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100个概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反色变换:图像线性拉伸的特殊情况,是将原图灰度值翻转,简单地说就是将黑的变成白的,将白的变成黑的。
35.密度分割:对单波段遥感图像按灰度分级。对每级赋予不同的色彩,使之变为一幅彩色图像。
36.直方图均衡化:对原始图像中的像素灰度做某种映射变换,使变换后图像灰度的概率密度是均匀分布的,即变换后图像是近似灰度级均匀分布的图像。
72.空间域:图像的空间域是指图像平面所在的二维平面,对于空间域的图像处理主要是对像元灰度值的改变,其位置不变。
73.频率域滤波:对图形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频率域图像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然后根据滤除的频率的特征对变换后的频率域图像中的频谱进行滤波。
74.空间域滤波:通过窗口或卷积核进行,它参照相邻像素改变单个像素的灰度值,称为平滑和锐化处理。
37.图像拉伸:拉伸是最基本的图像处理方法,主要用于改善图像显示的对比对,以波段为处理对象,通过处理波段中单个像素值来实现增强的效果。图像直方图是选择拉伸具体方法的基本依据。
38.2%线性拉伸:如果图像中大部分像素的灰度级分布在[a,b]之间,小部分灰度级超出了此区域,可用如下公式将灰度拉伸到[c,d],如果a取灰度累计频率的2%,b取累计频率的98%,则为2%线性拉伸。
66.植被指数:根据地物光谱反射率的差异作波段运算以突出图像中植被的特征,提取植被类别或估算绿色生物量的指数称为植被指数。
67.归一化植被指数:用来表征植被覆盖程度。基本公式为NDVI = (IR-R)/(IR+R),式中IR为遥感多波段图像中的近红外波段,R为红波段。
68.HSI模型:遥感图像处理系统中还经常会采用HSI模型,即色调(hue),强度(intensity),饱和度(saturation)。HS模型不是基于色光混合再现颜色的,它表示的彩色与人眼看到的更为接近。其中,强度与物体反射的光量有关,指整个图像的亮度,其值从0(黑)到1(白)变化;饱和度是颜色的纯度,其值也是从0到1线性变化;色调表示像素的颜色或波长,它的变化从红色的中心点0经过绿色和蓝色回到红色的中心点360°,形成一个圆周。
14.时间分辨率:对同一目标进行重复探测时,相邻两次探测的时间间隔称为时间分辨率,包括传感器本身设计的时间分辨率(受卫星运行规律影响不能改变)和人为设计的时间分辨率(等于或小于卫星传感器本身的时间分辨率)
15.重复周期(又称回归周期):对同一地物进行重复探测时,相邻两次探测(全覆盖)的时间间隔。
16.重访周期:同一地物进行重复探测时,相邻两次非全覆盖探测的时间间隔。(重访周期比重复周期时间要短。)
44.非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45.瑞利散射:由远小于光波长的气体分子引起,大小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的一种选择性散射。
46.辐射校正:为了正确反映目标物的反射和辐射特性而进行的对图像记录值中的各种干扰项的消除。
47.路径辐射:传感器接收的大气散射部分的电磁波称为程辐射,或路径辐射。
11.辐射分辨率:指传感器区分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辐射强度差异的能力,遥感图像中图像的量化位数可以看作是辐射分辨率的近似描述。
12.光谱分辨率:指传感器记录的电磁波光谱中特定波长的范围和数量。波长范围越窄,光谱分辨率越高;波段数越多,光谱分辨率越高。
13.空间分辨率:指遥感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尺寸或大小,即传感器能把两个目标物作为清晰实体记录下来的两个目标物之间最小的距离。是表征图像分辨地面目标细节能力的指标。
63.傅里叶变换:是指非周期函数的正弦或余弦和乘以加权函数的积分表示,常用于周期性噪声的去除。傅里叶变换分为连续傅里叶变换和离散傅里叶变换。
64.K-L变换:是基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在尽量不丢失信息的前提下的一种线性变换方法,主要用于数据压缩和信息增强。
65.缨帽变换:又称K-T变换,是一种多波段经验性线性变换,主要用于MSS和TM数据。缨帽变换可以实现信息压缩,同时变换后新的坐标轴将代表明确的景观意义,可以与地物直接联系,突出地物特征。
48.交叉辐射:由于大气散射的存在,近邻像素的反射也会进入目标视场从而影响辐射量,这部分贡献被称为交叉辐射。
49.辐射误差:传感器所得到的目标测量值与目标的光谱反射率或光谱辐亮度等物理量之间的差值称为辐射误差。
50.辐射定标:在卫星飞越试验场地上空时,测定地物反射率Pt,同时测出气象要素和大气光学特性。再根据卫星过顶时太阳几何位置、仪器视场角、探测器光谱响应函数等,通过大气辐射传输模式正演出到达传感器入瞳处各光谱通道的辐亮度Lt。
4.DN值:遥感数字图像中的采样量化后的灰度级。
5.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对遥感图像中的像素进行系列操作的过程。处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图像增强、图像校正、信息提取三个方面(是操作)
6.遥感数字图像分析:将一幅图像转化为一种非图像的表示的过程。(是判断)
7.传感器:又称遥感器,是收集和记录电磁辐射能量信息的装置,信息获取的核心部件。(核心)
40.非彩色(消色):黑、白以及从黑过渡到白的一系列的灰色,它们对光谱上各个波长的反射是没有选择性的,我们称之为中性色。
41.辐射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表面的辐射能量称为辐射通量,单位为W。
42.反照率:反照率指的是界面反射的辐照度与内部反射的辐照度之和与入射的辐照度的比值。
43.辐亮度:指的是沿辐射方向的、单位面积、单位立体角上的辐射通量。
75.高斯噪声:噪声的像素值分布可以使用高斯概率密度来描述的噪声称为高斯噪声。
76.周期噪声:图像中的周期噪声是获取过程中受成像设备影响而产生的,是唯一一种空间依赖型的噪声,可以通过频率域滤波进行压抑。
77.高斯低通滤波:高斯滤波是一种线性平滑滤波,它用一个模板(或称卷积、掩模)扫描图像中的每一个像素,用模板确定的邻域内像素的加权平均灰度值去替代模板中心像素点的值。
17.图像元数据:元数据是关于图像数据特征的描述,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描述了与图像获取有关的参数和获取后所进行的处理。
18.BSQ格式:像素按照波段顺序依次排列的数据格式。即先按照波段顺序分块排列,在每个波段块内,再按照行列顺序排序。同一波段的像素保存在一个块中,这保证了像素空间的连续性。
19.BIL格式:像素先以行为单位分块,在每个块中,按照波段顺序排列像素。同一行不同波段的数据保存在一个数据块中。像素的空间位置在列的方向上是连续的。
20.BIP格式:以像素为核心,像素的各个波段数据保存在一起。保持行的顺序不变,在列的方向上按列分块,每个块内为当前像素不同波段的像素。
21.图像采样:将空间上连续的图像变换成离散点(即像素)的操作。采样时,连续的图像空间被划分为网格,并对各个网格内的辐射值进行测量,采样影响着图像细节的再现程度,间隔越大,细节损失越多。
31.真彩色合成:如果彩色合成中选择的波段的波长与红绿蓝的波长相同或近似,那么得到的图像的颜色与真彩色近似,称为真彩色合成。
32.假彩色合成:对于多波段遥感图像,选择其中的任意三个波段,分别赋予红、绿、蓝三种原色,即可在屏幕上合成彩色图像。
33.彩色查找表:是一个一维线形表,其每一项内容对应一种颜色,在伪彩色合成时,就是把每个像素值当做查找表的入口地址,去查找一个显示图像使用的RGB值。
69.图像融合:将多源信道所采集到的关于同一目标的图像数据,经过图像处理和计算机技术等,最大限度的提取各自信道中的有利信息,最后综合成高质量的图像的过程称为图像融合。
70.图像滤波:是从图像中提取空间尺度信息,突出图像的空间信息,压抑其他无关的信息,或者取出图像的某些信息,恢复其他的信息。
71.频率域:图像的频率域是图像像元的灰度值随位置变化的空间频率,以频谱表示信息分布特征。
22.量化:量化是将像素灰度值转换成整数灰度级的过程,量化影响着图像细节的可分辨程度,量化位数越高,细节的可分辨程度越高。
23.图像分辨率:图像上的点被映射或指定到给定的空间里的数量(通常是以英寸、厘米、像素为单位),是图像中的最小可分辨距离。
24.卷积:是空间域上针对特定窗口进行的计算,。。。,是图像平滑、锐化中使用的基本计算方法。
8.遥感平台:用来承载遥感器的飞行器。安置各种遥感仪器,使其从一定高度或距离对地面目标进行探测,并为其提供技术保障和工作条件的运载工具。(载体)
9.被动遥感:以太阳辐射和地物自然辐射为辐射源,不需要人工辐射源,工作波段集中在可见光和红外区。
10.主动遥感:具有人工辐射源,主动向目标发射强大的电磁波,然后传感器接收目标反射的回波,工作波段集中在微波区。
25.图像纹理:纹理通常被定义为图像的某种局部性质,或是对局部区域中像素之间关系的一种表达。
26.色调:色调是经物体表面反射或透射后到达视神经的色光确定的,对于单色光的色调,可以用其波长来确定,而由混合光组成的色彩的色调,可以用组成混合光的各种波长光量的比例来确定。
27.RGB模型:基于笛卡尔坐标系统的一种颜色模型,RGB值在三个坐标轴的顶角上,黑色在原点,白色在离原点最远的角上。
51.大气校正:消除由大气散射引起的辐射误差的处理过程称为大气校正。
52.平场域:是图像中一块面积大、亮度高、光谱响应曲线变换平缓的区域,该区域的平均光谱受太阳辐射、大气散射和吸收影响的共同控制。
53.回归校正:又称(暗像素法)。在不受大气影响的波段和待校正的某一波段图像中,选择最黑区域(通常为高山阴影区)中的一系列目标,将每一目标的两个待比较的波段亮度值提取出来进行回归分析。
60.图像重采样:待纠正的数字图像本身属于规则的离散采样,非采样点上的灰度值需要通过采样点(已知像素)内插来获取,即重采样。
61.图像几何配准:指将多图像的同名图像通过几何变换实现重叠,通常称作相对配准;将相对配准后的多图形纳入某一地图坐标系统,称作绝对配准。
62.图像变换:为达到图像处理的某种目的而使用的数学方法,通过这种数学变换,图像处理起来较变换前更加方便和简单。由于这种变换方法是针对图像函数而言,所以称之为图像变换。常用的有傅里叶变换、主成分变换、缨帽变换、代数运算、彩色变换。
57.相对纠正和绝对纠正:几何精纠正以基础数据集作为参照。如果基础数据集是图像,该为相对纠正,即图像-图像的纠正;如果基础数据是标准的地图,则为绝对纠正,即图像-地图的纠正。
58.直接成图法:是一种像素位置变换的方法,纠正过程是从原始图像出发,利用纠正方程将图像中的行列转换为新图像的坐标。
59.间接成图法:又称为灰度重采样法,以具有地理坐标的空白图像阵列为基础,根据纠正公式计算规则网的地理坐标(X,Y)在原始图像对应的位置(x,y),根据(x,y)与周围像素之间的关系内插产生新的像素值,然后把像素值写到(X,Y)。
54.地形辐射校正:消除由于地形不平坦引起的影像灰度值的变化的处理过程为地形校正。
55.几何精纠正:直接利用地面控制点数据确定一个模拟几何畸变的数学模型,以此建立原始图像空间与标准空间的某种对应关系,然后利用对应关系,把畸变图像空间中的全部像素标准空间的过程,称为几何精纠正。
56.GCP:是地面控制点的英文简称,以地面坐标为匹配标准的地面控制点,是几何纠正中用来建立纠正方程的基础。
28.色彩空间:又称色域,代表了一个色彩影像所能表现的色彩具体情况,即色彩的范围。例如sRGB,CMKY等。
29.色彩模型:色彩模型是色彩空间中的一个可见光子集,它包含某个颜色域的所有颜色,常用的色彩模型有RGB,CMY等。
30.伪彩色合成:把单波段灰度图像中的不同灰度级按特定的函数关系变换成彩色,然后进行彩色图像显示的方法。
1. C,0≤f(x,y)<a
g(x,y)= ,a≤f(x,y)≤b
ii.d,b<f(x,y)
39.直方图规定化:为了使单波段图像的直方图变成规定形状的直方图而对图像进行转换的增强方法。规定形状的直方图可以是参考图像的直方图,也可以是特定函数形式的直方图,通过转换,使两幅图像的亮度变化规律尽可能的接近。
1.数字图像:用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图像,是一种空间坐标和灰度均不连续的、用离散数学表示的图像。
2.遥感数字图像的像素:是将地面信息离散化而形成的方格,是计算机图像处理的最小单元;具有特定的空间位置和属性特征。
3.遥感数字图像:是数字形式的遥感图像,是地物反射或辐射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能量的离散化表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