花比作隐逸者,牡丹比作富贵者,而莲花则比作君子,进一步突出了莲花的高尚品质。

最后,作者感叹:“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短文两篇(苏教七下)

短文两篇(苏教七下)
遂以名楼。交代了黄鹤楼取名的由来,接着作者又旁征博引,提出晋代葛洪
的《神仙传》和梁任舫的《述异志》都记载了关于黄鹤的故事,证明事实不
虚,以增强黄鹤楼命名由来的说服力。仙人跨鹤,本属虚无,而作者却以无
作有。这样就给这座楼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作者之所以采用神话传说,
是为了突出这座楼不同寻常之处,它曾是神仙到过的地方,这样写也是为本
的一篇一千多年前的关于黄鹤楼的碑记。
《黄鹤楼》节选自《黄鹤楼记》这段文字,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黄鹤楼。
州:指鄂州,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隅:角落。
文章开头两句,就点出黄鹤楼所在的地方,在武昌城的西南角,使人一开
始对黄鹤楼就有了明确的方位印象。
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
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耸构:矗立的楼宇(指黄鹤楼),耸构与高标意思相同。巍峨:高大雄伟的
样子。巃苁:高耸的样子。倚:靠着。河汉:银河。重檐:两层屋檐。翼:
古代建筑的飞檐。闼:门。霞敞:高敞。井邑:城乡。荆吴:楚国和吴国,
这里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形胜:山川胜迹。最:最好的事物。
汉,下临江流四闼霞敞所以可以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也正因为这楼高耸入
云,云烟缭绕,所以它是会集灵仙的所在。正因为内容环环相扣,所以文章
的结构十分严谨。
本文篇幅短小,内涵丰富,节选部分只有115字,但把黄鹤楼的概况包揽
无疑,其中有掌故有景物,有事实,有议论,也有感慨,用这幺短的篇幅包
含如此丰富的内容,不失为一篇情辞并茂的好文章。
事而成。
黄鹤楼始建成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据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记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4《短文两篇》翻译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4《短文两篇》翻译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4《短文两篇》翻译14、《短文两篇》之《黄鹤楼》1、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解词:译文: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黄鹤楼。

2、《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解词:译文:《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祎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3、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解词:译文: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

4、观其耸构巍峨..,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高标嶐嵸解词:译文: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

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5、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解词:译文: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14、《短文两篇》之《于园》(张岱)1、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

解词:译文:于园在瓜州停船的地方,地名叫五里铺,是名叫于五的富人所建筑的园子。

2、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解词:译文: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这座园子门上的钥匙是不会拿出来打开门锁开门迎客的。

3、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解词:译文:葆生的叔父在瓜洲任同知,带我前往于园,于园主人处处殷勤地招待我们。

4、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解词:译文:这座园子里没有其他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块堆砌的假山。

5、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

解词:译文:堂屋前面有用石块垒成的斜坡,斜坡高两丈,上面栽种了几棵果子松,沿坡栽种了牡丹、芍药,人不能够到上面去,这里因为没有空隙满满当当而奇特。

6、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

七下语文文言文及翻译

七下语文文言文及翻译

七下语文文言文及翻译七下语文文言文及翻译1《短文两篇》原文:《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翻译:夸父与太阳赛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口渴,想要喝水,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往北去大湖喝水。

没到,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丢弃他的手杖,手杖化成桃林。

从前,共工和颛顼争做皇帝,(共工于战中大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

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太阳月亮星宿向西北移动。

地向东南方塌陷,所以江湖流水、泥沙向东南方流去。

七下语文文言文及翻译2《口技》原文: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翻译: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

七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学习导航(十四 短文两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学习导航(十四 短文两篇)

十四短文两篇高手支招1阅读导航读前要热身黄鹤楼命名的传说明代大文豪王世贞、汪云鹏编撰的《列仙全传》曾收有仙人费祎“橘皮画鹤”的故事。

说费祎升仙后,常在武昌江边游乐,当时黄鹄矶头曾开有一家辛氏酒楼,费祎到此总要喝上几杯,却从不付钱,辛氏不但不责怪,反而将小杯换成大杯,让费祎喝个痛快。

如此几年,费祎终于对辛氏说:“欠你的酒钱实在不少了,现在偿还。

”说着便用手中的橘皮在酒楼的墙壁上画了一只鹤。

并告诉辛氏:“若有客人至此,鼓掌高歌,黄鹤便会起舞。

”一时酒客云集,争相歌咏,黄鹤亦翩翩起舞,辛氏酒店由此生意兴隆。

如此十年,辛氏富甲一方。

忽一日费祎到酒数,对辛氏说:“以黄鹤偿还酒钱,够了吗?”辛氏连忙拜谢,为费祎摆酒接风。

费祎也不言语,取出随身携带的玉笛吹奏起来,瞬间,只见天空飘来一片白云,黄鹤亦飞临其身边,费祎跨上黄鹤随着白云一起飞去。

为了纪念黄鹤与费祎,辛氏便用所得之金将酒店改建成为黄鹤楼。

淘宝路标◎掌握本文重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用法。

◎理解按空间转换的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体会古代建筑设计的精致奇巧和建造者高超的艺术造诣。

知识应储备作家作品阎伯理,唐代人,生卒年不详。

张岱,字宗子,改字石公,号陶庵,又自号蝶庵居士。

晚明散文家。

明亡后,他隐迹山居,在国破家亡之际,回首20年前的繁华靡丽生活,写成《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两书,以抒发他对故国乡土的追恋之情。

张岱以散文的成就,被认为是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

字音识记西南隅.(yú)返憩.(qì)四闼.(tà)井邑.(yì)巍峨..(wēi é)坐窥.(kuī)奇峰绝壑.(hè)槛.外(jiàn)深邃.(suì)啾唧..(jiū jī)字形辨析词类活用名:名词活用作动词,指命名。

如:遂以名楼。

园:名词活用作动词,指建筑园子。

如:富人于五所园也。

刺:名词活用作动词,指投名帖。

如:显者刺。

《短文两篇》翻译文言文

《短文两篇》翻译文言文

解题过程
没有
管弦乐器 无丝竹之乱耳
用于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
案牍之劳形
用于主谓之间,取 消句子的独立性
使身体劳累
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答案书写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考 点 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考点解析
三 信 忠于原文,字字落实,准确无误地翻译。
个 原

通顺畅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语用习惯, 没有语病。
则 雅 自然优美,完美地再现原文的语言风格。
六 个 方法
留 保留 古今义相同的词、人名、地名、国号、年号。 删 删除 没有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可以删除不译。 补 增补 单音节词补成双音节词;省略部分要补全。 换 替换 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 调 调整 将倒装、前置、后置等特殊句式调整为正常语序。 变 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某些语句。

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翻译

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翻译

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翻译
夸父追日: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共工怒触不周山: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王(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首领。

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轩辕氏的孙子),(共工)发怒撞不周之山(触:碰,撞。

不周山:传说中的一座大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按,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拴挂),系挂地的绳子断了。

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焉:代词兼语气词,与“于是”或“于此”相当);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潦:积水。

水潦,这里泛指大地上的江河。

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

归:归向,这里指流向)。

短文两篇翻译

短文两篇翻译

“活”字体现在活板制作印刷的全过程:
字是活的: “又为活板”,“每字为一印”。 排版是活的: “密布字印”。 印刷是活的: “一版……一版……”,“更互用之” 字印数目是活的: “每一字皆有数印”。 做法是活的:奇字无备,旋刻即用。 除此之外,用讫拆板,便于下次重新排版印刷也 进一步说明了字的活用,体现了活版的灵活性。
介词,拿、用 介词,用
3.以一平板
4.以备一板内
介词,用
连词,用来 介词,用 介词,用 介词,用
以 5.则以纸帖之 6.以草火烧
8.以手拂之 7.不以木为之者
介词,用
特殊句式:
省略句 1.火烧令( 之 )坚 2.持(之 )就火炀之
被动句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省略“之”,代指字模 省略“之”,代铁板
“为……所……”表被动 的句式
名词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长长的胡须
5.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使……弯曲 名词作状语, 6. 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在右边
一词多义: 1.八分有奇 名词,零数 奇 2.奇巧人 形容词,特殊、不寻常

1.执卷端 名词,一边
2.视端容寂 形容词,正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表并列
活 板



“版” 才
大规模地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

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以”
发明 使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
坚。
“五经”是儒教的五种基本经典《易经》《书经》《 诗经》《礼记》《春秋》的总称。 常与“四书”(《大 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五经”。

《短文两篇》注释及翻译

《短文两篇》注释及翻译

枭逢鸠逢子将安之子子将安之将子将安之安子将安之之我将东徙徙我将东徙东乡人皆恶我鸣皆何故故以故东徙以乡人皆恶我鸣恶犹恶子之声犹子能更鸣更犹恶子之声之宋之丁氏之家无井而出溉汲溉家无井而出溉汲汲常一人居外常常一人居外居及其家穿井及及其家穿井其及其家穿井穿有闻而传之者闻有闻而传之者之有闻而传之者者国人道之道国人道之之闻之于宋君之闻之于宋君于闻之于宋君宋君宋君令人令问之于丁氏之问之于丁氏于丁氏对曰对得一人之使之得一人之使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于
《枭逢鸠》翻译
原文枭逢鸠。

鸠曰:“子将安之?”
译文
原文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
译文
原文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译文
原文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译文
《穿井得人》翻译
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译文
原文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译文
原文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译文
原文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译文
原文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译文
原文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译文。

《短文两篇》翻译

《短文两篇》翻译

《短文两篇》翻译
一、全文翻译。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译文:山、水美丽的景色,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谈论。

原文: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译文:山,高耸入云;水,清澈见底。

原文: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文:两岸石壁,五颜六色,交相辉映。

原文: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译文:绿树翠竹,一年四季都有。

原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清晨的雾气将消散,猿鸟啼鸣;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原文:实是欲界之仙都。

译文:这实在是人间的仙境。

原文: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从谢灵运后,不再有能欣赏这奇山妙水的人了。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

原文: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

译文: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原文: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原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绿竹翠柏的影子。

原文: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译文:哪夜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只是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清闲的人。

二、重点字词解释。

25、《短文两篇》
25、《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有关资料:译文-文档资料

《短文两篇》有关资料:译文-文档资料

《短文两篇》有关资料:译文
两小儿辩日
孔子往东方游学时,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子或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清凉寒冷,等到了正午,它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

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距离远就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够断定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乐羊子妻
河南乐羊子的妻子,不知道是哪一家的女儿。

乐羊子曾经在走路时,拾到别人丢失的一块金子,回家后把它交给妻子。

妻子说:“我听说,有志向的人不喝盗泉里的水,有廉耻的人不接受不敬的施舍,更何况拾取别人遗失的东西来牟取私利而玷污自己的品行呢!”乐羊子听后非常惭愧,就把拾到的金子扔到野外,并且到远方寻师求学去了。

过了一年(羊子)回来了,妻子跪起身子问他回来的原因,羊
子说:“出门久了心里想念,没有什么特殊的事。

”妻子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布机前,说:“这织物从养蚕纺丝开始,在织布机上织成。

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以至成寸,一寸一寸地不断积累,于是成丈成匹。

现在如果剪断这织物,就将前功尽弃,荒废了时光。

你做学问,应当‘每天学到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以便成就你的美好品德;如果中途回来,跟割断这织物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了,又回去修完自己的学业,于是七年都没有回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短文两篇》
之《黄鹤楼》
1、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解词:
译文: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黄鹤楼。

2、《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解词:
译文:《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祎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3、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解词:
译文: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

4、观其耸构巍峨
..,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
..,高标嶐嵸
解词:
译文: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

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
5、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
..也。

解词:
译文: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14、《短文两篇》之《于园》(张岱)
1、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

解词:
译文:于园在瓜州停船的地方,地名叫五里铺,是名叫于五的富人所建筑的园子。

2、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解词:
译文: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这座园子门上的钥匙是不会拿出来打开门锁开门迎客的。

3、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

解词:
译文:葆生的叔父在瓜洲任同知,带我前往于园,于园主人处处殷勤地招待我们。

4、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解词:
译文:这座园子里没有其他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块堆砌的假山。

5、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

解词:
译文:堂屋前面有用石块垒成的斜坡,斜坡高两丈,上面栽种了几棵果子松,沿坡栽种了牡丹、芍药,人不能够到上面去,这里因为没有空隙满满当当而奇特。

6、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

解词:
译文:后面的厅堂临近大池塘,池塘里有奇特的山峰和极陡峭的沟壑,直上直下,人们行走在池塘的底部,抬头仰望池塘中的莲花反而好像在天上,这里因为空旷而奇特。

7、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解词:
译文:卧房的栏杆外面,有—条山沟盘旋而下,好像螺蛳回旋形贝壳,这里因为阴暗深远而奇特。

8、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

解词:
译文:再向后,有一座水阁,长长的,形状像小船。

这座阁子横跨在小河上,阁子的四周,矮小的灌木覆盖丛生,鸟儿在这里叽叽喳喳,好像在深山密林之中,人们坐在阁子里,这里的境界给人舒坦、碧绿、幽深之感。

9、瓜洲诸.园亭,俱以
..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解词:
译文:瓜洲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

这样的假山石安置于园之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

14、《短文两篇》之《黄鹤楼》(阎伯理)翻译默写
1、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