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_____________
注释
①《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浪淘沙:唐代曲名。

②[簸]颠簸。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_____________
注释
①[山郭]依山而建的城。

②[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第1 页共13 页。

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第17课 古诗三首 书湖阴先生壁 PPT精品课件

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第17课 古诗三首 书湖阴先生壁 PPT精品课件
题诗。
⑵茅檐: 茅屋檐下, 这里指庭院。
⑶成畦(qí): 成垄成行。 畦: 经过修整的一块 块田地。
⑷水: 指玄武湖 [4] 。护田: 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 田。
⑸山: 指钟山、覆舟山 。排闼(tà): 开门。闼: 小门。送青来: 送来绿色。
2.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这首诗, 看看自 己从这首诗中都能体会到什么? 是从 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把自己的体会 批注下来。
学完本首诗, 同学们还有哪里不明白 的地方呢? 请提出来, 我们共同探究。
教师预设:
作者在湖阴先生的墙壁 上题写这首诗的原因是什么 ?
据说杨德逢的人品极好, 王安石很 是欣赏他, 于是呢, 在某一天, 就跟湖 阴先生说我要写一首送给你, 就写你 墙上。
创作背景: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 屋壁上的一组诗。杨德逢, 别号湖阴先生, 是王 安石退居金陵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半山 园约落成于元丰二年至五年(公元1079年—公元 1082年)之间, 这首诗应当是元丰前期的作品。 本首诗是其中一首。
自探提示:
1.自由读古诗, 结合注释、插图等理 解词语的意思, 然后用自己的话表述 每句诗的意思, 不理解的地方标记下 来。
展示要求: 站姿端正, 声音洪亮, 吐字清
晰, 语言简练。 评价要求:
恰当指出优缺点并打分, 有 需要时补充。
诗诗意意: :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 干净得没有一丝青
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 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
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 把绿色的田地环
绕。两座青山推开门, 送来青翠的山色。
质疑再探: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课件

后还至蜀中,方知已至牛郎、织女二星座前。
思考交流:

你觉得作者的想象怎么样?用一个
文 讲
词来说一说。

牛郎织女家是什么样的?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写作背景

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刘禹锡
文 因参与王叔文永贞革新而被贬为连州刺史,
讲 加贬朗州司马,后虽回京,不久又被贬为 解 连州刺史,历任和州刺史,被贬生活长达
课 文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 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
讲 为词牌名。
解 浪淘:波浪淘洗。
注释理解
①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这
课 里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文 讲
②浪淘:波浪淘洗。
解 ③簸:颠簸。
④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
银河相通。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
并称“小李杜”。
知诗人,解诗题。
江南春

文 讲
江南:长江以南地区。

江南的绮丽春景
抓注释,明诗意。
①绿映红:绿树红花相互掩映。

②水村山郭:依山傍水的村镇。山郭:依山
文 讲
而建的城。

③酒旗风:酒家的酒幌子在风中摇动。酒旗:
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二十余年。本诗大概作于821—824年间,
正是刘禹锡被贬时期。
全诗意在赞美黄河的雄伟气势。前两
课 句颂黄河的气势宏大,展现了诗人豪迈的
文 气概,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后
讲 解
两句运用典故,用浪漫的想象表达了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课题古诗三首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簸、涯、莺”三个生字。

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谈话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

【出示课件2】(板书:浪淘沙)新课教学()分钟二、自主学习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

【出示课件3】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2.【出示课件4】自学提纲1.“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②簸:③天涯:④直上:4.结合重点词语说说古诗大意。

三、合作学习1.《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是其中的一首。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

他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2.指名朗读古诗。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弯曲,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②浪涛风簸:波浪滔天,大风颠动。

③天涯:天边。

④直上:一直到达。

4.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弯弯曲曲的黄河汹涌奔腾,卷来万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涯。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语文课件 第17课 古诗三首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语文课件 第17课 古诗三首
如果不知道所用典故,势必影响对古诗的理解把握,所以要多 阅读、多积累一些诗歌中常见的历史故事,多记忆一些古诗名句, 这对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很有帮助。
运用:查一查本课三首诗中运用到的典故,仔细读一读,体会 作者表达的情感。
指导朗读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自己豪迈的气概和奋发的精神。同时让我们感 受到祖国河山的美丽,让我们热爱自然、热爱 祖国的大好河山吧。
《江南春》 作者:杜牧
走近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 人、散文家。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 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 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主要作品:《赤壁》《山行》《秋 夕》《江南春》《泊秦淮》等。
书写指导:“厂”要窄 长,里边两个“土”上 下排列,要匀称。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诗意:弯弯曲曲的黄河中裹挟的无数砂砾,随同滔滔河水流经万里。 经受了浪涛冲洗和狂风簸荡,从天边一直来到这里。如今好像又要 直直地飞上高空,飞向浩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一同到牛郎和织女 的家里做客吧。
“千里”一词,不仅表现出江南的辽阔,还表现出江南的繁丽不 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不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铺展在大地上 的,处处都是这样,令人心驰神往。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得思想感情? 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
在诗人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描绘了一幅朦胧 迷离的画面。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 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 加丰富多彩,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之情。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5
小结: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 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辛苦、劳累, 随时会有生命危险。诗人用精炼的语言,将现实中汹涌的黄 河与想象中静谧的银河相融,寄托了对宁静田园牧歌生活的 向往。这是多么奇伟的想象。
6
现实
浪淘沙
(其一)
神话
九曲黄河万里沙 夸张
浪淘风簸自天涯
诗意: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 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九曲黄河万里沙
“九曲”用了夸张的 手法写黄河曲曲折折。
这就是黄河,从高空俯瞰,如巨龙蜿蜒盘旋。它是世界第五大 长河,中国第二长河,流经九个省和自治区。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 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 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 河流。
如 今 直 上 银 河 去
同 到 牵 牛 织 女 家
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诗人以浪漫的想象结合优美的传说,运用
拟人等修辞手法,把黄河汹涌澎湃特点写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黄河是雄伟壮观的,可在淘金女的眼里却是十分凶险的,每天她们都要 冒着生命危险去淘金,她们生活怎样?牛郎织女生活又怎样?
筋疲力尽、危险重重
诗意:昔日南朝遗留下来的四百八十多座寺庙到处香烟缭绕, 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南朝四百八十寺
“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均设 故都于江南。南朝当权者大兴建设寺庙,祈求神明保佑。它不 仅占用了大量的民田、民宅和名胜之地,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来建寺造塔和雕铸佛像,还要养活十几万的和尚和尼姑,使得 当时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此句诗表现了南朝时代佛教盛行的 状况,并为后面结句中的抒情奠定基础。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美课件(共144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美课件(共144张PPT)
愚妄的统治者会加速国家灭亡
板书设计
莺啼、绿映红
景(今)
水村、山郭、酒旗
南朝四百八十 寺——烟雨中
情(古)
课文主题
《江南春》通过描写江南秀美的 春天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 高度赞美和无限神往。
第三课时
题写在墙壁上的诗。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杨骥(字德逢)的别号,杨骥是王安石 退居江宁(今南京)时的邻居。
1.九曲(qǔ ·
√qū)黄河万里沙,浪淘·(t√áo
tāo)
风簸(bò ·
√bǒ)自天涯。
2.千里莺·(yīn y√īnɡ)啼·(dí √tí)绿映·(yìn
y√ìnɡ)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3.南朝(zhāo ·
ch√áo)四百八十寺·(shì
√sì),
多少(shào ·
sh√ǎo)楼台烟雨中。
二、解释诗句中加点的字词或诗句的意思。 1.浪淘风簸·自天·涯· 簸:___颠__簸__。___ 天涯:__指__天__边__。__ 句意:(__黄__河__)__一__路__上__冲__刷__沿__岸__的__黄__沙__ 滚__滚__向__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村山郭·酒·旗·风 郭:_依__山__而__建__的__城__。酒旗:__酒__招__子__。__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这两句写出了院子怎样的特点?
无苔

花木成畦 花圃整齐,花草丰美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化静为动
拟人
赋予山水人的感情
水对山有护惜之意 山对人有友爱之情
一山
护田
将绿绕
两山
排闼
送青来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古诗三首》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古诗三首》

板书
蜿蜒曲折


浪淘沙
河流漫长 波涛汹涌
好 生 活 的
静谧美好
向 往
主题
这首诗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 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 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 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他们 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读诗句 自由地朗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
解诗意
注释
江南春
绿映红:绿树红花相互映衬。
水村山郭:依山傍水的村镇。
千里莺啼绿映红, 酒旗风:酒家的九幌子在风中摇动。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指曾经建都在江
苏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南朝四百八十寺, 楼台:指佛寺中的建筑。 多少楼台烟雨中。 烟雨:像烟雾那样的细雨。
万里黄河弯弯曲 曲夹带着泥沙。
像巨龙盘旋
浪淘风簸自天涯。
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波涛汹涌 气势磅礴
惊涛骇浪 气吞山河
同学们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一同到黄河 边去亲临其境吧!
这是黄河源头,发源于 青藏高原,经过一段平缓 的河流,穿越峡谷,劈开 万仞山,波涛滚滚向东流, 惊涛骇浪,巨浪滔天如千 万匹骏马奔腾,多么惊心 动魄的气势!多么雄伟壮 丽的奇观!
扫清字词拦路虎

簸 ⺮+其+皮

涯 涯 天涯 崖 悬崖
读诗句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



解诗意
浪淘沙:唐代曲名。
浪淘沙
九曲: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九曲黄河万里沙,
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 的银河相通。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共91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共91张PPT)

同到牵牛织女家。
他们的家:男耕女织、宁静祥和,是那样 安宁美好,难怪作者想“同到牵织女家”。
诗人刘禹锡用精练的语言,将现实中汹涌的 黄河与想象中静谧的银河相融,寄托了作者对田 园牧歌式生活的憧憬。这是多么奇伟的想象。
全诗赏析
这首诗写实与想象相结合,描写与夸张相映照。 前两句写实,描写了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势: “九曲黄河”,泥沙万里描其形,“浪淘风簸”绘 其声。好一派“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
四个朝代。 楼台:佛寺中的建筑。 烟雨:像烟雾那样的细雨。
课文解析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春天,江南处处黄莺啼叫叶绿花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水乡村庄山边城郭酒旗随风飘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南朝以来兴建的四百八十座寺庙 多少楼台烟雨中。 有多少楼台点缀在烟雨迷蒙之中
辽阔的江南大地上,黄莺在欢快地鸣 唱,遍地的红花映衬在绿叶之间,河边的 村庄,山下的小城,酒店的旗子在风里飘 着。南朝时候建造的许许多多寺院,如今 还有数不清的楼台掩映在迷蒙的烟雨之中。
从公元420年至589年,在我国长江以南先 后存在过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南朝。 南朝历代皇帝和大官都崇信佛教,修建了许多 寺院,祈求神明保佑。京城健康(今南京市) 尤多,据说有500余座。这里所说的“四百八十 寺”可能就是当时存留下来的概数而言。
想一想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排山倒海,滚滚而来。
前两句描写了黄河(弯弯曲曲、黄沙滚滚、浪涛汹 涌)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气概。
3.黄河是雄伟壮阔的,作者为何会 想到银河去寻找牛郎织女的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 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 结为夫妇。后来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 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 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精品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精品课件

这首诗作者的视线由内而外,先写湖阴先 生家的庭院,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 高雅;后写院外的山水对主人的深情,暗用典 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情感的形象。应是 主人情怀高洁,引得山水主动与之相亲。
全诗既赞美了湖阴先生的朴实勤劳,又表 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 与平民百姓的交往中领略到无穷乐趣。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晚唐时期著名诗人,和同时代的另一位 杰出诗人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现 今存诗500首。他的诗或感怀时事、忧虑朝政, 或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与同情,或抒写对 历史兴亡成败的深沉感慨,或借题发挥讽刺 现实,或寓于着深刻的历史和政治见识。
注释:
绿映红:依山傍水的村镇。 水村山郭:酒家的酒幌子在风中摇动。 酒旗风:绿树红花相互映衬。 南朝:指曾经建都在江苏南京的宋、齐、梁、陈
同到牵牛织女家。
他们的家:男耕女织、宁静祥和,是那样 安宁美好,难怪作者想“同到牵织女家”。
诗人刘禹锡用精练的语言,将现实中汹涌的 黄河与想象中静谧的银河相融,寄托了作者对田 园牧歌式生活的憧憬。这是多么奇伟的想象。
全诗赏析
这首诗写实与想象相结合,描写与夸张相映照。 前两句写实,描写了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势: “九曲黄河”,泥沙万里描其形,“浪淘风簸”绘 其声。好一派“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
这触发了诗人的豪情,从而产生了浪漫的想象。 使他从黄河想到天边,想到天上的银河,想到隔河 相望的牛郎、织女。后两句夸张地写黄河源远流长, 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和无穷的韵味。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原文及教案【原文】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_____________注释①《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浪淘沙:唐代曲名。

②[簸]颠簸。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_____________注释①[山郭]依山而建的城。

②[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③[南朝]公元420到589年建都于建康(今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

)④[四百八十寺]“四百八十”是虚指,形容寺院很多。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_____________注释①[湖阴先生]杨德逢的别号,王安石退居钟山(在今南京)时的邻居。

②[苔]青苔。

③[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④[排闼]推开门。

闼:小门。

【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诗词。

2.学习通过自读诗文,结合课文插图和注释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体验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象。

3.在整合阅读中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设置情境,导语激情播放祖国山水美景图片,用激情的语言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之中。

(预设: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无边的草原……这些美丽的景色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留下多少优美的诗篇!今天让我们大家一起随着诗人的脚步,去看看黄河,去游览江南,去呼吸一下乡村田园的新鲜空气好吗?)【设计意图】:以美丽的祖国山水图和激情的语言创设出浓厚的学习情境,将学生引入诗意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诵读,初识诗文1.自由读三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

仿佛自然环境对于居于此地 的人都表现出了友好亲近的态 度。由此也能感受到作者对湖 阴先生品格、性情的欣赏之情。
35
根据颜色标注,你还发现了什么?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两相对
两山排闼送青来。
因置使者护田积粟——《史记·大宛列传》 (樊)哙乃排闼直入——《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汉朝在轮台设置
高祖卧病时好多
30
『花木成畦手自栽』
院内一排排的花木都是主人亲手种植的。
31
再读一读前两句,你还能读出什么?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庭院的景致表明了主人的勤劳、爱整洁,也 通过手栽花木写出了其生活有品味。
32
院外的景色怎么样呢?请读一读后两句。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排闼]推开门。闼,小门。
33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院外,一条溪流环抱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 山仿佛推开屋门把那翠色送到了眼前。
34
这两句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一 水 护 田 将 绿 绕 , “送”字一般
拟人
用在什么情境中?
两 山 排 闼 送 青 来 。用在这里,你能感
受到什么?
既暗含了院外 两山相对的态势, 又赋予了青山动 感。
38
朗读指导
书湖阴先生壁
全诗舒缓、闲适 [ 宋 ] 王 安 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 木 成 畦 手 自 栽 。 节奏适当放慢, 一 水 护 田 将 绿 绕 , 读出田园之美 两山排闼送青来。
39
谢谢大家!
14
初读古诗
江南春天的景色 江 南 春
[唐]杜牧
yīnɡ
ɡuō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
2021/10/27
2
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一 度奉诏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 后历任和州刺史。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 迁。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2021/10/27
3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诗意: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它们随同黄河流经 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2021/10/27
2021/10/27
九曲黄河万里沙
“九曲”用了夸张的 手法写黄河曲曲折折。
这就是黄河,从高空俯瞰,如巨龙蜿蜒盘旋。它是世界第五大 长河,中国第二长河,流经九个省和自治区。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 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 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 河流。
2021/10/27
2
江南春
[唐]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021/10/27
映衬。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描绘的范围广。
山城。
迎风招展。
诗意:干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有相互映衬的绿树红花, 有临水的村庄,有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
《古诗三首》
2021/10/27
宁静闲适的田园风光
2021/10/27
气势磅礴的黄河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2021/10/27
1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 阳)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 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题材广泛,与柳宗元 并称“刘柳”,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 《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 等名篇传世。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
心愁绪纷扰。 • C、以春雨之寒,衬托人物内
心的悲凉。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 又归去。——辛弃疾
• 这雨似乎更是词人心间下 起的泪雨
• 春光无限好,可是已经衰 残了,就象美好的“往事”一 去难返
罗衾不耐五更寒
• 禁不住的寒意,不仅来自自然界,更 来自凄凉孤冷的内心世界
• 身寒终究有个极限,并可尽量设法抵 御和忍耐
陆王心学
材料三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 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 本不可离。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知行合一
活学活用程朱理学与《陆赏王心花学》有什么异同之处?
朱熹、王守仁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 怒放。
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朱熹说:“天生的。” 王守仁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 了,百花才是美丽的。”
在封建统治者的倡导下,在 理学卫道士的鼓吹下,节妇烈女 越来越多。据记载,清代仅安徽 休宁县就有2200多个“节烈” 妇女。这些妇女不仅有夫亡不嫁, 从一而终的“节妇”,还有丈夫 死后,以死尽节的“烈妇”;不 仅有未婚夫死不嫁他人的“望门 寡”,还有未出嫁的男方死亡以 自杀表明贞节的“烈女”。中国 的“节烈”文化,要求妇女为男 子守节,守得越苦越好,节得越 惨烈越佳。死了以后那些卫道士 的父母还附掌大叫:“死得好, 死得好!”
——《二程遗书语录》
方法论:格物致知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朱熹的这首诗你一定很 熟悉,现在你能站在理学的 角度再欣赏它一次吗?
程朱理学
材料五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 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 杂者。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 其性,以尽其伦。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师用书17古诗三首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师用书17古诗三首

17古诗三首教材解析本课编排了三首七言古诗,其中《浪淘沙》(其一)《江南春》是唐诗,《书湖阴先生壁》是宋诗。

《浪淘沙》(其一)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

这首诗的大意是: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蜓奔腾而来,如今我要直向它的源头银河冲去,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到天上的牵牛织女家。

前两句歌咏黄河,起笔极具气魄,既写出了黄河九曲的姿态,又写出了其裹挟黄沙、奔腾而来的气势。

后两句中,诗人由景色联想起黄河与天河相通的典故,又联系到自身,进而弛骋浪漫的想象,表现出逆流而上、直冲九霄的豪迈气概。

《江南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诗的大意是:广阔的江南地区,到处莺啼阵阵,绿树掩映着红花,依山傍水的村庄、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这里还有数不清的寺庙,众多亭台楼阁掩藏在迷蒙的烟雨之中。

这首诗描写了美丽如画的江南风光,诗中景物有声有色、有远有近、动静结合,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高度赞美与无限神往。

起首两句,诗人写出了江南春光的声色之美,也描绘出江南独特的地理风貌和生活气息,而且这种美是铺展千里的,更令人读来心旌摇荡。

但这些单单描绘出了江南春景中明朗绚丽的一面尚不足以完整地诠释“江南春”,所以诗人在后两句中写到了另外一面一---数量众多、楼宇重重的佛寺,在烟雨蒙蒙之下,充满朦胧、迷离的美感,再加上“南朝”二字,增添了深邃厚重之感。

这里的“四百八十”是一个虚数,直言佛寺数量之多,勾连了历史上江南地区佛教盛行的风貌,同时也能照应首句“千里”所表达的地域上的广阔。

全诗前两句写明朗之景,后两句写烟雨之色,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千里之内的天气景色各有不同,另一方面,也是诗人有意要把江南春景的不同特色浓缩到这短短的四句诗中。

《书湖阴先生壁》的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安石。

杨骥,字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诗人退居江宁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

这首诗是诗人题写在杨骥屋壁上的。

诗的大意是茅屋常被主人打扫,干浄得不生青苔,院内一排排的花木都是主人亲手种植的;院外,一条溪流环抱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仿佛推开屋门把那翠色送到了眼前。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rào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唐代曲名。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刘禹锡 (772—842)字梦
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白居 易称他为“诗豪”,与柳宗元并 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 合称“三杰”。有《刘梦得文 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浪淘沙
国 忧
南朝四百八十 寺——烟雨中
情(今) 民
《江南春》通过描写江南秀美的春 天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 灿烂文化的赞美和神往,同时又流露出 物是人非的感叹。
杨德逢的别名,王安石退居钟 书写。 山(在今南京)时的邻居。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王安石 (1021—
1086)字介甫,号半山, 谥文,又称王文公。宋代 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主要作品有《元日》《泊 船瓜洲》等。
17 古诗三首
默读古诗,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
浪淘沙
[唐]刘禹锡
bǒ y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江南春
[唐]杜 牧
ɡuō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 畦手自栽。
苔:青苔。
花 木 成 畦 手 自 栽 。 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
一 水 护 田 将 绿 绕 , 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
围有土埂围着。
两 山 排 闼 送 青 来 。 排闼:推开门。闼:小门。
翻译:
茅草房庭院内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 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畦,都是 主人亲手栽种的。一条快活的清流,环绕 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稻田的守护者; 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 把青青的秀色送入眼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
• 一、朗读课文,读出节奏
• 1.将诗歌读正确,读好节奏。
• (1)学习“曲”字。读[ qū ],弯转,与“直” 相对。
• (2)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节奏。
• 3.思考:这是一首写 黄河
的诗。

• 二、融入想象,读出气势
• 1.抓住数字,想象画面。 • (1)思考: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 (2)交流反馈。 • ①“九”的意思:“九”在古代被认为是最大的数字,泛
人表达,并引导生自主发现第四句中“排闼”的相似运用。 • (4)两座大山打开大门,送来绿色。 • (5)感受“对偶”在诗歌中的运用。 • ①第三、四句诗歌的特点:上下句一一对应。 • ②说说类似的诗句。 • 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
珠乱入船。 • (3)小结:在诗歌中,对偶是很常见的修辞方法。
• 3.结合文化常识,读出“雄伟”。
• (1)诗人由眼前气势雄伟的黄河想到了什么 呢?圈画词语,交流。
• (2)回忆《牛郎织女》的故事,并简单交流 故事的主要内容。
• (3)思考:“黄河”和“银河”“牛郎织女” 之间有什么联系?
• 黄河之水好像天上而来,气势雄伟。
• (4)齐读诗歌,读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
的“鸟”留出空间。
• (2)学生想象画面说话: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 (3)出示跟“千里”有关的故事,辨析“千里”“十里”“一
里”:
• 明朝诗人杨慎说:“千里莺啼,千里绿映红,谁能见得,谁能 听得?”因此,他建议,改成“十里”就比较合理。 后来,清朝的何文焕抬杠说,改成“十里”,也还是听不清、 看不明,还不如改成““一里'莺啼绿映红”。
• “千里”:包含的丰富想象力以及春天生机勃勃的画面。 • (4)朗读指导:朗读时,“千里”稍微读得拖长一些,后面“绿
映红”则可以稍短一些。
• 3.理解“酒旗风”,感受动态美。 • (1)指名读诗句。 • (2)学生交流想象到的画面:“酒旗风”中“风”动了,
“酒旗”动了,整个画面都动。
• (3)朗读指导:想象声音,想象画面,读好第一、二句诗。 • 4.理解“烟雨中”,想象画面美。 • (1)思考:你在烟雨中,都看到了什么? • (2)背景介绍:“南朝”包括四个朝代,还有“南朝”之
“畦”“排闼”。 • 3.学生自主学习:试着把每一句诗读成一幅画。 • (1)湖阴先生家经常打扫,洁净得一点青苔都没有。点拨:“长”
就是指经常、常常。 • (2)湖阴先生亲手栽种的花草树木都成垄成畦,非常整齐。点拨:
“手”指的是湖阴先生亲手栽种。 • (3)庭院外的小河环绕并保护着农田。点拨:感受“护田”的拟
• 二、读诗歌,想象江南春天画面 • 1.学习活动:读出江南春天的画面。 • ①默读诗歌,展开想象,哪些词让你感受江南春天的画面?标
上“△”。
• ②说一说:当我读到——,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闻到 了……
• 2.理解“千里莺啼”,感受声音 • (1)指导“莺”的书写,提醒:上面的草字头要写扁平,为下面
17.古诗三首
情景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 丽,风景如画。这节课我们要 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 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接下 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 锡的诗《浪淘沙》。
学习目标
• 1.会写2个字。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
南春》。 • 3.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 4.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
后的隋朝、唐朝都十分崇尚佛教,各地纷纷兴建寺庙,烟 火很盛。
• (3)指导朗读:“烟雨中”让我们看到了江南春天的迷 蒙、若隐若现。因此在读这句诗的时候声音可以舒缓些, 让人看到那个画面。
• 5.背诵并默写诗歌。
• 二、读《书湖阴先生壁》,谈发现 • 1.生齐读课题,读准节奏。
生借助注释①,读准题目停顿:书/湖阴先生壁。 • 2.学生自由读诗,结合注释和图片,读准“畦”“闼”;理解
• (2)多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也有助于我们了解诗歌。 比如《浪淘沙》中的“同到牵牛织女家”。
• 2.小结: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用心读,我们会欣赏 到古人更多的智慧。
再见
第二课时
• 一.读诗歌,赏江南春景
• 1.齐读《江南春》,“江”特指长江,“江南”指的是长 江以南地区。“山郭”是指依山的城郭。
• 2.思考:诗人写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江南的春天?请将这些 景物圈出来。
• 3.交流反馈。 • (1)圈出的景物:莺、绿、红、水村、山郭、酒旗、寺、
烟雨……提醒:“莺”的书写,草字头,上边的部首要扁 平一些,为下面留出空间。 • (2)引导:绿和红,指的是什么? • (3)“绿映红”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 (4)朗读诗歌,读出诗人内心的想法:湖阴先生啊,因

,所以我忍不住题了这首诗在你家墙壁上。
• (5)融入心情,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 三、链接“交流平台”,整理读诗的方法
• 1.自主学习。
• (1)读完这三首诗,你又学到了哪些读诗的好方法?
• ①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借助注释。
• ②有画面感的诗句,可以边读边想象画面。比如(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等。
• (5)小结:多了解一些与诗歌相关的古代文 化知识,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
• 四.感知方法,积累诗歌
• 1.思考讨论:朗读诗歌,作者是怎样写出 黄河的气势雄伟的?
• (1)直接描写,写出长度、弯曲、大浪淘 沙等。
• (2)由现实联想到神话故事。联读李白的 《夜宿山寺》感受诗歌中联想的表达效果。
• 2.回忆与黄河有关的诗句,感悟黄河雄伟 的气势。
指多次或多数。
• ②“万”也是泛指。
• 2.抓住声音,想象气势。
• (1)再读诗歌,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 (2)出示:浪淘风簸自天涯。
• “涯”三点水,最早指水边,泛指边际。
• (3)想象说话:我听到了震耳欲聋的声音

这真是一条
大浪滔天
的 黄河啊!
• (4)齐读诗歌,读出黄河的气势。
• (5)小结:抓住关键的数字,从画面和声 音联想开去,我们能读出黄河的雄伟气势 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