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第五课《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5《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5《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a6eca6e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d.png)
(4)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跟守株待兔类似的事情?能分享给大家吗?
2.古今对照,感知异同。
(1)课件出示现代文《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跑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夫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农夫高兴极了,他一点儿力气没有花,就白捡了一只又大又肥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每天,他把耒放在身边,守在树桩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死在树桩上。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儿啊!农夫当然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因为没能再次得到兔子,农夫自己也沦为了宋国的笑柄。
2.这个写字指导的教学环节对学生学习汉字书写具有显著的好处。首先,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汉字各偏旁的位置,以及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细节,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还让他们对汉字的结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其次,教师亲自范写,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书写示范,让学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每个笔画的顺序和书写方法,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汉字书写的技巧和规律。再次,学生描红和反馈评议的环节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让他们有机会亲自动手书写并及时发现问题。通过评议和修改,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书写技能。最后,这个环节还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让他们对自己的书写有更清晰的认识,并在不断练习中逐渐提高书写水平。
学情分析
进入第二课时,学生对《守株待兔》这一寓言故事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对故事的情节和角色有了基本的认识。此时,学生可能对于农夫的侥幸心理和不劳而获的行为有了一定的看法,但可能还未深入理解这种行为的危害性和错误性。在学情上,学生可能表现出对故事寓意的探索欲望,同时也可能面临理解深层含义的困难。因此,教师在这一课时中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和提供实例等方式,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故事所传达的寓意,并鼓励他们将这种寓意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应,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从这一课时中获得收获。
《守株待兔》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守株待兔》第二课时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5ea5bca98271fe900ef92c.png)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字并订正。
2、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以旧引新,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守株待兔》,来弄清每句话的意思,弄明白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我们要像学习古诗那样,结合注释来理解课文。
2、(ppt呈现)宋人有耕者。
①这个故事是关于谁的?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②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3、(ppt呈现)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①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②这两句话你知道了什么?③这是一只怎样的兔子?你怎么看待这只兔子?④种田人白捡到了死兔子,心情会怎样?⑤他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请你们读出第四句。
3、(ppt呈现)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①他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对“耒”字的认识,与“耒”有关的字意与耕作有关,像耕耘一样。
(板书:耕耘)②他这样做,自己的庄稼能有收获吗?(板书:收获)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庄稼长杂草了,杂草就越长越多;庄稼需要灌溉了,不灌溉庄稼枯萎。
他只想着白捡兔子,把自己的庄稼早就不放在心上了。
③他会如愿以偿吗?请读出相关句子。
4、(ppt呈现)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①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②为什么“兔不可复得”?兔子撞死是极偶然发生的事件,不是天天都能发生的事情,不劳动,心存侥幸,是无法过上幸福生活的。
5、同学们刚才我们结合课文的注释,通过思考,理解了课文的每个句子。
现在有谁愿意来把课文的意思讲一讲。
6、学生相互讲课文意思。
(设计意图:注重方法指导,注重情境创设,帮助学生理解农夫的错误认识和错误做法,注重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训练。
)三、抓住人物行为,读懂故事1、为什么这个宋国人被笑话?2、学生汇报交流。
3、(ppt呈现)大家会怎么笑话他?大家笑他太愚蠢,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想过上好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4、学习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ppt呈现)齐读寓意。
5、在生活中,有和这个宋国人类似的人吗?你能谈一谈吗?(ppt 呈现)有人买彩票偶然中奖,就寄希望于靠中奖过好日子。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e18c87f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da.png)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流畅朗读并理解《守株待兔》的故事内容,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努力才有收获”的道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讲述宋人守株待兔的故事,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
2. 生字词学习: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意义和用法。
3. 道理探讨:引导学生探讨故事中的道理,如何应用到生活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守株待兔》的故事内容,掌握生字词。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故事挂图、生字词卡片。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述《守株待兔》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和掌握生字词。
3. 道理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故事中的道理,如何应用到生活中。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反思。
板书设计1. 故事梗概:以流程图的形式展示故事梗概。
2. 生字词:列出本节课的生字词,进行解释和举例。
3. 道理探讨:列出故事中的道理,进行简要解释。
作业设计1. 朗读作业:回家后,向家长讲述《守株待兔》的故事。
2. 写作作业:写一篇关于《守株待兔》的故事感悟,不少于100字。
课后反思1. 教学方法: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3.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材教案
![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0388c1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be.png)
1、把《守株待兔》这个小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你的家人听。
2、找《曾子杀猪》《老马识途》这两则寓言读一读。
课堂小结
1、关于劳动的名言: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班固
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陶铸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高尔基
2、小结: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许多道理。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不要做守株待兔故事中的种田人,也不要做南辕北辙这则寓言中那个到楚国去的人。其实,像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课外读一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相信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生1:我想对这个守株待兔的人说:你真傻呀!你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那只是偶然发生的一件事,怎么能天天想好事呢?"你赶快种地吧。
生2:我想对这个守株待兔的人说:你这个懒家伙,想要不劳而获只会饿死!
4、假如这个"守株待兔"的人听到了你们对他说的话,他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生1:这个"守株待兔"的人听了就会觉得我们说的有道理,从此不在那里等待了,他的庄稼又丰收了。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5课《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守株待兔》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学习
目标
一、知识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结合注释、插图和想象理解寓言内容。
3、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并尝试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词意:
因:于是,就。
释:放,放下。
耒(lěi):一种农具。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5 守株待兔》公开课教案_4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5 守株待兔》公开课教案_4](https://img.taocdn.com/s3/m/718f9c26b7360b4c2e3f64b6.png)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守株待兔》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守株待兔》通过农夫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本课是一片文言文的寓言故事,说到文言文,学生的学习难度就增加了,但是这篇不同,因为学生在课外书中读过守株待兔的白话文,所以理解起来不再是那么难了。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文中的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继续练习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词句,认真品读,从中明白“守株待兔”这两个成语的意思和所蕴含的道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受到不能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的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认识文中的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难点:能读懂故事蕴含的意思,明白“守株待兔”这两个成语的意思和所蕴含的道理。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及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二)、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整体感知。
(三)、课文学习,理解寓意。
1、学生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看注释和看图)2、分小组讨论课文的意思。
3、小组汇报每组讨论的结果。
4、借助课件师生逐句理解课文意思。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这句话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什么事呢?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农夫看到被撞死的兔子后,会怎样想?心情怎样?于是农夫是怎样做的?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重点指导朗读。
农夫守株待兔的结果怎样?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校。
(1)、想一想:当一个农夫不在田里劳作,会发生什么呢?(2)、畅所欲言: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3)、劝一劝:假如你是这位农夫的邻居,看到农夫这样不务正业,为他感到很着急,你会怎样劝说农夫不再守株待兔?(4)、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七、作业设计。
5《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5《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f68bc27a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de.png)
5《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一、教材分析《守株待兔》是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宋国农民偶然得到了一只撞树的兔子,便放弃劳作,每天守在树旁等待兔子自投罗网,最终饿死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幻想不劳而获,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获得幸福。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旨在通过深入解读文本,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意义,学会从故事中汲取教训。
二、核心素养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理解《守株待兔》的故事情节,把握寓言故事的特点。
- 分析故事中的主人公形象,理解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 学习生字新词,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 通过故事,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思考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2.教学难点:- 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故事中的寓意,需要通过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体会。
- 学生可能对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难以把握,需要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加深理解。
- 学生可能对生字新词的记忆和运用感到困难,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应用来巩固。
- 学生可能对如何从故事中提取教训,并联系实际生活应用感到困惑,需要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来解决。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教师详细讲解《守株待兔》的故事情节和寓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故事的核心内容。
- 采用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 采用案例研究法,通过分析其他类似寓言故事,让学生对比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和寓意。
- 采用项目导向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完成一个关于寓言故事的项目,如制作故事海报或编写故事续集,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创造力。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故事中的主人公和其他角色,通过表演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 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模拟兔子撞树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故事中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5 守株待兔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5 守株待兔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6567584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cc.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守株待兔》故事,让学生理解寓言的特点,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品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勤劳致富的观念,激发他们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故事背景:《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讲述了一个宋国农夫偶然得到一只撞树而死的兔子,从此放弃农活,每天守株待兔,结果一无所获的故事。
2. 故事寓意:告诫人们不能贪图眼前利益,而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美好生活。
3. 文本分析:故事结构清晰,寓意深刻,语言简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把握故事寓意,学会运用寓言进行思考。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认识到勤劳致富的道理,激发他们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你们听说过‘守株待兔’的故事吗?”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寓意,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4.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会故事中的人物心理,进一步理解故事寓意。
5.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引导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勤劳致富。
6. 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进行总结。
六、板书设计1. 《守株待兔》2. 故事梗概:农夫守株待兔,一无所获。
3. 故事寓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话向家长复述《守株待兔》的故事,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2. 课后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愚公移山》等,进一步了解寓言的特点。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5《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案)2023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5《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案)2023](https://img.taocdn.com/s3/m/5cef08f4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37.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守株待兔》故事,让学生理解寓言的特点,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思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懂得努力工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故事内容:讲解《守株待兔》的故事情节,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2. 寓意理解: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3. 语言表达:通过讨论、复述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的寓意,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寓意,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学习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故事:播放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讲述《守株待兔》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寓意,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4. 语言表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寓言的寓意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守株待兔》的感悟文章。
六、板书设计1. 故事梗概:简要介绍《守株待兔》的故事情节。
2. 人物性格:分析故事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 寓意提炼:从故事中提炼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4. 语言表达:展示学生在课堂上的口头表达成果。
七、作业设计1. 写作作业: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守株待兔》的感悟文章。
2. 口头作业:与家长分享《守株待兔》的故事和寓意,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寓言的寓意,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5 守株待兔》公开课教案_0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5 守株待兔》公开课教案_0](https://img.taocdn.com/s3/m/f8a60dde9b89680203d8257d.png)
《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韵味;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复述故事;能读懂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插图,想象理解寓言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一分钟文言文诵读,感受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
二、图片导入,解释课题1、看图猜故事(刻舟求剑、画蛇添足、掩耳盗铃),引出今天所要学习的寓言故事,板书课题:守株待兔。
2、出示作者简介,了解韩非。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师正音;3、再次朗读,评价四、教师范读,感知停顿1、学生自习听范读,边听边划节奏线;2、指名读,齐读。
五、理解句意,疏通文意1、学法指导:结合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2、合作探究:组内交流、探讨不理解的词句,并说说每句话的意思;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预设一:解释词语耕、株、走、颈、释、耒、冀、复,了解故事起因;预设二:指导朗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体会农夫的心理;预设三:守株待兔的结果是什么?六、练习表达,总结寓意1、假如给你一次机会让你穿越到古代,你会对农夫说些什么?2、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3、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农夫这样的人?七、课堂小结成功的鲜花需要靠辛勤的汗水去浇灌,如果想要不劳而获,结果一定是一无所获,所以我们要努力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有所收获,只有奋斗,才会有更加精彩的人生。
八、课后作业:1、课后搜集更多的寓言故事,与同学们分享;2、读课后阅读链接《南辕北辙》,想一想:故事中的坐车人犯了什么错?九、板书设计:5、守株待兔起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经过:放下农具守株待兔结果:兔不复得为宋国笑心存侥幸,不劳而获。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5《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5《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129a22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d.png)
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2. 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 学习课文中的寓言故事,理解故事中的道理,能够从中得到启发。
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守株待兔》的内容和情节。
2. 课文中的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 寓言故事的理解和分析。
4. 故事中道理的思考和启发。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和情节,学习生字词,理解寓言故事的道理。
2.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故事中的深层含义,从中得到启发,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3. 讲解生字词: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学生做好笔记。
4.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情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5. 分析寓言故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道理,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6. 思维拓展: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
7.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学生进行复习和巩固。
板书设计:1. 课题:《守株待兔》2. 生字词:株、待、兔3. 故事情节:农夫守株待兔,结果一无所获4. 寓言道理:努力奋斗,不能依赖偶然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熟记生字词。
2. 复述故事,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3. 思考寓言故事对自己的启发,写一篇短文。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守株待兔》这个寓言故事,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和道理,并从中得到启发。
通过讲解生字词和课文内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讨论和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学生的回答,教师没有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指导,需要改进。
三下《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三下《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1ebf880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7b.png)
三下《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能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领悟故事蕴含的道理。
2.能说出《南辕北辙》中坐车人所犯的错误,比较两则寓言的异同。
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围绕问题,感悟道理1.围绕问题,展开思考。
(1)理解“兔不可复得”:兔子为什么不可复得呢?再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
预设:兔子撞树而死是偶然事件,不会天天发生。
(2)既然“兔不可复得”,为什么农夫还要守在树桩前天天等兔子呢?想象一下,他当时会是什么表情?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3)过渡:你觉得农夫的行为可笑吗?(4)理解“而身为宋国笑”: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呢?预设:农夫太傻了,居然认为天天会有兔子撞树而死。
农夫想不劳而获,却不知道几乎所有的收获都要靠自己的劳动才能得到。
……2.补充句子,梳理故事的逻辑关系。
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所以(因释其耒而守株)。
因为宋人“因释其耒而守株”,所以(田地荒芜、一无所获)。
因为“兔不可复得”,所以(身为宋国笑)。
3.再读课文,感悟道理。
如果有机会让你穿越到古代,遇见这位还在“守株待兔”的农夫,你会怎么劝他,让他明白过来呢?提示:试着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说出寓言的意思,然后教师再引导概括。
(只要意思对即可)预设:不要存侥幸心理,把偶然事件当成必然发生。
不要想着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创造美好的未来。
……4.联系生活,深化寓意。
农夫的行为太可笑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或事呢?预设:有,有些人不努力工作,就盼着天上掉馅饼。
有,有人偶尔在路上捡到钱,就希望天天能遇到这样的事。
……5.小结:联系生活理解寓意,是学习寓言的一种好方法。
二、背诵课文,深化理解1.回归原文,积累背诵。
(1)配乐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故事的画面。
(2)这篇有意思的寓言故事,谁能背诵下来?同桌背诵、指名背诵。
2.拓展学习《南辕北辙》。
(1)引出《南辕北辙》。
导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还有很多优秀的寓言故事,比如课后的“阅读链接”中这篇改写自《战国策》的寓言《南辕北辙》。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14d0eff78a6529657d53d1.png)
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
2.能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和故事蕴含的道理。
背诵课文。
3.能说出“阅读链接”《南辕北辙》中乘车人所犯的错误。
4.通过学习,初步了解读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1.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
2.能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和故事蕴含的道理。
背诵课文。
3.能说出“阅读链接”《南辕北辙》中乘车人所犯的错误。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初步了解读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教师过渡:这个种田人为什么等在田边而不劳作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借助注释和插图,疏通文意教师引导:课文读通读顺了,下面我们咱们借助注释和插图来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1.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结合注释,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出示课件16:教师补充:“者”指一类人,如:渔者、学者、长者。
2.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1)“走”是什么意思呢?你还记得在哪里见过“走”也是跑的意思吗?预设:(内容见课件)师:结合注释和插图,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出示课件17:教师点拨:在这里“走”是跑的意思,在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古今意思有很大的差别。
(2)想象画面。
教师引导:兔子为什么会撞死在树桩上?预设:当时兔子肯定遇到了十分凶险的事情,吓得它只顾着逃跑,没有看到前边的树桩,一头撞了上去。
师:这个种田人看到兔子折颈而死,他是怎么想的呢?预设:真是太好了,不费力就捡到了一只兔子,要是每天都能捡到一只兔子,那该有多好!出示课件18:教师过渡:捡到兔子以后,他是怎么做的呢?教师引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3.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1)结合图片,了解“耒”出示课件19:教师引导:想一想你认识的字中,哪些是以“耒”做偏旁的?预设:耕、耘教师追问:观察字形,结合图片,联系生活实际,你发现了以耒作部首的字大多和什么有关?预设:大多与耕作有关,(设计意图:现在的学生对于“耒”这种工具较为陌生,通过耒的图片教学帮助学生熟悉,拉近课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下册(统编)第二单元-《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下册(统编)第二单元-《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ecbbe5f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b8.png)
5.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所学生字,读通课文。
2.能读准字音、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
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
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寓言。
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二、理解句意,疏通文意1.再读课文(1)结合注释再读课文(2)在读文的过程中,你能读懂哪个问题?出示:谁在等兔子,为什么守着树桩等兔子,等到了吗?2.学习第一句(1)谁在等兔子?(2)这个宋国人是干什么的?3.学习第二句(1)图中除了有农夫还有什么?(2)课文中是怎么说的?4.学习第三句(1)这只又肥又大的兔子,为什么会被农夫得到?(2)为什么兔子会撞到树桩上?(3)强调颈字读音,再读一读。
(4)从哪个字你知道,兔子跑的快?5.学习第四句(1)白白捡到又肥又大的兔子后,农夫是怎么做的呢?(2)“耒”字教学。
这句话里,"耒"是生字,它的意思是什么?出示“耒”的图片,上面有把手,下面有犁头,它是翻土用的农具。
想一想你认识的字中,哪个是以"耒"做偏旁的?(随机板书耕耘)观察字形,结合图片,联系生活实际,你发现了以耒作部首的字大多和什么有关?【设计意图:现在的学生对于“耒”这种工具较为陌生,通过耒的图片教学帮助学生熟悉,拉近课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同时通过耒字演变引导学生找一找生活中以耒做偏旁的字,拓宽了知识的宽度,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特点。
】(3)耒的字意已经了解了,释其耒呢?原文中是怎么说的?(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4)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读懂了什么?带着你的感受读出来。
为了肥美的兔子,这个农夫不吃饭、不喝水,他——烈日炎炎,地里的禾苗仿佛在呼喊:我快要渴死啦,谁来帮帮我?农夫却——寒风呼啸,地里的庄稼仿佛在哭泣:我们要冻死啦,谁来救救我?这个农夫仍然——【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好断句,同时理解农夫的懒惰、不劳而获。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7cf7039b89680202d825cc.png)
《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和视频,疏通文意。
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
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视频激趣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守株待兔》,请同学们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
在上新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寓言故事,你们想不想看?(想)那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吧。
二、疏通文意,感悟道理1. 看完了故事,你知道这个故事讲的是哪国人?他是干什么的吗?(这是一个宋国人,他是耕田的)与文言文中的哪句话相对应。
宋人有耕田者。
句意:宋国有个耕田的人。
(强调:者:……的人。
)这句话便给我们介绍了故事的地点和主人公(板书:地点:宋国主要人物:种田人)2.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回想故事发生的起因,想想种田人怎么会白捡了一只兔子呢?与文言文中的哪句话相对应。
自由朗读第二、三句话。
(因为一只兔子跑得太快撞到一截树桩,折断脖子死了,所以被种田人捡到了。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板书:起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句意:田里有一截树桩,忽然一只兔子跑过来,撞到了树桩上,折断脖子死掉了。
(强调:走:跑。
触:撞到。
折颈:折断脖子。
)(1)同学们,折颈而死,可见这只兔子跑得太快了,那这只兔子为什么跑得这么快,“跑得快”还可以怎么形容?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兔子?(提示:这是一只做事莽撞的兔子。
我们平时做事要细心,不慌张。
)(2)种田人白捡一只兔子,他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哪些词语还可以表示高兴呢?3.同学们,回忆故事发展的经过,想一想一只兔子撞到树上,这事儿是不是天天有呢?(不是)种田人对这件事是怎么做、怎么想的?与课文中哪句话相对应?读一读第四句话。
5 《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案)三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5 《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案)三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68523d0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dd.png)
5 《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案)三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导入一、视频导入,引出课题1.同学们,大家好。
在上课之前呢,咱们先来讲一个小故事。
(播放视频:《守株待兔》的部分内容。
)2.师:看到这里,同学们肯定很想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那今天呢,就让咱们走进《守株待兔》这篇课文当中去寻找答案吧!新课二、初识作者这则寓言故事来自于战国末期的韩非,又叫韩非子。
他不仅是法学家,还在政治思想领域也小有成就。
三、练习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的地方。
)师:咱们学习古诗词、文言文的第一步就是读----注意要把句子读通顺,注意有停顿的地方。
现在仔细听,我是怎样朗读的。
守株待兔四、弄懂句意,理解内容师:同学们,真棒!闯过了第一关,现在来到第二关---理解句意。
(一)“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1.株:露出地面的树根。
2.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宋国有个种田的人,他的地里有一个树桩。
3.师:短短的两句话,就向我们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宋朝)、地点(宋八、板书设计九、教学反思这是一篇寓言故事,故事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丢下锄头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
小故事大道理是寓言故事的特点。
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我以读为本,牢牢抓住朗读,扣住重点朗读,读好、读懂,加强感受与体验。
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悟出小故事中的大道理,体会寓意,受到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守株待兔》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知道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
2.能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的道理。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守株待兔》。
上课之前,老师提几点要求:1、同学
们要认真去看视频。
2、在看视频的同时,也希望你们拿出笔和笔记
本来记本课学习的重点。
接下来,我们开始我们的学习。
(换ppt)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文言文《守株待兔》,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它,首先,同学们大声朗读一遍课文,回忆文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原文: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换ppt)那它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讲了一个种田人偶然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从此他就放下手里的农具,专门等着兔子来撞死,结果却一无所获,还被大家笑话的故事。
二、内容概括并理解
了解了故事的内容,老师有一个问题,文章最后一句说:“而身为宋国笑”是什么意思还记得吗?对就是说这个人成为了宋国的笑话。
(换ppt)那老师问题又来了:那个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呢?
对,从文章中的“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我们可以知道,因为这个农夫把一次偶然事件当成了会经常发生的事,心存侥幸,想不劳而获,最后却一事无成,所以被宋国人笑话。
(换ppt)那通过农夫被笑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道理: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换ppt)三、课外拓展
学习了《守株待兔》的故事,在我们的课后链接中,还有一个寓言故事《南辕北辙》,接下来,同学们自己朗读文章,思考故事当中的坐车人错在了哪里?
解析:这个故事中的坐车人主要犯了以下两个方面的错误:一是不清楚自己的目的,既然要到楚国去,就应该掌握正确的出行方向,不能够漫无目的地随便乱跑;二是不听朋友的劝告,固执己见,朋友向他指出方向错了,他却一点儿也听不进去,坚持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换ppt)四、方法总结
学完了《守株待兔》这篇不一样的文章,大家有没有总结经验,梳理一下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呢?回忆我们的学习过程,老师也帮大家总结了一些:
1、初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停顿。
2、细读,借助注释、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再说说全文的意思。
3、品读,思考寓意。
掌握了方法,以后我们的学习也可以更方便。
(换ppt)五、层次梳理
(换ppt)六、主旨归纳
本文讲了一个种田人偶然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从此他就放下手里的农具,专门等着兔子来撞死,结果却一无所获,还被大家笑话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心存侥幸,不要指望不劳而获。
(换ppt)七、课后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